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哪些【详细版】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哪些【详细版】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哪些【详细版】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哪些【详细版】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哪些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精密零件加工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零件加工精度包括

尺寸精度

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尺寸的公差带中心的相符合程度。

形状精度

指加工后的零件表面的实际几何形状与理想的几何形状的相符合程度。

位置精度

指加工后零件有关表面之间的实际位置精度差别。

相互关系

通常在设计机器零件及规定零件加工精度时,应注意将形状误差控制在位置公差内,位置误差又应小于尺寸公差。即精密零件或零件重要表面,其形状精度要求应高于位置精度要求,位置精度要求应高于尺寸精度要求。

加工精度是加工后零件表面的实际尺寸、形状、位置三种几何参数与图纸要求的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理想的几何参数,对尺寸而言,就是平均尺寸;对表面几何形状而言,就是绝对的圆、圆柱、平面、锥面和直线等;对表面之间的相

互位置而言,就是绝对的平行、垂直、同轴、对称等。零件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数值称为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主要用于生产产品程度,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都是评价加工表面几何参数的术语。加工精度用公差等级衡量,等级值越小,其精度越高;加工误差用数值表示,数值越大,其误差越大。加工精度高,就是加工误差小,反之亦然。公差等级从IT01,IT0,IT1,IT2,IT3至IT18一共有20个,其中IT01表示的话该零件加工精度高的,IT18表示的话该零件加工精度是低的。

任何加工方法所得到的实际参数都不会绝对准确,从零件的功能看,只要加工误差在零件图要求的公差范围内,就认为保证了加工精度。

机器的质量取决于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机器的装配质量,零件加工质量包含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大部分。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它们之间的差异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误差越大加工精度越低,误差越小加工精度越高。

加工精度根据不同的加工精度内容以及精度要求,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类方法:

1、按是否直接测量被测参数,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直接测量被测参数来获得被测尺寸。例如用卡尺、比较仪测量。间接测量:测量与被测尺寸有关的几何参数,经过计算获得被测尺寸。

显然,直接测量比较直观,间接测量比较繁琐。一般当被测尺寸或用直接测量达不到精度要求时,就不得不采用间接测量

2、按量具量仪的读数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测尺寸的数值,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绝对测量:读数值直接表示被测尺寸的大小、如用游标卡尺测量。

相对测量:读数值只表示被测尺寸相对于标准量的偏差。如用比较仪测量轴的直径,需先用量块调整好仪器的零位,然后进行测量,测得值是被侧轴的直径相对于量块尺寸的差值,这就是相对测量。一般说来相对测量的精度比较高些,但测量比较麻烦。

3、按被测表面与量具量仪的测量头是否接触,分为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接触测量:测量头与被接触表面接触,并有机械作用的测量力存在。如用千分尺测量零件。

非接触测量:测量头不与被测零件表面相接触,非接触测量可避免测量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利用投影法、光波干涉法测量等。

4、按一次测量参数的多少,分为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单项测量;对被测零件的每个参数分别单独测量。

综合测量:测量反映零件有关参数的综合指标。如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时,可分别测量出螺纹实际中径、牙型半角误差和螺距累积误差等。

综合测量一般效率比较高,对保证零件的互换性更为可靠,常用于完工零件的检验。单项测量能分别确定每一参数的误差,一般用于工艺分析、工序检验及被指定参数的测量。

5、按测量在加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

主动测量: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进行测量,其结果直接用来控制零件的加工过程,从而及时防治废品的产生。

被动测量:工件加工后进行的测量。此种测量只能判别加工件是否合格,仅限于发现并剔除废品。

6、按被测零件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静态测量;测量相对静止。如千分尺测量直径。

动态测量;测量时被测表面与测量头模拟工作状态中作相对运动。

动态测量方法能反映出零件接近使用状态下的情况,是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调整方法

编辑

减少传动链传动误差

1)传动件数少,传动链短,传动精度高;

2)采用降速传动(i<1),是保证传动精度的重要原则,且越接近末端的传动副,其传动比应越小;

3)末端件精度应高于其他传动件。[1]

减小刀具磨损

在刀具尺寸磨损达到急剧磨损阶段前就必须重新磨刀。

减小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

1、提高系统的刚度,特别是提高工艺系统中薄弱环节的刚度;

2、减小载荷及其变化

3、尽量减少连接面的数目;

4、防止有局部低刚度环节出现;

5、应合理选择基础件、支撑件的结构和截面形状。

对工艺系统进行调整

1、试切法调整

通过试切—测量尺寸—调整刀具的吃刀量—走刀切削—再试切,如此反复直至达到所需尺寸。此法生产效率低,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2、调整法

通过预先调整好机床、夹具、工件和刀具的相对位置获得所需尺寸。此法生产率高,主要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减小机床误差

1)提高主轴部件的制造精度

①选用高精度的滚动轴承;

②采用高精度的多油锲动压轴承;

③采用高精度的静压轴承

2)对滚动轴承适当预紧

①可消除间隙;

②增加轴承刚度;

③均化滚动体误差。

减小工艺系统热变形.

①减少热源的发热和隔离热源

1)采用较小的切削用量;

2)零件精度要求高时,将粗精加工工序分开;

3)尽可能将热源从机床分离出去,减少机床热变形;

4)对主轴轴承、丝杆螺母副、高速运动的导轨副等不能分离的热源,从结构、润滑等方面改善其摩擦特性,减少发热或用隔热材料;

5)采用强制式风冷、水冷等散热措施。

②均衡温度场

③采用合理的机床部件结构及装配基准

1)采用热对称结构——在变速箱中,将轴、轴承、传动齿轮等对称布置,可使箱壁温升均匀,箱体变形减小;

2)合理选择机床零部件的装配基准。

④加速达到传热平衡

⑤控制环境温度[2]

影响原因

编辑

机床误差

机床误差是指机床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磨损。主要包括机床导轨导向误差、机床主轴回转误差、机床传动链的传动误差。

?

