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7
第十一章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11.1发电规模发电规模按5000t/d熟料生产线配套设计.水泥生产线的窑头、窑尾会排放大量的废气,通常仅利用废气的余热来烘干原料,利用率很低,其余大量废气的余热不仅没有得到利用,而且还要对废气进行喷水降温,浪费水和电能.因此,利用余热发电技术回收这局部废气的热能,可以使水泥生产企业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本钱,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综合考虑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场地布置、供配电结构、供水设施等因素,利用生产线窑头、窑尾余热资源,可建设一条装机容量为9000KW的纯低温余热电站.11.2设计原那么1〕余热电站在正常运行时应不影响原水泥生产线的正常生产;2〕充分利用窑头、窑尾排放的废气余热;3〕采用工艺成熟、技术先进的余热发电技术和装备;4〕余热电站尽可能与水泥生产线共用水、电、机修等公用设施;5〕贯彻执行有关国家和拟建厂当地的环境保护、劳动平安、消防设计的规X.11.3设计条件1〕余热条件从更合理的利用窑头余热考虑,窑头篦冷机需要进行改造,在篦冷机的中部增加一个废气出口,改造后的窑头废气参数为:240000Nm3/h,360℃.此局部废气余热全部用于发电.窑尾经五级预热器出口的废气参数为:312500Nm3/h,320℃.此局部废气经利用后的温度应保持在220℃左右,用于生料粉磨烘干.2〕建设场地本工程包括:窑头AQC锅炉、窑尾SP锅炉、汽机房、化学水处理车间、冷却塔与循环水泵房等车间.各车间布置遵循以下原那么:窑头AQC锅炉和沉降室布置在窑头厂房旁边的空地上,窑尾SP锅炉布置在窑尾高温风机的上方,汽机房的布置靠近锅炉,化学水处理车间、冷却塔与循环水泵房尽量靠近汽机房.在布置有困难时可以适当调整,不能影响水泥生产线的布置.AQC锅炉占地面积:14.2m X6.35mSP锅炉占地面积:22m X 12m汽机房占地面积:31m X 20.4m3〕水源、给水排水电站的用水有:软化水处理、锅炉给水、循环冷却水与其它生产系统消耗,消防用水,局部用水可循环使用.11.4电站工艺系统1〕余热电站流程本方案拟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该技术不使用燃料来补燃, 因此不对环境产生附加污染;是典型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主蒸汽的压力和温度较低,运行的可靠性和平安性高,运行本钱低,日常治理简单.综合考虑目前水泥生产线窑头、窑尾的余热资源分布情况和水泥窑的运行状况,确定热力系统与装机方案如下:系统主机包括两台余热锅炉、一套补汽式汽轮发电机组.a.AQC余热锅炉:利用冷却机中部抽取的废气〔中温端,〜360℃〕,在生产线窑头设置AQC余热锅炉,余热锅炉分为高压蒸汽段、低压蒸汽段和热水段运行;高压蒸汽段生产 1.6MPa-350℃的过热蒸汽,进入蒸汽母管后通入汽轮发电机组,低压蒸汽段生产0.15MPa-140℃的过热蒸汽,热水段生产的140℃热水后,作为AQC 余热锅炉蒸汽段与SP余热锅炉的给水,出AQC锅炉废气温度降至110℃.b.SP余热锅炉:在窑尾设置SP余热锅炉,仅设置蒸汽段,生产1.6MPa-305℃的过热蒸汽,进入蒸汽母管后通入汽轮发电机组, 出SP余热锅炉废气温度降到220℃,供生料粉磨烘干使用.c.汽轮发电机组:上述余热锅炉生产的蒸汽共可发电7.9MW, 因此配置9MW补汽式汽轮机组一套.整个工艺流程是:60℃左右的化学水经过除氧,由锅炉给水泵加压进入AQC锅炉省煤器,加热成140℃左右的热水;分成两局部, 一局部进入AQC锅炉,另一局部进入SP锅炉;然后依次经过各自锅炉的蒸发器、过热器产生1.6MPa-35005D 1.6MPa-305℃T过热蒸汽,在蒸汽母管集合后进入汽轮发电机组做功,而AQC锅炉增加了低压蒸汽段产生0.15MPa-140℃的过热蒸汽,作为补汽进入汽轮机, 作功后的乏汽进入凝汽器成为冷凝水,冷凝水和补充纯水经除氧再进行下一个热力循环.SP锅炉出口废气温度220℃左右,用于烘干生料.2〕热力工艺系统热力工艺系统主要包括:主蒸汽系统与辅属蒸汽系统,疏放水与放气系统,给水系统,锅炉排污系统等.a.主蒸汽系统与辅属蒸汽系统热电站的主蒸汽系统采用单母管制.锅炉产生的主蒸汽先引往蒸汽母管后,再由该母管引往汽轮机.汽轮机的轴封用汽,由主蒸汽管引至均压箱后,再分别送至前后轴封.b.疏放水与放气系统本工程锅炉局部疏放水量极少,放水直接引至定排总管通过定排扩容器排放.汽机局部的疏水均引至设备配套的疏水膨胀箱,最后汇入凝汽器全部回收.作为机组启动的平安举措,本电站各类汽水管道的自然高点和自然低点均设放汽阀和放水阀,系统启动时临时就地放汽、排水.c.给水系统本工程锅炉给水由两局部组成:一路为汽轮机冷凝排汽的冷凝水,另一路为化学补充水,由化学水处理系统提供.本系统选用电动锅炉给水泵.进出水均按母管制连接,给水泵出水母管上设再循环管接至除氧器水箱,再循环水量通过设在管道上截止阀进行限制.d.锅炉排污系统本工程每台锅炉均设连续排污扩容器和定期排污扩容器.11.5汽轮机油系统汽轮机油系统由油箱、油泵、冷油器、滤油器与油管路组成,承担着机组轴承润滑、冷却供油与调速系统各执行机构工质供油的任务.机组的调节油由汽机直接带动的主油泵供应,主油泵出来的高压油,一局部至调节保安系统,工作后回主油箱,一局部经冷油器、节流阀和滤油器至润滑油管路;另一路那么直接由电动油泵吸入,经冷油器、节流阀和滤油器至润滑管路,润滑油工作后回主油箱.11.6汽轮机循环水系统本系统为汽轮机凝汽器、冷油器、发电机空气冷却器等提供冷却水,冷却水循环使用.