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第50军最先占领汉城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8
起义后第一个打进汉城的中国将领曾泽生本文导读:1948年他率领原国民党第60军3万余人毅然在长春起义回到人民怀抱,起义后不久第60军改编为解放军第50军时,他是首任军长。
在朝鲜战争战争中,他同徐文烈政委率领50军曾先后两次入朝作战,打得英勇顽强,创立了5个“最先”:即最先整营歼灭英国皇家坦克营;最先指挥部队攻入汉城;最先把美军追击到水原以南乌山;最先在汉江以南在美军强大攻势下顶住了进攻,经受了严峻考验;第二次入朝作战最先陆空协同一举收复西朝鲜湾大小和岛等诸岛屿。
曾泽生,1902年生,云南省永善县人。
早年曾就读于云南讲武堂,1925年投奔黄埔军校不久任第3区队长,同年底调任教导师三团连长,不到一年,因厌恶“腐朽恶习”辞职回到黄埔军校。
1927年在黄埔高级班毕业后,因不屑与腐败官长为伍,曾一度去上海学工。
1929年应云南省主席龙云之邀回滇后任昆明军官后补生队副队长。
后进入滇军历任连、营、团、旅长。
抗日战争期间,他指挥一个团参加了台儿庄之战。
1940年后任国民党184师副师长、师长。
1945年10月,升任国民党第60军军长后,被蒋介石调往东北参加反人民的内战。
又先后任过国民党东北第四绥靖区副司令等职。
1947年以后由于60军累战累败被迫退守长春,东北野战军对长春采取了“军事围困、经济封锁、政治瓦解的”方针,将长春久困重围,曾泽生将军在我地下党员的策动下,毅然选择了反蒋起义,走上一条光明之路。
1948年10月17日,他率领60军官兵宣布起义,终于回到人民怀抱,他这一壮举不仅迫使新7军等放下武器投诚,使长春兵不血刃地和平解放,加速了东北解放战争的进程,曾泽生将军功不可没。
1949年他任50军军长后,奉命率部南下参加了鄂西战役。
他不顾身患关节炎等病痛,指挥部队顶风冒雨翻大山、走小路,涉急流,越险关,追歼逃敌,取得了首战的胜利。
他又挥师西进,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参加了成都战役。
1950年10月25日,曾泽生率50军随38军、39军等首批入朝参战,在紧张激烈的战火中,率领全军英勇作战,面对世界上强大的美帝侵略军勇敢战斗。
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韩国之间的民族内战,后中、美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入侵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战事陷入焦灼状态。
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名称: 抗美援朝战争 地点: 朝鲜半岛 时间: 1950-1953年 参战方: 中国、朝鲜、苏联;韩国、联合国军 结果: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参战方兵力: 中、朝、苏军队1,066,000 韩军、联合国军队1,205,605 伤亡情况: 中朝方面伤亡63万人 韩国、联合国军伤亡57万以上 主要指挥官: 彭德怀、金日成 主要指挥官:麦克阿瑟、李奇微、李承晚 战争简介1950年1月以来,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并使斯大林“同意朝鲜领导人对局势的分析和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设想”。
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密访问中国北京,他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泽东通报了对韩战争的意图,而毛泽东持反对意见,认为此时发动战争时机不够成熟。
斯大林随后给毛泽东电报,希望他调几个师的兵力到东北,布防于丹东-沈阳一线。
毛泽东要求苏方提供几个师的武器,斯大林回复称装备问题可以帮助解决一些,但要求中方尽早布置兵力;而当6月25日战争爆发时,毛泽东并未事先得到消息,这点和美国一样。
抗美援朝历史资料简短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组建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
下面店铺分享了抗美援朝的历史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抗美援朝历史资料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地位,推行侵略政策,立即出兵干涉。
26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命令美国驻远东的海、空军参战,支援南朝鲜(韩国)军。
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派兵入侵朝鲜,并令美国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
同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没有苏联和中国两个常任理事国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南朝鲜以“必要的援助”。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了美国关于设立联合司令部以统一指挥在朝鲜的各国部队的提案,并委托美国提供人选。
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D.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后由M.B.李奇微、M.W.克拉克继任)。
