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中学2015级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2.阅读下面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情况表,从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姬姓诸侯大都分布在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3.《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是()A.稳定了西周的统治秩序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礼乐文化的建设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4.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A.传播了周文化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C.拓展了疆土封界D.稳定了诸侯王的统治5.《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6.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7.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
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15届一诊前模拟(一) 历史试卷出题人:白亮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这说明儒家A.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答案】C【解析】考点:儒家思想。
注意题干“美术”“戏曲”“音乐”,这都是体现了美育的作用。
因此C符合题意。
其他三项都符合儒家思想,但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2. 《汉书•文翁传》:“文翁……景帝末为蜀郡守。
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
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史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
……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上述材料表明①汉景帝时开始在蜀设郡②文翁从教育入手,来改变蜀郡落后状况③汉代蜀郡创立选官的新型制度④中央政府推广文翁管理"官学"的经验发展教育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考点:汉代儒家思想。
材料只是说明了文翁在景帝末期是蜀郡守,并未说明蜀地是在汉景帝时期开始设立郡的,因此①项错误;从材料“乃选郡县小史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可以看出②项正确;从材料“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等信息可以看出③项正确;④项材料并未体现。
故选B。
3. 古代某田令规定:“丁男、中男给一顷,……寡妻妾三十亩。
若为户者加二十亩。
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
……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给农民 B.国家不再收回其中百分之二十的世田C.法令意在缓和古代土地兼并现象 D.该法令造成了地权与劳动者分离【答案】D【解析】考点:均田制。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C.维护宗法制度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3.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
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4.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5.《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6.“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后汉书·邓禹传》)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A.九品正中制B.世官制C.察举制D.科举制7.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8.“撇开道德方面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④三公九卿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9.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A.交唐太宗裁定B.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D.交内阁处理10.《明史》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忠与孝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家国同构”的观念下,忠孝一体,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放大。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密切相关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下图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好牌图片,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A B C D3.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类别察举制科举制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扩大4.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A.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B.在岭南置郡,实行行政管理C.派蒙恬北击匈奴D.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5.作为证据,以下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A.分封制B.宗法制C.古代建筑D.科举制6.中国古代对地方管辖的措施不断变化。
民间俗语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这里的“州官”其最早的职能应是A.管理地方行政B.代表中央监察地方C.管理地方军事D.管理地方财政7.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③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④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③8.军机处的设立,推动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关于这一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始于清朝雍正年间,初名军需房B.地处内廷,有官无吏,决策高效封闭C.是当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D.军机大臣由科举考试选拔,秉承皇帝旨意办事9.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10.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三字经》中讲到:“夏(禹)传子(启),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这主要反映出在夏朝出现了A.社会等级制度B.内服外服制度C.王位世袭制度D.财产私有制度2.周初分封而建的晋国,在春秋晚期曾发生了“三家分晋”的故事。
观察下图,晋国位于A.①B.③C.⑤D.⑥3.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4.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制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5.“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据此推论,这些官员A.是以三公九卿为主的各级官员B.可以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C.分管着国家和皇室的各种事务D.拥有所辖区域的行政管理权6.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7.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
诗中“齐鲁”的出现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当时受封于“齐”的是A.亲族B.姻亲C.功臣D.先代贵族8.祖先祭祀是古代社会与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宗庙活动只有“宗子”才有主祭的资格。
此规定源于。
A.宗法制B.分封制C.“推恩令”D.郡县制9.“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绵阳一中高一年级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 100分钟 分数:100分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2、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①石器 ②铁制农具 ③青铜器 ④曲辕犁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③D .②④3、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A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 .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4、在一座古墓葬中发现了丝织品、唐三彩、景德镇白瓷,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5.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6.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由此可见,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 .封闭性B .落后性C .脆弱性D .分散性7、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8、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①出现于六朝时期②政府对“草市”未实行行政管理③“草市”在唐代逐渐演变成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④宋代的“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元史》中载:“(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仍撰(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
绵阳中学2021级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时刻:50分钟分值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8分)1.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
纣王的父母都想让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尽管母亲是同一个人。
