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循环系统组成及功能(公共营养师)

循环系统组成及功能(公共营养师)

循环系统组成及功能

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道和淋巴器官,是血液循环的支流。根据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循环途径和功能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大循环)与肺循环(小循环)两部分。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向全身毛细血管网,然后流经小静脉、中静脉、大静脉,最后回流到右心房。通过体循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组织,同时又把各部组织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再经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最后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通过肺循环,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肺泡排出体外,而吸入肺内的氧气则经肺泡入血液。.

1、心血管系统

(1)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两肺之间,约2/3 居前正中线的左侧,1/3 居右侧。心脏由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右半心,每半心又被房室隔分为心房和心室两部分。故心脏的内腔被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室。成人左、右半心之间互不相通,但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通过右房室口相通,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通过左房室口相通。上、

下腔静脉的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口回流入右心房,经右房室口流人右心室,肺静脉内的动脉血回流入左心房,经左房室口流入左心室。

心脏的营养是由冠状循环血管来供应的。冠状血管是由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冠状静脉组成。左右两支冠状动脉,分别起于主动脉起始部。心脏静脉血绝大部分汇集于冠状静脉窦,并由此回到右心房。

(2)血管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部分。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毛细血管的管道,大动脉分成若干中动脉,中动脉再分成若干小动脉,最后形成微动脉连于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的血管。毛细血管有较高通透性,使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能通过管壁进入组织,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也能通过管壁进入血液,从而完成血液与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的血液逐渐会聚于小静脉,再逐渐会聚于中静脉和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

(3)血液

血液的组成成分如图2—-4 所示。

正常血液为红色黏稠液体,其相对密度在1.050~1.060。血液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有形成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其中,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按容积计算,血浆约占55%,血细胞(主要是红细

胞)约占45%。从正常人体内抽出血液,放入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匀后,经离心沉降,管内血液分为两层∶上层淡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如果把从血管内抽出的血液放入不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几分钟后就会凝固成血凝块。血凝块收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

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血浆含有大量水分和一定量溶质。血浆内所含的蛋白统称为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38~48 g/L)、球蛋白(20~35 g/L)和纤维蛋白原(2~4 g/L)。血浆蛋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其中白蛋白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含量最多,对于维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起主要作用。球蛋白含有多种抗体,能与抗原(如细菌、病毒或异种蛋白)相结合,从而杀灭致病微生物。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等因子是促使血液凝固的成分。血浆中所含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血浆中所含脂类物质统称血脂,包括磷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血脂含量与脂肪代谢有关,也受食物中脂肪含量的影响,血脂过高对机体有害。

血浆中的无机物,绝大部分以离子状态存在。血浆中还有微量的铜、铁、锰、锌、钻和碘等元素,是构成某些酶类、维生素或激素的必要原料,或与某些生理功能有关。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红细胞内充满着丰富的血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白细胞为无色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大类,共5种细胞。粒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着色颗粒,根据颗粒的着色性质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又可分为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此5种细胞各占的百分率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查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细胞的分类计数对于临床诊断有一定意义。

血小板直径为2~4μm,呈圆盘状,参与凝血功能。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的血型,主要包括ABO 血型系统和Rh 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可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Rh血型系统可分为Rh阳性和Rh 阴性。如果血型不匹配而进行输血,可导致严重后果。

2、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个辅助部分。淋巴系统由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等)组成。

毛细淋巴管的起始部是盲端,它们互相吻合成毛细淋巴管网,分布于全身绝大多数器官。血液通过毛细血管时,一部分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液。组织间液的一部分渗回毛细血管静脉端,一部分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

毛细淋巴管逐渐合成较大的淋巴管,淋巴管在行程中又反复通过许多淋巴结。淋巴液流经淋巴结时,淋巴结产生的淋巴细胞加入淋巴液。淋巴管最后汇集成两条大的淋巴导管(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

因此,血液循环过程中,由毛细血管渗透出来的一部分体液,经过淋巴系统,在静脉角处重新流入血液循环系统内。

淋巴结呈卵圆形或豆形,大小不一,出现在淋巴管的行程中,常成群地分布,接纳一定区域来的淋巴管。

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过滤淋巴(清除异物)和产生抗体,在免疫学上具有重要作用。

