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王烈以德威人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20 KB
- 文档页数:2
古诗王德用有量翻译赏析
文言文《王德用有量》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王武恭公德用善抚士,状貌雄传动人,虽里儿巷妇,外至夷狄,皆知其名氏。
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乃罢枢密,出镇。
又贬官,知随州。
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唯不接宾客而已。
久之,道辅卒,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
”愀然曰:“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朝廷一直臣。
”于是,言者终身以为愧,而士大夫服公为有量。
【注释】①以为言:意思是弹劾王德用。
②枢密:宋朝的中央政府高官。
③出镇:出朝延,镇守外地。
④愀(qiǎ)然: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⑤以:在。
【翻译】王德用善于安抚士卒,他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即使是住在深巷中的妇女儿童和边远的少数民族,都知道他的姓名。
御史中丞孔道辅弹劾王德用,于是被免了枢院官,使其出京城,镇守外地;后来又贬官任随州知州。
官员们都为他感到担心。
而王德用的言行举止却和平时一样,只是很少和宾客朋友来往罢了。
过了很久,孔道辅去世了,有一位朋友对王德用说:“这就是害您的人的下场!”王德用严肃地说:“孔道辅在其位言其事,怎么能说是害我呢?可惜朝廷损失了一位直言忠诚的大臣。
”说话的人为此终身感到惭愧,而上下官员都佩服王德用有雅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魏书·王烈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
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魏书·王烈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魏书·王烈传》原文: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
以颖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
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
由是英名著于海内。
道成德立,还归旧庐,遂遭父丧,泣泪三年。
遇岁饥馑,路有饿殍,烈乃分釜庾之储,以救邑里之命。
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
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
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
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
门人出入,容止可观,时在市井,行步有异,人皆别之。
州闾成风,咸竞为善。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
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
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
”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
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
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
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
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
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
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
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
”乃语之而去。
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
”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
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
时国主*皆亲骖乘适烈私馆,畴谘政令。
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
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躬秉农器,编于四民。
布衣蔬食,不改其乐,东域之人奉之若君。
古诗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翻译赏析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出自文言文《王烈以德威人》,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
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翻译】王烈字彦方,太原人。
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凭借品德高尚称着乡里。
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
”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
