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枸杞的人工栽培历史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枸杞基本情况介绍产地:宁夏中宁目录一、中宁枸杞甲天下 (1)二、中宁枸杞的化学成分 (2)三、中宁枸杞的药理作用 (3)四、中宁枸杞的用途 (5)五、中宁枸杞的优秀品质形成 (6)六、中宁枸杞的基本食用方法 (8)七、中宁枸杞的识别方法 (10)中宁枸杞甲天下中宁枸杞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6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三十六卷枸杞篇中记载:“春采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论述了枸杞全身是宝,并列出了数十种以枸杞为主的中药配方。
在明代萧如薰的《秋经》诗中也有“杞树珊瑚果,兰山翡翠峰”的佳句。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王泽辰的《银川小志》称:“枸杞宁安堡(现中宁县)产者极佳,粒大肉厚,家家种植。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卫知县黄恩锡在《中卫县志》的枸杞项下写道:“宁安一带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
”短短的19个字,道出了当时中宁的枸杞产区、种植方式和市场规模。
在《竹枝词》中以“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
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发早丰”,描述了中宁枸杞的生产、市场、售价和种植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中宁枸杞作为宁夏为数不多的创汇产品,为国家外贸出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宁县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产地,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
近年来,中宁县、政府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集约化加工、集团化销售”的总体要求,采取政府推动、政策驱动、科技撬动、社会联动、市场拉动等有效措施,做优做强枸杞产业,使枸杞种植规模稳步扩大,营销网络日益健全,精深加工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综合效益日益显现。
目前,全县枸杞生产基地已发展至18万亩,预计生产枸杞干果3万吨,枸杞干果总产值达9亿元;中宁县建成了全国最大、功能最全、设施一流的中国枸杞商城,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52个“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年交易枸杞干果达5万吨以上,成为全国枸杞的“集散地”、吞吐港和枸杞价格的“晴雨表”。
宁夏省中宁县枸杞产业经营模式的探讨农林经济管理杨帆前言:宁夏省中宁县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具有600多年的枸杞人工栽培历史。
中宁作为全国最大的枸杞产品中心,其枸杞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当地经济的发展。
近十年来,中宁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枸杞这一优势特色产业,全力实施枸杞特色经济带动战略,使其逐步发展成为振兴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经济产业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是枸杞产业产——供——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通过对宁夏省中宁县枸杞产业现有的主要四种经营模式进行比较,在总结其经营利弊的基础上,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合作社构想。
并且联系当地实际,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企业走访等多种调查手段,对适合当地枸杞产业发展的股份合作制经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枸杞产业经营模式的比较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一、中宁县枸杞产业基本情况第一,生产方面。
目前,全县枸杞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
枸杞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基地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已形成了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以有机食品枸杞标准化生产为突破的新的枸杞标准化基地生产格局。
第二,供应及销售方面。
