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2)班张力(44)邹前敏(48)罗家飞(54)邹育宁(25)光的折射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重点难点】重点: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教学用具】塑料桶、手电筒、铁架台、刻度盘、细铁丝、石块、细线、水、“小鱼”模型.┃教学过程设计┃2.课前提问: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借助光的反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导入新课活动“刺鱼”活动(学生)各组取小桶一只,加入适量的水,把数条“小鱼”(如图1)通过10cm左右的细线绑在石块上(小鱼容易从细线上拉落),浸入水中,使“鱼”潜入水中较深的位置.图1(学生)各小组挑选一名代表,用细铁丝作鱼叉,快速向“鱼”刺去,把“鱼”刺出水面为成功,只准刺两次,看哪个小组能够成功.制造悬念,创造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获取折射的直观表象和“偏折”的感性经验.教师问失败的同学,是否对准了“鱼”,学生点头.学生问:为什么刺不到“鱼”?教师因势利导,指出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引出课题.进行新课一、光的折射概念演示实验:(如图2)取塑料桶,把手电筒安装在铁架台上,打开电筒,让光斜射入水中,从桶的侧面可以观察到一个光亮的点B,加入热水,观察现象.图2学生观察到光亮的点不在原来的B点,而是下移到另一点,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引出光的折射概念.模仿光的反射规律,确定折射光线的位置关系.二、光的折射规律推导小组实验1学生:安装器材,再把刻度盘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下,盘的顶部略高出桶的边缘,加入热水,使水与水平方向的直径相平,用铁夹夹住电筒,使电筒通路,让电筒的光平行并贴近于刻度盘面,并使入射点在圆心(竖直方向的直径表示法线),(通过热水的水蒸气在水面液化的水雾)观察入射光线和在水中的折射光线.(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这样做.举手发言.)通过简单实验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同学之间交流、评比.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论,让学生理解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情况.补充特殊情况,让学生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图3教师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红色的粉笔画在白纸上,标上相应的字母.请一位同学把它画在黑板上.大致可以得到如图3中(2)所示的光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三条线以及位置关系.(学生画在白纸上,展示.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好实验.)小组实验2把光垂直射入水中,观察折射光线,判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绘出如图3(3)中所示的光路,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三、光路可逆模仿光的反射现象.四、课堂练习(甲、乙、丙三位同学板演)图4五、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解释“刺鱼”失败原因.a.让个别学生往更深的位置刺“鱼”.b.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动画,得出“鱼”的位置变浅了的结论.体验光的折射的错觉.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知识,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4节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二、光的折射规律条件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结论: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条件b:光垂直射入水中.结论:传播方向不改变.三、光路可逆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刺鱼”失败.2.水池变浅.3.硬币再现.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4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4章第4节,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折射现象:介绍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相等;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等规律。
3. 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折射定律,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教学重点: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玻璃棒、激光笔等)。
2.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通过水杯观察手指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介绍折射定律,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雨后的彩虹、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等。
5. 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进行折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作业题目。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现象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光的折射现象。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4节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及折射规律.2.当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才会发生折射现象.2.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从光速角度去记:当光从光速大的介质斜射入光速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光线发生折射时,在介质表面处还会发生反射.(济宁中考)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的鱼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提示】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答案】 D知识点1 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______.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的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入射角.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________(填“可逆”或“不可逆”).知识点2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4.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______,筷子在水中的“______”现象,海市蜃楼.5.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______才能叉到鱼.1.光线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下图较全面、正确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0°,折射角为( )A.0°B.30°C.45°D.60°3.“五一”黄金周,小明来到青山环抱、绿树簇拥的碧流河水库.站在拦河坝上,俯视清澈平静的水面,看到“鸟儿在水中飞翔,鱼儿在白云中穿游,青山倒立在水中……”,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鸟B.鱼C.白云D.青山4.(贺州中考)一束光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5.(泸州中考)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的“射灯”射出的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与空气的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成53°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6.(黔西南中考)下列光现象中,属于折射现象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B.镜中的人像C.海市蜃楼D.手影7.(绥化中考)看起来清澈见底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跳下去就出现了危险,幸好有同学及时相救.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比实际浅的原因是( )A.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反射B.