设备冷却用水采用压力回流循环供水系统.压力回水送至冷却塔,冷却后的水自流至循环水池〔两座,V=2000m3〕,由循环水泵送入循环供水管网,供余热发电各冷却水用水点.该系统除冷却塔处水与大气接触外,其余各处均为密闭状态.为预防系统水质的变差,设灭菌仪与防腐防垢仪对循环水进行防垢、杀菌、除藻与防腐蚀处理.为保证水质,系统设有旁滤水处理设施,部分压力回水直接进入钢制过滤器处理后进入循环水池.系统因蒸发与风吹,总水量会不断减少.损耗局部水由厂区水源供水系统补给.主要用冷却水设备11.7化学水系统建设一套化学水处理余热发电纯水制备系统〔反渗透脱盐装置〕, 给水采用加药除氧.本系统提供满足锅炉给水要求的纯水,产水量为12.0m3/h.源水经处理后进入原水箱,加PAC混凝剂后由原水泵加压经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碳过滤器过滤,再加阻垢剂经保安过滤器过滤后,由一级高压泵扬入一级RO装置处理,然后流入中间水箱,调整PH值后,再由二级高压泵扬入二级RO装置处理,处理后的水流入纯水箱,由纯水泵加压至冷凝器供锅炉使用.11.8电气自动化系统根据水泥工艺布置设置两台余热锅炉:窑尾余热锅炉和窑头余热锅炉.通过热力蒸汽管道通往布置在总降压站旁的汽轮发电厂房.11.8.1电气主接线9000kW发电机出线经过10kV母线引至励磁变压器和励磁调节PT,同时通过发电机主断路器引至另一段10kV母线,该段母线上接厂用变压器,并经出线断路器配出至厂区总降压站.两段10kV母线均设有PT和避雷器.11.8.2电气设备布置为了运行维护方便,将中压开关柜和低压开关柜集中在一层平面的电气室.靠近电气室布置厂用变压器.限制室布置在二层,与汽轮机发电机房相邻.限制室内布置有:保护屏、直流屏、DCS操作站.11.8.3继电保护与电力系统自动化发电机主断路器、出线断路器与厂用电变压器回路均采用微机保护装置.发电机设置纵差保护、复合电压过流保护、定子一点接地、转子一点接地、自动调节励磁、失磁保护、自动与手动准同期.发电机保护装置与自动化设备安装于发电机保护屏内.出线断路器设置单相接地、速断、过流、自动与手动准同期.保护装置安装于开关柜内.厂用变回路设单相接地、速断、过流、温度、轻瓦斯、重瓦斯保护;保护装置安装于开关柜内.11.8.4厂用电系统设置一台800kVA 10/0.4kV±5%全密封油浸式变压器.为提升厂用电供电可靠性,低压开关柜进线为两路:厂用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和窑尾电气室引来一回低压电源,采用手动和自动切换.窑尾电气室引来电源根据汽轮发电机正常运转所需容量考虑.如果有单台负荷超过55kW的设备,应考虑采用软起动装置限制.汽轮机油泵一般设置两台:一台由交流电源供电,另一台由直流电源供电.油泵直流电动机电源由直流屏配出至MCC,由MCC断路器和直流接触器限制电动机.还有一些调速限制的伺服电机也采用直流电机限制.所以,直流装置电池容量应足够.11.8.5照明与防雷接地照明系统由两局部构成:交流供电照明和直流供电照明.在限制室、开关柜室、汽轮发电机房、油站等场合应设由直流供电的应急照明.余热锅炉和主厂房的防雷接地系统可以与水泥厂窑尾、窑头电气室的接地统一考虑,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11.8.6消防报警限制室、开关柜室、汽轮发电机房均应设消防报警装置.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发电厂变电站消防设计规X?进行设计.11.8.7热工自动化本工程采用DCS限制.限制X围包括:余热锅炉、汽轮机、水处理系统、厂用电的其他动力负荷.限制室内设一台操作站,分别监控余热锅炉、汽机汽水系统、除氧给水系统、汽机发电机油系统、中压开关供电系统与低压电动机限制.余热发电系统的DCS与水泥厂中控室的DCS通过通讯联网,在中控室操作站可以监视余热发电的主要监控画面与参数.11.8.8通讯应保证余热发电限制室与总降压站、中央限制室、生产调度办公室的通讯畅通.11.9主机设备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主机设备表1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摘要】发电系统是人们生活有序进行的重要核心。
本文首先阐述了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然后探讨了热力学分析方法,最后对纯低温余热发电的热力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纯低温;余热;热力学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
在新时期下,加强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对我国发电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概述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完全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余热为热源,在回收大量对空排放易造成环境热污染的废气余热的同时,不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这对于有效节约能源、减少粉尘和CO2的排放量、降低温室效应、保护生态环境起着积极的作用。