自去年中国枸杞商城改造工程的竣工投产以来,中宁作为全国最大的枸杞产品中心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2006年我县已在全国40个大中城市建设“中宁枸杞专卖店”15l家,在全国1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固的枸杞销售渠道和网点,枸杞干果及其加工产品远销2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4500余吨、创汇1400余万美元。
预计今年中宁枸杞专卖店总数将达到180家,出口国家和地区将突破30个,出口枸杞及其深加工产品的总量将突破6000吨,创汇总额将突破2000万美元。
县内己形成了8000余人的枸杞营销队伍和以市场为依托、营销大户为龙头、小户为补充、外销网点及专卖店建设为重点的枸杞营销体系。
枸杞二次烘干设施及机械拣选设备在营销企业中得到全面推广,枸杞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及能力明显提高。
一粒枸杞的价值提炼——宁夏枸杞加工业开发药食同源产品调查作者:莫志超张国凤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年第35期枸杞因其富含枸杞多糖、甜菜碱等多种营养物质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据统计, 枸杞中的营养元素多达30 种, 经常食用枸杞,可以起到养肝护肝、明目、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也正因如此, 枸杞不仅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食品, 更是一味宝贵的药材。
宁夏作为中国枸杞的原产地,拥有近600 年的枸杞人工种植历史。
如今, 随着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 宁夏枸杞已经占据了中国乃至世界枸杞市场的绝大多数。
近年来, 宁夏相继涌现了一大批枸杞产业化龙头企业, 加工理念和技术不断创新, 产品也从单一的枸杞干果向多元化的枸杞制品迈进, 枸杞药食同源的功效被进一步发挥。
效果好不好原材料品质说了算“食用枸杞制品固然能够吸收营养元素, 但效果好不好, 还是枸杞鲜果的品质说了算。
”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曹有龙表示。
在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天景山山脚的国家级枸杞良种苗木繁育中心, 笔者看到, 一行行枸杞有序地排列,“离架栽培模式”和“反季节种植”等新技术为枸杞保驾护航。
每年都会有近1000 万株优质种苗从这里走向市场。
近年来, 宁夏不断针对枸杞形态、营养元素含量等指标进行品种选育, 先后涌现了以“宁杞7号”“宁农杞2 号”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质新品种。
以“宁农杞2 号”为例, 其枸杞多糖含量就比传统品种“宁杞1 号”高出30%, 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更为突出。
有了优质品种作为支撑, 不断有企业开始谋划“第一车间”概念, 把加工环节向前延伸至田间地头。
“我们先后建设了3 处万亩有机枸杞示范基地, 从高标准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确保原材料的高品质。
”在“宁农杞2 号”品种经营企业负责人、宁夏百瑞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万亮看来, 种植基地始终是生产加工线的重要一环。
与百瑞源采取相同发展策略的还有宁夏沃福百瑞枸杞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枸杞出口近20 年的企业, 沃福百瑞在其生产基地全部使用自行配比的5种生物制剂作为枸杞不同生长阶段的肥料, 保障枸杞的有机属性。
宁夏特产:中宁枸杞
“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也是中国枸杞主产区和新品种选育、新科技研究推广开发区,有600余年的枸杞栽种历史,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
中宁枸杞本名宁安枸杞,位居宁夏五宝之首,以原产地在中宁县城宁安堡而得名。
中宁枸杞,果实椭圆形,长6~18mm,直径6~8mm。
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具不规则皱纹,略有光泽,顶端有花柱痕,另端有果梗痕。
质柔润,果肉厚,有粘性,内含种子25~50粒。
种子扁肾形,长至2.5mm,宽至2mm,土黄色。
气微、味甜、微酸。
中宁枸杞是家种名优农产
品,是继承我国长期利用野生枸杞的传统经验,在宁安堡一带特殊环境下发展起来的贵重中药材。
中宁已在全国40个大中城市建立“中宁枸杞专卖店”181家,在全国136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固的枸杞销售渠道和网点,枸杞干果及其加工产品远销3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中宁枸杞”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近30亿元人民币,列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第19位。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将宁夏枸杞列为本经上品,称“全国入药杞子,皆宁产也”。