机床导轨导向误差

1、导轨导向精度——导轨副运动件实际运动方向与理想运动方向的符合程度。主要包括:

①导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Δy和垂直面内的直线度Δz(弯曲);

②前后两导轨的平行度(扭曲);

③导轨对主轴回转轴线在水平面内和垂直面内的平行度误差或垂直度误差。

2.、导轨导向精度对切削加工的影响主要考虑导轨误差引起刀具与工件在误差敏感方向的相对位移。车削加工时误差敏感方向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引起的导向误差产生的加工误差可以忽略;镗削加工时误差敏感方向随刀具回转而变化;刨削加工时误差敏感方向为垂直方向,床身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引起加工表面直线度和平面度误差。

?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

机床主轴回转误差是指实际回转轴线对于理想回转轴线的漂移。主要包括主轴端面圆跳动、主轴径向圆跳动、主轴几何轴线倾角摆动。

1、主轴端面圆跳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①加工圆柱面时无影响;②车、镗端面时将产生端面与圆柱面轴线垂直度误差或端面平面度误差;③加工螺纹时,将产生螺距周期误差。

2、主轴径向圆跳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①若径向回转误差表现为其实际轴线在y轴坐标方向上作简谐直线运动,镗床镗出的孔为椭圆形孔,圆度误差为径向圆跳动幅值;而车床车出的孔没什么影响;②若主轴几何轴线作偏心运动,无论车、镗都能得到一个半径为刀尖到平均轴线距离的圆。

3.、主轴几何轴线倾角摆动对加工精度的影响:①几何轴线相对于平均轴线在空间成一定锥角的圆锥轨迹,从各截面看相当于几何轴心绕平均轴心作偏心运动,而从轴向看各处偏心值不同;②几何轴线在某一平面内作摆动,从各截面看相当于实际轴线在一平面内作简谐直线运动,而从轴向看各处跳动幅值不同;③实际上主轴几何轴线的倾角摆动为上述两种的叠加。[3]

?

机床传动链的传动误差

机床传动链的传动误差是指传动链中首末两端传动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误差。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刀刃轮廓或近似的传动关系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加工原理误差多出现于螺纹、齿轮、复杂曲面加工中。

例如,加工渐开线齿轮用的齿轮滚刀,为使滚刀制造方便,采用了阿基米德基本蜗杆或法向直廓基本蜗杆代替渐开线基本蜗杆,使齿轮渐开线齿形产生了误差。又如车削模数蜗杆时,由于蜗杆的螺距等于蜗轮的周节(即mπ),其中m是模数,而π是一个无理数,但是车床的配换齿轮的齿数是有限的,选择配换齿轮时只能将π化为近似的分数值(π=3.1415)计算,这就将引起刀具对于工件成形运动(螺旋运动)的不准确,造成螺距误差。

在加工中,一般采用近似加工,在理论误差可以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前提下(《=10%-15%尺寸公差),来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性。[1]

调整误差

机床的调整误差是指由于调整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

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的产生:1)毛胚制造和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2)冷校直带来的残余应力;3)切削加工带来的残余应力。

加工现场环境影响

加工现场往往有许多细小金属屑,这些金属屑如果存在与零件定位面或定位孔位置就会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对于高精度加工,一些细小到目视不到的金属屑都会影响到精度。这个影响因素会被识别出来但并无十分到位的方法来杜绝,往往对操作员的作业手法依赖很高。

夹具的制造误差和磨损

夹具的误差主要指:1)定位元件、刀具导向元件、分度机构、夹具体等的制造误差;2)夹具装配后,以上各种元件工作面间的相对尺寸误差;3)夹具在使用过程中工作表面的磨损。

刀具的制造误差和磨损

刀具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根据刀具的种类不同而异。

1)定尺寸刀具(如钻头、铰刀、键槽铣刀及圆拉刀等)的尺寸精度直接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

2)成型刀具(如成型车刀、成型铣刀、成型砂轮等)的形状精度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

3)展成刀具(如齿轮滚刀、花键滚刀、插齿刀具等)的刀刃形状误差会影响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

4)一般刀具(如车刀、镗刀、铣刀),其制造精度对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但刀具易磨损。[3]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

工艺系统在切削力、夹紧力、重力和惯性力等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从而破坏了已调整好的工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导致加工误差的产生,并影响加工过程的稳定性。主要考虑机床变形、工件变形以及工艺系统的总变形。

切削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只考虑机床变形,对加工轴类零件来讲,机床受力变形使加工工件呈两端粗、中间细的鞍形,即产生圆柱度误差。只考虑工件变形,对加工轴类零件来讲,工件受力变形使加工后工件呈两端细、中间粗的鼓形。而对加工孔类零件来讲,单独考虑机床或工件的变形,加工后工件的形状与加工的轴类零件相反。

夹紧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工件装夹时,由于工件刚度较低或夹紧力着力点不当,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变形,造成的加工误差。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

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内部热源(切削热、摩擦热)或外部热源(环境温度、热辐射)产热使工艺系统受热而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加工精度。在大型工件加工和精密加工中,工艺系统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占加工总误差的40%-70%。

工件热变形对加工金的的影响包括工件均匀受热和工件不均匀受热两种。

模具制造工艺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制造精度高 (2)使用寿命长 (3)制造周期短 (4)模具成本低 2、模具制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制造质量要求高 (2)形状复杂 (3)模具生产为单件、多品种生产 (4)材料硬度高 3、模具主要零件的精度是如何确定的? 模具精度主要由其制品精度和模具结构的要求来决定的。为了保证制品精度,模具的工作部分精度通常要比制品精度高2~4级;模具结构对上、下模之间配合有较高的要求,为此组成模具的零部件都必须有足够高的制造精度,否则将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制品,甚至会使模具损坏。 第二章模具机械加工的基本理论

1、何谓设计基准,何谓工艺基准? (1)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2)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按工艺基准用途不同,又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2、如何正确安排零件热处理工序在机械加工中的位置? (1)预先热处理:预先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时效和调质。这类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其工序位置多在粗加工前后。 (2)最终热处理:最终热处理包括各种淬火、回火、渗碳和氮化处理等。这类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零件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常安排在精加工前后。 3、制约模具加工精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3)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4、工艺系统热变形是如何影响加工精度的?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会受到各种热的影响而产生温度变形,一般也称为热变形。这种变形将破坏刀具与工件的正确几何关系和运动关系,造成工件的加工误差。另外工艺系统热变形还影响加工效率。 5、如何理解表面完整性与表面粗糙度?