公共营养师第二章:医学基础

公共营养师第二章:医学基础知识1 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人体的九大系统: 1.运动系统 2.消化系统 3.呼吸系统 4.泌尿系统 5.生殖系统 6.脉管系统 7.感觉器 8.神经系统 9.内分泌系统 A.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并组成系统。 各器官、系统相互协调,构建成了复杂的人体。 B.细胞与细胞间质组合构成细胞群体,形成组织。 C.器官: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具有一定形态和 特定功能的器官,如心、肾、肝、脾…… D.系统s ystem:若干个器官结合起来,在神经体液的调解下, 共同构成完成机体生理功能的系统。 一、细胞 细胞膜的结构→ 1.细胞膜→膜脂、膜蛋白、膜糖类 2.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包含物 3.细胞核→ a核膜b.核仁c.染色质 细胞膜:a.膜脂又称生物膜,以磷脂为主的脂类分子. b.膜蛋白,生物膜所含的蛋白质, 包括1.转运特殊分子和离子的运输蛋白;2.催化酶 3.连接蛋白、受体或抗原 4.与糖、脂结合为糖蛋白、脂蛋白; c.膜糖类,含量少,不单独存在,与膜脂、膜蛋白合成糖脂、糖蛋白. d.基质,无定形胶状物质,含水分、离子、脂类、糖、氨基酸、游离大分子. e.细胞器,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执行某种特殊功能,有线粒体、核糖体、 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 f.内含物,细胞代谢产物(黑色素颗粒)、糖元、脂滴等 g.核膜,细胞质与核的屏障,也是物质交换的重要机构 h.核仁,呈球形。位置不定,合成核糖体. i.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遗传物质,也称染色质纤维,由一个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DNA是由双股螺旋状得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组成的巨大分子。 细胞膜的功能:1.维持细胞的形状 2.抵御外界有害物质 3.防止细胞内某些物质散失 4.运输物质、传递信息等 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人体一切复杂的生命现象都是细胞行为的表达。 成人细胞数约16x1014个,它们的形态随其所处环境和 功能不同而异: 1

公共营养师资料整理

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一、道德 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职业道德 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1、职业道德特点 2、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产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对古今中外职业道德扬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五、公共营养师 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 3、认真负责,服务于民,平等待人 4、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准则 第二章医学基础 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各系统的生理机能。 一、人体结构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1、细胞的基本活动现象是新陈代谢和兴奋性。 2、新陈代谢是指细胞与其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单纯扩散(CO2、O2、乙醇)、易化扩散(载体(G、AA)、通道)、主动运输(钠泵、钙泵、氢泵、碘泵)、入胞出胞。 3、兴奋性细胞对刺激产生的反应。 二、组织 1、神经胶质细胞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对神经细胞起着支持、联系、营养、保护作用 三、九大系统: 运动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觉器官 四、人体骨骼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骨质、骨髓和骨膜),里面容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 2、成人骨头共有206块,分为头颅骨、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个部分。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12职业道德与医学基础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 ?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 作和劳动中以其信念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 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 制性的约束机制。 ?职业道德特点是:1 行业性 2 连续性 3 实用性和规范性 4 社会性和时代性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 ?公共营养师要具备:1 良好的职业道德2 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 3 良好的知识传播和宣教能力 第二节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 ?公共营养师是运用营养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营养和膳食指导的科学工作者 ?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 3认真负责服务于民平等待人 4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第二章医学基础 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学 一人体结构 1.细胞(60兆亿) 2.组织 3.器官、系统和人体的分部(头、颈、躯干、四肢) 二运动系统组成及功能 1.骨:成人206块,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2.骨连接: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骨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结缔组织,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骨质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前者主要由骨胶原纤维和黏多糖组成,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 后者主要有钙盐(如磷酸钙和碳酸钙)组成,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人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和齿中。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分黄骨髓和红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后脂肪逐渐代替红骨髓,形成黄骨髓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三章笔记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三章笔记 第一章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一.道德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各类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人们应到遵守的行为准则,又是人们思想和行为进行评价的标准。二.职业 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社会其他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其以获得现金或实物报酬为目的。所谓职业需同时具备的特征是: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和群体性。一种职业区别于另一种职业,一般通过职业活动的对象,从业方式等的不同予以体现。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系统划分与分类。职业分类体系则通过职业代码,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等,描述出每个职业类别的内涵与外延。 三.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密切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的约束机制。职业道德的特质是:行业性,连续性,实用性,规范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职业道德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职业道德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它能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员工的责任心、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及优质的服务是促进本行业发展的主要活力,并且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第二节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