国内外枸杞栽培现状枸杞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同时作为防风固沙和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树种,具备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显著效益。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通过广泛引种栽培,逐步形成了宁夏、内蒙、新疆、河北、湖北、青海、西藏等枸杞种植区,同时也辐射到东北三省、华中、华南等地区。
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枸杞的道地产区范围有所扩大:由原来传统的宁夏中宁产区扩展到“以宁夏为道地产区的核心区,内蒙、陕(陕西)甘(甘肃)青(青海)新(新疆)为两翼的大枸杞产区。
并起草和制定了《枸杞(枸杞子)》(GB/T 18672-2002)、《枸杞栽培技术规程》(GB/T 19116-2003)、《地理标志产品宁夏枸杞》(GB/T 19742-2008)三个国家标准以及1宁夏宁夏作为枸杞的道地产区,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
所产枸杞史称“西枸杞”。
原产地中宁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枸杞生产基地县,1995被国务院命名“中国枸杞之乡”。
宁夏拥有专业的研究机构和科技队伍,目前已形成了“以卫宁平原老产区为主体,清水河流域和贺兰山东麓为两翼”的54万亩种植布局。
经过近50年的总结、研究与开发,获得了各类科技成果64项、专利122项,开发加工产品6类50余种,从事枸杞加工企业80多个。
宁夏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枸杞生产、研究、开发、经营的中心。
2内蒙古内蒙古种植枸杞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杭锦后旗,随后逐渐拓展到托县、伊盟、乌拉特前旗、达拉特旗等地区。
截至2008年,全自治区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种植品种多样,种质类型较为丰富,其中宁杞1号、大麻叶、小麻叶和当地自然选优的蒙杞1号、蒙杞2号居多。
3新疆新疆种植枸杞始于20世纪60年代,。
该地区枸杞种质资源类型较多,种植品种以宁杞1号和当地自然选优的精杞1号、精杞2号为主。
受地理、气候因子的影响,果实多呈球形或椭球形。
新疆的枸杞种植面积约30万亩,主要种植区集中在博尔塔拉洲精河县,该县种植面积达7.5万亩。
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调查报告——关于推进枸杞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经济管理郝亚玮调查地点:宁夏中卫市中宁县调查时间:2007年7月11日——2007年7月17日宁夏中宁县是中国枸杞的原产地,具有600多年的枸杞人工栽培历史,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枸杞之乡”。
“中国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枸杞产业是中宁县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县城经济的壮大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宁枸杞产业的发展也日趋强大。
此次调查围绕枸杞产业的发展展开,通过对枸杞产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的调查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一、枸杞产业的发展现状枸杞是中宁县的传统产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纵深发展,枸杞也由过去药材部门的单一经销走向了多元化的市场经营,从而实现了枸杞由单一生产转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在枸杞产业的稳步发展中,枸杞的生产基地规模逐渐扩大、营销体系日趋完善,加工转化数量不断增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不断提升,其支柱产业地位也日趋显现。
1.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益明显提高。
近十多年来,中宁县发挥枸杞种植的传统优势,把枸杞产业确立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并进行强力推进。
枸杞种植面积由1995年的3229亩增至目前的13万亩,增长了40.2倍,平均每年以1.06万亩的速度增长。
并且自1995年以来,中宁县打破了一家一户零散种植的传统生产方式,由政府统一规划、乡镇分种植区域组织农民集中连片种植,统一实行集约化生产、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
目前从事枸杞种植的农户已由12年前的不足2000户增至4.8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80%,参与的农民近20万人,形成了乡乡布点、村村开花、队队结果、户户收益的小群体、大规模、分户管理、群体产出的基地生产格局。
至今已在县内建成了2个万亩无公害优质名牌枸杞基地,8个五千亩以上优质名牌枸杞基地乡,26个千亩以上枸杞科技示范村。
