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音乐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4
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过去,央视87版《红楼梦》已经在全国各省市电视台播出700次以上,每一次播出的收视率都排在前列。
而《红楼梦》的音乐和歌曲,也已经成为经典。
87版红楼梦歌曲演唱共有三人,为:陈力、叶矛和王洁实。
其中:序曲、引子、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秋窗风雨夕、题帕三绝、晴雯歌、叹香菱、分骨肉这十首为陈力独唱。
而红豆曲是陈力和王洁实合唱的。
叶矛独唱聪明累和好了歌两首。
20年后,由谁来唱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许多歌唱家都演唱过,但目前来看,陈力、郑绪岚和吴碧霞,应是其中佼佼者,因为不仅有她们对歌曲的完美演绎,还是她们各自颠沛流离如传奇般的人生故事,为本已一唱三叹的红楼梦组曲,增加了更多的唏嘘与感慨。
一、 王立平——泣血创作红楼梦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王立平非常喜欢《红楼梦》,30多岁时就萌发了写一部《红楼梦》音乐的念头。
梦想的实现得归功于导演王扶林已故的妻子,她当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音乐编辑,一直想给王立平做一个音乐作品专辑。
在交往中,她透露王扶林正在筹拍《红楼梦》,王立平当即就表示“非常有兴趣”。
那是1982年,王立平刚过了41岁生日。
兴奋没多久,王立平就开始面临困惑。
“我很羡慕剧组里的编剧、导演、服装、道具,有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话,讲什么样的故事,曹雪芹写得分明。
唯独音乐,翻遍《红楼梦》,没有一个音符!只有我要创作的音乐,是真正的无中生有。
”当时,他的感觉就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脑子一片空白。
王立平老师近照王立平在这之前,曾创作了《大海啊,故乡》《太阳岛上》《驼铃》《牧羊曲》《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等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他不愿重复这些歌曲的风格。
“我是在尝试创造《红楼梦》音乐的风格,这种音乐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
”凭着这股动力,他夜以继日,一遍又一遍地钻研《红楼梦》,“本来想写成悲欢离合、大喜大悲的,但是,反复研究了一个个人物形象后,又定位为惆怅、悲伤的情感基调。
”他认为,音乐不是用来说故事的,而是引导人们在品味、体味、解味音乐的过程中,进入音乐的最高境界。
87版影视剧《红楼梦》部分音乐
作品探析
87版《红楼梦》的音乐作品主要由张学友、黎明、王菲等众多歌手演唱,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情调。
其中,张学友的《梦里水乡》是一首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抒情歌曲,歌词中把“梦里水乡” 作为影片中最关键的情节来诠释,表达出红楼梦里繁华而又苍凉的气息;黎明的《一人一半》则是一首清新流行曲,歌词中描述的是一个人割舍了爱情,追求自己的理想,坚持自我的动人心弦;王菲的《天边一朵云》则以一首抒情歌曲,将悲伤的情绪完美的表达出来:“天边一朵云,你在我心头,没有你的日子,一切都好寂寞”,仿佛把红楼梦里的情感和悲哀一幕幕的描绘出来。
红楼梦中的音乐文化及其象征意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红楼梦中,音乐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更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音乐的形式、音乐的功能以及音乐的象征意义三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中的音乐文化。
首先,红楼梦中的音乐形式多样,包括乐舞、曲艺等。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宴会上的音乐表演。
在贾府的宴会中,常常有歌舞表演,如《蝴蝶梦》、《金玉良缘》等。
这些音乐表演以其华美的场面和动人的旋律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展现了富贵人家的奢华与繁华。
同时,这些音乐表演也是人们社交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音乐的表演,人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品味,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其次,音乐在红楼梦中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音乐在小说中被用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例如,贾宝玉在《蝴蝶梦》中听到黛玉的歌声时,被深深地吸引,感受到了黛玉内心深处的忧郁和孤独。
其次,音乐还被用来描绘环境和氛围。
在贾府的宴会上,音乐的欢快和婉转为整个场景增添了活力和美感。
此外,音乐还被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贾府的宴会上,音乐表演常常成为故事中的转折点,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和冲突。
最重要的是,音乐在红楼梦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音乐象征着人物的个性和命运。
例如,黛玉的琵琶曲《秋窗风雨夜》以其悲凉的旋律和歌词,表达了黛玉的忧郁和命运多舛。
其次,音乐还象征着社会阶层和身份地位。
在小说中,贾府的宴会上的音乐表演往往由贾母亲自指挥,这体现了贾府的高贵和尊贵。
而贾宝玉和黛玉的音乐才艺则反映了他们的高贵出身和才情。
此外,音乐还象征着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复杂关系。
