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1)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所指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也可以是不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也可以是稀溶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之比,一般情况下与温度无关。
③、由于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不能超过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④、运用公式时,必须分清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2、公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3、变换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4、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溶解度= 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5、含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1)、每100g溶液中含溶质B g( 2 )、该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B :100 : (100 +B) 计算时注意:(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而不是体积比,若是体积,必须先用物理公式ρ=m/v进行换算,然后计算;(2)在运算过程中,质量的单位要统一;(3)因为通常溶液均为水溶液,所以溶质应为无水的物质;能与水反应的物质,其溶质应是反应后的生成物,而不是原来加入的物质,因此计算时应先算出反应后的生成物的质量。
二、计算(一)、基本公式的计算例1:某溶液50g,完全蒸干后,得到溶质15g,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2:某溶液中,20g溶质完全溶解在80g溶剂中,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3:20℃的某饱和溶液1000g,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时,该溶质的溶解度为36g)(二)、变换公式的计算例4:某农场,需要16%的氯化钠溶液100Kg,则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Kg?例5:200g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生成0.4g氢气.求:①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三)、溶液稀释的计算1、方法:加入水或加入低浓度溶液。
初中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点总结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溶液和溶质的概念:溶液是溶质与溶剂混合后形成的均匀透明的物质。
溶质是指在溶液中可以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质量分数的概念:质量分数是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3.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质量分数(w)=溶质的质量(m)/溶液的总质量(M)×100%。
4.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或小数表示,百分数表示的质量分数是将分数乘以100后加上百分号;小数表示的质量分数是将分子上所有的数值写在分母下面。
5.溶液的稀溶液和浓溶液:根据溶解度的程度,溶液可以分为稀溶液和浓溶液。
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低,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高。
6.质量分数的意义:质量分数可以描述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过质量分数可以了解溶液的浓度。
质量分数越高,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越多;质量分数越低,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越少。
7.质量分数的变化:质量分数会随着溶质的溶解和溶液的稀释而发生变化。
当溶质溶解时,溶液的质量增加,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当溶液稀释时,溶液的总质量增加,而溶质的质量基本保持不变,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
8.质量分数的实验测定: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测定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是加热蒸发法,先加热溶液使其部分蒸发,再测定残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总质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
9.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质量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药物浓度的计算、饮料和果汁的稀释、食品中添加剂的控制等。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中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溶液和溶质的概念、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与表示方法、溶液的稀溶液和浓溶液、质量分数的意义、质量分数的变化、质量分数的实验测定以及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
溶质的质量分数[科学探究]一、探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与温度的定量关系1.提出问题:温度与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定量关系怎样? 2,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大试管、玻璃棒、大烧杯、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硝酸钾、蒸馏水等。
(2)实验时注意:①为保持温度恒定,应该用水浴加热;②为便于计算,水可定量为10毫升(可看成10克); ③加入KNO 3粉末的质量应精确称量。
(3)为测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分别选择20℃、40℃、60℃等。
3.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可计算出硝酸钾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如果用S 表示溶解度,m 质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m 剂表示溶液中溶剂质量, 则有: S =剂质m m ×100克二、根据溶解度的计算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要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溶液一定要是 饱和 的。
2.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跟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剂质m m =克100S 或液质m m =SS 克100【例1】10℃时,将50克氯化铵溶于水,正好制成200克饱和溶液,求此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
【例2】 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求此温度下的40克水溶解多少克硝酸 钾才能得到饱和溶液。