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
他已经心怀羞耻,一定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鼓励他改过。
”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觉得奇怪便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
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
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
可见王
烈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烈祖》原文翻译及赏析《烈祖》原文翻译及赏析《烈祖》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假无言,时靡有争。
绥我眉寿,黄耇无疆。
约軧错衡,八鸾鸧鸧。
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译文赞叹伟大我先祖,大吉大利有洪福。
永无休止赏赐厚,至今恩泽仍丰足。
祭祖清酒杯中注,佑我事业得成功。
再把肉羹调制好,五味平和最适中。
众人祷告不出声,没有争执很庄重。
赐我平安得长寿,长寿无终保安康。
车衡车轴金革镶,銮铃八个鸣铿锵。
来到宗庙祭祖上,我受天命自浩荡。
平安康宁从天降,丰收之年满囤粮。
先祖之灵请尚飨,赐我大福绵绵长。
秋冬两祭都登场,成汤子孙永祭享。
注释⑴烈祖:功业显赫的祖先,此指商朝开国的君王成汤。
⑵有秩斯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有秩即形容福之大貌。
”祜,福。
⑶申:再三。
锡:同“赐”。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经典多假锡为赐字。
凡言锡予者,即赐之假借也。
”⑷及尔斯所:陈奂《诗毛氏传疏》云:“及尔斯所,犹云‘以迄于今’也。
”⑸清酤:清酒。
⑹赉(lài):赐予。
思:语助词。
⑺戒:齐备。
⑻鬷(zōng)假:集合大众祈祷。
⑼绥:安抚。
眉寿:高寿。
⑽黄耇(gǒu):义同“眉寿”。
朱熹《诗集传》云:“黄,老人发白复黄也。
耇,老人面涷梨色。
”⑾约軝(qí)错衡:用皮革缠绕车毂两端并涂上红色,车辕前端的横木用金涂装饰。
错,金涂。
⑿鸾:通“銮”,一种饰于马车上的铃。
鸧(qiāng)鸧:同“锵锵”,象声词。
⒀假(gé):同“格”,至也。
享:祭。
⒁溥(pǔ):大。
将:王引之《经义述闻》释为“长”。
⒂顾:光顾,光临。
指先祖之灵光临。
烝尝:冬祭叫“烝”。
秋祭叫“尝”。
⒃汤孙:指商汤王的后代子孙。
将:奉祀。
鉴赏现存《商颂》五首诗,包括这首《烈祖》的创作时间,有人认为它是商朝的作品,有人则认为是微子启受周之封立国于宋(今河南商丘)的作品(汉代微子启又避讳写作微子开,是殷纣王的庶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德威,宇镇远,朔州马邑人也。
为人勇而多智能望尘以知敌数其状貌雄伟笑不改容人见之凛如也事晋王为骑将稍迁铁林军使从破王行瑜以功迁衙内指挥使。
其小字..阳五,当梁、晋之际,周阳五之勇闻天下。
天祐七年秋,梁遣王景仁将魏、滑、汴、宋等兵七万人击赵。
赵王王熔乞师于晋。
晋兵少,而景仁所将皆梁精兵,人马铠甲,其光耀日,晋军望之色动。
德威勉其众曰:“此汴.、宋佣贩儿,徒饰其外耳,其中不足惧也!”退而告庄宗曰:“梁兵甚锐,未可与争,宜少退以待之。
”庄宗不悦。
德威谓监军张承业曰:“王怒老兵。
今宜少退以待,不速战者,非怯也。
且吾兵少而临贼营门,所恃者,一水隔耳。
使梁得舟筏渡河,吾无类矣!不如退军鄗邑,诱敌出营,扰而劳之,可以策胜也。
”承业入言曰:“德威老将知兵,愿无忽其言!”已而德威获梁游兵而问之,知景仁将渡,庄宗笑曰:“果如公所料。
”乃退军鄗邑。
德威出骑兵挑战,景仁悉其军以出,至于鄗南。
两军皆阵,庄宗欲出兵与敌接。
德成谏曰:“梁军轻出而远来,与吾转战,不及日中..,人马俱饥,因其将退而击之胜。
”诸将亦皆以为然。
梁遂大败,景仁以十余骑仅而免。
十五年,德威从庄宗于河上,以趋汴州。
庄宗问战于德威,德威对曰:“梁军父母妻子皆在其中,而梁人家国系此一举。
吾以深入之兵,当其必死之战,可以计胜,而难与力争也。
且吾军先至此,粮爨具而营栅完,是谓以逸待劳之师也,诚宜按军。
臣请以骑军扰之,因其劳乏而乘之,可以胜也。
”庄宗不从,遽督军而出。
德威谓其子曰:“吾不知死所矣!“德威父子皆战死。
庄宗与诸将相持而哭曰:“吾不听老将之言,而使其父子至此!”庄宗即位,赠德威太师。
明宋时加赠太尉,配享..庄宗宗庙。
(节选自《新五代史·周德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人勇而多智/能望尘以知敌/数其状貌雄伟/笑不改/容人见之/凛如也/事晋王为骑将/稍迁铁林军使/从破王行瑜以功/迁衙内指挥使/B.为人勇而多智/能望尘以知敌/数其状貌雄伟/笑不改容人见之/凛如也/事晋王为骑将/稍迁铁林军使/从破王行瑜以功迁衙内指挥使/C.为人勇而多智/能望尘以知敌数/其状貌雄伟/笑不改容/人见之/凛如也/事晋王为骑将/稍迁铁林军使/从破王行瑜/以功迁衙内指挥使/D.为人勇而多智能/望尘以知敌数/其状貌雄伟/笑不改容人见之/凛如也/事晋王为骑将/稍迁铁林军/使从破王行瑜以功/迁衙内指挥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字,即表字,古人成年时取一别名,用于尊长称呼晚辈,也用于平辈互称。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何陋轩记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注释】①蔡:周代古国。
②上国:国都。
③詈:骂。
④郁:阻滞。
⑤莳:栽种。
