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田野文物智能巡查管理系统

田野文物智能巡查管理系统

田野文物智能巡查管理系统
田野文物智能巡查管理系统

附件1:

2015年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示范项目

重点方向

目录

一、文物专用高/超光谱成像设备 (2)

二、文物保护专用太赫兹成像设备 (3)

1、文物保护专用太赫兹波谱层析成像仪 (3)

2、博物馆专用太赫兹安检仪 (4)

三、文物保护专用X射线成像/分析设备 (5)

1、文物保护专用X射线成像诊断系统 (5)

2、便携式文物保护专用X荧光分析仪 (6)

四、遗址风险管理装备及系统 (6)

1、遗址风险管理野外平台 (7)

2、遗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9)

五、田野石质文物的监测系统 (9)

1、田野石质文物振动和重力监测终端 (10)

2、田野石质文物身份识别监测终端 (10)

六、田野文物智能巡查管理系统 (11)

1、基于混合北斗的手持巡查终端 (11)

2、巡查指挥管理平台 (12)

七、文物博物馆火灾防护专用系统 (13)

1、文物博物馆专用灭火剂 (13)

2、文物博物馆专用自动快速灭火装备 (14)

八、文物预防性保护装备公共服务平台 (14)

1、文物预防性保护装备质量检验平台能力提升 (15)

2、文物保护装备示范产品评价和遴选 (15)

3、文物保护装备应用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16)

一、文物专用高/超光谱成像设备

应用400nm~2500nm波段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超光谱成像技术,实现对文物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同时获取;同时构建相应的光谱数据库,配套相应分析软件和光谱图像处理软件,形成文物分析专用高光谱/超光谱成像系统。满足馆藏文物材质、结构、病害无损检测和多参数同时分析的需求,为文物价值认知、鉴定、病害分析、保护修复效果评价提供高效、无损分析手段。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面成像,电控调谐滤光片分光;覆盖光谱范围400nm~2500nm(分为400nm~1000nm,900nm~1700nm,1500nm~2500nm 3个工作波段),光谱最优分辨率5nm;图像动态范围16bit,图像分辨率2048×2048(400nm~1000nm)、640×512(900nm~1700nm)、320×256(1500nm~2500nm),最大帧频20fps(全画幅);镜头接口为商用Nikon F接口;具备大面积全谱漫反射光源;具备便携式和固定式两种类型;可根据用户需求配备偏振成像模块和立体成像模块;配备满足文物高光谱数据分析需求的智能分析模块,使数据分析处理后台化,支持多种格式的数据源,数据类型,如TIFF、BMP、JPEG、DICOM和DXF等常用数据格式,以及自定义二进制和ASCII格式的数据;配备专用光谱图像处理分析软

件,也可与ENVI、SPAM、HIPS、SIPS等光谱数据处理软件相匹配适用。建立针对壁画、书画类文物的典型高/超光谱谱库,谱库容量可达3TB以上。

实施目标:设备产能达到10台套/年,项目实施期内完成10个示范应用,实现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

二、文物保护专用太赫兹成像设备

应用太赫兹波技术,实现对不导电材质文物的非接触式无损性的穿透分析,实现对往来参观游览人员随身携带危险物品等情况的非接触式成像和筛查;构建相应的太赫兹波谱数据库,配套相应的仪器分析软件和图像处理软件。满足壁画等文物内部组分、分层结构及病害的内部层析成像识别的需求,解决重要文物保护场所中合作或非合作往来人员危险品及文物携带等问题。

重点任务包括:

1、文物保护专用太赫兹波谱层析成像仪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基于飞行时间谱技术,研制用于文物鉴定和保护的太赫兹波谱层析成像仪。覆盖光谱范围:0.1THz~3THz;波谱最优分辨率:0.01THz,纵向分辨率:≤0.1mm (穿透深度在3cm以下时),≤0.5mm(穿透深度在3cm以上时);纵向典型穿透深度≥6cm(针对壁画、木质、石膏等绝缘材质文物);横向成像分辨率:≤0.5mm×0.5mm(穿透深度在3cm以下

时),≤1mm(穿透深度在3cm以上时);扫描波谱成像速度:1秒/像素(非单一频率成像),1秒/百像素(单一频率成像);控制方式:计算机;配备可扩展、高置信度的文物THz新型图谱数据库及管理、分析系统,满足文物THz波谱层析成像与数据分析需求,具备文物THz图谱数据的特征提取、识别、分类、三维重构与可视化等功能,根据特定文物THz波谱数据分析需求,开发相应的智能分析模块,可管理的图像数据规模达TB以上,支持多种格式的数据类型,如TIFF、BMP、JPEG等常用数据格式,满足交互查询、检索需求。建立针对壁画、石刻类文物的典型太赫兹波谱谱库,谱库容量可达1TB以上。

实施目标:设备产能达到10台套/年,项目实施期内完成5台的示范应用,实现收入达到1200万元以上。

2、博物馆专用太赫兹安检仪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

硬件部分:工作频段:340GHz;工作距离:3.5米-6米(可根据现场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安检区域:2米×0.8米;成像景深:0.8米;成像分辨力:优于1厘米(具备三维成像功能,纵向分辨力优于2厘米);全区域成像时间:小于0.5秒;快速检查通过率,800人/小时。

软件部分:具备图像智能滤波、边界提取等后期图像处理功能,具有危险物自动识别、报警、细节再现功能,满足重要

文物场所的安防人员的使用需求,并支持TIFF、BMP、JPEG等常用数据格式输出。软件具备可扩展功能。

实施目标:设备产能达到10台套/年,项目实施期内完成5台的示范应用,实现收入达到1200万元以上。

三、文物保护专用X射线成像/分析设备

应用先进的X射线双模衬度(吸收衬度、相位衬度)成像技术、X荧光分析技术,构建相应的X射线波谱数据库,配套相应的仪器分析软件和图像处理软件,形成文物保护专用X射线成像诊断系统和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实现丝绸、木质、竹质、纸质等文物进行内部微细结构信息的现场及实验室提取分析。

重点任务包括:

1、文物保护专用X射线成像诊断系统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

硬件部分:射线源能量:<160kV(可调);射线源输出功率:20W(100kV时);细节最高分辨能力:5um;最小物距:50mm;被检目标最大尺寸:300mm×300mm;图像动态范围:16bit;图像阵列格式:>4096×4096;曝光时间:10s到分钟量级(视目标材质和空间布局而定);典型穿透深度:>20cm(针对典型轻元素材质文物;更高穿透深度可根据“穿透深度正比于射线源强度的对数”关系,选择合适的射线源强度来提高成像穿透深度);控制方式:计算机;数据读出速率:>1MHz;冷却方式:

