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动物疫病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动物疫病名词解释
1. 熊猪瘟热:熊猪瘟热是一种主要侵扰啮齿类动物的急性传染病,可致死,受害动物包括100多种可食用野獭、松鼠、松鸡、狐獴及野兔等。
2. 羊痘:羊痘是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患病兽类主要为羊、山羊和山羊等家禽。
它会导致呼吸道感染,皮疹和肌肉痉挛,最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对兽类造成致命后果。
3. 猩猩瘟:猩猩瘟是一种可以给人类带来严重威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猩猩,但是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和感染分泌物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该病可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贫血症和心血管病等。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版新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我部对原《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进行了修订,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9年发布的农业部第96号公告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附件: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附件: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一类动物疫病(17种)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二类动物疫病(77种)多种动物共患病(9种):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牛病(8种):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梨形虫病(牛焦虫病)、牛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绵羊和山羊病(2种):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维斯纳病猪病(12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马病(5种):马传染性贫血、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鼻疽、马巴贝斯虫病、伊氏锥虫病禽病(18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禽伤寒、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低致病性禽流感、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兔病(4种):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粘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蜜蜂病(2种):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鱼类病(11种):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锦鲤疱疹病毒病、刺激隐核虫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斑点叉尾鮰病毒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流行性溃疡综合征甲壳类病(6种):桃拉综合征、黄头病、罗氏沼虾白尾病、对虾杆状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肌肉坏死病三类动物疫病(63种)多种动物共患病(8种):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附红细胞体病、Q热牛病(5种):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绵羊和山羊病(6种):肺腺瘤病、传染性脓疱、羊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疥癣,绵羊地方性流产马病(5种):马流行性感冒、马腺疫、马鼻腔肺炎、溃疡性淋巴管炎、马媾疫猪病(4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感冒、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禽病(4种):鸡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蚕、蜂病(7种):蚕型多角体病、蚕白僵病、蜂螨病、瓦螨病、亮热厉螨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犬猫等动物病(7种):水貂阿留申病、水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利什曼病。
列出五种一类动物疫病的名称一、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的高致病性病毒感染疾病,主要感染家禽,但也有可能感染人类。
禽流感病毒主要分为H5N1亚型、H7N9亚型等。
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家禽受感染后,会出现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等。
严重的禽流感病例会导致禽类大面积死亡,给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
对于人类来说,感染禽流感病毒也会引起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甚至可导致死亡。
因此,对禽流感的监测和防控非常重要。
二、狂犬病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狗类的咬伤或抓伤传播给人类。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狗类的唾液中,当人类受到感染后,病毒会侵入神经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狂犬病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恐水症、狂躁症等症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对于狗类的疫苗接种和人类的紧急处理非常重要。
三、非洲猪瘟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动物疾病,主要感染猪类。
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类或接触带有病毒的物品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疾病表现为高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猪群的大面积死亡。
非洲猪瘟对于养猪业来说具有重大的经济影响,同时也会造成猪肉供应的紧张情况。
四、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有蹄类动物,如猪、牛、羊等。
口蹄疫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带有病毒的物品或食物传播。
口蹄疫会引起口腔和蹄部的病变,患者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乳房发炎等症状。
严重的口蹄疫病例会导致动物群体的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五、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感染家畜,如牛、羊、猪等。
人类通过接触带有布鲁氏菌的动物或动物产品感染。
