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率的计算规则(2014最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绿地率计算规则(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绿地率计算规则一、为加强建设项目绿地率审核验收管理,根据有关规范规定,结合市区实际,制订本计算规则。
二、本规定所指的绿地率,是指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占地面积的总和占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的比率。
三、本规定所指的建设项目用地与范围,是指建设项目总用地中扣除由建设项目方带征的区外道路、公共对外道路用地(即净用地面积)。
四、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各类绿地包括以下类型绿地:(一)地面绿化用地:覆盖各类生长机质,上部无建筑物、构筑物遮挡,适于栽植各类植物的用地。
折算系数:按投影面积的100%计算。
(二)悬空建筑(阳台、雨蓬等)下绿地用地。
折算系数:见表一表一(三)在绿地包围内的水体,主要有以下类型:1、景观水体;2、跌水;3、景观良好、水质清澈、水岸造型优美的各类水池(不包括游泳池、旱喷池及各类水体浑浊、景观效果差的生产水池)。
折算系数,见表二:表二(四)、屋顶绿化,主要有以下类型:1、地下车库屋顶绿化;2、地下建筑物的屋顶绿化;3、建筑物裙房的屋顶绿化。
折算系数,见表三:(五)草坪砖绿化,仅指建设项目总平面图中确定的地面停车场地。
折算系数,见表四:绿地率和绿化率区别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都是衡量居住区绿化状况的经济技术指标. 绿地率不等同于绿化覆盖率. 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绿化覆盖率的基本计算公式在形式上于绿地率的计算公式是一样的.但两者的具体技术指标是不相同的. 绿地率:管得严,标准高在计算绿地率时,对绿地的要求非常严格.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
以下几种情况也不能计入绿地率的绿化面积:1,距建筑外墙米和道路边线 1 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
2,如地下车库,化粪池.这些设施的地表覆土一般达不到米的深度,在上面种植大型乔木,成活率较低,所以计算绿地率时不能计入"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中。
一、 为加强建设项目绿地率审核验收管理,根据有关规范规定,结合市区实际,制定本计算规则。
二、 本规定所指的绿地率,是指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占地面积的总和和占建设 项目用地面积的比率。
三、 本规定所指的建设项目用地与范围,是指建设项目总用地中扣除有建设项目方代征 的区外道路、公共对外道路用地(即净用地面积)。
四、 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各类绿地包括以下类型绿地:(一) 地面绿化用地:覆盖各类生长机制,上部无建筑物、构筑物遮挡,适于栽植各类植物 的用地。
折算系数;按投影面积的100%计算。
(二) 悬空建筑(阳台、雨篷等)下绿地用地。
折算系数:(三)在绿地包围的水体,主要有以下类型: 1、景观水体; 2、跌水; 3、景观良好、水质清澈、水岸造型优美的各类水池(不包括游泳池、旱喷池、及各类水体浑浊、景观效果差的生产水池)。
折算系数:(四) 屋顶绿化,主要有以下类型: 1、地下车库屋顶绿化; 2、地下建筑物的屋顶绿化; 3、建筑物裙房的屋顶绿化。
折算系数:(五) 草坪砖绿化,仅指建设项目总平面图中确定的地面停车场地。
折算系数:绿化率是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绿地率是衡量居住区绿化现状的经济技术指标。
绿地率不同于绿化覆盖率。
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和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在计算绿地率时,对绿地的要求非常严格。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
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绿地。
即使是最低的零散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也要求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该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0%(含水面),至少要有1/3的绿地面积能常年受到直接的日照,并要增设部分休闲娱乐设施。
而宅旁绿地的庭院绿化的用地面积,在计算是也要求距建筑外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
绿地率计算规则一、为加强建设项目绿地率审核验收管理,根据有关规范规定,结合市区实际,制定本计算规则。
二、本规定所指的绿地率,是指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占地面积的总和和占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的比率。
三、本规定所指的建设项目用地与范围,是指建设项目总用地中扣除有建设项目方代征的区外道路、公共对外道路用地(即净用地面积)。
四、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各类绿地包括以下类型绿地:(一)地面绿化用地:覆盖各类生长机制,上部无建筑物、构筑物遮挡,适于栽植各类植物的用地。
折算系数;按投影面积的100%计算。
(二)悬空建筑(阳台、雨篷等)下绿地用地。
(三)在绿地包围的水体,主要有以下类型:1、景观水体;2、跌水;3、景观良好、水质清澈、水岸造型优美的各类水池(不包括游泳池、旱喷池、及各类水体浑浊、景观效果差的生产水池)。
折算系数,见表二:(四) 屋顶绿化,主要有以下类型:1、地下车库屋顶绿化;2、地下建筑物的屋顶绿化;3、建筑物裙房的屋顶绿化。
(五)草坪砖绿化,仅指建设项目总平面图中确定的地面停车场地。
绿化率是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绿地率是衡量居住区绿化现状的经济技术指标。
绿地率不同于绿化覆盖率。
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和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在计算绿地率时,对绿地的要求非常严格。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
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绿地。
即使是最低的零散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也要求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该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0%(含水面),至少要有1/3的绿地面积能常年受到直接的日照,并要增设部分休闲娱乐设施。
而宅旁绿地的庭院绿化的用地面积,在计算是也要求距建筑外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
此外,还有几种情况也不能计算入绿地面积,如地下车库、化粪池。
绿地率计算标准绿地率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城市绿化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
绿地率的计算标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绿地率的计算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首先,绿地率的计算公式为,绿地率=(绿地面积/建筑用地面积)×100%。
其中,绿地面积指的是城市内的公园、绿化带、绿地等各类绿化用地的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指的是城市内各类建筑用地的总面积。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清晰地计算出城市的绿地率。
其次,绿地率的计算标准根据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和规划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枢纽等)对绿地率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居住区的绿地率一般要求在30%以上,以保障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休闲需求;而商业区和工业区的绿地率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在15%左右即可满足城市的功能需求。
另外,绿地率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绿化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要合理布局各类绿地,保障城市绿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还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情况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科学确定绿地率的计算标准,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最后,绿地率的计算标准还需要考虑城市的更新改造和土地资源利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利用变得越来越紧张,绿地率的计算标准也需要根据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空间,提高绿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城市绿地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利用。