公共营养师的职业定义是:从事膳食营养评价与指导,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是对从事公共营养师职业的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职业义务、专业技术胜任能力以及与同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要求,是每一个从事公共营养师职业的人员必需遵守和履行的。一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合作;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三认真负责,服务于民,平等待人;四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第二章医学基础 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 一.人体结构 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组合成组织,组织又组合成系统并构成器官,多种组织器官构建成了复杂的人体。 1.细胞 除极少数细胞(如红细胞)外,细胞均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细胞的基本活动现象是新陈代谢和具有兴奋性。 2.组织 结构和功能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些细胞及其周围的细胞间质一起构成组织。人体有四大类基本 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 器官,系统和人体分部 不同的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具有一定形态和特定功能的器官,如心,肾,肝,脾等。人体包括运动,消化,呼吸,循环,免疫,泌尿,生殖,神经和内分泌九大系统。人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躯干又分为为胸,腹,盆三部分。 二.系统 1.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结缔组织,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量部分。成人骨质内的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骨为体内最大的钙库,人体内的钙99%存在

循环系统组成及功能(公共营养师)

循环系统组成及功能 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道和淋巴器官,是血液循环的支流。根据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循环途径和功能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大循环)与肺循环(小循环)两部分。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向全身毛细血管网,然后流经小静脉、中静脉、大静脉,最后回流到右心房。通过体循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组织,同时又把各部组织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再经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最后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通过肺循环,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肺泡排出体外,而吸入肺内的氧气则经肺泡入血液。. 1、心血管系统 (1)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两肺之间,约2/3 居前正中线的左侧,1/3 居右侧。心脏由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右半心,每半心又被房室隔分为心房和心室两部分。故心脏的内腔被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室。成人左、右半心之间互不相通,但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通过右房室口相通,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通过左房室口相通。上、

下腔静脉的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口回流入右心房,经右房室口流人右心室,肺静脉内的动脉血回流入左心房,经左房室口流入左心室。 心脏的营养是由冠状循环血管来供应的。冠状血管是由冠状动脉、毛细血管和冠状静脉组成。左右两支冠状动脉,分别起于主动脉起始部。心脏静脉血绝大部分汇集于冠状静脉窦,并由此回到右心房。 (2)血管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部分。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毛细血管的管道,大动脉分成若干中动脉,中动脉再分成若干小动脉,最后形成微动脉连于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的血管。毛细血管有较高通透性,使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能通过管壁进入组织,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也能通过管壁进入血液,从而完成血液与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的血液逐渐会聚于小静脉,再逐渐会聚于中静脉和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 (3)血液 血液的组成成分如图2—-4 所示。 正常血液为红色黏稠液体,其相对密度在1.050~1.060。血液由液体成分血浆和有形成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其中,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按容积计算,血浆约占55%,血细胞(主要是红细

公共营养师课程 总复习题(附有参考答案)

《公共营养师》课程总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含有的能维持生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化学物质。2.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氮平衡是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即:B=I-(U+F+S)。 3.食物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食物热效应是指因摄食而引起的能量的额外消耗,过去称为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4.完全蛋白质——指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数量充足,不但能维持成人的健康,而且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一类蛋白质。 5.动脂——脂肪在体内主要分布在皮下、腹腔、肌肉间隙和脏器周围,其储量容易受进食情况好坏影响,因此称为动脂。 6.基础代谢——指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代谢,即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代谢。即机体处于恒温条件下(一般18~25℃),空腹、静卧、清醒状态时,维持呼吸、循环、体温和细胞功能所需要的能量代谢。 7.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导致其他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较低,这种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其中相对含量最低的成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余者以此类推。 8.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计算方法是以该种蛋白质中含量最少的色氨酸为1,分别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9.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指能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并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的膳食营养。 10.产热系数——即能量系数,是每克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产生的能量。

