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楼梦三十二梦系统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177.44 KB
- 文档页数:6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原文与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公认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其中第三十二回是该小说中的重要篇章,本文将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的原文进行解析。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原文如下:“那贾环穿了衣,带着清清翡翠环,手提着界金瑞玑,走出来,站在门口。
西门庆率众看见:“左右传请。
”忽有两个人扛着两口镶金宫绶银斛,释放绣春梅与刘姥姥各一口,搁于地下。
又出两个小厮,扛着一桌子酒蔬果品,放在庭中。
西门庆骑马穿鞍过来,指与春梅:“你好好侍奉你兄弟,我进去便来。
”说毕,放下翡翠环,进入金殿,下马栏住。
梁山伯穿了花翠坐着,西门庆便长揖坐了。
一个贴背靠后,梳洗粉白,衣巾玉带,貌美如公主一般。
西门庆看了,忙用手帕把嘴巴封住了,慌做一团,倾盆而泣起来。
梁山伯笑道:“怎地,到,你只尽割肉割肉。
”炽的原文的解析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以贾环穿着华丽的衣裳出现在门口开始。
西门庆带领众人并见到贾环后,吩咐人们将贾环带来的礼物放在地上,又安排了酒蔬果品的桌子。
西门庆骑马过来后告诉绣春梅要好好侍奉贾环,然后进入了金殿。
梁山伯穿着华丽,坐在那里,西门庆则急忙用手帕捂住嘴巴,泪如泉涌。
这段原文描绘了贾环的华丽装扮以及红楼梦中的重要场景。
文中细致地叙述了西门庆的举动以及梁山伯的反应,展示了人物的情感和细腻的心境。
在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的服饰和场景是非常重要的手法之一。
贾环的翡翠环和界金瑞玑展示了他的身份和地位,而梁山伯的华丽装扮则表现了他的高贵和美丽。
同时,作者通过西门庆的举动以及梁山伯的反应展示了两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心理和关系。
总之,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原文描绘了贾环的装扮和红楼梦中重要的场景,通过细致的叙述和描绘,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心境,拉近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
这种描写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对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红楼梦第三十二章之主题思想《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婚姻为中心,展现了封建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其
中第三十二章是其中一章的关键,主旨呈现了作品中最重要和深刻的
思想,即“情与理之争”。
这一章中,宝玉和黛玉发生了悲剧性的分离,而薛宝钗成为了宝玉
心中的新红楼梦,但宝钗与黛玉的家庭背景和地位存在明显差距。
作
者通过这一情节表现了封建家庭对于婚姻的强大控制与人性的冲突。
在这一章中,宝玉在梦中与母亲见面,并咨询母亲关于自己的婚姻
问题。
尽管母亲劝说宝玉不要妄图追求黛玉,但宝玉仍然深陷在对黛
玉的情感之中,无法自拔。
这种情感与封建礼教所强调的道德规范和
责任之间的冲突是作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正如宝玉所感受到的,他生活在一个充满规矩和仪式的世界中,无
法自由地表达和追求自己的情感。
此外,在这个世界中,财富和社会
地位是追求幸福的关键。
这种追求与个人感情的需求产生了冲突。
作
者通过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来揭示一个人如何在封建社会中寻找自
由和幸福。
《红楼梦》在封建社会里表现了人们的生活和命运,对于人性、道德、家庭、爱情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第三十二章尤为重要,它对于《红楼梦》传达的信息和主题作出了重
