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课程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11
企业管理学教学大纲一、 课程概述企业管理学是一门涵盖企业战略制定、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深刻认识,提升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现实经营实践的能力。
二、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有以下三点:1. 培养学生系统化地理解企业管理学理论,并掌握理论操作性;2. 强化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实践应用,加强实战技能的巩固;3.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成为职业生涯中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者。
三、 课程安排1. 企业战略制定(8周)• 企业战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 企业战略的评估与选择• 企业战略的实施与调整2. 组织设计(8周)•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管理职能与组织形式的关系• 组织变革与管理挑战3. 人力资源管理(8周)•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流程• 面试与招聘流程• 整合与发展人才• 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4. 营销管理(8周)• 营销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策略• 市场研究• 品牌定位与产品定价• 渠道管理与客户关系维护5. 财务管理(8周)• 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会计信息的分析与利用• 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 融资策略和资本结构四、 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文献阅读和实例讲解,详细讲解企业管理学理论;2. 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实际案例,并进行讨论和演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3.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策划并实施企业模拟运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课程评估本课程评估由平时成绩、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包括课堂讨论、作业、实验、小组合作等),中期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50%。
六、 教学资源1. 教材:《企业管理学》(第二版),作者:戴尔•C•萨默斯和莎拉•L•加德纳2. 课程网站:提供教学资料下载、网上交流互动和在线练习等功能;3. 课件:提供讲义和课件下载。
企业管理课程大纲第一部分:导论- 课程介绍- 目标和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参考书目和资源第二部分:组织管理- 组织理论的概述- 组织结构和设计- 决策与问题解决- 领导与管理第三部分:人力资源管理- 招聘与面试- 培训与发展- 绩效管理- 薪酬与福利- 劳动法律法规第四部分:战略管理- 战略规划与分析- 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 战略执行与控制- 创新与变革管理第五部分:运营管理- 供应链管理- 质量管理与六西格玛- 项目管理- 制造与生产管理第六部分:营销管理- 市场分析与定位- 市场营销策略- 产品与品牌管理- 销售与推广第七部分:金融与会计管理- 财务管理基础- 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 成本管理与控制- 财务报告与分析第八部分:信息技术与管理- 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 数据管理与分析- 电子商务与数字化转型- 信息安全与风险管理第九部分:国际化与全球管理- 跨文化管理- 国际市场拓展- 跨国公司管理- 全球合作与竞争第十部分: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商业伦理与道德决策- 社会责任概念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结语:- 总结与回顾- 学习心得与反思- 课程评价反馈- 推荐的进一步学习资源以上是一个企业管理课程的大纲示例,通过分部分的方式介绍了该课程涵盖的主要内容。
每个部分讨论的主题和关键点都可以根据具体课程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
这样的大纲结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整个课程的框架,同时使教师能够系统地进行教学和评估。
希望该大纲能够满足你对企业管理课程大纲的需求。
《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企业管理学时:72 开课院系:管理系一、使用层次、专业本大纲适用于高职高专工商管理专业设置“企业管理"课程,同时可以供企业管理的从业人员参考学习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企业管理》是具体研究如何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和理念,来满足经济发展对企业管理要求的一门学科,它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来适应企业的发展,为今后从事工业企业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章节、学时分配、习题和作业量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管理总述1、教学要求:明确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原理和管理的两重性;熟悉管理的职能,掌握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了解管理的发展过程及现代管理的理念。
2、内容提要:(1)管理及其沿革(2)管理基本职能(3)现代管理理念3、重点:管理的职能,现代管理的理念。
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难点:掌握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二章企业管理及其组织结构1、教学要求:明确企业管理概念;熟悉企业类型及其特征;掌握企业结构形式及特点;掌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和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管理工作.2、内容提要:(1)企业及企业管理(2)企业组织结构(3)企业管理基础工作3、重点:企业管理概念;企业结构形式和特点。
4、难点:掌握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
第三章现代企业制度1、教学要求:理解现代企业制度含义;熟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点.2、内容提要:(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3)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3、重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点.4、难点: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点。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导论1、教学要求: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内容和分类;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程序和步骤。
《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新《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企业管理》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课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成为了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和领导企业的潜力。
