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20102057建筑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6
苗族民居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摘要苗族民居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集中表现的场所。
苗族建筑艺术,同苗族其他门类艺术一样.积淀有很多纯粹的苗族文化成分。
平时的生活、生产劳动、亲朋聚会、宗教话动,如纺织、刺绣、饲养、婚宴、祭祀等都在这里进行。
这些文化成分直接呈现在建筑形式的表层,或隐含在建筑形式之内部。
由于这些习俗话动和自然条件的长期影响,这些文化成分构成苗族建筑艺术特色的内容。
但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进程, 苗族民居文化正面临着迅速消失的危险,所以现代社会对于解决苗族民居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字苗族; 民居文化; 保护;传承;一,苗族民居的保护措施(一)建立贵州苗族民居文化遗产名录从遍布苗族三大方言区看, 其民居形式主要表现为东部方言区院落型民居、中部方言区的吊脚楼民居、西部方言区土胚房和石屋民居为主的特色, 由于历史原因, 现存的苗族故居较为分散。
因此, 对于苗族民居的类型、分布、结构、聚落、现状, 地方政府应全面普查、归档录入,按照重要程度、规模大小, 对此进行清理、甄别、认定, 整理出各地民居文化遗产名录, 建立起全省的保护体系。
(二)建立苗族民居资料数据库采用文献信息数字化技术, 如照相、和录像等数字化手段, 对苗族现存的民居的建筑种类、技术和材料、外观造型、装饰装修、工艺流程、生态景观等详细信息资料进行存贮, 为苗族民居的维护、复制、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以便得到现永久性的保存, 同时也为旅游产业提供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三)建立多种形式的民族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所不同的是, 它非常强调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应原状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及环境中,不但要完整地保护好物质文化遗产, 还要完整地保护相应的景观。
在贵州地区已由挪威等国与我国政府共同建立了四座民族生态博物馆(六枝梭嘎、黎平堂安、锦平隆里、花溪镇山), 对当地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2)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篇4浅析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影壁【摘要】本文简述了影壁的渊源和功能,通过分析古代建筑中影壁的演化、分类以及影壁的基本装饰形式,体现出影壁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建筑艺术遗产。
【关键词】影壁;演化;分类;装饰影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建造在院落大门里面或外面具有屏障作用的墙体。
影壁的出现是和地理位置、气候有着密切关系。
在北方,冬季风大天冷,如果将影壁设置在大门内或外就会起到了阻隔寒冷北风的长驱直入。
在南方,则是起到引导风的疏通流动,以降低庭院内的气温。
但由于古代历史中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人们更多的给影壁附加上许多风水、风俗的色彩。
1、影壁的演化影壁几乎和屏风是同一时期出现在古代建筑中的,在陕西歧山发掘的西周建筑遗址中就出现了影壁的设置。
该影壁设立于大门的对面,与门基本同宽。
据考证,该影壁壁身以夯土筑成,四角可能有立柱四根,上部是或木或草的坡顶。
由此推断,影壁的使用不会晚于周中期或晚期。
早期,影壁被称之为“树”,大约是为了体现有树立屏档的意思,影壁的设置已出现了在大门之内和大门之外两种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内屏”和“外屏”之别。
古代建筑中的门屏观念在汉代就已经形成,在汉代的相关文献记载中多称影壁为“罘�”。
此外,在《广雅》、《博雅》和《酉阳杂俎》等古文献中都认为罘�即为影壁。
由此可以推论,汉代影壁应有“萧墙”、“照墙和“罘�”三个名称,至少不能排除罘�被称为影壁的说法。
大约在唐代中后期,独立的空间屏障墙开始使用影壁这一称呼,这也与壁塑艺术有很大的关系。
南宋学者、画家邓椿在其所著的《画继》中记载道:“惠之(杨惠之、唐开元人)塑山水壁,郭熙见之,又出新意,遂今垢者不泥掌,止(只)用手枪于壁,或凹或凸,俱所不同。
于(余)者,以墨随其形迹,晕成峰林壑,加之楼阁人物之属,宛如天成,谓之影壁”。
以后,在室外的照壁、萧墙大多会饰以雕刻有人物、动物、花卉的砖石,而影壁一词也随即取代了原有的萧墙和照墙,更多地为人们所使用。
40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华传统瑰宝与西方先进前卫设计互相交融,运用各种创新思路和设计理念展现在新中式室内设计中[5]。
3龙元素在新中式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展望3.1传统中式设计风格的特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风格主要是由宫廷建筑风格占据主导地位,以明清宫廷建筑为代表,为古典风格[6]。
特点为挑空较高、空间跨度大、造型对称、富丽堂皇。
装饰材料运用多为木材,龙、凤、鼋、狮、虎等神兽常被加入其中。
传统中式设计可以彰显出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12023.08 |工艺以及造价,传统中式风格始终无法在现代装修设计风格中被普遍应用。
因此提升,新中式室内装饰设计风格已打破单纯的实用性,也要满足现代审美、美学、创新”主要涵盖了元素创新和工艺创新,元素创新表现在将其解构重组后进行应用,。
工艺创新表现在功能性上对新兴工艺材料的应用,将传统做法化繁为简进行创新优局、美观、实用性等方面具备现代感,能够更大程度上满足当今社会室内设计多元化通过其在室内设计、生产、消费中的经济价值来体现。
当新中式设计风格得到推广,相关产业都会进行创新,包括日用品、家具、装饰品生产等。
人们在进行选择时更倾的加入会让新中式设计风格更加深入人心。
但人文价值的传递需要附着在某载体之上,并向外传达出艺术文化、历史等信息。
龙精神图腾,本就带有人文价值,将其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就是在进行人文价值的表达。
至今从未间断。
除此之外,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大场馆的室内空间就曾大量运用。
现如今,依托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文化如何成功“出海”,如何在设计中加入的个性越强烈,地域性以及民族性越典型越易分辨就说明其艺术价值越高”。
从历代房梁彩绘的腾龙均体现着中华民族千年的艺术成就。
这种文化的积累造就中华文化的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必定会受到束缚与制约。
如果龙纹的应用与审美价值不再成为主流,那么其形象设计,造型的创新不能拘泥刻板,在保留元素特征的前提下可以结合现代审美需要对龙进违背形式美的前提下,对龙元素进行拆分、变化、组合,根据设计者需要进行想象、材,根据家具类型的不同使用的具体材料也各不相同,家居方面从高到低依次有紫檀等,具体应用在餐桌、椅子、沙发等物之上。
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26篇) 1999.9《建筑史论文集》第二次复刊辞................................................................................. 吴良镛梁思成、林徽音与国徽设计....................................................................................... 秦佑国藏式建筑的历史发展、种类分析及结构特征........................................... 木雅·曲吉建才乡土建筑装饰的特征与价值....................................................................................... 楼庆西关于《营造法式》的研究........................................................................................... 陈明达译《东南园墅》之附注................................................................................................... 汪坦中日佛教转轮经藏的源流与形制............................................................................... 张十庆闽南及闽中土楼初探....................................................................................................... 傅晶北宋东京街市上的店铺类型及其分布....................................................................... 田银生珠江口沿岸古炮台研究............................................................................................... 赵文斌紫禁城后宫宗教建筑和空间初探............................................................................... 方晓风1699年的紫禁城和凡尔赛宫.......................................................................................... 贾珺嵩岳寺塔的困惑............................................................................................................... 武蔚外滩人文地理和建筑历史的变迁............................................................................... 钱宗灏近现代外滩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及其相关因素的演变研究....................................... 陆邵明符号寓意与建筑表象................................................................................................... 张良皋纪念性建筑——一个具有永恒意义的建筑类型....................................................... 