对于余热发电系统的废热回收效果,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进行过分析评价,但大多采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方法,其计算得到的热效率较低,一般仅在13%~25%之间,而大型火电站则在38%~45%之间。
由此可见,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并不高,回收热量的能力并不理想。
三、热力学分析方法热力学分析方法主要有热平衡法和用平衡法。
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理论基础的热平衡法,只是简单地从能量守恒的数量关系上去考察余热资源的回收问题,而不考虑能量的品位及其变化,掩盖了余热回收利用过程中能量贬值的本质。
用平衡法以热力学第一和第二两大定律为理论基础,是对能量利用和转化过程中用的传递、转化、利用和损失等情况进行热力学分析的一种方法。
应用用平衡法,对电站热力系统进行节能诊断,分析系统中各主要设备和环节的热力学完善性,找出系统中的薄弱环节。
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用的回收主要在余热回收锅炉中进行,用的利用主要在蒸汽轮机中进行。
通过用平衡计算这些设备进出口各点的用值,分析节能的部位,评价用能的合理程度,并与使用传统的热平衡法取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为电站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四、纯低温余热发电的热力分析1、纯低温余热发电的热力循环纯低温余热发电(不带补燃装置)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跟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工艺方案、工质的选择、工质参数的选取等等。
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管理制度1. 引言随着工业发展和能源消耗的增加,低温余热的利用成为了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水泥厂作为能源消耗大、余热排放量高的行业,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的管理和运营,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建设、运营和维护。
3. 定义•纯低温余热发电:利用水泥厂废热回收发电技术,将低温余热转化为电能供水泥厂内部或外部使用的过程。
•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由余热回收装置、蒸汽发电装置、发电设备、电网接入设备等组成的完整系统。
4. 管理机构和责任4.1 管理机构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管理由以下机构负责:•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管理部门:负责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监督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环保工作。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监督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
4.2 责任•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管理制度,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监督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环保工作,确保系统的运行符合相关环保标准。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监督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系统的运行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5.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建设5.1 设计与选型•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设计应根据水泥厂的热源条件、余热产生量和负荷需求进行合理选型。
•设计时应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确保系统在长期运行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发电效果。
5.2 施工与验收•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进行相应的验收测试。
•验收测试应包括设备性能测试、安全性能测试、环保性能测试等,确保系统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投运。
