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2课时图形的面积体积变形等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4
初一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初一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
查字典数学网提供了初一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知识点归纳】一、方程的有关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1700+50x=1800, 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注:⑴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 ⑵ 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拟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二、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1)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2)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ca=cb三、移项法那么: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四、去括号法那么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1.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 去括号(按去括号法那么和分配律)3.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4. 合并(把方程化成ax = b (a0)形式)5. 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a(b).六、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审题,分析题中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2. 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3. 列:根据题意列方程.4. 解:解出所列方程.5. 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6. 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七、有关常用应用类型题及各量之间的关系1. 和、差、倍、分问题: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1)倍数关系:通过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来表达.(2)多少关系:通过语多、少、和、差、缺乏、剩余来表达.2. 等积变形问题:(1)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为: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2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V=底面积高=Sh=r2h②长方体的体积 V=长宽高=abc3. 劳力调配问题:这类问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1)既有调入又有调出;(2)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局部变化,其余不变;(3)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局部变化,其余不变4. 数字问题(1)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一般可设个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百位数字为c.十位数可表示为10b+a,百位数可表示为100c+10b+a. 然后抓住数字间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9, 09, 09)(2)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关系,较大的比拟小的大1;偶数用2n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或2n2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5. 工程问题: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6.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1)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2)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3)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不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初一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