模具制造工艺知识总结

1生产过程:将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成为成品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 2工艺过程:在模具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那些使原材料成为成品的直接有关的过程,如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等。 3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作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4工步是当加工表面、切削工具和切削用量中的转速与进给量均不变时,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5走刀:在一个工步内由于被加工表面需切除的金属层较厚,需要分几次切削,则每进行一次切削?? 就是一次走刀。 6为减少工件安装次数,常采用各种回转工作台,回转夹具或移位夹具。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先后处于几个不同位置进行加工。此时,工件在机床上占据的每一个加工位置称为工位。7在制定工艺规程时,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技术上的先进性。(2)经济上的合理性。(3)有良好的劳动条件。(4)生产质量的可靠性 8工艺文件就是将工艺规程的内容,填入一定格式的卡片,即为生产准备和施工依据的技术文件。工艺文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工艺过程综合卡片。(2)工艺卡片。(3)工序卡片。9工序卡片是在工艺卡片的基础上分别为每一个工序制订的,是用来具体指导工人进行操作的一种工艺文件。 10零件结构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好是指零件的结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现有的生产条件能用较经济的方法方便地加工出来。 11基准就是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 12基准按其他作用不同,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13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14工艺基准就是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 15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可以分为(1)定位基准(2)测量基准(3)装配基准。 定位基准就是加工时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据一正确位置所用的基准。测量基准就是零件检验时,用以测量已加工表面尺寸及位置的基准。装配基准就是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位置的基准。 16选择精基准的原则: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 17除定位基准的合理选择外,拟定工艺路线还要考虑表面加工方法(1从保证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考虑。2考虑工件材料的性质3表面加工方法选择,首先保证质量要求外,还应考虑生产效率和经济性要求。)、加工阶段划分(1粗加工阶段主要任务是切除各加工表面上的大部分加工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尽量接近成品。2半精加工阶段它的任务是是使主要表面消除粗加工留下的误差,达到一定的精度及留有精加工余量,为精加工做好准备。3精加工阶段主要是去除半精加工所留的加工余量,使工件各主要表面达到图样要求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4光整加工阶段如衍磨、抛光等。用于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很高的场合。)、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和加工顺序(1切削加工顺序的安排: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基面先行;先面后孔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预先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时效和调质等;最终热处理,包括各种淬火、回火、渗碳和氮化处理等3辅助工序安排)等四个方面 18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计算法、查表法、经验法三种。 19影响模具精度的主要因素:1.制件的精度2.模具加工技术手段的水平3.模具装配钳工的技术水平??4.模具制造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 20对模具技术经济分析的的主要指标有:模具精度和表面质量,模具的生产周期,模具的

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因素的分析

题目: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因素的分析 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因素的分析 摘要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每一个产品都是由若干零件装配而成的,因而零件的加工质量是整台机器的基础,它直接影响机器的性能和寿命。有很多因影响零件最终的加工质量,如何使工件加工达到质量要求,如何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就成为必须考虑的事情,也就是要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该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各种工艺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规律,从而找出减小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通过图例的分析,确定合适的加工方法,最终达到零件的质量要求。 关键词:加工精度工艺系统刚度位置精度几何参数

目录 绪论 (2) 1.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的概念 (3) 2. 产生加工误差的因素 (3) 2.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4) 2.1.1机床、刀具、夹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4) 2.1.2 刀具、夹具误差及工件的定位误差 (9) 2.2 工件装夹误差 (10) 2.3机床的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0) 2.4 工件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1) 2.4.1刀具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2) 3. 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绪论 机床是各行各业普遍使用的机械设备,凡有机械加工的场所都离不开机床,它使用范围广,社会拥有量大,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尤其大型机床设备、成套机床设备的安装需要非常专业的安装技术人员参与才能完成。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的体积、重量和技术含量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安装工艺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篇论文主要介绍影响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包括几何误差、加工中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误差,典型零件加工与加工方法,通过分析找出最适合的加工方案。

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㈠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步骤 1.在制订模具零件工艺规程前,应详细分析模具零件图,技术条件,结构特点以及该零件在模具中的作用等。 2.选择模具零件坯料制造方法。 3.初拟订工艺水平路线,注意粗,精加工基准的选择,确定热处理工序,划分加工阶段.在拟订工艺过程中,应正确选择加工设备,工具,夹具和量具。 4.根据工艺路线确定各加工阶段的工序尺寸及公关,确定半成品的尺寸。 5.根据坯料的材料及性能,计算或查表确定切削用量。 ㈡填写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卡 完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分析和确定各种加工数据后,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工序卡上绘制的工序图可适当缩小或放大.工序图可以简化,但必须画出轮廓线,被加工表面及定位,夹紧部位.被加工表面必须用粗实线或其他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定位用符号表示,其中3表示被限制的自由度数;辅助支承用符号表示;夹紧力及方向用符号表示.工序图上表示的零件位置必须是本工序零件在机床上加工位置。 模具制造是模具设计过程的延续,它以模具设计图样为依据,通过对原材料的加工和装配,使其成为具有使用功能的特殊工艺装备.主要进行模具工作零件的加工;标准件的补充加工;模具的装配与试模.其中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是模具制造的前期工作,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是指导模具加工的工艺文件。 四、冲压模具制造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㈠审核模具设计图及模具加工工艺规程 1.仔细审核模具设计图,分析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2.根据模具结构特点制订装配工艺 ⑴研究分析被装配模具图样和装配时应满足的技术要求。 ⑵对装配尺寸链分析与计算,进一步确定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⑶对模具结构进行装配工艺性分析,明确各种零部件的装配关系。 ⑷确定各工序中的装配质量要求,确定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工具。 ⑸选择确定所需装配工具、夹具和设备。 ㈡模具零件加工过程 1.全面清理和初检已准备好的标准件、原材料毛坯等。 2.选择和准备在加工过程中将使用的刀具、夹具等其他工具。 3.估计每个模具零件每道工序的加工工时,制订加工过程生产计划(建议使用网络计划方法制定)。 4.根据模具零件图纸及零件加工工艺规程逐一加工模具零件。 5.检验加工出的模具零件。 ㈢模具装配过程 1.清理并检验已加工的模具零件 2.重温装配工艺,确定详细装配步骤 3.准备装配过程所需的各种工具 4.装配步骤 ⑴通过研配、磨削等方法将所有装配的部件装配在一起。 ⑵在长度上有装配余量的零件,在装配后,配磨去掉多余余量。 ⑶有配合要求的模具零件,待配合尺寸达到图纸要求后,先拉紧装配螺钉,再配作销钉孔并贯入销钉,冲裁间隙调整均匀后,先拉紧装配螺钉,再配作销钉并贯入销钉。 ⑷装配完成后,进行手工试模以初检模具工作情况。

