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27.50 KB
- 文档页数:150
常见的几种创新思维方式八个大家知道创新思维方式有哪些吗?当今世界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创新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与重要源泉,而创新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常见的几种创新思维方式,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创新思维方式逆向思维(1)概念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总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比如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等等。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逆向思维模式,当一种公认的逆向思维模式被大多数人掌握并应用时,它也就变成了正向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训练一种小概率思维模式,即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
逆向思维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局限性,是决策思维的重要方式。
(2)特性A?反向性反向性是逆向思维的重要特点,也是逆向思维的出发点,逆向思维离开了它也就不存在。
B?异常性逆向思维总是采取特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是它的异常性。
C?“悖论”反向性和异常性的存在,使得逆向思维在实践中常给人“悖论”的特性。
牛顿的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其中就包含了对立物共存和互相作用的逆向思维观念。
(3)类别A?反向思维通常对普遍接受的信念或做法进行质疑,然后察看它的反面是什么。
如果对立面是有道理的,那么就朝对立面方向进行。
在如下情况下,可以进行反向思维:一是考虑要做某种相反的事情;二是考虑用其对立面来取某物;三是如果意识到别人是错的,而你是正确的,但你仍然认为对方错误的观点中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B?雅努斯式思维在人的大脑里构想或引入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并使它们同时并存于大脑里,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似之处、正与反、相互作用等,然后创造出新事物。
这种双面思维相当艰难,因为它要求保持两个对立面并存在你的大脑中,是一种大脑技能。
C?黑格尔式思维采取一种观念,容纳它的反面,然后试着把两者融合成第三种观念,即变成一种独立的新观念。
法律逻辑学练习一一、填空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___思维形式_____________。
6.划分是揭示概念__外延__________的逻辑方法。
7.定义是揭示概念____内涵________的逻辑方法。
12.性质判断有___质________和____量________两个方面。
20. “SAP”判断换位后得__PIS_____判断。
二、单项选择3.如果C概念是A与B两个的属概念,并且所有A不是B,A 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外延,则A与B 之间的关系是()。
A. 交叉关系B.反对关系B. C.矛盾关系 D.真包含于关系6.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循环定义D.同语反复10.“所有的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为前提进行换位法直接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A.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B.没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C.有的有使用价值的是商品D.有的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商品三.双项选择1.“贪污罪是侵犯财产罪”这句话中“侵犯财产罪”这个概念属于()()。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D.普遍概念2.违反“划分必须是相应对称”这一规则,所犯的错误是()()。
A.多出子项B.划分不全C.子项相容D.混淆根据4.“国家就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国家可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这段话所包含的逻辑错误是()()。
A.定义过宽B.定义过窄C. 多出子项D.划分不全5.“杀人罪就是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这个定义是()()。
A.正确的B.错误的C.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D.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四1.“反革命罪”、“杀人罪”、“渎职罪”、“犯罪”这一组概念中,包括有()。
A.全同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E.反对关系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一判断的主、谓项是()。
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集合概念D.非集合概念E.肯定概念3.下列各组概念中A真包含于B的有()。
序什么是逻辑学?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运用的一种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推理。
要进行推理,就离不开运用判断,推理就是由作为推理根据即前提的判断而推出作为推理结论的判断的。
可见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
判断离不开概念。
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的一门科学,而人们把概念、判断、推理称为基本的思维形式。
逻辑学如何来研究思维形式呢?首先,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都是通过相应的词语、语句和复句来表达的,因此逻辑学就只能是结合语言来研究思维形式的。
其次,逻辑学在研究由概念组成的判断和由判断组成的推理时,并不是研究一个个具体的内容,而是一般形式。
最后,还必须明确逻辑形式可以是正确的,逻辑学上称之为有效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即无效的。
学习逻辑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区分何为正确的,何为不正确的。
一2.确认事实事实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观性,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
事物即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矿藏等。
例如,白宫就可以看做事物的代表,而林肯被刺则可以看做事件的代表。
要确认事物的存在,你只需实地去考察。
如果它真实存在,就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是你可以到达的,你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认它的真实性。
3.观念与其对象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最终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
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与否。
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脆弱,我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4.观念联系事实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
5.将观念付诸语言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最后出现语言。
即使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表达出来。
柠檬文才学堂逻辑学课程作业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在“p要么q”中,逻辑变项是( p q ),逻辑常项是( 要么 )。
2.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是(内涵)和(外延)。
3.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 变项 )和逻辑( 常项 )两个部分组成的。
4.在“人是要遵纪守法的”中,“人”从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角度看,是( 集合 )概念。