6.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运营和维护6.1 运营管理•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应设立专门的运营管理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
9000kW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余热锅炉系统●SP余热锅炉:1台(1)锅炉型号:KS322/320-23.0-1.18/295 (2)自然循环锅炉、机械振打(3)室外、立式(4)过热蒸汽压力:1.18Mpa(5)过热蒸汽温度:295℃(6)过热蒸汽量:23.0 t/h●AQC余热锅炉:1台(1)锅炉型号:KA200/380-19.5-1.18/355 (2)自然循环锅炉、自清灰(3)室外、立式(4)过热蒸汽压力:1.18Mpa(5)过热蒸汽温度:355℃(6)过热蒸汽量:19.5 t/h(7)低温省煤器热水量:42.5t/h汽轮发电机系统●纯凝式汽轮机:1台(1)型号:N8-1.05(2)型式:冲动、纯凝、单压进汽(3)额定输出功率;9000 kW(4)汽轮机转速:3000 r/min,(5)进汽压力:1.05 MPa(6)进汽温度:315℃(7)过热蒸汽流量:42.5 t/h(8)冷凝器排汽压力:0.006 MPa(9)凝结水温度:35℃●发电机:1台套(1)型号:QF-8-2(2)额定功率:9000 kW(3)额定电压:10500V(4)功率因素:0.8(5)发电机转速:3000 r/min(6)励磁方式:静止可控硅励磁余热发是建筑及结构建筑设计将严格遵照国家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先进可靠的建筑构造。
在建筑形象上充分考虑建筑的总体性和地方性,力求布局合理、造型美观、色彩协调,努力创造既有时代感又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建筑群的新形象。
建筑构造及做法(1)屋面一般生产车间屋面排水均为无组织排水,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坡度为3%,压型钢板屋面坡度为1:10。
屋面防水为面粉1:2防水砂浆20厚,粉平压光。
辅助建筑屋面为PVC防水卷材屋面,其屋面保温采用防水珍珠岩或聚苯乙烯板。
(2)楼地面一般生产车间地面为C20混凝土地面,楼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随捣随光。
办公、值班室楼地面采用地砖楼地面。
2024年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市场需求分析引言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利用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利用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低温余热能,ORC(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市场的需求状况,并探讨其未来发展前景。
1. 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是利用有机朗肯循环原理,将低温余热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高效发电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低温热源与工质介质进行热交换,使工质介质蒸发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然后通过涡轮机将蒸汽转化为机械能,最后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2. 2024年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市场需求分析2.1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随着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的增强,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在市场上的需求逐渐增加。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目前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市场规模已经达到XX 亿美元,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
2.2 市场驱动因素2.2.1 环境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出台的环境政策将清洁能源发展作为重点内容之一,鼓励企业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作为一种利用低温余热能的高效发电技术,在环境政策的支持下,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2.2.2 能源效率提升需求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低温余热能通常被忽视或未得到有效利用,导致能源资源浪费。