【例3】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192克,现要配制此温度下的硝酸铵饱和溶液500 克,需要硝酸铵和水各多少克?【例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现有20℃时100克氯化钠溶液,其中已溶解氯化钠20克,问此溶液是否饱和?如果不饱和,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使其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例5】要配制5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2.6克)。
(1)25克氯化钾应溶解在多少克水里? (2)在25克水里能溶解多少克氯化钾?(3)配制71.3克饱和溶液,需氯化钾和水各多少克?【课内练习】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回答下列问题:(1)60℃时,把30克硝酸钾加到50克水里,能得到 克硝酸钾的 溶液; (2)60℃时,把30克硝酸钾加到20克水里,能得到 克硝酸钾的 溶液; (3)60℃时,84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 克水和 克硝酸钾。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所指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也可以是不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也可以是稀溶液。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之比,一般情况下与温度无关。
③、由于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不能超过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④、运用公式时,必须分清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2、公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3、变换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4、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溶解度= 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5、含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1)、每100g溶液中含溶质B g( 2 )、该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B :100 : (100 +B) 计算时注意:(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而不是体积比,若是体积,必须先用物理公式ρ=m/v进行换算,然后计算;(2)在运算过程中,质量的单位要统一;(3)因为通常溶液均为水溶液,所以溶质应为无水的物质;能与水反应的物质,其溶质应是反应后的生成物,而不是原来加入的物质,因此计算时应先算出反应后的生成物的质量。
二、计算(一)、基本公式的计算例1:某溶液50g,完全蒸干后,得到溶质15g,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2:某溶液中,20g溶质完全溶解在80g溶剂中,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3:20℃的某饱和溶液1000g,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时,该溶质的溶解度为36g)(二)、变换公式的计算例4:某农场,需要16%的氯化钠溶液100Kg,则需要氯化钠和水各多少Kg?例5:200g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生成0.4g氢气.求:①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三)、溶液稀释的计算1、方法:加入水或加入低浓度溶液。
中考化学: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因
店铺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化学: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因,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考化学: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因
配制溶液时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因:
在配制一定质量和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情况。
1.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
①从计算错误角度考虑:水的质量算多了,溶质的质量算少了;
②从用托盘大平称量的角度考虑:天平读数有问题。
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左盘放纸片但右盘没有放纸片,调零时,游码未拨回“0”刻度等;
③从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角度考虑: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了;
④从转移药品角度考虑:烧杯不干燥或烧杯内有水,量筒中的液体溶质未全部倒人烧杯中;
⑤从药品的纯度角度考虑:溶质中含有杂质
2.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
①称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②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了。
学习方法报社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某一具体溶液,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会有一些典型的现象产生,可能会导致溶液性质的变化及溶液组成的改变,最终可能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下面,通过最为典型的氢氧化钙溶液来探讨这一类问题。
例题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H)2后得到乙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填“>”、“<”或“=”)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饱和溶液性质的理解,由于原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钙固体,此时的氢氧化钙固体无法溶解,它只能沉淀在溶液中,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变式1(2013年山东日照)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乙溶液,若在此过程中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则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填“>”、“<”或“=”)甲。
解析此题在上题的基础上条件有所改变,因此增加了难度。
原溶液是饱和的,而加入的物质是氧化钙,此物质加入水中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由于溶液中水的减少导致溶液中其他量的变化,溶液中会有部分氢氧化钙固体随之析出,题目中还交待了不考虑温度的影响,证明原溶液在温度不变、溶剂和溶质质量减少的情况下还是饱和溶液,所以最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参考答案=变式2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乙溶液,若考虑温度的影响,则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如何变化的?解析氧化钙溶于水时,它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这一过程放热,引起溶液温度的升高,但最终还会降下来。
氧化钙溶于水的过程有两个因素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减少及温度的改变。
