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故案例分享及注意事项
- 格式:pdf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9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分析冬季安全教训冬天到啦,天气越来越冷,大家都想把自己裹在温暖的小窝里。
不过啊,这冬天里也藏着一些危险,就比如说一氧化碳中毒。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分析分析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吸取一些冬季安全的教训。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去一个朋友家做客。
他们家住在一个老旧的小区,房子没有集中供暖,所以就自己用煤炭炉子取暖。
一进门,我就感觉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怪怪的味道,但当时也没太在意。
朋友热情地招呼我坐下,我们就开始聊天。
聊着聊着,我发现朋友和他的家人都有点没精打采的,脸色也不太好。
我心里开始犯嘀咕,这是咋回事呢?突然,我想到了之前看到过的一氧化碳中毒的新闻,心里“咯噔”一下,不会是中招了吧?我赶紧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然后拉着朋友和他的家人到外面透气。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慢慢缓过神来。
这可把我给吓坏了,要是我再晚发现一会儿,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咱们先来说说一氧化碳是咋产生的。
在冬天,很多家庭会用煤炭、木炭或者燃气来取暖、做饭、洗澡等等。
如果这些燃料燃烧不充分,就会产生一氧化碳。
这一氧化碳啊,可是个“无声的杀手”,它无色无味,让人很难察觉。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家人在冬天的时候,晚上睡觉前把煤炭炉子放在屋里取暖,想着能睡个暖和觉。
结果第二天早上,家里人怎么都叫不醒他们。
等送到医院,才发现是一氧化碳中毒,可惜已经太晚了,其中一个人没能抢救过来。
你说这多让人痛心啊!还有一个案例,是一家小餐馆。
为了保暖,他们把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的,用燃气热水器洗澡。
结果,店里的几个员工都出现了头晕、恶心的症状。
幸好有顾客发现不对劲,及时把他们送到了医院,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那怎么样才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呢?首先,使用煤炭、木炭取暖的时候,一定要安装烟囱,并且要保持烟囱畅通,让废气能够顺利排出去。
使用燃气设备的时候,也要注意通风,不要在封闭的空间里长时间使用。
如果家里用燃气热水器,千万不能安装在浴室里,要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23年,我国某地发生了一起因物业管理不善导致的窒息死亡事件。
受害人李某,因家中窗户通风不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经过调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物业管理公司未及时检查和维护公共设施,导致公共区域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
李某的家属悲痛欲绝,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物业管理公司的责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案件经过1. 事故发生2023年某日凌晨,李某在家中突发一氧化碳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现场勘查和初步调查,发现李某家中窗户紧闭,室内通风不良,一氧化碳浓度严重超标。
2. 初步调查事故发生后,当地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介入调查,初步认定事故原因系公共区域一氧化碳泄漏,与物业管理公司有关。
3. 法律维权李某的家属在悲痛之余,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物业管理公司的责任。
他们咨询了律师,了解了相关法律法规,并收集了事故现场照片、死者生前病历、物业合同等相关证据。
4. 起诉在律师的帮助下,李某的家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物业管理公司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死者家属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三、法院审理1. 审理过程法院受理了李某家属的诉讼请求,并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此案。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传唤了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出庭应诉,并组织双方进行了证据交换和辩论。
2. 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认为物业管理公司未能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公共区域一氧化碳泄漏,导致李某死亡,其行为构成侵权。
法院判决物业管理公司赔偿李某家属经济损失、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50万元。
四、案例评析1. 法律责任本案中,物业管理公司未能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李某死亡,其行为构成侵权。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物业管理公司应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死者家属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
2. 法律依据(1)《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In the end, what you believe can become what you believ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气体中毒事故案例能造成人和动物中毒的化学物品有2000种左右,而在平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中毒的危险化学品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氢氰酸)、氨、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酚、光气、甲胺、甲醇、硫酸二甲酯、氯、氯乙酸、氢氟酸、三氯氧磷、砷化氢、异氰酸甲酯、有机磷农药等20来种。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2004年4月1日凌晨,营前乡潘营村小口下码头茶室工地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两人死亡。
经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分析,情况如下:1、工地及施工单位基本情况营前乡潘营村小口下码头茶室工地系三间平房,中央一间大厅,两边各一间分前后隔开的套间,建筑面积约60多平方米。