风冷。

软件部分:具备图像智能滤波、边界提取等后期图像处理功能,满足文物X射线双模衬度成像与数据分析需求,具备文物特征提取、识别、分类等功能,支持TIFF、BMP、JPEG等常用数据格式,满足交互查询、检索需求。软件具备可扩展功能。建立针对青铜、陶瓷类文物的典型X射线波谱谱库,谱库容量可达3TB以上。

实施目标:设备产能达到10台套/年,项目实施期内完成5台的示范应用,实现收入达到1200万元以上。

2、便携式文物保护专用X荧光分析仪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探测器:电致冷SDD探测器;激发源:50KV/100μA;检测时间:1-2秒进行牌号预报,10秒内进行精确元素分析;测量元素范围:硫(S)-铀(U);校正方式:Ag片;操作环境要求: -20℃-+50℃,湿度≤90%;显示器:高分辨率PDA;数据处理能力:可在PDA内进行编辑,可导入PC机进行保存打印,配备海量存储设备。

实施目标:设备产能达到500台套/年,项目实施期内完成50台的示范应用,实现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

四、遗址风险管理装备及系统

系统能够满足偏远地区遗址类文物的风险管理、看护人员野外生存、补给、区域监控、信息通讯等功能。系统分为现场

设备和远程管控两部分,遗址风险管理野外平台由野外工作平台、补给平台、入侵跟踪监控设备,通讯设备等构成,实现遗址地现场监测和人员生活保障与设备的集成搭载;遗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由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构成,具备大区内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分析、通讯指挥、信息查询,可与2013年度指南中“馆藏的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估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工程项目集成服务能力达到10个项目/年,项目实施周期内完成3~5个遗址的示范应用,实现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

重点任务包括:

1、遗址风险管理野外平台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

(1)野外工作平台

野外工作平台用于防护管理人员工作居住,现场设备安装承载。参数指标:工作温度-40℃~+60℃,工作相对湿度0%~95%,抗风能力:稳定风速45米/s、阵风60米/s,能在6级风条件下展收、作业,在降雨强度6mm/分钟、工作1小时;生活保障:15天/2人;供电:可接入市电,太阳能/发电机复合供电,输出功率≥5kVA;保温隔热:总热传导系数≤2.5W/m2?℃;仓内温度范围:15℃~25℃;防风沙、防湿热、防霉菌、防盐雾等设计按照(GJB6109-2007)《军用方舱通用规范》执行。

(2)补给平台

补给平台按照(GJB6109-2007s)《军用方舱通用规范》相关要求执行。

(3)入侵跟踪监控装备

入侵跟踪监控装备达到防风沙、防湿热、防霉菌、防盐雾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实现对目标的精确定位、取证、跟踪、报警、存储等功能,具备光电自动目标跟踪、单一/复合、组网工作模式。性能参数:工作频段X波段;信号形式:调频连续波;天线尺寸:<750mm×400mm;测量精度:距离测量精度≤10m,方位测量精度≤0.3°;作用距离:≥5Km;整机重量:≤30Kg;扫描角度:全向360°;雷达成像分辨率:≤1m;成像时间:≤512ms;防护等级:IP66;工作温度:-40~+55℃;储存温度:-50~+65℃;相对湿度:95±3%(+30℃);电源消耗:<180W。成像设备参数:昼光作用距离:对人5km,夜光作用距离:对人3km;云台载重:20kg;云台角度:水平0~355°旋转;俯仰+10°~-70°,云台速度水平:9°/s,俯仰4°/s,跟踪精度0.1°,预置位:32个;供电:AC24V±10%,50Hz,≤150W ;防护等级:IP66;防雷:电源4000V,通讯视频信号2000V;控制协议Pelco-P、Pelco-D行业标准等多协议,波特率可选;工作温度:-40℃~+85℃;具备变倍、聚焦、视频切换、俯仰旋转功能;光电联动响应时间:<50ms。

(4)通讯设备

具备野外无公网条件下数据、图像的传输能力,采用北斗、数传电台通讯并兼顾公网通讯的复合通讯模式,并根据环境模块化选用。北斗终端:应具备接收北斗多频段卫星信号能力;定位水平误差≤5m;高程误差≤7m;跟踪灵敏度:<-160dBm;具备北斗I卫星收发短信息的功能,BD1发射信号功率:≥36dBm。数传电台:工作频率:315MHz/433MHz/860MHz/2.4GHz(可选);环境温度:-30℃~+55℃;发射功率:100mW~5W(可调);传输距离:8km~15km;空中速率9600bps~115200bps。

实施目标:工程项目集成服务能力达到10个项目/年。2、遗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具备工作人员现场监控日志、远程设备监控功能;具备高强度安全加密的数据共享;具有数据查询、报警、报表、报告与风险分析功能;具备应急预案和决策管理等功能。

实施目标:项目实施周期内完成3~5个遗址的示范应用。

五、田野石质文物的监测系统

系统满足田野石质文物本体状态监测、身份识别、动态跟踪等功能,其中,田野石质文物振动和重力监测终端用于田野文物本体振动及重量变化的监测;田野石质文物身份识别监测终端用于文物本体的动态跟踪及身份识别追溯。应用现代传感器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实现低功耗、小体积、易安装的野外

文物振动、重力、位置、身份识别监测终端及配套系统解决方案,解决田野文物急需的安全信息事前监测、事中报警、事后追溯的问题。实现生产能力达到10000台套/年,项目实施周期内完成3~5个遗址的示范应用,实现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

重点任务包括:

1、田野石质文物振动和重力监测终端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振动传感终端,测量范围:±16g,分辨率:3.9mg/LSB,最小测量角度:0.25°;重力传感终端,测量范围:0~1kg、5kg、10kg、50kg、100kg、500kg、1000kg、>1000kg,精度:0.5%FS;输出灵敏度:1.3±10%mV/V;无线传输频段433MHz或2.4GHz等ISM频段、最大发射功率≤20dBm,支持双向无线通讯网络协议标准,通信可靠性≥99%;环保无污染电池供电达到1年;具有掉电非易失存贮功能。

实施目标:终端装置产能达到10000台/年,完成3~5个遗址区域的示范应用。

2、田野石质文物身份识别监测终端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北斗定位报警终端:工作温度范围-40℃~65℃,工作湿度范围0~100%RH;定位精度≤5.0m,待机功耗<10μA,电池待机寿命1年,连续工作时间>12小时,具备振动触发、定时触发功能;无线传输频段433MHz或2.4GHz 等ISM频段、最大发射功率≤20dBm,支持双向无线通讯网络协

