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手打适合学生识记)
- 格式:doc
- 大小:89.48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主要包括进化论、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和病毒学三个部分。
下面是具体的知识点总结:一、进化论1. 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指种群遗传结构和适应环境的性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改变。
进化可以分为宏进化和微进化。
2. 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生态学、生理学比较等方面的证据。
化石记录是最为直接的证据,可以通过化石记录推测生物的起源和发展。
3. 进化机制:包括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流动和遗传漂变等。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驱动力,通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逐渐改变种群的遗传结构。
4. 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生物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人类最早出现在非洲,经历了直立行走、手的独立运动、大脑的扩大等特征的演化。
二、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1. DNA技术:包括DNA提取、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电泳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DNA分析、DNA重组和基因检测等。
2. 基因工程:包括DNA重组、基因克隆和转基因技术等。
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治疗疾病和生物工业等方面。
3. 生物工程应用:包括基因药物、转基因农作物、转基因微生物等应用。
基因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转基因农作物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转基因微生物可以生产有用的化学物质。
三、病毒学1. 病毒的基本特征: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需要寄生于细胞内才能繁殖。
2. 病毒的分类: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根据寄生细胞的类型可以分为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
3. 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等。
病毒传播可以导致传染病的发生。
4. 抗病毒的技术:包括病毒的预防和控制、病毒的诊断技术以及病毒的治疗等。
疫苗接种可以预防某些病毒感染,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感染。
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总结(全)高中生物选修3课程主要涉及动植物的生殖与发育、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病毒与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破坏等内容。
下面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 动物生殖与发育:- 不同动物群体的繁殖方式: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 生殖器官的功能以及生殖激素的作用。
- 人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包括精子与卵子的形成、受精过程、胚胎的发育以及分娩过程等。
- 常见的生殖障碍和生育技术,如体外受精、试管婴儿技术等。
2. 植物生殖与发育:- 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包括花的结构与繁殖方式等。
- 花粉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受精与胚胎的发育过程。
-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包括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的调节、水分与营养物质的吸收等。
3. 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 基因工程与基因编辑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导、基因突变等。
- 重组DNA技术在农业、医药、生物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 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技术,包括细胞分裂、细胞培养、干细胞及其应用等。
4. 病毒与人类健康:- 病毒的结构、生活史以及病毒感染与人类免疫系统的关系。
- 常见病毒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防治措施和预防方法,如流感、艾滋病、乙肝等。
- 疫苗的种类与原理,以及疫苗接种的意义和作用。
5. 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破坏:-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包括生物群落、食物链、食物网等。
- 生态位与种间关系,包括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竞争者与合作者等。
- 生态系统的流能性与循环性,包括能量流与物质循环的路径与过程。
- 生态系统的稳定因素与破坏因素,包括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保护措施。
以上是高中生物选修3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选修3必背知识点知识点一: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本过程之一。
主要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丝分裂的步骤1.前期:染色质开始缩短、浓缩,成为可见的染色体。
核膜开始溶解。
2.早期:纺锤体形成,有丝分裂纺锤丝从极微管中心体向两极伸展。
3.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引导下按照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染色体的染色波纹等特征排列在中央板上。
4.晚期:染色体分离成两套相同数量的染色体移向两极,称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无丝分裂的过程无丝分裂是指染色体不出现纺锤丝分裂的现象,通常见于原核生物。
知识点二:遗传与进化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生物选修3中的重点内容。
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的观察发现,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遗传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包括显性和隐性、分离和独立性等。
2.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决定了个体遗传特点,而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进化的基本原理1.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物种中存在变异,有利于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逐渐形成适应环境的特征。
2.突变和基因漂变:突变和基因漂变是引起物种进化的重要原因,它们可以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
知识点三: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子组成的,包括生物圈、大地系统、水域系统、气候系统等。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知识点四: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病菌和外界侵扰的一种自然保护机制。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部分组成,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抗体等。
免疫的类型1.先天免疫:人体的先天免疫是与生俱来的,通过皮肤、黏膜等机制抵御外界的病原体。
2.后天免疫:人体的后天免疫是通过抗体和记忆淋巴细胞等机制产生的,对特定病原体具有抵抗能力。
以上就是生物选修3中的必备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细胞工程考点一植物细胞工程1.细胞工程(1)操作水平: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2)目的: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原理: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3)全能性表达条件: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离体状态,提供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其他适宜外界条件。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过程:4.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2)原理:体细胞杂交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过程(4)意义:克服不同种生物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5.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①微型繁殖: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②作物脱毒技术:选取作物无毒组织(如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的技术。
③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①单倍体育种a.实质: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b.流程:花药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纯合子。