⑥信:通“伸”,伸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守仁以.罪谪龙场( ) ②就.石穴而居之( )③安而乐.之()④因名.之曰“何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②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译】3.“何陋轩”是如何来阐明孔子“何陋之有”的观点?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4.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借用孔子的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答】【参考答案】1.①因为②靠近③意动用法,以……为乐④名作动,命名2.①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②在这时候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然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
3.居住环境优美(桧竹卉药妆扮居室)、生活情趣高雅(与琴编图史相伴)、交往人物不俗(与文人学士交往)。
4.结构上:首尾呼应(照应篇末“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内容上:点题,以古代圣贤孔子自比,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答到“安贫乐道”即可得分)。
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与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浅析《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而《诗经》中的讽喻诗是现实主义的最好的体现者。
我将从讽喻诗的概念、产生背景、特点、创作倾向、地位及影响对《诗经》进行阐释,其中还通过结合具体的作品来比较《雅》、《国风》中的讽喻诗的区别,同样的我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诗经中的战争诗也可以作为讽喻诗的一部分。
《诗经》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政治面貌、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读它就像读周王朝从后稷开始建立、壮大、发展到春秋中叶衰亡的发展史。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的哀叹。
《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其中还有一小部分是民歌,而根本就没有爱情诗。
朝廷官吏和士大夫诗的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的,有的赞颂好人好政,有的讽刺弊政,只有几首是表达个人感情的诗。
《颂》则为宗庙祭祀歌舞,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虽然在《诗经》中比较著名的是爱情诗,但是其中的讽喻诗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我认为《诗经》中讽喻诗的地位比爱情诗更为重要,因为《诗经》的价值在于开了现实主义的源头,然诗经中现实主义最好的体现在讽喻诗而非爱情诗,爱情诗较著名是由于赋、比、兴的灵活多样的运用或是后世爱情诗赋对其模仿的较多或是对婚嫁民俗的研究所致。
《诗经》的现实主义从讽喻诗中体现,所以《诗经》中的讽喻诗应值得在此作论。
一、《诗经》中的讽喻诗的概念一提到讽喻诗,首先要提的就是《小雅》和《大雅》中的文人讽喻诗,但是《国风》中也有许多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度,广泛、深刻地展现了周代人民惨遭剥削、压迫的现实处境的讽喻诗。
1.《雅》中的讽喻诗。
《雅》中讽喻诗的作者多是贵族阶层中的“公卿烈士”。
2019~2020学年11月天津南开区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初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8分)1. A.B.C.D.下列字音和字形完全的一项是桑梓(zǐ) 拮据(jū) 喃喃讷讷(nè) 莫名其妙恣睢(suī) 算帐 顿开茅塞(sè) 血雨猩风胆怯(què) 聒(guō)噪 面面厮觑(xū) 如雷贯耳星宿(sù) 筵(yàn )席 一步一踱(duó) 今非昔比正.确.2. A.干涉 津津有味 终身B.干预 全神贯注 终生C.干预 津津有味 终生D.干涉 全神贯注 终身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家长 自己的隐私,一旦父母提及一点点,他们都表现得很不耐烦。
②车厢里闹哄哄的,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 地读着一本书。
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着什么。
③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工学院最年轻的 教授。
3. A.B.C.D.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4. A.B.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的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C. D.记者在一些家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它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在于豁达而豪放,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二、古诗鉴赏(3分)5.A.B.C.D.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诗经《大雅·板》原文赏析《大雅板》是《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的一篇。
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
全诗八章,每章八句。