该茶室及东岩乡所在地的上码头管理室工程系瑞安市旅游管理局寨寮溪管理处投资的旅游项目,由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承建。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负责人徐汉平将下码头茶室工程以口头形式分包给无建筑资质的福建藉民工徐秀宋建造。
按合同,该工程应于2003年11月1日开工,于当年12月20日竣工,工期为50天。
但由于三通问题迟迟没有解决,工程一直拖到2004年3月底才完工。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温州分公司负责人徐汉平,男,汉族,44岁,中专文化,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
茶室工地分包负责人徐秀宋,男,汉族,43岁,高中文化,福建省永泰县红星乡礼柄村人,现住拱瑞山路403号二楼。
2、事故经过2004年3月31日,工程已经完工,施工人员准备于次日下午撤离工地。
2004年3月31日傍晚6时30分左右,工地管理人员林宗华(徐秀宋姐夫)与施工人员徐鸿兵(徐秀宋之子)、徐明楷(徐秀宋之侄)吃罢晚饭,徐鸿兵和徐明楷叫姑父林宗华早点回东岩上码头旅游管理房休息,而林宗华交代徐鸿兵和徐明楷要早点关掉汽油发电机(2.5千瓦)睡觉,因汽油已不多,明天上午还要用它发电。
Instead of waiting for others to love you, it is better to love yourself and treat yourself better, because your life is not long, and be better to the people around you, because you may not be able to meet you in the next lif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案例1)事故概况2001年1月9日4时,造气车间检修后进入制贫气阶段,5时50分左右,车间主任安排3名职工到气柜顶关放空并采气体样,同时,又安排2名人员在地面监护。
7时40分,到气柜关放空的3人下来未看见监护的2人,7时50分车间主任发现监护的2人未回来,马上到气柜周围去检查,发现气柜水封房门开着,进去发现2名监护人倒在地下(地下部分距地平面1.8m),车间主任立即找人进行救援,将2人送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1)水封房检修项目完成以后,要定期向水封箱内加水和放水,防止冻坏管线和阀门,水封箱直通排污阀,装在底部水平位置上,因而,在该阀门阀体内形成积水而结冰有杂物,该阀门并未完全关闭,在送气过程中,随35度左右的气体通过水封箱进入气柜的过程中,该阀门体内结冰逐渐融化,杂物被吹掉,造成有毒有气体泄漏。
(2)监护人张某、杨某安全防范意识较差,没有遵守公司《安全工作手册》中“在有毒物质场所作业时,必须佩戴劳保用具;必须有人监护”的规定和“进入水封房作业,必须有人监护”的警示,属违章作业。
(3))一氧化碳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当进气柜气体中的水冷凝下来以后,从水封溢流口排出后,水中溶解的毒物释放出来,成为毒物来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4)造气车间气柜进口水封房为半地下式结构,由于天气寒冷,车间怕冻坏设施,水封房地封闭较严,房内通风差,又没有通风设施,水封箱及小水封等设施装在地平面1.8m以下,泄漏和释放出的有毒气体聚集在水封房内不易扩散。
一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2020年10月24日,蚌埠市某玻璃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接到事故报告后,蚌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派出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对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对生产环境中产生的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了现场快速测定,在明确事故原因后,提出了处置措施。
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事件经过2020年10月24日凌晨4时50分,蚌埠市某玻璃有限公司二车间三楼煤气发生炉加煤装置出现故障,维修人员马某维修作业时,落入煤仓,在场的二楼烧火工李某、朱某发现后,先后进入煤仓救人,均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此3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另3名职工在事故现场也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
2现场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调查了解到该玻璃有限公司有2个车间(二车间、三车间)正常生产,主要生产工艺为:原料进厂→称量、验收→爬坡料斗→窑头料仓→烧火(一氧化碳发生炉)→熔化池熔化→成型→退火等。
发生事故的是二车间三楼煤气发生炉。
蚌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0月24日12时许对发生事故的二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及未发生事故的三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的7个作业点进行一氧化碳浓度测定。
结果显示,二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事故发生后已停产8h)、三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和工人休息处3个检测点一氧化碳浓度均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限值(GBZ22020),二车间一氧化碳检测浓度为37.5mg/m3(事故发生点);停产改造后,添置了作业场所通风排毒设施及警示标志,加强了作业场所自然通风,10月25日14时进行复测时一氧化碳浓度已达到国家卫生标准限值。
11月5日更换事故发生点二车间一氧化碳发生炉后,对其作业场所进行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限值要求。
3患者情况与救治经过10月24日凌晨,6名中毒患者被送往解放军123医院救治。
其中,3名严重中毒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另3名患者入院时有头晕、心慌、胸闷伴神志恍惚、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血常规、血液生化检验、心电图、胸片检查后,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诊断为一氧化碳中毒。
中毒性窒息和事故案例总结1.引言中毒性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现象,它指的是因为吸入或接触有毒物质而导致呼吸系统出现障碍,最终导致窒息。
中毒性窒息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也在工作场所和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
为了加强对中毒性窒息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本文将通过总结几起真实案例,分析原因和教训,来提供参考和借鉴。
2.案例分析2.1 案例一:家庭中毒性窒息事故这起事故发生在某家庭。
当天晚上,一对夫妻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住在一个新装修的独立房屋中。
由于卧室内有一台正在使用的煤气热水器,建筑密封性不佳,室内逐渐积聚了大量的一氧化碳。
其夫妻和孩子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昏迷,幸好被邻居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最终脱险。