中国主张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对于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和侵占中国领土台湾表示极大义愤。
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同日,中国政府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
中国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
7月6日,周恩来再次发表声明,指出联合国安理会6月27日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为非法,中国人民坚决反对。
为保卫中国东北地区的安全和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7月13日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高阳追击战
—抗美援朝战争中成建制歼灭敌坦克部队的惟一战例
1950年12月31日黄昏,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麟蹄的200多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向联合国军的三八线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并很快突破其防线向纵深发展。
联合国军被迫于1951年1月2日开始实施全线撤退,只留一部兵力在汉城以北进行掩护,继续阻止志愿军进攻。
志愿军乘胜追击,直逼汉城。
3日拂晓,右纵队50军149 师在高阳以北碧蹄里地区击退美第25师1个营的抵抗。
上午,该师446团乘势南进,途中与英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营掩护分队交火,双方在高阳展开激战。
19时,149师突破敌炮火封锁,以1个营对集结于高阳以南佛弥地、三下里地区待逃之敌实施拦腰截击,将敌打乱。
同时,以1个营迅速穿插渗透,断敌退路。
经3小时激战,全歼英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第1营和1个坦克中队。
战斗中,446 团5连副排长李光禄只身闯入英军坦克群,用爆破筒炸毁敌坦克3辆。
446团4连战士顾洪臣炸毁敌坦克2辆后,爆破筒用完,便勇敢地爬上第3辆坦克,掀开炮塔舱盖,高举手榴弹,迫敌投降。
此次战斗,共歼英军700余人,缴获和击毁坦克31辆、装甲车和汽车24辆。
1月4日,志愿军攻占汉城。
此战成为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装甲部队在朝鲜战场上最惨重的损失,创造了用劣势装备全歼敌重型坦克部队的光辉战例。
汉城范文汉城,现称“首尔”(韩:,罗马字:SEOUL),是韩国的首都,也是韩国最大的城市,不含溢出之卫星都市区、仅行政区内人口即达1000多万,为世界上少见超级巨大都市之一。
是世界第二大都市圈,仅次于东京,更是韩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
汉城,现称“首尔”(韩文:,罗马字:SEOUL。
在中国民间仍有人使用“汉城”这一称呼)。
在汉朝为中国的"乐浪郡",唐朝时归属唐王朝六大都护府之一的"安东都护府"管辖,明朝后,韩国成为明朝的属国(一定程度的自治,但主权不独立) ,汉城逐渐成为韩国的文化金融首都,新行政首都为世宗(Sejong)。
汉城(首尔)位于朝鲜半岛的中心,东经126°,北纬37°的地方。
xx年1月,汉城市市长李明博在市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把汉城市的中文译名改为“首尔”,意为“首位的城市”,“汉城”一词不再使用。
但其实这等于针对中国来修改名字,可以理解为“插标卖首尔”。
首尔历史悠久,古时因位于汉江之北,得名“汉阳”。
14世纪末朝鲜王朝定都汉阳后,改名为“汉城”。
近代朝鲜半岛受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汉城改称“京城”。
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更名为朝鲜语汉字词,罗马字母标记为“SEOUL”,语意为“首府”。
汉城全市被海拔500米左右的山和丘陵所环绕,市区的40%是山地和河流。
整座城市北部地势较高。
北汉山、道峰山、鹰峰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东北部有水落山、龙马峰,南部有官岳山、三圣山、牛眠山等,东南部和西部是百米左右的丘陵,形成了首尔的外廓。
城市的西南部为金浦平原。
城中部由北岳山、仁旺山、鞍山等环绕成内廓,中间形成盆地。
汉城(首尔)是韩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汉城(首尔)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汉江下游,距朝鲜半岛西海岸约30公里。
汉江流经市区,将首尔分为江南和江北两个部分。
相传公元前18年,百济始祖温祚王定都于此地,修建了慰礼城,形成了首尔的雏形。
1951年中朝联军攻下韩国首都1950年12月31日17时,中朝军队按预定计划,经短促的炮火准备后,全线发起进攻。
志愿军右纵队在人民军第1军团配合下,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御阵地。
第39军第116师仅用13个小时就突过临津江,前进12~15公里。
图为:1950年12月中朝军队联合司令部成立。
该军第117师担任纵队的右翼迂回任务,沿途打破南朝鲜军五次拦阻,于1951年1月1日晨突入防御纵深15公里,攻占湘水里、仙岩里地区,割裂了南朝鲜军第1师与第6师的联系。