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应用可以将这些低温余热能转化为实用电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满足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需求。
2.2.3 技术进步推动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使其在性能、效率等方面得到提升。
新型工质介质的研发、热交换器技术的改进以及涡轮机、发电机的优化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为市场需求的增加提供了技术支撑。
2.3 发展前景和市场机遇2.3.1 市场前景广阔ORC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钢铁、化工、电力、水泥等多个行业。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余热锅炉的热力学分析摘要:该文针对低参数的汽轮机组蒸汽做功发电原理,在分析余热锅炉基本热工参数特点的基础上,对影响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性能的基本参数进行了分析和选取优化。
关键词:纯低温余热发电;进口烟气温度;蒸汽压力;节点温差1前言在我国工业中,大量的中低温余热资源未经利用被直接舍弃,导致能源浪费问题特别严重。
伴随着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日趋完善,众多高耗能企业为了充分利用中低温余热资源,纷纷普及运用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影响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简称发电系统)性能的参数有很多,在进行发电系统分析设计时,需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基本参数,保证发电系统性能达到最优。
2影响发电系统性能的基本参数余热锅炉、汽轮机组、发电机,是发电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影响发电系统性能的基本参数,主要为余热锅炉的基本热工参数,现对余热锅炉的基本热工参数分析如下。
2.1进口烟气温度对于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余热锅炉进口烟气温度直接决定了汽轮机组主蒸汽温度的高低。
当余热锅炉进口烟气温度确定后,汽轮机组主蒸汽温度通常比余热锅炉进口烟气温度低25~40℃比较合适。
在保证余热锅炉其它基本热工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余热锅炉进口烟气温度与余热锅炉热效率成正比关系;即余热锅炉进口烟气温度越高,汽轮机组主蒸汽温度也越高,汽轮机组朗肯循环热效率和发电系统发电功率也越高。
但是考虑到传热温差的存在,基于余热锅炉受热面原料的经济性,汽轮机组主蒸汽温度也不应太高,否则将会增加余热锅炉受热面积,导致余热锅炉的成本增加、降低发电系统的经济性。
2.2蒸汽压力余热锅炉蒸汽压力是影响余热锅炉热效率的重要参数,其与余热锅炉热效率成反比关系。
当余热锅炉的进口烟气温度、给水温度保持不变时,若降低蒸汽压力,余热锅炉热效率会提高;但是,这又与汽轮机组热力系统工质循环效率相矛盾,从汽轮机组热力系统而言,若其它条件保持不变,余热锅炉蒸汽压力降低时,汽轮机组热力系统工质循环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将会随之降低,从而降低了发电系统的发电功率。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纯低温余热发电
成果简介
纯低温余热回收发电项目是利用150℃以上、400℃以下的工业余热产生的低品位蒸汽(低压、低温),来推动专门设计的双压低参数的汽轮机组做功发电。
它是先进技术和环保要求相结合下的必然趋势和产物,是控制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减少能源浪费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也是相应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纯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经过十年的发展日益成熟,国内已建成多座纯低温余热发电站,其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北京科技大学经过多年研究,使其技术更适合钢铁行业。
技术特点
新工艺收集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低温废热空气,经高效降尘设备后进入余热锅炉,由余热锅炉产生过热蒸汽,再由过热蒸汽或饱和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组进行发电。
结合低温余热发电的技术特点并进行技术创新,开发适应低参数、双压力(单压力)的余热回收汽水热力系统;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技术创新,科学的、梯次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低温废气余热,提高余热的回收利用效率;可最大化提高余热利用率,立式布置、高效受热面、自然循环的结构减少了锅炉的占地面积,降低了工程的整体造价;具有自动负荷调整、自动并网控制功能的低参数双压(单压)进汽式汽轮机,符合低温余热电站的生产运行特点,最大化的提高了余热利用率。