营养师3、14-15课后习题答案

0902期班公共营养师课后练习题(3月14日-3月15日) 1.常量元素有哪几种?微量元素有哪几种?矿物质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矿物质有何营养学 特点? 常量元素(macroelements):钙、磷、钠、钾、氯、镁、硫(7种)。 微量元素(microelements or trace elements):必需:铁、碘、锌、硒、铜、氟、铬、锰、钼、钴(10种)。 可能必需:镍、硅、硼、矾(4种)。低剂量有功用:铅、镉、汞、砷、铝、锡、锂(7种)。矿物质的生理功能:①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②维持细胞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③构成酶的辅基、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 营养学特点:①矿物质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能在代谢过程中消失,但每天有一定量随粪、尿、汗、发、指甲、皮肤和粘膜的脱落排出体外。因此必须通过膳食补充。②某些无机元素在体内的生理作用剂量带和毒害剂量带距离较小。因此过量摄入有害无益,不宜用量过大。 2钙有何生理功能?简述其吸收与代谢。钙缺乏与过量会导致何疾病?人体钙营养水平鉴定是什么? 生理功能:(1)构成骨骼牙齿。(2)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3)促进酶的活性。(4)参与凝血过程、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和细胞内胶质的稳定。 吸收与代谢:A吸收 主动转运:十二指肠。被动扩散:小肠其他部位。吸收率:20%~60% ⑴膳食成分对钙吸收的影响:①抑制钙吸收的因素:植酸和草酸、膳食纤维、脂肪酸、某些碱性药物(苏打、黄连素、四环素等)②促进钙吸收的因素:Vit D、乳糖、某些氨基酸、磷肽、某些抗生素(青霉素、氯霉素、新霉素等) ⑵机体生理状态对钙吸收的影响:①婴儿、孕妇、乳母的钙吸收率增高②年龄增长钙吸收率明显降低 B排泄⑴粪:900mg/d⑵尿:250mg/d⑶汗:20~350mg/d(高温作业1g/d)⑷乳汁:150~300mg/d ⑸其他情况:补液、酸中毒、高蛋白膳、高镁膳、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旁腺素、VitD过多、卧床等可使钙排出增多。C 储留⑴与供给量呈正相关⑵与需要量呈正相关⑶高钠摄入降低在骨骼中储留⑷其他情况(氟骨症、糖尿病不利于钙储留。D钙平衡调节⑴甲状旁腺素⑵1,25 -(OH)2D3 ⑶降钙素⑷钙调素⑸其他(胰岛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雌激素、睾丸酮)。 钙缺乏与过量:(1)钙缺乏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佝偻病。 成人:骨质疏松症。(2)钙过量摄入:肾结石、骨硬化(大量钙摄入使降钙素分泌增加)人体钙营养水平鉴定:血清钙2.25~2.75mmol(90~110mg)/L 3.简单说说铁的吸收与代谢。 (一)膳食中铁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大纲1

公共营养师三级考试大纲1 《公共营养师》考试大纲(三级)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二、课程内容考核重点 (一)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章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 行业性 2 连续性 3 实用性和规范性 4 社会性和时代性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第二节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 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 3.认真负责,服务于民,平等待人。 4.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第二章医学基础 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 1、细胞的组成(60兆亿) 2、人体基本组织的构成(头、颈、躯干、四肢) 3、人体九大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运动系统组成及功能; 2、消化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3、呼吸系统组成及功能; 4、循环系统组成及功能; 5、免疫系统;

6、泌尿系统组成及功能; 7、生殖系统组成及功能; 8、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 9、感觉器官的组成及功能;10、内分泌系统组成及功能 第二节食物消化吸收 1、唾液腺、胃液、胰液、胆汁、肠液、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1、胃液有促进胰腺、小肠液和胆汁分泌,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的作用; 2、胰液:胰液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消化酶处于最适PH 值7.0。在非消化期,胰液几乎是不分泌或很少分泌的。进食开始后,胰液分泌即开始。食物是兴奋胰腺的自然因素。 3、胆汁:胆汁 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储存于胆囊,经浓缩后由胆囊排出至十二指肠。胆汁的成分:钠、钾、钙、镁、氯及碳酸氢盐等无机成分。作用:1激活胰蛋白酶;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作为乳化剂使脂肪乳化;2、胆盐与脂肪的分解产物结合,促进脂肪的吸收;3、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4、最有效的利胆剂;5、胆汁还能促进肠道吸收铁和钙,防止发生胆汁缺乏性贫血 2、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第三节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 1 .孕妇乳母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和变化特点 孕妇:一、内分泌的改变⑴甲状腺功能旺盛;⑵黄体和胎盘增加激素分泌;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浓度持续升高直至受孕后≈60天。; ⑷胎盘催乳素的分泌在受精卵植入后即开始。⑸ 血清雌二醇浓度在妊娠初期升高。⑹孕酮最初来源于黄体,然后来源于胎盘。二、孕期消化功能改变:反胃等早孕反应易出现恶心、饱胀感以及便秘;孕期消化液和消化酶(如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易出现消化不良。三、孕期血液容积及血液成分改变;四、孕期肾功能改变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肾小管再吸收能力未有相应增加,尿中葡萄糖、氨基酸和水溶性维生素如B2、叶酸、烟酸、吡哆醛B6的代谢终产物排出量

2023年公共营养师之四级营养师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3年公共营养师之四级营养师高分题库附精品答 案 单选题(共40题) 1、红细胞转酮醇酶活性可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 A.硫胺素 B.核黄素 C.维生素 D.碘 【答案】 A 2、鱼肉中()含量较低。 A.维生素A B.维生素 C.维生素 D.维生素E 【答案】 B 3、设计称重记录表是()的基础。 A.计算生熟比 B.计算营养素摄入量 C.计算营养素需要量 D.膳食调查 【答案】 D