议标准,通信可靠性≥99%;支持移动公网通讯,体积:50mm×50mm×5mm。RFID监测终端:无源RFID标签感知距离0.5~1.5m,工作频段920MHz~925MHz,使用寿命10年,存储空间:≥

128bit,加密方式:硬件加密,加密算法支持用户自选。RFID 手持读写器:读取距离≥1m,发射功率<30dBm,工作温度范围-45℃~65℃,工作湿度范围0~100%RH。

实施目标:终端装置产能达到10000台/年,完成3~5个遗址区域的示范应用。

六、田野文物智能巡查管理系统

系统应用北斗定位、多媒体无线通信、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方式,分为基于混合北斗的手持巡查终端和巡查指挥管理平台。实现田野文物智能巡查、人防管理、情报分析、应急指挥和公安联防等功能。解决田野文物地域分散,缺乏有效的巡查管理、公安协防、应急处突手段,不能有效防范田野文物安全的问题。终端装置产能达到10000台/年,工程项目集成和服务能力达到200个项目/年;项目实施期内完成3~5个行政区域的示范应用,实现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

重点任务包括:

1、基于混合北斗的手持巡查终端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利用北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北斗卫星定位、强光照明、高压自卫、身份认证、高清循

环录音录像、一键报警、静寂报警监听、集群对讲、应急指挥等功能。其中一键报警延迟≤5s;野外定位平均误差≤1m;设备正常工作待机≥48h,并确保设备亏电状态能够支持一键报警;防水等级≥6级,集群对讲延迟≤500ms,可懂度不低于3级;通信制式兼容GPRS、CDMA1X、3G、WIFI等网络,并可根据其它需要进行扩展。设备分两档:1)一般巡护员;2)执法人员(等级高)。

实施目标:终端装置产能达到5000台/年,完成3~5个行政区域的示范应用。

2、巡查指挥管理平台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巡查指挥管理平台包括巡查业务管理子系统、大情报分析子系统和应急指挥子系统。巡查业务管理子系统包括分级管理,任务定制,轨迹管理,人员管理、事件管理和绩效评估等功能,支持同时在线用户数≥100000个,并发数≥500个。大情报分析子系统从公安大情报数据库、公安部八大库、公安社会治安监控数据库、治安数据库、公安网络舆情数据库自动抽取和挖掘数据,形成省级田野文物安全预警分析态势,对田野文物保护区的外来人员、车辆及嫌疑人进行事前预警、事中处置和事后取证,其中省级情报分析准确率不低于95%,延迟≤1小时。应急指挥子系统包括集群对讲、公安协防、群组协同、报警联动、应急预案和决策指挥等功能;支

持终端分组对讲、点对点对讲、中心与终端群组对讲,对讲延迟≤500ms;支持与外部公安数字350M双向对接和转码,将巡查终端作为公安350M指挥调度系统的延伸;对于已建风险管理系统的田野文物保护区,支持与安防系统报警联动。

实施目标:工程项目完成3~5个行政区域的示范应用。七、文物博物馆火灾防护专用系统

系统集成现代火灾探测与报警、智能控制、灭火剂瞬时释放等技术,实现文物博物馆保护有效的防火、灭火功能。系统分为博物馆专用灭火剂和自动快速灭火装备。文物博物馆专用灭火剂产能达到500吨/年,文物博物馆专用自动快速灭火装备产能达到2000套/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施期内完成5~8个文物博物馆单位的示范应用。

重点任务包括:

1、文物博物馆专用灭火剂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专用灭火剂产品性能达到ISO/FDIS 14520-5:2005(E)规定的质量指标,即纯度≥99.0%,酸度≤3.0ppm (基于重量HCl当量),水含量≤0.001%,不挥发残渣≤0.05g/100 ml,无悬浮物质或沉淀物质,灭火浓度≤6%,臭氧破坏潜能值(ODP)为0,温室效应指数(GWP)不大于150,灭火剂自身毒性安全余量≥50%,灭火后无残留,与文物表面材料相容。

实施目标:专用灭火剂合成产能达到200吨/年。

2、文物博物馆专用自动快速灭火装备

产品(技术)关键指标:自动快速灭火系统用于扑灭文物博物馆场所发生的初起火灾的自动扑救。自动快速灭火系统由若干火灾探测器、智能火灾控制器、报警器、灭火装置等硬件和馆藏文物火灾监测软件管理系统所组成。通过对初起火灾的自动探测和识别、自动报警、灭火剂快速释放等技术的集成,利用现代消防工程设计和安装规范,实现文物博物馆场所发生的初起火灾的快速扑救。系统应具备:灭火剂喷射时间≤1s;智能火灾控制器:同时启动灭火装置台数≥150台/单机;具有分区管理功能;巡检数据存储时间≥1年。灭火装置启动电流1±0.1A,启动时间≤6ms。

实施目标:实现灭火系统产能2000套/年。

八、文物预防性保护装备公共服务平台

编制文物保护装备质量检测、应用评价等关键急需技术标准,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装备检测平台的测试能力,开展文物保护装备示范产品评价,编制首批《国家文物保护装备示范产品目录》。

重点任务包括:

实施目标:完成文物低氧保存系统应用要求与检验方法等12项关键标准。

1、文物预防性保护装备质量检验平台能力提升

在文物预防性保护装备质量检验平台建设(一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检测体系,扩大检测范围,提升检测能力。开展复杂环境下文物保护设备检验技术研究,重点攻克温湿度、振动、气压等多重因素下的环境适应性检验技术,高加速设备可靠性寿命检验技术,复杂干扰下的电磁兼容性技术,开展典型产品测试并研制相关试验装备。

实施目标:建成国内一流的多参数综合环境适应性检验能力、高加速设备可靠性检验能力、设备抗电磁干扰检验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物专用检验装置2台(套),并开展20种典型产品的试验验证。

2、文物保护装备示范产品评价和遴选

制定和发布示范产品遴选办法,选择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传感器、监测终端、智能展柜、智能存储装置、净化调湿装置等量大面广产品,开展标准符合性测试检验,遴选出首批符合文物保护需求、产品质量优良、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装备,形成示范产品目录。

实施目标:建立文物预防性保护装备应用科学评估体系,形成客观、科学、公正的产品遴选方法、程序和标准。针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传感器、监测终端、智能展柜、智能存储装置、净化调湿装置等产品,进行标准符合性测试检验,颁布

首批示范产品目录,遴选产品应不少于50项。

3、文物保护装备应用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制

针对文物低氧保存系统、遗址风险管理入侵跟踪监控设备、田野石质文物赋存环境振动监测装置、田野石质文物赋存环境重力监测装置、田野石质文物空间身份识别监测装置、博物馆馆藏文物专用灭火剂等应用需求,研制检测方法及设备产品标准。