低温余热发电核心技术:废气温度的梯次科学利用;低能耗、高效率的余热回收系统的技术和装备;生产和余热发电系统的协调控制和管理。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在我厂的建设与应用一、前言:1995年8月,日本国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与中国国家计委、国家建材局签订了水泥余热发电设备示范事业基本协定书,由日方无偿提供一套先进且成熟可靠的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设备用于中国现有水泥厂,通过科学论证和国内外专家的实地考察,日方提供的这套设备安装在宁国水泥厂4000t/d水泥生产线上,发电机装机容量为6480kW,设计年发电量为4087×104kWh,吨熟料发电能力为33.07kW.h/t。
二、余热发电项目的主要技术特点:水泥厂余热资源的特点是:流量大,品位低。
以宁国水泥厂4000t/d生产线为例,PH(预热器)和AQC(冷却机)出口废气流量和温度分别为258550Nm3/h、340℃和306600Nm3/h、238℃,其中部分废气用来烘干燃煤和原料。
针对上述余热资源的特点,在热力系统的设计上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采用减速式两点混汽式汽轮机,利用参数较低的主蒸汽和来自闪蒸器的饱和蒸汽发电;2、设臵具有专利技术的余热锅炉,能够充分利用余热资源;3、应用热水闪蒸技术,设臵一台高压闪蒸器和一台低压闪蒸器,闪蒸出的饱和蒸汽混入汽轮机做功;4、由于PH出口废气还要用于原料烘干,所以PH锅炉无省煤器,只设蒸发器和过热器,从而使出炉烟温达250℃,仍可用于原料烘干;5、AQC锅炉设计为立式自然循环锅炉,带汽包,烟气自上而下通过锅炉,锅炉自上而下布臵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由于废气粉尘为熟料颗粒,粘附性不强,除尘方式采用自然沉降,另外为增大换热面积,强化换热效果,AQC锅炉的传热管设计为螺旋翅片管。
PH锅炉采用卧式强制循环锅炉,带汽包,设蒸发器和过热器,烟气在管外水平流动,受热面为蛇形光管,设臵机械振打装臵来解决废气的粉尘附着问题。
再者,整个余热发电系统采用先进的DCS集散控制系统,系统的操作简便可靠,并设有完善的报警和保护程序,使整个发电工艺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工业生产中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工艺和调试由于工业项目生产的同时,还会有大量300℃~400℃含尘烟气直接排放大气,这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余热发电项目的实施可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该系统投入运行后对环境不会产生附加污染,而且可以部分缓解工业项目生产高电耗这一突出问题,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属于节能降耗工程。
现就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设计特点和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一介绍。
1 工艺设计1.1工艺流程余热发电系统在设计时,始终以不增加工业生产系统热耗为前提,以“安全可靠,节能降耗”为原则,尽最大限度利用废气余热发电。
针对本工程的工业生产系统低能耗的特点,从技术方案的比较、热力系统的确定、主机设备的选型、系统投资及维护等方面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本工程采用热效率高、系统简单的单压系统。
该系统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余热电站工艺流程图1.2余热发电系统设计特点目前工业生产所配置的余热发电热力系统有单压、双压、闪蒸三种,与双压、闪蒸系统相比较,单压系统具有热效率高、系统简单及投资较少等特点。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除具有单压系统自身特点外,在系统中还有以下设计特点:(1)采用性能可靠的多级U型水封凝汽器运行时需保持一定的真空度,为了使做功后的乏汽在凝汽器内得以很好冷却,则必须保持此真空度在相对稳定数值,这就要求凝汽器及其与之连接的管道、阀门均有较好的严密性,因此在凝结水系统中设置一个多级U型水封,对于系统的严密性提供有力保障。
此水封与以往的单级U型水封比较,具有体积小,易调节,可靠性高的特点,从投入运行情况来看,使用效果良好。
(2)真空系统采用射水抽汽系统凝汽器属于表面式换热设备,工作时需保持一定的真空度,这就要求从系统的设计时考虑一个抽真空装置。
本着尽最大限度利用废气余热发电这一原则,所有的蒸汽均送往汽轮机做功,系统中形成真空的介质不选用蒸汽而是选用水。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设备和原理
整个生产系统主要由余热锅炉即窑头炉和窑尾炉、汽轮发电机组、除氧器、凝汽器、冷却水塔、化学水处理设备、电气设备、生产监控设备以及各种泵类和管道系统组成,除尘系统、风动力系统与水泥熟料生产线共用。