布鲁氏菌病会引起发热、关节炎、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疾病慢性化。
对于畜牧业来说,布鲁氏菌病会造成生产力下降和养殖损失。
禽流感、狂犬病、非洲猪瘟、口蹄疫和布鲁氏菌病是一类动物疫病的典型代表。
动物疫病科普疫病是指在动物群体中传播的一种疾病,它会对动物的健康和生存产生严重影响。
疫病的传播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等途径进行。
本文将从疫病的定义、常见动物疫病、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科普。
一、疫病的定义疫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在动物群体中传播的一种疾病。
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等微生物。
疫病的传播会造成动物的生理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死亡。
二、常见动物疫病1. 猪瘟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
猪瘟的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患病猪只等。
2.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家禽。
禽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时会导致大量禽类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患病禽只等。
3. 狂犬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狗、猫等哺乳动物。
狂犬病的症状包括恐水、恐光、痉挛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控制犬只数量等。
4. 疯牛病疯牛病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牛类动物。
疯牛病的症状包括神经系统异常、行为异常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禁止使用动物脑、脊髓等高危部位的产品、加强动物检疫等。
三、预防措施1. 加强动物检疫动物检疫是防止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进出口动物进行检疫,可以及时发现疫病患者并采取相应措施,阻断疫病传播途径。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给动物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疫病的风险。
3. 隔离患病动物对于已经感染疫病的动物,应及时隔离,防止其与其他健康动物接触,减少疫病传播的可能性。
4.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动物圈舍的清洁和卫生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清理圈舍、消毒器具等,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总结:动物疫病对动物的健康和生存产生严重影响,也会给人类带来经济损失。
列出5种一类动物疫病的名称一类动物疫病:家畜疾病1. 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家畜疾病,主要影响牛、猪、羊和鹿等蹄类动物。
这种疾病会引起发热、口腔溃疡、蹄部病变等症状,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饲料和水源。
2. 猪瘟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由猪瘟病毒引起。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猪类,会导致高热、呼吸困难、消化系统症状等,并可能导致死亡率高达100%。
猪瘟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和污染的物品传播。
3.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疾病,主要影响鸡、鸭、鹅等禽类动物。
这种疾病会引起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等,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禽流感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物品传播。
4. 疯牛病疯牛病,也称为布病,是一种由变态蛋白质(PrP)引起的牛类神经系统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牛类,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运动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并最终导致死亡。
疯牛病通过感染的动物组织或食用含有感染物的饲料传播。
5. 猪链球菌感染猪链球菌感染是一种由链球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猪类。
这种疾病会引起发热、呼吸困难、皮肤病变等症状,并可能导致败血症和死亡。
猪链球菌感染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物品传播。
总结:家畜疾病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疯牛病和猪链球菌感染是常见的一类动物疫病。
这些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会导致严重的病症和经济损失。
为了控制和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农民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加强动物养殖管理,并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只有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才能保护家畜的健康,维护农业的稳定发展。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二日) 一类动物疫病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
绵羊痘和山羊应、禽流行性感冒(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
二类动物疫病多种动物共患病:伪狂犬病、狂犬病、炭疽、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
牛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结核病、牛焦虫病、牛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
绵羊和山羊病: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维斯纳病。
猪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
马病:马传染性贫血、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鼻疽、马贝斯焦虫病、伊氏锥虫病。
禽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
兔病: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粘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
水生动物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鲤春病毒血症、对虾杆状病毒病。
蜜蜂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蜜蜂螨病、大蜂螨病、白垩病。
三类动物疫病多种动物共患病:黑腿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
牛病: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
绵羊和山羊病:肺腺瘤病、绵羊地方性流产、传染性脓疱皮炎、腐蹄病、传染性眼炎、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疥癣。