要的阐释。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赏析标题:《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情感交织下的心灵剖析《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人物刻画一直为读者所津津乐道。
第三十二回“闹家舍鲍老儿争气,病梨香院薛宝钗吞声”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为核心,展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本文将对这一回进行赏析,以期探索曹雪芹笔下的人物灵魂。
一、情感冲突的集中爆发第三十二回中,贾宝玉因误会而与林黛玉发生争执,后又因鲍老儿的挑拨,使得宝玉与黛玉之间的误会加深。
在此过程中,贾宝玉的任情任性、林黛玉的敏感多疑以及薛宝钗的包容忍让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场情感冲突将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推向高潮,也使得各自性格特点更为鲜明。
二、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在这一回中,曹雪芹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贾宝玉在误会林黛玉后,心中既气愤又痛苦,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他显得异常焦躁。
而林黛玉则在伤心之余,又不免担忧自己与宝玉的感情走向。
至于薛宝钗,她在劝解宝玉的过程中,也透露出对宝玉的关爱与担忧。
三、梨香院的寓意与象征梨香院作为本回的一个重要场景,寓意深远。
一方面,它是薛宝钗居住的地方,象征着宝钗的端庄与稳重;另一方面,梨香院也是贾宝玉与林黛玉情感冲突的爆发地,暗示了三人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
在此背景下,梨香院成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主题内涵。
四、回目寓意的探讨第三十二回的回目“闹家舍鲍老儿争气,病梨香院薛宝钗吞声”,既揭示了本回的情感冲突,又暗示了人物性格特点。
鲍老儿的“争气”与薛宝钗的“吞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物在面对矛盾冲突时的态度与选择。
同时,这一回目也预示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三人感情命运的波折。
总结:《红楼梦》第三十二回通过情感冲突的爆发、人物心理的刻画、场景寓意的象征以及回目寓意的探讨,深刻展现了曹雪芹对人性的洞察与把握。
红楼梦第三十二章社会阶层与权力关系
红楼梦第三十二章:社会阶层与权力关系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一,不仅描绘了一个荒唐玩世的贾家府邸,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在第三十二章中,社会阶层和权力关系是主要的探讨话题。
社会阶层的形成不仅与人们的出身、家庭财富有关,更多的是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人脉关系。
举例来说,贾府中的金陵十二钗都是名门之后,但是聪明伶俐的妙玉却处在一个下半身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她的父亲为了偿还巨额的债务而将她卖给了王熙凤。
与此相反,懵懂无知的贾琏却拥有巨额的家产和“红袖添香楼”的规模,因此受到了更多人的尊敬。
在这个等级固化的社会中,权力的运作方式与人们的社会地位息息相关。
无论是官场权力还是富豪权力,都与社交圈和习俗分不开。
例如宝玉和黛玉都是贵族出身,但是宝玉因为自己的出身和他母亲的势力更容易获得权力。
另一方面,薛姨妈则因为她在官场上结识了许多有权有势的人,因此在贾府中居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这个权力和地位纷繁复杂的社会,每个人都注重自己的自尊心和自身利益。
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多的是建立在利益和权力的基础上,而不是真正的情感。
这也使得人们的相处方式更加讲究表面和形式。