徐伯安建筑雕塑结合论........................................................................................................... 宋建华中国建筑史学史概说................................................................................................... 杨鸿勋中国民居学术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单德启赵之枫历史环境的保护问题....................................................................................................... 吕舟东亚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之比较研究....................................................................... 徐苏斌泉州市开元寺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InterSAVE的运用............................................... 易骞关于三峡工程淹没区内万县钟楼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 张复合珠海圆明新园与圆明园............................................................................................... 郭黛姮珠海圆明新园传统式建筑技术措施设计述要........................................................... 廖慧农日本的近代和风建筑的系谱........................................................................... [日]青木信夫附录1 《建筑史论文集》第1~10辑总目录........................................................................第12辑(22篇) 2000.4寻找失去的东方城市设计传统——从一幅古地图所展示的中国城市设计艺术谈起....................................... 吴良镛梁思成与《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 林洙20世纪北京城垣的变迁.............................................................................................. 申予荣读《〈营造法式〉注释》(卷上)札记................................................................... 陈明达东周铜器上的建筑图像考释....................................................................................... 曹春平韩国高丽时代木构建筑和《营造法式》的比较....................................................... 李华东试论框锯对古代建筑技术的影响................................................................................... 李浈新发现的一批“斗拱分件图”................................................................................... 张驭寰嵩岳寺塔塔体曲线的研究............................................................................................... 丛文20世纪初在京活动的外国建筑师及其作品.............................................................. 张复合沙市近代建筑揽要....................................................................................... 杨宏烈魏炼久云南大学会泽楼建筑初探........................................................................................... 赵若焱彝族文化习俗与彝族民居............................................................... 李嘉华刘然李嘉林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看意大利建筑的多样性............................................................... 吕舟窗——柯布西耶对光的追求....................................................................................... 董豫赣中国建筑考古学概说................................................................................................... 杨鸿勋从香港西贡、大浦区的历史建筑看香港与祖国文化的渊源................................... 郭黛姮三峡工程淹没区沿长江两岸(重庆—宜昌)宗教建筑考察、评估和保护规划综述报告第一部分:评估原则和保护意见................................... 徐伯安桃花源风景区主要建筑之历史考察与保护修复....................................................... 吕正跃广州市荔湾区城际民居聚居形态的保护、利用和发展................................................................................... 徐怡芳王健谭侃汉风韵味浓胜迹放异彩——项王故里设计中对汉代建筑的考证与借鉴............................................... 张伯扬马六甲海峡的华人会馆................................................................................................... 梅青附录1 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建筑史论文集》创办35周年暨第11辑首发式综述............................... 乔桑附录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目录(1950-1999) .............................. 附录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目录(1981-1999) ..............................第13辑(21篇) 2000.10怀念良师莫宗江先生................................................................................................... 楼庆西名城成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现的基本构想....................................................... 郑小明成都市老皇城坝区历史演变及现状分析................................................................... 杨小奕清末四川与日本的交往之研究——留日的铁路留学生、雇佣日本技术者与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徐苏斌中国古代园林序说....................................................................................................... 徐伯安关于北宋东京艮岳范围的探讨................................................................................... 朱育帆对北魏洛阳永宁寺塔的复原研究............................................................................... 张驭寰《营造法式》研究札记——论“以中为法”的模数构成......................................... 张十庆清代晚期算房高家档案述略........................................................................................... 刘畅永祚寺的建筑与建筑师——纪念永祚寺建寺四百周年........................................... 金志强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音质测定及初步分析............................................... 罗德胤秦佑国关于乡土建筑年代鉴定的思考................................................................................... 楼庆西窑洞民居的类型布局及建造....................................................................................... 李秋香“Sharawadgi “——中西方造园景观学说之间的迷雾 ................................................. 赵辰读《中国建筑美学》....................................................................................................... 萧默建筑评论深层观........................................................................................................... 宋建华放生池边二十年——九华山化城寺广场衰落现象和复兴途径的思考................................................................................... 单德启范霄鹏雷锋新塔设计理念的思考........................................................................................... 郭黛姮从雷锋塔的重建谈历史建筑的复原问题....................................................................... 