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 (1)
- 格式:pptx
- 大小:692.89 KB
- 文档页数:12
《爱莲说》教学设计但家庙中心学校沈善宝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同学回忆曾经学过的写莲的诗句,配合ppt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1、欣赏《爱莲说》朗读视频,注意字音和节奏。
2、生自由练读,个别读,全班齐读。
3、对照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4、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
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
“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研讨课文: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明确:比作君子;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一等奖《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案一等奖导入新课同学们,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的有很多很多,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喜欢它呢?说说看。
(学生众说纷纭)有人说,喜欢花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我很欣慰今天看到了这么多善良的心。
作者简介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在《周元公集》。
师:要注意“颐”字左边的写法。
解题“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叫一位同学上黑板注音)甚蕃(fán)淤泥(yū)濯(zhuó)清涟(lián)枝蔓(màn)亵玩(__è)隐逸(yì)颐(yí)噫(yī)鲜有闻(__an)师:一学生带读2、全班朗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
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3、教师范读理解重点字词1、蕃(多)独(惟独)甚(非常)而不染(表示转折)(沾染污秽)濯(洗涤)清(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长藤蔓)(长枝节)——属于词类活用香远益清(更加)(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焉(呢)予谓菊(第一人称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畅通挺直)(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是蕃和鲜。
《爱莲说》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ppt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见过莲花吗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感觉怎样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
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
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爱莲说教学——周敦颐学习目标: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品味赏析莲的外在形象美和内在品质美。
3、能理解和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4、学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学习重点: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品味赏析莲的形象美和意蕴美。
学习难点:能理解牡丹、菊花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教学环节:一、导入桂林有一个林川县,县里有一个江头村,整个村都有莲花的图案,村中的始祖是周秀旺,他就是周敦颐的第十四代后人,建村到现在有千年历史,在2022年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2年被评为“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2022年本村的“爱莲文化”被列入了“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物质遗产”的名录。
莲花究竟有何魅力让一个村都印刻它的图案“爱莲文化”到底是什么呢二、朗读训练1、播放录音,学生听。
注意听语音、语调和语速。
2、在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3、指定学生读,师生共评。
4、强调语音和节奏全班齐读。
三、自主学习,疏通文意1、学生自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分层找学生译文。
2、重点字词检查,教师抽学生回答。
3、题目解说。
重点在“说”。
四、通过引导,探究文本1、周敦颐爱莲花,他眼中的莲花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学生着眼第一段找出对莲花描写的句子,并且读出来。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析作者笔下的莲花,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教师提示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从而转入对物描写的方面有哪些(形状、颜色、味道、用途、品质等)。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生长环境);香远益清(气味);中通外直(外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精神品质)3、周敦颐将莲花描写的如同楚楚动人的少女,那么周敦颐是否也是把莲花比作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呢那他心中的莲花是什么形象呢明确:作者把莲花比作了君子。
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什么是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指什么人同学们认为君子具有什么品质呢(鼓励学生回答就,如正直、诚实、孝顺等)五、合作探讨周敦颐为何将莲花和君子并论呢莲花的形象有君子的品质吗明确:中通外直如同君子的正直,出淤泥而不染就如同君子洁身自好……六、引导点拨1、本文写莲花为何又提到菊花和牡丹(衬托)2、作者把菊花比作了什么(隐逸者)3、把牡丹比作了谁(追求富贵的世人)作者借化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4、那么作者言什么志明确: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不趋炎附势。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爱莲说》七年级下册的内容。
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
《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文正是起着示范作用。
另外本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描写,歌颂坚贞的气节,曲折的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联系到当下“清廉"主题教育,具有极强的思政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较短时间内理解大意。
但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对学生还有难度,需要小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以至成诵,合作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联系现实,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也该“出淤泥而不染",理解廉洁清正之风的深远意义。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莲——君子”的美好形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和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四、教学方法根据本文的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并且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全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古人笔下的“莲"》(大屏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