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湖常见鸟类28种(常见2)
- 格式:pptx
- 大小:422.20 KB
- 文档页数:6
宁波市鸟类名录
区系分布:有关宁波市鸟类动物的资源状况,综合省内外有关宁波市鸟类动物的调查成果,结合浙江省动物志的记载描述(诸葛阳等,1990),可以大致得到宁波市的鸟类动物区系分布情况。
全市共有鸟类动物349种(包括亚种,下同),隶属于19目60科,其中潜鸟目1科1种,鸊鷉目1科5种,鹱形目2科4种,鹈形目3科3种,鹳形目3科22种,雁形目1科27种,隼形目2科25种,鸡形目1科6种,鹤形目3科10种,鴴形目6科42种,鸥形目1科8种,鸽形目1科5种,鹃形目1科6种,鴞形目2科12种,夜鹰目1科1种,雨燕目1科2种,佛法僧目3科6种,鴷形目2科6种,雀形目25科158种。
16.绿鹭Q窖侵郑〣utorides striatus
connectens
244.黑喉石Saxicola torquata stejnegeri
245.灰林S. ferrea haringtoni。
湖泊的鸟类观察湖泊是自然界中一种独特的水域生态系统,其丰富的资源吸引了众多的动植物前来栖息繁衍。
而在湖泊中,鸟类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鸟类在湖泊中寻觅食物、繁殖、迁徙,为湖泊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湖泊鸟类及其观察方法。
一、湖泊的生态特点在开始观察湖泊鸟类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湖泊的生态特点。
湖泊作为一种封闭的水系统,具有较为稳定的水位和水质。
它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和丰富的食物资源,吸引了大量的鸟类栖息繁衍。
此外,湖泊还与周围的森林、草地等生态环境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进一步丰富了鸟类的栖息条件。
二、常见湖泊鸟类1. 水鸟类水鸟类是湖泊中最为常见的鸟类之一。
它们适应水生生活,通常具有长而细长的脚、喙和翼。
常见的水鸟类包括:黑琴鸟、鸬鹚、鸳鸯、白鹭等。
它们通常在湖泊的水中觅食,以鱼类、蛙类、昆虫等为主要食物。
2. 鸥类鸥类也是常见的湖泊鸟类之一。
鸥类具有盔状的喙和灵活的翅膀,它们通常栖息在湖泊的岸边或水面上,以鱼类、昆虫及垃圾为食。
常见的鸥类有:黑头鸥、红嘴鸥、白鸥等。
3. 候鸟类湖泊作为重要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吸引了大量的候鸟。
这些候鸟通常在冬季从北方迁徙至南方,寻找气候适宜的栖息地。
常见的候鸟包括:白鹭、黄鹂、大天鹅等。
观察候鸟可以选择在迁徙季节时前往湖泊,同时注意保护环境,不打扰鸟类的栖息和迁徙。
三、湖泊鸟类观察的方法1. 自然观察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亲身到湖泊现场进行观察。
选择清晨或黄昏时分,这时鸟类活动较为频繁,观察到的种类和数量较多。
在湖泊周边的草地、林边或堤岸上设点观察,尽量保持安静,以免惊扰鸟类。
2. 摄影观察使用相机进行观察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
摄影可以记录下更多细节,让观察者有更多的时间去仔细观察每一只鸟类。
同时,通过摄影还可以将观察到的鸟类与他人分享,促进鸟类保护的宣传。
3. 数据采集在观察鸟类的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数据采集。
记录下每一次观察到的鸟类种类、数量和活动习性,有助于了解该地区鸟类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海珠湿地繁殖季节鸟类的分布及惊飞距离分析张敏;邓云玉;邹发生【摘要】城市湿地鸟类栖息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国家级生态湿地示范区,不仅是公众休闲游憩的载体,还是城市生物栖息的重要区域.在海珠湿地三处区域分别开展鸟类群落调查,并用噪声量化人类游览活动的强度,以惊飞距离来反映鸟类对人类活动的容忍度和适应性.结果发现鸟类群落的组成与栖息地的配置有关.不同生态型的鸟类对人为干扰适应性不同,以涉禽的惊飞距离最长.在游览强度大的区域鸟类容易被惊飞,但惊飞距离较短.建议通过制造隔离和视觉遮蔽、降低噪声和设置投喂点等措施来降低人为干扰对鸟类的影响.【期刊名称】《广东园林》【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7页(P33-39)【关键词】湿地鸟类;人类活动;惊飞距离;海珠湿地【作者】张敏;邓云玉;邹发生【作者单位】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260;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广东广州 510230;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TU986城市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与人类关系密切,城市鸟类可用于评价城市环境质量,备受生态学和自然保护工作者的关注[1~2]。
有别于自然生境,城市栖息地异质性强、人类干扰频繁[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鸟类赖以生存的湿地减少,生境遭到破坏[4]。
人类活动的干扰降低了栖息地的质量,打乱了鸟类与栖息地的关系[5],并且改变鸟类个体的行为,从而影响种群和群落[6],已成为影响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7]。
鸟类的惊飞距离是反映其对人类活动的容忍度和适应性的指标[8~9],鸟类惊飞距离越小,则对干扰的适应性越高。
城市化使动物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增强,惊飞距离变短[10]。
其原因可能为城市鸟类重复接触没有威胁的人类后,降低恐惧感并形成习惯,从而允许人类接近[11];也可能因为城市中对人类耐受性较弱的种类被淘汰,留下耐受性强的种类具有较短的惊飞距离[12]。