吕舟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 鲁佳原财政部印刷局中卫门翻建保护............................................................................... 张复合人文·地理·东南亚岛国传统建筑............................................................................... 梅青附录1 东南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目录(1983-1999) ....................................... 附录2 东南大学建筑系博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目录(1989-1998) .......................................第14辑(26篇) 2001.4严谨学风精品意识——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楼庆西记梁思成先生创办中国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室的经过............................... 张驭寰梁思成的文物建筑保护思想........................................................................................... 吕舟清华校园建设溯往——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年纪念....................................................... 罗森圆明园罹难一百四十年祭........................................................................................... 曾昭奋从聚落形态的演进看中国城市的起源....................................................................... 武廷海周代城市规划杂记....................................................................................................... 陈明达十世纪至十三世纪的中国佛教建筑........................................................................... 郭黛姮北宋东京街市的组构方式........................................................................................... 田银生中日韩三国的木塔....................................................................................................... 李华东中国古戏台台基之变迁............................................................................... 罗德胤秦佑国从清代晚期算房高家档案看皇家建筑工程销算流程................................................... 刘畅客家土楼的夯筑技术................................................................................................... 曹春平试论平推铇对古代建筑技术的影响............................................................................... 李浈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民居特色浅析......................................... 朴玉顺陈伯超[韩]李东培具英敏洪世杓从法令规制中看东安市场的形成及演变特征——近代北京商业空间的形成与变容过程的研究(一)............................... 于小川哈尔滨的教堂与庙宇................................................................................................... 刘松茯吕彦直:南京中山陵与广州中山纪念堂................................................................... 郑晓笛历史的误会——南京原外交部办公处建筑设计引发的思考................................... 李海清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张复合多彩的革命——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建筑的诞生............................................... 王丽方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问题刍议................................................................................... 王贵祥建筑美学散论............................................................................................................... 王世仁重庆湖广会馆及其保护研究........................................................................................... 龙彬民居保护区内的商住楼设计——“明德坊”设计有感.................................................. 李亚林朱翠华李叙云一次“形式代谢”实践未果的尝试——北京十三陵水库九龙宫建筑方案设计的回顾........................................... 徐伯安附录1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目录(78级-97级) ............................ 附录2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目录(88级-96级) ............................第15辑(26篇) 2002.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先驱——纪念梁思成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王景慧我国的城市保护及其前景——学习梁思成先生的城市保护思想............................................................... 阮仪三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的确立及其原生形态................................................... 徐伯安古代营建技术中的“样”、“造”、“作”........................................................... 张十庆伟大创造时代的宋代建筑.......................................................................................... 郭黛姮关于唐宋单檐木构建筑平立面比例问题的一些初步探讨....................................... 王贵祥“礼制建筑”求解......................................................................................................... 方晓风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大木作制度(上)............................................................... 陈明达《应县木塔》读后札记................................................................................................. 莫宗江从现存文图档案看晚清算房和样式房的关系............................................................... 刘畅唐代门窗形制考——以唐诗及相关文献史料为据................................................... 徐怡涛明清彩画中“旋子”图案的起源及演变刍议 .......................................................... 徐晓丽闽粤围龙屋建筑剖析................................................................................................... 李秋香闽浙地区的木拱桥....................................................................................................... 曹春平瑰丽的建筑技艺、珍贵的历史遗风——话广西侗族风雨桥................................... 程丽莲北京近代建筑史研究与北京现代城市建设............................................................... 张复合王府井大街商业设施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近代北京商业空间的形成与变容过程的研究(2)................................. 于小川清芬挺秀九十年——漫记清华园传统环境的保护与改造....................................... 楼庆西王信伯与沙市近代城市建设........................................................... 李百浩李巨川潘华数字图书馆的资源采集模式探讨——以营造学社数字图书馆为例....................................................................... 罗德胤《中国建筑艺术史》读评................................................................................................. 王徽《威尼斯宪章》的精神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 吕舟北京戒坛山常乐寺复原与后部扩展 .......................................................................... 张驭寰东亚建筑世界二百年序章:19世纪之风20世纪之波 .............................................................. [日]村松伸日本列岛的“黄帝时明堂”——日本神社源于中国说兼及“昆仑”即“干阑”即“京”说................... 