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

1 概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务系统的数量也不断的上涨,。学校工作繁杂、资料众多,人工管理信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显然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效率也是很低的。并且这种传统的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保密性差、查询不便、效率低,很难维护和更新等。然而,本系统针对以上缺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所以如自动高效地管理信息是这些年来多人所研究的。 随着这些年电脑计算机的速度质的提高,成本的下降,IT互联网大众趋势的发展。我们使用电脑的高效率才处理数据信息成为可能。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出现,正是管理人员与信息数据,计算机的进入互动时代的体现。友好的人机交互模式,清晰简明的图形界面,高效安全的操作使得我们对成千上万的信息的管理得心应手。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面的工作量?毋庸置疑,切实有效地把计算机管理引入学校教务管理中,对于促进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有着显著意义? 2 需求与功能分析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学校等机构的学生信息管理,查询,更新与维护,使用便,易用性强。该系统实现的大致功能:用户登陆。提供了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相关科目的成绩查询和排名,修改登录密码等功能。教师管理。提供了对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班级排名。修改密码等功能。管理员管理。

拥有最高的权限。允添加教师信息和课程信息等。其提供了简单、便的操作。 3 概要设计 3.1功能模块图 功能模块图,如下图3.1所示 图3.1 功能模块图 3.2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如图3.2所示 教师信息 课程信息

北京蓝卡公司感应式电子巡更系统参考方案.

感应式电子巡更系统参考方案 现有一大型小区工程,独立进行管理,总部配置计算机一台、查询管理软件一套。 其基本的原理就是在巡查线路上安装一系列代表不同点的射频卡(又称感应卡,信息钮,有固定的不同卡号),巡查到各点时巡查人员用手持式巡检器读卡,把代表该点的卡号和时间及情况同时记录下来。巡查完成后巡检器通过通讯线把数据传给计算机软件处理,就可以对巡查情况(人员、地点、时间、情况等)进行记录和考核。总部计算机要求: 操作系统要求:win98、win2000或以上。 计算机硬件要求:CPU主频400M以上、内存64M以上、硬盘5G 以上,带光驱,Modem接口。 巡更管理系统配置方案: 一、巡更管理软件:1套 巡更管理系统软件 1、人性化设计,实现了智能化操作。 2、智能排班考核功能,只要一次排班就可长久使用,不必反复 排班。 3、软件可自动对巡更情况进行核查,如是否巡查,是否准时, 早到还是迟到,何时巡查,谁巡的,有无漏巡,是否按规定的顺序巡查等,一目了然。 4、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灵活方便的发卡功能;数据高度 安全;软件免维护。 二、巡更机:(BP-2002S) 1.超级抗摔 超强金属内胆,浇铸弹性橡胶外壳,内部填充柔性硅胶垫,器件电路板环氧固化,超级抗摔(实测为2m高度)。

2.完全防水 完全密封设计,可泡在水中使用。 3.抗电击破坏(新增功能) 能抵御100万伏以上的警棍电击破坏。 4.摔打记录(新增功能) 用力摔打巡更器后,巡更器会自动摔打记录,防止保安恶意破坏。 5.自动感应 无需按键,连续自动探测读卡,使用方便。 6.无线传输 无通讯接口,零功耗无线通讯,不用消耗巡检器的电能即可实现数据的高速无线传输,每秒30条巡更记录。使用方便,防止破坏。 7.超低功耗,免维护 一节数码相机通用电池(CR123A),每天200次读卡,可工作约二年,用户无需专用工具,用普通的尖嘴钳就可自行更换电池,无需返回厂家维护。 8.超大容量,安全可靠 采用先进的Flash存储技术,不会丢失数据,可以永久反复保存3万多条记录。 9.非接触感应读卡

智能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WTSmart简介

智能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W T S m a r t简介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智能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W T S m a r t 智能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WTSmart通过将水处理的生产运行、调度监控、事务处理、决策等业务过程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模式迈进,实现水处理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节能降耗、减员增效,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WTSmart是一套应用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实现智能化、专业化的水务生产运营管理模式,涵盖水务运营管理全流程的综合运营管理系统。 WTSmart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分布式数据采集,运行信息共享,生产数据实时可视化,设备养护自动化管理,系统故障实时告警,事故预案智能提示,生产报表自动统计生成等功能。 WTSmart将专家系统和计算机技术完美结合,实现水处理系统诊断、水泵机组联编优化调度、曝气池节能优化控制等优化目标。 WTSmart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水务企业最优化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系统功能 智能水务综合运营管理系统WTSmart具有多项基本功能:远程监视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生产设备资产管理、物联智能设备管理、能耗成本管理、水质化验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生产运维管理、运行考核管理、综合评价决策、大数据挖掘、智能移动应用管理等。形成涵盖水务企业运营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远程监视管理WTSmartRM

通过将各污水处理厂、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并初步加工处理,使企业各级人员随时掌握生产运行情况。更适用于集团性企业对下属项目公司的远程监管。 自动采集、实时存储企业自控系统中的在线仪表、设备的运行数据; 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实时图形化展示,可通过网络远程查看; 历史生产运行数据可随时进行快速查找和查看; 生产运行数据可通过柱状图、饼图、曲线图等效果进行直观对比; 自动监视各类生产运行数据,发现异常实时报警; 报警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可进行跟踪和记录; 历史报警信息可进行查询、汇总及统计分析; 可编写报警处理预案,为报警处理提供参考,提高处理效率; 生产运行管理WTSmartRun WTSmartRun将水务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需记录的污水、污泥、仪表设备、药剂投放、水质化验等信息进行电子化,并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分类、汇总、计算、导出等操作,提高数据共享程度;结合污水处理专家多年的报表管理经验,制定和形成了一套充分满足水务企业管理的统计分析及报表;为指导生产工艺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WTSmartRun将水务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需记录的各类信息进行电子化,并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分类、汇总、统计、计算、分析、导出等操作,规范生产运行和故障数据统计分析,提高数据共享程度,极大减轻各级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简洁直观的数据填报界面和表现形式,数据填写直观方便; 完善的报表体系,涵盖生产运行各个方面; 灵活的报表配置系统,可自由组合各类基础数据集合,形成所需报表;

