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模拟试卷6.doc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模拟试

卷6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教育家(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A)纳托普

(B)杜威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2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

(A)教育为谁服务

(B)教育的方向

(C)如何培养人

(D)培养什么样的人

3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涂尔干

(C)夸美纽斯

(D)杜威

4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和涂尔干

(B)卢梭和那托普

(C)裴斯泰洛齐和凯兴斯泰纳

(D)卢梭和福禄培尔

5 我国建国后,对教育目的的第一次明确表述是( )。

(A)1957年的最高国务院会议

(B)1985年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C)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6 “四有、两热爱、两精神”当作我国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的是( )。

(A)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85年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D)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 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法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8 社会本位论主张,在确定教育目的时,应根据( )来确定。(A)个人需要

(B)个人需要为主,但也应考虑社会需要

(C)社会需要

(D)社会需要为主,但也应考虑个人需要

9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美育

(B)体育

(C)智育

(D)德育

10 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更具有基础和决定性质的是( )。(A)生产力

(B)社会历史条件

(C)政治制度

(D)文化传统

11 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手段

(D)教育结构

12 持“教育目的正是为人皈依上帝,获得‘永生’做准备”观点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涂尔干

(C)夸美纽斯

(D)杜威

13 教育目的具有三大功能:评价功能、调控功能和( )。

(A)监督功能

(B)系统功能

(C)导向功能

(D)自组织功能

二、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14 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

15 教育目的提出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16 培养目标的制定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17 教育功能是教育目的的实质性表现。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已经过时了。

19 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三、简答题

20 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21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22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及基本特征。

23 我国实施教育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4 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25 简述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26 为什么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7 简述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28 如何理解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29 什么是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如何?我国中小学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必答题

30 什么是素质教育?其内涵是什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31 试述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32 简述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

33 案例分析

要求:

至少用一个教育学原理(心理学亦可)进行分析。

问题的分析可从某一个方面切入,不必面面俱到,能阐述清楚即可。

视点犀利,欢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必须有理论依据。

抓住要点,条理清晰,文字简练。

一个老美眼中的中国父母

这是近期在网上被热议的一篇文章,作者谭小熊是一个美国人,目前在新东方学校任外教。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父母为子女所做的一切,也许更有助于我们来思考这个问题。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作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可仅仅两周之后,他就决定打好行李回美国了。他不能忍受隔着整个太平洋来思念家人。

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旧房,他毫不犹豫地说:“留给儿子!”我瞠目结舌地看着他那年仅3岁的小宝贝,心想:天哪,他什么时候才会用到啊! 美国的孩子年满18岁后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父母,对他们来说,离开父母单独居住是证明他已经独立的最重要的标志。

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有一段时间,我的一位同事兴奋得不同寻常,这不光因为他即将踏上红地毯,更因为他的父亲将为他的新房埋单。据我所知,他的父亲并不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大富翁,新房对老人来说是一笔极大的开支。然而老人认为买了房,儿子就能娶到更好的妻子,拥有更美满的婚姻。不仅他们,中国的许多父母都是如此,他们省吃俭用,把所有的钱都存下来替儿女交学费、找工作、买房结婚、照顾孙子等等。实际上年老的父母有权享受更好的生活。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他们更应该把钱用于健康和养老。

相比之下,美国的父母更懂得享受生活,而不是为孩子牺牲自己的一切。在我年满18岁可以挣钱支付学费后,我的父母就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在山区买了一片土地,建了自己的小屋。我和哥哥姐姐都常常收到父母寄来的照片,和他们分享居住在山间的快乐。我结婚的时候,我和我的新娘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礼物除了30元钱,就只有一句关于婚姻的忠告:一对愿意向对方说“我爱你”、“对不起”和“请原谅”的夫妻将会白头偕老。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中国的父母为孩子作了如此多的牺牲呢?我想主要有几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