从普遍概念与单独概念的角度看,是( 普遍 )概念,5.划分是揭示概念( 外延 )的逻辑方法,定义是揭示概念( 内涵 )的逻辑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如果p那么q”与“只有p才q”这两个判断形式,它们含有( b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B.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C.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D.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2.“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语句的“群众”属于( b )A. 非集合概念B.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空概念3.“共青团员”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b )A.工人B. 青年C.劳动者D.共产党员4.“连队”和“战士”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b )A.全同关系B. 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 属种关系5“所有的金属是导电体”这一判断中主项“金属”和谓项“导电体”两概念外延之间具有( c )关系。
A.全同关系B. 真包含关系C. 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6.“大学生”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c )A.共青团员B. 北京大学的学生C.学生D.女大学生7.下列属于正确划分的是( c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B. 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量项C. 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推理D.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8.“概念”可以概括为( c )A.判断B. 语言C.思维形式D.推理9.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b )A.把“北京市”限制为“西城区”B.把“数学家”限制为“陈景润”C.把“黄山”限制为“风景秀丽的黄山”D.把“书籍”限制为“《普通逻辑学》10.“郭沫若是着名的学者和作家”中”郭沫若”是( c )A.普遍概念B.可以进行限制C.可以进行概括D.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关系。
课时2明确概念的方法素养目标1.把握概念的逻辑方法——定义。
2.把握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
3.明确把握逻辑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对概念的认识和把握,训练思维能力。
要点晨背1.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要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守必要的逻辑规则,只有掌握了定义的规则,才能使定义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2.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一种方法。
一个正确的划分必须充分了解概念外延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同时必须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自主学习【学新知】一、明确内涵的方法1.定义的含义:定义是从________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____________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2.定义的逻辑结构:定义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构成。
3.下定义的方法: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
这里的属概念,是指________的属概念。
种差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________,用定义联项将________和________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
定义的四个逻辑规则包括:定义项与被定义项所指的范围必须等同,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定义不能用比喻。
4.下一个正确的定义,必须遵守必要的规则(1)下一个正确的定义,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________,把握其________;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2)应该遵守必要的逻辑规则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否则,就会犯“__________”或“________”的逻辑错误。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否则,就会犯“________”或“________”的逻辑错误。
《逻辑学》(《普通逻辑学》)课程试题库———————————————————————————————————本课程考试题型一般有以下十大题型:(一)填空题、(二)单项选择题、(三)不定项选择题、(四)判断是非题、(五)简单分析、推理题、(六)图解题、(七)三段论分析填空、(八)表解题、(九)证明题、(十)综合分析、推理题每次考试选择其中7—8种题型。
一、填空题1、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三大发源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义是揭示词项______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词项______的逻辑方法。
3、“所有的违法行为都应受到惩罚”该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为:主项_______,谓项_______。
4、设E命题为真,根据直言命题对当关系的性质,具有相同素材的其它三种直言命题的真值情况为:A为______ 、I为_______、O为________5、以命题“有的花不是红的”为前题,进行换质推理,可以推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换位推理,可以推出结论___________。
6、设P为假,要使命题公式p∨q为真,q应取值为_______;要使命题公式p→q为真,q应取值为________;要使命题公式p←q为真,q应取值为_______。
7、在第二格的三段论中,中项在前提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
8、三段论:( PAM )∧( SIM )→SIP是一个无效推理,根据规则,该三段论犯了“________________”的逻辑错误。
9、证明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0、古希腊学者____________是传统逻辑的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逻辑之父”11、限制就是通过增加词项的__________以缩小词项的__________的逻辑方法。
12、定义是揭示词项__________的逻辑方法,最常用的一种下定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逻辑学名词解释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
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
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逻辑学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性质命题)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
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省。
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
第一章引论1、逻辑的定义: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2、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命题)、推理。
3、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三种思维形式的联结方法。
45、基本逻辑规律是指:保证思维确定性的同一律、保证思维无矛盾性的矛盾律、保证思维明确性的排中律。
6、逻辑方法: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判断,进行推理和论证的方法。
例如: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三种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探求因果联系的科学归纳法;进行反驳和论证的反证法和归谬法;类比法;穆勒五法等。
7、逻辑是从真假值的角度研究逻辑形式。
真假性质是指一个形式在何种情况下为真,何种情况下为假的性质。
真假关系是指当一个形式为真(或假)时,另一个形式为真(或假)的关系。
第二章逻辑基本规律1、正确的思维应当具有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
2、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