马病:马流行性感冒、马腺疫、马鼻腔肺炎、溃疡性淋巴管炎、马媾疫。
猪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
禽病:鸡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禽伤寒。
鱼病: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鱼鳃霉病。
其他动物病:水貂阿留申病、水貂病毒性肠炎、鹿茸真菌病、蚕型多角体病、蛋白僵病、术瘟热、利什曼病。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来第96号Notice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No. 9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动物防疫法》第十条规定,现公布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二日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Lists A, B and C Diseases一、一类动物疫病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禽流行性感冒(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
二、二类动物疫病多种动物共患病:伪狂犬病、狂犬病、炭疽、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牛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结核病、牛焦虫病、牛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
绵羊和山羊病:山羊关节炎脑炎、梅地-维氏纳病。
猪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
马病:马传染性贫血、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鼻疽、巴贝斯焦虫病、伊氏锥虫病。
禽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
兔病: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粘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
水生动物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鲤春病毒血症、对虾杆状病毒病。
蜜蜂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蜜蜂螨病、大蜂螨病、白垩病。
三、三类动物疫病多种动物共患病:黑腿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
牛病: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
绵羊和山羊病:肺腺瘤病、绵羊地方性流产、传染性脓疱皮炎、腐蹄病、传染性眼炎、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疥癣。
动物疫病分类
动物疫病是指能够感染和危害动物健康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
真菌、寄生虫等。
根据病原体类型、发病部位、传播方式等因素,动
物疫病可以分为以下多种类型:
1. 病毒性疾病:例如口蹄疫、禽流感、牛瘟、猪瘟等,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传播。
2. 细菌性疾病:例如炭疽、布鲁氏菌病、马骨节炎等,主要通过食物、水源、皮肤伤口等途径传播。
3. 霉菌性疾病:例如马桥架菌病、大鼠疫霉病等,主要通过呼吸道、
消化道等途径传播。
4. 寄生虫性疾病:例如血吸虫病、半月线虫病、鼻葡虫病等,主要通
过食物、水源、接触感染等途径传播。
5. 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例如鹿角线虫感染、布氏锥虫病等,主要通过
食物、饮用水、接触感染等途径传播。
6. 神经病毒病:例如狂犬病、牛海绵状脑病等,主要通过受感染动物
的体液、血液、唾液等途径传播。
7. 寄生虫寄生病:例如弓形虫感染、血丝虫病等,主要通过食物、水源、接触感染等途径传播。
8. 真菌病:例如踏泡菌病、庚子脑炎等,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物品、环境等途径传播。
以上这些疫病都具有潜在的传播危险性,威胁着动物的生命和健康。
因此,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在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过程中,科学的免疫措施、定期的检测和监测工作,以及完善的农业生产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动物疫病分类2010-10-29 16:36:40| 分类:畜牧兽医类法律法|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动物疫病分类一、一类动物疫病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禽流行性感冒(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症等共17种。
二、二类动物疫病多种动物共患病:伪狂犬病、狂犬病、炭疽、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牛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结核病、牛焦虫病、牛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绵羊和山羊病: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维斯纳病猪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马病:马传染性贫血、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鼻疽、巴贝斯焦虫病、伊氏锥虫病禽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鸡产蛋下降综合症、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兔病: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粘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水生动物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鲤春病毒血症、对虾杆状病毒病蜜蜂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蜜蜂孢子虫病、蜜蜂螨病、大峰螨病、白垩病三、三类动物疫病多种动物共患病:黑腿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牛病: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生殖器官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绵羊和山羊病:肺腺瘤病、绵羊地方性流产、传染性脓疱皮炎、腐蹄病、传染性眼炎、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疥癣马病:马流行性感冒、马腺疫、马鼻腔肺炎、溃疡淋巴管炎、马媾疫猪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禽病:鸡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脊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禽伤寒鱼病: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鱼鳃霉病其它动物病:水貂阿留申病、水貂病毒性肠炎、鹿茸真菌病、蚕型多角体病、蚕白僵病、犬瘟热、得什曼病注:鱼及其它动物未列。
一类动物疫病的病种名录
动物疫病是指会传染给动物的疾病,给畜牧业和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导致动物死亡、生产力降低,甚至引发食品安全和经济问题。
下面是关于一类动物疫病的病种名录。
