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学年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7.79 KB
- 文档页数:4
2014-10-09绵阳南山中学高2016届高二上期第一学月考试题命题人:张建王强苟思审题人:赵中举时间:100分钟总分:110分第I卷一、基础选择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各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不胜.其烦( shēnɡ) 反省.(xǐng ) 挑.拨( tiǎo ) 莹回曲折弓驽B.久假.不归( jiǎ) 阻塞.( sài ) 丧.失( sànɡ ) 朔风凛冽膺品C.呜咽( yè) 畜.养(xù) 折耗(shé)青出于兰觥筹交错D.一蹴.而就(cù)切中.肯綮(zhònɡ) 多才善贾(ɡǔ)抱关击柝山崖2.下列各组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1)狗彘食人食全而不知检.(检讨)(2)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3)河内凶.(闹饥荒)(4)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5)善假.于物也(借助)(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分发)(7)弃甲曳兵而走.(逃跑)(8)艰难苦.恨繁霜鬓(苦难)A(1)(7)(8)B(2)(3)(6)C(3)(4)(5)D(3)(5)(8)3.从活用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使人听此凋.朱颜”中“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地崩山摧.壮士死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树.之以桑D.砯崖转.石万壑雷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诗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诗经》多为四言,《石壕吏》是五言,《蜀道难》和《琵琶行》是杂言。
B.我国古代诗歌按产生的时代排列依次是诗经——楚辞——乐府——词——曲。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等。
D.荀子,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
《荀子》一书现存32篇,其中第一篇是《劝学》。
E.李商隐的《锦瑟》一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绵阳南山中学高2016届 2014年秋高二语文半期考试 命题人: 蒋春莉 杨雯 审题人:赵中举 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一、基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炮烙(pào) 症结(zhèng) 执拗(niù) 敛声屏气(bǐng) B.忖度(cǔn) 正月(zhēng) 视(chēn) 不落窠臼(kē) C.拓片(tuò) 模样( mó ) 鞭笞(chī) 穿红着绿(zhuó) D.角逐(jué) 窈陷(ǎo) 胳肢窝(gē) 咀嚼鉴赏(jué)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厮 混 雕梁画栋 甜言蜜语 委曲求全 B.寒 喧 相形见绌 繁文缛节 阴谋鬼计 C.膏 梁 遍体粼伤 不经之谈 度长大 D.血 腥 谈笑风声 百年旺族 阿谀奉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B.虽然这道题文字多,干扰大,但老师还是用最简捷的方法给学生演示了一遍。
C.北风呼呼,冷雨凄凄,小虎却身着单衣,光着脚丫行走在街上,看着就让人不寒而栗。
D.小时候,常常坐在草垛旁,依偎在外婆怀里,津津有味地听她讲传奇故事,但由于那时少不更事,就只记住了一小部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202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目的就是为了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2012年12月 绵阳南山中学2012年秋季高2014级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胡继江 审题:张燕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8页;答题卷共4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饿殍(piǎo) 渚清(chǔ) 弃甲曳兵(yè) 丢三落四(luò) B.琴弦(xián) 迁谪(zhé) 扪参历井(shēn) 心广体胖(pàng) C.庠序(yáng) 石栈(jiàn) 磨牙吮(shǔn)血 栉风沐雨(zhì) D.供养(gōng) 经传(zhuàn) 钿头银篦(bì) 间不容发(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钩连 朱拓 地崩山摧 群山万壑 余威震于俗 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 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莫言 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年轻 以至 踌躇满志B.年青 以致 踌躇满志C.年轻 以致 自鸣得意D.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魏麟权家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名贵吉他,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B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2016年3月绵阳南山中学2016年春季高2017届3月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审题人: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入学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第Ⅰ卷(客观题,18分)一、(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蓬蒿.(hāo)犒.劳(kào)蜃.景(shèn)岿.然不动(guī)B.杂烩.(huì)市侩.(kuài)尽.管(jìn)敷衍塞.(sài)责C.颧.骨(quán)窨.井(yìn)拉纤.(qiàn)纤.尘不染(xiān)D.恓.惶(qī)哂.笑(shěn)侵略.(nüè)以儆.效尤(jǐnɡ)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粗犷杜撰破天荒未竟事业B.绿州贸然集装箱斩木揭杆C.缘份蛰伏报不平融会贯通D.原凶历练挖墙脚共商国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妄自菲薄....他人,在班里显得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颇为自负的人。