杨鸿勋朝鲜书院建筑述略 ...................................................................................................... 李华东反近代主义建筑的地域性和韩国性的探究——以金寿根的空间社屋为中心 ................................................................ [韩]洪世杓圣彼得教堂地段外部空间环境演变探究 .......................................................... 孙晖梁江附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论文目录(1978—2001-03)......................第16辑(25篇) 2002.6汪坦先生生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徐伯安先生生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新时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奠基人——深切怀念汪坦先生............................... 张复合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大木作制度(下).............................................................. 陈明达南方上昂与挑斡作法探析........................................................................................... 张十庆算房旧藏清代营造则例考查........................................................................................... 刘畅刀锯考辩................................................................................................................... 李浈北京皇城物质环境的变迁与保护研究........................................................................... 曲蕾北京历代帝王庙的综合价值评估............................................................................... 习五一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建筑年代鉴别研究............................................................... 徐怡涛防洪对城起源的意义 .................................................................................................. 武廷海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 罗德胤秦佑国嘉靖朝之制礼作乐....................................................................................................... 诸葛净满族民居特色............................................................................................................... 陈伯超福建永安西华片民居的布局、形式及建房习俗....................................................... 贺从容东阳山中地仙宅——浙江东阳雅溪卢宅的聚落环境与建筑艺术............................................................................... 贾珺傅金龙施达克——改建紫禁城的瑞典建筑师........................................................................... 司汗澳门的教堂........................................................................................................... 武云霞因势造型因形成景——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建筑环境分析与感悟....................................................................... 董丹申李宁李丛笑从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新问题................................................................................................... 吕舟唐昌古镇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 ...................................................................... 陈大乾邓位庐山牯岭正街保护修建性详细规划 .......................................... 张复合钱毅欧阳怀龙珠海市金鼎镇近代村落规划:会同村保护及发展研究 .......................................................................... 王健徐怡芳东亚建筑世界二百年第一章建筑文化圈的和缓重构 ................................................................ [日]村松伸中、日、韩古代池苑比较研究 ............................................................................ [韩]朴景子中日宫殿空间艺术比较:太和殿与紫宸殿 ........................................................ [日]表克枝理想寺院:唐道宣描述的中天竺祇洹寺 .................................................................. 何培斌附录1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目录(1981—2001)................ 附录2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论文目录(1991—2001)................第17辑(22篇) 2003.5《营造法式》的技术源流及其与江南建筑的关联探析............................................. 张十庆汉代“建筑明器”探源............................................................................................... 周学鹰样式房旧藏清代营造则例考查....................................................................................... 刘畅“抄”、“杪”辨......................................................................................................... 徐怡涛清代离宫中的大蒙古包筵宴空间探析.......................................................................... 贾珺从同乐园复原研究看清代宫廷室外院落式戏院一般特点....................................... 李建芸崖墓建筑(上)——彭山发掘报告之一................................................................... 陈明达江孜宗堡建筑初探........................................................................................................... 魏青湖天第一胜境——巢湖中庙....................................................................... 蔡继峰黄泽和闽西南地区土楼的形态............................................................................................... 曹春平非宗族性的祠堂:江西流坑村的个人祠堂................................................................... 刘丹近代北京的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 .............................................................................. 习五一张氏帅府大青楼考察....................................................................... 朴玉顺陈伯超徐帆中国1949年以来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法规回顾......................................................... 吕舟乡土建筑保护十议....................................................................................................... 陈志华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教学........................................................................................... 张复合近年新发现的朱启钤先生手稿——《中国营造学研究计画书》........................... 张驭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早期中国建筑留学生的几件史料........................................... 王贵祥颐和园后湖“苏州街”重建工程建筑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及实践....................... 