枸杞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比重由12年前的1.6%上升到目前的61%,可谓中宁县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枸杞的八大优势1.历史优势中宁枸杞具有6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早在公元1501年(明弘治十四年),中宁枸杞就被列为贡品上贡朝廷。
新中国成立后,中宁枸杞作为宁夏为数不多的出口创汇产品为国家农产品出口创汇做出了突出贡献。
2.品牌优势中宁枸杞从明朝弘治年间列为贡品,到清朝乾隆年间占领全国市场,大约经历了250年的时间,走过了极其艰难的历程,形成了独家生产的局面。
到清朝末年,中宁枸杞又通过天津口岸远销外,被世人誉为宁夏“五宝”之首。
现在中宁县被国务院命名为“枸杞之乡”。
正宗的“中宁枸杞”走过了500多年的光辉岁月,是公认的品牌,其他省区的枸杞无法取代,这是一笔珍贵的无形资产。
3.地域优势中宁位于宁夏引黄灌溉与南部山区的交汇地带,县境四环山,中部低平。
县城海拔1184米,年平均气温9℃,年平均温差30.8℃,年平均降水量为221.6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05.3毫米,为降水量的9.3倍,年平均湿度52%,年平均日照时间2883小时,日照率为65%,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热水土环境条件,有利于枸杞的生长发育和果实营养成分的积累,黄河与清水河两水灌溉,更使中宁枸杞成分发挥植物性能,富含有机营养物质,成为“甘美异于他处者”独特产品。
4.资源优势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积累,中宁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枸杞种质资源,凡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的枸杞品种都能在县内找到。
由于地域、气候、水肥、土壤、管理水平的条件,可供良种选育的资源储量十分丰富。
在当前宁夏枸杞生产中被广泛运用的宁杞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就是从中宁枸杞中经过人工选育而创造出的在全国最优良的枸杞品种。
5.科技优势“中宁枸杞”通过父授子嗣,世代相传,加上一代代枸杞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沉积了数百年枸杞栽培精湛技艺和成熟配套的先进实用枸杞生产技术,枸杞新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良种利用率达到100%。
2006年,中宁县成功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全国唯一的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
宁夏特产五宝介绍宁夏五宝之红宝——枸杞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宁夏拥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农副畜产品,其中最主要的是被誉为“红、黄、蓝、白、黑”宁夏“五宝”的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
“中宁”枸杞定义木本植物,浆里呈鲜红色,形似纺锤,更似红玛瑙坠,是宁夏的传统名牌出口商品,以皮薄、肉厚、籽少、品质优良驰名中外。
历史上是皇室贡品。
枸杞是一种名贵中药,营养成份十分丰富,并有宁夏五宝枸杞(5张)很高的药物价值,不仅含铁、磷、钙等物质,而且还含有大量糖、脂肪、蛋白质及氨基酸、多糖色素、维生素、甾醇、甙类等,有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祛风、明目、强筋骨的功能。
现应市者多为经过脱水处理的干果,用法主要有三:入药、泡酒泡茶、做菜。
它的系列产品有:干鲜枸杞、枸杞菜、枸杞酒、枸杞水晶糖、鲜枸杞罐头,枸杞蜂蜜等。
十全妙用之果枸杞已经成为宁夏地标式的物种了。
只要一提枸杞,人们准会想到宁夏。
原因就在宁夏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枸杞不可替代的优质。
宁夏平原土壤谐和,温寒兼容,排灌适时,光照充沛,早穿棉袄午穿纱的温差辅以世代相传的几百年栽培经验,为枸杞提供了最优质的生长条件,从而使宁夏的枸杞品正久袭、名压群芳。
现在,枸杞种植遍及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也广有种植,但是不管在哪里栽种,枸杞打“宁夏”牌才能卖个好价钱。
枸杞之于宁夏,已不仅仅是枸杞,而是一个品牌。
枸杞用法枸杞是一种已经走入千家万户的保健食品,《本草纲目》中说枸杞子能够“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现代营养分析表明,枸杞子含有甜菜碱、胡萝卜素、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
甜菜碱可抑制脂肪在肝内沉积,防止肝硬化,对保护正常肝细胞有作用。
春季,枸杞味甘平补,可单独服用,也可与黄芪喝。
夏日炎炎,枸杞子配伍菊花、金银花、绿茶等,可消解疲乏。
秋季吃枸杞子配雪梨、川贝、百合等。
也可配用一些酸味食品,如山楂等,以达“酸甘化阴”之效。
中宁枸杞发展史诗中宁枸杞甲天下,中宁枸杞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六百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中宁枸杞本名宁安枸杞,以原产地在中宁县城宁安堡而得名。
中宁县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产地。
