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艺术风格
- 格式:doc
- 大小:8.64 KB
- 文档页数:5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风格特征自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的这段时间,史称“中世纪”。
一般认为,在欧洲美术史中,中世纪似乎是一个低落阶段,但工艺美术则是例外。
因为工艺品不仅仅是精神的产物,它还依赖于物质条件。
可以说,在中世纪艺术的各个方面中,工艺美术是取得了独特而辉煌的成就。
中世纪的工艺美术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装饰手法都获得了某些新的发展。
陶工艺、金属工艺、玻璃工艺,以及象牙雕刻和木工艺等无不令人注目。
中世纪的金属工艺,尤其是贵金属工艺相当发达。
这不仅是因为具有古罗马优秀的金工传统,而且揭开中世纪序幕的日耳曼人尽管文化不甚先进,但金工技艺在欧洲古代民族中却是出类拔萃的。
较之欧洲古代金属工艺,中世纪金属制品的明显特点是金属、珐琅和宝石镶嵌工艺的结合运用。
金属制作工艺特点虽然仍以传统的“錾花”和“收挑”为主,但技艺却更为熟练,特别是收挑工艺愈加精彩,浅浮雕、深浮雕式的人物、鸟兽生动工细。
中世纪金属工艺在欧洲各地区形成不尽相同的风格,另外,在漫长的1000年中,各阶段也表现出时代的艺术特征。
日耳曼人的珐琅和宝石工艺是在金属工艺上展开的。
大多用作装饰祭坛你、圣遗物箱、十字架和圣书函,带有较强的宗教性质。
此期錾花技法有两种:一是在金属片上錾出各种纹样,类似阴刻效果;二是在器物本胎包金上施錾花技法。
应该强调的是日耳曼人对于在金属器上作珐琅和宝石镶嵌是极为成功的,可以说自公元5世纪以后日耳曼人制作的宗教器物或其他装饰品,都广泛采用了这种镶嵌技法。
在拜占庭的金属工艺在铸造、雕金、錾花和镶嵌等都有相当的成就。
按金属器的艺术效果来看,可分作浅浮雕式和彩色式的两种。
总之,拜占庭的珐琅工艺在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间十分兴盛,运用更加广泛,圣十字架,圣遗物箱,圣书装帧,圣象障壁,以及王冠和首饰等无所不有。
哥特时期的金属工艺较之日耳曼人又有所发展,尤其是后期在金银薄板上收挑的人物、鸟兽,凹凸分明,形体准确,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技巧。
中世纪建筑艺术探索中世纪欧洲建筑的艺术特点中世纪欧洲建筑是一种独特而壮观的艺术形式,深深烙印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些建筑作品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宗教和文化背景,展现了中世纪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索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特点,包括建筑风格、结构设计和装饰元素等方面。
一、建筑风格1. 罗曼式风格罗曼式风格是中世纪欧洲建筑的重要代表,其特点是坚固、庄重和宏伟。
这种风格常用于修道院、教堂和城堡等建筑中。
罗曼式建筑的特点包括厚实的墙壁、圆形拱门、圆顶和尖顶。
建筑表面通常以石材作为主要材料,给人以坚固和庄严的感觉。
2. 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是中世纪晚期的主流建筑风格,其独特之处在于尖顶、尖拱门和尖窗的设计。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垂直向上、线条多变和细致精美的装饰。
它代表着中世纪欧洲文明的高峰,常见于教堂和大教堂中。
二、结构设计1. 拱形结构中世纪欧洲建筑中普遍采用拱形结构,包括半圆拱和尖拱。
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建筑物的重量,提供更大的空间和高度。
通过使用拱形结构,中世纪建筑师们成功地创造了壮观而稳固的建筑。
2. 石雕装饰中世纪建筑注重细节的处理,常常使用石雕作为建筑的装饰元素。
这些石雕包括雕像、浮雕、花纹和凯尔特式的图案。
通过这些精细的装饰,建筑物展示出了饱满的艺术气息和精湛的工艺技巧。
三、装饰元素1. 窗户玫瑰花窗窗户是中世纪建筑中重要的设计元素,尤其是教堂。