c.优点: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②突变体的利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1.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1)条件:离体,一定营养物质,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2)培养基状态:固体培养基(需再分化生根培养基及生芽培养基) (3)体内细胞未表现全能性的原因: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4)光照的应用脱分化阶段不需要给予光照,再分化阶段需要给予光照,以利于叶绿素的形成。
2.杂种植物遗传物质的变化(1)遗传特性: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故杂种植株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性。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总结(全)第一篇:细胞一、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膜:具有半透性,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
2.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细胞基质和细胞骨架等。
3. 细胞核: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4. 质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内含体,具有代谢和储存的功能。
二、细胞的代谢活动1.蛋白质合成:转录、翻译和修饰等。
2.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3.光合作用:植物细胞中进行的一种能量转化过程,产生的有机物供给后续细胞代谢。
三、细胞分裂1. 有丝分裂:包括纺锤体形成、核分裂、细胞质分裂等。
2. 减数分裂:包括两个减数分裂、四个核的形成等。
细胞作为所有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于细胞的基本结构和代谢活动的了解,可以更好的理解生命现象的起源和本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遗传和基因工程一、遗传与基因的相关概念1. 遗传:生物种类在基因水平上延续的现象。
2. 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包括DNA分子、克隆基因等。
二、遗传的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单因遗传、基因相对论、自由组合继承法等。
2. 染色体遗传学定律:包括第一、二、三定律,描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随机分离现象。
三、基因工程1. 基因克隆技术:包括DNA切割、连接和转化等。
2.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
基因的研究和应用,已经逐渐成为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等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学科的研究方向。
第三篇:进化和生态一、进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进化:生物在长期的时间尺度上发生的适应、变异和演化。
2. 生物分类学:基于相似性和进化关系的生物分类体系。
3. 进化论:基于遗传学和生态学原理的生物进化学理论。
二、进化的驱动力1. 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有利特征被选择并延续。
2. 形态拟态:物种进化逐渐趋向相似,以适应环境。
3. 适应性辐射:物种在分布区域上快速演化,适应多样的生态位。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归纳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归纳一、生物技术1、基因工程(1)概念:将外源基因通过人工方法导入受体细胞,并使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表达的过程。
(2)应用:基因治疗、基因工程药物、基因疫苗等。
2、细胞工程(1)概念: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生物工程,包括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等。
(2)应用:单克隆抗体、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产生单克隆抗体等。
3、蛋白质工程(1)概念:对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设计改造的基因工程。
(2)应用:胰岛素、干扰素、各种酶的改造等。
二、生态工程1、概念: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应用:农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工业生态工程等。
三、环境保护1、水体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等。
2、大气污染:工业废气、交通工具尾气等。
3、土壤污染:农药、重金属等。
4、噪声污染:工业、交通等。
5、辐射污染:核辐射、电磁辐射等。
6、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等。
四、人体健康1、癌症: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3、呼吸道疾病:感冒、肺炎等。
4、消化道疾病:胃炎、肝炎等。
5、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梅毒等。
6、处理方法: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五、总结本文对高中生物选修三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包括生物技术、生态工程、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的归纳,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
生物选修 3 知识点专题 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赋予生物以,创造出。
基因工程是在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分子手术刀”——(1)来源:主要是从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的某种_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_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断开,因此具有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 DNA 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_和_2.“分子缝合针”——(1)两种DNA 连接酶(和)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只能将双链DNA 片段互DNA 连接酶能缝补的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 T4合,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_ 。
(2)与DNA 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 聚合酶只能将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 连接酶是连接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
②。
③。
(2)最常用的载体是,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并具有能力的DNA 分子。
(3)其它载体:(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_1.目的基因是指:。
2.原核基因采取获得,真核基因是。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_和。
3.P 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1)原理:(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使;第二步:冷却到55~60℃,;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酶从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_,并且可以,使目的基因能够。
2.组成:+++(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位于基因的,是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最终获得所需的。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位于基因的。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从而将筛选出来。
常用的标记基因是。
第三步:1.转化的概念:是进入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_和的过程。
生物选修三知识点生物选修三基础知识归纳生物选修三是高中生物学的选修课程的一部分,主要涉及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相关知识。
下面将对生物选修三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进化的概念、进化的证据以及进化的机制。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的种类以及这些生物之间的差异性。
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指的是同一物种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群落多样性则是指一个具有各种生物种类的区域。
2.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生物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环境变化、物种间相互作用等。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如森林砍伐、土地开发和污染等。
环境变化,如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也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物种间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共生等,这些相互作用会影响种群数量和分布,从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4.生物进化的概念生物进化指的是一种物种通过基因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通过进化,物种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并且产生新的物种。