学生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将来进入企业管理岗位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2.1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企业战略与发展-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营销管理- 财务管理- 创新与创业管理- 领导与团队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2.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学生的参与讨论,向学生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企业案例,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实践,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 项目实践:通过小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 基于问题的学习:通过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将起到指导和辅助的作用。
三、课程评估和考核方式3.1 课程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
其中,平时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期末考试占70%。
3.2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评估: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小组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 期末考试:组织一次综合性的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企业管理》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企业管理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644. 学分:45.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6.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提高学生的企业管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企业管理概述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2. 企业组织与管理体制企业组织结构及其类型企业管理体制的内涵与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3.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的含义与类型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与方法企业战略规划与实施4.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目标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员工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激励5.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市场与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分析市场营销策略与组合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企业管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企业案例,使学生了解企业管理实际操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模拟企业管理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企业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企业管理教材。
2. 辅助材料:包括企业案例、管理工具与方法等。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管理资讯。
4. 实践基地:建立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企业管理实践的机会。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企业管理概述:8课时企业组织与管理体制:8课时企业战略管理:10课时人力资源管理:12课时企业市场营销管理:10课时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每周安排2课时。
CIE A-Level Business课程大纲涵盖了商业环境、组织和管理、市场营销、财务和会计、全球背景下的商业五个方面的内容。
1. 商业环境:这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商业决策,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2. 组织和管理: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有效管理组织结构,以及如何管理和激励员工。
此外,他们还将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和伦理问题。
3. 市场营销:在这个部分,学生将学习市场趋势和消费者行为,以及如何进行市场研究、产品开发和定位。
他们还将了解如何制定并执行有效的营销策略。
4. 财务和会计:学生需要掌握会计和财务的基础知识,包括财务报告、财务分析、预算编制和控制、风险管理等。
5. 全球背景下的商业:学生将了解全球商业环境,包括国际市场、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和货币问题等。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在全球环境中进行商业运营。
此外,CIE A-Level Business课程大纲还包括一些具体的课程要求,例如完成一个商业项目,进行案例研究,以及完成一些特定的课程作业。
管理类综合大纲2024管理类综合大纲2024第一部分:管理理论与方法1. 管理学概述1.1 管理学的定义和特点1.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1.3 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2. 组织与管理2.1 组织的概念和特点2.2 组织结构与设计2.3 组织文化和员工行为3. 领导与决策3.1 领导的概念和作用3.2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3.3 决策理论与决策方法4. 营销管理4.1 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4.2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4.3 产品开发与创新4.4 销售管理及市场推广策略5. 运营管理5.1 供应链管理与物料管理5.2 生产计划与控制5.3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5.4 运营效率与成本管理第二部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1. 组织行为1.1 个体行为与决策1.2 团队建设与管理1.3 组织变革与创新2. 人力资源管理2.1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2.2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2.3 培训与开发2.4 薪酬与福利管理2.5 劳动关系与员工满意度管理第三部分:战略管理与国际企业管理1. 战略管理1.1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2 环境分析与战略选择1.3 战略执行与控制2. 国际企业管理2.1 全球化与国际化战略2.2 跨文化管理与国际团队建设2.3 国际市场开拓与运营管理第四部分:创新与创业管理1. 创新管理1.1 创新与企业竞争力1.2 创新组织与创新文化1.3 创新方法与工具2. 创业管理2.1 创业过程与创业管理2.2 商业计划书编写与评估2.3 创业风险与创业投资第五部分:信息管理与科技应用1. 信息管理1.1 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2 信息系统与知识管理1.3 数据分析与业务决策支持2. 科技应用2.1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2.2 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2.3 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第六部分:伦理与社会责任1. 伦理与商业道德1.1 伦理理论与道德决策1.2 商业伦理与商业道德问题2.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2.1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原则2.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3 企业公民责任与社区参与以上为管理类综合大纲2024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管理理论与方法、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与国际企业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信息管理与科技应用以及伦理与社会责任等方面。