中世纪欧洲教堂的窗户常常采用玫瑰花窗的形式,通过彩色玻璃和精细的雕刻图案,突出了艺术和宗教的意义。
2. 壁画和拱顶绘画中世纪欧洲建筑中的壁画和拱顶绘画是装饰的主要手段之一。
壁画通常用于教堂内部,描绘宗教故事和圣人传说。
拱顶绘画则通过在拱顶上绘制精美的图案和图像,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氛围。
四、小结中世纪欧洲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成为历史上的瑰宝。
无论是罗曼式风格的坚固和庄重,还是哥特式风格的垂直和高耸,这些建筑都展现了中世纪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拱形结构、石雕装饰、窗户玫瑰花窗和壁画等装饰元素,中世纪建筑呈现出宏伟、庄重和精湛的艺术魅力。
综述欧洲中世纪的建筑艺术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和艺术主要包括两大类:罗马是建筑和艺术与哥特式建筑和艺术。
罗马式即英语中的额“Romanesque”,他现在为我们所使用是作为一种独特的美术风格而存在,主要指欧洲10世纪末开始出现,并兴盛于11世纪中后期,结束于哥特式的普遍出现的艺术。
因为主要是表现基督教的题材,所以罗马式艺术也主要指代这时期的西欧宗教艺术。
罗马式的建筑厚重,庄严,罗马式的雕塑变形、夸张、极赋表现力。
罗马式艺术出现在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几百年,与欧洲传统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有很大差别,可以说是第一次以独立的身份出现在欧洲本土的历史上,并于哥特式共同构造了西欧本土文明。
罗马式建筑庄严隆重和雄壮。
这种印象的形成,既同内部空间的体积和比例有关,又同它的石造外壳的结构设计、艺术装饰有关。
建筑内部以一种异乎寻常的面貌,强调了顶部和顶部光线的象征意义和艺术意义,并间接暗示着天空的存在,而天空在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世界观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
罗马式建筑:9—12世纪罗马式建筑的主流的基本特点是:半圆形拱门,拱窗,穹顶,厚壁,窄窗,圆柱。
罗马式教堂大量使用雕刻、装饰,特别是开始使用浮雕和圆雕,其题材也更加广泛,如常常出现民间寓言和具有讽刺性的题材库,且多采用寓意象征夸张、变形等非真实性手法。
细密画一种精细刻画的小型绘画,主要作书籍和插图和封面、扉页、徽章、盒子、镜框等物体上的宝石,象牙首饰上的装饰图案,尺幅较小,刻画精细入微。
比如《圣约翰》插图哥特式建筑艺术:在欧洲大地上,12——13世纪开出了一朵一朵的哥特式之花,这种艺术形式的教堂从法国开始蔓延,最终覆盖了整个欧洲大地。
哥特式建筑无论在整体视觉造型上还是建筑背后承载的精神层面上,都凸显出强烈的独特气质。
哥特式主要以建筑为基准,但在哥特式盛行的中世纪,这种艺术形式以各种艺术手段呈现出来,包括绘画、雕刻、音乐等等,但是众多的表现形式都屈服于一个原则,那就是都共同的追求一种最高的神性,他们都要彰显出上帝的“至美”,并且要让这样的“至美”成为引领世俗之人感受到上帝,最终的目的在于要让世俗之人放弃对于尘埃之美的追求转而去追求上帝的美,而后能够摆脱人的“原罪”,达到无限永恒的世界。
哥特式名词解释
哥特式名词解释:
“哥特式”指的是一种艺术风格,起源于11世纪,流行于13到15世纪。
“哥特”原是欧洲的日耳曼民族,3-5世纪经常侵略意大利,后来瓦解了罗马帝国的。
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家们为了恢复罗马文化,抨击野蛮的中世纪文化,于是把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为“哥特”,带有贬义色彩。
哥特式美术最早于12世纪起源于法国,随后遍及全欧洲,一直盛行至欧洲文艺复兴之前。
“哥特式”一词最早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史家瓦萨里提出,用以形容晚期中世纪的艺术和建筑风格。
哥特艺术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代名词。
中世纪的建筑、雕塑、绘画多受到哥特艺术的影响。
因欧洲中世纪是一个极度黑暗的时代。