浅谈模具制造成本的控制

浅谈模具制造成本的控制 模具制造成本的控制是公司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模具制造成本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控制模具制造成本,下面按照模具制作顺序,针对几个重要方面做以说明。 一、制件的结构工艺 制件的结构工艺直接影响着模具的结构和制造工艺,是影响模具制造成本的外因之一。一个合理的制件结构工艺不仅能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工艺要求,而且能从模具制造的可行性和工艺性考虑,尽可能的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模具制造难度,这是控制模具制造成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模具设计和模具加工工艺 模具设计和模具加工工艺是影响模具制造成本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既不能脱离加工单纯去设计,也要按照设计编制加工工艺,同时两者之间又相辅相成,合理的设计促成了合理的工艺,合理的工艺实现了合理的设计。 模具设计包括结构设计和尺寸、材料给定,结构设计包括各部件结构设计和各零件结构设计。模具合理与否是整套模具成败和制造成本高低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给以高度重视。 模具加工工艺的编制不是简单的工序安排,还包括最重要的各工序装夹、找正、加工方法,加工基准、找正基准、加工量、加工留量及加工要求的给定,如果这些给定不合理,各工序加工基准不合理,必然影响各零部件加工质量,最终出现超差返修甚至报废,增加模具

制造成本。 如何从设计和工艺上降成本,不仅要求设计员要有扎实的设计和加工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一定的设计经验和对各工序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的了解,只有在熟悉加工、组装工艺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合理合理可行的、成本最低的模具,否则,设计的模具可能结构或加工工艺不合理,加工难度大,加工、组装、维修不便,造成成本增加。 三、模具加工 在保证模具设计和加工工艺合理的前提下,模具加工就成了影响整套模具质量及成本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要从模具加工上控制成本,不仅要求加工者要熟知设备加工工艺、参数,熟练、掌握加工方法,还要不断提高加工技能,满足关键零部件加工尺寸和精度,减少零件返修或者报废,这是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四、模具组装 模具组装也是控制模具制造成本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由于各种原因,加工完的零件实际尺寸与图纸尺寸有一定的误差,甚至有很大的出入,如何合理消除这些误差,正确、合理组装零部件,减少组装误差及组装造成的零部件的损坏或报废,使组装的模具满足设计要求,减少试模、修模次数,都直接关系着模具的制造成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模具制造过程的管理 模具制造流程长,工序多,各环节、各工序不仅直接影响着模具的制造成本和质量,而且各环节、各工序相互影响。如何保证各环节、

模具各种零件具体工艺,副详细图解。希望对您有用。

第2章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方法广泛地用于模具零件的制造。根据模具设计图样中的模具零件结构要素和技术要求,制造完成一副完整模具,其工艺过程一般可分为:毛坯外形的加工,工作型面的加工;模具零部件的再加工;模具装配等。即使采用其他工艺方法(如特种加工),仍然需要采用机械加工完成模具的粗加工、半精加工,为模具的进一步加工创造条件。 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普通精度零件用通用机床加工。例如,车削、铣削、刨削、钻削、磨削等。这些加工方法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加工完成后要进行必要的钳工修配后再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模具零件用精密机床加工;形状复杂的空间曲面,采用数控机床加工;对特殊零件可考虑其它加工方法,如挤压成型加工、超塑成型加工、快速成型技术等。 用于模具机械加工的精密机床有:坐标镗床、精密平面磨床、坐标磨床等。加工模具零件常用的数控机床有: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磨床等。由于数控加工对工人的操作技能要求低、成品率高、加工精度高、生产率高、节省工装,工程管理容易、对设计更改的适应性强、可以实现多机床管理等一系列优点,对实现机械加工自动化,使模具生产更加合理、省力、改变模具机械加工的传统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今后模具发展的方向。 用机械加工方法制造模具,在工艺上应充分考虑模具零件的材料、结构形状、尺寸、精度和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要求,采用合理的加工方法和工艺路线,来保证模具的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尤其应注意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中,不应盲目追求模具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的提高,否则就会导致模具生产成本提高,降低企业经济效益。 2.1模具导向零件的加工 导向零件是各类模具中应用广泛的重要零件。这些零件制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模具的制造质量和最后成型制件的质量。因此,模具导向零件的制造技术对模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模具的导向零件是指在组成模具的零件中,能够对模具运动零件的方向和位置起着定位作用的零件。模具中设置导向零件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模具中有相对运动零件的运动方向正确。当运动零件停止后,其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 本章以典型的标准导向零件为重点予以介绍。 2.1.1模具导向零件的结构及分类 1.常用模具导向零件的分类 不同种类的模具,有着不同结构形状的导向零件,一般可分为滑动导向零件和滚动导向零件。导柱、导套和滑块是模具中应用最多的导向零件。所以,它的种类和结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如冲压模具的导柱、导套按配合形式可分为滑动式和滚动式。按照装配形式又分为固定式和可拆卸式。除以上导柱外还有卸料、顶出用的杆类导向零件及小型导柱等。 塑料注射模具中除了导柱、导套外,还有抽芯机构中应用的斜导柱、顶出板用的小型导柱、限位用的导柱等。各种导柱的形状、大小、用途各异,但其功能都是起导向作用。 目前,对冲压模具、金属压铸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导柱、导套等导向零件都已标准化,可进行批量的制造、选用时则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应用。斜滑块和导滑槽是在成形或抽芯

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 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1、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 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一般机械加工精度是在零件工作图上给定的,其包括:1)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理想尺寸相符的程度。 2)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与零件理想形状相符的程度。 3)零件的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与零件理想位置相符的程度。 2、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即试切--测量--再试切--直至测量结果达到图纸给定要求的方法。 2)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表面的尺寸。 3)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加工表面尺寸的方 法。 3、加工误差: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 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 工精度的高低。生产实际中用控制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 4、误差的敏感方向:加工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为误差的敏感方向。例如:车削外圆柱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为外圆的直径方向。(见P195图7.2) 二、加工经济精度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加工精度,所以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不同的。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只要精心操作,细心调整,并选用合适的切削参数进行加工,都能使加工精度得到较大的提高,但这样会降低生产率,增加加工成本。 加工误差δ与加工成本C成反比关系。某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不应理解为某一个确 定值,而应理解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说是经济的。 三、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见P194) 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法,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 响。一般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同时作用,主要是分析各项误差单独的变化规律;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用以控制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主要是研究各项误差综合的变化规律,只适合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条件。 四、原始误差 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简称工艺系统)会有各种各 样的误差产生,这些误差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工作条件下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扩大、或缩小)反映为工件的加工误差。