1. 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疾病,主要影响牛、猪、羊和其他有蹄类动物。
主要症状包括口腔和蹄部的溃疡,发热、呼吸困难和流口水。
口蹄疫病毒会导致畜牧业生产力下降和贸易限制。
2. 禽流感: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家禽,尤其是鸡和鸭。
症状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咳嗽、腹泻和神经系统症状。
禽流感病毒可传播给人类,并可能引发严重的全球流行病。
3. 猪瘟: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的疾病,主要影响猪。
症状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皮肤发绀和粘膜出血。
猪瘟病毒的传播严重影响了猪肉产业,引发了经济上的损失和贸易限制。
4. 疯牛病:疯牛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牛类。
症状包括行为异常、肌肉颤动、体重减轻和协调能力丧失。
疯牛病由异常蛋白质(朊病毒)引起,可能通过食用受感染动物的组织传播给人类,引发可怕的疾病。
5. 猫瘟热:猫瘟热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猫。
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眼部炎症和呼吸困难。
猫瘟热病毒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导致猫群体的严重感染和死亡。
以上只是一类动物疫病的病种名录的部分示例,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动物疫病,如禽痘、猪流感、家养动物的狂犬病等。
预防和控制这些疫病的传播至关重要,包括免疫接种、有效的卫生措施和严格的动物检疫等措施。
疫病分类1类人兽共患病——口蹄疫猪——猪水疱病、猪瘟、非洲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马——非洲马瘟反刍动物——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炎禽——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水产——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症2、3类1、牛——流行热、黏膜病、弯曲杆菌、滴虫、蝇蛆是三类的其余的牛的病都属于二类2、禽——关节炎、传染性脑脊髓炎、传鼻、禽结核是三类的其余的为二类相信禽类二类的病也就很明显了3、猪——传染性胃肠炎、流感、副伤寒、蜜螺旋体痢疾、为三类其余为二类4、犬猫均为三类5、鱼——只有蛔类肠败血症为三类,其余三类很缓和(病毒病为二类病)6、马——马传贫、鼻疽、流行性淋巴管炎为二类其余为三类7、兔——均为二类8、蜜蜂——欧美(欧洲/美洲幼虫腐虫病)为二类,其余为三类病原微生物分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作者:中国执业兽医考试训练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备案号:【豫ICP备10004972号】预览:149 时间:2010-1-12 11:21:42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125号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我部对原《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进行了修订,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9年发布的农业部第96号公告同时废止。
特此公告附件: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二○○八年十二月十一日附件: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一类动物疫病(17种)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二类动物疫病(77种)多种动物共患病(9种):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牛病(8种):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梨形虫病(牛焦虫病)、牛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绵羊和山羊病(2种):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维斯纳病猪病(12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马病(5种):马传染性贫血、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鼻疽、马巴贝斯虫病、伊氏锥虫病禽病(18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禽伤寒、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低致病性禽流感、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兔病(4种):兔病毒性出血病、兔粘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蜜蜂病(2种):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鱼类病(11种):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锦鲤疱疹病毒病、刺激隐核虫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斑点叉尾鮰病毒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流行性溃疡综合征甲壳类病(6种):桃拉综合征、黄头病、罗氏沼虾白尾病、对虾杆状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肌肉坏死病三类动物疫病(63种)多种动物共患病(8种):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附红细胞体病、Q热牛病(5种):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绵羊和山羊病(6种):肺腺瘤病、传染性脓疱、羊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疥癣,绵羊地方性流产马病(5种):马流行性感冒、马腺疫、马鼻腔肺炎、溃疡性淋巴管炎、马媾疫猪病(4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感冒、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禽病(4种):鸡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蚕、蜂病(7种):蚕型多角体病、蚕白僵病、蜂螨病、瓦螨病、亮热厉螨病、蜜蜂孢子虫病、白垩病犬猫等动物病(7种):水貂阿留申病、水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利什曼病。