战争、瘟疫和饥荒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宗教势力严密控制着文化传播,人民普遍蒙昧、迷信、崇拜巫术。
哥特式艺术,热衷于渲染恐怖、压抑、病态和来生,因此哥特式风格是:恐怖、黑暗、死亡、巫觋、宗教、诅咒、古堡、墓地、超自然和神秘主义。
中世纪欧洲的文化与艺术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从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到公元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结束。
这一时期的欧洲社会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形式。
宗教与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是至关重要的宗教和文化力量。
宗教与文化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基督教教义和解释对欧洲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艺术等。
宗教是中世纪欧洲的基石,基督教在这个时期不断发展和推广。
它提供了欧洲社会的许多表现方式,例如建筑、绘画、音乐、舞蹈和文学等。
同时,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也反过来影响了欧洲的文化形态。
建筑艺术与哥特式建筑中世纪欧洲的建筑艺术完全符合当时的文化背景。
教堂、修道院和城堡是中世纪社会的重要特征,它们是布满欧洲大陆的文化和地理标志。
在中世纪,建筑师和学者不断尝试各种技术性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文化和政治需要。
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流行建筑风格,相比于罗马式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更为复杂、高大、细致和精确。
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包括垂直线条、长而狭窄的玫瑰窗、尖拱顶和高高的飞扶壁等。
哥特式建筑不仅在教堂建筑方面有重要地位,也影响了城市和乡村的建筑风格。
绘画和雕塑绘画和雕塑是中世纪欧洲另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从早期的拜占庭绘画到哥特式艺术,这些艺术形式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和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拜占庭绘画是中世纪早期的一种绘画风格,它的特点是扁平、刻意地把人物表现得像图画一样。
拜占庭绘画的主题大多是宗教。
这种绘画风格直到公元15世纪,仍然影响着欧洲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
哥特式绘画和雕塑是中世纪晚期的艺术形式,具有许多复杂和理性的元素。
它比之前的艺术形式更为精细和准确,更强调顾客的需求。
哥特式绘画和雕塑的特点是精致的细节、较为准确的透视和丰富的颜色。
文学和音乐中世纪欧洲的文学和音乐是另一种突出的艺术形式。
文学和音乐不仅影响着欧洲的文化和社会,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高的知名度。
罗马式美术名词解释1. 罗马式美术的概述罗马式美术是中世纪欧洲艺术的一种风格,起源于11世纪的法国,并在12至13世纪扩散到整个欧洲。
这一时期的罗马式建筑和艺术作品充满了宗教氛围,主要表现为宏伟的教堂建筑、壁画、雕塑和装饰艺术。
罗马式美术注重对上帝和信仰的虔诚表达,展现出庄严、神圣和崇高的特点。
2. 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是罗马式美术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拱形结构罗马式建筑采用半圆形或拱形结构,这种结构能够支撑更大的重量,并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拱形结构被广泛运用于教堂内部和外部,如圆顶、拱门和回廊等。