B.中国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其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如何遏制..公立医院的牟利行为。
C.当下的新农村建设绝不能在农村简单地“克隆”城市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也不能将财政转移支付直接补贴给农民,因为这只能是抱薪救火....,不起作用。
D.李强是班里的热心人,他在教室里总是把信手拈来....的垃圾丢入垃圾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天然气、自来水及菜肉等价格陆续上调,统计、社科等部门专家表示物价上涨已成定局,防通胀成为下一阶段宏观调控重点。
B、学校应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C、这家工厂的干部职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经济效益有了极大的改善,扭转了年年亏损的局面。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题语文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浸渍(jìn)沼泽(zhǎo)角斗士(jué)悄然而至(qiǎo)B、创伤(chuāng)夹缝(jiā)应届生(yīng)不屑一顾(xuè)C、莅临(lì)解剖(pōu)软着陆(zhuó)叱咤风云(chà)D、憎恶(zèng)虐杀(nüè)租赁权(lìn)咄咄逼人(duō)【答案解析】A(B.不屑一顾xiè;C.叱咤风云zhà;D.憎恶zēng。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忤视(wǔ)     蹩脚(bié)     敕令(shè)     不胜杯杓(sháo)B、揶揄(yé)       采撷(jié)      淬火(cu ì)        钟灵毓秀(yù)C、鲫鱼(jì)   整饬(chì)    裨将(pí)       纤尘不染(xiān)D、刀俎(zǔ)      吐蕃(f ān)     拙劣(zhuō)     瞠目结舌(chēng)【答案解析】C(A敕chì;B撷xié;D蕃bō)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劲敌/干劲弄堂/戏弄结实/结结巴巴B、拘泥/忸怩处分/处决绯红/妄自菲薄C、辟谣/复辟屏息/摒除相称/称心如意D、酝酿/踉跄横肉/横财契约/锲而不舍【答案解析】D(niàng/liàng héng/hèng qì/qiè。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南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热身试题语文时间:120分钟总分1020分第Ⅰ卷一、基础选择题。
(完成1-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蹿.红(cuàn)聒.噪(guō)懵.懂(měng)混.水摸鱼(hùn)B.伺.机(sì)敷粉(fú)攒.聚(cuán)敛声屏.气(bǐng)C.渣滓.(zǐ)叨.扰(tāo)朔.漠(shuò)悄.无声息(qiǎo)D.瞥.见(piē)内疚.(jiū)国子监.(jiān)解.甲归田(xiè)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嬉闹白浪涛天振聋发馈促不及防B.诽谤成群结对蜂拥而至绿草如荫C.嗔怪相形见绌食不裹腹揭杆为旗D.谬种黄粱美梦漫不经心一筹莫展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进而..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也为城乡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
B.风声时有时无,时紧时慢,风中还夹杂着夜鸟受惊后的叫声,枯枝断裂的声音,还有不知名的小动物撕打..的声音。
C.今年,中纪委对那些沽名钓誉....,不好好为百姓办实事的地方官,进行了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还追究了其法律责任。
D.如今的中国,已不是过去那落后腐朽的中国了。
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和过去相比,简直就是面目全非....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本届校园运动会给同学们最重要的财富就是让同学们热爱、了解、认识了体育运动,以及对于“金牌至上”的理念的摒弃。
B.现在的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能否很好地传承。
C.由于产品质量好并深受消费者赞誉,该厂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先进企业和二轻局文明单位,南市区政府连续两年授予该厂“重合同、守信誉单位”。