广州海珠湖公园夏季鸟类调查及其保护建议作者:佟富春肖以华来源:《广东园林》2015年第05期摘要:2012年6月和2013年6月,采用路线统计法并结合样点法、样方法和定时定点法对广州海珠湖公园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记录到鸟类32种,隶属于5目20科。
雀形目最多,15科22种,占总数的68.8%;其中留乌、旅鸟和夏候鸟分别为28种、2种和2种;调查到的鸟类有3种分布型,3种生态类型。
关键词:鸟类资源;湿地;保护;广州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5-0004-70中图分类号:S718 收稿日期:2015-05-05湿地鸟类是湿地生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数量、分布与湿地环境的变迁密切相关,是湿地质量与健康的重要评价指标。
鸟类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顶级消费者,认识湿地鸟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湿地修复的基础和关键。
国内外相关学者就鸟类组成受栖息地中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做了不少研究。
研究表明,不同鸟类集团对于植被群落结构的要求并不一致,自然林地中食虫鸟类集团、筑地面巢鸟类集团和树洞巢鸟类集团数量显著多于人工林,而在城市环境中,这些鸟类的数量显著少于人工林。
还有研究指出,通过改进植被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绿地的鸟类多样性水平。
1研究地概况海珠湖公园是由万亩果园“果退水进”进行湿地恢复工程而建成的,位于广州中心城区海珠区的东南部,是广州“南肺”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海珠湖规划用地94.84hm2,其中水面面积约53.0hm2。
西江北江下游三角洲网河区,地势低洼平坦,四周环水,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方不受“城市热岛影响”。
全年温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较小、干湿季节明显。
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母质为砂页岩,植被主要为森林和庭院。
鉴于海珠湖公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项目组对其开展了夏季鸟类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海珠湖公园未来的鸟类保护和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嘉兴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
嘉兴市也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许多珍稀和濒危鸟类都在这里繁衍生息。
以下是嘉兴市保护鸟类的详细介绍:
1.鸳鸯:鸳鸯是嘉兴市最为著名的鸟类之一,主要栖息在南湖、鸳鸯湖等湿地中。
鸳鸯是中国特有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鹭鸟:鹭鸟是嘉兴市常见的鸟类之一,包括白鹭、绿鹭、牛背鹭等品种。
鹭鸟主要栖息在河流、湖泊等湿地中,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之一。
3.野鸭:野鸭是嘉兴市较为常见的鸟类之一,包括绿头鸭、斑嘴鸭、赤膀鸭等品种。
野鸭主要栖息在湖泊、河流等湿地中,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之一。
4.鹤类:嘉兴市也有一些鹤类栖息,如白鹤、丹顶鹤、灰鹤等。
鹤类是长距离迁徙的鸟类,每年春秋两季会往返于中国和越南北部等地。
5.鹳类:嘉兴市也有一些鹳类栖息,如黑鹳、东方白鹳等。
鹳类是大型涉禽,主要栖息在沼泽、湖泊等湿地中。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种保护鸟类之外,嘉兴市还有许多其他珍稀和濒危鸟类,如中华秋沙鸭、大天鹅、小天鹅等。
这
些鸟类都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鸟类,嘉兴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执法力度、推广生态旅游等。
同时,民间环保组织和志愿者也积极参与鸟类的保护工作,通过志愿者巡护、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鸟类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总之,嘉兴市是一个生态优美、鸟类丰富的地区,保护鸟类的工作需要持续进行。
只有通过政府、民间组织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些珍稀鸟类得到更好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作者:
来源:《环境》2021年第10期
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于2015年获批,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总面积1100公顷,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名副其实的广州“绿心”。
海珠湿地水网交织,绿树婆娑,鸢飞鱼跃,独具三角洲城市湖泊与河流湿地特色,是候鸟迁徙重要通道、岭南水果发源地和岭南民俗文化荟萃区。
海珠湿地内有维管束植物630种,按植物形态分为乔木165种、灌木88种、草本325种、藤蔓52种;按生长习性分为陆生572种、水生58种。
海珠湿地内有动物583种,包括鸟类177种、昆虫类285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22种、哺乳类8种、鱼类54种和底栖动物29种。
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6種,广东省级保护鸟类2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