第38军第114师担任纵队的左翼迂回任务,于1日12时突入防御纵深20公里,占领七峰山,但在与第117师构成合围前,南朝鲜军第6师大部已乘隙逃走。
图为:1951年3月志愿军第50军部分军师领导在汉城兴国寺。
军长曾泽生(中排右二),军政委徐文烈(前排右)、副军长蔡正国(中排右三),军司令部副参谋长李佐(中排右一),军政治部副主任张梓桢(中排左三)。
战至2日中午,志愿军右纵队和人民军第1军团推进到坡州里、仙岩里、七峰山及议政府东北一线,突入敌军防御纵深达15~20公里。
志愿军左纵队突破后,担任迂回任务的第42军第124师,不顾敌机威胁,坚持昼间作战,沿途进行大小战斗十余次,于1日12时前出到济宁里以南地区,切断了南朝鲜军第2师退路;担任正面攻击的第66军主力,至2日先后占领修德山、上南淙、下南淙地区,在第124师协同下,歼灭了该地区的南朝鲜军第2、第5师各一部,毙伤俘3200余人。
图为:志愿军第50军向汉城独立门搜索前进。
随后左纵队乘胜发展进攻,占领加平、春川。
人民军第2军团主力、第5军团第12师向洪川、横城、原州方向攻击前进,第12师31日晨进至洪川西南新垈里地区、威胁南朝鲜军后方,迫使其第3师南撤。
至1月2日,南朝鲜军扼守的第一道防线全面崩溃,汉城正面吃紧,美、英军东部翼侧完全暴露。
图为:志愿军第50军一部和朝鲜人民军战友在汉城的国会大厦前联欢。
李奇微为避免十几万部队拥挤在汉江北岸背水作战,便下令全线撤退,只以小部队在汉城以北高阳、道峰山、水落山一线进行掩护,企图阻止中朝人民军队继续进攻。
战机和梯队:第五次战役志愿军为什么会失利1951年4月间,随着志愿军第3、19兵团、第47军以及新组建的大批特种兵(4个地面炮兵师、4个高炮师等)相继入朝,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在朝兵力达到130万人,其中志愿军有95万人(作战部队15个军77万人、后勤支援部队18万人)。
我方第一线作战部队集结了志愿军第3兵团(第12、15、60军)、第19兵团(第63、64、65军)、第9兵团(第20、26、27军)以及第39、40军,共11个军33个师,54.8万人,连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共计近70万人。
此时,首批从苏联订购的陆军37个师的装备开始到达,并换装部队。
志愿军的各种火炮已增至6000余门,其中野、山、榴、反坦克炮1000余门。
而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地面作战部队总数为34万人,从人数上中朝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从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发起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
原计划歼灭美军三个师,尽早结束朝鲜战争。
但是,这场我方人员占绝对优势、装备也大为改善情况下发起的战役,却以众所周知的中朝方失利而结束。
为什么说我方失利?两点:1.整个战役我方人员损失巨大,却没有取得象样的战果。
2.战役第二阶段后期,志愿军开始后撤时,敌军突然发起大规模反扑,打得志愿军措手不及、一片混乱,共1.7万人被俘,第180师解体,损失7000余人,其中被俘5000余人。
一. 第五次战役我方失利的主要原因从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我方总兵力甚至地面部队兵力都居于劣势(详见《实力还是赌博:李奇微为什么敢反攻》/publicforum/content/no05/1/147624.shtml),武器装备完全是万国牌,却取得了重大胜利。
而第五次战役,我方人员居于绝对优势,武器装备也大为改善,为什么却失利了呢?有人说中国军队是人海对火海,所以被打败了。
我国官方的通常说法是第五次战役打得大了点,打得急了点,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开国第一战——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不久这里就成为了东西两大阵营对抗的前沿,中国也在1950年的10月25日正式卷入这场至今仍然没有签订和平协议的局部战争。
虽然这场战争至今仍有很多争议,但也正是因为它,才使得诞生不足一年的新中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入朝部队跨过鸭绿江正式入朝参战。
一般人们都称呼这场战争为“朝鲜战争”,中国的官方文献对此场战争则有着严格的名称定义。
从南北双方开战开始,朝鲜战争就已经爆发。
而直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中国所说的“抗美援朝战争”才正式开始。
可见,抗美援朝战争只不过是朝鲜战争中的一部分,尽管这个部分是绝大部分。
朝鲜,这个二战中日本的殖民地,在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即将迎来自己民族的独立解放的时候,遭遇了人为导致的民族分裂。
随着美军一个下级军官在地图上随便画出的三八线,苏美双方分别接受朝鲜半岛日军的投降,随后在苏美双方各自的支持下,朝鲜半岛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两个对立的政权分别成立。
在南北朝鲜对立的情况下,两个政权都想要统一整个朝鲜半岛。
南北朝鲜正式开战之前,两个朝鲜都在政治上进行互相的攻讦。
直到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第七警备旅向韩军第十七团发起进攻,朝鲜战争正式爆发。
不论是朝鲜宣称的韩军先挑衅进攻,人民军自卫反击并全面进攻韩国,或者是韩国宣称的朝鲜率先挑起战争,都已不重要。
金日成和李承晚都宣称过要武力统一朝鲜半岛。
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鲜人民军在苏联武器装备的支持下,战斗力和军事实力均超过韩军。