南大通用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

南大通用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 技术白皮书 2011年1月

GBase版权所有?2011,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声明 本文档所涉及的软件著作权、版权和知识产权已依法进行了相关注册、登记,由南大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和相关国际版权条约、法律、法规以及其它知识产权法律和条约的保护。未经授权许可,不得非法使用。 免责声明 本文档包含的南大通用公司的版权信息由南大通用公司合法拥有,受法律的保护,南大通用公司对本文档可能涉及到的非南大通用公司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您可以查阅,并仅能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合法范围内复制和打印本文档。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南大通用公司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使用、修改、再发布本文档的任何部分和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南大通用公司具有依法追究其责任的权利。 本文档中包含的信息如有更新,恕不另行通知。您对本文档的任何问题,可直接向南大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告知或查询。 未经本公司明确授予的任何权利均予保留。 通讯方式 南大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华苑产业区海泰发展六道6号海泰绿色产业基地J座(300384) 电话:400-817-9696 邮箱:info@https://www.doczj.com/doc/5d13264645.html, 商标声明 标,注册商标专用权由南大通用公司合法拥有,受法律保护。未经南大通用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该商标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传播、抄录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凡侵犯南大通用公司商标权的,南大通用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GBase 8s 技术白皮书 南大通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I 目 录 1 GBase 8s 安全数据库产品简介 (1) 1.1 GBase 8s 产品开发背景 (1) 1.2 GBase 8s 主要技术特点 (1) 1.3 GBase 8s 产品功能简介 (2) 2 GBase 8s 安全数据库产品架构 (3) 2.1 产品架构 (3) 2.2 产品组件模块 (3) 3 GBase 8s 产品平台和指标 (6) 3.1 支持的操作系统和平台 (6) 3.2 技术指标 (6) 4 GBase 8s 产品功能 (8) 4.1 安全功能 (8) 4.1.1 身份鉴别功能 (8) 4.1.2 自主访问控制 (9) 4.1.3 数据完整性 (9) 4.1.4 数据安全性 (11) 4.1.5 安全客体重用 (12) 4.1.6 安全审计 (13) 4.2 SQL 核心功能 (13) 4.2.1 数据类型 (13) 4.2.2 SQL 语法支持 (14) 4.2.3 函数 (15)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WWT0017—2008)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WW/T0017—2008) (国家文物局2009年2月16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文物登录的操作流程和所需相关文档(包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的基本内容和填写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登录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WW/T 0020—2008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WW/T 0020—200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馆藏文物museum objects 由文物收藏单位正式入藏并登记入账的文物,包括一、二、三级和一般文物。其中三级以上文物(含三级)为珍贵文物。 3.1 登录 registration 指对入藏文物相关资料的建立、管理和维护的过程,包括登记、编目、建帐、建档等。 3.2 文物藏品总登记账 general accounts of museum collections 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账,用来记录收藏单位所有入藏文物的账目。设专人负责管理,永久保存。 3.3 文物藏品分类账 ledger of museum collections 是根据文物收藏单位藏品分类的具体情况,按照不同类别和分库管理的状况,分别确立的账册。 3.4 文物编目 catalog of museum objects 指对入藏文物各种基本信息进行详细登记的过程。 4 馆藏文物登录的流程 4.1 由本单位或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文物鉴定表》。 4.2 填写《入藏凭证》 4.3 文物影像资料的采集,包括拍照、绘画、拓片等。 4.4 文物编目,填写《文物编目卡》。 4.5 填写《文物藏品总登记账》。 4.6 填写《文物藏品分类账》。 4.7 填写文物藏品档案。 4.8 根据已建立的文物资料将文物藏品信息数字化,建立文物藏品信息数据库。 4.9 主动掌握文物提用信息,将详细提用记录更新到藏品档案中,若文物在提用过程中发生变化,将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到《文物藏品总登记账》、《文物藏品分类账》和文物藏品信息数据库中。 5 馆藏文物登录的相关文档 馆藏文物登录的内容包括文物的基本信息、历史信息、研究信息、保护信息以及对文物的管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相关信息。基本信息项的填写方法参考附录A进行,文物照片的拍摄方法参照附录B进行。 5.1 《文物鉴定表》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

一、引言 1.1介绍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管理信息系统即MIS (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普及,它跨越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科学,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系统。20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众多的经济学家纷纷提出新的管理理论。20世纪中叶,西蒙提出管理依赖于信息和决策的思想。同时维纳也发表了控制论。1958年,比尔.盖尔在书中写到:“管理将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做到较好的控制”。 1970年,Walter T.Kennevan给管理信息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用信息支持决策,却没有强调应用模型,也没有提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的应用。 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的管理学教授GordonB. Davis给管理信息系统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以及数据库的人一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者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它全面说明了管理的目标,功能和组成,同时反映了管理信息系统在当时达到的水平。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1.2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起初应用于最基础的工作,如打印报表、计算工资、图书管理等,进而发展到企业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单项业务管理,这些都属于电子数据处理(EDP,即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系统。有了数据库,借助计算机网络达到数据共享后,从系统观点出发,实施全局规划和设计信息系统时,就达到管理信息系统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系统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更加强调管理信息系统能否支持单位高层领导的决策这一功能,更侧重于单位外部信息的收集、综合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其它人工智能工具能否直接面向决策者,这是决策支持系统(DDS,即Decision Support System)的任务。 1.3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也就是最初阶段是统计系统,所研究的内容是数量或者资料之间的表面规律,它可以把资料分成比较相关和比较不相关的组,从而把数据转换为信息。 第二阶段是数据更新系统,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低级阶段。

感应式巡更巡检系统技术方案-BP-2012S(第五版)

技术方案

目录 一、系统概述 (4) 二、系统组成 (4) 三、系统拓扑结构图 (4) 组网示意图 (5) 使用示意图 (6) 系统工作原理 (6) 四、巡更管理系统软硬件配置 (7) 1、智能巡逻管理系统软件 (7) 2、BP-2012S型超级坚固自动感应巡更机 (7) 3、巡检点 (8) 4、人员卡 (8) 5、事件夹 (9) 7、无线通讯座 (9) 系统通讯的方式 (9) 五、软件系统介绍 (12) 软件名称及版本 (12) 系统简介及功能结构 (12) 运行环境 (12) 1、主界面 (12) 2、系统设置 (13) 3、巡检器通讯 (13) 4、电子地图 (13) 5、优化数据库 (14) 6、切换数据库 (15) 7、数据处理-生成报表 (15) 8、原始记录 (15) 原始记录查询 (15) 简化的原始记录查询 (15) 9、如何查询数据结果 (16) 核查结果的查询 (16) 统计 (17) 六、传统签到方式与电子巡逻方式的比较 (18) 七、安装、售后服务及技术培训 (19) 1、安装 (19) 2、售后服务 (20) 3、软件升级 (20) 4、技术培训 (20) 八、感应式智能巡检系统典型行业应用 (23) 九、感应式巡更系统报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公司简介 北京蓝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是由中国大陆和海外归来的精英组成的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北京市“科技之光”百强创新品牌企业奖,荣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通过国家软件企业认证和国际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被国际知名安防杂志评为“中国安防门禁类十大民族品牌”。 蓝卡公司已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汉、沈阳、济南、合肥、西安、福州、郑州、南昌、石家庄、广州、重庆、长沙、无锡、青岛、昆明、天津等主要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构筑了遍布全国各省市的营销服务网络,在海外还拥有近百家区域总代理和产品服务中心。 蓝卡公司以“世界领先技术,服务全球用户”为企业宗旨,积极引领核心技术创新,开拓国际中高端市场,创建知名品牌。逐渐形成了“贡献、共赢、创新、大气”的企业文化,建立了朝气蓬勃的精英团队。公司自行开发了基于因特网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智慧水务