5.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胚胎发育、同源结构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化石记录是研究古生物学的重要证据,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到物种的演化历程。
生物地理分布可以通过不同地区和环境中的物种分布来推断它们的起源和演化关系。
胚胎发育的相似性可以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祖先。
同源结构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结构相似性,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翅膀和手臂。
分子生物学证据是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和蛋白质序列来推断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
6.进化的机制进化的机制包括突变、基因流、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
突变是指基因发生变异的过程,可以导致新的遗传特征的出现。
基因流是指不同物种或群体间基因的交换,会增加遗传多样性。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选修3一、生态学基础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与相互作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2. 群落生态学- 群落的结构、种类多样性和丰富度- 群落演替的过程和类型- 群落间的竞争、捕食和共生关系3. 物种与物种间关系- 物种的分类和命名- 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如共生、竞争和捕食4. 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生态农业和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的结构和复制- 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 基因的表达调控2. 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影响- 染色体变异及其遗传效应- 遗传重组和基因工程3. 遗传与性状表现- 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应用- 多基因遗传和数量性状- 表观遗传学和环境因素的影响4. 进化论- 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证据-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原理- 进化树和物种多样性的形成5.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种群遗传学基础- 进化的分子机制- 群体遗传结构和进化动力学三、生物技术与应用1. 基因工程- 基因克隆和基因组测序-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 -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2. 细胞工程- 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 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3. 酶工程- 酶的特性和分类-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酶的改造和优化4. 发酵工程- 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 发酵产品的生产过程- 发酵工程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的应用5. 生物信息学- 生物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 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的使用四、人体健康与疾病防治1. 人体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应答的过程- 疫苗和免疫疗法2. 疾病与健康-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特点- 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3. 现代医疗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 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 生物医学工程的进展4. 营养与健康- 营养素的种类和功能- 营养失衡的影响- 健康饮食的指导原则五、生物伦理与社会1. 生物伦理学- 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生物伦理决策的过程2.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国际合作与保护政策3.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可以看到高中生物选修3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生态学、遗传与进化、生物技术、人体健康以及生物伦理等多个方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本文为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的详细总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生物技术2.生态系统3.种群遗传学一、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物学原理和手段,利用生物体自身的生理特性和代谢能力进行生物制品、生物能源、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开发与利用的技术。
在高中生物选修三中,学生主要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利用基因的剪切、拼接、克隆和转移等技术手段,来进行基因的改造和表达,生产具有人为特性的物质的技术。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农业、医疗、工业等领域。
2. 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通过对细胞生长、分化、功能等进行调控和改造来实现制造人为生产的目的。
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到生物医药、生产化学品、仿生材料等多个领域。
3. 生物制药生物制药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生产出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制品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备、抗癌药物研究等领域。
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在高中生物选修三中,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包括生态圈、生态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等。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
2. 生态问题生态问题是指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生态问题的严重程度影响着人类的未来生活和可持续发展。
3. 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指通过合理的生态环境管理,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环境改善等目标。
三、种群遗传学种群遗传学是现代遗传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动态变化和演化规律。
在高中生物选修三中,需要了解以下内容:1. 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中某个等位基因的数量在总基因频率中所占的比例。
它是种群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
2.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种群遗传学中的一种现象,它是指随机的突变、自然选择、和基因漂移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基因频率发生随机变化的过程。
专题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概念:●基因工程又名DNA重组技术或转基因技术●原理:基因重组●水平:DNA分子水平●操作对象:基因●特点: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性状1、1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原理是基因重组。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载体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特点:①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②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识别位点)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③结果: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3)例子:EcoRⅠ、SmaⅠ4、DNA连接酶(1)两种DNA连接酶: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T4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能够连接粘性末端和平末端E.coli 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连接粘性末端5、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载体种类: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3)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4)真正用作载体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
(5)改造后的质粒结构:一个或多个酶切位点;复制原点;标记基因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2、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3、目的基因的来源:①从自然界已有的物种中分离②人工方法合成4、获取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②利用PCR技术扩增③人工合成(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