小明的眼睛产生的错觉C.从池底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D.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8.(咸宁中考)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9.(玉林中考)要使反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为______;沙漠上空出现海市蜃楼是属于光的______(填“反射”或“折射”)现象.10.2013年12月4日上午8点25分左右,南京的天空中出现“两个太阳”的奇观.光学专家表示,眼下南京雾霾天,空气中漂浮物沾上水汽后,会形成多棱镜,太阳照射,使太阳光发生了________(填“折射”或“反射”),形成太阳的______(填“实”或“虚”)像,所以产生“2个太阳”.11.(盐城中考)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__________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_(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2.如图所示,不透明的容器中有一只铁制青蛙,人的眼睛在S位置时刚好看不到青蛙,这是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向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眼睛就能够看到青蛙了,这是____________造成的.第12题图13.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入水面,则反射角是______度,折射光线在图中的______(填“A”或“B”)区域.第13题图14.(铜仁中考)空气中有一束光垂直射向直角形玻璃砖,如图所示,请作出这束光线射入玻璃砖后并从斜边射出的大致方向.动手动脑15.图甲所示,从游泳池里出来的小明感觉比下水前冷,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向下看,感到池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______.请你在图乙中大致画出小明在岸上B点观察池底A点的光路图.参考答案第4节光的折射课前预习1.折射 2.同一平面内法线小于大于 3.可逆 4.浅折断 5.下方当堂训练1.C 2.A 3.B 4.解:如图所示:5.37°43°课后作业6.C 7.C 8.D 9.45°折射10.折射虚11.直线传播左不变12.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13.60 A14.答案:如图所示:15.身体表面的水蒸发吸热浅如图所示——————————唐玲制作仅供学习交流——————————唐玲初中物理试卷灿若寒星制作。
《4.光的折射》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二)难点
光的折射在实际问题上的研究,如折射使池水“变浅”等
三、教学资源
(一)教学场所:
多媒体物理实验室
(二)器材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
学生:盛水的水槽、激光笔、蚊香、空烧杯、纸杯、彩色粉笔、硬币
四、教学过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即光的折射。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折射现象: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关系式: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应用实例: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能用折射定律解释光的折射。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玻璃板、水、激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理论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演示: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光的折射1. 折射现象: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关系式:n1sin(θ1) = n2sin(θ2)。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给出的实验数据,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并验证折射定律。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进行验证。
第4节.光的折射共2课时第一课时.光的折射规律【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折射规律.3.知道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重点】光的折射规律.【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知识点.光的折射【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1-82,完成以下问题: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从空气射向水面会发生反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3.光的折射光路图中的有关概念.(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才会发生折射现象.(2)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5.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合作探究】演示.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让一束光从空气中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1.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吗?垂直入射呢?答:斜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光在反射面处发生了偏折.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2.与入射光线相比,折射光线是偏离还是靠近法线?答:靠近.3.使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如何变化?入射角减小呢?答: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减小.4.将光逆着折射光的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答: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逆着原来入射光的方向射出.【教师点拨】1.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折射角也增大(或减小);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改变.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2.光折射的规律(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与技能】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到生活中的折射现象.2.利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和归纳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体验由于折射带来的错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亲近自然及擅于思考的习惯.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重点】理解光的折射.【难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知识点.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2-83,完成以下问题:我们站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时,觉得物体离水面更近了.这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我们逆着光线看过去,认为光是从物体上方的点发出的,所以看到的是光线经过折射形成的虚像.【合作探究】演示一.作图解释“叉鱼”的折射原理...演示二.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树会怎样变化?.演示三.海市蜃楼..形成海市蜃楼时,远处物体有一些射向空中的光线,由于不同高度空气的疏密不同而发生折射,逐渐弯向地面,进入观察者的眼睛,逆着光望去,就看见了远处的物体.演示四.水中的筷子为什么向上弯折.【教师点拨】1.人眼看见物体是有光射入人的眼中,不要将箭头画成由眼向外的方向,人的眼睛本身并不发光,要作射入人眼的光线.2.两条以上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处是虚像的位置,一条延长线无法确定位置.3.折射所成虚像只是人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经验的一种判断,实物的真实位置需要找准,这也就是渔人叉鱼时应判断鱼的像比鱼高且稍向后移.4.人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或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虚像位置均比实物高.【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B.)2.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甲.........乙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常见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折断”了、海市蜃楼、池水变浅、钢笔错位等.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第四章《光现象》的第四节教学内容,它在初中的光学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光的折射的知识基础是光的直线传播;总结光的折射规律时,知识迁移的基础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新课标下,本节内容的知识点不多,难度不大。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观察讨论、合作探究和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上。
