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 格式:pdf
- 大小:481.33 KB
- 文档页数:18
南京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引言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第一节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第二节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一、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三、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四、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一、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三、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四、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南京市绿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11)一、南京市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11)二、全国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南京市绿地总面积占全国绿地总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南京市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南京市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南京市绿地总面积同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1)表2: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表4: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表 (3)表5: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表6: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表12: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表 (7)表13: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南京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南京市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南京市绿地总面积占全国绿地总面积比重统计表 (11)表21:南京市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南京市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南京市绿地总面积同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4第一节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表1: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项目名称: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新型城镇建设项目-(地下管网工程)建设单位:林芝市巴宜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日期:二零一七年九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3)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16)环境质量状况 (16)评价适用标准 (2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5)环境影响分析 (36)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45)结论与建议 (55)附图: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 项目污水规划图附图3 项目雨水规划图附图4 项目给水规划图附图5 工程与外环境的关系示意图附图6 项目施工布置图附图7 项目区现状照片附件:附件一环评委托书附件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附件三林芝市巴宜区发改委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批复附件四林芝市巴宜区发改委关于项目初设的概算批复附件四项目工程规划许可证附件五项目选址意见书附件六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附表:附表一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附表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进度表附表三项目环保竣工验收“三同时”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勘察、设计管网工程九、项目区现状项目区是已建成的道路用地,6条道路均为混凝土路面,道路两侧人行道部分为混凝土路面,其余人行道均为泥土路面。
项目施工需破除2、3、4、5、6号路面,和部分人行道路面,2、3、4、5、6号路面和人行道路面的拆除工作必须在施工前完成。
项目现状情况详见图1-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①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中国“林芝市”概述林芝市位于北纬26°52′-30°40′,东经92°09′-98°47′之间,东西长646.7千米,南北宽353.2千米,边境线长约1000千米,幅员面积11.7万平方千米,实际控制7.6万平方千米。
市中心所在地八一街道海拔3000米,距离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00余千米。
[7]林芝的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市相连,北面是那曲市,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市相邻,南部又与藏南地区(印度占据)、缅甸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5千米。
[7]东与昌都市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毗邻,西与拉萨市和山南市交界,北与那曲市相连,南与缅甸国接壤。
[8]气候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由西向东平行伸展,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
东南低处正好面向印度洋开了一个大缺口,顺江而上的印度洋暖流与北方寒流在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一带会合驻留,造成了林芝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的多种气候带。
两大洋的暖流常年鱼贯而入,形成了林芝特殊的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年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年均温度8.7℃,年均日照2022.2小时,无霜期180天。
[8]地貌地貌(30)林芝海拔平均3000米左右,而最低处却只有900米,就高度来讲要低于西藏其他地区。
是世界陆地垂直地貌落差最大的地带。
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由西向东地平行伸展,“南迦巴瓦”则正是龙脊上的白色雪峰,它海拔7782米,是南段喜马拉雅的最高雪峰,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了群山环绕的独特地形。