模具零件加工方法概述

模具零件加工方法概述 姓名:葛婷婷学号:0942815201 模具零件的加工方法包括车削加工,钻削加工,洗削加工,磨削加工,刨削加工,特种加工及数控加工等加工方法。 车削加工主要用来加工回转体零件,如导柱、导套、撑头、法兰、螺纹等。钻削加工主要是用来加工螺纹底孔、定位销孔、顶针孔等。洗削加工主要是用铣刀对平面进行铣削加工。磨削加工主要是用砂轮片对工件的表面进行磨削加工。刨削加工主要是用刨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刨削加工。特种加工是直接利用电能、化学能等进行加工的方法。数控加工主要是通过数字化信息来控制机床,使被加工零件和刀具之间产生符合要求的相对运动,从面实现零件的加工。 在本篇文章中,主要来探讨一下磨削加工。我国是采用磨削加工方法的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如在古代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中就有“切、磋、琢、磨”的成语,而其中“磨”就是指的磨削加工。磨削是一种比较精密的金属加工方法,经过磨削的零件有很高的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值。目前用高精度外圆磨床磨削的外圆表面,其圆度公差可达到0.001mm左右,相当于一个人头发丝粗细的1/70或更小;其表面粗糙度值达到Ra0.025um,表面光滑似镜。在现代制造业中,磨削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的磨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机械制造工艺水平。随着机械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磨削工艺也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磨削加工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在国民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磨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在现代机械制造中的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满足了人们对产品高精度,高品质和高度自动化的需求。 一般来讲,按砂轮线速度Vs的高低将磨削分为普通磨削(Vs<45 m/s),高速磨削(45≤Vs<150 m/s),超高速磨削(Vs≥150 m/s).按磨削精度将磨削分为普通磨削,精密磨削(加工精度1 μm~0.1 μm,表面粗糙度Ra0.2 μm~0.1 μm),超精密磨削(加工精帡<0.1 μm , 表面粗糙度Ra≤0.025 μm).按磨削效率将磨削分为普通磨削,高效磨削,高效磨削包括高速磨削,超高速磨削,缓进给磨削,高效深切磨削,砂带磨削,快速短行程磨削,高速重负荷磨削. 磨削是指用磨料,磨具切除工件上多余材料的加工方法,根据工艺目的和要求不同,磨削加工工艺方法有多种形式,为了适应发展需要,磨削技术朝着精密,低粗糙度,高效,高速和自动磨削方向发展。 磨削加工方法的形式很多,生产中主要是指用砂轮进行磨削,为了便于使用和管理,通常根据磨床产品的磨削加工形式及其加工对象,将磨削加工方法划为四种方式: 1.按磨削精度分粗磨,半精磨,精磨,镜面磨削,超精加工. 2.按进给形式分切入磨削,纵向磨削,缓进给磨削,无进给磨削,定压研磨,定量研磨. 3.按磨削形式分砂带磨削,无心磨削,端面磨削,周边磨削,宽砂轮磨削,成型磨削,仿形磨削,振荡磨削,高速磨削,强力磨削,恒压力磨削,手动磨削,干磨削,湿磨削,研磨,珩磨等. 4.按加工表面分外圆磨削,内圆磨削,平面磨削和刃磨(齿轮磨削和螺纹磨削) 磨削加工是零件精加工的主要方法。磨削时可采用砂轮、油石、磨头、砂带等作磨具,而最常用的磨具是用磨料和粘结剂做成的砂轮。通常磨削能达到的精度为IT7~IT5,表面粗糙度Ra值一般为0.8~0.2μm。 磨削的加工范围很广,不仅可以加工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和平面,还可加工

表面粗糙度选择原则及其机加工方法

表面粗糙度选择很详细的 37.表面粗糙度如何选择? 答: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既要满足零件表面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考虑加工的经济性。 38.用类比法确定表面粗糙度时,对高度参数一般按哪些原则选择? 答: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小于非工作表面。 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小于非摩擦表面;滚动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小于滑动摩擦表面;运动速度高、单位压力大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小。 受循环载荷的表面及易引起应力集中的部位(如圆角、沟槽)表面粗糙度值应选得小些。 配合性质要求高的结合表面,配合间隙小的配合表面以及要求连接可靠,受重载的过盈配合表面等都应取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配合性质相同,零件尺寸越小,其表面粗糙度值应越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轴比孔的表面粗糙度值要小。 对于配合表面,其尺寸公差、形状公差、表面粗糙度应当协凋,一般情况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39.表面粗糙度Ra为50-100μm时,表面形状什么特征,如何应用? 答:表面形状特征为明显可见刀痕,应用于粗造的加工面,一般很少采用。铸、锻、气割毛坯可达此要求。 40.表面粗糙度Ra为25μm时,表面形状什么特征,如何应用? 答:表面形状特征为可见刀痕,应用于粗造的加工面,一般很少采用。铸、锻、气割毛坯可达此要求。 41.表面粗糙度Ra为12.5μm时,表面形状什么特征,如何应用? 答:表面形状特征为微见刀痕, 应用于粗加工表面比较精确的一级,应用范围较广,如轴端面、倒角、螺钉孔和铆钉孔的表面、垫圈的接触面等。 42.表面粗糙度Ra为6.3μm时,表面形状什么特征,如何应用? 答:表面形状特征为可见加工痕迹,应用于半粗加工面,支架、箱体、离合器、皮带轮侧面、凸轮侧面等非接触的自由表面,与螺栓头和铆钉头相接触的表面,所有轴和孔的退刀槽,一般遮板的结合面等。 43.表面粗糙度Ra为3.2μm时,表面形状什么特征,如何应用? 答:表面形状特征为微见加工痕迹,应用于半精加工面,箱体、支架、盖面、套筒等和其他零件连接而没有配合要求的表面,需要发蓝的表面,需要滚花的预先加工面,主轴非接触的全部外表面等。是车削等基本切削加工方法较为经济地达到的表面粗糙度值。 44.表面粗糙度Ra为1.6μm时,表面形状什么特征,如何应用? 答:表面形状特征为看不清加工痕迹,应用于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表面,中型机床工作台面(普通精度),组合机床主轴箱和盖面的结合面,中等尺寸平皮带轮和三角皮带轮的工作表面,衬套滑动轴承的压入孔,一般低速转动的轴颈。航空、航天产品的某些重要零件的非配合表面。 45.表面粗糙度Ra为0.8μm时,表面形状什么特征,如何应用? 答:表面形状特征为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应用于中型机床(普通精度)滑动导轨面,导轨压板,圆柱销和圆锥销的表面,一般精度的刻度盘,需镀铬抛光的外表面,中速转动的轴颈,定位销压入孔等。是配合表面常用数值,中、重型设备的重要配合处,磨削加工经济。