一、课程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员工素质,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培训,帮助企业管理者掌握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能,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课程目标1. 使管理者深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2. 提升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和领导力。
3. 培养管理者对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的敏感度,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4. 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形式,激发管理者的创新思维,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企业管理基础理论1. 企业管理概述- 企业管理的概念、职能和作用- 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战略分析工具与方法- 企业战略调整与变革3.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与优缺点- 组织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组织变革与流程优化4.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 员工招聘与选拔- 员工培训与开发- 绩效管理与薪酬福利5. 财务管理- 财务报表分析- 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 - 资金管理与企业融资第二部分:管理技能提升1. 决策能力- 决策的原则与方法- 决策风险与应对策略 - 案例分析与讨论2. 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 团队沟通与跨部门协作 - 案例分析与讨论3. 团队建设与领导力- 团队建设的原则与方法 - 领导风格与领导力提升 - 案例分析与讨论4.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与方法- 企业创新战略与实施- 案例分析与讨论第三部分:行业趋势与风险应对1.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竞争格局与机遇- 企业应对策略2. 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估- 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 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四部分: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1. 企业管理实践案例分析- 国内外知名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与讨论2. 企业内部管理实践- 企业内部管理实践分享- 案例分析与讨论3. 企业内部培训与实施- 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构建- 培训实施与效果评估- 案例分析与讨论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
企业管理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并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实践技巧,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课程内容1. 引言- 企业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2.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企业组织与职权划分- 企业目标的制定与执行3. 企业规划与战略管理- 企业规划与战略选择- 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 企业竞争战略4.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 绩效管理与培训发展- 薪酬管理与激励机制5. 决策与问题解决- 决策理论与模型- 决策方法与技巧- 问题解决与创新6. 领导与团队管理- 领导理论与风格- 团队形成与发展- 团队冲突与解决7. 控制与绩效管理- 控制理论与方法- 绩效评估与改进8.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企业道德与伦理-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师通过教材和案例研究等方式,介绍和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概念。
2. 案例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了解企业管理的实践和应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践性问题的讨论,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
4.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情景,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席率、参与讨论等。
2. 课堂作业: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报告等。
3. 期末考试:对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4. 项目实践: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实践项目,并撰写相关报告。
五、教材参考- Robbins, S.P., Coulter, M., & DeCenzo, D. A. (2017). Management (14th ed.). Pearson Education.- Daft, R.L. (2018). The New Era of Management. Cengage Learning.- Hill, C.W.L., & Jones, G.R. (2019). Strategic Management: An Integrated Approach (13th ed.). Cengage Learning.六、参考文献- Mintzberg, H. (1973). 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 Harper & Row.- Drucker, P.F. (1974).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Harper & Row.- Porter, M.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Free Press.七、备注本大纲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国际管理教学大纲国际管理教学大纲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管理的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凸显。
国际管理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在跨国企业和国际组织中具备必要的管理技能和全球视野。
本文将探讨国际管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目标,并对其实施方式进行探讨。
一、国际管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国际管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商务环境分析:学生需要了解全球商业环境的变化和趋势,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他们应该学会如何分析和适应这些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2. 跨文化管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识别、理解和应对这些文化差异,以便在跨国企业中有效地进行管理。
3. 国际战略:学生需要了解国际市场的机会和挑战,并学会制定和实施适应性强的国际战略。
他们应该学会如何评估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4. 跨国人力资源管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和挑战性。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在不同文化和法律环境下进行跨国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员工关系等方面的技能。
5. 跨国运营管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企业的运营。
他们应该了解全球供应链管理、物流和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二、国际管理教学大纲的目标国际管理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学生:1. 全球视野:学生应具备全球化思维和视野,能够理解和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环境和文化差异。