[8]水文林芝地区水系图雅鲁藏布江在其西行之中切开喜马拉雅山脉,从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之间穿过,雅鲁藏布江这条世界最高的河流,在奔腾1000多千米后,从朗县进入林芝地区,在米林县迎面遇上喜马拉雅山阻挡,被迫折流北上,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马蹄形回转,在墨脱县境内向南奔泻而下,经印度注入印度洋,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规程目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与定义 (1)3.1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1)3.2数字高程模型(DEM) (1)3.3土地利用遥感监测 (2)3.4更新数据包 (2)3.5地类图斑 (2)3.6临时用地 (2)3.7用地管理信息 (2)4总体原则与要求 (2)4.1目的与任务 (2)4.1.1目的 (2)4.1.2任务 (2)4.2基本调查单位 (3)4.3土地分类 (3)4.4时段与时点 (3)4.5最小调查图斑面积 (3)4.6数学基础 (4)4.6.1坐标系统 (4)4.6.2高程基准 (4)4.6.3投影方式 (4)4.6.4分幅及编号 (4)4.7步骤 (4)4.8计量单位 (5)5DOM (5)5.1遥感数据选取要求 (5)5.2DOM数据源精度 (5)5.2.1航空影像比例尺 (5)5.2.2航天影像比例尺 (5)5.3DOM精度指标 (6)5.3.1平面位置精度 (6)5.3.2镶嵌限差 (6)5.4DOM制作 (7)5.4.1航空DOM制作 (7)5.4.2航天DOM制作 (7)5.4.3DOM制作单元 (8)6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 (8)6.1信息提取内容 (8)6.2解译标志建立 (8)6.3信息提取范围 (8)6.4信息提取方法 (8)6.5变化信息表达 (8)6.5.1图斑编号 (8)6.5.2图斑属性表 (9)7国土变更调查内容 (9)7.1准备工作 (9)7.1.1界线资料收集 (9)7.1.3遥感监测成果分发 (9)7.1.4仪器、设备、工具和表格准备 (9)7.1.5人员培训 (9)7.2调查界线调整 (9)7.2.1国界、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调整 (10)7.2.2零米等深线(含海岛)更新 (10)7.2.3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调整 (10)7.2.4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调整 (11)7.2.5界线调整方法 (11)7.3土地权属状况更新 (11)7.3.1权属状况更新内容 (11)7.3.2更新方法 (11)7.3.3单位名称 (11)7.4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更新 (12)7.4.1底图制作 (12)7.4.2外业调查一般要求 (12)7.4.3地类调查和属性更新 (12)7.4.4图斑举证 (16)7.4.5举证照片拍摄要求 (17)7.5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 (17)7.6基本农田上图 (17)7.7国土调查数据库更新 (17)7.7.1县级数据库更新 (17)7.7.2国土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 (18)7.7.3地(市)级、省级、国家级数据库更新 (19)7.8耕地资源质量分类年度更新与监测 (19)7.8.1年度更新 (19)7.8.2年度监测 (20)7.9数据统计汇总 (21)7.9.1总体要求 (21)7.9.2县级统计汇总 (21)7.9.3地(市)级、省级、国家级数据汇总 (21)7.9.4编写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21)7.10举证信息表填写 (21)8更新成果检查与核查 (22)8.1更新成果自检 (22)8.2图斑边界和地类正确性核查 (22)8.3其他核查 (22)8.4增量数据的规范性检查 (22)8.5外业抽查核实 (22)9主要成果 (22)9.1县级调查成果 (23)9.1.1遥感监测成果 (23)9.1.2外业调查成果 (23)9.1.3数据库成果 (23)9.1.4图斑信息核实各类报表 (23)9.1.5文字成果 (23)9.2地(市)级、省级、国家级汇总成果 (23)9.2.1数据库成果 (23)9.2.2国土变更调查各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24)10成果资料归档与数据库备份 (24)10.1成果归档 (24)10.2数据库备份 (25)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的总则与要求、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土地权属状况更新、统计汇总、成果核查、数据库质量检查与更新等。
西藏自治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40002-2018DBJ54西藏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DBJ540002-2018西藏自治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2018-08-28发布2018-09-01执行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前言根据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编制<西藏自治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西藏自治区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编制工作的委托函》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和地方标准以及相关工程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11章,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节地与室外环境;5节能与能源利用;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8 室内环境质量;9施工管理;10运营管理;11提高与创新。
本标准由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13号;邮编:710055;联系人:王登甲;E-mail:wangdengjia@/doc/4117217655.html,;联系电话:029-********。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和主要审查人员名单:主编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西北工业大学西藏大学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刘艳峰,董宏,王世东,何涛,陈景衡,刘煜,孙立新,王登甲,索朗白姆,焦青太,杨静芬,罗大明,王晋,王书晓,宋聪审查人员:戚明军,赵斌,刘建平,曾宇,张桂芝,柳俊明,王志富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4)3.1 一般规定 (4)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4)4 节地与室外环境 (6)4.1控制项 (6)4.2评分项 (6)5 节能与能源利用 (11)5.1控制项 (11)5.2评分项 (11)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6)6.1控制项 (16)6.2 评分项 (16)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0)7.1控制项 (20)7.2 评分项 (20)8室内环境质量 (24)8.1控制项 (24)8.2 评分项 (24)9施工管理 (28)9.1控制项 (28)9.2 评分项 (28)10运营管理 (32)10.1控制项 (32)10.2 评分项 (32)11 提高与创新 (35)11.1 一般规定 (35)11.2 加分项 (35)本标准用词说明 (38)引用标准名录 (39)条文说明 (40)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范西藏自治区绿色建筑的建设和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各地存量用地情况汇报材料
一、北京市存量用地情况。
北京市存量用地总面积为XXXX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占比XX%,农村建设用地占比XX%,工矿仓储用地占比XX%,交通运输用地占比XX%,水利设施用地占比XX%,绿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比XX%。
二、上海市存量用地情况。
上海市存量用地总面积为XXXX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占比XX%,农村建设用地占比XX%,工矿仓储用地占比XX%,交通运输用地占比XX%,水利设施用地占比XX%,绿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比XX%。
三、广州市存量用地情况。
广州市存量用地总面积为XXXX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占比XX%,农村建设用地占比XX%,工矿仓储用地占比XX%,交通运输用地占比XX%,水利设施用地占比XX%,绿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
比XX%。
四、深圳市存量用地情况。
深圳市存量用地总面积为XXXX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占比XX%,农村建设用地占比XX%,工矿仓储用地占比XX%,交通运输用地占比XX%,水利设施用地占比XX%,绿地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比XX%。
五、其他城市存量用地情况。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个城市外,其他城市的存量用地情况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各地存量用地情况的汇报材料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和完善。