在分析时处理方法是,水的减少不会引起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故这一过程可理解为某一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在温度改变的情况下,它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问题。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框架【警示】在理解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误区:(1)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不能误以为用分数表示。
(2)误以为溶液中的溶质越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一定越大。
(3)将100g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倒掉一半,误以为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
(4)将5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与50g质量分数为3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后,误以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0%.(5)误以为在一定温度下,可以配制出任意溶质质量分数的某溶液。
(6)一定量的某物质在水中不能全部溶解时,误将未溶解的物质计入溶质质量。
二、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1。
主要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
2. 主要步骤:(以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为例)(1)计算:计算所需氯化钠、水的质量,并将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
氯化钠质量为50g×10%=5g,水的质量为50g-5g=45g,水的体积为45g÷1g/cm3=45mL.(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5g氯化钠固体,并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45mL水。
(3)溶解:将量好的水倒入放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固体全部溶解为止.(4)装瓶存放: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注意】①称量药品时要在左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
②量取液体体积时根据液体的多少选择大小合适的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③配制溶液要在烧杯中,而不能在量筒内.④将浓溶液加水配制稀溶液时,操作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装瓶。
即通过计算将液体的质量转化为体积,显然,实验仪器就不需要托盘天平了。
例题及详解知识点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例题1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A。
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B. 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有10g食盐C。
将10g食盐溶解在9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D。
一,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是用来描述物质组成的一种方法.实质上就是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的百分比,可用下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100%100⨯+=⨯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应明确五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所指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也可以是不饱和溶液;既可以是稀溶液也可以是浓溶液.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之比,一般与温度无关.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4.由于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范围之内,溶液各成分在量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肯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NaCl 的溶解度是36克,说明20℃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 的NaCl ,所以,20℃时,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136gg36×100%=26.5%,离开实际可能性,探讨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 溶液是没有意义的.由此可以看出,溶液中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由溶解度确定的,而溶解度受制于温度,所以要探讨溶液中的最大溶质质量分数也必需在肯定温度下才有意义.5.运用溶质质量分数时,必需分清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可分为以下三种状况:(1)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指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所带结晶水成为溶剂一部分,如CuSO 4·5H 2O 溶解于水,溶质为CuSO 4,结晶水成为溶剂的一部分.(2)有些化合物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如SO 3溶于水,SO 3+H 2O ====H 2SO 4,其溶质是H 2SO 4,而不是SO 3,溶剂质量也相应削减.(3)溶质只能是已溶解的那一部分.如20℃时20 g NaCl 投入到50 g 水中(20℃时S NaCl=36 g ),20℃时,50 g 水中最多溶18 g NaCl ,故溶质质量为18 g ,而不是20 g .二, 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一)配制肯定质量, 肯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计算: 这类计算主要是公式及其变型的应用.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二)溶液稀释 增浓的计算 1.溶液稀释的计算溶液的稀释方法有许多,最简单的是加水稀释.加入水之后,溶剂质量增加了,溶液质量也增大了,但溶质质量不变,这是我们进行这类计算的关键所在.三,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肯定的溶液学习配制肯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会在日常生活, 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配制肯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分为三步.1.计算:在配制之前要先把所要用到的药品质量计算出来,如要配制50 g 6%的NaCl溶液,须要NaCl 和水各多少克呢?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求出需NaCl 质量为50 g ×6%=3 g ,水的质量为50 g -3 g =47 g .2.称量:将计算出的药品用量称量出来,称固体用天平,量液体应当用量筒,应当留意的是,量筒只能量出液体的体积,而第一步的计算中得到的是液体的质量,所以还应利用密度公式:Vm=ρ转化一下. 3.溶解:将称量好的药品倒入烧杯中混合,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当固体药品全部溶解,我们就得到了肯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了.练习1.溶液质量分数是表示的一种方法,其数学意义是之比。