这是一首政治讽谕诗,系周朝大夫借讽劝同僚以讥刺暴君,其用意是规谏统治者挽救颓败的统治,也暴露了当政者的腐败昏聩以致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一般认为此诗作于周厉王之世。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进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瘅。
出话不然,为犹不远。
靡圣管管。
不实于亶。
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
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辞之辑矣,民之洽矣。
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
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
老夫灌灌,小子蹻々。
匪我言耄,尔用忧谑。
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懠。
无为夸毗。
威仪卒迷,善人载尸。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携无曰益,牖民孔易。
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
敬天之渝,无敢驰驱。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
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译文上帝昏乱背离常道,下民受苦多病辛劳。
说出话儿太不像样,作出决策没有依靠。
无视圣贤刚愎自用,不讲诚信是非混淆。
执政行事太没远见,所以要用诗来劝告。
天下正值多灾多难,不要这样作乐寻欢。
天下恰逢祸患骚乱,不要如此一派胡言。
政令如果协调和缓,百姓便能融洽自安。
政令一旦坠败涣散,人民自然遭受苦难。
我与你虽各司其职,但也与你同僚共事。
我来和你一起商议,不听忠言还要嫌弃。
我言切合治国实际,切莫当做笑话儿戏。
古人有话不应忘记,请教樵夫大有裨益。
天下近来正闹灾荒,不要纵乐一味放荡。
老人忠心诚意满腔,小子如此傲慢轻狂。
不要说我老来乖张,被你当做昏愦荒唐。
多行不义事难收场,不可救药病入膏肓。
老天近来已经震怒,曲意顺从于事无补。
《陈情表》:原文和译文解读1. 引言《陈情表》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文天祥所作,写于南宋末年。
该篇文章是文天祥向元朝统治者陈述南宋忠诚不屈的民意和抵抗外敌的决心。
文章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坚定的爱国情怀。
2. 原文臣闻天地之大德,生而无有,成而无毁,广大无私。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译文"我听说天地最大的德行,就是生育万物而不占有,成就万物而不毁坏,广大无私。
如今天下分成三部分,益州已经疲弊不堪,这真的是危急存亡之秋。
然而,侍卫的臣子不懈地在内部工作,忠诚的士人舍生忘死在外作战,都是为了追随先帝的殊遇,愿意为陛下效力。
实在应该敞开圣听,来传承先帝的遗德,激发忠志之士的斗志,不应该轻视自己,失去正义,阻挡忠诚的忠言之路。
"4. 解读《陈情表》以天地大德作引,凸显出忠诚、无私的价值观。
作者通过“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描述,表达出南宋面临的危急形势。
接着,作者强调内部臣子的努力和外部士人的牺牲,彰显出他们的忠诚和决心。
最后,作者提出“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呼吁统治者虚心接受忠言,以保国家安宁。
5. 结论《陈情表》是一篇充满激情、富有文学色彩的爱国篇章。
文天祥以诚恳、真挚的语言,陈述了南宋人民的抵抗意志和忠诚精神。
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更体现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王烈以德威人翻译王烈以德威人,号称“德威之王”,是汉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及军事家,也是汉朝末期统治者。
他出生在汉朝,在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家庭中长大,受过良好的教育,擅长军事、政治及文学,拥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能力,在汉朝末期,他担任了汉朝末期重要的官职,被尊为“德威之王”,是汉朝末期政治家的代表人物。
王烈以德威人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他在汉朝末期的政治统治中,努力地推行着以“仁义”为根本的政策。
他认为政治的根本就是“仁义”,即以仁慈的心怀和正义的行为来处理事物,仁义的政策可以带来真正的政治稳定,使政治变得和谐,给人民带来幸福安宁。
王烈以德威人在汉朝末期,就把仁义作为政策的根本,努力推行仁义政策,从而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给汉朝末期的政治带来了稳定。
此外,王烈以德威人还把政治的根本定位为“治民”,他认为只有统治者真正关心人民,才能够了解人民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治理国家。
王烈以德威人也积极推行“治民”的政策,改善了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使民众渐渐了解到统治者的真正目的,也渐渐接受了统治者的政策,进而促进了汉朝末期的政治稳定。
最后,王烈以德威人还积极推行“君臣”的政策,他认为,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尊重的基础上。
只有这样,统治者才能够更好地统治国家,臣民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王烈以德威人也努力推行“君臣”的政策,使得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定,也更加接近,从而促进了汉朝末期的政治稳定。
总之,王烈以德威人在汉朝末期的政治统治中,努力推行以“仁义”、“治民”和“君臣”为根本的政策,使得汉朝末期的政治稳定得到了促进。
正是因为他,汉朝末期的政治才得以维持,汉朝也得以延续。