六、总结。
通过对各地存量用地情况的汇报,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各地城市的用地结构和分布情况,这有助于指导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
希望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存量用地资源,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西藏林芝地区朗县朗镇灌区工程规划选址论证报告书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五年十二月西藏林芝地区朗县朗镇灌区工程规划选址论证报告书批准:朱益华核定:于晓龙审查:陈磊校核:王斌报告编写:许峰刘伟王冲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五年十二月目录1项目由来及概况 (1)1.1 项目由来 (1)1.2 工程概况 (2)1.3 用地概况 (3)1.4 勘测设计情况进展及主要成果 (4)2建设项目条件分析 (5)2.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5)2.2 选址依据 (13)2.3 选址原则 (15)2.4 区域概况 (16)3建设项目规划符合性分析 (28)3.1 建设项目与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性分析 (28)3.2 建设项目与国家相关区划相符性分析 (28)3.3 建设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符性 (29)3.4 建设项目与西藏自治区相关生态及产业规划相符性分析 (30)3.5 建设项目与西藏自治区相关水利规划的相符性 (31)4建设项目选址方案比较 (32)4.1 灌区总体布局概述 (32)4.2 建设项目方案比选 (32)5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36)5.1 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 (36)5.2 设施配套分析 (39)5.3 环境影响分析 (39)5.4 社会稳定影响分析 (41)5.5 项目安全性分析 (46)5.6 建设用地需求 (49)5.7 历史文化影响分析 (49)6选址结论与建议 (50)6.1 结论 (50)6.2 建议 (52)现场照片附件附图1项目背景及概况1.1项目背景本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西北部朗镇境内,工程区距朗县县城25km,距林芝市八一镇270km,距自治区首府拉萨320km。
区域内有S306省道通过,交通较为便利。
朗县地处林芝市西南部,雅鲁藏布江穿境而过,东与米林县接壤,南邻隆子县、墨脱县,西邻加查县,北接工布江达县,全县总面积为 4200km,总人口近 14288 万,辖6个乡镇,86个行政村,136个自然村。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目录一、前言 (2)1.1 调查背景与目的 (2)1.2 调查范围与内容 (3)1.3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5)二、主要数据概述 (6)2.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数据 (7)2.2 土地利用面积与分布数据 (8)2.3 土地质量等级数据 (9)2.4 土地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数据 (10)2.5 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1)三、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12)3.1 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及比例变化 (13)3.2 城镇村用地变化情况 (16)3.3 交通运输用地变化情况 (17)3.4 水利设施用地变化情况 (18)3.5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9)四、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 (20)4.1 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1)4.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3)4.3 加强土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24)4.4 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绿色发展 (25)五、结论与建议 (26)5.1 结论总结 (27)5.2 建议与措施 (28)5.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9)一、前言本次“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总结和评价我国国土调查的最新成果,展示国土调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宏观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报告基于广泛的调查数据收集、深入的数据分析以及全面的综合评价,全面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的现状、变化和潜力,以期为国家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土调查工作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本次调查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新进展和新突破。
本次报告从内容构成上分为多个部分,依次展示调查的主要发现、问题挑战、应对策略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遵循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期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全面的信息支持。
1.1 调查背景与目的我国于2018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全国范围、全面细化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采集,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道路建设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XXXXXX XX市建成区北扩区XX路建设 ,XX路至XX路~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XXXXXXXX开发中心二〇一二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 .. (1)1.1 项目概况 ..................................................................... . (1)1.2 拟使用林地概况 ......................................................................31.3 报告编写依据 ..................................................................... ..... 3 第二章项目区基本情况及项目背景 (5)2.1 项目的由来及提出 (5)2.2 项目区自然地理 ......................................................................62.3 社会经济条件 ..................................................................... .. (8)2.4 项目区森林资源概况 (8)2.5 拟建项目的位置 ......................................................................8 第三章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10)3.1 调查对象、范围及方法 (10)3.2 调查结果 ..................................................................... .. (10)3.3 森林资源分析评价 (12)第四章使用林地对环境的影响 (13)4.1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13)4.