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的音乐才艺成为他们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之间情感纠葛的象征。
总之,红楼梦中的音乐文化丰富多样,不仅为小说增添了艺术的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通过音乐的形式和功能,小说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描绘了环境和氛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红楼梦音乐赏析红楼梦音乐赏析“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曲《枉凝眉》让人们想起87版《红楼梦》播出时万人空巷的盛况,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31年已飘然而过,而离国家一级作曲家创作《红楼组曲》更是已近40年。
将自己对《红楼梦》的情感描述为“一朝入梦,终生不醒”。
他曾表示,《红楼梦》的人物、性格、服装、剧情,甚至吃什么、用什么等都有据可查,唯独音乐只能是无中生有。
音乐会再次完整演绎了《红楼组曲》,从序曲到《紫菱洲歌》《红豆曲》《晴雯歌》《刘姥姥》《题帕诗》《枉凝眉》以及《葬花吟》等15首作品完整地呈现给了观众。
整场音乐会配器风格与演奏清新典雅,与《红楼梦》凄婉、悲凉、伤情的风格浑然天成。
从旋律到各个演奏的细节,都贴切地刻画出原著中的千万感触,引领大家重温作品之美,红楼之韵,随音乐感受那无奈的变迁与世事沧桑。
古筝声轻如水,悠悠流淌进观众心中。
随着唯美曼妙的音乐响起,亲切熟悉的旋律,勾起观众对87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美好记忆。
《序曲》以古筝开篇,用一段幽怨、婉转的女声独唱,表达了一段催人泪下的嗟叹情感,其后用弦乐的变调引出《红楼梦》的主旋律,幻化了金陵十二钗的哀怨之声,娓娓道来那风月之情红楼一梦,引发现场观众无穷尽的遐想和感叹。
《题帕诗》以其重章复沓的曲调和唱腔,为观众委婉叙说着黛玉心中无限的爱恨纠结和感慨悲怆。
爱情是艺术作品永恒不变的话题,曹雪芹将《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作为贯穿作品始终的线索,在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贾府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下,诗词歌赋成为宝黛之间寄托相思之情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到,宝玉被父亲痛打,怕黛玉担心,让丫鬟晴雯送去他的手帕,黛玉颇为感动,以其深情的笔触题写一首著名的绝句,这也可以看作二人爱情的誓言。
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凄美爱情,曹雪芹用了《枉凝眉》中词句做出最为完美的总结,心有所牵,情有所挂,宝黛的爱情理想虽然美好,但最终还是一个如水中月,一个如镜中花。
《红楼梦》的音乐描写审美研究
一、红楼梦在审美形式上的特点
红楼梦以叙事为主的文学体裁,在审美形式方面表现出来的特色便是
以歌唱抒情的方式来描绘故事情节,歌唱的形式传递着旋律的美感与感情
的酝酿,令文字审美形式尤为丰富。
红楼梦的审美研究,以音乐描写作为初步入口,从宏观上去了解其在
审美形式上的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
1.红楼梦的音乐描写
从文本中可以看出《红楼梦》大量不同层次的音乐描写,其中有宴会
上乐曲的描写,也有大量手弹琴乐的描写,有影响深远的“红楼梦曲”,
以及歌唱表现形式的广泛运用,文本里囊括了众多音乐描写。
被称为“红楼梦曲”的曲,是《红楼梦》中最为有名的歌曲之一,其
歌谣所表达的深情内涵,乐曲的旋律简练磅礴,深受人们青睐。
《红楼梦》的歌唱表现形式也是非常有特点的,比如当秦可卿与贾宝
玉正式拜亲之后,秦氏府上,曹姨妈病中仰卧,歌唱出秦可卿话语中表达
的深情:“流水临蓬莱,明月满梦乡……”,仿佛一股深沉的情感涌上心头,使读者产生共鸣,整个文段充满了浓浓的温情,这种情感凝结的方式,也是红楼梦的一大审美特点。
红楼梦的一大特色,也是它的音乐描写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琴曲。
红楼梦中的音乐描写《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这部小说中,音乐是一个重要的元素,通过对音乐的描写,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人物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背景的变迁。
本文将通过分析《红楼梦》中的音乐描写,来探讨音乐在小说中的作用。
音乐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不仅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作为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方式。
在小说开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第一次相遇中,林黛玉弹奏的《葬花吟》让贾宝玉感到心灵上的共鸣。
作者以“葬花吟”这首曲子来描绘林黛玉的心情,她的忧郁和孤独感在音乐中得到了表达。
这种音乐描写不仅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林黛玉的内心世界,也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
除了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音乐在《红楼梦》中还被用来描绘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贾宝玉的生日宴会上,贾母安排了一场音乐会,邀请了一些音乐家来演奏。
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为了庆祝贾宝玉的生日,更是为了展示贾府的荣耀和财富。