窑头炉为AQC 炉,布置在烧成窑头熟料冷却机中部废气出口与窑头电收尘器之间。
窑尾炉为SP炉,布置在烧成窑尾预热器与窑尾高温风机之间;汽轮机为单轴双参数进汽式汽轮机(补汽式),进汽参数分别为P=1.6MPa、T=300℃和P=0.25MPa、T=150℃;发电机为空冷式发电机;化学水处理采用两级反渗透除盐系统;冷却水塔采用自然通风双曲线冷却塔;除氧器选用真空式除氧器;生产监控采用DCS控制系统。
与普通小型火力发电系统相比,在纯低温余热发电抽汽回热系统只装设除氧器,不设高低压加热器。
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以30℃左右的软化水经除氧器除氧后,经水泵加压进入窑头余热锅炉省煤器,加热成190℃左右的饱和水,分成两路,一路进入窑头余热锅炉汽包,另一路进入窑尾余热锅炉汽包,然后依次经过各自锅炉的蒸发器,过热器产生1.2MPa、310℃左右的过热蒸汽,汇合后进入汽轮机作功,或闪蒸出饱和蒸汽补入汽轮机辅助作功,作功后的乏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后的水和补充软化水经除氧器除氧后再进入下一个热力循环。
第十一章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11.1 发电规模发电规模按5000t/d熟料生产线配套设计。
水泥生产线的窑头、窑尾会排放大量的废气,通常仅利用废气的余热来烘干原料,利用率很低,其余大量废气的余热不仅没有得到利用,而且还要对废气进行喷水降温,浪费水和电能。
因此,利用余热发电技术回收这部分废气的热能,可以使水泥生产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综合考虑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场地布置、供配电结构、供水设施等因素,利用生产线窑头、窑尾余热资源,可建设一条装机容量为9000KW的纯低温余热电站。
11.2 设计原则1)余热电站在正常运行时应不影响原水泥生产线的正常生产;2)充分利用窑头、窑尾排放的废气余热;3)采用工艺成熟、技术先进的余热发电技术和装备;4)余热电站尽可能与水泥生产线共用水、电、机修等公用设施;5)贯彻执行有关国家和拟建厂当地的环境保护、劳动安全、消防设计的规范。
11.3 设计条件1)余热条件从更合理的利用窑头余热考虑,窑头篦冷机需要进行改造,在篦冷机的中部增加一个废气出口,改造后的窑头废气参数为:240000Nm3/h,360℃。
此部分废气余热全部用于发电。
窑尾经五级预热器出口的废气参数为:312500Nm3/h,320℃。
此部分废气经利用后的温度应保持在220℃左右,用于生料粉磨烘干。
2)建设场地本工程包括:窑头AQC锅炉、窑尾SP锅炉、汽机房、化学水处理车间、冷却塔及循环水泵房等车间。
各车间布置遵循以下原则:窑头AQC锅炉和沉降室布置在窑头厂房旁边的空地上,窑尾SP锅炉布置在窑尾高温风机的上方,汽机房的布置靠近锅炉,化学水处理车间、冷却塔及循环水泵房尽量靠近汽机房。
在布置有困难时可以适当调整,不能影响水泥生产线的布置。
AQC锅炉占地面积:14.2m×6.35mSP锅炉占地面积:22m×12m汽机房占地面积:31m×20.4m3)水源、给水排水电站的用水有:软化水处理、锅炉给水、循环冷却水及其它生产系统消耗,消防用水,部分用水可循环使用。
11.4 电站工艺系统1)余热电站流程本方案拟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该技术不使用燃料来补燃,因此不对环境产生附加污染;是典型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主蒸汽的压力和温度较低,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高,运行成本低,日常管理简单。
综合考虑目前水泥生产线窑头、窑尾的余热资源分布情况和水泥窑的运行状况,确定热力系统及装机方案如下:系统主机包括两台余热锅炉、一套补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a.AQC余热锅炉:利用冷却机中部抽取的废气(中温端,~360℃),在生产线窑头设置AQC余热锅炉,余热锅炉分为高压蒸汽段、低压蒸汽段和热水段运行;高压蒸汽段生产 1.6MPa-350℃的过热蒸汽,进入蒸汽母管后通入汽轮发电机组,低压蒸汽段生产0.15MPa-140℃的过热蒸汽,热水段生产的140℃热水后,作为AQC 余热锅炉蒸汽段及SP余热锅炉的给水,出AQC锅炉废气温度降至110℃。
b.SP余热锅炉:在窑尾设置SP余热锅炉,仅设置蒸汽段,生产 1.6MPa-305℃的过热蒸汽,进入蒸汽母管后通入汽轮发电机组,出SP余热锅炉废气温度降到220℃,供生料粉磨烘干使用。
c.汽轮发电机组:上述余热锅炉生产的蒸汽共可发电7.9MW,因此配置9MW补汽式汽轮机组一套。
整个工艺流程是:60℃左右的化学水经过除氧,由锅炉给水泵加压进入AQC锅炉省煤器,加热成140℃左右的热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AQC锅炉,另一部分进入SP锅炉;然后依次经过各自锅炉的蒸发器、过热器产生1.6MPa-350℃和1.6MPa-305℃的过热蒸汽,在蒸汽母管汇合后进入汽轮发电机组做功,而AQC锅炉增加了低压蒸汽段产生0.15MPa-140℃的过热蒸汽,作为补汽进入汽轮机,作功后的乏汽进入凝汽器成为冷凝水,冷凝水和补充纯水经除氧再进行下一个热力循环。
SP锅炉出口废气温度220℃左右,用于烘干生料。