各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

各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精 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各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 一:车削 车削中工件旋转,形成主切削运动。刀具沿平行旋转轴线运动时,就形成内、外园柱面。刀具沿与轴线相交的斜线运动,就形成锥面。仿形车床或数控车床上,可以控制刀具沿着一条曲线进给,则形成一特定的旋转曲面。采用成型车刀,横向进给时,也可加工出旋转曲面来。车削还可以加工螺纹面、端平面及偏心轴等。 车削加工精度一般为IT8—IT7,表面粗糙度为—μm。精车时,可达IT6—IT5,粗糙度可达—μm。车削的生产率较高,切削过程比较平稳,刀具较简单。 二:铣削 主切削运动是刀具的旋转。卧铣时,平面的形成是由铣刀的外园面上的刃形成的。立铣时,平面是由铣刀的端面刃形成的。提高铣刀的转速可以获得较高的切削速度,因此生产率较高。但由于铣刀刀齿的切入、切出,形成冲击,切削过程容易产生振动,因而限制了表面质量的提高。这种冲击,也加剧了刀具的磨损和破损,往往导致硬质合金刀片的碎裂。在切离工件的一般时间内,可以得到一定冷却,因此散热条件较好。按照铣削时主运动速度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的相同或相反,又分为顺铣和逆铣。 顺铣 铣削力的水平分力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工件台进给丝杠与固定螺母之间一般有间隙存在,因此切削力容易引起工件和工作台一起向前窜动,使进给量

突然增大,引起打刀。在铣削铸件或锻件等表面有硬度的工件时,顺铣刀齿首先接触工件硬皮,加剧了铣刀的磨损。 逆铣 可以避免顺铣时发生的窜动现象。逆铣时,切削厚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因而刀刃开始经历了一段在切削硬化的已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的阶段,加速了刀具的磨损。同时,逆铣时,铣削力将工件上抬,易引起振动,这是逆铣的不利之处。 铣削的加工精度一般可达IT8—IT7,表面粗糙度为—μm。 普通铣削一般只能加工平面,用成形铣刀也可以加工出固定的曲面。数控铣床可以用软件通过数控系统控制几个轴按一定关系联动,铣出复杂曲面来,这时一般采用球头铣刀。数控铣床对加工叶轮机械的叶片、模具的模芯和型腔等形状复杂的工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刨削刨削时,刀具的往复直线运动为切削主运动。因此,刨削速度不可能太高,生产率较低。 刨削比铣削平稳,其加工精度一般可达IT8—IT7,表面粗糙度为—μm,精刨平面度可达1000,表面粗糙度为—μm。 四:磨削 磨削以砂轮或其它磨具对工件进行加工,其主运动是砂轮的旋转。砂轮的磨削过程实际上是磨粒对工件表面的切削、刻削和滑擦三种作用的综合效应。磨削中,磨粒本身也由尖锐逐渐磨钝,使切削作用变差,切削力变大。当切削力超过粘合剂强度时,圆钝的磨粒脱落,露出一层新的磨粒,形成砂轮的“自锐

模具零件几种机械加工方法论文

模具零件的几种机械加工方法 摘要:机械加工方法广泛运用于模具制造。对凸模、凹模等模具的工作零件,即使采用其它工艺方法(如特殊加工)加工,也仍然有部分工序要由机械加工方法来完成。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几种机械加工方法。 关键词:机械加工;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刨削加工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processing methods widely used in mould manufacturing. to the punch, concave die mould parts such as the work, even if the other process methods (such as special processing) processing, and there are still part of the process to the machining methods to complet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some mechanical processing method. keywords: mechanical processing; turning processing; milling processing; cutting processing 中图分类号:u44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零件常用的传统机械加工方法 根据模具设计的结构要求不同和工厂的设备条件,模具的机械加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用车、铣、刨、钻、磨等通用机床加工模具零件,然后进行必要的钳工修配,装配成各种模具。这种加工方式,工件上被加工表面的形状、尺寸多由钳工划线来保证,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

粗糙度与加工方法

粗糙度与加工方法 表面粗糙度选用与加工方法 表面粗糙度选用 序号=1 Ra值不大于\μm=100 表面状况=明显可见的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镗、刨、钻 应用举例=粗加工的表面,如粗车、粗刨、切断等表面,用粗镗刀和粗砂轮等加工的表面,一般很少采用 序号=2 Ra值不大于\μm=25、50 表面状况=明显可见的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镗、刨、钻 应用举例=粗加工后的表面,焊接前的焊缝、粗钻孔壁等 序号=3 Ra值不大于\μm=12.5 表面状况=可见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刨、铣、钻 应用举例=一般非结合表面,如轴的端面、倒角、齿轮及皮带轮的侧面、键槽的非工作表面,减重孔眼表面 序号=4 Ra值不大于\μm=6.3 表面状况=可见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钻、铣、锉、磨、粗铰、铣齿 应用举例=不重要零件的配合表面,如支柱、支架、外壳、衬套、轴、盖等的端面。紧固件的自由表面,紧固件通孔的表面,内、外花键的非定心表面,不作为计量基准的齿轮顶圈圆表面等 序号=5 Ra值不大于\μm=3.2 表面状况=微见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铣、刮1~2点/cm^2、拉、磨、锉、滚压、铣齿 应用举例=和其他零件连接不形成配合的表面,如箱体、外壳、端盖等零件的端面。要求有定心及配合特性的固定支承面如定心的轴间,键和键槽的工作表面。不重要的紧固螺纹的表面。需要滚花或氧化处理的表面 序号=6 Ra值不大于\μm=1.6 表面状况=看不清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铣、铰、拉、磨、滚压、刮1~2点/cm^2铣齿 应用举例=安装直径超过80mm的G级轴承的外壳孔,普通精度齿轮的齿面,定位销孔,V型带轮的表面,外径定心的内花键外径,轴承盖的定中心凸肩表面

怎么提高模具加工精度怎么提高模具表面质量

怎么提高模具加工精度怎么提高模具表面质量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铝型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铝合金挤压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铝型材产品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广泛应用,并且产品不断地向着多样化和复杂化发展,对产品的加工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挤压模具是挤压工艺过程的基础,不仅决定挤压产品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状态。质量要求愈来愈高,对模具的加工要求也随之提高。加工精度是加工的最大要求,所以该如何有效提高模具的加工精度成为当今一项较难解决的问题。 模具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模具专家罗百辉著作《模具精度概论》指出,加工精度是加工后零件表面的实际尺寸、形状、位置三种几何参数与图纸要求的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理想的几何参数,对尺寸而言,就是平均尺寸;对表面几何形状而言,就是绝对的圆、圆柱、平面、锥面和直线等;对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而言,就是绝对的平行、垂直、同轴、对称等。零件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数值称为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都是评价加工表面几何参数的术语。加工精度用公差等级衡量,等级值越小,其精度越高;加工误差用数值表示,数值越大,其误差越大。加工精度高,就是加工误差小,反之亦然。 任何加工方法所得到的实际参数都不会绝对准确,从零件的功能