通过对音乐会的描写,作者展示了贾府的富丽堂皇和高贵气派,同时也揭示了贾府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音乐会上的演奏者们都是贾府的下属,他们的演奏技艺和表现力直接反映了他们在贾府中的地位和声望。
这种通过音乐描写来展示人物关系的手法,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贾府的内部情况。
此外,音乐在《红楼梦》中还被用来描绘社会背景的变迁。
在小说中,贾府是一个富贵的大家族,他们的生活奢华而丰富。
音乐作为贾府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尚和审美观念。
在贾府中,音乐会成为一种社交活动,通过音乐的演奏和欣赏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贾府逐渐衰落,音乐会也变得越来越少。
这种音乐描写的变化,不仅是对贾府兴衰的象征,也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变迁的反映。
在《红楼梦》中,音乐描写不仅是为了丰富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情感和人物关系的变化。
通过音乐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红楼梦》中的古典音乐与文化《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除了其精湛的文学艺术表现力外,作品中还融入了丰富的古典音乐元素与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古典音乐和文化两个方面探讨《红楼梦》中的音乐形象和文化意蕴。
一、古典音乐元素古典音乐在《红楼梦》中被广泛使用,通过音乐形象的塑造,艺术地表达了作品的情感和主题。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贾宝玉所创作的《葬花吟》。
这首诗词以高度艺术化的形式,将音乐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花之美、人之凋零的感慨之情。
在《葬花吟》中,贾宝玉将自己对落花凋零的伤感之情融入到音乐之中。
他通过细腻的词句,形容花朵的凋谢,表达了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整首《葬花吟》不仅端庄典雅,而且动人心弦,可谓古典音乐与文学艺术的完美结合。
除了《葬花吟》,《红楼梦》中还出现了许多其他的古典音乐元素,如黛玉的琵琶曲《秋夜长》、薛宝钗的歌曲《荣府序曲》等。
这些音乐形象不仅为作品增添了艺术美感,还通过音乐传达了人物情感和心境的变化,使作品更加丰满、生动。
二、文化意蕴《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文化内涵的经典之作。
作品中展现的古典文化元素丰富多样,深入人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作品中展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贾府中举行的诗词会、书法比赛等文化活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作品中的许多人物都具有儒家思想的熏陶,表现出君子之风、雅致的生活态度。
其次,作品中还传递了佛教和道教的哲学思想。
贾母、宝玉等人常常在琉璃厅等地进行佛事,表达了对世俗之苦的追求超脱和对凡尘中的纷扰的疏离。
同时,作品中融入了道家思想,如通过定鱼游泳的描写,寓意宝玉对人生的矛盾和困惑。
最后,作品中还展现了古代音乐和舞蹈的精髓。
在贾府的大型庆典中,常常能听到古老的音乐声和看到华丽的舞蹈表演,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对艺术的追求。
三、古典音乐与文化的融合《红楼梦》中的古典音乐与文化之间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红楼梦主题曲音乐赏析观后感《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描绘人生百态的艺术品。
其深刻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故事情节以及徐徐展开的写意文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红楼梦》主题曲作为这部小说的音乐配乐,更是将小说的情感与意境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下面我将结合音乐赏析并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红楼梦》主题曲的音乐是由著名音乐家贺文荣作曲的,它以古典音乐为主,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整首曲子以悠扬的古筝为基调,合奏着温柔的背景音乐,给人一种亲切和谐的感觉。
音乐中延长的音符和悠扬的旋律,如流水般缓缓流淌,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恬静的意境之中。
同时,音乐的编曲也很丰富多样,与古筝交相呼应的木管乐器、铜管乐器等,使得整首曲子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观看《红楼梦》时,每当主题曲响起,我总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情感,那种情感仿佛连接了小说中每个人物的内心和情感。
在这首曲子中,我能够感受到贾府的繁华富贵、荣府的温婉内敛、王府的威严权势,以及黛玉、宝钗、湘云等人物的纠葛情感。
这首音乐以一种抒情的方式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了出来,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小说中的故事。
此外,《红楼梦》主题曲的旋律婉转动听,让人回味无穷。
它以缓慢的节奏将小说中的情节一一展开,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而在听这首曲子的同时,我也能感受到小说中的人物在音乐声中的喜怒哀乐。
比如在贾府的繁华描写中,音乐节奏明快,充满欢快的氛围。
而在黛玉、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中,音乐则轻柔悠扬,带有一丝丝的忧伤和思绪。
