统计学基础 第7章 统计指数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7
第7章统计指数【教学内容】统计指数是统计分析中广为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章阐述了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与方法;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
【教学目标】1、明确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3、掌握统计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方法和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1、统计指数的编制方法:2、指数的因素分析方法。
第一节统计指数概述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一)统计指数的概念统计指数产生于18世纪后半期,起源于度量物价变动或评价货币购买力的需要。
在社会实践中,商品价格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定时期内有的商品价格上升,有的商品价格下降,要综合反映该时期多种商品价格的总变动趋势,就需要寻求某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统计指数也就应运而生。
人们最先研究商品价格的总变动是从研究单种商品价格变动开始的,通常是在计算单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指标(即个体指数)后,再对其进行简单的算术平均、几何平均或调和平均。
后来发展至加权平均,以反映全部商品的价格总变动,这便是统计总指数的雏形。
统计学理论中,统计指数主要指总指数。
迄今为止,统计界认为,统计指数(简称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统计指数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1、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方向及变动幅度。
2、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
3、反映同类现象变动趋势。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统计指数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如下分类:(一)按研究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二)按编制指数是否加权,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三)按指数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四)按反映的时态状况不同,可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第二节综合指数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编制工业产品产量、商品销售量、农副产品收购量等数量指标总指数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使不能直接加总的实物量变为能综合对比的问题。
第七章统计指数一、单项选择题1、某造纸厂2007年产量比2006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 ,则该厂2007年产品单位成本(a)。
A、减少0.62%B、减少5.15%C、增加12.9%D、增加1.75%2、某企业按200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2003年工业总产值指数为120.5%,这说明(a)。
A、产量增长了20.5%B、价格增长了20.5%C、由于价格变动使产量增长了20.5%D、由于价格变动使产量增长了120.5%3、综合指数是一种(b)。
A、简单指数B、加权指数C、个体指数D、平均指数4、依据报告期销售额和个体价格指数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是( d )。
A、综合指数B、算术平均数指数C、可变指数D、调和平均数指数5、某市居民以同样多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d )。
A、17.6%B、85%C、115%D、117.6%6、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2%,则物价指数为(b)A、90.00%B、102.04%C、91.91%D、109.18%7、编制总指数的两种方式是( b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8、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b )。
A.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B.个体指数和总指数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9、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销售额增长了6.5%,销售量增长了6.5%,则价格( d )。
A.增长1%B.增长6.5%C.增长13%D.不增不减10、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b)A、基期数量指标B、报告期数量指标C、基期质量指标D、报告期质量指标11、某商店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上涨了7%,则商品销售量增(或减)的百分比为( a )A、-6.54%B、–3%C、6.00%D、14.29%12、在指数数列中,每个指数都以前一时期为基期的是(b)。
统计学各章练习——统计指数分析第七章统计指数分析⼀、名词1、统计指数:是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2、总指数:是说明复杂经济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3、数量指标指数:是根据数量指标编制的表明现象总规模和总⽔平变动情况的指数。
4、质量指标指数:是根据质量指标编制的表明现象总体质量⽔平变动的指数5、综合指数:是两个总量指标对⽐形成的指数,它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同度量因素过渡到能够相加,然后进⾏对⽐来反映现象综合变动的总指数6、平均法指数: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通过对个体指数计算加权平均数来编制的总指数7、指数体系:是指由若⼲个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在数量上具有对应关系的统计指数所构成的整体。
8、因素分析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对⼀个指数共同发⽣作⽤的情况下,按照⼀定的顺序规则确定各因素的影响⽅向和程度的⽅法。
⼆、填空1、狭义的指数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2、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总指数)和(类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指数);按其所⽐较现象的特征不同,可分为(时间指数)、(空间指数)和(计划完成指数)。
3、总指数的编制⽅法主要有(综合指数)和(平均法指数)两种。
4、在统计实践中,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般⽤(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般⽤(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5、平均法指数是以(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总指数的,它的计算形式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法指数)两种。
6、在统计实践中,⽤算术平均法指数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是以(基期价值总量)为权数;⽤调和平均法指数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是以(报告期价值总量)为权数。
7、利⽤指数体系可以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向和影响程度)。
✓内容提要✓第一节统计指数概述✓第二节综合指数法✓第三节平均指数法✓第四节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统计指数法是统计分析中广为采用的重要方法。
本章阐述了统计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与方法;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与作用•(一)统计指数的概念•(二)统计指数的作用1.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方向及变动幅度。
2,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
3.反映同类现象变动趋势。
二、统计指数的分类•(一)按研究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二)按编制指数的方法论原理不同,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三)按指数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一、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三、综合指数法的特点•(一)借助于同度量因素进行综合对比•(二)同度量因素的时期要固定•(三)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使用的是全面材料,没有代表性误差☐一、加权算术平均法☐二、加权调和平均法☐三、固定权数加权平均法四、统计指数法应用实例我国统计实践中,重要的统计指数有如下•(一)工业生产指数•(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四)股票价格指数•(五)货币购买力指数☐一、指数体系•(一)指数体系的概念•(二)指数体系的作用☐二、因素分析•(一)因素分析的含义•(二)因素分析的分类☐三、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一)两因素分析•(二)多因素分析☐四、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