徐伯安东亚建筑世界二百年——第二章拟洋·欧化·工学 .................................................................. [日]村松伸京都的町屋保护及其再生............................................................................................... 曲蕾日本川越市一号街传统街区的保护与整治 .............................................................. 焦怡雪附录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论文目录(1982-2001) ............................ 附录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博士论文目录(1987-2002) ............................ 附录3 对论文中参考文献和注释的著录要求....................................................................第18辑(20篇) 2003.6毛主席纪念堂设计过程总结....................................................................................... 高亦兰福建民居木构架稳定支撑体系与区系研究............................................................... 张玉瑜清代紫禁城宗教性建筑的空间结构及成因............................................................... 方晓风“建筑式”明器与“明器式”建筑............................................................................ 周学鹰唐代木构建筑材份制度初探....................................................................................... 徐怡涛雍正《王府图样》建筑制图特点讨论........................................... 刘畅王时伟张克贵举头见额忆西湖,此时谁不道钱塘——略论圆明园中的仿西湖十景........................................................................... 贾珺神州鼓山涌泉寺北宋二陶塔....................................................................................... 曹春平聊城光岳楼 .......................................................................................................... 乔迅翔宁波东钱湖庙沟后牌坊探析....................................................................................... 杨新平崖墓建筑(下)——彭山发掘报告之一....................................................................................... 陈明达镇江近代城市发展与建筑概述................................................................................... 田铁民北京近代市政工程之一大举措——1915年改造正阳门瓮城和展修京都环城铁路.......................................... 张复合重庆近代天主教堂研究................................................................................................... 龙彬历史园林的保护理念与圆明园的保护实践............................................................... 郭黛姮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 马炳坚北京城市历史要素的图像分析与北京旧城保护....................................................... 李路珂中西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探微............................................................................... 王贵祥东亚建筑世界二百年第三章建筑与东方主义及国家主义......................................................... [日]村松伸韩国的统一新罗时代雁鸭池修造设计之研究..................................................... [韩]朴景子附录1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目录(1983-2002)................................ 附录2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目录(1990-2001)................................第19辑(24篇) 2003.11岭南庭园概说............................................................................................................... 莫伯治五十年后论是非........................................................................................................... 陈志华西周城市发展的空间透视........................................................................................... 武廷海关于周代鲁国都城营建研究的几点再探与试说 .......................................................... 张悦江南殿堂间架形制的地域特色................................................................................... 张十庆楼阁及其上层开间划分................................................................................................... 马晓潞安府衙府上街调查与解疑........................................................................... 刘畅邓智勇泉州清源山弥陀岩与瑞像岩....................................................................................... 曹春平对西汉长安城井干楼原状的推测............................................................................... 张驭寰田家景物御园备,早晚农功倚槛看——圆明园中的田圃村舍型景观分析................................................................... 贾珺圆明园中的桥梁初探................................................................................................... 廖慧农圆明园1933-2002年山形水系的变迁 ....................................................................... 臧春雨《圆明园内工则例》评述............................................................................................. 郭黛姮《营造法式》篇目探讨................................................................................................. 钟晓青关于晚清算房高家建筑档案面世经过的一个注记................................................... 顾志宏千姿百态的祠堂建筑——江西省流坑村调查报告................................................................................... 刘丹中国广东开平碉楼初考——中国近代建筑史中的乡土建筑研究................................... 张复合钱毅李冰外来文化影响下的泉州近代建筑................................................................................... 夏明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建国初期北京城宏观空间的建构............................................... 乔永学毛主席纪念堂方案设计的有关历史资料的说明....................................................... 高亦兰旅游开发环境下平遥古城的保护................................................................................... 刘煜建筑学专业早期中国留美生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教育....................................... 王贵祥东亚建筑世界二百年——第四章工具象征享乐知识的称霸............................................... [日]村松伸关于朝鲜建筑史分期的探讨....................................................................................... 李华东附录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1984-2003) ............................第20辑(24篇) 2004.3《营造法式》研究回顾与展望..................................................................................... 郭黛姮唐宋时期建筑平立面比例中不同开间级差系列探讨............................................... 王贵祥根据史料分析比较中日殿堂建筑设计中的木割基准寸法............................... 蔡军张健寻找汉唐的路堠.............................................................................................................. 