看,只要加工误差在零件图要求的公差范围内,就认为保证了加工精度。 机器的质量取决于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机器的装配质量,零件加工质量包含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大部分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它们之间的差异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误差越大加工精度越低,误差越小加工精度越高。 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方面 1尺寸精度 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尺寸的公差带中心的相符合程度。 尺寸精度是用尺寸公差来控制的。尺寸公差是切削加工中零件尺寸允许的变动量。在基本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尺寸公差与愈小,则尺寸精度愈高。 2形状精度 指加工后的零件表面的实际几何形状与理想的几何形状的相符合程度。评定形状精度的项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等6项。形状精度是用形状公差来控制的,各项形状公差,除圆度、圆柱度分13个精度等级外,其余均分12个精度等级。1级最高,12级最低。 3位置精度 指加工后零件有关表面之间的实际位置精度差别。评定位置精度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其中加工精度有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表面质量的指标有表面粗糙度、表面加工硬化的程度、残余应力的性质和大小。表面质量的主要指标是表面粗糙度。 1.极限与配合 现代化机械制造工业中大多数产品成批生产或大量生产,要求生产出来的零件不经任何修配和挑选就能装到机器上去,并能达到规定的配合(紧松要求) 和满足所需要的技术要求。 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中,任取一个。不需任何就能装到机器上去。并达到规定的技术性能要求,我们称这种零件具有互换性。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自行车和手表的零件损坏后,修理人员很快就可以用同样规格的琴件换上,恢复自行车和手表的功能。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工出来的零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称为加工误差。实践证明,只要加工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零件就能够具有互换性. 按零件的加工误差及其控制范环制订出的技术标准,称为极限与配合标准。它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精度的要求,国家标准 GB/T.1000.3 -18《极限与配合基础第3 部分: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规定标准公差分为20 个公差等级(公差等级是指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 ,它们是 IT01、IT0、IT1,rl-,...,IT18. IT 表示标准公差,数字表示公差等级. 其中IT01为最高,IT18为最低。公差等级高,公差值小,精确程度高;公差级低,则公差值大,精确度低。 2.加工精度实际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理想零件的形状、尺寸相符合的程度。精度的高低用公差来表示。 (1)尺寸精度及其检验 1)尺寸精度尺寸精度是指实际零件的尺寸和理想零件的尺寸相符合的程度,即尺寸准确的程度,尺寸精度是由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控制的。同一基本尺寸的零件,公差值的大小就决定了零件的精确程度,公差值小的,精度高,公差值大的,精度低。 2)尺寸精度的检验尺寸精度常用游标卡尺、百分尺等来检验。若测得尺寸在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间,零件合格。若测得尺寸大于最大实体尺寸,零件不合格,需进一步加工。若测得尺寸小于最小实体尺寸,零件报废。 (2)形状精度及其检验 1)形状精度零件的形状精度是指同一表面的实际形状与理想形状相符合的程度。一个零件的表面形状不可能做得绝对准确,图1所示轴的尺寸均在公差范围内,其形状却可能有八种不同,用这八种不同形状的轴装在精密机械上,效果显然会有差别。为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对零件表面形状要加以控制。 图1 轴的形状误差 按照国家标准(GBll82—80及GBll83—80)规定,表面形状的精度用形状公差来控制。形状公差有六项,其符号见表1。 表1 形状公差符号 2)常用形状精度的检验形状精度通常用直尺、百分表、轮廓测量仪等来检验。

模具零件加工方法

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冲压模具加工方法与工艺规程编制 来源:未知模具站责任编辑:模具站发表时间:2010-06-26 00:13 加工冲压模具加工方法工艺规程编制模具零件塑胶模具五金模具锻压模具模具综合 核心提示:模具材料的选用,不仅关系到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模具的制造成本,因此是模具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冲压过程中,模具承受冲击负荷且连续工作,使凸、凹模受到强大压力和剧烈磨擦,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因此选择模具材料应遵循如下原则: (1)根据模具种类… 模具材料的选用,不仅关系到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模具的制造成本,因此是模具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冲压过程中,模具承受冲击负荷且连续工作,使凸、凹模受到强大压力和剧烈磨擦,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因此选择模具材料应遵循如下原则: (1)根据模具种类及其工作条件,选用材料要满足使用要求,应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冲击、耐疲劳性等; (2)根据冲压材料和冲压件生产批量选用材料; (3)满足加工要求,应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便于切削加工,淬透性好、热处理变形小; (4)满足经济性要求。 在模具制造中,通常按照零件结构和加工工艺过程的相似性,可将各种模具零件大致分为工作型面零件、板类零件、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等。其加工方法主要有机械加工、特种加工二大类,机械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各类金属切削机床的切削加工,采用普通及数控切削机床进行车、铣、刨、镗、钻、磨加工可以完成大部分模具零件加工,再配以钳工操作,可实现整套模具的制造。机械加工方法是模具零件的主要加工方法,即使是模具的工作零件采用特种加工方法加工,也需要用机械加工的方法进行预加工。 随着模具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等特殊性能的模具材料不断出现和复杂型面、型孔的不断增多,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已难以满足模具加工的要求。因而,直接利用电能、热能、光能、化学能、电化学能、声能等特种加工的工艺方法相继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目前以电加工为主的特种加工方法在现代模具制造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对机械加工方法的重要补充。 (一)模具零件的毛坯选择 模具零件的毛坯主要有锻件、铸件和型材(如热轧板、圆棒等)上的切割件等。毛坯类型的选择主要根据模具零件质量要求、结构尺寸和生产批量等因素来决定,通常凸、凹模等工作零件的毛坯采用锻件,模座、大型模具零件的毛坯采用铸件,垫板、固定板等零件的毛坯则采用型材上的切割件。不同方法得到的毛坯,其加工余量不同,必须合理确定毛坯的加工余量,加工余量过大,浪费材料和工时,而加工余量过小,则不能保证消除毛坯的表面缺陷,甚至造成废品。关于毛坯的加工余量可查阅相关工艺设计手册。