所以,在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韩军全面溃败。
6月28日人民军占领汉城。
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至9月15日的进攻,红色为各时期人民军的推进战线朝鲜半岛问题从二战结束后就一直处于美国操控的联合国的监管之下。
面对美国利益的损失,害怕共产主义势力在东亚像东欧一样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决定让联合国作出决议干涉朝鲜战争。
2011.03DALICULTURE。
1913年1月出生。
2009年9月,享年,仔细查阅相关资料。
在省立第一中学学习一,入国民革命军第13路10路军教导团干部大队20期)步兵科学习。
1931年云●寸丽香2011.03DALI CULTURE南陆军讲武堂第20期毕业后,被分配到驻防文山的国民党军第38军第101师第9旅17团,后委任为少尉、中尉排长。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佐被选送到陆军大学预备班学习,研习对日作战科目。
奔赴抗日战场1937年10月,李佐从陆军大学回到昆明,正值滇军组建60军出征抗日,他便主动请缨,后被分配到第60军第184师第1086团第1营第3连任连长。
到达部队不久便随60军从云南出发开赴抗日前线,随即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1938年4月李佐所在的184师奉命攻占位于台儿庄东南面十多公里的一个小山头禹王山。
因地形地势十分险要,禹王山阵地几度在敌我之间易手,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
其中一次,占据禹王山阵地的日军极为顽固,李佐所在团连续数次攻击未果。
团长命令时任三营三连连长李佐率敢死队再次进行攻击,并以阵地两侧火力严密封锁掩护。
李佐率领三个排的士兵进行了猛烈进攻,当李佐带兵快冲到禹王山阵地顶部时,只听得身边炮弹的一声巨响,冲在李佐附近的五六个士兵应声而倒,冲在最前面的两个班战士立即消失了踪影。
攻击夺取阵地的部队遭到日军猛烈炮击,这次进攻牺牲了100多名战士,仍然没有拿下禹王山阵地。
营长王朝卿随即指挥三连在离禹王山顶100多米的棱线防御正面部署14挺轻机枪,每个士兵身边都备有一两箱子弹和一箱手榴弹,团迫击炮群进行策应,与坚守阵地的日军形成对峙态势。
李佐率领全连战士在18昼夜的激烈战斗中,经过两次人员补充,先后伤亡官兵360余人。
到5月18日晚奉命撤离禹王山时,全连只剩下130余官兵。
由此,禹王山的“硬骨头连长”,团结争取的对象。
1940年2月,归队,被任命为第60营长。
直到多年之后,李奇微还对仓皇撤离汉城的那一幕难以释怀——“元旦上午,我驱车从北面出了汉城,结果见到了一幅令人沮丧的景象。
南朝鲜士兵坐着一辆辆卡车,川流不息的向南涌去。
他们没有秩序,没有武器,没有领导,完全是在全线败退——逃得离中国军队愈远愈好。
他们扔掉了自己的步枪和手枪……我知道,要制止这些吓破了胆的士兵大规模溃逃,那是枉费心机的。
”在南朝鲜军人撰写的《韩国战争史》中,则是这样一段文字:“联军士兵扔掉所有重炮、机关枪等支援火器,爬上卡车向南疾驰,车上的人挤得简直连个小孩都不能再挤上去了,甚至携带步枪的人也寥寥无几。
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拼命跑呀!控制不住的‘后退狂’蔓延开了……”那意思很清楚,被志愿军吓破胆的,不仅是一战即溃的南朝鲜军,还有未战先怯的美英军队。
那是已经有着34年军旅生涯的李奇微第一次体验兵败如山的滋味。
让这位后来的四星上将聊以自慰的是,尽管撤离汉城留下了美军历史上一段不光彩的纪录——李奇微还是多少有些庆幸自己当时的决策:如果不是把南朝鲜人放在防御阵地最前面充当炮灰,那么,遭受中国军队又一次沉重打击的将会是他刚刚接手的美第八集团军。
李奇微是1950年12月26日匆匆飞到朝鲜战场,接替因在第二次战役中翻车身亡的沃克中将,出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官的。
第二次战役,朝鲜战场上最惨烈的一战。
交战双方在冰天雪地里搏杀43个昼夜,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军队靠着双脚一路从鸭绿江挺进到三八线附近,拥有空中支援掩护的“联合国军”则一路向南溃退了200多公里。
是役结束,正值“平安夜”来临。
美国人苦苦等来的却是2.4万美军或死或伤或被俘的噩耗。
曾经信誓旦旦承诺赶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让美国大兵回家团聚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名声一落千丈。
杜鲁门政府一边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一边派出美国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到朝鲜战场收长的李奇微,指挥了美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夜间空降作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诺曼底登陆后,升任第十八空降军第二任军长。
高戈里的博客:/一、关于志愿军第50军战斗力曾被低估一说的由来廖锋先生在《对〈蔡正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员〉一文的质疑》中提到:“…晨文‟称:…第四次战役之初,许多人都以为50军这支起义部队战斗力很有限,以至于把38军放在50军侧后,准备在50军顶不住的时候,随时可以加入进来‟。
这种说法纯属主观臆测。
”廖锋先生批驳的话,虽然不是我的原话,但“源头”却是我撰写的文章或著作。