2.2 方尖塔方尖塔是罗马式建筑的典型特征之一,通常位于教堂的顶部。
这些塔楼高耸入云,象征着上帝的至高无上和信仰的力量。
2.3 壁柱结构罗马式建筑中常见的壁柱结构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力和稳定性。
这种结构通过在建筑物外墙设置厚实的壁柱来分散重量,使得建筑物更加坚固。
2.4 装饰艺术罗马式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艺术,常见的装饰元素包括浮雕、雕塑、彩色玻璃窗等。
这些装饰元素通常用于教堂内部和外部,以展现宗教主题和神圣氛围。
3. 罗马式壁画罗马式美术中的壁画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教堂内部墙壁上的绘画形式。
这些壁画通常描绘宗教场景、圣经故事或圣徒传记等内容,旨在向信徒传达宗教信息和道德价值观。
3.1 色彩鲜艳罗马式壁画以鲜艳的颜色为特点,常使用红、蓝、绿等明亮的颜料。
这些鲜艳的色彩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传达出神圣和庄严的氛围。
3.2 平面构图罗马式壁画通常采用平面构图,将人物和场景简化为几何形状和平面图案。
这种构图方式能够突出主题和故事情节,使得壁画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3.3 神圣氛围罗马式壁画通过描绘圣徒、天使和上帝等神圣形象来营造神圣氛围。
这些形象通常具有尊贵、庄严的外表,以及光环、羽翼等象征性元素。
4. 罗马式雕塑罗马式美术中的雕塑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常用于装饰教堂建筑或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展示。
中世纪欧洲—艺术风格的特征巴罗克风格巴罗克艺术的开始首先是以意大利的罗马为中心,继而传向西班牙、德国、澳洲、法国和英国。
巴罗克艺术虽然起源于意大利,但巴罗克风格的盛行是在1620年间,由佛兰德斯的安特卫普首先拉开序幕。
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巴罗克家具最负盛名,跃居欧洲各国的领先地位,成为巴罗克风格的经典范例。
其他如英国的雅各宾式、威廉玛丽式及美国早期殖民地式的家具亦较具影响。
巴罗克风格中常见的雕饰图案有不规则的珍珠壳、美人鱼、半人鱼、海神、海马、花环、涡卷纹等/在法国,巴罗克风格的桌类家具还常常运用人体雕像来桌面的支撑腿,或桌面下的横托装饰。
巴罗克家具在表面的装饰上,除了精致的雕刻外,金箔贴面、描金添彩涂漆及薄木拼花装饰亦很盛行。
古代埃及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
丰富的物产以及温暖而肥沃的土地,使得古埃及人民早在公元前2650年就建造了宏伟的宫殿、庙宇和堪称奇迹的“金字塔”。
埃及人相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过活”,就象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他们的统治者,威力永无穷的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
就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以及装饰华丽的棺匣和墓室--牢固的金字塔。
出于对死后复生的信念,古埃及的王公贵族们把坟墓看作是永久的“住宅”,必须布置得与死者生前情景一样,放上必备的家具、食品、饮料、兵器、首饰及化妆品。
不过,家具在这个环境,它是为统治者的等级观念而设计的,尤其是椅子,被看作宫廷权威的象征,这其中较具代表性,是从18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公元前1361-前1352)陵墓中发掘出的一把御用的金椅。
椅背上的贴金浮雕,表现了国王生前的生活情景。
王后正在为国王涂圣油。
背面的人物服饰用彩色陶片和宝石镶成。
其他的家具如现存最早的椅子是从第四王朝赫特菲尔斯陵墓中出土的黄金扶手椅和黄金床等。
他们同当时的建筑一样,都具有安定庄重、威严华贵的特征。
在形象上,多将家具的腿雕刻成牛蹄、马脚和狮爪状;材料上,用芦苇编织小桌子和装饰台,用皮革、灯芯草和亚麻绳做叠凳、椅和床的蒙面料。