4、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适宜摄入量A1比例是()。 A.1:2 B.2:1 C.1.5:1 D.1:1 【答案】 D 5、罐头内容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规定,()不超过200mg/kg。 A.铅 B.铜 C.锡 D.铁 【答案】 C 6、()测量可以了解儿童呼吸器官的发育程度。 A.肺活量 B.呼吸次数 C.胸围 D.体重 【答案】 C 7、在蛋白质上与粮谷类天然互补的食品()。 A.肉 B.鱼

C.大豆 D.蔬菜 【答案】 C 8、乳母前六个月每天泌乳约()m1。 A.650 B.600 C.700 D.750 【答案】 D 9、为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每日膳食必需脂肪酸的供能不应少于总能量摄人的()。 A.0.5% B.1% C.5% D.3% 【答案】 B 10、经过肾脏排泄的水一般占人体总排泄量的()。 A.60% B.70% C.30% D.40%

【答案】 A 11、某新食物资源样品,需进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需计算消化率,则不需要测定()。 A.粪氮 B.食物氮 C.食物摄取量 D.尿内源氮 【答案】 A 12、软体类动物含丰富的(),故其肉质比较鲜美。 A.蛋氨酸 B.赖氨酸 C.甘氨酸 D.谷氨酸 【答案】 C 13、()具有降低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功能。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6 D.维生素B12 【答案】 D

三级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1.2)

三级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认真负责,服务于民,平等待人、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第二章:医学基础 1.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除少数细胞(红细胞)外,细胞均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3.细胞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4.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除有大量细胞基质外,还含有大量的有形结构——细胞器。细胞器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等。 5.细胞的基本活动现象是新陈代谢和具有兴奋性。 6.结构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一些细胞及其周围的细胞间质一起构成组织。 7.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 8.结缔组织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软骨、骨骼和血液。 9.人体的九大系统:呼吸、运动、消化、循环、免疫、泌尿、生殖、神经及内分泌。 10.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11.老年人容易骨折是因为大量钙的流失,骨的密度下降,形成骨质疏松,以致骨质变脆,硬度降低。 12.在胎儿和幼儿时期,骨髓腔内全部是红骨髓,随着年龄增大,成人的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为脂肪代替,形成黄骨髓。 13.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构成骨连接。骨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间接连接又称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组成,有些关节还具有韧带和关节盘。活动方式可概括为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 14.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其中口腔到十二指肠为上消化道,空肠一下为下消化道。 15.消化管壁可分为四层,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16.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属外分泌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肝、胰和肠腺。 17.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成人的肝重约为1500g,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8.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 19.成人肺泡为3亿~4亿个,总面积可达90㎡。 20.循环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道和淋巴器官。

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考点

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考点 2017年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考点 第一章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一道德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铜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 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人们 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 职业道德的特点:行业性:连续性:实用性与规范性:社会性及时代性。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1。基本特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 上的一种社会意识,是在社会主义道德指导下形成与发展。不仅为 个人,为社会、为人民、为集体。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产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对古今中外职业道德扬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第一章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 第二节公共营养师职业守则

是对从事公共营养师职业的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职业义务、专业技术胜任能力以及与同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要求,是每一个从事公共营养师职业的人员必须遵守和履行的。 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 2.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钻研业务 3.认真负责,服务于民,平等待人 4.科学求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第二章医学基础 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基础 一人体结构细胞---组织---系统---器官 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态脂质、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溶酶体 组织:上皮组织上皮细胞、细胞间质 结缔组织疏松、致密、脂肪、网状、软骨、骨骼、血液 肌组织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二运动系统组成及功能 骨骨质(有机质、无机质。韧、弹、硬、脆)、骨膜、骨髓(红、黄)、血管、神经 骨连接 骨骼肌 三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结、直肠)

呼吸系统组成及功能(公共营养师)

呼吸系统组成及功能 机体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以确保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称气体交换,而完成气体交换功能的是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常把呼吸道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 1、呼吸道 鼻是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的器官。鼻的内腔称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前方经鼻前孔与外界相通,后方经鼻后孔通向咽部。鼻腔外侧壁有三个突出的鼻甲,由上而下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外下方被遮蔽的裂隙分别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鼻腔周围颅骨内含气的空腔称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共4对,它们通过鼻旁窦口与鼻腔相通,参与空气吸入及其湿润和加温,并对发音起共鸣作用。上鼻甲与鼻中隔的上方黏膜内还有司嗅觉的嗅细胞,所以鼻也是嗅觉器官。