中宁枸杞位居宁夏五宝之首,它以优秀的品质和养生药用价值享誉世界。
我国从商周时期就有野生枸杞了,不过没有文字记载,最早关于枸杞的诗句出现在春秋时期的《诗经》里,这就是“小雅”《杖杜》与《北门》中都提到的“涉彼北山,言采其杞”,这句诗距今近三千年了。
春秋时代在民间流行的这两句诗,可以说明我国早在公元前800年已经形成了采食枸杞的习俗,我国是最早利用枸杞植物资源的国家;在明代萧如薰的《秋经》诗中有“杞树珊瑚果,兰山翡翠峰”描写枸杞树、果形态的佳句;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王泽辰的《银川小志》称:“枸杞宁安堡(现中宁县)产者极佳,粒大肉厚,家家种植。
”介绍了中宁枸杞品质优、种植广;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卫知县黄恩锡在《中卫县志》的枸杞项下写道:“宁安一带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
”短短的19个字,道出了当时中宁的枸杞产区、种植方式和市场规模。
在《竹枝词》中以“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
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发早丰”,描述了中宁枸杞的生产、市场、售价和种植情况。
民国时期,中宁销往上海等地的上等枸杞是用特制的木匣包装。
在木匣的装潢上有一行字写着:“自聂湾拣选上等贡果”。
聂湾俗名聂家湾,在今中宁县新堡乡刘营村。
新堡是宁安新堡的简称,聂家湾就是中宁枸杞早期的种植中心,是中宁枸杞作为贡果的著名原产地。
1961年中宁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枸杞生产基地县,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2000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特产之乡”,2002年“中宁枸杞”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优经济林产品;在2003全国首届沙产业博览会上“中宁枸杞”又被评为“名优产品”,2006年“中宁枸杞”获“全国十佳区域品牌”光荣称号,2009年4月25日“中宁枸杞”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正式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宁枸杞靠它卓越的品质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时代在飞速前进,中宁枸杞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着前进着。
2019·17花卉FLOWERS 都说天下黄河富宁夏。
的确如此,宁夏盛产多种特产,其中宁夏枸杞名闻天下,历来被誉为宁夏的“五宝”中的“红宝”。
此次“塞上江南”宁夏之行,亲身体验了宁夏枸杞的韵味。
枸杞翠叶嫩绿,花朵紫红,果实殷红,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此次到达宁夏正赶上枸杞果实相继成熟时节,徜徉枸杞种植园,但见一棵棵婀娜碧翠的枸杞树挂满一颗颗红宝石般的成熟果实,那碧绿的树叶映衬红艳的果实,可谓万绿丛中点点红,分外妖娆美丽,令人心旷神怡。
一个个采摘枸杞果实的姑娘手提竹篮,轻盈的纤手犹如蝴蝶,在枸杞树梢上繁忙地起落,采摘着丰收的果实,正如诗人所赞曰:“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
你看,竹篮里刚采摘下来的枸杞果实,颗颗匀称,色泽红润,如晶莹剔透的玛瑙,夺人眼球。
此时,客人如有兴致,可加入采摘行列,亲历采摘枸杞果实的乐趣。
当然,别忘了品尝一下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枸杞果实,当晶莹红润、汁浓充盈的鲜枸杞果实送入口中,细细咀嚼,顿觉味甘润口,别有味道。
面对枸杞园内累累硕果,不禁想探求宁夏枸杞为何如此名扬天下?宁夏的友人早已看出我的心思,于是侃侃谈起:宁夏枸杞栽培历史悠久,是枸杞自然分布的中心地域,自明朝弘治年间就有了人工大面积种植,当时宁夏枸杞被列为朝廷“贡品”。
宁夏枸杞最著名产地是中宁县,为枸杞正宗的原产地,1995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
宁夏枸杞以粒大、肉厚、味甘、质柔、营养保健成份高于其它产区而出名,被誉为“中国红宝”,其特有的身价和品质受到世界公认。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果实,宁夏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土壤富含矿物质、昼夜温差大,更有黄河水的滋润,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宁夏枸杞成为枸杞中的上品,正如人们所感叹:“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枸杞甲天下”。
“塞上江南”宁夏的枸杞园风光,让人一饱眼福,当地的枸杞茶、枸杞肴,还有枸杞酒则足以让人大饱口福。
这不,当服务员热情地端来一杯用枸杞果实沏的热茶,白色的玻璃杯里泛着鲜红的枸杞果实,真可谓茶色诱人,喝上几口,茶尽杞进,味道甘甜,杞味郁浓,润喉止渴,提神醒脑。
第十一章宁夏人工种植中药材实例枸杞一、概述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属茄科枸杞属多年生落叶灌木,人工栽培经修剪整形后成小乔木。
别名中宁枸杞、西枸杞、津枸杞。