这位大臣之因此力争的要紧目的是()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B.避免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派,稳固统治秩序D.保证贵族血统纯正,保护品级制度2.《诗经·鲁颂·閟宫》云:“王(周成王)曰:‘叔父(指周公),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
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这段材料要紧反映了()A.周灭商,实行分封制B.西周初年分封诸侯C.西周实行宗法制度D.分封制度渐趋崩溃3.吕思勉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十六讲》中说:“凡是大祖的子孙,他都有收恤他的义务;这许多人,也都有尊重他的义务;那么,有了一个宗子,就把从始祖相传下来的人都团结不散,而且历久不敝了。
”与此话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王位继承制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请你判定,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医生D.士5.《史记》中的“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6.“新皇帝……废除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漠的国土划分为假设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录用,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自《全世界通史》)这段材料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皇帝制④三省六部制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7.“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史书上载“益(当时一位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
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实行了禅让制B.实行了分封制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2.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具有民主色彩B.以血缘为纽带C.权力高度集中D.神权王权结合3.吕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对应的是()A.原始社会B.商朝C.西周D.秦朝4.张跃在《从西周时代的社会变革看制度创新思想的历史意义》中指出,周代宗法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方国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
这说明宗法分封制()A.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B.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C.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D.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5.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国君、齐文化奠基者。
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
姜太公后裔的祭祖活动体现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6.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降也。
”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A.兼并六国B.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7.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出于避讳嬴政名字的需要,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8.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销天下之兵聚咸阳”“铸铜人十二”。
秦始皇实行举措的目的是()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确立官僚政治制度C.努力完成全国统一D.实行军事上的集权9.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至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2015~2016学年度下期高2015级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4月27日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本大题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大美绵阳,醉美绵阳”,为让中学生更加深刻了解绵阳的过去和现在,我校本学期组织初、高一年级学生参观了绵阳科技馆。
那下列神话传说中最有可能发生在绵阳的是A.神农氏尝百草 B.女娲补天 C.精卫填海 D.大禹治水2.古代中国的农耕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播种方式的变革B.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A.汉代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B.汉代山东的农耕技术最先进C.汉朝使用牛耕技术的范围较广D.牛耕技术的使用已经遍及全国4.“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讲究因地制宜C.强调自给自足D.注重精耕细作5.《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因地制宜6.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A.土地私有制B.中央集权制度C.重农抑商政策D.政治统治腐败7.“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
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A.灌钢法制作的钢刀B.精美的青铜酒器C.艳丽柔和的粉彩瓷D.胎质细洁的白瓷8.图4为《汉代中西交通图》,通过这条交通线运往欧洲的主要商品是A.丝绸B.茶叶C.瓷器D.铁器9.中国古代的都城往往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手工业以技术密集和产品精良为特色。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2.家(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家(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家谱的产生可能与以下哪一制度关系密切?()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3.《史记•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4.进步思想家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又创立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秦始皇创立一个的“世界”不包括()A.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B.实现了国家的统一C.统一了文字D.建立起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5.赢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以上材料说明()A.赢政功绩极大B.皇权至高无上C.赢政决心效法先王D.实行礼制6.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突出反映在()①中央决策的民主化②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③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④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下列秦汉的官职中,掌握监察职能的有()①太尉②尚书台③御史大夫④刺史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皇权不断加强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9.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②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③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④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
绵阳中学2015级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32个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二、材料题(共2题,第33题30分,第34题22分,共52分)
33. (30分)
⑴经济形态:小农经济(2分)
基本特点: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铁犁牛耕。
(任答3点得6分)
⑵趋势: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户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
(6分)
⑶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2分)
目的:经济:确保赋税征派,维护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安定人心,维护未定,巩固封建统治。
(4分)
⑷条件: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或农业手工业的进步);②商品经济的繁荣。
(4分)
特点:①发展缓慢;②地区、行业分布不平衡;③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6分)
34. (22分)
⑴历史变迁:唐朝长安的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市坊分离。
宋朝东京坊市界限不复存在,突破空间的限制;出现夜市、晓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4分)。
发展状况: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2分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⑵不同:图3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图4主要依靠机器生产。
(2分)
有利因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同时继续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6分)
⑶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2分)主要原因: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分)
⑷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迅速凋谢、萎缩。
(2分)
启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折;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中国民族工业才能健康迅速发现,加快近代化的步伐(言之成理皆可得分,2分)
第 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