3、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概念或任一命题都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
4、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5、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6、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不能同真的命题不能同时予以肯定。
7、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
8、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9、排中律的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不能同假的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予以否定。
10、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模棱两可(两不可)。
11、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①两者的内容不同。
②两者的要求不同。
③违反要求后所犯错误不同。
④两者适用范围不同。
矛盾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但不适用于下反对关系;排中律适用于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但不适用于反对关系。
⑤两者的作用不同。
矛盾律是间接反驳的依据,排中律是间接第三章定义12、任何定义都是由被定义项Ds(其内涵需要得到揭示的那个概念)、定义项Dp(用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和定义联项(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系词)三个部分组成的。
逻辑学课堂笔记logic郝云青Hao Yunqing 第一章绪论1、“逻辑”一词来源于英文的“logic”的音译,源自希腊语(逻各斯),理性、规律之义。
2、逻辑学三大源流: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客观规律3、逻辑三中意思思维规律形式逻辑通常“逻辑”或“逻辑学”仅仅指形式逻辑4、形式逻辑:(1)、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研究对象:人的理性认识。
思维通过语言表达,但逻辑学不是语言学。
(3)、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4)、性质:工具性、普遍性、抽象性、非政治性(5)、意义:a、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与能力b、思维创新的前提c、理解、论说的基础工具备注:1、所有的“s”都是“p”:其中“所有”和“是”是逻辑常项,s和p 是逻辑变项。
2、如果p那么q=除非p否则非q=只要p就q3、或者p或者q4、只要p才q5、“要么p要么q”不等于“或者p或者q”:前者是不相容的,后者是相容的。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述1、对象的属性:是指对象的性质的对象间的关系的统称。
(1)、本质属性:是一类对象共同具有,且仅为该类对象所具有的属性。
(2)、偶有属性:仅为其中部分成员所具有的属性。
(3)、固有属性:是该类对象全部成员所具有的属性。
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1)、区别: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是抽象的思想形态;语词是概念的存在形式,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2)、联系:任何概念都由语词表达,但有的语词不表达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概念可由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语词也可表达不同的概念。
1抽象的(是什么样的):质2、外延:概念对事物范围的反应:量3第二节概念的种类1、普遍概念:概念外延包含的分子多于一个。
(例:自然数、国家)2、单独概念:概念外延包含一个分子。
(可以是专名表示:中国;也可以是摹状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3、空概念:概念外延布不包含分子。
(例:永动机、孙悟空)1、实体概念: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实体。
北津学院普通逻辑学考试题型北津学院普通逻辑学重修考试题型⼀.按括号提⽰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每题2分,共18分。
限制、概括、⽭盾关系、反对关系、等值的判断、换质、换位、反驳)⼆、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三、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或划分或推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其逻辑错误。
(每题2分,共16分)四、图表题:(共16分)五、逻辑综合应⽤题(共20分)讲课内容第⼀章导论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形式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式。
是由逻辑常项与逻辑变项构成的。
思维的基本规律:同⼀律;⽭盾律;排中律;充⾜理由律第⼆章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概念的质)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
2.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量)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个概念的外延越⼤,则内涵越⼩;外延越⼩,则内涵越多。
如,规律——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刘晓庆在《我的路》中说:“做⼈难。
做⼥⼈难。
做名⼥⼈更难。
做单⾝的名⼥⼈,难乎其难。
”⼈——⼥⼈——名⼥⼈——单⾝名⼥⼈普遍概念:反映由若⼲分⼦组成的类事物的概念.如⼈;学⽣;国家;城市;河流等。
集合概念:以集合体来反映对象的概念。
如,阶级;民族;政党;部队;班级;词汇;⽂集等⾮集合概念不以集合体形式反映的概念.普遍概念是⾮集合概念.如⼈、国家、学⽣、城市等.如何区别普遍概念与集合概念?A.主要看该概念与构成该概念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
构成普遍概念中元素与类概念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每个元素都具有类概念的性质。
如,学⽣与⼤学⽣;法律与宪法构成集合概念中的元素与该概念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每个个体都不具有整体的性质。
如,部队与⼠兵;词汇与单词等B.联系语⾔环境来分析,在不同的语⾔环境中概念的类型不同,集合概念也可以作为⾮集合概念使⽤。
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王是群众,⽼王是英雄。
概念之间的关系1.全同关系2.包含于关系:(是种属概念关系)。
⼀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包含在另⼀个概念外延之中。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本质属性:是一类对象共同具有,且仅为该类对象所具有的属性。
2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3中项:不在结论中出现,在前提中出现两次,这个词项称为中项。
4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命题引出个别性命题。
5联言命题:引言命题是对几种事物情况同时都加以断定的复合命题。
1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2内涵: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
3概括:是通过减少内涵,扩大外延,从总概念得到其属性概念的逻辑方法。
4下反对关系:存在于I 和O之间。
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命题,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如果一个命题真,另一命题真假不定。
如果一个命题假,另一命题真。
5必要条件:无前件一定无后件,有前件一定未必有后件,有后件一定有前件,无后件未必无前件。
1同一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相同。
2定义:在适当的概念陈述中,如果断定了相关概念的本质属性,则称为定义。
3简单断定(原子命题):原子命题是不含和自身命题不同命题的命题。
4外延: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类。
5充分条件:有前件一定有后件,无前件未必无后件;有后件未必有前件,无后件一定无前件。
1定义:在适当的概念陈述中,如果断定了相关概念的本质属性,则称为定义。
2选言推理:是前提中有一选言命题,依据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3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称为集合概念。
4判断:判断是对对象所有断定的思维形式。
5周延性:在一个直言命题中,如果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都被断定,就称该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