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一类动物疫病(17种)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二类动物疫病(77种)多种动物共患病(9种):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炭疽、伪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牛病(8种):牛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梨形虫病(牛焦虫病)、牛锥虫病、日本血吸虫病绵羊和山羊病(2种):山羊关节炎脑炎、梅迪-维斯纳病猪病(12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马病(5种):马传染性贫血、马流行性淋巴管炎、马鼻疽、马巴贝斯虫病、伊氏锥虫病禽病(18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征、禽白血病、禽痘、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浆膜炎、小鹅瘟、禽霍乱、鸡白痢、禽伤寒、鸡败血支原体感染、鸡球虫病、低致病性禽流感、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三类动物疫病(63种)多种动物共患病(8种):大肠杆菌病、李氏杆菌病、类鼻疽、放线菌病、肝片吸虫病、丝虫病、附红细胞体病、Q热牛病(5种):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绵羊和山羊病(6种):肺腺瘤病、传染性脓疱、羊肠毒血症、干酪性淋巴结炎、绵羊疥癣,绵羊地方性流产马病(5种):马流行性感冒、马腺疫、马鼻腔肺炎、溃疡性淋巴管炎、马媾疫猪病(4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感冒、猪副伤寒、猪密螺旋体痢疾禽病(4种):鸡病毒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传染性鼻炎、禽结核病。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4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总体要求是,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对小反刍兽疫免疫的总体要求是,在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受威胁地区对所有羊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上述四种为国家强制免疫。
强制免疫均为政府采购。
免费免疫。
下列为重点免疫疾病均有相应疫苗。
猪瘟猪瘟俗称“烂肠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是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疫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只发生于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通过接触传播,病猪及其排泄物是主要传染源。
发病后病猪精神沉郁,被毛松乱,嗜眠,畏寒,食欲显著减少或废绝,高热稽留,达41~42℃,粪便干燥,夹杂血液、粘液,后期腹泻,怀孕母猪可引起死胎、流产。
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预防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猪瘟脾淋细胞疫苗,仔猪在阉割时进行首次免疫,以后每年免疫1-2次当猪场出现以上症状时,畜主应及时向当地兽医站报告,进行确诊,确诊后立即按照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重庆市永川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处置疫情。
猪丹毒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架子猪最易感染发病,多发于夏季,5~8月是发病的高峰期,传播途径以消化道感染为主,其主要症状为发热稽留(42~43℃),粪便干硬,粟状(后期可能下痢)呼吸迫促,粘膜发绀。
胸、腹、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疹块,稍突起,指压退色,俗称“打火印”。
防治措施:一是使用猪丹毒疫苗免疫预防,免疫期可达9个月;二是对发病的猪只使用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等治疗,有特效。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疫病,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覆盖面广,主要威胁妊娠(怀孕)母猪和新生仔猪,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仔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5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呼吸道是主要传播途径,也可垂直传播,在高温、高湿、蚊蝇滋生的夏季多发,该病常与猪瘟等其它疫病同时发生,出现多种疫病混合感染,这样发病率和死亡率会更高。
此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烧40—42.5℃,厌食或不食,眼结膜发炎,咳嗽喘气,后驱无力,不能站立或摇摆抽搐,有些患猪耳朵或体位末端发紫,皮肤有的发红。
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
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按时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发生疫情后,立即按照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重庆市永川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处置疫情。
鸡新城疫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所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发病急、传播快、致死率高,对养鸡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在我国农村一般俗称鸡新城疫为“鸡瘟”。
任何日龄的鸡都可感染发病,一年四季可发,天气突变时容易诱发,未接种鸡新城疫疫苗的鸡群传播尤其快速。
病鸡表现咳嗽,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发出“咯咯”叫声。
口流粘液,素囊内一大包液体,倒提患鸡流出很多液体。
严重下痢,拉稀拉血,肢腿麻痹,行走困难,头颈歪曲,头向下或向上扭转,或作圆圈运动。
防治措施:1、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免疫接种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使用鸡新城疫苗每年免疫2次能有效预防本病。
2、定期使用消毒灵或菌毒敌喷雾消毒灭源,杀灭环境中的病原。
3、一旦发生疫情,立即按照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重庆市永川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处置疫情。
禽巴氏杆菌病禽巴氏杆菌病又名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和火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健康畜禽的上呼吸道也可能带菌。
各种家禽及野禽均能感染。
鸡、鸭常呈急性经过,鹅次之。
潮湿、拥挤、突然换群和并群,气候剧变、寒冷、闷热、鸡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寄生虫感染、长途运输及其它疾病等,都可成为发病的诱因。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潮湿多雨的夏季和阴冷的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其次是呼吸道感染。
本病潜伏期为2~9天。
病禽弓背、缩头或将头藏于翅膀下;腹泻,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粪便,有时混有血液;冠及肉髯发紫,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多;产蛋鸡产蛋停止。
病程稍长的,逐渐消瘦,冠及肉髯苍白,关节肿大,疼痛跛行,生长发育停止。
解剖病鸡可见肝脏肿大、淤血、出血,质脆,表面见灰白色坏死点的特征变化。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
减少发病诱因,对已发病的禽群,可选用增效磺胺、双氟沙星、氧氟沙星等口服,或用链霉素等肌肉注射,均有良好疗效。
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又称欧洲鸡瘟或真性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禽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近年来,该病在世界各大洲呈爆发性流行趋势,并造成人员感染和死亡,各国对该病均高度重视。
高致病性禽流感能感染多种家禽和野禽。
一年四季可发,冬春天气突变时多发。