适合基因较小,序列已知)5、PCR技术:1)概念:PCR全称为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3)条件:模板DNA、DNA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四种脱氧核苷酸4)结果:以2n指数形式扩增5)过程:高温变性(90~95℃)、低温退火(55~60℃)、适温延伸(70~75℃)循环重复6、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的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7、重组DNA(重组质粒)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使转录停止(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
8、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9、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1)农杆菌转化法:适用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作用特点: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上的T-DNA上,即可在受体细胞内稳定遗传和表达(2)基因枪法(微弹轰击法):单子叶植物常用的转化方法。
成本较高(3)花粉管通道法:我国独创。
成功例子:抗虫棉10、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方法:显微注射法;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11、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1)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特点: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较少(2)转化的关键:Ca2+处理,使细胞成为感受态细胞(容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12、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1)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 DNA分子杂交技术。
(2)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分子杂交技术(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如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1.3基因工程的应用1.植物基因工程:(1)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2)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1)提高动物生长速度(2)改善畜产品品质(3)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乳腺生物反应器)3.基因治疗:(1)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2)是治疗遗传病的有效手段(3)包括: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1.4蛋白质工程1、基因工程的局限性: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2、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3、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4、过程: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5、发展前景:(1)生物工程制药:速效性胰岛素(2)改造酶结果,提高稳定性(3)应用与微电子6、困难:大多数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不了解专题二: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概念:1.原理方法: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2.操作水平:细胞水平、细胞器水平3.目的:按照人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者获得细胞产品植物细胞工程知识点清单(一)植物组织培养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2.全能性概念:具有某生物发育所需全部遗传信息的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丛芽、不定根—新植株4、相关概念及实验注意事项①外植体:离体植物器官、组织、细胞②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固定形态的薄壁细胞。
全能性高,分化程度低③外植体消毒:70%酒精30s—无菌水冲洗—次氯酸钠30min—无菌水冲洗④取材:选取形成层部位⑤脱分化:23~26o C,避光⑥再分化: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光照下培养⑦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比值高—促进生根;比值低—促进发芽5、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6、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1、植物体细胞杂交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过程。
2、过程及注意事项:①去除细胞壁:酶解法(纤维素酶、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②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物理法(离心、震荡、电刺激);化学法:聚乙二醇③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3、融合结果:获得杂种细胞,进而获得杂种植株。
A细胞+B细胞所得杂种植株遗传物质=A+B4、成功例子:番茄—马铃薯;烟草—海岛烟草;胡萝卜—羊角芹;白菜—甘蓝5、优点: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6、局限性:不能按照人的要求表达性状(三)植物细胞工程应用1、微型繁殖: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观赏植物,经济林木,无性繁殖作物)2、作物脱毒:采用茎尖等分生区组织培养来除去病毒(因为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或没有)如: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等经济作物3、人工种子: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优点: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受季节的限制;方便储藏和运输4、作物新品种培育:单倍体育种5、突变体利用:在组织培养中会出现突变体,通过从有用的突变体中选育出新品种(如筛选抗病、抗盐、含高蛋白的突变体)6、细胞产物的生产:通过能够产生对人们有利的产物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从而让它们能够产生大量的细胞产物。
如:生产人参皂甙,三七,紫草,银杏等。
(定向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分化为产生特定物质的细胞,提纯产物)动物细胞工程知识点清单(一)动物细胞培养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2、原理:细胞增殖3、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①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②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③制成细胞悬液④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⑤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⑥继续传代培养4、细胞贴壁: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5、接触抑制: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6、细胞株:细胞核型未发生改变的,不能无限增值的细胞(一般50代以内)7、细胞系:少数细胞克服细胞寿命的自然界限,获得不死性,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朝着癌细胞方向发展8、目前使用和冷冻保存的通常是10代以内的细胞: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9、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
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
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②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
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③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
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
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10、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①生产生物制品: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②生产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③检测有毒物质、判断物质毒性④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的研究(二)动物体细胞移植与克隆动物1、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
2、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
3、体细胞核移植的大致过程是:4、原理:动物细胞核全能性4、选择卵母细胞质的原因:①细胞体积大,易操作②营养丰富③含有促进细胞核表达全能型的物质6、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
7、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①成功率低②克隆动物存在着健康问题、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等③克隆动物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争议(三)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