喉不仅是呼吸道,也是发音器官,向上开口于咽部,向下与气管通连。喉由软骨作支架,以关节、韧带和肌肉联结,内面衬以黏膜而构成。 气管和支气管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部分,由软骨、黏膜等构成,气管和支气管均以“C"形软骨为支架,以保持其持续张开状态。 2、肺 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呈海绵状,富有弹性,内含空气。肺呈圆锥形,上部为肺尖,下部为肺底,内侧面中间有一凹陷为肺门,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之处。支气管进入肺内后反复分支,越分越细,形成支气管树,最终连于肺泡。成人肺泡为3 亿~4亿个,总面积可达90 m²。

公共营养师

说起营养,上到皇家贵族,下到平民百姓,似乎谁都能说出一个道道来。有一次我在菜市场买蔬菜的时候,在菜市场卖菜的大妈,指着她卖的野菜对我说:“这个有营养!”如果说她还是有职业背景的话,那么另一件事情,更能说明营养深入人心。那是一次我在路边听到看到的事情:一个冬日晒太阳的老奶奶,斜拄着拐杖,背依着墙壁,对着不知道是她孙子还是曾孙的孩子数落道:“这个冰棍儿很热啊,不要吃太多了!”你看,这么一个老奶奶都能断定这个冰凉无比的冰棍就是“性热” 还是“性温”啊!更多的时候,我在医院会听到很多病人互相咨询:“你们家的是咳嗽吧,吃什么东西好了啊?”一位资深病人家属骄傲的说:“我们家吃麦芽糖煮鸡蛋后好了!”另外一位资深病友忍不住说出他认为正确的方法:“橄榄加冰糖,放在高压锅里头熬一下,很有效果!” 所以说,营养,跟我们大众密切相关,大家都有那么一丁点的知识。很多营养知识在众人的互相传播过程中完成。但是在探讨怎么营养的过程中,一些错误的观点、似是而非的观念就会不断地放大,也造成了很多人的困惑。有一种人在我们身边一定能找得到,他们对营养也非常独到的见解。他们一般是保健品商家培训出来的推销员,比如在某某公司的蛋白质粉、营养片,或者某某公司的红枣等的速成培训班里出来的人员。如果你没有自己的营养基础,跟他们一谈,保证你对营养就晕忽忽了。我们还是来看看大专家们是怎么看待营养的吧。 洪昭光,著名的健康专家,很多人对他崇拜的不得了。他在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健康发表的演说——“健康活到100岁不是梦”,成为了很多人必读的一篇健康檄文。我们看看他怎么说营养的:“不喝牛奶就去死吧!”日本人一杯牛奶计划,40年后身高增加了9厘米。这个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林光常,《无毒一身轻》的作者,他说:“牛奶是给牛喝的!”在大家的一片质疑声中,林光常高调反击,仍然说出这一名言,并接受主流媒体新华网记者的采访。确实啊,牛奶是给牛喝的,那么多酪蛋白,要不,婴儿都喝牛奶了,还那么多配方奶粉干吗啊。这么一想,也很有道理。 我在医院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发现很多病人互相传递着一张打印的纸张,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字:“养生经”。百度百科称“养生经”作者齐国力(齐伯力),系北京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知名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北京医学会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细一看“养生经”内容,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语:“所以,对我们黄种人来说,最合适的是豆浆。”不是么?中国不是实施大豆计划、大豆行动吗。 天,把这三句话放在一切,简直是个绝妙的讽刺~~~豆浆、牛奶,怎么喝啊。 按照网络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习惯,我到网络搜索一下,寻求一个解决方案。结果更多东西出来了:“男人喝牛奶,女人喝豆浆”、“小孩喝牛奶,老人喝豆浆”。相信你看到这儿,已经快崩溃了。喝牛奶?不喝牛奶?喝豆浆?不喝豆浆?老男人喝什么呢?小女孩喝什么呢?纠结啊。 这到底是一个怎么回事?你要就从这些字眼上讨论一下哪个对,哪个错,估计你把网络都捣鼓遍了,找了是各大营养专家,你不是走火入魔,歪论一大堆,就是大脑偏激,从此愤世嫉俗,对营养专业人员如同某些媒体对医生一样深痛恶绝。但是如果你真的有意愿想搞明白这个大家都可以谈的营养问题,建议你拜读一下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专业书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好好的读上一遍,有机会在到一所医学院校聆听一下老师的授课,我估计你会明白的。如果你觉得这太麻烦了,或者你也去听了授课,拜读了书籍,觉得专业性太强了,那你就跟随来一起探讨一下营养学的前世今生,以及一些我的观点吧。我会尽量做到客观,希望你会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看法。 第二章营养素之蛋白质