2. 跨文化沟通:学生应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员工和合作伙伴进行合作。
3. 国际战略思维:学生应具备制定和实施国际战略的能力,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寻找机会、应对挑战。
4. 跨国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应具备跨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管理和发展员工。
5. 跨国运营管理:学生应具备全球供应链管理、物流和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企业管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名称:企业管理学课程编号:20910003英文名称:Business Management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1理论学时:51 实验学时:0课外学时:0学分:3开设专业:工商管理先修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企业管理是研究现代企业基本特征、运作规律、管理方法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作为与企业经济活动关系密切的印刷专业院校的学生,必须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具备初步的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
本课是面向全院本科非管理专业的一门企业管理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
(-)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了解、掌握现代企业的基本概念。
2.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能够具有一定的运用企业管理的工具和方法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论1、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企业管理的概念与性质第三节现代企业类型第四节企业的目标与责任第五节企业管理基本原理第六节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企业的概念、特征、类型难点:管理二重性3、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企业的目标与责任;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2)掌握企业的概念、特征、类型;掌握企业管理基本原理;管理二重性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1、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现代管理学流派第三节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难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2)掌握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各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观点;现代管理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根本信息学分: 4分总学时: 72适用类型: 高职高专适用专业: 国际贸易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实务, 出口流程及模拟, 信用证出口单证, 外贸函电等专业必修课。
后续课程: 其他专业选修课程和毕业实训。
二、课程概述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阐述有关跨国经营管理方面的根本知识和一般原理, 介绍外国直接投资的动态和跨国公司的开展现状, 使学生初步理解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跨国经营等方面的根本知识, 对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跨国的经营与管理方式有一定的系统性认识, 并加深对中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战略的理解。
课程的教学要求:〔1〕、系统掌握本学科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及其相关知识;〔2〕全面了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运行规律;〔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完本钱课程的学习任务后, 能够自觉地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能提出解决方法。
三、教学条件1.教学场所要求 : 一般教室2.教学仪器设备要求: 黑板、教材四、学时分配方案第1章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征;2.了解跨国公司形成和开展的阶段;3.熟悉跨国公司的构成和类型;4.熟悉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跨国公司的类型和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难点: 跨国公司构成与非跨国公司的区别。
【学时分配】1. 理论课时: 3学时2. 实训课时:1学时【教学内容】一、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征二、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开展三、跨国公司的类型四、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本章小结◆思考题◆案例分析 : 沃尔玛公司第2章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跨国公司总体战略的成长战略和经营战略;2.了解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 制定程序和制定方法。
企业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1065课程名称:企业管理课程英文名称: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实验学时:6实验项目数:6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参考教材:金占明:《企业管理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刘兴倍:《企业管理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实验指导书:自编《企业主要管理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实验指导书》一、课程简介和基本要求课程介绍:企业管理学是大学经济管理学科方向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同学对企业和企业管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在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并增强其管理能力,并为本专业的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要求掌握企业及企业管理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并对企业和企业管理有一个系统完整地认识和了解;对企业管理的主要部门的工作有较系统地认识,并掌握管理工作中常用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各部门的作用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求同学了解现代企业的构成,树立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初步具备管理企业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巩固本课程中要求的企业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并通过实验对企业和企业管理有一个初步的系统认识和了解;对企业管理的主要部门的工作有较系统地认识,并掌握管理工作中常用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各部门的作用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求同学了解现代企业的构成,树立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初步具备管理企业的能力。
实验要求:学生根据设定实验对象企业,进行管理者岗位模拟,对企业管理的主要部门的工作形成较系统的认识,进而巩固本课程中要求的企业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结合对象企业的基本数据,了解各业务与职能部门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设置的意义,熟悉各部门业务的基本流程,明确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战略方针。