总之,《红楼梦》第三十二章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和权力关系,通过小说人物之间的交往和纷争,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一部分,又称作第三十五回。
这一回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宴会和赌博:这一回以宴会和赌博为背景,描述了贾母主持的一场宴会,宴会上有贾母、贾宝玉、贾琏、王熙凤、王夫人等主要人物。
在宴会上,赌博成了主要的娱乐活动,贾宝玉和贾琏也参与其中,这一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交生活的一部分。
贾宝玉的情感:贾宝玉在宴会上多次与林黛玉交流,两人之间的情感逐渐升温。
宝玉表现出对黛玉的关心和喜爱,这也是两人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林黛玉的病情:林黛玉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她在宴会上感到不适,情绪低落。
这一回中也提到了她的体弱多病,增加了读者对她的关注。
贾母的安排:贾母在宴会后安排了一场玉生和红玉的比武,借此展现了两位侍女的武艺。
这也是贾母为了娱乐众人而举办的一项活动。
总的来说,第三十二回主要展现了红楼中一次宴会的情景,以及
其中的一些重要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这一回也预示着后续情节的发展,尤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线。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名为《豆蔻梢头雪未消》,这一回主要围绕贾政、王熙凤、贾琏、王夫人等人物展开,以下是该回的内容概要:
在这一回中,贾政在神京逗留期间,因得知贾母过于疲劳,为了能够更早回去陪伴贾母,他提前告别神京,准备返回贾府。
这一回主要描写了贾政对贾母的关切和孝心。
与此同时,王熙凤策划了一场神秘的宴会,邀请了许多宾客前来,其中包括贾琏。
在宴会上,王熙凤以巧妙的手段,借着美酒佳肴,试探贾琏对秦可卿的态度。
贾琏在酒兴之下,言谈间透露出对秦可卿的不满,王熙凤则故意将这一切传达给贾母,引发了一场家庭的波澜。
与此同时,王夫人则因长时间不见贾政而感到思念,听闻贾政即将回来,内心激动,表现出对贾政的深厚感情。
这一回通过贾政的孝心、王熙凤的心机和王夫人的深情,展现了贾府内部复杂的家庭关系和情感纠葛。
总的来说,第三十二回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家庭情感纠葛和人物关系复杂的回目,通过各个人物的行动和对话,进一步展示了贾府内部的复杂社会结构和人性百态。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内容讲解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一部分,这一回叫做"林黛玉悔婚议英莲潘二之情情由"。
以下是这一回的内容概要:
这一回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情节:
林黛玉因为与贾母争执,因此对贾母产生了反感情绪,她决定在贾母的面前提出退婚。
贾母为了维护家族荣誉,不同意黛玉的提出,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苗族姑娘英莲前来拜访黛玉,并表达了对黛玉的喜爱之情。
黛玉听后感到惋惜,因为她已经决定要退婚,不愿伤害英莲。
贾母最终同意了黛玉的提出,黛玉离开荣府,即将返回林府。
她和宝玉分手的时候,两人非常伤感,互相承诺将来再见。
这一回主要突出了林黛玉的坚决性格,以及她对贾母的不满。
同时,也展现了她与宝玉之间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在分别时,情感更加浓烈。
这一回也引入了英莲的角色,为后续情节埋下了伏笔。
红楼梦第三十二章之贾府的衰落贾府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家族,也是整个小说的重要背景之一。
在小说第三十二章,作者开始描写贾府的衰落,正式进入整个小说的悲剧发展阶段。
贾府的衰落表现在家族的衰落、家族中个人形象的崩塌以及文化传统的丧失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着手探讨贾府的衰落。
一、家族的衰落贾府的衰败是整个家族的衰败,初期就表现在家族的宗法制度上。
