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工程--假肢材料及制作(第三课)
- 格式:ppt
- 大小:7.10 MB
- 文档页数:44
假肢接受腔制作上肢假肢接受腔的制作有两种方法:传统接受腔制作方法式采用皮革材料制作接受腔;现代接受腔制作方法式采用真空成形合成树脂制作接受腔的技术。
(一)真空成形合成树脂制作接受腔的主要步骤(1)将干燥好的石膏阳型的凹陷处钻通气孔,以保证该处充分服帖。
(2)套上PVA薄膜套,此时打开第一个排气管,在吸附状态下检查PVA是否漏气,并使PVA薄膜套均匀精密地服帖在石膏阳型上。
(3)套上至少6层左右的增强材料的纤维袜套,并根据需要安装连接座及关节铰链等。
(4)再套上留有浇注口的PVA薄膜套,先在阳型的上端用活套绳扎紧,打开气管,检查薄膜是否有漏气。
(5)从PVA薄膜上端浇注已经配方好的树脂,扎紧树脂上部的薄膜套。
(6)将阳型倒置斜夹(斜向下约25°)台钳上,以便排出混入树脂中的空气。
待树脂微微发热时,松开原先扎紧的绳子,使树脂流下,还可以用绳子(胶管)擀树脂到需要树脂较多的地方。
(7)树脂渗透到预定位置后,将阳型底部扎紧,使树脂不再向上流动。
(8)待树脂固化后,进行脱模、修整。
(二)注意事项(1)套上第一层PVA薄膜后,就一直开启真空泵,直至到树脂凝固为止。
中途不可停机。
(2)抽真空过程中,要随时注意PVA薄膜套有无漏气现象,若有漏气,应及时用透明胶带贴补好。
(3)树脂渗透到预定位置后,要及时扎紧余料,以防树脂过多而进入真空泵的抽气管造成堵塞。
(4)树脂凝固后,先打开三通阀门排气,再停机,严禁先停机,后放气。
(5)树脂接受腔再室温条件下硬化后,应再放入恒温为50°烘箱内加热,使树脂的分子安全交联,以免树脂不完全交联而又与人体接触会刺激皮肤引起皮炎。
(6)将接受腔的口型与与所开窗口的边缘修剪,再用磨砂纸打磨后,再涂上空气硬化性树脂,使切口边缘光滑,防止接受腔的毛边刺激皮肤。
(7)石膏阳型还未充分干燥的情况下,可以在阳型表面涂抹一层隔离剂,从而形成隔离膜再套上PVA薄膜。
(三)合成树脂的配方(1)丙烯酸树脂的配方表(2)OTTO BOCK丙烯酸树脂的配方。
上肢假肢制作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假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上肢失去四肢的患者,上肢假肢是帮助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设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上肢假肢的制作方案。
上肢假肢简介上肢假肢是帮助失去四肢的人恢复生活能力的设备,旨在提供手臂、肘关节、手掌和手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
通常包括橡胶制品、塑料成型件、机械仪器和电子部件等。
上肢假肢的种类和样式多样,可根据病人的需要进行定制。
制作流程步骤一:制作测量模型为了准确地制作上肢假肢,需要先为病人进行一系列详细的身体测量。
针对不同的病人情况,需要制作出相应的上肢假肢测量模型。
通常使用的材料是聚合物,然后依据该测量模型制作出量身定制的上肢假肢。
步骤二:选择适当的关节和固定装置为了使上肢假肢更加适合病人,应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关节和固定装置。
这样可以确保假肢与病人的身体紧密结合,并且能够更准确地模拟自然手臂的运动。
步骤三:制作外观外观的制作包括色彩、形状和纹理等部分。
这也是制作上肢假肢的重要步骤。
为了使假肢更加逼真,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和工具,对外形进行精细的处理,并使用专业的颜料进行着色。
步骤四:添加动力装置为了使上肢假肢能够保持以自然的方式进行运动,需要为其添加动力装置。
这通常包括气压、电子和机械力等部分,使用这些装置可以模拟手臂的运动,使假肢具有更多的自然性,更适合病人的需要。
步骤五:测试和适配制作出来的上肢假肢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适配。
通过检查关节和电子设备,测试假肢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假肢的适配性和可用性。
总结上肢假肢的制作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流程,需要考虑到病人身体的特殊情况,以及各种材料和装置的使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制作上肢假肢的几个关键步骤,包括制作测量模型、选择适当的关节和固定装置、制作外观、添加动力装置以及测试和适配。
对于想要了解上肢假肢制作的朋友来说,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康复职称考试·知识点】专业实践能力——第十四章康复工程第十四章康复工程第一节假肢一、假肢处方1.处方开立者由康复医生对截肢者的整体状况以及残肢情况行评定后,开出假肢处方。
2.处方内容1)上肢处方:名称和型式、接受腔、支承部件和手部装置。
(2)下肢处方:名称和型式、接受腔、支承部件、膝关节和假足。
下肢假肢安装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下肢缺失,代替人体支撑和行走。
二、假肢的评定1.上肢假肢(1)接受腔:如上臂假肢,接受腔的深度要适合,接受腔上缘开口不能妨碍肩关节的运动。
(2)悬吊能力:悬吊带是否采用8字形悬带,腋窝环、前方支撑带、侧悬带和操控索装接带四个组成部分是否正确。
(3)对线:主要是肘关节旋转盘的连接位置及角度。
2.下肢假肢(1)接受腔:评定内容有接受腔的松紧度、残肢与接受腔是否能全面接触、重点负重的部分是否合适、压力敏感部位是否受压、是否有局部压迫和疼痛等。
(2)悬吊能力:悬吊情况评定主要取决于残肢长度及接受腔的适配程度。
如果悬吊情况差,行走时假肢会出现上下窜动,影响其代偿功能,可以考虑不同的悬吊方式(3)对线:工作台对线是指在三维空间里将假肢接受腔、关节、假肢脚等按照一定的规则组装,这是截肢者能够平衡站立以及行走的基础。
(4)假肢长度:一般小腿假肢要求两侧肢体等长,而大腿假肢可比健侧短1cm。
(5)大腿假肢步态评定:①侧倾步态:假肢于站立期时,身体向假肢侧倾斜,其原因主要有假肢接受腔内收不够、假肢长度过短、对线时足部相对于接受腔过于靠外、接受腔外侧壁或内侧壁不合适,引起股内侧部疼痛等;②外展步态:假足着地时,假肢侧的足在行进时明显外移和身体侧倾。
其原因主要有假肢过长、假肢接受腔内壁过高或外侧壁内压力不足等;③画弧步态:假肢在迈步期时,出现向外侧画圆弧的动作。
其原因有假肢过长、假肢的膝关节屈曲不良等;④腰椎前凸:假肢处于站立期时,出现明显生理性腰椎前凸。
其原因有接受腔后侧壁形状不良、接受腔的前侧壁支撑不良,坐骨承重不充分,接受腔的前后径过大等;⑤扭动:假足离地时,足尖向内侧或外侧扭动,可能原因有膝轴过度内旋或外旋、接受腔过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