智慧水务平台简介目录 1、公司简介 2、平台架构 3、系统功能 4、建设思路

一、公司简介 二、平台架构 1.行业背景 各地水务公司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已经建立了很多独立的业务系统,如营收、报装、热线、管网GIS、压力监测系统等,但每个业务系统都独自承载着公司一项固定业务而单独运行,管理分散、系统之间没有关联,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应用孤岛、过程孤岛。很难看清整个公司或集团的整体运行情况。 随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水司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司业务也在不断拓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应用等信息化技术概念的提出和成熟,信息系统整合、人与PC的整合、制度工作过程与计算机的总体适应能力的提升需求逐步显示出来。 我们面临着人、软件、硬件等多维度的企业工作优化与建设挑战,如何应对? 2.目的与意义 打造统一、稳健的基础层、应用层,包括人、硬件、软件统一的工作模型,再通过信息系统+工作管理的集成、整合、重构、优化来实现管理执行与信息化的提升,并最终实现整体的智慧化水务解决方案。

2.Mirs平台介绍 所处位置 目的意义 功能概述 平台组成: 统一门户框架平台 硬件通讯一体化平台 工作流引擎平台 3.安全保障 智慧水务统一基础平台在解决方案中的位置

Mirs功能概述: ?主要从应用功能整合、硬件数据采集整合、数据与各应用整合、工作流过程整合等几个部分,提供有较大需求量的应用、数据采集、流程等基础性平台支撑。 ?涵盖管网模型分析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商务决策分析、企业服务总线、主数据分布式同步、企业集成办公门户等对数据或软件架构要求较高的基础平台。 Mirs平台组成: ?统一门户框架平台; ?硬件通讯一体化平台; ?工作流引擎平台(包括权限、安全)。

MYSQL数据库系统安全管理

.. .w 目录 正文 (1) 1研究的背景 (2)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3研究的容 (2) 3.1 MySQL数据库的安全配置 (2) 3.1.1系统部安全 (2) 3.1.2外部网络安全 (6) 3.2 MySQL用户管理 (10) 3.3 MD5加密 (14) 3.3.1 数据库中数据加密的原因 (14) 3.3.2 加密方式 (15) 3.3.3 Md5加密原理 (15) 3.3.4 具体算法 (17) 4总结 (18)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MySQL数据库安全管理 摘要:MySQL是完全网络化的跨平台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同时是具有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具有功能强、使用简便、管理方便、运行速度快、安全可靠性强等优点,用户可利用许多语言编写访问MySQL数据库的程序,特别是与PHP更是黄金组合,运用十分广泛。由于MySQL是多平台的数据库,它的默认配置要考虑各种情况下都能适用,所以在用户自己的使用环境下应该进行安全加固。用户有责任维护MySQL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MYSQL;数据库;数据库安全;访问控制;MD5加密 正文 MySQL数据库的安全配置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系统部安全和外部网络安全;MySQL用户管理主要用grant(授权)和revoke(撤权)两个SQL指令来管理;MD5在实际中的一个应用就是对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加密,当用户创建一个新的账号或者密码,他的信息不是直接保存到数据库,而是经过一次加密以后再保存,这样,即使这

些信息被泄露,也不能立即理解这些信息的真正含义。有效的提高了前台和后台的数据安全性。 1研究的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库的应用十分广泛,深入到各个领域,但随之而来产生了数据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数据库供应商竞相为大众提供功能丰富的数据库环境,大多数主要系统都支持XML、Web服务、分布式复制、操作系统集成以及其他一些有用的功能。与以前相比,数据库更加容易遭受到攻击,它已经成为了更有价值的攻击目标,所以需要配置更多的安全功能,管理也要更加的谨慎。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对MySQL数据库的安全配置、MySQL用户管理以及使用MD5加密提高数据库前台和后台数据安全性做了详细研究。 由于MySQL是多平台的数据库,它的默认配置要考虑各种情况下都能适用,所以用户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进行相关的安全配置,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如何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帮助。 3研究的容 3.1 MySQL数据库的安全配置 3.1.1系统部安全 MySQL安装好,运行了mysql_db_install脚本以后就会建立数据目录和初始化数据库。如果我们用MySQL源码包安装,而且安装目录是/usr/local/mysql,那么数据目录一般会是/usr/local/mysql/var。数据库系统由一系列数据库组成,每个数据库包含一系列数据库表。MySQL是用数据库名在数据目录建立建立一个数据库目录,各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毕 业设计论文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摘要–––––––––––––––––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 (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首先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应用原型,然后,对初始原型系统进行需求迭代,不断修正和改进,直到形成用户满意的可行系统。 关键字:控件、窗体、域、数据库。 –––––––––––––––––前言––––––––––––––––– 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面对庞大的信息量需要有学生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修改、增加、删除等,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 本系统主要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学生选课,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主要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

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学生选课,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本系统主要包括学生信息查询、教务信息维护和学生选课三部分。其功能主要有: ⒈有关学籍等信息的输入,包括输入学生基本信息、所在班级、所学课程和成绩等。 ⒉学生信息的查询,包括查询学生基本信息、所在班级、已学课程和成绩等。 ⒊学生信息的修改。 ⒋班级管理信息的输入,包括输入班级设置、年级信息等。 ⒌班级管理信息的查询。 ⒍班级管理信息的修改。 ⒎学生课程的设置和修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Visual Basic 概述 1.1Visual Basic 语言的特点 1.2Visual Basic 系统几个程序应用中的常用名词 第二章Windows 下的Visual Basic 编程环境简介 面对对象的编程 实现菜单选项

