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我们的梦想》培优课教案_2
- 格式:doc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5
【学习目标】1. 了解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知道知道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现中国梦的要求;知道我国发展行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指导思想及新征程的描述。
2.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和发展看问题的能力。
3. 树立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自信心,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学习内容】一、自主学习1.民族复兴梦(1)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有就有前行的力量。
(2)实现中华民族的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了由贫困到,再由温饱到的历史性跨越。
(4)在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
(5)中国梦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2.新时代新征程(1)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2)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
(3)进入新时代,我国最新的理论指导思想是。
(4)按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第一阶段,到2020年,要全面。
第二阶段分两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的。
二、合作学习1.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3. 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学习小结】我们的梦想民族复兴梦中国梦的追求中国梦的内涵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丰富内涵“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学习内容】1.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补充下表内容()A.建成人人平等、某某久安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
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一框我们的梦想知识目标1.知道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了解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3.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4.加深对新时代的理解和认识。
5.了解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和阶段。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对中国梦的内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全新的认识。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自豪感。
2.对新时代充满自豪感和激情。
3.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重点1.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认识新时代。
难点1.对新时代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和制作有关党的十九大召开的资料和情景幻灯片。
2.认真备课。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十九大会议报告的材料。
2.预习新课。
一、课前导入,场景激趣在我们刚进入中学也就是七年级上学期第一课第二框,我们就学习了《少年有梦》,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
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教师总结: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七年级学习的《少年有梦》激发了我们要树立个人梦想,要为个人梦想的实现而努力奋斗进取。
现在,我们进入九年级了,经过两年多的知识积累和沉淀,我们的眼界和心胸都比两年前的我们变化了很多,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小梦,而应胸怀祖国,为祖国梦、中国梦而努力拼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一框《我们的梦想》。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一)民族复兴梦1.中华民族追求千年社会梦想梦想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梦想就有前行的力量。
人教版思想政治课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课题: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一、本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2、能力目标*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实现路径和意义,培养用历史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结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制订圆梦计划,提高公共参与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中国梦的内涵*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知道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二、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共圆中国梦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我们要助力中国梦的实现要怎样做、作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做自信的中国人,要培养家国情怀,我们要立下什么样的志向并为之努力。
2、教学难点*理解、认知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我们确立怎样的人生奋斗目标才能与时代共成长。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该怎么做?充分认知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增加爱国情怀和为国家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发展走向。
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我们都站在圆梦的舞台上展示中国人的风采。
板书:共圆中国梦展示PPT:学生观看内容学习熟悉教材相关内容。
根据PPT展示的内容展开自学和讨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具体描绘一下你的中国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指导。
伟大中国梦如果概括起来就是她的内涵,请同学们回答。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第2课时青春有格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多媒体显示图片)
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
(1)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
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
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到我们判断是否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他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多媒体显示)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则。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过渡:我们看一看这个片段
(多媒体显示)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试数学,考完后排名。
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
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看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而老师没在。
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有得唠叨我”
活动二:出谋划策
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提示:看吧,没有老师监督;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教师讲述:“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同时“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目标导学二:至于行善
(多媒体显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选自《大学》
活动三:说一说
(1)《大学》这本书的宗旨是什么?
提示:《大学》的主旨是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阅读---------阅读感悟微尘”
(2)谈谈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提示:行善在于是心,在于是行动。
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多媒体显示)
活动四:探究合作
探究合作一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看到同学的优点,心理。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提示:分组讨论,探究合作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
榜眼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多媒体显示)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
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探究合作二
(3)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小明平时做到的事
教师讲述: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多媒体显示)
探究合作三
(1)你如何看到上述观点?
提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教师总结:一个人要做到独善其身,以宽广的胸襟、坚定地信念和刚上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拥有信心、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社会中还要关心、帮助周围的人。
三、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知道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也就是“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❸板书设计
行己有耻
青春有格
止于至善
❹教学反思
1.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方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这节课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
3.学生课堂上讨论不激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说出自己的理解。
对于国学知识知道太少,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