装饰手法多为豪华的金银、象牙及宝石镶嵌和丰富的纹样彩绘与雕刻。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和亚述的家具创作灵感多来源于自然形态的特征。
有一块描述森那凯里布(公元前704-681年)大帝进攻敌城堡的浮雕中所表现的椅子,用松塔圆台装饰椅子腿,将征战的俘虏作为支撑椅子的框和横木,还有高高的踏板以及异常高的坐面等。
通过椅子中人物的形象描绘,炫耀东方统治者权威的特征。
另一块表现阿瑟巴尼帕尔(公元前668--631)国王和王后进餐的石刻中,真实的描写了古代亚述式家具的式样。
国王随心所欲地半卧在床上与一旁端左的王后正在一边进餐一边交谈。
古代希腊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的文明达到了极盛时期。
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希腊式的住宅内出现了客厅、卧室、起居室的划分。
一般家庭中也有椅子、桌子、床和箱子等实用性家具,可惜古希腊家具的遗物很少。
现今我们只能从建筑石刻和瓷瓶画上来了解当时的辉煌成就。
克里奈躺椅是好客的希腊人的常用家具之一,从出土的花瓶图案上可清楚的见到躺椅的下面放有小桌,需用时可拉出,上面放食物和饮料。
克里斯莫斯椅则是古希腊时期最原始的一种妇人用椅。
靠背采用了适合人体背部曲线的设计和向外弯曲的洋刀状椅腿,优美的造型和合理的功能结构造型,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在座具设计上的聪明才智。
古罗马罗马人在共和时期的住宅和浴室就有“自来水”和“暖气”的出现,连洗手池、放衣服的橱架都是满饰雕像的大理石艺术品。
古罗马人用的躺椅基本上采用旋制腿,床头装有“S”形扶手或头架。
有些大理石床还采用精巧的镶嵌装饰与踏板相配套,成为艺术性极高的杰出作品。
罗马人在桌子方面也创造出许多新的种类,如放在墙边起装饰作用的半圆形三腿桌,刻划出凝重的艺术风格。
拜占庭4世纪末,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古罗马分裂为东、西两帝国,历史上称为拜占庭帝国,其统治延续到15世纪。
中世纪的西方是基督教的时代。
因此拜占庭家具的艺术风格在装饰上常用象征基督教的十字架符号,或在花冠藤蔓之间夹杂着天使、圣徒以及各种鸟兽、果实和叶饰图案。
拜占庭象牙雕刻堪称一绝。
因此拜占庭人常常将象牙雕刻的板面用于椅子、小箱、圣骨箱、门等重要的装饰部位,或作为镶嵌形式来点缀家具。
在贮藏家具中,从收藏宝石类的小箱到可以用作凳子、床、桌子及摆放杂物品的柜,都是以木材为主。
同时,金、银、青铜饰件也常见于家具的装饰表现上。
罗马风格罗马家具的起源于罗马人发明的圆顶拱卷式建筑风格,由11世纪开始到12世纪的哥特式家具为止。
罗马风格的家具在床塌的表现上,多以横托面采用长串连续拱卷装饰,椅子多为小扶手椅,喜欢运用旋制的木柱作脚部支持,靠背与扶手以连续的车子件或拱卷造型做装饰形式,也有在椅脚上部制成动物的头或鸟爪形状,其造型给人以坚定、安静、沉着和朴实的感觉。
柜在当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家具种类。
与罗马风格的柜类家具亦多将顶端制成山尖形式,边角及门均结合有青铜饰件和圆帽灯,既使整体的框架结构得以加固,又起到了较好的装饰美化作用。
哥特式从12到14世纪之间,在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北麓,有一种以精雕细琢与华丽的镂花玻璃窗构成的新教堂建筑艺术样式。
这就是“哥特式风格”。
哥特式风格的特点是以尖顶拱卷和垂直线为主,高耸、富丽而精致。
哥特式家具多类似于建筑物的设计,高耸的椅背带有烛柱式的尖顶。
椅背的中部或顶盖的眉沿均由细密的拱卷透雕或浮雕装饰。
椅的下部并不是都用脚柱来支撑,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箱子的形式,门框透雕内嵌饰着镜板,这种装饰风格与以稳定沉重为基调的建筑物结合,使空间似乎变得失去重量,加之满镶彩色玻璃大窗的采光直射,使人产生飘渺虚幻,向往天堂的情绪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家具的图案主要表现在扭索(麻花纹)、蛋形、短矛、串珠线脚及叶饰、各种花果蔓藤花饰、菱形花饰等。
而宗教、历史、寓言故事也是雕刻家具用的装饰题材。
家具的主要用材有胡桃木、椴木、橡木、紫檀木等。
早在植物图案或几何图案的镶嵌用材主要是骨、象牙和色泽不一的木料。
盛行期发展到用抛光的大理石、玛瑙、玳瑁和金银等珍贵材料镶嵌成有阿拉伯风格的花饰。