因此,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分析、多总结、多应用、多拓展。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使学生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具准备】学生用器材:小激光器、光的折射实验器(若干套)。
教师用器材:激光器、光的折射演示器、玻璃水槽、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构建引入课题探究1:什么是光的折射?魔术表演:碗中窥币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的硬币是真实的吗?碗里真的有硬币吗?为什么会出现神奇的现象?(猜想)引入:要解释这一现象,我们一起来学习光的折射。
展示教学目标。
引导: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情形。
如果让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例如从空气进入水中,或者光从玻璃进入空气,其传播方向又将会怎样呢?演示: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角度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
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大致的折射光线和法线,并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引领学生根据现象总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结合图示介绍:通过魔术神奇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畅所欲言,积极猜想。
学生进行猜想,可能的情况有:(1)继续沿直线传播;(2)可能弯曲了。
(3)……观察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的传播路径。
建立光的折射光路图模型。
2024秋季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基本应用。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经历光的折射实验过程,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严谨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重点•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包括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及折射角、入射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应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眼镜矫正视力原理。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光的折射动画、生活实例图片)。
•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水槽、量角器、直尺、不同介质的透明物体(如水、玻璃)。
•学生实验手册。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光的折射基本概念和定律。
•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讨论分析光的折射规律和特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动画直观展示光的折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教师手持一根筷子,一半插入水中,引导学生观察筷子在水面处似乎“折断”的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筷子看起来像被折断了一样?”引出光的折射现象。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光的折射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视频(如池水变浅、眼镜矫正视力等),激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新课教学1.理论讲解•介绍光的折射基本概念: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折射角、入射角。
•讲解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一般不等于入射角,且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光的折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word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折射光线、折射角的含义,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射入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2.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3.了解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光的折射定律”的探究过程,学习描绘光路、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教学突破】学生实验,探究认识光的折射定律;结合已有知识,利用图示或动画解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玻璃管、铁丝、模拟小鱼、多媒体课件等.学生准备:碗、硬币、激光手电、烧杯、小铁板(展示光路)、纸板、方形玻璃砖、半圆形玻璃砖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实验,激发兴趣叉鱼实验:像图4—4—1那样,在水槽中放一个小鱼模型,在水槽边固定一个观察管,转动观察管,,从观察管中插入一根直铁丝,就会发现这根铁丝扎不到鱼,,重做实验,铁丝就能准确地扎到鱼.提出问题:上述现象如何解释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光的折射.二、新课教学1.光的折射现象问题: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光的折射?在发生光的折射的同时,有没有发生光的反射呢?学生猜想.实验引导:如图4—4—2所示,在一个空烧杯的侧壁上放一个激光灯,斜向下射在另一侧壁上,出现一个亮点.(让学生猜想当向烧杯里倒水时,亮点移动的方向是怎样的)向烧杯里倒水,,让学生猜想在进行折射实验时光线垂直入射的特殊情况,并按图4—4—3做实验验证,当向里面倒水时照在屋顶上的亮点不动.让学生讨论画出此时的光路图.(教师适当引导,也可让通过叉鱼这个小实验创设出问题情境,前后两次叉鱼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自然地进入探究,学生能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感受到了光的折射的奥妙,顺势进入到“光的折射规律”的教学.在这部分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有关光的折射情况,所以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去分析、设计、观察、总结,因此上面的两个小实验可以在学生猜想、讨论后再进行自主设计展示,并结合实验及图4—4—2、图4—4—3认识到在光的折射同时也有反射产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猜想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板书设计】第四节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1)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等介质表面时,在水或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不变.2.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3.生活和自然中的折射现象【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探究实验为主,有以下四点好处:1.更有利于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和分析归纳的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观察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让学生真正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书本上没有提到的规律,这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知道如何开展实验探究,又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体验大自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