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赏析——马克·纽森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9.80 MB
- 文档页数:136
浅析休闲椅的设计摘要:现在的休闲椅单从产品造型、外观看,一些休闲椅已分不清是椅、凳还是沙发。
设计越来越重视人情味,使用起来也越来越舒适,所以休闲椅的广泛受到到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设计师们也越来越重视休闲椅的设计,使得现在休闲椅在材料功能形式上呈现丰富多彩的特点,并且朝着更加舒适美观多功能的趋势发展,本文从几个著名例子来浅析研究休闲椅的设计。
关键词:休闲椅;生活享受;特点;设计座椅是家居中最重要的家具之一。
芬兰设计大师塔佩瓦拉说:“椅子的设计是任何室内设计的开端又是最富于艺术表现力的品种,其本身就可构成一件艺术珍品。
”与其他家具相比,休闲椅更贴近人的身体,其设计也更需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因此坐具一直是家具设计师最为关注的产品之一。
[1]而休闲椅近年来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
一方面,在完美的居室中,时尚又具有很强使用功能的休闲椅成为装饰和美化现代居室的一件必需品;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家居文品味的不断提升,休闲椅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追求现代时尚休闲生活的必备品。
所以研究休闲椅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1、休闲椅的概念总的来说,休闲椅是为个人或多人提供舒适的休闲的坐卧依靠家具。
可放置在很多场所,单人或多人坐,造型多变而富有创意,颜色鲜艳明快。
有些休闲椅还提供床铺功能;坐起来舒适,视觉上赏心悦目,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坐具。
2、休闲椅的分类2.1 休闲椅从材料上可分为:布艺休闲椅,塑料休闲椅,皮质休闲椅,实木休闲椅,金属休闲椅和编织休闲椅。
2.2 休闲椅从用途上可分为:1、扶手椅,有扶手的背靠椅的统称,除了圈椅、交椅外,其余的都叫扶手椅。
2、转椅,上半部分与一般椅子的式样并无多大差异,惟座面下设有一种称谓“独梃腿”的转轴部分,故人体座靠时可随意左右转动。
3、摇椅,一种能前后摇晃的椅子。
4、躺椅,以躺为主要功能的椅子。
5、折叠椅,顾名思义是可以可以折叠的椅子。
6、多功能椅,具有多种用途的椅子。
2.3 休闲椅从使用环境上可分为:室内休闲椅和户外休闲椅。
还有什么东西是马克·纽森没有设计过的?本文由《纽约时报》授权《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
十月的第一周,距离在意大利北部召开的客户会议还有两天,马克·纽森(Marc Newson)包下一架皮拉图斯 PC-12 单引擎飞机,上面漆着设计师 Philippe Starck 的作品。
飞机早上 11 点从巴黎市郊的勒布尔热机场起飞。
这距离纽森结束新加坡的会议回到欧洲不到一周时间。
他最近还去了澳洲,参与澳洲洁具设计制造商 Caroma 委托的一个大规模卫浴与配件项目。
纽森参与了技术测试,判断下水流速是否能通过不同形状的管道。
Caroma 的工程师们利用特别设计、装着味噌的塑料袋来模拟人类排泄物,以达到“国际化粪便标准”。
现在,纽森又要将注意力转向儿童高低床、摇马,还有为成人准备的散弹枪。
“我的工作方式是将点子从脑子里挖出来,”纽森一边说着,一边从他说是真空成形的塑料盘上叉起一个小蛋糕,这是飞机上提供的。
法国境内的奥林匹斯山脉正从窗口移过。
“我会在出租车或者电视面前做白日梦,有时只是盯着空间、安安静静的,但我在脑子里搭着东西。
理想的话,成品直接就出现在脑子里。
”2003 年设计的私人概念飞机 Kelvin 40纽森今年 48 岁,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便展示出许多伟大设计师都有的强迫症倾向。
他为《杰特森》里的太空时代乌托邦所着迷,那部 1960 年代早期的动画片描绘了一个被飞行汽车所包围的家庭。
太空旅行的浪漫,以及空间技术里的异域材料和工艺成为了现代主义与未来设想的同义词。
纽森的精简美学深受他那个杰特森视角中的未来所影响,这个未来从未淡化或者离他而去。
多年后,他沮丧地发现“未来不再那么有未来色彩了。
”但从很多方面来看,那个世界的形态活在纽森的作品当中,反应出永无止尽的、设计糟糕的产品对他产生的刺激。
我问什么最让他心烦。
“百分之九十九的汽车,”他说,“百分之九十九的运动鞋、百分之九十九的手机、百分之九十九的门把手。
隐喻与转喻在产品设计的运用作者:赵越阳毛宏萍来源:《设计》2015年第05期摘要:本文论述了隐喻和转喻关系,分析产品设计中同时存在的这两种符号状况。