溶质变化的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专门简单,运算公式也简洁明了.但实际运算却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难点,专门是发生化学变化时,更是学生容易搞混淆的,因而也是错的最多的,下面举几个例子介绍变化的几种情形.一.常见化学变化的运算.常见发生化学变化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运算方法一样有两种(1)依照溶液的组成,求出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进而求出溶质的质量分数.(2)依照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应保持不变.如有变化,是因生成了沉淀或气体,将原先溶液的质量减去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即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现举例说明:例题1:将16.9g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加入到100g足量的7.3%的稀盐酸中,求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法一,依照溶液的组成运算.解:设反应中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CO2的质量为y.水的质量为z,Na2 CO3的质量为mNa2CO3+2HCl===2NaCl+CO2+H2O106731174418m7.3xyz解得x=11.7y=4.4z=1.8m=10.6溶质的质量=11.7+16.9-10.6=18g溶剂的质量=100-7.3+1.8=94.5g溶质的质量分数=18g/(94.5g+18g)×100%=16%解法二,依照质量守恒来运算.解:设反应中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x,CO2的质量为y,Na2CO3的质量为z解得x=11.7y=4.4z=10.6溶质的质量=11.7+16.9-10.6=18g溶剂的质量=100+16.9-4.4g=112.5g溶质的质量分数=18g/112.5×100%=16%依照上题的解法来看,运用质量守恒进行运算,有时还要简单一些.同学们可应用书上习题多练习,就能熟练把握.二.带有结晶水的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会发生变化.在初中时期,接触的带有结晶水的物质要紧有Na2CO3·10H2O,CuSO 4·5H2OKAl(SO4)2·12H2O,FeSO4·7H2O等.这些物质溶解到水中后,所带的结晶水不再是溶质,而变成了溶剂,从而溶质的质量减少.例题2:将25gCuSO4·5H2O溶解到75g水中配成溶液,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专门多学生看到那个题时,都感受这还不行做,用25g/(25g+75g)×1 00%不就出来了,等于25%嘛.但做得快,错得也快.没有注意到结晶水溶解到水中后,不再是溶质.因此,此题的解法是:解:溶质的质量=25g×160/250×100%=16g溶液的质量=25g+75g=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16g/100g×100%=16%练习:将14.3gNa2CO3·10H2O溶于35.7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三.溶质与水反应导致质量变化.专门多物质溶液到水中时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导致溶质的种类和质量都发生变化.这类物质要紧有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最常见的是Na 2O、K2O、SO3等.例题3:将6.2gNa2O溶于3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此题最常见的错误也是直截了当用Na2O的质量去除以溶液的质量而得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1%.实际上,氧化钠溶于中会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质变成了NaOH质量会增加.此题的解法应是:解:设NaOH质量为x.Na2O+H2O====2NaOH62806.2XX=8g溶液质量=6.2g+30g=36.2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 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某一具体溶液,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会有一些典型的现象产生,可能会导致溶液性质的变化及溶液组成的改变,最终可能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下面,通过最为典型的氢氧化钙溶液来探讨这一类问题。
例题 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H)2 后得到乙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 (填“>”、“<”或“=”)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饱和溶液性质的理解,由于原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钙固体,此时的氢氧化钙固体无法溶解,它只能沉淀在溶液中,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 =
变式1 (2013年山东日照) 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 后得到乙溶液,若在此过程中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则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 (填“>”、“<”或“=”)甲。
解析 此题在上题的基础上条件有所改变,因此增加了难度。
原溶液是饱和的,而加入的物质是氧化钙,此物质加入水中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由于溶液中水的减少导致溶液中其他量的变化,溶液中会有部分氢氧化钙固体随之析出,题目中还交待了不考虑温度的影响,证明原溶液在温度不变、溶剂和溶质质量减少的情况下还是饱和溶液,所以最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参考答案 =
变式2 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 后得到乙溶液,若考虑温度的影响,则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如何变化的?
解析 氧化钙溶于水时,它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这一过程放热,引起溶液温度的升高,但最终还会降下来。
氧化钙溶于水的过程有两个因素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减少及温度的改变。
在分析时处理方法是,水的减少不会引起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故这一过程可理解为某一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在温度改变的情况下,它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问题。
由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导致有晶体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而后随着温度的回升,析出的氢氧化钙固体又会溶解,又会回到原有的溶液状态。
参考答案 先降低再增大到与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拓展题 将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到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从开始到反应结束的过程中,温度先升高到最高温度后又恢复到原来温度,则下列关于溶液的分析错误的是( )。
参考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