其中,我在2000年10月《云南日报》社的《大观周刊》第17期刊登《壮怀激烈50军》和2004年1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长篇纪实文学《心路沧桑——从国民党60军到共产党5 0军》中写道:战役之初,相当一部分人担心这支起义部队顶不住。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军中,对第50军这位“小老弟”,王牌第38军一直特别关照,从不摆"老大哥"架子,更不歧视这支起义部队,这真诚、深厚、长久的友谊,始建于他们并肩血战美国大兵的汉江两岸。
从朝鲜回国养伤期间,有两位第38军的干部告诉林家保:“哎呀呀,过去我们对50军认识不够啊!说句老实话,汉江阻击战刚开始时,我们都以为起义部队的战斗力很有限,一直担心你们顶不住。
没想到你们还真能打!50军不能小看,不能小看!”我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纪实》杂志2007年第10期刊登的《感天撼地50军》中,又增加了如下内容:战役之初,“志司”首长曾预料第50军在汉江南岸顶不住,于是,把第38军放在第50军侧后,准备随时加入战斗。
这段话,引自志愿军第50军蔡正国副军长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结束后,于1951年5月撰写并印发部队的《入朝半年来军事上几个问题的概括总结》第10页。
上述作品在我博客(/)上贴出后,得以在网上流传。
二、志愿军第50军战斗力曾被低估的客观原因志愿军第50军战斗力曾被低估,不仅仅是因为“受起义部队背景的影响”,廖锋先生所说的“作战准备仓促”问题,确实存在。
抗美援朝的历史是怎么样的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下面是分享的抗美援朝的历史是怎么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抗美援朝的历史大回顾大事记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南进,进攻韩国,朝鲜战争爆发。
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攻占韩国首都汉城(现称汉城)。
7月5日,联合国军参战。
9月15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
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表声明: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决不会置之不理。
9月28日,联合国军收复汉城。
9月30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最后的出兵决定。
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
10月19日,联合国军占领朝鲜首都平壤。
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10月25日-31日,志愿军发动第一次战役。
10月31日-11月2日,志愿军收复清川江。
11月25日-12月9日,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
12月5日,志愿军收复平壤。
12月15日,联合国军撤至三八线以南。
12月31日-1951年1月5日,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
1951年1月4日,志愿军攻占汉城。
全国各区人民捐献武器统计图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发动第四次战役。
3月14日,中朝军队撤出汉城。
3月15日,联合国军收复汉城。
4月11日,麦克阿瑟被免除最高司令官职务,李奇微接任。
4月22日-6月10日,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
6月23日,苏联副外长马立克建议停火。
7月10日,双方在开城开始停战谈判。
8月18日-9月18日,志愿军发动夏季攻势。
8月22日,谈判中断。
9月29日-10月22日,志愿军发动秋季攻势。
10月15日,联合国军再次进攻“伤心岭”。
10月25日,停战谈判恢复。
1952年志愿军向阵地发起攻击5月12日,李奇微离任,克拉克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血染汉江红——抗美援朝著名战役介绍之三■朱晓明1951年1月8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结束,中朝部队攻占南朝鲜首都汉城,并全线进抵三七线。
由于志愿军徒步追击距离过远,早已疲惫不堪。
后方运输线也由100公里突然拉长至500多公里,既无空中掩护,又缺少地面防空武器,在敌严密的空中封锁下,前线粮弹已无法供应。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果断下令停止追击,转入休整。
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准备在两个月之后发动春季攻势。
1月中旬,美方判断中国军队运输线延长,补给更加困难,短时间内不可能发动进攻。
为了挽回其失败的影响,缓和内部矛盾,联合国军开始积极准备实施反扑,夺回汉城,将我军压回到三八线以北。
在迅速地完成了部署调整和补给之后,自1月25日开始,联合国军由西至东逐步在全线发起大规模进攻。
麦克阿瑟集中了5个军16个师又3个旅、1个空降团及其全部的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地面部队共23万余人,以美、英军主力及南朝军一部于西线(南汉江以南)向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美军一部及南朝鲜军主力在东线(南汉江以东)实施辅助突击。
敌在西线的部署为:美第1军以土耳其旅、美25师、美3师、英29旅为第一梯队,在野牧里、水原、金良场里地段展开,向汉城方向实施突击。