这起事故教训是:在家庭使用煤气、热水器等燃气设备时,应确保通风情况良好,气体排放畅通。
同时家庭成员也要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了解中毒的症状和应急处理方法。
2.2 案例二:工厂中毒性窒息事故这起事故发生在一家化工厂。
工厂一名工人在进行化学品搬运作业时,不慎泄漏了一种含有有毒气体的液体。
由于未佩戴防护装备,工人吸入了大量的有毒气体,导致窒息。
事后,工厂对此次事故进行了调查,并增加了对化学品的安全操作培训,同时提供了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起事故教训是:在工作场所,特别是对于涉及化学品操作的岗位,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同时,也应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面罩等,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3.防范和应急处理措施3.1 预防措施在家庭和工作场所定期检查和保养燃气设备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存放设备,确保正常运行和排放通畅;加强对中毒性窒息的宣传教育,普及中毒症状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工作场所应提供安全培训和个人防护装备,强化对有毒物质操作的安全管理;3.2 应急处理措施发现中毒性窒息情况时,应立即将受害者从现场转移到通风处,并及时呼叫急救人员;如有条件,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保持冷静,等候急救人员的到达,积极配合救治工作。
一氧化碳气体中毒典型案例引言: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且无刺激性的有害气体,它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
一旦遭受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导致头痛、恶心、昏迷甚至死亡。
本文将以典型案例为基础,探讨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原因和告警方法,以提醒人们加强对这个隐患的认识和预防措施。
案例分析:在2016年,中国某城市发生了一起家庭中毒事件。
这个家庭住在老式公寓楼里,没有任何燃气隔离设施。
据调查披露,在案发前数小时,这家人就已经昏迷多时,并被送往医院急救。
事后确认他们中毒原因是由于煤改电期间一个工作错误导致卧室内的取暖器漏煤所产生的一氧化碳超标释放。
危害分析:1. 气味不易被察觉: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并且没有明显的刺激性气味,因此人们很难察觉到其存在。
这使得一氧化碳中毒时常出现在人们意识模糊或睡眠状态下。
2. 高度危险性: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断了正常的氧运输功能。
这会导致细胞组织缺氧并引发各种病症,甚至危及生命。
3. 无死角扩散:一氧化碳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弥散能力,在空气中迅速分布,几乎无死角。
室内很难排除所有隐藏的一氧化碳源,增加了中毒风险。
4. 影响易受损群体:长者、儿童、孕妇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身体健康较为脆弱的群体更容易遭受一氧化碳中毒,并可能引发更严重后果。
告警方法:1. 定期检测:在家庭和工作场所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是极其重要的预防措施。
定期检测室内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并及时更换电池和维护设备。
2. 维护燃气设备:对使用煤、油、天然气等产生一氧化碳的设备,如壁挂炉、取暖器等,要定期进行检修和清洁,确保其正常工作。
3. 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是有效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煮饭、洗漱或者使用锅炉等情况下应及时打开窗户或供应新鲜空气。
4. 安装隔离设施:为了避免不当使用燃料或未经适当管理而导致的一氧化碳泄漏,安装正确的隔离设施是非常重要的。
5. 定期维护排风系统:在厨房或浴室等地方,必须配备合格且经常维护清洁的排风扇,以便迅速将有害气体排出。
一氧化碳中毒病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毒气。
一氧化碳中毒是由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造成的健康危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例并不少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例。
李先生是一个家具制造厂的工人,他每天都需要在工厂里工作。
某天早上,李先生在工作时突然感到头晕、乏力、恶心,并且开始出现呕吐的症状。
同事们发现他的情况不对劲,立刻将他送往医院救治。
经过医生诊断,李先生是一氧化碳中毒。
原来是工厂内的燃气锅炉出现了故障,导致了一氧化碳泄漏,不幸被李先生吸入。
张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妇,在冬天的时候,她为了取暖而使用了煤气灶。
一天晚上,张女士和家人突然感到头痛、嗓子痒、呕吐等症状。
及时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她们全家都患上了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原来是煤气灶燃烧不完全,产生了大量一氧化碳。
除了家庭和工作场所,一氧化碳中毒还经常发生在汽车内。
刘先生是一名商务人士,他每天都要接送客户,经常在车内等待。
有一次,刘先生因长时间开着发动机在车内等待,结果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
原来是车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没有及时排出,被他吸入导致了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多种多样,轻者可能只是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所以一旦发现有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为了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我们平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定期检查家庭燃气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2. 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3. 使用燃气设备时要注意燃烧完全,避免产生有毒气体;4. 室外烧烤、野外露营等活动时,要远离烟囱、尾气等有毒气体来源;5. 长时间驾车时要注意通风,避免车内一氧化碳积聚。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危害,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
希望通过这些病例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发生。
煤气中毒事故案例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煤气中毒事故案例一提到注意安全,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道路交通安全、厂矿企业生产安全、建筑工地施工安全等等,但翻开近年来的报纸,每年冬季都有市民因洗澡、烤火而中毒身亡的悲剧发生。