贾府不仅有大量的妾室,还有极度残酷的家族压制和对女性的虐待。
虽然贾府的祖先是“胡国人氏”,有怎样独特的商业头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贾府的衰落也渐渐显现。
贾家先贤的商业头脑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开始出现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家族婚姻的荒唐和滥情,这一切加速了贾府的衰落。
二、个人形象的崩塌贾府的衰败也直接影响了家族中各个人物的形象。
贾宝玉虽然有天赋,但是他行事轻浮,耽于声色,不思进取,使得他的形象逐渐淡化。
林黛玉不仅被家族压迫,还因为自己的性格本质而处于痛苦之中。
薛宝钗虽然才智过人,但是在面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问题时显得相当无情,她的形象也因此受到了损失。
巧姐为了“贪恋美酒美色”而开始堕落,她原本善良的形象在小说中也被逐渐地消磨。
这些人物形象的崩塌直接反映了贾府衰落的真实情况。
三、文化传统的丧失在贾府衰落的阶段,传统文化形象的消逝同样引人注目。
贾府曾经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家族,各种艺术形式丰富多样。
然而,随着文化传统的丧失,这些文化形式也逐渐消失了。
在石头记中,宝玉和黛玉二人的诗词歌赋越来越不再被重视,这反映了整个家族文化形态的消逝。
同时,贾府也逐渐丧失了礼制、伦理等传统文化形式的拥护,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广泛变革中逐渐被取代。
综上所述,贾府的衰落是《红楼梦》中的一大主题,并且反映了许多当时社会的问题。
不仅仅是一个家族或一个人物的崩坏,还是整个文化的衰败。
随着《红楼梦》的深入讲述和描写,贾府的衰落也逐渐显现出来。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贾府这个家族的衰落,也能理解它为什么成为《红楼梦》这部巨著的核心。
《红楼梦》三十二梦系统解析蔚然顾克勇(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生,上海"&&$!!;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浙江杭州!#&&&#)摘要:《红楼梦》以梦始,以梦终,把中国古代梦文学推向巅峰。
这些梦在作品中不是简单罗列,互不关联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照应,形成了一个具有等级层次的梦系统。
本文以系统的观点关照《红楼梦》中梦描写,考察梦系统的层次结构、相互作用以及主要功能,为析梦提供全新视角,从而便于理解《红楼梦》对人生理性的思考与对终极的永恒探求。
关键词:《红楼梦》;梦系统;功能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红楼梦》(以下简称《红》)以梦始,以梦终,中间又穿插着众多形态各异的小梦,产生了空幻迷离的审美效果,把中国古代梦文学推向巅峰。
以往虽有不少学者深入研究了《红》中的梦描写,提出很有价值的见解,但他们一般都局限于对梦境孤立的、个别的分析。
有鉴于此,笔者意欲在前人基础上,把《红》梦描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关照,以系统的观点,对《红》中梦系统做出适当的解析,探讨其存在状况、意义以及文化渊源。
下面分三个部分来论述。
一、梦系统及其层次(一)《红楼梦》中的梦要素及梦系统《红》中有众多各具特色的梦,成为全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各梦不是互不关涉、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
整个梦的体系又与作品提供的现实环境密切相关,受现实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依赖现实而存在,又反作用于现实。
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单个梦组成的整体看作一个梦系统,并用系统的观点考察其特点与功能。
本文把《红》的原作八十回与高鹗续后四十回看成完整体系。
因为高鹗续书虽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后面几个梦描写还是深得原书之旨,使《红》中梦描写成为完整的审美客体。