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3)4.3 对生态效能的影响 (13)4.4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14)第五章综合评价 (15)5.1 工程建设使用林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15)5.2 项目建设对环境和林业发展影响评价 (15)5.3 效益分析 ..................................................................... .. (16)5.4 项目建设综合评价 (16)第六章保障措施 (18)6.1 政策保障 ..................................................................... .. (18)6.2 技术保障 ..................................................................... .. (18)6.3 水土保持及植被恢复保障措施 (18)6.4 资金保障 ..................................................................... .. (19)第七章可行性结论 (20)第八章相关说明 (21)附件:附件1、项目区森林资源调查报告附件2、项目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附件3、工程拟使用林地各项补偿费用估算附件4、《关于下达XX市2012年第二批固定资产投资投资计划的通知》~XX发改发[2012]180号附件5、《关于同意XX建成区北扩区XX路建设项目立项并开展相关前期工作的通知》~阿发改函[2012]8号附表:附表1、占用林地分权属、面积、蓄积统计表附表2、占用林地分权属各地类面积统计表附表3、占用林地分权属、起源、林种、优势树种各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附表4、林地补偿费估算表附表5、林木补偿费估算表附表6、安臵补偿费估算表附表7、征占林地植被恢复安臵费估算表附图:附图1、项目区地理位臵图附图2、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图附图3、项目拟占用林地现状图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XX市建成区北扩区XX路建设,XX路至XX路,使用林地 1.1.2 项目性质项目性质:新建1.1.3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XX市城市建设管理处1.1.4 项目批准单位XX市建成区北扩区XX路建设,XX路至XX路,项目~由XXXXXX发改委批准~批准文件《关于下达XX市2012年第二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通知》~XX发改发[2012]180号。
临河区自然概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河套平原腹部。
地处北纬40°34’~41°17’,东经107°6’~107°44’。
隶巴彦淖尔市,为市府所在地。
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隔河相望,北至乌加河与乌拉特中旗接壤,东以丰济渠为界与五原县毗邻,西与杭锦后旗相连。
区境东西长36公里,南北宽64.7公里,总面积2354平方公里。
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383公里,距首都北京1050公里(铁路里程)。
2005年,全区常住人口532584万人。
其中女性25.91万人,城市人口29.41万人。
其中汉族50.1万人、蒙古族1.84万人,回族7312人,满族1813人,朝鲜族104人,达斡尔族151人,鄂温克族14人,鄂伦春族3人,壮族37人,藏族76人,锡伯族27人,苗族38人,土家族32人,彝族53人,维吾尔族13人,其它少数民族86人。
区人民政府驻庆丰东街,邮编:015001。
代码:150802。
区号:0478。
拼音:Linhe Qu。
【行政区划】临河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团结街道办事处、车站街道办事处、先锋街道办事处、解放街道办事处、新华街道办事处、东环街道办事处、铁南街道办事处、西环街道办事处、北环街道办事处、曙光街道办事处、狼山镇、新华镇、干召庙镇、乌兰图克镇、双河镇、城关镇、白脑包镇、小召镇。
设155个村民委员会,66个居民委员会。
【历史沿革】1929年设临河县,因临黄河,故名。
早在战国时期,七雄争霸,赵武灵王开疆拓土,设置九原郡,临河为九原郡西部地,至此时有隶属。
1929年建县,1949年9月19日,临河和平解放,1950年隶属陕坝专员公署,1954年隶属河套行政区,1958年隶属巴彦淖尔盟。
1984年11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临河撤县设市。
在明末清初以前,临河地区人迹稀少,到处是“天苍苍,野茫茫”的荒原景象。
后来内地连年灾荒,加上官逼民反,迫使山西、陕西、山东、河北、河南的“口里人”不断流落到临河,在这里开垦土地,从事农耕,使临河地区逐渐变成农业区。
目录前言1 总论 (5)1.1 项目概况 (5)1.2 拟使用林地概况 (6)1.3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 (6)2 项目区基本情况 (8)2.1 项目区的自然概况 (8)2.2 社会经济概况 (10)2.3 森林资源概况 (11)3 拟使用林地现状 (12)3.1 资源调查 (12)3.2 拟使用林地森林资源 (13)4 拟使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6)4.1 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16)4.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6)4.3 对生态效能的影响 (16)4.4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17)4.5 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17)5 综合评价 (19)5.1 使用林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9)5.2 项目已经具备使用林地的建设条件 (19)5.3 项目使用林地的相关技术措施可行 (21)5.4 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1)5.5 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2)6 保障措施 (23)6.1 组织管理 (23)1.4 技术保障 (23)1.5 补偿资金保障 (23)1.6 森林植被异地恢复计划 (24)1.7 项目区内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24)7 可行性研究结论 (26)8 相关说明 (28)2.4 使用林地单位承担的责任 (28)2.5 最初接受申请的林业主管部门的责任 (28)2.6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单位的责任 (28)附表:附表1 分权属按拟使用林地类型面积蓄积统计表附表2 拟使用林地林分因子统计表附表3 拟使用林地补偿费用统计表附表4 拟使用林地补偿费用汇总表附表5 分权属各地类面积统计表附图: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 项目整体布局图附图3 项目使用林地现状图附件:附件 1 哈尔滨铁路局《关于依安县鹏程商贸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的复函》(哈铁总函〔2013〕24号)附件2 哈尔滨铁路局设计文件鉴定纪要《依安站路产货五(依安县鹏程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专用线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审查意见》前言依安县幅员面积3685平方公里,人口49万,水面面积33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余万亩。
征占用林地情况汇报篇一:XX乡(镇、场)林地占用情况汇报(模式)XX乡(镇、场)林地占用情况汇报一、XX乡(镇、场)基本情况XX乡(镇、场)位于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东南端,乡宁县东北部;北靠河底乡(镇、场),南与襄汾县相连,西及西北与管头乡(镇、场)和屯里乡(镇、场)毗邻,东与尧都区接壤,辖区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
乡(镇、场)经营范围跨涉乡宁县台头、管头、光华、双鹤、关王庙五个乡镇。
辖区总面积348207亩,划分为52个林班。
其中有林地203289亩,疏林地28644亩,灌木林地100896亩,未成林地1560亩,经济林39亩,宜林地7242亩,辅助生产林地154.5亩,无立木林地3550.5亩,其它林地2832亩(含集体林地897亩)。
主要乔木为辽东栎、油松、白皮松、橿子木、侧柏、山杨;灌木主要有沙棘、胡枝子、黄刺玫、绣线菊等;草类有苔草、蒿、羊胡子草等。
辖区境内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最高处是与吉县交界的金刚岭,海拔1692米,最低处在与襄汾县交接的五灯山以西,海拔631米,平均海拔1000米。
年均气温8—10℃。
年日照2700小时,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550毫升,冬季少雪多风,春季十年九旱。
辖区内有51个行政村,155个自然村,人口约3.5万人。
有煤矿3座。
全场共有在职职工35人。
其中男28人,女7人;干部15人,工人20人;森林民警6人;专业消防队员4人。
下设四个天保管护站(XX、秦王山、双鹤、关王庙),划分为25个责任区,担负着XX乡(镇、场)区域内天然林保护的重要使命,对辖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20XX年1月1日至检查日我乡(镇、场)林地占用批复情况20XX年以来,我乡(镇、场)境内共计发生两起占用林地,为临吉高速公路占用林地项目,分为临时占地和永久性占地。