2021年二级公共营养师章节冲刺题及答案二

2021年二级公共营养师章节冲刺题及答案二 一、判断题 1、消化是指食物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下,由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答案:对 2、消化系统是由食管、小肠等消化管组成的。( )答案:错 3、老年人蛋白质、维生素的需要量应低于成人。( )答案:错 4、胸腺是人体的腺体( )答案:错 5、人在婴幼儿时期躯干增长最快( )答案:对 6、组织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答案:错 7、胃是重要吸收器官,吸收能力很强( )答案:错 8、生长发育中的少年儿童的能量处于正平衡状态( )答案:对 9、孕期尿糖增加是真性糖尿病( )答案:错 10、头围是指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的周长。( )答案:对 11、消化腺借排出管道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腔内,对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 )答案:错

12、大肠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其功能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盐类。( )答案:对 13、乳母膳食中钙含量不足时首先会使乳汁中钙下降。( )答案:错 14、婴幼儿头颅生长最快,躯干慢于头颅发育。( )答案:错 15、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50厘米。( )答案:对 16、老年人代谢特点是分解代谢降低,合成代谢增高。( )答案:错 17、妇女绝经后易骨折和骨质疏松。( )答案:对 18、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答案:错 19、中枢神经系统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包括脑和脊髓两部分。( )答案:对 20、血液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包括水和蛋白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 )答案:错 21、婴儿出生前6个月,其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5Kg。( )答案:错 22、孕期尿中葡萄糖排除两端增加与血糖浓度有关。( )

《公共营养师》(医学基础课件)

《公共营养师》 第一章医学基础知识 一. 生命、健康与营养 1 . 生命: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存在形式 2 . 健康: 健康的标志: 在人体的指挥中心——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保证内部协调统一,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3 . 长寿: 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人的寿命是其生长期(20至25岁)的5倍至7倍,因此公认的人的寿命正常应该是120~140岁。 保持中老年人健康的要素为:良好心态、适量运动、合理营养。 二. 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与方位术语 (一) 标准姿势 身体直立左为左侧 面向正前右为右侧 两足并拢内侧(近中线)与外侧(远中线) 脚尖向前内(腔器官内)与外(腔器官外) 手掌向前浅(近皮)与深(远离皮) (二)方位术语四肢: 躯干: 近躯干为上(近)端 头为上,脚为下远躯干为下(远)端 胸为前(或腹)侧外(手为桡、脚为腓)侧 背为后(或背)侧内(手为尺、脚为胫)侧 自上而下垂直地面为垂直轴,从腹侧至背侧为矢状轴,自左至右与水平面平行为冠状轴,将人体分成左右两半的切面为矢状面, 将人体分成前后两片的切面为冠状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段的切面为水平面。 三. 人体的分布与器官系统 (一)分布 头部: 脑颅、面颅(前颈、后项); 左、右上肢(上臂、前臂、手); 躯干部: 前(胸部、腹部、盆会阴部);后(背部、腰部、臀部);

下肢带与自由下肢(大腿、小腿、足); (一) 运动系统: 由骨骼(206)、肌肉(634)、关节(143)组成, 具有支撑、保护、劳动、运动和造血功能。 (二) 消化系统 1 . 消化管: 口腔、食管、胃、小肠、结肠、直肠; 2 . 消化腺: 唾液腺、肝、胆、胰。 3 . 功能: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 (三) 呼吸系统 由气管、支气管和左、右两肺组成。 摄取代谢所需的O2, 并排出代谢所产生的CO2 , 维持血液酸碱平衡。 还包括咳嗽和喷嚏等防御反射。 人数分钟缺氧就可使生命结束,空气中氧降至16%时人就出现缺氧状态, 降至6%时就发生死亡。 (四) 泌尿系统 1 . 构成:左、右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 2 . 功能: 排除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等)、调节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五)生殖系统 1 . 构成: 女性: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男性: 睾丸、附睾、阴茎; 2 . 功能: 生殖繁衍后代, 保证种族延绵。 (六) 脉管系统功能 1 . 构成: 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和淋巴系统 2 . 功能: 保证营养物质、氧气的供应, 保证代谢废物和二氧化 碳的排除, 协调全身统一, 是人体重要的内环境。 (七) 感官器:包括眼、耳、皮肤等, 感受内外环境刺激, 适应环境的变化, 适于健康生存。 (八)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九) 内分泌系统: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松果体、胰岛等, 分泌激素, 调控全身各系统的协调和活动。 二. 组织学基础知识 (一) 细胞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 一、医学基础 1. 细胞的基本活动现象是新陈代谢和兴奋性。 2. 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3. 人体九大系统:运动、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感觉器官。 4. 两次生长发育高峰:婴儿期和青春期。 5. 孕期生理性贫血:是指孕期血浆容积和红细胞增加程度不一致,导致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计数均下降,形成血液的相对稀释的现象。孕早期和孕末期≤ 110g/L ,孕中期≤ 105g/L 。 6. 孕期体重增加 孕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20%,孕期体重增加7~8kg 为宜;孕前体重正常,不计划哺乳,孕期增重10kg 为宜;孕前体重正常,计划哺乳,孕期增重12kg 为宜; 青春期怀孕或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孕期增重14~15kg;双胎妊娠女性,孕期体重增加目标18kg。 7. 初乳是指分娩后5 天内分泌的乳汁,含有多种抗体。 哺乳前6 个月平均每天泌乳量为750ml。 8. 前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 后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3.6 +(月龄-6 )×0.5 2 岁后体重kg= 年龄×2+8 (出生体重约为3.2kg ) 9. 新生儿身长50cm 1 岁时75cm 2 岁后身长cm=年龄×7+75 10. 20 颗乳牙出齐不应迟于2.5 岁。6 岁左右开始萌出恒牙。 11. 孕妇的生理特点:(1)内分泌改变雌孕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2)消化功能改变胃 排空延迟、早孕反应、营养素吸收量增加。(3)血液容积及血液成