曹汛先秦时期海岱地区人居环境营建史纲——区系视角下的中国早期聚落城市史考察....................................................... 张悦临贺故城城市史初探....................................................................................................... 贺艳固始故城沿革考辨........................................................................................................... 张荣中国古戏台的特征、形成及启示............................................................... 罗德胤秦佑国籞林前后一舟通,坦然六棹泛中湖——圆明园中的水上游览路线探微....................................................................... 贾珺重庆三峡地区祠庙的建筑特色................................................................................... 朱宇华西黄寺塔院布局与历史建筑调查解疑 .......................................................... 刘畅杨小鹏丁村乡土建筑研究....................................................................................................... 李秋香广东开平塘口镇潭溪院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开平雕楼文书研究之一............................................................................... 张国雄谁建起了八十座祠堂?——从政治文化资本到村落空间格局................................................................... 刘丹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析古城镇远民居与古建................................................................... 金双范钦瑜庐山的建筑文化与中国历史发展大趋势............................................... 欧阳怀龙欧阳芊庐山历史文化与白鹿洞书院建筑................................................................... 李革民陈岌从《巴蜀鸿爪录》阅读三十年代重庆城市景观....................................................... 杨宇振古建筑测绘方法研究................................................................................... 邓烨欧阳恬之故宫贞度门测绘........................................................................................................... 贺从容顺峰山“凤凰堂”——一座“唐式”建筑的设计探讨........................................... 李路珂至真至善,至诚至爱——读《周卜颐文集》文稿并编校后记........................................................... 曾昭奋东亚建筑世界二百年第五章日本建筑的帝国主义化................................................................. [日]村松伸朝鲜半岛三国时代——高丽时代造园活动简说....................................................... 李华东建筑史第21辑(24篇) 2005.7作为中国建筑学术先行者的林徽因............................................................................... 赵辰口述的历史:汪坦先生的回忆................................................................................... 赖德霖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写在《建筑史论文集》正式更名《建筑史》之际................................... 张复合四十年春华秋实三百篇鸿影雪痕——《建筑史论文集》1~20辑成果分析与评述................................................ 贾珺部分与整体——中国古代建筑模数制发展的两大阶段........................................... 张十庆实践中的营造技艺: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调查研究........................... 张玉瑜朱光亚蔚县释迦寺考察........................................................................................................... 罗德胤故宫宁寿宫花园内檐装修调查与解读........................................................................... 刘畅云岩寺飞天藏及其宗教背景浅析............................................................................... 左拉拉浅析《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中的单层建筑设计方法............................................................................................... 何建中《营造法式》中几个名词辨析......................................................................................... 周宇林泉风月是家资——从《庐山草堂记》探析白居易的建筑园林观........................... 庞玥福建唐五代及宋之石塔浅述——比较于欧洲中世纪石构塔楼............................... 谢鸿权“五亩之宅”与“十家之坊”及古代园宅、里坊制度探析..................................... 王贵祥明清苏州的会馆与苏州城............................................................................................... 沈旸寻求和谐与共生——对昆明古城城市意象之解读................................................... 宾慧中闻喜古城“鹤楼晚照”历史环境的文化解读........................................... 刘临安王树声明代四川的城池与人口............................................................................................... 杨宇振《佛罗伦萨宪章》与历史园林保护............................................................................. 杨新平韩国的潇洒园别墅园林研究................................................................................. [韩]朴景子圣伊利亚与未来主义建筑........................................................................................... 吕富珣文明的冲突下建筑文化的交融——西班牙安达卢西亚三大历史建筑简说........................................................... 王南建筑书评探索与超越——评《清华建筑studio works 1——饮食北京》 .................................. 郭菂喜读真实的林徽因——评《建筑师林徽因》........................................................... 楼庆西第22辑(22篇) 2006.8《营造法式》研究札记(续一)................................................................................. 陈明达《营造法式注释》中的几处疏漏................................................................................. 殷力欣李光庭《造室十事》....................................................................................................... 曹汛唐总章二年诏建明堂方案的原状研究....................................................................... 王贵祥满院春风,一树樱桃带雨红——唐宋院落美学初探............... 马学聪王丽方刘德麟唐长安城里坊之“50步”初探.............................................................................. 欧阳恬之明代京杭大运河沿线的转运仓与运河城市................................................................... 刘捷北构南相——初祖庵大殿现象探析........................................................................... 张十庆闽南传统建筑屋顶做法............................................................................................... 曹春平名山风景区,它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寺观建筑....................................................... 周维权圆明园西洋楼以外景区所反映的西方影响................................................................... 贾珺故宫寿康宫古建筑调查与疑问研讨............................................................................... 刘畅泰山古建筑群布局初探——从一幅清代泰山地图谈起............................................... 王南蔚县城堡村落群考察................................................................................................... 罗德胤中国古代建筑史编纂概略(1958-1964年).......................................................... 温玉清古迹保护新趋势——结合都市发展的历史环境保育............................................... 黎小容澳门文物建筑的保护....................................................................................................... 许政中国现代建筑的话语与思潮——建筑杂志研究方法论初探....................................... 姜涌长春市城市近代化历史分期刍议............................................................... 刘亦师张复合近代中国人城市规划范型的历史研究(1860-1949年).......... 李百浩郭建陈维哲建筑书序关于城市规划教学及教材编写的点滴体会——谭纵波《城市规划》代序 ........... 吴良镛《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前言..................................................................................... 赖德霖。
