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程目标设计-诸暨市店口镇中心学校
- 格式:ppt
- 大小:148.00 KB
- 文档页数:29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April 20212021年4月第18卷第04期Vol.18No.04读与写杂志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李海平(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中心学校阮市初级中学浙江诸暨311814)摘要: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策略,这些内容里面包括了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设立的学习目标以及对于学生的有效培养,还有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教师需要利用教学情境开展情感的教学,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对于教材内容的拓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使得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有效的深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4-0057-011在教学中设立学习目标,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也是比较关键的,在具体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意义,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认知。
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还需要真正的去研究教材的主要内容,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设计教学的活动以及教学的目标,还有在教学上的环节。
教师要在现阶段的教学体系下,根据不同学科的具体要求,以及学习过程当中需要遵循的理念和不同的单元目标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对应的教学计划。
教师制定了教学目标以后,还需要注重的一点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一些反馈活动和对于教学内容的关注,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高低,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于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才能够把握学生核心素养渗透的程度,有利于在之后教学过程当中调整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通过长期以来对于目标的研究和制定,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都是教师需要制定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两方面共同入手,让学生能够奠定扎实的基础,也会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诸暨市店口一小电子教案(英语)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 第(1)课时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start Let’s sing Let’s play教学目标:1. 能听懂问句:What day is it today ? What do we have on Mondays ?并能做出正确回答。
2. 能够听、说、读、写单词:Monday , Tuesday , Wednesday , Thursday , Friday ,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替换句型熟悉运用。
3. 能够运用新的语言进行Let’s play 中的星期转盘游戏。
4. 能够听懂、会唱歌曲My days of the week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Let’s learn中的四会单词。
难点: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巧记单词,结合句型替换关键词。
教学过程:1、热身(1)播放歌曲,学生看书并感知歌曲。
(2)日常口语练习。
包括练习时间的问句。
2、习问学生哪些会说单词周一到周五。
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帮助教学。
5分钟后,开展各组学单词的汇报。
并评出学的最好的一个小组。
3、课呈现(1)教师结合部分的问句:Let’s start ,引导学生复习有关课程的词汇,再让学生看主情景图感知本单元的主要语言。
(2)开火车练习句子:What class do you like ? --I like ……(3)听录音Let’s chant ,引导学生自学该部分的内容。
重点指点单词favourite . (4)游戏:warm and cold (复习单词周一到周五)(5)在黑板上圈出今天的日子,自问自答:What day is it today ? It's …(6)开火车练习问句。
(7)出示上课班级的一周日课表。
指着当天的课程,自问自答:What do we have on …? Let me see .we have ……(8)Let’s chantWhat day is it today ? It’s ….What do we have on ….s? we have …(9)教学书本日课表中的新单词Moral Education , Social Studies .可以利用chant进行教学:Moral , Moral , Education . Social , Social , Studies . (10)再次听录音(包括14页,16页和歌曲)4、巩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复习本堂课学过的内容第(2)课时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talk Good to know Group work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说:What day is it today ? It’s…What do you have on …?Wehave…I like…并能在情景中熟练运用。
诸暨市店口镇弘毅小学“弘﹒毅”拓展课程建设规划方案(2015年9月)一、前言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终载体。
我们要打造特色化的学校,培养个性化的学生,最终还是需要特色化、个性化的课程来支撑。
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设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的指导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促进义务教育课程整合的指导意见》先后发布,一致强调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学校拓展性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至此,拓展性课程建设成为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的新领地和发展制高点。
二、校情分析我校成立于2013年8月,是一所全新的农村六年制小学,位于中国南方五金城——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
学校占地面积50余亩,总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按36个班、1300名学生规模设计,总投资8900余万元;平均班额35人左右,全部实行小班化教育;校园环境优美,整体建筑造型以新古典主义学府风格为基调设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技艺精湛,特长型老师较多。
学校所在社区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规模企业斥资办学蔚然成风。
在学校筹建过程中,盾安集团董事局主席姚新义先生个人无偿捐赠2150万元,并设立“弘毅教育基金”,每年出资一方面用于校园课程与文化建设,另一方面用于奖励优秀师生,助推学校发展。
学校的办学过程一直受到诸暨市委、市政府、店口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土地划拨、资金投入和政策落实上都给予大力扶持。
学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办学目标,敢于大胆迈出步伐,突破传统教育方式,与国内名校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引进先进办学理念和方式,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大力试行小班化教育、新教育班级、协同式教学等。