候鸟在禽流感的大范围跨区域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病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皮肤粘膜等感染,潜伏期从几小时到14天不等,病禽头部、眼睑肿胀,脚鳞充血、出血,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鼻分泌物增多,有的有神经症状,呈圆圈运动。
解剖病禽可见,病鸡腺胃乳头、肌胃粘膜出血,两胃交界处带状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十二指肠广泛出血。
病鸭胰腺出现点状坏死的特征变化。
防控措施:1、严格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所有禽类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每年免疫2次。
2、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防止疫源输入,避免与野生鸟类接触。
3、一旦发生疫情应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报告,并按照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重庆市永川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采取封锁、扑杀、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早、快、严处置疫情。
鸭瘟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瘟病毒引起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及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种年龄、品种鸭均可发病,发病率可高达100%,病死率达95%以上。
一年四季可发,而春秋季节流行严重。
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本病潜伏期为2~5天。
病鸭流泪,头颈部肿胀,俗称“大头瘟”。
严重下痢,排青绿色或灰白色粪便。
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强。
口流黄色液体、鼻腔流出分泌物,呼吸困难。
泄殖腔粘膜表面有黄绿色假膜、不易剥离。
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进行鸭瘟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鸭瘟的主要措施。
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所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的病毒性传染病。
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对养鸭业的危害很大。
主要引起3~20日龄的小鸭发病和死亡。
以10日龄左右雏鸭常发,死亡率10%~90%不等。
日龄越大,发病率越低,4周龄以上鸭发病较少。
成年鸭不发病,且对产蛋率无影响。
该病主要由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和呼吸道途径传播。
无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育雏时间和雏鸭的免疫状态有关。
病鸭精神委顿、缩颈、行动呆滞、蹲伏。
感染0.5~1天,部分病鸭全身抽搐,身体侧卧,两腿痉挛性踢蹬,头向后背呈“背脖”姿势,迅速死亡。
最急性病例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倒毙。
解剖可见病鸭肝脏肿大,质脆易碎,有出血点和出血斑或刷状出血带,胆囊肿大、胆汁充盈。
防治措施:种鸭在产蛋前2~4周肌肉注射鸭肝炎疫苗,增加母源抗体,雏鸭日龄在一周内必须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疫苗。
雏鸭发病时皮下注射鸭肝炎高免血清或鸭肝炎卵黄抗体,同时注射抗菌素抗继发感染。
鸭传染性浆膜炎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是危害我国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主要发生于1~7周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经过。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主要感染1~8周龄雏鸭,尤以2~4周龄鸭最易感。
经消化、呼吸道和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
蹼底皮肤皲裂是重要的感染途径。
发病率、死亡率5~75%。
一年四季可发,秋末冬春为多发季节。
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潮湿和温度过低是诱因。
病鸭表现为精神沉郁、嗜睡、缩颈,行走不稳,有的不愿下水。
眼、鼻有分泌物,污染周围羽毛形成“黑眼圈”。
下痢,拉白色水样或草绿色粪便。
病程长者,出现神经症状,头颈扭曲或仰卧,双腿划动呈游泳状。
病理变化主要是腹部浆膜增厚粘连。
预防:保温、保湿、通风,定期消毒,减少应急反应等发病诱因。
雏鸭出壳3日内注射疫苗,免疫后2周再注射一次。
种鸭开产前再进行一次免疫。
治疗:庆大霉素,每只0.5毫升,胸肌注射,每天2次,连用2天,结合土霉素内服进行治疗。
口蹄疫口蹄疫是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
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的A类、我国的一类法定传染病,口蹄疫病毒可侵害多种家养和野生偶蹄动物,此外,也可感染人。
发病尤其是发病初期的动物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复杂,主要经接触和空气传播,病毒多型易变,极易形成大流行,具有周期性爆发的流行特点,是国际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最重要的检疫对象。
病畜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
蹄部、吻突和乳房皮肤,口腔、舌面粘膜等部位出现水泡和溃疡,水泡破裂形成糜烂,继发感染后则可致蹄壳脱落。
防控措施: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预防接种是最好的防控办法,每年给猪牛羊进行口蹄疫苗接种2次。
畜主一旦发现家畜有水疱性疾病,应立即上报当地畜牧兽医站。
经确诊后立即按照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重庆市永川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处置疫情。
狂犬病狂犬病又称恐水症,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人和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
世界重点流行区仍以东南亚为主,在我国也是常见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狂犬病列为的B类,我国的二类法定传染病,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
人和多种动物都易感,在自然界中,犬科和猫科更常成为人畜狂犬病的传染源。
患病动物、带毒动物可通过唾液排毒,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患病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健康动物。
潜伏期差异很大,从1周、1个月到1年以上不等,一般2~8周,也有长达数十年的个例。
咬伤头面部潜伏期短,而咬伤下肢及伤轻者则长。
特征为神经兴奋、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致死率几乎为100% 。
病犬初期精神沉郁,常躲暗处,不愿接近人或不听呼唤,强迫牵引则咬主人,食欲反常,喜吃异物,咽喉麻痹,吞咽困难,意识模糊,瞳孔散大,反射机能亢进,轻度刺激即惊恐,唾液增多。
后躯软弱,随后出现狂暴症状,高度兴奋,攻击人畜,行为凶猛,出现特殊斜望和惊恐表情,间或神志清醒。
狂躁与麻痹交替发生,下颌与尾巴下垂,舌脱口外,流涎,最后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