1.学生应完成分担的实验任务;2.完成好的实验结果以实验总结报告上交,供老师批阅。
三、主要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计算机、企业主要部门模拟台、企业主要业务部门工作流程图表。
企业管理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培养学生在组织中高效管理资源和人力的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企业管理的概念、管理职能、组织结构设计、领导力培养、决策制定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理论学习:通过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模型,能够准确理解企业管理的内涵。
2. 技能培养: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模拟管理实验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制定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3. 领导力发展: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领导潜力,提升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 综合素养培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全球视野。
三、课程内容1. 企业管理概论- 企业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 企业管理的核心理论2. 管理职能与职责- 计划与组织- 领导与协调- 控制与评估3. 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与形式 - 组织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 组织结构的变革与调整4. 领导力培养- 领导力的概念与特点 - 领导力的发展与提升 - 领导力的评估与反馈5. 决策制定与实施- 决策的定义与特点- 决策制定的过程与方法- 决策执行的考核和调整6.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概念与重要性- 企业文化的塑造与传承- 企业文化的影响与应对7.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 战略制定的方法与步骤- 战略执行与评估8. 团队管理与协作- 团队的形成与发展- 团队管理的原则与技巧- 团队协作与冲突管理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形式,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企业管理基本知识教学大纲一、引言•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管理能力。
二、课程目标•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企业管理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领导能力。
三、课程大纲模块一:企业管理概述•企业管理的定义和概念;•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及作用。
模块二: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的概念和意义;•竞争战略和成长战略;•战略规划和执行。
模块三:组织管理•组织结构与设计;•管理层级与权责;•组织文化和氛围。
模块四: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与招募;•员工培训与发展;•岗位评价与激励机制。
模块五:运营管理•生产与服务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与效率提升。
模块六: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概念和流程;•项目规划与执行;•项目风险管理。
模块七: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商业伦理的重要性;•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教学方法•理论讲解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作业;•实地考察和实践项目。
五、教学评估•课后作业和小组项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参与度和表现。
六、参考教材1.《企业管理导论》2.《企业战略与运营管理》3.《管理学》4.《组织行为学》以上是企业管理基本知识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述,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为未来的管理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国际企业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它是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如何分析经营环境、制定战略、架构组织并实施具体管理职能,通过各种经营形式从国际市场获利,同时还作为最主要的参与主体推动和改善全球化进程。
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化与国际企业、政治经济文化的国家差异、国际企业伦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企业经营形式、国际企业战略、国际企业组织结构、国际进入战略和跨国联盟、国际企业的营销与研发、国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企业的财务管理。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is a core cours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it studies how to analyz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mulate strategies, organize and implement specific management functions, profi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rough various business forms, and promote and improve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s the main participant.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national differences in political economy and cultur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thics,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form,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strategy,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entry strategy and transnational alliance, marketing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1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2.设计思路:在对国际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课程要求等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首先从全球化的定义、市场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全球化的争议等方面分析国际企业管理的背景,然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国家间差异、国际商务伦理方面探讨了国际企业经营环境,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理论方面探讨国际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再然后制定国际企业经营战略合组织架构,最后实施管理职能(包括全球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全球研发和营销管理、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和跨国财务管理)。