D.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是查询学籍学历信息的唯一网站,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运行与管理。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5年3月 绵阳南山中学2015年春季 高2017届3月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付冬梅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 分,考试时间1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卷 (单项选择题 共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浸渍(jìn)沼泽(zh ǎo)角斗士(jué)悄然而至(qiǎo)B、创伤(chuāng)夹缝(jiā)应届生(yīng)不屑一顾(xuè)C、莅临(lì)解剖(pōu)软着陆(zhuó)叱咤风云(chà)D、憎恶(zèng)虐杀(nüè)租赁权(lìn)咄咄逼人(duō)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忤视(wǔ) ?蹩脚(bié)? 敕令(shè)? 不胜杯杓(sháo)B、揶揄(yé)? 采撷(jié)? ?淬火(cuì) 钟灵毓秀(yù)C、鲫鱼(jì)? 整饬(chì)裨将(pí)? 纤尘不染(xiān)D、刀俎(zǔ)? ? 吐蕃(fān)? ()? 瞠目结舌(chēng)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劲敌/干劲弄堂/戏弄结实/结结巴巴B、拘泥/忸怩处分/处决绯红/妄自菲薄 C、辟谣/复辟屏息/摒除相称/称心如意D、酝酿/踉跄横肉/横财契约/锲而不舍4、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A、苍桑文采不假思索不径而走B、恶梦踌躇婆娑起舞桀骜不驯C、干练编缉一愁莫展文采蜚然D、翌年嘻戏毛骨悚然珊珊来迟5、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像貌? 妨害? 讴歌? 字贴嘻笑怒骂B、宛如? 警剔?慷慨? 间谍笑逐言开C、苍桑? 屯兵? 憔瘁? 振奋励精图治?D、旗杆? 翱游? 阻遏? 九霄神洲大地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昨日发布了《2014年双11中国网购安全专题报告》,报告显示,“双十一”后各类网络诈骗或将集中暴发。
1.古诗文默写(12分)【小题1】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4分)A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扬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E水何澹澹,百草丰茂。
F盖一癞蛤蟆,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2】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8分,错1字该格不得分)①曹操在《龟虽寿》中抒发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希望建功立业的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③万籁此都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④岁寒,。
(《论语》十则)⑤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阅读《关注你身边的湿度》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10 分)①所谓湿度,是指空气和某些物质中所含水分的多少。
科学研究表明,湿度跟人体的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②人体是含有水份的有机体,液体占体重的60%—70%,通过热代谢和水盐代谢维持平衡,体内一旦失水,生命则难以维系。
湿度不适中或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即可导致生病,对此,祖国传统医学称为“湿邪”。
③临床医生们发现,在天气潮湿的季节中,人极易患头痛、胃溃疡、皮疹和风湿性关节炎、心脏病等。
湿度过高会使人感到憋闷不爽,夏天“三伏”时节,由于高温、高湿、低气压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蒸发,因而使人感到烦躁、疲倦、食欲不振,容易诱发胃肠炎、痢疾等病,甚至会导致某些行为改变。
日常生活中,涉水淋雨、久卧湿地或居室潮湿的情况下,空气湿度大,对于老弱病残者都会招致疾病。
④湿度过低对人体也不利。
干燥的空气容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得粘膜变干,出现口渴、声哑等现象,严重时会出现鼻腔出血、嘴唇开裂。
空气干燥还会使表皮细胞脱水,角化加快,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因此变得粗糙起皱、开裂,有关学者认为这便是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妇女的皮肤不如江南一带女性的皮肤那么细腻光洁的主要原因。
另外,湿度过低不仅使流感病毒和致病力很强的革兰氏阳性菌繁殖速度加快,而且易随粉尘一起扩散,导致各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增高,哮喘、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明显增加。
这一点在低湿的冬季尤为突出。
⑤由此可见,时刻关注身边湿度的变化,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常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室内洒些清水,将湿毛巾搭在暖气片上,可起到一定的加湿作用;要降低湿热的憋闷不爽感,可用湿水沐浴、喝凉茶或在通风处休息一会。
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居室内安装加湿器或去湿机等新型家电产品,改善小范围的湿度条件。
【小题1】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2分)【小题2】请你根据第②段内容给“湿邪”下个定义。
(4分)【小题3】如果你阿姨患有哮喘病,请结合这篇文章跟她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
(4分)1.管仲 (12分)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不幸卒于大命,将奚以告寡人?”管仲曰:“微君言,臣故将谒之。
愿君去竖刁,除易牙,远卫公子开方。
易牙为君主味,君惟人肉未尝,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
夫人情莫不爱其子,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君妒而好内,竖刁自宫以治内,人情莫不爱其身,身且不爱,安能爱君?开方事君十五年,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弃其母,久宦不归。
其母不爱,安能爱君?臣闻之:‘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①。
’愿君去此三子者也。
”管仲卒死,而桓公弗行。
及桓公死,虫出尸不葬。
(选自《韩非子·难一》。
①矜伪:自夸、作假;盖虚:掩盖虚假。
