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法律制度130
- 格式:pptx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110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一)【考情分析】本章是全书最难但实用性最高的一章,从考试上看,所占的分值比重慢慢增加;但是学好这一章,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主要考点】(一)税收的分类、特征、作用(二)主要税种的相关规定(三)税务登记(四)发票管理(五)税款征收本章知识点较多,具体介绍了各个税种的相关内容。
从专业性来讲,本章都只涉及有关税法的基础知识。
本章从经济和法律两个角度分别对“税”进行了阐述,实体法和程序法均有涉及。
需要考生准确理解税收与税法的相关原理,才能在考试和工作中游刃有余。
第三章课时安排表,请学员监督!第一节税收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一)税收的概念与作用1、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
2、税收的作用(记忆)(1)组织财政收入(基本作用)(2)调控经济运行(3)维护国家政权(4)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二)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1、按征税对象分类【补充】1、契税属财产转移课税性质,土地、房到产权未发生转移的,不征契税。
2、城镇土地使用税:广义上,土地是一种财产,对土地课税在国外属于财产税。
但是我国宪法规定,城镇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单位和个人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因此,现行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实质上是对占用土地资源或行为的课税,属于准财产税。
本教材规定属资源税,是为了对利用自然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发挥调节作用。
出现分类不同原因:是因为专家对税理的不同理解形成的。
2、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3、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4、按照计税标准不同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1)从价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的价值或价格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一般采用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2)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作为计税依据的一种税,一般采用定额税率,我国的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均实行从量计征。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税收管理的目标和要求,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立法和实施各项法律措施,构建起一整套法律框架和制度体系。
税收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维护税收秩序、保障纳税人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法律的原则和基本规定。
税收法的制定,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法律规定,如法定原则、公平原则、便民原则、合理原则等,这些原则和规定是税收立法的基石,也是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其次,税种法律制度。
税收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税种法律制度,即各种税种的法律规定和管理办法。
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特点和法律规定,如所得税法、消费税法、增值税法等,它们规定了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和纳税义务,明确了税务行政机关的权责和税收管理的方式方法。
再次,税收管理制度。
税收管理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纳税人登记、纳税申报、税收核定、税务查询、税务复核、税务稽查等一系列工作环节和管理措施。
税收管理的规范和有效,对于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税收的正常征收和消费有效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税收法律制度还包括税收征收和税收执法的法律规定。
税收征收是指国家通过税收法律制度,对纳税人进行合法征收和征用财产的行为。
税收执法则是国家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制度,对税收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处罚。
这两个方面的法律规定,是税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税收司法和纳税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
税收司法是指国家根据税收法律制度,对税收纠纷和争议进行审判,并给予相应的法律裁决。
纳税人权益保护则是指国家通过税收法律制度,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纳税人依法缴纳税款,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总之,税收法律制度是税收管理的基本保障和法律依据。
它不仅为税收管理机关提供了权力和职责的明确,也为纳税人提供了税收缴纳和享受税收优惠的依据和保障。
只有建立健全的税收法律制度,才能有效地维护税收秩序,保护纳税人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法规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1. 税收法律制度的概述税收法律制度是指国家依法通过制定税收法规来规范和管理税收活动的一整套制度。
税收法律制度是税收管理的基础,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税收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税收法律的制定、执行和维护等方面。
税收法律的制定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修订税收法规,明确税收的种类、税基、税率以及纳税义务和纳税人的权益等内容。
税收法律的执行是指税务机关按照税收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纳税人进行征税、征收和管理等活动。
税收法律的维护是指国家通过法律途径对税收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惩治,维护税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2. 税收法律制度的重要性税收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维护国家财政稳定税收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以规范税收活动,防止滥用和乱收费现象的出现,从而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定。
2.2 促进经济发展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以提高税收的透明度、公平性和可预期性,增强纳税人的信心,促进投资和经济发展。