编号:__________ 2024建筑工程论文范文-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2024建筑工程论文范文合同目录第一章:合同前言1.1 论文背景1.2 论文目的1.3 研究方法第二章:文献综述2.1 国内外研究现状2.2 相关理论分析2.3 前人研究成果借鉴第三章:工程案例分析3.1 工程概况3.2 工程特点3.3 工程难点与重点第四章:建筑工程设计4.1 设计原则4.2 设计理念4.3 设计方案4.4 设计计算第五章:建筑工程施工5.1 施工准备5.2 施工工艺5.3 施工组织设计5.4 施工质量控制第六章:建筑工程监理6.1 监理概述6.2 监理组织6.3 监理过程6.4 监理成果第七章:建筑工程成本管理7.1 成本估算7.2 成本控制7.3 成本分析7.4 成本优化第八章:建筑工程质量验收8.1 验收标准8.2 验收程序8.3 验收内容8.4 验收结果第九章:建筑工程安全与环保9.1 安全管理9.2 安全措施9.3 环保措施9.4 安全事故处理第十章: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10.1 施工组织10.2 施工管理10.3 施工协调10.4 施工进度控制第十一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11.1 施工工艺11.2 施工设备11.3 施工技术创新11.4 施工难题解决第十二章: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12.1 质量控制原则12.2 质量控制方法12.3 质量控制体系12.4 质量问题处理第十三章: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13.1 成本控制原则13.2 成本控制方法13.3 成本控制措施13.4 成本控制效果分析第十四章:结论与展望14.2 不足与改进方向14.3 研究展望合同编号_________第一章:合同前言1.1 论文背景:分析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目的:明确论文研究的具体目标和意图,阐述论文研究的价值和贡献。
摘要:中国的龙图形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对现代各个设计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正确的理解和应用这一赋予中国特色的传统图形,满足现在人们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的设计文化需求,使之在现代设计领域的应用更广泛、更贴切,在世界设计之林中独树一帜,体现出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精粹。
关键词:现代设计龙图形民族应用文化1概述中国远古文化中的龙图形文化丰富多彩,在考古学、历史学、文学、民族学资料中都有龙图形的记载和痕迹。
通过对龙图形元素的挖掘,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继而找到一条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的途径。
研究龙图形的民族性设计风格,增强本民族的设计文化内涵,可消除来自艺术设计全球化趋势的危机感。
视觉文化离不开其特定的环境和土壤。
建立新的具有民族现代性的设计秩序显得十分重要、迫切。
2龙图形的设计特点黑格尔在《美学》中说:一切材料,不管是从哪个民族和哪个时代来的,只有在成为生活的现实中的组成部分,能使我们感觉到和认识到真理时,才有艺术的真实性。
正是不朽的人性在它的多方面和无限转变中的显现和所起作用,这种人类情境和情感的宝藏,才形成我们今天艺术的内容意蕴。
2.1民族化的设计风格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志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特别的表示。
犹如现代企业的标志,民族文化的形象标志的形成有不同的途径,形成的时间也有长有短,如果一旦形成,就具有凝练性、恒久性和不宜更改性。
中华民族创造和设计了龙图形这样的文化标志,时间跨度很长。
它凝结和寄托着历朝历代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想,体现着中华儿女的心理认同。
产生时间久远,认同人数众多。
我国的龙图形象征高尚富贵,它以独特的姿态和风格,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传统图形艺术的骄傲,历代的艺术家们以丰富的装饰语言和富于动感的线条,生动刻画了龙这个丰富多彩的美好形象,构成了各个时代不同的艺术风貌。
龙的图形有着很大的凝聚力,能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同血同种的民族子孙招揽、汇聚、团结在这面大旗之下。
中国龙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河北大学2008级设计艺术学吕宣摘要:作为一种传统图案,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挥着装饰美和特殊符号的双重作用,因此常被应用于各种设计领域,景观设计也不例外。
在龙符号的应用过程中,设计者们常通过对龙图案形的把握和一些寓言故事的应用来作为设计灵感的源泉,以形达意。
本文在介绍龙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了龙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龙图案在设计应用中的道德判定,借以引发读者的思考。
关键词:中国龙;景观设计;景观;传统图案第一章龙的概念及在景观设计中的意向表达说文十一:“龙,磷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1]由此看出,龙乃神物,是物之至灵者。
龙作为神话传说中的创造物,并不是中国的特有产物,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也有龙,但都不同于中国。
在欧洲,龙甚至是邪恶的化身,而中国的龙不仅是祖先的象征,也是生命的象征,力量的象征,吉祥象征。
因此,龙以其特有的符号意义和庞大的数量体系在中国的传统纹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作为最为尊贵与神圣的图腾,在中国的神话与传统文化中总是与水结合在一起,被视为可以集天地之精华,象征着富贵与吉祥。
在风水学中,龙被认为是地之气,龙脉行走在山的下面,是看不见而有生气的东西,如人之神经,土是龙的肉,石是龙之骨,草木是龙之毛发。
[2]在这个思想的引导下,龙的形象被应用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之中。
在当代,龙的形象更是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被广泛应用于景观设计中。
可以说,龙的产生、演变及由此产生的龙文化涉及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第二章中国龙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景观设计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将建筑、雕塑、绿化、公共设施等诸多要素进行综合的布局,塑造建筑物外部环境空间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
通俗的解释便是创造优美的环境。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关于景观设计的定义是景观设计是一种包括自然及建成环境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的职业。
属于景观设计职业范围的活动包括公共空间、商业及居住用地场地规划、景观改造,城镇设计和历史保护等。
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材料的概念是在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上首次提出。
1992年国际学术界给绿色材料定义为: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类身体健康无害的材料。
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70年代末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就己着手研究建筑材料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对人体健的危害性,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基础研究。
到了90年代对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研究和应用更加重视,思路逐渐明确,制定出一些有机挥发物散发量的试验方法,并推行低散发量标志认证,同时积极鼓励开发生产绿色建筑材料新产品和建造健康住宅。
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处在世界前列,首都北京的污染程度又处在世界十大严重污染城市之列。
我国在1992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把保护环境、发展绿色产品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环保总局正在抓环境标志产品及认证工作。
目前,住宅室内装修热方兴未艾,人们除了讲究装修格局、色调、材质、做工和价格外,更关注所用装修材料对人体健康有无危害。