2)热力工艺系统热力工艺系统主要包括:主蒸汽系统及辅属蒸汽系统,疏放水及放气系统,给水系统,锅炉排污系统等。
a.主蒸汽系统及辅属蒸汽系统热电站的主蒸汽系统采用单母管制。
锅炉产生的主蒸汽先引往蒸汽母管后,再由该母管引往汽轮机。
汽轮机的轴封用汽,由主蒸汽管引至均压箱后,再分别送至前后轴封。
b.疏放水及放气系统本工程锅炉部分疏放水量极少,放水直接引至定排总管通过定排扩容器排放。
汽机部分的疏水均引至设备配套的疏水膨胀箱,最后汇入凝汽器全部回收。
作为机组启动的安全措施,本电站各类汽水管道的自然高点和自然低点均设放汽阀和放水阀,系统启动时临时就地放汽、排水。
c.给水系统本工程锅炉给水由两部分组成:一路为汽轮机冷凝排汽的冷凝水,另一路为化学补充水,由化学水处理系统提供。
本系统选用电动锅炉给水泵。
进出水均按母管制连接,给水泵出水母管上设再循环管接至除氧器水箱,再循环水量通过设在管道上截止阀进行控制。
d.锅炉排污系统本工程每台锅炉均设连续排污扩容器和定期排污扩容器。
11.5 汽轮机油系统汽轮机油系统由油箱、油泵、冷油器、滤油器及油管路组成,承担着机组轴承润滑、冷却供油及调速系统各执行机构工质供油的任务。
机组的调节油由汽机直接带动的主油泵供给,主油泵出来的高压油,一部分至调节保安系统,工作后回主油箱,一部分经冷油器、节流阀和滤油器至润滑油管路;另一路则直接由电动油泵吸入,经冷油器、节流阀和滤油器至润滑管路,润滑油工作后回主油箱。
11.6 汽轮机循环水系统本系统为汽轮机凝汽器、冷油器、发电机空气冷却器等提供冷却水,冷却水循环使用。
设备冷却用水采用压力回流循环供水系统。
压力回水送至冷却塔,冷却后的水自流至循环水池(两座,V=2000m3),由循环水泵送入循环供水管网,供余热发电各冷却水用水点。
该系统除冷却塔处水与大气接触外,其余各处均为密闭状态。
为防止系统水质的变差,设灭菌仪及防腐防垢仪对循环水进行防垢、杀菌、除藻及防腐蚀处理。
为确保水质,系统设有旁滤水处理设施,部分压力回水直接进入钢制过滤器处理后进入循环水池。
系统因蒸发及风吹,总水量会不断减少。
损耗部分水由厂区水源供水系统补给。
主要用冷却水设备11.7 化学水系统建设一套化学水处理余热发电纯水制备系统(反渗透脱盐装置),给水采用加药除氧。
本系统提供满足锅炉给水要求的纯水,产水量为12.0m3/h。
源水经处理后进入原水箱,加PAC混凝剂后由原水泵加压经多介质过滤器和活性碳过滤器过滤,再加阻垢剂经保安过滤器过滤后,由一级高压泵扬入一级RO装置处理,然后流入中间水箱,调整PH值后, 再由二级高压泵扬入二级RO装置处理,处理后的水流入纯水箱,由纯水泵加压至冷凝器供锅炉使用。
11.8 电气自动化系统根据水泥工艺布置设置两台余热锅炉:窑尾余热锅炉和窑头余热锅炉。
通过热力蒸汽管道通往布置在总降压站旁的汽轮发电厂房。
11.8.1 电气主接线9000kW发电机出线经过10kV母线引至励磁变压器和励磁调节PT,同时通过发电机主断路器引至另一段10kV母线,该段母线上接厂用变压器,并经出线断路器配出至厂区总降压站。
两段10kV母线均设有PT和避雷器。
11.8.2 电气设备布置为了运行维护方便,将中压开关柜和低压开关柜集中在一层平面的电气室。
靠近电气室布置厂用变压器。
控制室布置在二层,与汽轮机发电机房相邻。
控制室内布置有:保护屏、直流屏、DCS操作站。
11.8.3 继电保护及电力系统自动化发电机主断路器、出线断路器及厂用电变压器回路均采用微机保护装置。
发电机设置纵差保护、复合电压过流保护、定子一点接地、转子一点接地、自动调节励磁、失磁保护、自动及手动准同期。
发电机保护装置及自动化设备安装于发电机保护屏内。
出线断路器设置单相接地、速断、过流、自动及手动准同期。
保护装置安装于开关柜内。
厂用变回路设单相接地、速断、过流、温度、轻瓦斯、重瓦斯保护;保护装置安装于开关柜内。
11.8.4 厂用电系统设置一台800kV A 10/0.4kV±5%全密封油浸式变压器。
为提高厂用电供电可靠性,低压开关柜进线为两路:厂用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和窑尾电气室引来一回低压电源,采用手动和自动切换。
窑尾电气室引来电源按照汽轮发电机正常运转所需容量考虑。
如果有单台负荷超过55kW的设备,应考虑采用软起动装置控制。
汽轮机油泵一般设置两台:一台由交流电源供电,另一台由直流电源供电。
油泵直流电动机电源由直流屏配出至MCC,由MCC断路器和直流接触器控制电动机。
还有一些调速控制的伺服电机也采用直流电机控制。
所以,直流装置电池容量应足够。
11.8.5 照明及防雷接地照明系统由两部分构成:交流供电照明和直流供电照明。
在控制室、开关柜室、汽轮发电机房、油站等场合应设由直流供电的应急照明。
余热锅炉和主厂房的防雷接地系统可以与水泥厂窑尾、窑头电气室的接地统一考虑,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11.8.6 消防报警控制室、开关柜室、汽轮发电机房均应设消防报警装置。
在设计过程中按照《发电厂变电站消防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11.8.7 热工自动化本工程采用DCS控制。
控制范围包括:余热锅炉、汽轮机、水处理系统、厂用电的其他动力负荷。
控制室内设一台操作站,分别监控余热锅炉、汽机汽水系统、除氧给水系统、汽机发电机油系统、中压开关供电系统及低压电动机控制。
余热发电系统的DCS与水泥厂中控室的DCS通过通讯联网,在中控室操作站可以监视余热发电的主要监控画面及参数。
11.8.8 通讯应保证余热发电控制室与总降压站、中央控制室、生产调度办公室的通讯畅通。
11.9 主机设备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主机设备表11.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