美第9军以美骑兵1师、英27旅、美24师为第二梯队,在金良场里以东至骊州地段展开,向礼峰山方向实施突击。
另以南朝鲜军第1、6师分别作为美第9、1军的预备队。
面对敌军展开的攻势,志愿军很快判明了敌人的企图,决定采取“西顶东放”的作战部署,即在西线以坚守防御钳制敌主要进攻集团,而在东线有计划地让敌前进,待敌突出、翼侧暴露时,集中主力实施反击,粉碎敌之进攻。
据此,志愿军成立三个战役集团协同作战。
西线集团由志愿军第38军、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组成,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简称韩集团),在金浦、仁川及野牧里至骊州以北68公里地段组织防御,坚决抗击敌人向汉城方向的进攻。
东线由志愿军“邓华集团”(4个军)和人民军“金集团”(2个军团)组成,在敌进至横城地区后实施反击。
[专题范文]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是在哪一年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是在哪一年题目: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是在哪一年?答案:1950年解析: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1月份,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出兵朝鲜,为援助朝鲜、保卫中国安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生的战争。
【相关阅读】抗美援朝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援朝原因1、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
3、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这是中国出兵朝鲜的根本原因。
战争过程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
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第一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当时被称为“李伪军”或“南朝鲜军”、“李承晚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
志愿军入朝后,在开进中发现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前进甚速,志愿军已来不及先敌占领预定防御地区,且“联合国军”尚未发现志愿军入朝参战。
抗美援朝战争重要战役汇编抗美援朝战争前言决策出兵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内战,美国对朝鲜实行武装干涉,并派遣第7舰队侵占台湾海峡。
8月起,美国空军不断侵入中国东北地区领空进行轰炸扫射。
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严正警告,越过三八线,进攻朝鲜北方,并迅速向朝中边境推进。
在此严重形势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出兵援助的请求。
中共中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从10月19日起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
至1951年6月,中朝人民军队经过5次运动战役,将“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以南,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并进行了多次反击战役,粉碎了“联合国军”的“绞杀战’和细菌战,迫使其接受停战谈判。
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人名单毛泽东签署的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至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清川江以北和长津湖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1950年10月初,“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10个师另1个旅、1个空降团共13万余人兵力,越过三八线,于19日占领平壤,并继续向朝中边界推进,企图于感恩节(是年11月23日)前占领朝鲜全境。
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渡过鸭绿江,向龟城、泰川、德川、球场一线开进。
此时,“联合国军”继续向朝中边境地区冒进。
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随即调整部署,决心集中5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寻歼南朝鲜军,而后再在运动中歼灭冒进之敌。