因此,教学内容共十三章,分别是:第一章国际企业概论、第二章政治经济中的国家差异、第三章国家间的文化差异、第四章国际企业伦理、第五章国际企业理论基础、第六章国际企业经营形式、第七章国际企业战略、第八章国际企业组织结构、第九章国际进入战略与战略联盟、第十章全球生产与供应链管理、第十一章全球营销和研发、第十二章全球人力资源管理、第十三章国际企业财务管理。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并行课程: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后置课程:企业经营模拟二、课程目标(一)专业教育目标本课程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知识选修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经济全- 1 -球化的宏观背景,掌握在这一背景下企业跨国经营的理论依据、组织与战略、以及基本业务活动的管理,并形成学科知识体系;通过延伸阅读、课外辅导、平日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研究能力、专业意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能:1.知识1)掌握国际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国际企业管理的宏观背景——经济全球化;2)掌握企业经营环境国家差异的分析方法与内容;3)掌握国际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
4)掌握出口、非股权经营、业务外包和股权投资等几种国际企业经营形式及其适用条件;5)掌握国际企业战略路径和战略模式,以及不同战略模式选择导致不同的国际企业组织结构;6)掌握国际企业经营中的国际进入决策和进入模式以及跨国战略联盟;7)掌握国际企业管理职能(包括全球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全球研发和营销管理、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和跨国财务管理)。
2.能力1)能从成本、收益和风险等方面评价一个国家的综合吸引力;2)能从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方面分析某国的企业经营环境;3)能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解释国际企业经营现象;4)能根据内外部环境判断某一国际企业的跨国经营形式;5)能根据内外部环境判断某一国际企业的战略选择,以及设置这种战略选择下的企业组织结构;- 1 -6)能根据内外部环境,实施基本业务活动的管理(包括全球生产和供应链管理、全球研发和营销管理、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和跨国财务管理)。
3.素质树立正确的全球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全新的全球经营理念,塑造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营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创新、开拓和合作共赢精神。
(二)思政教育目标《国际企业管理》这门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选修课,与工商管理专业相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内涵应该是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应把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融入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机融入国际企业管理的理论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观、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与合作共赢精神,实现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本门课程主要思政教育目标为:(1)国际企业管理中的商业伦理观。
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秉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观,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义利观,树立互利共赢的价值观。
(2)国际企业管理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在企业跨国经营中,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并在全球范围内明确落实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利益的动态平衡,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科学精神。
明确在企业的跨国经营中,应遵循经济规律,实现各种资源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
- 1 -(4)创新精神。
明确创新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永恒主题,跨国企业应把创新作为获取经济利润的首要途径,创新精神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5)合作共赢精神。
新的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明确跨国企业应有开放的思维和合作共赢的经商文化。
三、学习要求国际企业管理学科具有专属学科知识精益化和外延边界模糊化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国际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概念及运用管理模型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外,还要扩大知识面,综合运用管理学理论分析和解决跨国经营的现实问题。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课前预习1)完成教师提供的先导材料的阅读;2)阅读教材,明确本次课程将要学习探讨的主要知识点;3)完成教师要求的其他课前准备工作2.课中教学1)积极发言,回答教师提问;2)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3)勇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3.课后复习与自学1)完成教材内指定作业;2)围绕教师提供和自行收集整理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完成小组作业;3)通过调研、收集整理资料,结合学习内容,完成教师指定的论文、研究报告的撰写。
4)通过教材、视频、参考资料等,完成教师指定内容的自学。
- 1 -在课堂讨论中发言积极的学生将在平时成绩体现;在研究报告、课堂讨论中有创新见解的学生将获得加分;能够指出教材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失误错漏之处的,将获得加分。
四、教学进度- 1 -- 1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选用教材:《市场营销学通论》,郭国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2、参考教材1. 选用教材:《国际企业管理(第2版)》许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2. 主要参考书:[1] 《国际商务》(第11版),查尔斯·希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 《国际企业管理》(第8版),卢森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3] 《跨国公司的未来》,巴克利、卡森,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4] 《跨文化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尼格尔·霍尔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 《跨文化管理》,王朝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6] 《文化与组织》,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 《金字塔底层的财富》(新版叫《穷人的商机》),普拉哈拉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 《跨国公司管理》,宋亚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9] 《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中信出版社,2007年- 1 -六、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A: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1)作业的评分标准2)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1 -- 1 -3)小组表现评分标准小组展示互评 评委姓名 ______________说明:根据上述评分标准,给出该小组的得分,所有评委打分的总和将作为该小组的总分,请大家认真、客观、公平、公正地打分,此表将在保密的情况下由老师统计。
小组组员合作互评你的组号 ________目的:给大家提供对本组成员的工作进行点评和评价的机会。
这项评估不仅体现了小组作品的结果,还包括小组展示的准备过程。
这项评估请独立完成。
说明:根据上述评分标准,给出你所在小组成员的得分,此得分将作为小组得分的分配比例,请大家认真、客观、公平、公正地打分,此表将在保密的情况下由老师统计。
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