编发此稿,意在提醒读者朋友,居家过日子也要有安全意识,生火做饭,用电用气,勿留隐患。
(借用新浪网编者的话)格鲁吉亚内政部长2月3日透露,格总理祖拉布·日瓦尼亚已于当日在首都第比利斯的一位朋友家中因煤气中毒死亡。
每年冬天是煤气中毒的高发季节,春节期间人们大都喜欢在温暖的室内团聚,更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在欢乐的节日里,大家千万别掉以轻心,避免悲剧发生。
什么是煤气中毒?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人的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将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
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一旦断绝氧气供应,将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
在发生煤气中毒时,决定煤气中毒轻重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和接触时间,原有慢性病如贫血、心脏病者较其他人中毒程度重。
-煤气中毒发生的原因下面几种情况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生活用煤不装烟筒或风斗,或是装了烟筒但却堵塞、漏气,会使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增高;室内用炭火锅涮肉、烧烤用餐,而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停留时间过长;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内连续发动汽车,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煤气热水器安装使用不当;自制土暖气取暖,虽与煤炉分室而居,但发生泄漏、倒风引起煤气中毒;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管道中一氧化碳浓度为25%至30%,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由于不完全燃烧有机物质而产生的。
一氧化碳的毒性非常强,它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人体内,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液无法携带足够的氧气,从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一氧化碳中毒案例。
某天,一家三口租住在一个小区的公寓里。
这一天,他们使用了一个煤气热水器来洗澡,但由于煤气热水器的通风不良,导致一氧化碳无法及时排出,最终导致了一氧化碳中毒。
当他们感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时,他们才意识到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紧急求助医生。
医生对这一家人进行了检查,发现他们的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浓度非常高,已经达到了危险的程度。
经过抢救,他们最终幸运地脱离了生命危险。
但是,这次意外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急性中毒,而且它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些细节。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家庭用品的安全性,尤其是一些燃气设备,如煤气热水器、燃气灶等。
这些设备在使用时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一氧化碳聚集。
其次,我们应该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旦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就会发出警报,及时提醒我们采取措施。
最后,一旦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我们应该立即撤离现场,并及时就医。
除了家庭用品,一氧化碳中毒还可能发生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等。
在这些场合,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总之,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急性中毒,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家庭用品的安全性,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且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时及时就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家庭防一氧化碳中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然而却是一种致命的家庭安全隐患。
每年都有大量的家庭因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而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实际的事故案例,总结出家庭防一氧化碳中事故的教训,以提醒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案例一:暖火炉事故2017年某市,一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使用了一台暖火炉。
由于暖火炉故障,一氧化碳开始泄漏到屋内。
家中的人们很快就感到头晕、呕吐,其中一名孩子甚至失去了意识。
幸运的是,由于及时发现并紧急处理,伤害得以最小化。
教训一:定期检查和维护家用设备暖火炉等热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增加。
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家用设备是预防事故的重要一环。
定期清洁和更换燃气设备的零部件,使用高质量的燃料以及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都是必要的步骤。
案例二:汽车车库中毒2019年一家人停车回家后,将汽车停在了车库内。
然而,由于车库门关闭,一氧化碳开始积聚,渗透到了室内。
在整个夜晚,这个家庭无意识地置身于一氧化碳浓度非常高的环境中。
第二天早晨,他们发现自己无法醒来,只是及时被邻居发现并紧急救治才得以生还。
教训二:控制一氧化碳积聚汽车车库中的一氧化碳积聚是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家中应该设置适当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循环良好。
在停车后,务必关闭车库门和排气扇。
此外,使用燃气热水器和燃气炉时,也要确保室内通风良好,避免一氧化碳的积聚。
案例三:烟囱堵塞引发的中毒在一幢老房子中,家庭成员因为寒冷的天气点燃了壁炉。
由于长时间没有对烟囱进行清理,一些灰尘和杂物堵塞了烟囱,导致烟气无法顺利排出,一氧化碳开始积聚在室内空气中。
这家人很快就出现了呼吸困难、胸闷等一系列中毒症状。
教训三:保持烟囱畅通烟囱是将燃烧产物排出室外的重要通道。
保持烟囱的畅通非常重要,定期清理烟道以防止灰尘和杂物的堆积。
如果在烟囱的通风不佳的情况下使用壁炉或其他热源设备,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