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2第2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3.70 MB
- 文档页数:25
课题: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型:讲授新课教学目标:1.通过电子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井田制度下公田与私田的本质区别。
2.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的过程和形式。
3.通过课堂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明白我国古代土地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以及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感。
课时:一课时教学重点:本课重点在于中国古代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从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转化的原因,还有私有制土地形态下的租佃关系的普遍化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为什么会从开始的井田制演变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怎么会失去了它所存在的土壤呢,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必须讲清楚。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采用谈话法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同时还采取讨论法、阅读法和角色扮演法。
教学手段:采用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已从古代社会单纯地对土地的需求转化为今天对住房的需求。
这是一张有关现代“房奴”的漫画。
(课件显示:一组漫画和各地房价表。
)这组漫画反映了当前我国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问题,事实上这种人地矛盾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而是古已有之,那么在古代我们国家的统治者要如何解决人和土地之前的矛盾呢?又会制定怎么样的土地制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电子课件展示一幅原始社会的图景)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及其低下,所以大家采取集体劳动、集体分配的生产方式,土地是公共所有的。
随着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在商周时期,土地公有制被破坏,井田制开始出现。
井田就是以沟洫将现有耕地分割成面积大致相等的方块天,构成“井”字形态。
甲骨文中的“田”字,就写作“田”,甲骨文是什么时代的文字啊?生:商代。
师:对,是商代。
这就证明了商代就有了井田制,而西周是井田制度最鼎盛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