被美军飞机轰炸后的安东(今辽宁丹东)一角10月25日,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温井西北两水洞地区遭遇南朝鲜军第6师一部,歼其1个营和1个炮兵中队,当晚占领温井,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29日,第40军主力在温井以东龟头洞地区歼灭南朝鲜军4个营的大部;第39军进至云山地区,与第40军对美军骑兵第1师和南朝鲜军第1师各一部形成包围态势;第38军在南朝鲜军第8师南撤后进占熙川。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1000字作文跨过鸭绿江观后感1000字作文(篇1)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
七十年前,很多青年志愿军战士,为家国,赴战场,义无反顾。
是他们宁可流血断头、粉身碎骨,也要护国泰民安;是他们“打得一拳开”,才“免得百拳来”;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时代潮流下“最可爱的人”。
如今,硝烟已散尽,枪膛已发凉,可他们出征的歌声,还在耳边震响。
“抗美援朝跨国门,鸭绿江上啸马奔。
”——谨记军队出征时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步伐,在新时代中循着他们的足迹,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1950年,很多年轻人带着年轻的微笑和必胜的信念,高唱着歌曲跨过鸭绿江,走向了朝鲜战场,那一条艰难的征途,是他们为国家踏出了一条和平之路。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在当今和平安宁的背后,是无数战士守出来的国泰民安,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内心多么孤独,他们依旧“风雨不动安如山”!“保家卫国雄心在,何惧无回踏征程。
”——谨记战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决心,在新时代中时刻做好精忠报国的准备。
邱少云在家书中写道:“为了让所有受苦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看今朝,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无数干部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无畏精神留华夏,英雄胆魄铸豪情”——谨记英雄冲锋陷阵、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忠诚,在新时代中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黄继光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道:“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
”用胸膛抵住喷火的枪口,用生命直面冰冷的死亡,黄继光和千千万万中国人一样,宁可前进一步死,也绝不后退半步生。
今天,在那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无数医护人员以战神的姿势,救死扶伤,驱散阴霾,还九州安康;无数共产党员站出来,铿锵有力地说道:“一线防疫有我,奉献坚守有我”;无数平凡的百姓尽自己所能,中国人民八方相助,共襄盛世平安。
志愿军第50军最先占领汉城
占领汉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总统府”前跳舞
1951年1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50军逼近汉城。
就在第50军149师两个步兵营围歼英军第29旅“皇家重坦克营”的同一天晚上,该军第148师442团副团长陈屏奉命率领所属第1营,为全军前卫,直插汉城。
战史分歧
我军夺取汉城,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作为耻辱,韩国现代史将这次汉城失守称之为“一·四事变”。
消息传回国内,北京天安门广场祝捷群众彻夜狂欢。
最先攻占汉城是一项载入史册的荣誉,这支部队是谁?在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洪学智和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的回忆录为代表多数志愿军战史,对我军占领汉城的部队是如此排序的:“志愿军第50军、第39
军116师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
”然而,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志愿军战史却对当年志愿军总部首长陈述的史实做了修改。
按照他们新考证的结论:“1月4日下午,第39军率先进入汉城。
当晚,第50军149师也进入汉城。
”
志愿军总部首长的记忆没有错。
当年的第442团副团长陈屏,如今定居于沈阳军区司令部第二干休所。
当年的第442团1营政治教导员刘进昌,如今定居于四川省农业厅宿舍。
两位率先攻占汉城的战争亲历者对这段战史是这样强调的:第一,在这三支部队中,最先攻入汉城的是我们50军148师442团1营;第二,占领汉城的方式不是“进入”,而是“攻入”,第442团1营攻入汉城时,不但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还取得了歼敌成果,并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作战任务;第三,我军攻占汉城的时间不是1月4日晚上或下午,而是1月4日凌晨攻入,当日上午攻占的;第四,由于上级没有给这支前卫分队配备电台,攻占汉城的战况向志愿军总部报告晚了。
39军的一支侦察队在50军之后进入汉城,他们带了电台,报告及时,所以,志愿军总部关于占领汉城的通报,最初只提到了39军。
1951年1月4日,我军攻占南朝鲜首府汉城。
全军前卫对两位老人来说,半个世纪前,他们率部最先攻进汉城的战斗场面,依然历历在目。