通过观看《红楼梦》并欣赏主题曲,我对这部小说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红楼梦》以繁复的人物关系和旷世的爱恨情仇展开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令人沉浸其中。
而主题曲的音乐则将这幅画卷更加丰富地补充了色彩和情感。
通过音乐中的旋律和编曲,我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小说中每个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以及他们在面对荣华富贵和命运的摧残时所表现出的冷漠和坚韧。
红楼梦中的音乐描写艺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音乐描写被赋予了重要的艺术地位,通过对音乐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情感状态,还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音乐描写艺术。
一、音乐表达情感在红楼梦中,音乐往往被用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
比如,在贾府的宴会中,曲艺表演成为了人们交流情感的媒介。
在《金陵十二钗梦华堂》的故事中,探春等角色在演唱《秋夜月》时,歌声深情动人,与她们饱含的思念之情相互呼应。
音乐成为了她们心情的宣泄,情感的抒发。
二、音乐烘托氛围音乐在红楼梦中还常常被用来烘托场景的氛围。
比如,在贾母的生日宴会上,曲艺演员们的妙音袅袅,犹如仙乐悠扬,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这种烘托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真实,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宴会的热闹与庄重。
三、音乐塑造人物形象红楼梦中通过音乐描写艺术,还能够更深入地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
比如,在贾府的宴会上,贾琏欣赏到贾珍的女儿贾蓉的琵琶演奏,深受触动。
这一幕不仅表现了贾蓉的音乐才华,还能够透露出他内心柔情的一面,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
四、音乐结构与叙事红楼梦中的音乐描写常常以叙事的形式存在,起到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音乐的旋律、节奏娓娓道来,仿佛直接传递给读者。
如探春为宝玉弹奏《秋胜》一曲,通过音乐的变化,展示出她对宝玉的情感变化,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音乐描写艺术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整个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音乐的表达,人物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场景氛围得以更加生动鲜明地呈现,人物形象得以更加丰满立体地塑造。
而音乐所承载的律动则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使整个作品更加流畅自然。
通过对红楼梦中音乐描写艺术的深入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领略到其中的艺术之美。
红楼梦中的音乐与舞蹈描写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音乐与舞蹈是文化艺术的重要元素,通过对音乐与舞蹈的描写,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并且进一步展示了人物形象与情感的深度和丰富性。
一、音乐的描写在红楼梦中,音乐是表达人物情感和氛围的重要手段,通过音乐的描写可以清晰地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1. 曲调优美动听红楼梦中的音乐曲调常常被描绘为优美动听,令人陶醉其中。
比如在贾府的宴会上,经常能听到悠扬的乐曲,委婉动听,使人心神荡漾。
2. 情感沉浸音乐在红楼梦中往往伴随着人物的情感体验。
比如黛玉听到贾母唱的曲子,引起了她的思乡之情,乐曲营造出的忧郁氛围与黛玉的心境相呼应。
3. 社交场合中的音乐在宴会或聚会场合,音乐也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各种乐器的演奏和歌舞的表演,展现了社交场合的热闹和喧嚣。
这些音乐既增加了场面的热烈氛围,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二、舞蹈的描写舞蹈是红楼梦中表达人物情感和形象的另一种艺术手段,通过对舞蹈的描写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1. 轻盈舞姿红楼梦中的舞蹈往往描绘出舞姿轻盈、优雅而灵动的形象。
比如黛玉的舞姿被描绘为轻盈的燕子,使人心旷神怡。
2. 情感表达舞蹈在红楼梦中常常用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比如林黛玉舞蹈《燕子楼》,表达了她对祖国的思念和无尽的忧愁,情感跃然纸上。
3. 社交场合中的舞蹈在贾府的宴会中,舞蹈是社交场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舞蹈既可以表达人物的艺术才华,又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品味。
不同人物的舞蹈风格和氛围也各不相同,进一步丰富了整个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音乐与舞蹈的整合在红楼梦中,音乐与舞蹈常常相互结合,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1. 音乐与舞蹈的互相呼应音乐与舞蹈在红楼梦中常常互相呼应,舞蹈动作和音乐的节奏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效果。
比如在黛玉舞蹈《燕子楼》中,优美的舞姿与动听的音乐相互交融,打动了观众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