其果实入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已有两千多年,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版收载:“枸杞子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宁夏枸杞原产于我国西北部,后因人工栽培引种我国南北方地区。
随着中医药科技进步,宁夏枸杞种植业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国种植枸杞面积112万亩,其中宁夏26万亩,新疆22万亩,内蒙38万亩,河北23万亩,甘肃1.5万亩,青海1万亩,陕西0.5万亩。
东北、华中也有少量种植。
宁夏种植枸杞面积26万亩,包括:中宁7.9万亩,中卫2万亩,固原2.5万亩,同心1.1万亩,银北4.5万亩,农垦2万亩,银川6万亩。
全区总产达到3000万公斤,基本实现了良种(宁杞1号)化栽培、无公害化生产,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中宁县等主产区建立了育苗基地,推广了以硬枝扦插为主的枸杞无性繁育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国内外市场对枸杞的需求量每年增加15%以上。
目前,国内市场枸杞干果流通量在6000万公斤以上。
2002年全国出口枸杞450万公斤,其中宁夏枸杞占62%,除销往东南亚外,还打开了欧美市场。
枸杞产品已突破传统的中药行业,正向保健食品、酒、饮料、药物和化妆品等行业扩展。
现在全区各类枸杞加工企业已有5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200万公斤以上,开发出百余种产品。
(一)枸杞的种类与资源分布1.野生资源枸杞属植物是一个世界性分布的物种,资源较为丰富,约有80余种,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北美洲,以美国亚利桑那州和阿根廷形成两个分布中心;少数分布于欧亚温带,约10多种。
《中国植物志》记载:在我国境内自然野生分布有7种3变种,分布如下:1.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inn.)原分布于西北,现引种至北方各省区和南方部分省区。
宁夏枸杞的人工栽培历史
宁夏宁夏枸杞具有6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早在公元1501年(明弘治十四年),宁夏枸杞就被列为贡品上贡朝廷。
公元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宁夏银川小志》在药材类中记载“枸杞,宁安堡(宁夏县)产者极佳,红大肉厚,家家种植”。
当时的《中卫县志》也有“宁安一带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的记载,时任中卫知县黄恩锡在“竹枝词”中以“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
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的佳句描述了当时宁夏枸杞的生产、市场、售价、种植规模等。
新中国成立后,宁夏枸杞作为宁夏为数不多的出口创汇产品,为国家农产品出口创汇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1年宁夏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枸杞生产基地县。
1994年宁夏枸杞获全国林产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宁夏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00年宁夏县又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特产之乡”,2001年“宁夏枸杞”证明商标正式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证并注册,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原产地命名的枸杞产品证明商标。
2002年宁夏枸杞在全国农产品展览会上,获“优质产品”称号。
2003在全国首届沙产业博览会上,宁夏枸杞获得“名牌产品”称号。
2004年在首届中国国际林产业博览会暨科技经贸洽谈会上宁夏枸杞荣获“林博会名特优新奖”。
同年5月宁夏枸杞种植正式通过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
2005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
员长吴邦国同志在宁夏视察期间,品尝了宁夏枸杞,对宁夏枸杞口感和品质赞不绝口,欣然题词“中国枸杞之乡”。
200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视察宁夏,对宁夏枸杞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同年宁夏县成功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全国唯一的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
同年宁夏枸杞获“全国十佳区域品牌”光荣称号。
2007年宁夏枸杞代表中国参加了第四届世界地理标志大会,获得参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麦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