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设计、配置等的基本形式都是采用对称形。
椅子的设计由哥特式的箱形转化到了罗马时期的样式。
蒙面料主要采用染有鲜艳色彩的皮革。
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家具是在巴罗克家具的造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样式。
巴罗克家具虽然有生动、奔放的艺术效果,却摆脱不了追求宏伟的特征。
而洛可可风格大家具则恰恰排除了巴罗克风格的不良部分,而以柔美、回旋的曲折线条和精良、纤巧的装饰特征广泛流行。
洛可可风格的涂饰特点是以白色为基调,模仿上流社会妇女的洁白肤色,以视尊贵,在白色基调上镂以优美的曲线雕刻,通过金色涂饰或彩绘贴金,最后再以高级硝基来显示美丽纹理的本色涂饰。
其装饰图案主要有狮子、羊、花叶边饰、叶蔓与矛形图案等。
此外,在洛可可风格时期,家具的品种亦较以前有了新发展,随着沙龙的流行各种适应小型社交场所活动使用的家具如观牌椅、长椅、各式的四柱床开始盛行。
此外,17世纪在英国兴起温沙椅。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家具发展,主要分有两个阶段,一是18世纪后半期以法国为代表的路易十四式,其他有英国的亚当兄弟式、谢拉顿式等。
另一个是盛行于19世纪前期以法国执政内阁和帝政式家具为代表。
其他主要有英国的摄政式、美国的林肯、法夫式等。
新古典主义风格主要特征表现为做工考究,造型精炼而朴素,以直线为基调不作过密的细部装饰,以直角为主体,追求整体比例的和谐与呼应。
装饰图案主要以玫瑰花饰,花束和丝带、杯形等相结合的物品被系上美丽的花结。
地中海风格元素地中海周边国家众多,民风各异,但是独特的气候特征还是让各国的地中海风格呈现出一些一致的特点。
通常,“地中海风格”的家居,会采用这么几种设计元素:白灰泥墙、连续的拱廊与拱门,陶砖、海蓝色的屋瓦和门窗。
当然,设计元素不能简单拼凑,必须有贯穿其中的风格灵魂。
地中海风格的灵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
地中海风格“地中海风格”的建筑特色是,拱门与半拱门、马蹄状的门窗。
建筑中的圆形拱门及回廊通常采用数个连接或以垂直交接的方式,在走动观赏中,出现延伸般的透视感。
此外,家中的墙面处(只要不是承重墙),均可运用半穿凿或者全穿凿的方式来塑造室内的景中窗。
这是地中海家居的一个情趣之处。
“地中海风格”对中国城市家居的最大魅力,恐怕来自其纯美的色彩组合。
西班牙蔚蓝色的海岸与白色沙滩,希腊的白色村庄在碧海蓝天下简直是制造梦幻,南意大利的向日葵花田流淌在阳光下的金黄、法国南部薰衣草飘来的蓝紫色香气、北非特有沙漠及岩石等自然景观的红褐、土黄的浓厚色彩组合。
地中海的色彩确实太丰富了,并且由于光照足,所有颜色的饱和度也很高,体现出色彩最绚烂的一面。
所以地中海的颜色特点就是,无须造作,本色呈现。
地中海风格也按照地域自然出现了三种典型的颜色搭配。
蓝与白:这是比较典型的地中海颜色搭配。
西班牙、摩洛哥海岸延伸到地中海的东岸希腊。
希腊的白色村庄与沙滩和碧海、蓝天连成一片,甚至门框、窗户、椅面都是蓝与白的配色,加上混着贝壳、细沙的墙面、小鹅卵石地、拼贴马赛克、金银铁的金属器皿,将蓝与白不同程度的对比与组合发挥到极致。
黄、蓝紫和绿:南意大利的向日葵、南法的薰衣草花田,金黄与蓝紫的花卉与绿叶相映,形成一种别有情调的色彩组合,十分具有自然的美感。
土黄及红褐:这是北非特有的沙漠、岩石、泥、沙等天然景观颜色,再辅以北非土生植物的深红、靛蓝,加上黄铜,带来一种大地般的浩瀚感觉。
线条是构造形态的基础,因而在家居中是很重要的设计元素。
地中海沿岸对于房屋或家具的线条不是直来直去的,显得比较自然,因而无论是家具还是建筑,都形成一种独特的浑圆造型。
白墙的不经意涂抹修整的结果也行成一种特殊的不规则表面。
在构造了基本空间形态后,地中海风格的装饰手法也有很鲜明的特征。
家具尽量采用低彩度、线条简单且修边浑圆的木质家具。
地面则多铺赤陶或石板。
马赛克镶嵌、拼贴在地中海风格中算较为华丽的装饰。
主要利用小石子、瓷砖、贝类、玻璃片、玻璃珠等素材,切割后再进行创意组合。
在室内,窗帘、桌巾、沙发套、灯罩等均以低彩度色调和棉织品为主。
素雅的小细花条纹格子图案是主要风格。
独特的锻打铁艺家具,也是地中海风格独特的美学产物。
同时,地中海风格的家居还要注意绿化,爬藤类植物是常见的居家植物,小巧可爱的绿色盆栽也常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