《红》中梦系统到底由多少个梦要素组成呢?诸多学者虽作过详细统计,但因所持标准不一,仍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对此,笔者严格区分了作品中出现的梦境、幻境与鬼幻,只计由睡眠而生的梦境,包括作者点出是梦而未言内容者,共!"个梦要素。
现按其出现先后次序,列简表如下:(二)《红楼梦》中梦系统的层次梦系统的层次就是梦要素的等级划分。
《红》中!"个梦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各梦由于在作品中地位作用不同,具有一定的等级层次性。
综观《红》中!"梦,一部分梦要素侧重预示贾府衰亡与人物的悲剧命运。
这一类徒具梦的形式而没有产生梦的心理基础,只是作者受古代梦兆观念影响,借其神秘性来凸现浓重的命运感。
因其主要体现了预示作用,故称为预兆梦,包括第#、"、!、"$、"%、!&共六梦。
其余的梦要素则服务于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潜意识心理。
这些梦与预兆梦相比,相对注重心理真实,是由“日有所思”而产生的“夜有所梦”的心理活动,故称为心理梦。
由于人物命运结局已在太虚幻境的仙册仙曲中被预定,反映人物愿望的心理梦,总是无法冲出预兆梦的笼罩束缚,所以预兆梦又凌驾于心理梦之上,属高一级层次,对心理梦有支配作用。
同时,心理梦也不是被动地接受驾驭,而是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能动地反作用于预兆梦层次。
这两大层次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作用,构成了《红》中的梦系统。
预兆梦中,第!、第"#梦,一为可卿给凤姐托梦,一为元春给贾母托梦。
两梦寓意一致,都是预示贾府不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没落的结局,指引了故事情节发展方向,给全书定下悲剧基调,因此可以归为一类,称“逝人警梦”,作为预兆梦之下的一个层次。
第$、"、"%、!&梦,分别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宝玉梦游太虚境、甄宝玉梦入太虚境、贾宝玉幻境悟仙缘。
这四梦中均出现了太虚幻境,故称为“太虚幻梦”。
此类梦中的预示来自天界,而“逝人敬梦”的预示则来自亡灵,所以“太虚幻梦”又支配着“逝人警梦”,两个层次相互作用依存,归属于预兆梦层次之下。
心理梦层次中,第#、’、$$、$(、"$、"(梦,只是由作者点出是梦,对梦的内容却只字未提,故称为简梦,构成心理梦层次之下的一个小的层次。
心理梦中其余$(个梦要素,形成另一个层次,这类梦结构复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细致生动,起到刻画人物心理的作用,与简梦相对应,故称之为繁梦。
在心理梦层次中,无论篇幅字数,还是作用地位,繁梦都占有绝对优势,起着主导作用。
简梦虽无具体意义,但起到了点缀繁梦的作用,使梦描写疏密有致,梦每系统层次丰富多样,所以,在心理梦中,居于从属地位。
序号出现回目梦内容序号出现回目梦内容$第一回甄士隐识通灵宝玉之梦$’第六十九回尤二姐梦三姐劝斩王熙凤"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之梦$)第七十三回凤姐夺锦之梦!第十三回秦氏给凤姐托梦$(第七十三回宝玉夜读,一小丫头梦中惊醒#第十三回宝玉梦中听说可卿死了"&第七十七回晴雯死前向宝玉辞行之梦*第十九回万儿母亲之梦"$第七十九回宝玉睡梦之中唤晴雯%第二十四回小红相思之梦""第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第三十回袭人被踢后梦中哎哟"!第八十三回宝玉梦中喊心疼)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梦蒋玉函、金钏儿"#第八十六回贾母梦元妃托梦(第三十六回宝玉绛芸轩之梦"*第八十九回黛玉绝粒梦人叫“宝二奶奶”$&第四十八回香菱得诗之梦"%第九十三回甄宝玉人幻境之梦$$第五十一回宝玉睡梦中叫袭人"’第九十八回宝玉梦寻黛玉$"第五十六回贾宝玉梦甄宝玉")第九十八回宝玉梦黛玉回南$!第五十七回宝玉从梦中惊醒"(第一零一回李妈从梦中惊醒$#第五十八回宝玉假说梦杏花神!&第一一六回贾宝玉幻境悟仙缘$*第六十二回湘云醉卧梦诗作酒令!$第一一七回道婆梦妙玉被杀$%第六十六回柳湘莲梦三姐入幻境!"第一二零回袭人梦宝玉《红楼梦》三十二梦系统解析)’《江淮论坛》!""!年第#期繁梦层次中,由于各梦之间的关系、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几个小层。
第$%、!"、!&为“辞世之梦”,分别是柳湘莲梦尤三姐辞行;宝玉梦晴雯辞行;宝玉梦黛玉辞行。