44B02/2017管理 德育/评价研究◆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榕欣小学 冯春香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落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只有你在教学中认真摸索和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才能体会到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缺憾之美。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下面就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
一、感知思想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抽象、分类、归纳、演绎、转化等都属于数学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的魅力。
在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观摩教学时,我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巧妙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来处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把学生学习的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让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易懂、更便于学生去理解,观摩教学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之初,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录音:老财主给两个成年儿子分地。
将其中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分给大儿子,一块长方形的地分给二儿子,可两个儿子都认为分给自己的那块地太小了,都说老财主很偏心,可老财主又说不清楚,解释不明白。
所以,老财主想找个聪明人帮助他解决这个难题。
同学们,你们能帮助老财主解决这个难题吗?安排这样的教学情境引入课程主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对新知识的学习置于这一现实情境中,尽量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学得高兴,学得扎实。
然后,通过让学生猜想、转化、平移、旋转、演示,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充分感知数学转化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二、运用思想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转化的问题。
探索篇•课改论坛众所周知,作为一名中学生,能否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课、思考,取决于他的注意力,而意识中的一切必须经过注意才能进入。
所以一堂课中,培养学生持续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
现就此谈谈我的感想和措施。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灵活运用教材以前我备课,都是先从网上下载大量课件和教案,再听取老教师建议,将精华提取出来,东拼西凑制成自己的课件。
但这种方法往往不可取,因为脑子里完全充斥着别人的内容,自己上课的灵感很难激发,拿来的东西也只能“填鸭式”地传输给学生,学生厌、教师累。
真正的备课必须先反复看教材,静下心来阅读教材前后相关的内容,抓住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做到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教材每个环节设置的意图,体会并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
二、以新奇激发兴趣,重视课堂导入由课下切换到课堂模式的前五分钟,正是学生思维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学生兴奋点可能还停留在课间,此时以传统“填鸭式”教学死板导入,必定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若以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转而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浙教版七下《分式》一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这样的引入,先在PPT上放置一棵挂满很多苹果的大树,大树上有很多关于整式的果子,然后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串:问题一:果园里的苹果树上结满了代数式的果子,同学们能不能摘下两个,写成两个式子相除的形式?【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既可以复习以前学过的整式,又可以引入今天的新知。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教师板书并直接归类。
问题二: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类代数式,有什么区别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从而直观地发现分式与整式的区别。
学生答:第一类我们学过,是整式;第二类分母中出现了字母。
问题三:那我们能不能给它们起一个新的名称?学生异口同声:分式。
【设计意图】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需要一个强化的过程,如果新知识能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补充、教师完善,那么疑惑点也就随之解开了。
接着,教师给出分式定义: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字母,且B≠0)的式子叫分式。
4.7 升华与凝华【知识能力】1.知道升华和知道凝华概念2.认识升华吸热,知道凝华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认识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实验引入课题,学生观察碘升华的实验,分析实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1、重点:识别生产和生活升华和知道凝华现象;并掌握其概念2;难点是分析升华和凝华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方法是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用具】试管、胶塞、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碘、铁架台、石棉网、棉线、烧杯、白纸、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人造雪景”实验的录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二、进行新课教学实验一: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研究碘的物态变化要求:1、实验前,你在碘升华管内看到什么状态的碘?2、猜想给碘加热会变成什么:液态还是气态?3、实验过程中给升华管中的碘加热,你观擦到什么?4、停止加热,在管壁和棉线上你又看到什么?5、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三、通过实验,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1.升华: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2.凝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四、列举生活中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阅读科学世界:大漠的故事讨论其原因-----1:温度为零下十四五度,不可能熔化成水,2;地面干燥没有水产生。
让学生分析固体的雪经过怎样的变化然后消失-------激发学生运用物理概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现象本质规律。