近一段时期一些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时有报导入住新装修的房主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对某些装修材料的危害性也有说法,如花岗石衰变会产生氡气,人长期处在高浓度的氡气环境中会有致癌的危险;木材类复合板的生产,多用脲醛树脂、酚醛树脂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胶粘剂,在使用过程会释放出游离甲醛,它可以使蛋白质发生硬化,人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甲醛气体会导致癌症的产生;涂料所用成膜助剂主要是毒性较大的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和苯甲醇等;油性涂料中的氯化物溶液或芳香类碳氢化合物以及塑料制品中使用的铅类热稳定剂等对人体都有很大的危害性等等。
这些说法一方面提高了人们选材的环保意识,提醒厂家生产中少用有害物质,另一方面也使百姓在选用装修材料
时不知所措,因此,已经到了为绿色建筑材料建立正确概念的时候了。
然而,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仅是绿色建筑材料内涵的一个方面,而作为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战略,应从原料采集、产品的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方能界定是否称得上绿色建筑材料。
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人类不断开采地球上的资源后,地球上的资源必然越来越少,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也为了地球生物的生存,人类必须改变观念,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由一味向自然索取转变为珍惜资源,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在积极地寻找新资源的同时,目前最紧迫的应是考虑合理配置地球上的现有资源和再生循环利用问题,走既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又不致危害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到发展与环境的统一,眼前与长远的结合。
绿色建筑材料的定义
1992年,国际学术界明确提出绿色材料的定义:绿色材料是指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为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亦称之为“环境调和材料”。
建筑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产业。
是天然资源和能源资源消耗最高、破坏土地资源最多、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
绿色建筑材料又称生态建筑材料、环保建筑材料和健康建筑材料等。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的分类
在制造和使用总过程中,对地球环境负荷相对最小的材料称为环境材料或绿色材料;而有益于环境健康的材料称为保健环境材料或环保型材料。
然而,环保型建筑材料在国际上却仍处于研究阶段。
传统天然材料及大多数人造新材料均属于绿色建筑材料的范畴。
健康材料的概念系指具有特定的环保功能和有益于健康功能的材料,可具有空气净化、抗菌、防霉功能或电化学效应、红外幅射效应、超声和电场效应等。
绿色建筑材料主要针对地球环境负荷,而保健材料是指直接与健康有关的居室内小环境,也有人把二者总称为生态环境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的基本特征
绿色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可归纳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其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
2、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3、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铅、镉、铬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4、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阻燃、防火、调温、调湿、消磁、防射线、抗静电等。
5、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再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绿色建筑材料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发展与环境的统一,现代与长远的结合。
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安居乐业,健康长寿,又不损害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更大需求。
总之,建筑材料工业的发展、绿色化进程,不但关系到建筑材料工业目前的发展问题,还关系到能否和国际市场接轨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关系
到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大事。
因此要以战略的眼光、时代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努力促进各种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以绿色建筑材料建造健康-安全-舒适-美观的建筑和室内环境,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发展绿色建筑材料的意义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们已逐步认识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已不再只是政府、民间团体、科研机构的事情,每个人都应以自己的行动来直接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作为建筑材料而言,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一方面消耗大量的能源,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和环境,另一方面,使用中会挥发出有害气体,对长期居住的人来说,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鼓励和倡导生产、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对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的居住质量,作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据资料介绍,自然界中每年大约有400-500亿吨的 CO2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消耗,同时每年动植物呼吸、微生物的分解及燃烧等,又把数量相当的CO2释放到大气中去,所以千百年来大气中的CO2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长期稳定在0.03%这个水平上。
但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工业和运输业迅猛发展,大量化学燃料被燃烧,数以百万吨的CO2释放到大气中去,严重干扰了大气中的CO2循环的动态平衡。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报告,大气中CO2的浓度已经从1800年的280PPm,上升到1995年的364PPm,增长了30%.目前正以每年1.8PPm 的速度继续增加,预测新世纪时为600PPm以上,这将给地球大气的变化带来严重后果。
为了解决温室效应,降低CO2排放量并回收排放的CO2,因而提出了许多治理CO2方法。
例如:
(1)节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2)开发氢能、原子能等无污染的能源;
(3)CO2的分离、吸附和再利用;
(4)CO2的化学和生物法固定;
(5)海洋固定;
(6)地下或海洋中储存等。
在以上这些方法中,虽然用化学、物理方法可以回收CO2,如气体吸收或膜分离技术等。
问题是回收后如何处理,即如何把它变成其它无害甚至有用的物质。
另外把回收的CO2送入大海或废弃的天然井中,不但所需费用昂贵,而且储存在海洋里的CO2还不知道对地下水资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据日本Ounma的估计,不论是采用太阳能发电、CO2的分离和海洋储存,还是种植物等各种方法处理,每吨CO2要花掉3-4万日元。
所以,用以上方法处理CO2问题,目前从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很难达到降低CO2排放量和有效利用的水平。
我国每年排放CO2量为23亿吨,12亿人口和居室小环境中CO2排放量为6亿吨,占总排放量的1/4左右。
除了CO2以外,更为严重的是燃烧和机动车排放的NO2和SO2等气体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可产生酸雨及光化学烟雾。
谈到空气污染,人们往往只意识到大环境中的大气污染,却对居室内空气污染认识不足,其实,居室内的污染对人体的侵害更为直接。
这种小环境是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它与人们朝夕相伴,与健康息息相关。
居室内污染物质有化学物质、放射物质、细菌等生物性物质。
据美国环保局对各类建筑物室内空气连续五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迄今已在室内空气中发现有数千种化学物质,其中某些有毒化学物质含量比室外绿化区多20倍,已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新建筑物完工的的前6个月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比室外完工后有害物质含量高100倍。
因而致使许多人患上\"厌恶建筑物综合症\",即眼鼻不适、头痛、疲劳、恶心和其它一些不适症状,甚至致癌。
绿色建材是21世纪我国建材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以战略的眼光、时代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加快绿色建材工业的发展,用健康、安全、舒适、美观的绿色建筑物,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村”,生命也只有一
次,拥有一个生态平衡的“绿色”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因此,解决小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健康环境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