全句译意为:欺骗性的自我吹嘘,不要很长的时间就会被识破;掩盖真相、弄虚作假,不要多久就会被揭穿。
)【小题1】下列句中的“而”与“管仲卒死,而桓公弗行”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黑质而白章B.为坛而盟C.拔山倒树而来D.而乡邻之生日蹙【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管仲临终前的劝谏表现出他的为人正直,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高尚品质。
B.管仲劝谏齐桓公要疏远卫公子开方,因为他不孝,得不到母亲的宠爱。
C.文段主要写齐桓公在管仲去世前询问治国的方法,这位春秋霸主不耻下问的行为值得肯定。
D.齐桓公没有接受管仲的建议,他死后齐国大乱,他尸体上的蛆虫爬出门外也没有人帮他收葬。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①微君言:②开方事君十五年:③愿君去此三子者也:④及桓公死:【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1)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
(2分)译:(2) 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2分)译: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4分)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__________,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史记·高祖本纪》)[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君主。
①吾所以有天下者何?②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3.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13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一)杨氏问何地可归隐,老人乃引入山,有大穴②焉。
老人入,杨氏从之。
穴渐小,扶服以入,约三四十步即渐宽,又三四十步出穴即田土,鸡犬、陶冶③、居民大聚落④也。
(二)穴中人语杨氏曰:“不幸天下乱……此间居民虽异姓,然皆信厚⑤和睦,同气⑥不若⑦也,故能同居。
苟志趣不同,疑间⑧争夺,则皆不愿其来。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⑨、麻枲⑩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均之,故可同处。
”(节选自《昨梦录》)【注释】①笔记小说,南宋康与之所作。
选段有删改。
②穴:洞。
③陶冶:陶工和铸工。
④聚落:聚集的地方。
⑤信厚:诚实敦厚。
⑥同气: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⑦不若:比不上。
⑧疑间:猜疑疏远。
⑨丝纩(kuàng):丝和丝绵。
⑩麻枲(xǐ):麻。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与众均之,故可同处。
【小题3】比较甲文中的桃花源村民与乙文中的穴中人,他们的生活状态有什么共同点?(3分)【小题4】乙文不仅展示了一个与世外桃源相似的社会,还借穴中人之口说出了建立理想社会的规则。
请你概括一下穴中的规则。
(4分)1.古诗文阅读(19分)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小题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分)【小题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4分)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问题。
(4分)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小题1】以标题和内容看,这首诗歌所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2分)【小题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绪?(2分)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下面题目。
(4分)春兴唐·武元衡①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②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③春风到洛城。
注释①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僵师缑氏镇)人。
建中进士,官至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八年任宰相。
②见:通“现”,出现,露出。
③逐:追逐。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两句诗最能表现这一感情?(2分)【小题2】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点,请你就这一写作特点作个简要说明。
(2分)1.作文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王勃一生短暂,留下《滕王阁序》;曹雪芹呕心沥血,留下《红楼梦》;司马迁忍辱负重,留下《史记》……青春年少的你,此时或许行囊满满,踌躇满志,有许多东西留下;或许两手空空,惆怅无限,什么也没有留下。
无论怎样,它们一定会引起你深深的思考。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留下”为话题__________,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2)“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封最短的辞职信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青春年少的我们,总是充满着激情与梦想。
有的想去扬帆远航,有的想去沙漠寻宝,有的想去长城怀古,有的想去彼岸看花......生活如此丰富,未来亦无限美好。
请以“我想去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要求:①以上两题,任选一题扣题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勿出现真实的本市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