分改变孕期生理性贫血。(4)肾功能改变有效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率过滤增加,妊娠尿糖。(5)孕期体重增加。 12.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⑴代谢功能降低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老年人的基础代 谢降低15%~20%。⑵消化系统功能减退⑶体成分改变瘦体组织减少而脂肪组织增加,A肌肉萎缩。B. 身体水分减少。C.骨矿物质减少,骨质疏松。⑷器官功能改变A. 肝肾功能降低B. 胰腺分泌功能下降。C. 免疫功能下降。D.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 二、营养学基础 1. 五大类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 2. 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约增加13%。 3.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四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RNI=EAR+2SD 4. 营养素的功能:提供能量、促进生长与组织修复、调节生理功能。 5. 1kcal=4.184kJ 1kJ=0.239kcal 1kcal 指1kg 纯水的温度由15℃上升到16℃所需要的能量。 6. 食物的热价:亦称能量系数,指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值。 1g碳水化合物=4 kcal ;1g脂肪=9 kcal ;1g蛋白质=4 kcal ; 1g 乙醇=7 kcal 7. 三种产能营养素的能量供给比例:成人碳水化合物占55%~65%,脂肪占20%~30%,蛋白 质占10%~15%。年龄越小,蛋白质及脂肪供能比例越高。 8. 成人能量消耗:基础代谢60~70%,体力活动15~30%,食物热效应10%,生长发育及孕 妇、乳母。 我国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能量的推荐摄入量(RNI)为 2400 kcal/ 日。

2022年-2023年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2年-2023年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通关提分 题库(考点梳理) 单选题(共50题) 1、婴幼儿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的时间是( )。 A.6个月 B.2岁 C.1岁 D.出生 【答案】 C 2、含淀粉最少的豆类是( )。 A.大豆 B.蚕豆 C.绿豆 D.小豆 【答案】 A 3、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人体内可分别由()转变而来。 A.赖氨酸和蛋氨酸 B.蛋氨酸和苯丙氨酸 C.胱氨酸和蛋氨酸 D.胱氨酸和苯丙氨酸 【答案】 B

4、行为调查表设计原则中不正确的是()。 A.调查表所列目的的含义、定义、标准必须明确 B.调查表所列项目内容在资料统计分析上定性即可以 C.调查表问题要针对性强 D.调查表项目应避免带有强制性的提问 【答案】 B 5、下列哪项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 A.脑于 B.脊髓 C.小脑 D.内脏 【答案】 D 6、血液循环为体循环(大循环)与肺(小循环)二部分,体循环的血液最后回流到()。 A.左心室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右心房 【答案】 D 7、某寄宿制中学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发现30%的中学生暗适应时间较正常人延长30s,其他各项检查无异常,在学校机体膳食中应注意补充()。 A.蔬菜

B.水果 C.猪肝 D.猪心 【答案】 C 8、下列哪种方法可使食品中的多环芳烃降低?() A.加碱 B.加酸 C.加热 D.紫外线照射 【答案】 D 9、维生素B2缺乏的表现有()。 A.精神障碍 B.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 C.脂溢性皮炎 D.糙皮病(癞皮病) 【答案】 C 10、食物中毒患者血清凝集价明显升高是判定()引起食物中毒的有力证据。 A.霉变甘蔗 B.大肠杆菌 C.寄生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