税收法律的保护和权益维护也有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
2.3 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税收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防止税务机关的滥用权力和侵害纳税人权益的行为。
税收法律制度规定了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使纳税人能够合法享受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税收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确保税收活动的公正、合法和稳定进行。
主要的税收法律制度基本原则包括:3.1 法定原则税收法律制度必须以法律形式确定税收的种类、税基、税率等重要内容,保障税收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收活动时也必须依法行事,不能随意变动税收政策或要求。
3.2 平等原则税收法律制度要求对相同纳税对象和相同税务事项实行平等对待,不得歧视任何纳税人。
纳税人在纳税时享有平等的权益和待遇。
3.3 公开透明原则税收法律制度要求税收政策和税务执行程序的公开透明,纳税人应当享有了解税收政策、规则和程序的权利,税务机关也应当及时向纳税人提供相关信息。
•税收征收管理概述•税收征收管理流程•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制度•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责任•税收征收管理案例分析目录定义与特点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体系宪法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依法征税公正执法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原则登记流程登记内容税务登记账簿设置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设置总账、明细账等账簿,并确保账簿真实、准确、完整。
凭证管理纳税人应当建立健全凭证管理制度,确保凭证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并妥善保管相关凭证资料。
账簿凭证管理申报时间申报内容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征收方式税款征收方式包括查账征收、核定征收、代扣代缴、委托代征等。
征收流程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征收方式,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征收。
税务检查检查类型检查内容税务登记制度定义确保税收征管的顺利进行,防止逃税、漏税行为的发生。
目的登记内容申报内容包括应纳税种、税额计算、应纳税款等。
定义纳税申报是纳税人按照税收法律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的书面报告的行为。
目的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防止税收违法行为的产生。
纳税申报制度010203纳税人违反税法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未按规定报送资料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有关资料和申报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未按规定代扣代缴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法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VS税务机关及工作人员违反税法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法定权限徇私舞弊案例一:某公司偷税案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违法逃税,声誉受损要点一要点二详细描述某明星在个人所得税申报时,未如实申报其演艺收入,并利用各种手段规避缴纳税款,最终被税务机关依法查处,并被处以罚款、补缴税款、滞纳金等处罚,同时其声誉也受到了严重损害。
一.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二.第一节税收法律制度三.税收与税法概述(一)税收的概念与特征1.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定的标准和程序,无偿地强制性取得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
2.税收的特征(1)无偿性:税收是财产的无偿转移,是纳税人财产向国家的单向流动,没有任何回报;(2)强制性:国家以其权力为依托,以法律为依据;纳税人必须无条件,按时,足额缴纳税款,履行纳税义务。
(3)固定性:纳税对象、纳税人、税率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不受外界影响。
3.税收的职能(1)组织财政收入——保证国家运转;(2)调节经济——宏观调控,调节收入,缓解分配不公,维护国家利益,开展对外交流;(二)反映和监督管理——反映和监管各项经济活动,反对各种违法经济活动。
(三)税法的概念与特征1.税法的概念税法是调整税收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是规定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征收与缴纳税款的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总称。
2.税法的调整对象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参与税收征缴关系主体之间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1)税收经济关系——向谁征?征多少问题?(2)税收权限关系——征缴和管理权限分配问题: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上级与下级机关;税收程序关系——怎样依法征缴问题。
四.五.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概念税收法律关系是指税法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二)以征缴关系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三)税收法律关系构成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1)征税主体:国家各级税务机关及其授权机构;(2)纳税肢体:各个单行税法规定的义务纳税人。
2.税收法律关系客体征缴的对象。
不同的单行税法规定了不同的征缴对象。
3.税收法律关系内容(四)征、缴税主体在征纳、税活动中各自的权利义务关系。
(五)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P119)1.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2.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六)税收法律关系的终止(七)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1.国家主体性:税收法律关系中,一方主体必须是国家或其授权机构,另一方是其他市场经济主体和个人;2.公共目的性: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税主体单方面享有征税权利,纳税人单方面负有缴税义务,目的在于为国家的公共职能服务;3.单向强制性:税收法律关系中,纳税人的财产转移是无偿和单向的,没有回报的;强制性体现在税收是依托国家政权的强制力;义务必然性: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以纳税人是否发生了税法规定的事件或行为为构成要件,而不是征、纳双方意思表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