总之,绿地率的计算标准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关系到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绿地率的计算标准,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希望各地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时,能够充分重视绿地率的计算标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绿地率计算标准绿地率是指城市规划中绿地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值,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绿地率的计算标准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绿地率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绿地率的计算标准及其重要性。
首先,绿地率的计算公式为,绿地率=绿地面积/城市总面积×100%。
绿地面积包括公园、绿化带、广场等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益的绿地,而城市总面积则是指整个城市的总面积。
通过这个简单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城市的绿地率,从而评估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
其次,绿地率的计算标准根据城市的不同情况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国家对于城市绿地率都有相应的规定,比如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范》中规定了各类城市的绿地率标准。
根据这些标准,不同类型的城市应有相应的绿地率要求,以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另外,绿地率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合理确定绿地率的标准。
过高或过低的绿地率都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绿地率的计算标准。
最后,绿地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理的绿地率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绿地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吸引人才和投资,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绿地率的计算标准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至关重要。
合理的绿地率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绿地率的计算标准,以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绿地率算法
绿地率算法是用来计算一个区域或建筑物的绿地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
通常,绿地率是指在某一范围内绿地面积所占的比例。
绿地率算法的计算公式为:绿地率 = 绿地面积 / 总面积 * 100
其中,绿地面积是指区域或建筑物内被植被覆盖的区域的面积,不包括非植被覆盖的区域(如建筑物、道路等)。
总面积是指该区域或建筑物的整体面积,包括绿地面积和非绿地面积。
通过计算绿地率,可以了解到绿地的覆盖情况以及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较高的绿地率通常代表着较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减缓气候变化等。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绿地率通常被当作一个重要的指标来进行考虑和评价。
绿地率计算规则
一、为加强建设项目绿地率审核验收管理,根据有关规范规定,结合市区实际,制定本
计算规则。
二、本规定所指的绿地率,是指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占地面积的总和和占建设
项目用地面积的比率。
三、本规定所指的建设项目用地与范围,是指建设项目总用地中扣除有建设项目方代征
的区外道路、公共对外道路用地(即净用地面积)。
四、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各类绿地包括以下类型绿地:
(一)地面绿化用地:覆盖各类生长机制,上部无建筑物、构筑物遮挡,适于栽植各类植物的用地。
折算系数;按投影面积的100%计算。
(二)悬空建筑(阳台、雨篷等)下绿地用地。
(三)在绿地包围的水体,主要有以下类型:
1、景观水体;
2、跌水;
3、景观良好、水质清澈、水岸造型优美的各类水池(不包括游泳池、旱喷池、及各类水体浑浊、景观效果差的生产水池)。
折算系数,见表二:
(四) 屋顶绿化,主要有以下类型:
1、地下车库屋顶绿化;
2、地下建筑物的屋顶绿化;
3、建筑物裙房的屋顶绿化。
(五)草坪砖绿化,仅指建设项目总平面图中确定的地面停车场地。
绿化率是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地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绿地率是衡量居住区绿化现状的经济技术指标。
绿地率不同于绿化覆盖率。
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和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在计算绿地率时,对绿地的要求非常严格。
绿地率所指的“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
其中,公共绿地,又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的一些块状、带状绿地。
即使是最低的零散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也要求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该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0%(含水面),至少要有1/3的绿地面积能常年受到直接的日照,并要增设部分休闲娱乐设施。
而宅旁绿地的庭院绿化的用地面积,在计算是也要求距建筑外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
此外,还有几种情况也不能计算入绿地面积,如地下车库、化粪池。
这些设施的地表覆土一般不达到3米的深度,在上面种植大型乔木,成活率较低,所以计算绿地率时不能计入“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中;而屋顶绿化等装饰性绿化地,按目前国家的技术规范,也算正式绿地。
在房产开发过程中,政府有关的就是绿地率这一指标。
根据北京的地方规定,凡符合规划的新建区,居住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且要保证居住区内人均2平方米,居住小区人均1平方米的规模。
国家要求的指标是绿地率,绿地率不同地区多少有区别,且要求严格。
一般讲,新建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建绿地率不低于25%(参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建筑周边1.5米不算入绿地,道路周边1米不算入绿地,覆土深度不足的部分不算绿地——由此可见屋顶绿化是不算绿地的),嵌草停车位种植乔木间距小于等于4米且非单排种植的可算做绿地。
也就是说一个车位4角都种树才算绿地面积。
地下车库顶板覆土深度够种植大乔木,且至少有一个侧开口的算作绿地。
水体算作绿地。
计算绿地率时,校园路不用扣除。
1、公共绿地包括各级中心绿地、河、湖畔绿地和其它带状、块状绿地,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少于400㎡。
2、中心绿地与宅旁(宅间)绿地的主要区别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绿地面积在规定建筑间距范围之外。
可作为中心绿地,否则作为宅旁(宅间)绿地。
3、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为: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计算至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计算至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计算至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计算至墙角。
4、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为准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