因此,他被高度赞扬,被尊为“德威之王”,也是汉朝末期政治家的代表人物。
《周处》练习题班级:姓名:一、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天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古人贵朝闻夕死。
4、翻译句子。
(1)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6、周处改过自新的原因有:①②③7、文章旨在通过周处(填四字短语)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王烈以德威人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少师事①陈寔,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
盗请罪曰:“刑戮是甘②,乞③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④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⑤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
烈使推求⑥,乃先盗牛者也。
【注释】①师事:以……为师。
②甘:甘愿。
③乞:乞求。
④谢:看望。
⑤怪:对……感到奇怪。
⑥推求:查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l)遗.布一端(2)后有老父遗.剑于路(3)或问其故.(4)故.以此激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词的意思。
(1)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2)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3、王烈凭使盗牛者弃恶从善。
4、最能体现王烈以德威人的句子是。
2022⼀模详解|黄浦区2021-2022学年⾼三语⽂⼀模解析版(含⽂⾔⽂译⽂)郑重声明:⼀模卷讲评是模考讲评制作团队原创的试卷分析,试卷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讲评版资料为公益分享。
如需word版本请关注点赞并转发本⽂,并在公众号后台留⾔“2022黄浦⼀模”,⾃动回复。
转载请注明出处。
由于近期有⼩伙伴反馈有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并加价销售,本word稿件仅提供查看权限,不提供编辑权限;图⽚版加⽔印理由同上,敬请谅解。
⽂⾔⽂翻译⽂字版陆贽列传①陆贽⼊翰林,年尚少,以材幸。
在奉天①,朝⼣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
尝为帝⾔:“今盗遍天下,宜痛⾃咎悔,以感⼈⼼。
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谢天下,使⾂持笔亡所忌,庶叛者⾰⼼。
”帝从之。
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悍卒⽆不感动流涕。
及辅政不敢⾃顾重事有可否必⾔之。
①陆贽任翰林学⼠时,年纪还很轻,凭借⾃⼰的才能得到皇帝的宠幸。
跟随皇帝在奉天避乱的时候,⽩天晚上进朝⾯见,皇帝亲信倚重,官位相当的⼈都不敢奢求这样的待遇。
陆贽曾经对皇帝说:“如今叛贼遍布天下,陛下您应该深切地责备⾃⼰,反省悔过,来感化⼈⼼。
陛下果真不惜改正过失,⽤辞章向天下认错,让我⽆所顾忌地执笔直抒,也许可以让叛变者改变⼼意。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所以,在奉天所下的制书,即使是武⼈悍卒读了也没有不感动流泪的。
等到陆贽匡辅政事时,不敢顾及⾃⾝,碰到需要决策的事情⼀定会表达⾃⼰的看法。
②道有献⽠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
贽⽈:“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
”帝⽈:“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嫌。
”贽奏:“⾮功⽽获爵则轻,⾮罪⽽肆刑则亵。
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吾上不负天⼦,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②路上有向皇帝进献⽠果的⼈,皇帝赞许他的⼼意,想要授予他试官(未经正式任命的官职)的职位。
陆贽说:“爵位是天下共有的器物,不可以轻易地授予。
”皇帝说:“试官只是⼀个虚名,⽽且这件事我已经了宰相商量过了,你就不必疑虑了。
赠王威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赠王威古原文翻译及赏析《赠王威古》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颢。
王烈以德威人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个有德行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敬和崇敬。
人们喜欢德高望重的人,因为他们不仅有着优秀的品德和行为准则,还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他人,激励他人成长。
而在众多德行胜出的人中,王烈以他的卓越德行闻名于世,他的德行不仅让人尊敬,还能够威服他人。
王烈以德威人,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了王烈的特点。
他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展示他的高尚品德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获得了他人的崇拜和敬仰,以德行斩尽了他人的锋芒。
首先,王烈以他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从不说谎。
他坚守原则,严守承诺,始终如一。
他的行为充分展示了他的真诚和可靠性,得到了他人的信任和依赖。