BP-2002S电子巡逻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北京蓝卡公司感应式电子巡更系统参考方案 北京蓝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和北大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智能卡应用的产品的开发生产。蓝卡的巡更产品已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并且产品已通过公安部质量检测、国家双软认证、专利注册。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更主导多个海外地区的巡更市场。 电子巡更系统主要是针对保安巡逻、各行业设备巡检的管理系统。该项目很早就属于发达国家智能建筑系统中的标配项目,近年来也成为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国发达城市的智能建筑系统中的标配项目。 电子巡逻巡检系统主要用于安全巡逻和巡检工作的记录考核,主要由感应式智能巡逻管理系统软件、巡检器和各种射频卡构成。其基本的原理就是在巡逻线路上安装一系列代表不同点的射频卡(又称感应卡),巡逻到各点时巡逻人员用手持式巡检器(相当于刷卡机)刷卡,把代表该点的卡号和时间同时记录下来。巡逻完成后巡检器通过通讯器把数据传给计算机上的软件处理,就可以对巡逻情况(地点、时间等)进行记录和考核。 该系统软件采用智能排班、自动数据处理及核查,一目了然地显示巡更人员是否按照要求的时间、路线巡查,有没有未巡、漏巡、迟到、早到、顺序走错等情况,操作非常简单。可轻松地选择不同时间段,线路,巡逻点,巡逻人员等要素进行查询和统计,是业内真正具有全面管理功能的巡逻管理软件。软件设置三级使用权限区分使用者。软件有数据自动备份功能,备份数据切换功能。在实现全面的管理功能的同时,蓝卡针对行业用户开发了多种网络版软件,可以通过电话Modem或局域网或无线GSM网等方式来实现总部的远程管理。 而同类厂家的软件只能手工备份数据,巡更机的数据上传后也不再保存,数据很有可能丢失;且在数据负荷满的情况下,必须人工删除数据,此操作对数据非常危险,且必须由专业人员来操作,维护上非常麻烦。更无综合条件查询功能,无统计功能,无网络化管理功能。

智慧水务平台建设方案

)))))))) 一、概述 将漏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城市供水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据统计城镇供水管网系统中的漏损率普遍在15~20%,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供水系统的实际漏损率在20%以上。管网的泄漏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开展供水管网的分区装表计量技术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互联网,将大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已经成为供水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系统架构 1:控制及测量传感器层 通过电磁式水表、电磁流量计及压力变送器等采集终端和无线网络在线实时感知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建立完整的供水管网技术档案和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实时采集和监控,最终实现漏损控制。:数据采集显示层2 现场工程可根据确定的传感器,选择上海辉度Modbus-RTU总线采集控制IO卡,同时根据智慧监控系统的现场要求,可以选配多台现场显示人机界面,如:WTH207A(ARM9内核7寸人机界面),WTH407A(工业7寸安卓人机界面)用于采集数据显示及用户信息输入。现场设备的每个传感器都可以直接连接到WTD系列采集控制IO卡,实时快速采集控制每个对象数据,然后所有的WTD产品通过标准的RS485通信接口,利人机界面进行数据交互。总线通信协议与 WTH207A/WTH407A用Modbus-RTU:数据通信网络层3 通信网络层由各种网络方式负责把人机界面采集到的各个变电站数据传递到云平台,同时也会根据云平台的指令传递及控制现场人机界面或采集控制卡,从而采集控制所有的感知层传感器。网络通信方式有:有线以太网、2G/GPRS、3G、等。NBIOTROLA4G、、 本系统由于现场端只涉及水务参数的采集及控制,不涉及音频视频等传输,网络通信方式。所以使用了2G))))))))). ))))))))

文物保护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

文物保护信息化标准框架体系 作者:张小朋日期:2010-08-07 1. 文物保护的内容 传统的文物保护是对书籍字画装裱、青铜器铁器的修复加固、陶瓷器文物的补配粘接等传统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文物保护被赋予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文物保护的主要对象是文物,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其中借鉴应用到学科包含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冶金、铸造、光学、声学、信息论等。随着自然科学不断发展,文物保护的范畴更加丰富扩大,其研究类型也是多种多样1。 1)分析文物的化学成分、结构,为文物保护、文物考证(判明产地和真伪等)、文物修复和复制等提供依据。 2)探索文物裂变机理,研究组织或延续文物裂变的技术措施,提高文物抵御自然因素(如潮湿、空气污染、光辐射、虫蛀、霉变、盐腐败、氧老化等)损害的能力。 3)剖析文物的古代工艺之迷,如秦代青铜剑表面铬层的镀制和汉代铜镜黑漆的形成。 4)查明文物的地下埋藏环境,如接触介质的成分和性质等,以便对文物的变化和保存条件进行分析。 5)对文物现有的保护环境进行监测,如测试空气的污染情况,以便了解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6)测定文物年代,如用碳-14法和氨基酸消旋化测定法对文物进行断代。 7)制造优良的文物保护材料,提供尽量简便的使用工艺,为文物保护、文物修复和仿制服务。

广义上的文物保护应用还包括: 8)文物的安全防范监控:利用视频、传感器、网络通信、消防等设备保障文物本体的安全。 9)考古信息管理:在考古学文献检索、考古学资料信息管理、考古地理信息管理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以达到田野考古工作的合理进行,考古资料的科学阐述2。 10)保护类文化遗产遗址的管理监督:利用法律、行政的手段封闭式地保护文化遗产遗址,这是当前对不可移动文化遗产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 2. 文物保护信息化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文物保护事业信息化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需求主导、信息共享”的原则,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信息化建设服务于文物保护、服务于社会公众、服务于管理决策,为实现文物保护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是指文物事业信息化建设要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规划,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兼顾各地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领域的具体需求。已有的充分利用,欠缺的逐步完善,没有的抓紧建设。立足现有的基础条件,通盘考虑,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 需求主导、信息共享是指文物保护事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以文物保护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服务于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体系,依据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各项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与数据资源共享。为全社会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物信息服务。

信息管理系统毕业设计

1概述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学校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务系统的数量也不断的上涨,。学校工作繁杂、资料众多,人工管理信息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显然是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效率也是很低的。并且这种传统的方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保密性差、查询不便、效率低,很难维护和更新等。然而,本系统针对以上缺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所以如何自动高效地管理信息是这些年来许多人所研究的。 随着这些年电脑计算机的速度质的提高,成本的下降,IT互联网大众趋势的发展。我 们使用电脑的高效率才处理数据信息成为可能。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出现,正是管理人员 与信息数据,计算机的进入互动时代的体现。友好的人机交互模式,清晰简明的图形界面,高效安全的操作使得我们对成千上万的信息的管理得心应手。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毋庸置疑,切实有效地把计算机管理引入学校教务管理中,对于促进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有着显著意义? 2需求与功能分析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学校等机构的学生信息管理,查询,更新与维护,使用方便, 易用性强。该系统实现的大致功能:用户登陆。提供了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相关科目的成绩查询和排名,修改登录密码等功能。教师管理。提供了对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班级排名。修改密码等功能。管理员管理。拥有最高的权限。允许添加教师信息和课程信息等。其提供了简单、方便的操作。 3概要设计 3.1功能模块图 功能模块图,如下图3.1所示