45B02/2017评价研究/管理 德育延伸,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应用思想“转化”过程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学生在经历了知识转化过程后,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的成果。
学生通过“转化”思想的训练,逐步积累了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深化了数学思想。
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解决数学中的很多问题。
例如我们在进行小数乘法计算时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法,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完成整数乘法的计算如36×15,然后让学生说出它的计算过程,明确算理,学生对于计算题的计算过程明确后,教师顺势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果把36×15稍微变动一下,变成3.6×1.5你还会计算吗?学生因为有了整数乘法的计算基础,就会想到3.6×1.5的算法。
而学生经历的这个过程就是数学中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学会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
学生学会了转化的方法,就能让数学中的许多难题迎刃而解。
例如,在学习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也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我们可以给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小组探究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探究和拼摆,让学生经历这种转化的过程,学生经过拼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探究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拿着自己手中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仔细观察会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此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好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所以,学生很容易找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也就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编写者:杨如菊执教者:执教时间:___ 10 月31日(周)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编写者:杨如菊执教者:执教时间:2006 年11月1日(周)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编写者:杨如菊执教者:执教时间:___11月3日(周)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编写者:杨如菊执教者:执教时间:06年11月6日(周)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编写者:杨如菊执教者:执教时间:06年11月8日(周)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编写者:杨如菊执教者:执教时间:2006 年11月9日(周)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编写者:杨如菊执教者:执教时间:2006 年11月10日(周)诸葛亮前《出师表》教案流渡中学严庄坤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2、学习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的写法。
3、了解作者对后主提的三点建议。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简介作者及“表”这一体裁,了解诸葛亮上这篇表文的背景和目的。
2、熟读课文,进行朗读训练。
3、疏通课文1—5节的大意。
教学过程:导语:由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导入(也可以由成语“三顾茅庐”导入),可以让学生介绍诸葛亮这个人物,说出有关诸葛亮的历史故事(如: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记等)。
1、简介“表”这种文体以及作者上这篇表的背景和目的。
“表”,是我国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请求和愿望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疏””或“奏章”。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一种奏章。
背景和目的:蜀汉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五年,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统一全国的大业,准备出师北伐。
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平时国事事无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
诸葛亮为了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因此上这篇“表”,希望国内政治清明,后方稳定,使他“北伐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2、朗读课文,进行朗读训练⑴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生字的读音和句中停顿。
⑵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读后正音。
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编写者:执教者:执教时间:06 年月日(周)课题21、太阳共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理解“……其实……”“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的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天落下,黑暗便来临。
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
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
需要不断地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秘。
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太阳》。
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提出问题。
(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想知道什么?你们提的这些问题怎样去寻找答案呢?一是从课文《太阳》中找答案,二是课外自己去阅读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现在我们人类还没有得出结论,要靠你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答。
二、自学课文,寻找答案1.关于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与人的关系,课文上说得很清楚。
现在我们就把这篇课文当作一份资料阅读。
研究科学,要提出问题,还需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查阅资料,有的还要搞实验。
现在就请你们阅读这份有关太阳的资料。
看谁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答案。
2.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生字,生词。
4、开火车复习生字、生词5、引导学生交流,允许不同分段方法。
三、再读课文,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报告答案第一段:1.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修改意见教学过程可以列表,将数字一填,就一目了然了。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办法?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后回答。
①引用传说。