占地手续由林局资源管理部门统一办理。
三、乡(镇、场)近年来林地管理情况近年来,乡(镇、场)严格按照林局林地资源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加强林地资源的巡护、巡查力度,确保林地安全。
延边州林地资源调查报告篇一: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武汉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二〇一五年七月编制单位:武汉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刘新胜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邢乐杰中级工程师项目参与人员王小红孙巧峰田国庆邢乐杰刘会平杜幼生目录1总论 ...(来自: 小龙文档网:延边州林地资源调查报告)................................................ ................................................... .. (1)项目概况 ................................................ ................................................... . (1)项目地块林地概况 ................................................ (2)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 ................................................ . (3)2调查工作概况 ................................................ ................................................... . (6)调查依据 ................................................ ................................................... . (6)调查范围和内容 ................................................ (6)林地现状调查分析方法 ................................................ . (7)主要技术标准 ................................................ (10)3使用林地现状调查结果 ................................................ . (13)拟使用林地位置 ................................................ (13)项目使用林地情况 ................................................ .. (14)其它情况 ................................................ ................................................... .. (15)4森林植被恢复费 ................................................ ................................................... . (16)测算依据 ................................................ ................................................... (16)测算标准 ................................................ ................................................... (16)测算结果 ................................................ ................................................... (17)5综合评价及结论 ................................................ ................................................... . (17)项目使用林地的建设条件 ................................................ .. (17)拟建项目选址与林业的关系 ................................................ . (18)相关建议 ................................................ ................................................... .. (18)附表:表1、项目拟使用林地按林地类型面积蓄积统计表表2、项目拟使用林地按现状地类面积蓄积统计表表3、项目拟使用林地按森林类别面积蓄积统计表表4、项目拟使用林地按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表5、项目拟使用重点生态区域林地面积统计表表6、项目使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复费计算表表7、项目拟使用林地小班因子调查表附图:图1、项目位置图图2、项目使用林地现状图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1总论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实施单位武汉白浒山碧云寺业主性质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杜幼生项目负责人杜幼生项目批准单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项目实施地点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街白浒村项目建设内容宗教文化旅游建设1篇二: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格式)森林资源调查报告(1)(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第一章调查工作概况(简况)调查地点调查技术依据调查使用的数表及资料调查内容(1)各类土地面积及分布(2)各龄组、优势树种面积、蓄积分布(3)各龄组组成树种蓄积、径级分布(4)无林地各立地类型面积分布(5)各小班因子调查森林区划主要调查方法及精度(1)调查方法:目测、标准地、实测(2)精度控制:“三类”或“A”类技术标准(3)面积:“实测”或“勾绘”(4)林种“档案”(5)林木检尺及蓄积计算:“全林每木检尺”计算蓄积或设置“标准地”调查推算蓄积(6)起源及林龄:“实地调查”或“档案”(7)权属:“林权证”(8)其他调查(9)精度控制第二章基本情况(概况)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水文气候条件土壤与植被社会经济状况第三章森林资源概况林地权属各类土地面积森林活立木总蓄积有林地面积、蓄积分布情况有林地各龄组结构有林地各优势树种(组)组成情况有林地各组成树种蓄积结构林木树种株数及径级分布小班因子位置图基本图森林资源调查报告(2)第一章基本情况(概况)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水文气候条件土壤与植被社会经济状况第二章调查目的、内容及方法调查目的执行标准调查标准调查详细等级和精度要求调查工具调查用图成图方法调查范围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林地区划系统面积调查方法株数、蓄积调查方法???地类划分及林地、林木权属和起源的确定面积、株数、蓄积统计方法第三章木森林资源概况林地权属各类土地面积森林活立木总蓄积有林地面积、蓄积分布情况有林地各龄组结构有林地各优势树种(组)组成情况有林地各组成树种蓄积结构林木树种株数及径级分布小班因子位置图基本图篇三:林地流转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攀枝花市仁和区中坝乡大纸房村大纸房村民小组森林资源流转()调查报告设计单位: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二日目录一、调查依据 ................................................ ................................................... ........................................ - 3 -二、林地、林木流转的必要性 ................................................ ................................................... ............ - 4 -三、林地流转的目标 ................................................ ................................................... ............................ - 6 -四、调查范围 ................................................ ................................................... ........................................ - 6 -五、调查内容 ................................................ ................................................... ........................................ - 6 -六、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 ................................................... .................... - 6 -(一)林地范围 ................................................ ................................................... ............................ - 6 -(二)地类划分 ................................................ ................................................... ............................ - 7 -(三)林种划分 ................................................ ................................................... ............................ - 7 -(四)起源划分 ................................................ ................................................... ............................ - 7 -(五)森林资源资产认定 ................................................ ................................................... ............ - 8 -(六)权属的确认 ................................................ ................................................... ...................... - 10 -七、主要用表 ................................................ ................................................... ...................................... - 10 -八、调查方法 ................................................ ................................................... ...................................... - 10 -(一)林地区划 ................................................ ................................................... .......................... - 10 -(二)林种调查 ................................................ ................................................... .......................... - 10 -(三)权属调查 ................................................ ................................................... .......................... - 11 -(四)林地面积调查 ................................................ ................................................... .................. - 11 -(五)森林资源调查 ................................................ ................................................... .................. - 11 -1、林木调查 ................................................ ................................................... ........................ - 11 -2、幼树幼苗调查 ................................................ ................................................... ................ - 11 -3、珍稀保护树种、名木古树调查 ................................................ ....................................... - 12 -九、调查结果 ................................................ ................................................... ...................................... - 12 -(一)林地概况 ................................................ ................................................... .......................... - 12 -1、林地面积、四至界限 ................................................ ................................................... .... - 12 -2、林况调查 ................................................ ................................................... ........................ - 12 -3、地况调................................................... ........................ - 13 -(二)林地、林木资源 ................................................ ................................................... .............. - 14 -1、林地类型、面积 ................................................ ................................................... ............ - 14 -2、权属 ................................................ ................................................... ................................ - 14 -3、林种、主要树种、蓄积、林木株数 ................................................ ............................... - 14 -(三)植物与植被 ...................................................................... - 15 -(四)动植物资源 ................................................ ................................................... ...................... - 15 -十、估算分析 ................................................ ................................................... ...................................... - 16 -(一)调查及预测 ................................................ ................................................... ...................... - 16 -(二)森林资产分析 ................................................ ................................................... .................. - 16 - 十一、效益分析与评价 ................................................ ................................................... ...................... - 17 -(一)生态效益 ................................................ ................................................... .......................... - 17 -(二)社会效益 ................................................ ................................................... .......................... - 17 -(三)经济效益 ................................................ ................................................... .......................... - 17 - 十二、建议 ................................................ ................................................... .......................................... - 18 - (一)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 ................................................... .......... - 18 -(二)加强行政管理 ................................................................................................... .................. - 18 -(三)林木保护 ................................................ ................................................... .......................... - 18 - 十三、结论 ................................................ ................................................... .......................................... - 18 - 攀枝花市仁和区中坝乡大纸房村大纸房村民小组森林资源()流转调查报告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森林资源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集体和个人的森林资产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确保森林资产产权变动的顺利进行,按照仁和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起了“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促进林业发展、林农增收。
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一、规划编制背景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和任务,林芝地区进入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会议精神和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建设西藏经济强地,实施林芝“七地一桥”战略发展定位,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
特别是进入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实施年后,林芝城市伴随着“十二五”“拉林”铁路等重大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迎来了协调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最好时期。
为了更好的把握发展机遇,协调好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关系,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增强林芝的战略地位,林芝地委、行署于2011年8月作出了编制《西藏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决定。
二、规划原则(1)依法规划。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科学编制规划,落实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组织方式。
建立完善规划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程序和制度。
(2)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
积极吸收国内外一切有借鉴意义的先进经验,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区域协调、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的思想,积极推动地区协调发展。
遵照区域发展条件和战略部署,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
三、编制重点(1)明确发展定位。
规划将明确林芝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放在首位,把握国内和国际的新形势,分析林芝地缘和资源特征以及政策的新优势,进一步发挥林芝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新的地位和作用。
(2)塑造城市特色。
林芝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林芝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林芝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林芝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林芝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林芝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林芝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
第四节林芝市绿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11)
一、林芝市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11)
二、全国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11)
三、林芝市绿地总面积占全国绿地总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11)
四、林芝市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2)
五、林芝市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2)
六、全国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13)
七、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13)
八、林芝市绿地总面积同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
图表目录
表1: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1)
表2: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3)
表4: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表 (3)
表5: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4)
表6: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林芝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6表10:林芝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表 (7)
表12:林芝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表 (7)
表13:林芝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林芝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林芝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
上年增长%) (10)
表18:林芝市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表 (11)
表19:全国绿地总面积现状统计分析表 (11)
表20:林芝市绿地总面积占全国绿地总面积比重统计表 (11)
表21:林芝市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2)
表22:林芝市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
表23:全国绿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表 (13)
表24: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
表25:林芝市绿地总面积同全国绿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