各种加工方法对应表面粗糙度值.doc

用普通材料和一般生产过程所能得到的典型粗糙度数值 方法粗糙度数值 Ra(μm) 光洁 25 12.5 6.3 3.2 1.6 0.8 0.4 0.2 0.1 0.05 0.025 度值 50 火焰切割 粗磨 锯 刨和插 钻削 化学铣电火花加工 铣削 拉削 铰孔镗、车削滚筒光整电解磨削滚压抛光 磨削 珩磨 抛光 研磨 超精加工砂型铸造 热滚轧 煅 永久模铸造熔模铸造 挤压 冷轧冷拔 压铸 2 ~ 3 2 ~ 4 2 ~ 5 2 ~7 4 ~ 6 4 ~ 6 5 ~ 6 4 ~7 5 ~7 5 ~7 4 ~8 7 ~9 7 ~9 8 ~9 6 ~10 7 ~10 8 ~10 8 ~11 9 ~11 2 ~ 3 2 ~ 3 3 ~ 5 5 ~ 6 5 ~ 6 5 ~7 5 ~7 注 :粗实线为平均适用 ,虚线为不常适用 . 6 ~7 机械加工表面的特征 粗糙度等级Ra 50(▽1) 25(▽2) 12.5(▽ 3) 6.3( ▽4) 3.2( ▽5) 1.6( ▽6) 0.8( ▽7) 0.4( ▽8) 0.2( ▽9) 0.1(▽ 10) 0.05(▽ 11) 0.025(▽12) 0.0125(▽13) 0.006(▽14) 表面状况 粗 明显可见的刀痕 可见的刀痕 面 微见的刀痕 可见加工痕迹 半 光 微见加工痕迹 面 看不见加工痕迹 光 可辩加工痕迹方向 微辩加工痕迹方向 面 不可辩加工痕迹方向 暗光泽面 最 亮光泽面 光镜状光泽面 面 雾状光泽面 镜面 加工方法举例应用举例 粗 锯断、粗车、粗铣、粗刨、钻不接触表面或不重要的接触 加 工孔及用粗锉刀、粗砂轮加工面。如螺栓孔、机座底面等 半精车、精铣、粗铰、粗拉、精 不产生相对运动的接触面或 相对运动速度不高的接触面。 精 刨、扩孔、粗镗、粗磨、精锉、 加 如键和键槽的工作面机盖与机 工粗刮。 体的结合面 精金刚石车刀的精车、精镗、精相对运动速度较高的接触面, 加磨、精刮、粗研、精铰、精拉削、要求很好密合的接触面。如齿 工 挤压、粗珩轮的工作面轴承的重要表面。 光 抛光、细磨、精研、精珩、超 极重要的摩擦表面。如发动机 加气缸内表面、精密量具的工作 精加工。 工 表面。

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技术探讨

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23T15:38:53.00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5期作者:张喆[导读]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加工精度会直接影响到模具的实用性能,而且会关系到机械设备的质量和工作性能。 广东华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汕头 515041 摘要: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精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机械模具加工精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加工精确度,才能提高机械模具的实际性能。因此在进行机械模具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加工精确度进行严格的把握和控制,并且对生产过程中影响加工精确度的各项因素进行调控,才能更好的进行机械模具的加工生产。本文就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技术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技术;分析探讨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加工精度会直接影响到模具的实用性能,而且会关系到机械设备的质量和工作性能。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影响模具加工精度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影响因素还会相互作用和影响,会对加工过程中的精度控制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模具特点以及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还需要采用正确的加工设备进行模具生产,才能保证加工精度。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进行模具的加工生产[1]。 一、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度控制要点 (一)优化工艺 在进行模具加工的过程中,要想对加工精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对工艺进行正确选择,并且保证操作人员能够严格的按照工艺的要求来进行各项操作。因为不同的机械模具,对于性能的要求有所差异,在实际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各项工艺特点来选择操作类型,而且要根据模具的加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工艺类型。因为每一种加工工艺的特点不同,在应用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所以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工艺来提高加工精度,而且要对工艺进行优化和完善,确保工艺的应用能够满足加工需求,并且提高加工精度[2]。(二)选择合适的设备 在进行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还需要应用合适的设备来进行加工,因为在加工的过程中应用的设备比较多,这些设备对模具产生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加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正确的设备来进行加工,才能提高准确度。还需要保证设备的使用符合加工需求,并且对每个加工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保证加工作业能够顺利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完善加工环节[3]。 (三)建立完善的控制体系 在进行模具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控制体系,才能更好的进行模具的加工。因为在进行模具制作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比较繁复,而且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要求,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环境的控制,并且对施工顺序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加工精度符合市场的要求。还需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模具能够更好的发挥实际性能[4]。 二、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度控制措施 (一)加强质量控制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因为在加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而且容易出现工作失误的现象,需要对加工现场进行质量管理,避免一些人为失误和设备失误。需要做好设备的管理,并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对加工现场存在的一些突发情况进行及时的解决,避免在加工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才能提高模具的加工精度。应该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要求,确保操作人员在加工的过程中能够按照工作规范来进行各项操作,并且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需要保证操作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各项设备,才能更好的进行模具的加工[5]。(二)优化加工工艺 在对模具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还需要优化我国现有的加工工艺,需要改变传统的加工模式,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模具的加工。需要根据市场的要求对加工工艺进行改善和优化,使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符合时代的特点,在应用加工工艺的过程中,还需要分析工艺的应用特点,并且对工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确保工艺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做好每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需要严格的按照操作流程来进行模具加工,并且对机床进行优化,确保设备的使用符合运行标准,才能保证加工精度符合使用要求。(三)加强操作人员培训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需要对基层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不断提高,在加工过程中还需要定期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确保操作人员在进行模具生产的过程中,能够符合用户的需求。而且要让操作人员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能够严格的按照操作标准来进行各项操作,还需要对加工行为进行严格的控制。需要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自身的安全,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奖罚措施,激励操作人员能够主动的进行工作,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具备加工精度控制意识,自觉的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结语: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根据时代的要求,对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在加工的过程中也按照流程的标准进行了各项操作,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模具的加工精度,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保证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符合操作人员的需求。需要结合国内外先进加工经验,根据实际生产现状,对加工程序进行优化和改善,才能更好的进行模具的生产,促进这个行业进行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莉莉.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08):113-114. [2]李晓斌.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技术探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04):158-159. [3]刘延霞.机械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及应用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9(03):88-8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