第’、$(、!!、!(、!)、!*梦为“宝黛相思梦”。
第&、$!、$#梦分别是宝玉病中梦蒋玉函、金钏儿;贾宝玉梦甄宝玉;宝玉假说梦杏花神,此数梦与繁梦之下其它层次相比,更集中体现了宝玉的博爱精神以及高尚人格,并且为与宝黛相思梦相区分,故称之为“宝玉情梦”。
第$"、$)梦为“诗梦”,是香菱梦得佳诗与湘云梦中作酒令。
第)、%、$*、$&、($、(!梦为比较分散的人物之梦,且在书中起的作用相对来说不太重要,故称为琐梦。
在繁梦层次中,“宝玉情梦”和“宝黛相思梦”处于中心地位。
这是因为这两层次皆为主人公宝黛之梦,并且集中表现了宝黛二人高尚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对情的坚韧不屈,即使在整部作品,中,这两个层次都占有重要地位。
所以在繁梦层次中,其它梦受其影响支配也在情理之中了。
由上可见,(!个梦要素层层递进,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红》中的梦系统。
具体层次结构如下:二、梦系统各层次间的相互作用整个梦系统中,各层次不是彼此分离互不关涉的,而是低层次的要素相互作用,然后再共同作用于高层次要素,使系统获得大于部分之和的新质。
预兆梦层次中,“太虚幻梦”来自仙界的预示暗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同时,“逝人警梦”透露的家庭衰败也从另一角度使人物浸染了悲剧色彩。
这两个层次相互作用,使预兆梦显示了天意不可违逆的“神谕”威力,张开了牢不可破的命运罗网,力图笼罩红尘中芸芸众生。
“太虚幻梦”包括的第$、!、!%、("梦,都有太虚幻境出现,这使得四个梦要素具有了深刻的内在联系。
太虚幻境成为极富象征性的视点,使作品实现了重复中反重复的叙事操作方式,在地点的重复中强化了人事反差。
这四个梦要素,由第$梦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开始,引出神瑛思凡及绛珠还泪神话,其中太虚幻境隐约一现;然后第!梦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由仙界宿缘为人间缠绵悱恻的爱情笼上了浓重悲凉的命运色彩,不论在梦幻空间上还是梦的意蕴上都是接续前梦;第!%梦甄宝玉游太虚幻境,“太虚幻梦”已开始划出向起点回归的弧线,甄宝玉人生价值取向的改变,表现此梦已开始照应前两梦的预示,显示出命运难以抗拒的威力;第("梦贾宝玉幻境悟仙缘,向第$梦收拢关合,照应起点,命运兆示已趋向“灵验”。
这样,“太虚幻梦”这一层次在书中前后跨度为$$*回,形成一个笼罩全书的环形结构,也是———预兆梦——————太虚幻梦———($、!、!%、(")———逝人警梦———((、!#)———心理梦——————宝玉情梦———(&、$!、$#)———宝黛相思梦———(’、$(、!!、!(、!)、!*)———辞世之梦———($%、!"、!&)———诗梦———($"、$))———琐梦———()、%、$*、$&、($、(!)———繁梦——————简梦—————(#、*、$$、$’、!$、!’)梦系统&&《红楼梦》三十二梦系统解析!%一个深层潜在的意念结构,即不论红尘中人如何奋斗,命运始终是一个挣扎不破的圆。
四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赋予了“太虚幻梦”深刻的哲理意蕴。
它把贾宝玉置于梦中暗示的仙界,强化了命运的不可抗拒与人生的虚无空幻。
“逝人警梦”为可卿托梦与元春托梦,都是由亡灵暗示天机,昭示祸福,预示贾府必将由盛转衰,并提醒及早安排退路。
“太虚幻梦”与“逝人警梦”相比,更具有“先天注定”性,因此“逝人警梦”性质与色彩基调深受“太虚幻梦”的影响,它们共同组成预兆梦层次,显示出强大力量,给大观园笼罩了一层悲凉之雾,使人物的悲欢离合处于它的支配之下。
再看心理梦层次。
心理梦主要是为塑造人物性格,挖掘人物深层心理服务的。
这一层次中,具有丰富内容的繁梦相对于缺乏具体内容的简梦而言,起着主导作用。
简梦只是穿插于梦系统中,对繁梦起点缀烘托作用。
繁梦层次中,突出表现宝玉叛逆人格的“宝玉情梦”占有主导地位,包括第!、"#、"$梦。
第"#梦贾宝玉对镜梦甄宝玉,在这个奇特的梦里,两个宝玉偶得相逢又须臾分开,暗示他俩的形象先合后分。
开始他们的思想颇为一致,貌合神亦合。
后来甄宝玉走上“禄蠹”之路,意味着贾宝玉与其影子貌虽合,神却离,两个角色由互倚转向对立。
他们选择人生方式的分歧以致最终决裂,在对比中突出了叛逆与世俗无法调和的矛盾。
贾宝玉在对自己影子的舍弃中,体现了他人格力量的伟大。
此梦与宝玉挨打后梦蒋玉函、金钏儿,及关于杏花神的假梦互相联系,更显示了贾宝玉尊崇女性、珍重人情的形象,他鄙弃世俗的人生价值取向,在迷惘中不断寻找新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