(板书:引用传说)如果这里不用传说,光用数字写,你们觉得怎么样?(文章用数字说明,一看就明白,其中“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这样一比,就非常具体,感到太阳大极了。
课题:§4.1 物质的构成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3.知道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
知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子运动论的有关内容。
2.用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释扩散现象。
从甘蔗的细胞中压榨出来的,那么存在于甘蔗细
(观察方糖、
分
与蔗。
让学生展开翅膀想象,对分子提出更多疑问,通过今天学习解
会:针筒分别装水与空气,挤压后的感觉及
小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一般气体的分子间隙较大。
2
2 处于不停的运
演示活动1当你闻到香水味液体也会发生扩散,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底线+多元”教师评价策略实践作者:俞培锋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第08期教师发展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而教师评价是影响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教师评价理念和策略将导致不同的结果。
有效的教师评价方式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充分重视人的差异,积极引导教师科学规划职业发展生涯,激发教师的发展动力,从而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潜能,实现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职业境界的提升。
对传统评价方式的反思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从教师职业道德、业务学习、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等各方面对教师提出了规范、细致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随着对“人的管理”的日益重视,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的不足也日益显露。
重共性、轻个性传统的教师评价以统一的考核规范为载体,习惯于用一把统一的“尺子”去度量每一位教师的职业发展状态和成效。
其积极的一面是关注了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促进了教师整体队伍的建设;其消极的一面是漠视了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而存在的个性差异,严重漠视了教师个体发展的目标和价值。
重灌输、轻唤醒传统教师评价方式关注于将一套严格、标准的评价体系灌输给每一位教师,要求教师朝着这个统一的标准去开展工作,衡量自己的工作效果。
教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的所有工作尽量符合这一套考核体系的要求。
这样,就存在教师评价缺乏唤醒教师专业发展自觉性的作用,更谈不上帮助教师设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成长方案,达到创造性发展的目标。
所以,建构符合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需要、尊重人的个性差异、有效激发教师专业成长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教师评价体系,就成为当前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底线+多元”的教师评价,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在强调达成学校提出的“底线”要求之外,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为自己设计个性化成长方案,努力实现多元发展,成为一名在教育某一领域独具风格、独具魅力的教师。
第3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了解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了解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3、能用物态变化观点说明云、雨、雪等现象.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难点:用升华和凝华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活动目标新课引入[长兴新闻]秋季人工降雨报道[讨论、思考]你知道人们是怎样实现人工降雨的吗?又是利用什么原理实现的呢?[过度到课题]那么人们到底如何干涉天气,实现人工降雨的呢?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探究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生阅读新闻讨论片刻交流[基本不能完整的回答]感受科学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培养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
活动目标[活动一]碘的升华和学生分组培养学活动目标[活动二][阅读]联系生班级姓名[课前助学]1、填空( )( ) ( )( )2、固态物质是否可以直接转化成气态物质?可以的话,请举例说明。
[课中助学]活动一1、实验前,在玻璃锤中你观察到什么?,猜想把碘加热会。
2、实验过程中,给玻璃锤里的碘加热,锤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3、停止加热,在玻璃锤未加热一端看到了什么现象?。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说明了什么?。
活动二完成下列物质的三态变化图活动三(5)冬天的夜晚,地面气温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迅速 而成霜。
[课后助学]1、如果我们能闻到某种固体物质的气味,说明这一物质具有易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特点。
2、寒冷的冬天,虽然气温低于0℃,但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这是冰发生了 现象,此过程中冰要 热量。
自学课文P158,讨论并分析自然界中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过程,完成下面填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1)云由小水珠和小冰晶组成,它是高空的水蒸气 和 形成; (2)雨是水滴,它是小冰晶 或水蒸气 而成;(3)雪是固体,由小水珠 或水蒸气 而来;(4)夜间气温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 在植物和其他物体的表面形成露;若此过程是在空气尘埃上形成并随空气流动则是雾,所以雾的形成也是水蒸气 的结果;固态气态液态熔化 (吸热)3、看“干冰胡须"图(见P158),这是由于“干冰”易并且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成的结果。
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
编写者:陈华芳执教者:陈华芳执教时间:年月日(周)
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
编写者:陈华芳执教者:陈华芳执教时间:年月日(周)
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
编写者:陈华芳执教者:陈华芳执教时间:年月日(周)
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
编写者:陈华芳执教者:执教时间:07年月日(周)
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
编写者:陈华芳执教者:执教时间:年月日(周)
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编写者:陈华芳执教者:执教时间:年月日(周)
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
编写者:陈华芳执教者:执教时间:年月日(周)
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
编写者:陈华芳执教者:执教时间:年月日(周)
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
编写者:陈华芳执教者:执教时间:年月日(周)
诸暨市店口二小电子教案(语文)
编写者:陈华芳执教者:执教时间:年月日(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