他还是一个仁慈和宽容的人,从不与他人计较小事,在与他人相处时始终以善意和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关怀和帮助。
这种善行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身边的人,使得他们对王烈怀有崇高的敬意。
其次,王烈以他的行为威服了他人,成为他们的榜样。
他是一个非常努力和勤奋的人,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投入。
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严谨认真,从不拖延和敷衍塞责。
他不仅完成任务,而且以优异的成绩超出预期。
他的辛勤劳动和卓越表现激励了身边的人,让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并努力追求卓越。
王烈还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他总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韧的意志,勇往直前。
他的坚持和勇气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让他们也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最后,王烈以他广博的知识和渊博的修养威服了他人。
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不断学习和不断进取。
他熟练掌握了众多领域的知识,并将其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他的智慧和见解深深地吸引了他人,让他们对他的意见和建议产生兴趣并倾听。
此外,王烈还以他扎实的学问和丰富的人文修养在交流中取得了重要的地位。
他的知识和修养使他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导师和知己,他们愿意向他请教并受益于他的智慧。
总之,王烈以德威人,这句话道出了王烈高尚的品德和强大的影响力。
他通过自己的德行赢得了他人的敬佩和尊重,他的行为威服了他人,成为他们的榜样,他广博的知识和渊博的修养威服了他人,赢得了他们的赞同。
惟汉行曹植译文以下是《惟汉行》曹植的译文:在天地初开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清浊不分,但伦理道德却十分明了。
人们拥戴了君主和长辈,君主应该行认证之道,要诫骄傲,精神上保持高贵,也要能听取地位低下的人的意见。
像上古的几位好皇帝,如夏禹、商汤和周武王,他们就是这样做的。
说到这里,我便十分思念我的父亲。
如果君主能像我所说的那样去做,朝内便能人才济济,而君主也能因此万古流芳。
这个译文是基于对古诗的理解和解释,尽可能保持了原诗的意义和韵味。
然而,由于古诗的语义往往丰富而深邃,因此译文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原诗的所有细节和含义。
《惟汉行》是曹植的一首诗作,以下是对其的赏析:这首诗在曹植的诗作中属于较为独特的一篇。
它并非直接抒发个人政治理想或身世遭遇的悲愤情绪,而是站在战士们的立场,体察思念家乡的痛苦情绪,情绪是悲哀而壮烈的,具有一种雄浑之美。
此诗开头六句一气直下,将战士们慷慨赴边、决心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得十分充分,气势雄健,格调高昂。
“流沙”二句写北地荒凉,条件艰苦,不仅极言边塞之遥远,也暗示战争之残酷。
“边城”以下六句具体描写战士们的生活情况。
其中“仓卒”二句写由于战事紧急,兵士们只能边行军边啃干粮。
“常苦”二句写北方边地风寒,南方来的兵士很不适应,因此常常思念家乡的痛苦情绪。
“愁肠”二句写战士们虽然思念家乡痛苦情绪十分浓烈,但他们都抱着“不惜躯命”的决心,愿意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献身。
至此,战士们的英雄性格和思想感情已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诗的最后四句以诸乐曲与莲花舞曲比较,以世人学舞与北地舞比较,对美酒的富于边塞特色的自然风光和边地人民的飞动舞姿作了新奇而又自然的描写,为全诗增添了富有边塞特色的自然风光和富有边地特色的舞姿的描写,富有浓郁的边塞情调。
用富有边塞特色的自然风光来表现富有边塞特色的舞姿,是这篇作品描写上的特点;把乐曲的进行和舞姿的变幻两条线索紧紧绞在一起,以前者引导后者,陪衬后者,明确后者的节奏,是这篇作品结构上的特点。
古诗王烈以德威人翻译赏析
文言文《王烈以德威人》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
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注释】1选自《后汉书·王烈传》2少:青年时3师:名词作状语,表示象对待老师那样。
4甘:愿意5乞:只求6或:有人7必:一定8激:鼓励9还:回来10问:询问11遗(布一端):送给,给予12(后有老父)遗(剑于路):遗失,丢失13涂:通“途”14至(暮):直到【翻译】王烈字彦方,太原人。
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凭借品德高尚称着乡里。
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
”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
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
他已经心怀羞耻,一定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鼓励他改过。
”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
/b/20288,觉得奇怪便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
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
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
可见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