使设计师认知隐喻和转喻在产品设计中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并提倡设计师在产品设计合理地中运用隐喻和转喻,传达喻体的内涵意义,提升产品设计的品味和价值。
关键词:隐喻转喻产品设计价值中图分类号:TB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065-02一隐喻与转喻的关系20世纪建筑师雅各布森指出:“隐喻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的替代,而转喻中两个符号之间的联系则是建立在邻近性和符合性的基础之上的替代。
”隐喻只涉及了意义的关系,转喻则改变指称关系的本身。
隐喻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设计符号的修辞手法,是在一类事物的形态提示下去感知、体验、想象、理解和讨论另一类事物的心理、社会、语言和文化行为。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遥看瀑布从云端直流而下,临空而落,不禁让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
诗中本体是“庐山瀑布”,喻体则是“银河”。
汉语《辞海》对转喻的定义是:“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联系时,可以利用这种联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取代甲事物的修辞手段。
”转喻的重点不是在它的相似性,而是在于联想。
如:“对面来了三个红领巾”,红领巾指代少先队员。
雅各布森将隐喻和转喻的对立应用到非自然语言中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隐喻型的“话语”和转喻型的“话语”。
如佛洛伊德的梦境象征、卓别林的影片、民间故事、新闻报道等,在设计中有汉宁森的PH灯、格雷福斯设计的水壶、悉尼歌剧院等,将隐喻和转喻两种关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但又可以识别。
二产品中的隐喻产品设计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经济、技术、文化。
好的产品设计是人、自然、环境相协调的。
设计师通过产品与消费者做情感上的交流,但是否能使二者之间的交流达到协调的关系,要看消费者是否能从文化和自然环境上产生共鸣,是否能产生认知、操作和心理上的认同,这是由产品对消费者产生意义而决定的。
以马克·纽森的设计作品看当代跨界设计现象作者:葛雯瑄来源:《大观》2017年第12期摘要:在当今的设计界,“跨界”已然成为了一股新潮流。
极简浪漫主义设计师马克·纽森的作品涉及室内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引领全球跨界设计的风潮。
文章通过对马克·纽森的设计作品分析,解析当代跨界设计现象。
关键词:马克·纽森;跨界设计;多元化;创新跨界(Crossover)其本质是一种整合,是一种不同专业的跨领域合作。
通过自身的某一特征与其他事物进行随机的搭配与应用,每个独立的的主体,不断交融,渗透,从而放大其本身的价值,产生新的观念、资源、活力。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跨界”应用得越发明显、广泛。
追溯本源,“设计”是在工业革命的号角吹响之后,社会的分工开始变得更加细致,设计逐渐与制造相互分离,在这个基础之上,手工艺人逐渐被大众认可,设计才有了其相对独立的地位。
随后而来的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其对新构成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艺术作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因此,设计与艺术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跨界设计”作为全球化的产物正在以一种文化融合的方式诉说着设计与艺术的互通性,丰富设计的文化层次与内涵。
一、马克·纽森与跨界设计1963年,马克·纽森出生于澳大利亚,在他12岁的时候就已经游历了欧洲和亚洲。
丰富的旅途见闻也为他日后的设计视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澳洲Crafts Council举办的“Featuring the Lockheed Lounge”的展览中展出了马克·纽森的Lockheed躺椅,整个躺椅以“创造一个流动的金属形式”为概念,手工打造,呈现了一种具有迷幻色彩的流动感。
马克·纽森也因此一举成名。
之后,马克·纽森开始了他的跨界之旅。
从钟表、照相机到手机;从自行车、到概念汽车;从餐厅、录音室到私人喷气式飞机的内部装修;从男士服装到运动装、运动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