1951年1月3日晚23时,陈屏接到上级命令,要他率领第1营为全军前卫,在突破敌防线后,急行军35公里直插汉城,于天亮前控制汉江大桥。
根据战后美军战史资料的披露,美军是1月3日开始仓促撤离汉城的,留在汉城担任掩护的是美军第1军25
师27团。
陈屏他们的对手,正是这支第二次世界大战名将麦克阿瑟麾下曾驰骋西太平洋战场的劲旅,号称“狼狗团”。
压在陈屏肩上的担子重啊!他们不仅要突破敌人在高阳、议政府一线的既设阵地,夜间急行军35公里实施大纵深穿插,还要以劣势装备的一个营去攻占对方的首都,并控制汉江大桥,以扼住敌掩护部队的逃路。
任务必须在拂晓前完成。
天一亮,敌机就来了,我们又没有防空火器,干挨打不说,任务也甭想完成。
整整一夜急行军,部队遇到敌人不恋战,走累了也不停留,不顾一切地直插汉城,就怕敌人跑掉,包不成“饺子”。
部队没有向导,夜间行军就靠一张地图,结果按图行进走了一大半路程,一看:“怎么走到了汉江江边了?不对头!”路走错了,失去的时间一定要夺回来。
部队掉头再顺着公路沿江而上,一路小跑。
因为走得太急,不少体质较弱的同志都掉了队。
抵达汉城时,天刚蒙蒙亮,除
了附近的隆隆炮响,一座百万人的大都市已经失去了往日“京城”的嘈杂声。
汉城黎明的寂静给部队造成了错觉,想到美国鬼子这几日在战场上逃得比兔子还快,都以为汉城已经一撤而空。
没想到美国鬼子留在汉城担任掩护任务的一个营还没撤走。
自然,“狼狗团”的大兵也没想到中国人的两条腿,竟然追上了他们的汽车轮子。
延禧里遭遇战与美军接火的地方,在汉城市内的延禧里。
汉城地处浅丘陵,那时,没有多少高楼大厦,多是日式的平房和低层楼房。
敌人撤退前,将能烧毁的房屋都烧了,残火余烟还在半空缭绕。
延禧里有一个小山包,上面是火车道,下面有一个隧道,走汽车。
当副营长刀建明率领前卫第1连抵近延禧里小山包时,小山包上的美军居高临下突然开火,火焰喷射器喷出一道道火舌,一下子就把1连的尖兵班吞噬了。
随尖兵班行动的翻译小金,1.90米的大个子,被烧得屈缩成短短的一团。
山包上,机枪、自动步枪、卡宾枪的火力像弹雨一样铺天而来,将前卫连死死压住。
随后,敌人迫击炮、榴弹炮和坦克炮炮弹也像冰雹一样倾泻过来。
前卫连数次反击未果,伤亡惨重。
陈屏赶紧整理部队,就地紧急展开。
这时才发现,经过一夜急行军,各连队均不同程度走乱了。
有的机枪射手跟上了队伍,副射手背着弹药箱却没有跟上来。
有的60炮班炮手把炮身扛上来了,扛炮座钣的却掉了队。
步兵连还能打,营属机炮连基本上不能发挥作用。
此时,前卫
连正被敌人压制在小山包前的开阔地。
躲?无处可躲。
退?无路可退!绝处求生,只有一拼。
第1连在副营长刀剑明和连长李仲文的指挥下,就地疏开,继续以火力从正面还击敌人。
跟在第1连后面的副团长陈屏果断下令:营长李永富带领2连,从右侧向小高地发起冲击;教导员刘进昌带领3连,从左侧向小高地发起冲击。
说到这次冲锋,老人扬着岁月霜雪浸染的剑眉,眼眶里闪耀着战火硝烟熔炼的炯炯目光,至今还在为那高昂的士气骄傲着:“大家都是喊着'杀’声冲上去的,包括我和我的警卫员,'嗷嗷’的!”就这一冲,敌我双方“粘”到了一起,美军密集的炮火随之失去了优势,临空助战的美军飞机也无可奈何地在头上盘旋着,始终不敢丢下一枚炸弹。
在伴着嘹亮军号“嗷嗷”吼声中,美国大兵被冒着弹雨冲锋的志愿军指战员吓破了胆,纷纷撤下高地,跳上早已准备好逃命的汽车,向汉江南岸仓皇溃逃。
冲上小高地的指战员一边喊着“杀”声,一边紧紧咬住逃敌,实施火力追击。
第2连副连长李德枝带着第2连2排率先追上公路,硬是抓住一名没来得及爬上汽车的美国白人大兵。
这位美国大兵当时是跪在地上举着双手向李德枝他们乞求饶命的。
当时,大
家都觉得好笑:装备这么先进武器,竟然这样“草包”!
当第2连把美军俘虏送到副团长陈屏跟前时,美军俘虏没再下跪,而是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叠美元,并摘下了手腕上的手表,然后,向陈屏伸出了大拇指,再用小拇指指着自己,一边比画,一边呜哩哇啦地说了一大堆西洋“鬼话”。
陈屏说:“那小子可能是想贿赂我,他不懂志愿军的俘虏政策,怕我们虐待他。
我们没有英语翻译,也听不懂他讲了些啥,没理他,更不能要他的东西。
马上派人把他送往后方了。
”朝鲜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占领汉城,押解美24师俘虏在汉城游街
志愿军总部的结论第50军军史记载了第442团1营攻占汉城的战果:经1小时激战,共毙伤敌50余人,俘虏美军1人、南朝鲜军2人,缴获火箭筒1具、自动步枪14枝,击毁通讯车1辆。
这一仗,虽然第1连伤亡很大,但全营胜利地攻占了汉城,控制了汉江大桥,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时任第148师炮兵营营长的杨协中记得,得到第442团攻占汉城的消息后,士气大振,全师的行军速度都加快了。
当时,敌人在公路上埋有地雷,汽车开不上来。
代师长赵鹤亭、师政委陈一震是拄着棍子,一路小跑往前赶,并且超越了他们炮兵营。
当天下午四五点钟,第1营奉命从汉江大桥上渡过汉江,继续担任全军前卫,向
南追击敌人。
行军途中,在团长石子河的安排下,七八十名团部勤杂人员被补充到第1连,恢复了1连的战斗力。
陈屏说:“39军的侦察队有百十号人,我们与他们相遇是在过了汉江以后。
在前往水原的路上,有时他们走在前面,有时我们走在前面。
他们到达水原就停止前进了。
我们则前出到水原以南70里的地方。
是团部派骑兵通讯员传达了上级的命令,我们才返回水原的。
”
据时任第442团文化教员冉刚当年的日记记载,该团前卫分队曾前出至“三七线”上的平泽一线。
第442团1营在第三次战役的追击战中,到达了“三七线”附近,成为整个战役打得最远的一支部队。
志愿军总部关于第39军首先占领汉城的通报,陈屏、刘进昌他们是在战场上得知的。
全营指战员刚刚经历了攻占汉城的浴血奋战,反响可想而知。
为了这件事情,第50军专门向志愿军总部汇报了第442团首先攻占汉城的实际战况。
包括彭总在内的志愿军总部首长对这支刚起义两年多的新
部队,不但一视同仁,而且非常尊重。
经过核实,志愿军总部后来的战役总结关于占领汉城部队的叙述,补上了第50军,并把第50军排在了第39军之前。
由此,后来的志愿军战史说到最先占领汉城的部队,才有了依据不同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