论我国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

论我国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SMS)建设 (陈铁民/文) 美国“9〃1 1”恐怖袭击事件后,民用航空的空防安全问题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航空安全已被提升到事关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从2003年11月27日起申请合格审定的机场必须提交一套有关安全管理系统(SMS)的文件,同时要求在2005年11月24日以后,所有民航国际机场都要运行一个适合的SMS。为此,国际上一些机场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安全管理系统。 今年5月10日~27日,国际民航组织成立以奥莉〃坎昆能女士为组长的航空保安审计组,通过面谈、查阅文件、实地察看的方式,对北京、西安、昆明三个有代表性的国际机场的航空保安工作进行审计,并对我国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建设提出了建议,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的进程。在2003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工作会议上,民航总局第一次要求各 民用机场借鉴国外一些机场的实际经验,加强对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安全管理系统。 由于各国机场安全管理系统建设都在探索阶段,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安全管理系统方案。在此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建设方兴未艾的重要时期,本文结合笔者多

年从事民航机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就我国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广大同行进行探讨。 一、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一)国际民航组织关于机场安全管理系统的定义与内容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4对机场安全管理系统(SMS)作了如下定义:“机场安全管理系统是采用系统的方法,对整个机场的各种风险进行集约化的管理,对各个部门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评估;通过内部的安全审核系统,发现自身的安全隐患,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主要包括为实现机场安全目标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和预防程序等,以保证在机场的安全得以控制,并确保安全使用。” 从上述定义来看,机场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管理安全的政策与策略;二是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三是安全状况的评定办法;四是安全评估与审计。 (二)我国民航机场建立安全管理系统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蓝卡巡更使用说明书教材

蓝卡巡更使用说明书

1、如何开始使用软件 感应式智能巡逻管理系统安装完后,点击计算机显示屏左下角的“开始”菜单,选择“程序”菜单,即可找到“智能巡逻06管理系统”的运行程序,也可以双击软件安装时自动在桌面生成的软件图标。打开进入软件主界面,进入界面后会出现一个登录窗口,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身份登录软件(如图2) 此登录界面可分别以三种不同身份进入,“一般用户”初始密码为“空”,“管理员” 初始密码另行通知,“超级用户”初始密码另行通知。(在登录的时候选择“确认后修改密码”项即可立即修改密码),不同身份登录拥有不同的权限和功能。 一般用户:一般用户只有使用和查询权限,没有更改系统设置权限。 管理员:有使用和查询权限,有对系统设置权限,有“导出基础信息”及“原始数据”和导入“原始数据”权限,但没有导入“基础信息权限”。 超级用户:有最大权限,拥有一般用户和管理员所具备的所有权限,有取消管理员及一般用户的权限。(更改管理员登录口令) 图2:系统登录界面 选择完身份登录软件后,会登录软件主界面(图3),这时我们可以操作软件进行相应设置等操作了。注意:软件正式使用前,如果有特殊的需要,应该进行系统设置和功能设置。设置软件时需要用“系统管理员”或“超级用户”身份登录软件。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图3:软件主界面

2、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主要是根据用户使用的实际情况来对软件的某些功能的启用和根据实际情况来关闭某些软件功能以及涉及到软件使用者的权限对软件的操作等。一些功能性的设置用来达到使用者的使用方便,同时也可以防止对软件核查结果的破坏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系统设置窗口有两大功能模块一个是系统设置,下面详细介绍这各个功能模块。 系统设置主要分为系统标识、数据库备份文件夹、当前库保留、历史库文件夹等内容,以系统管理员的身分登陆到系统后点击系统设置会出现(图4)窗口,选择系统设置就可以选择系统的各项功能,选择完后点击“确定修改”系统会退出软件,重新打开软件后系统设置就会生效。系统设置内容的具体功能如下详细介绍。 图4 系统设置

安全隐患数据库管理办法

安全隐患数据系统管理规定 为推动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体现“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安检部与信息中心联合开发了“安全生产隐患数据信息系统”,经过试运行,证明这种管理模式有助于全员参与查找不安全因素,最终达到彻底消除隐患之目的。 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规范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管理规定 (一)公司任何一位员工,均有查找不安全隐患,并向安全隐患数据库填、录的权利和义务。在OA系统上未注册的人员,可借用已注册人员的OA登录,已注册人员不许拒绝。 (二)各公司主要负责人需经常关注该数据库系统的内容,对安全员提出的处理结果与完成时限进行审核,并提供大力支持,确保隐患按期整改完成。 (三)各公司安全员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对在周、月及不定时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及时录入数据库系统,各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经理对此负有监督、管理责任; (四)各公司安全员对隐患整改过程,负有监督、检查的权利和义务,对不能完成整改的,要说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报本公司经理,经理确认、签字后,上报安检部。 (五)各公司安全员应将安全隐患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宣贯到每一个职工,并鼓励和支持他们发现和填报安全生产隐患。

(六)各公司班组负责人对在日常工作当中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及时录入数据库系统,未及时录入的应承担相应责任,安全员对此负有监督、管理责任。 (七)总公司安检部是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各种隐患的处理结果与完成期限进行跟踪与监督,发现未按要求整改的,提出处理意见并上报总公司领导。 (八)总公司信息中心对数据库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及时解决运行中的问题。 二、奖惩规定 (一)对于积极参与查找不安全隐患,或及时发现重大隐患的员工与管理层人员按如下办法实施奖励: 1、员工提出不安全隐患,经确认属实,每月三处以上的,根据隐患风险程度给予50-500元的奖励;发现重大隐患的给予500-2000元的奖励;并以此作为评选安全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前提条件; 2、管理层人员提出不安全隐患,或处理隐患方案合理、期限及时,经确认属实,适隐患风险程度给予50-200元的奖励;对重大隐患处理及时的给予200-1000元的奖励。 (二)对于各部门经理、分公司经理(副经理)、安全员、各部门主管,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实施处罚: 1、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安全生产隐患,故意隐瞒不向数据库系统填报的,罚款200元; 2、对已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不积极采取措施处理,或对下级报送的隐患不安排,置之不理的,罚款1000元;

基于RFID及GIS的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

2017 年 第26卷 第4 期 https://www.doczj.com/doc/5d13264645.html, 计 算 机 系 统 应 用 System Construction 系统建设 67 基于RFID 及GIS 的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① 陈能成1, 吕 友1, 陈泽强1,2 1(武汉大学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9) 2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 430079) 摘 要: 基于“物联网地理信息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项目, 针对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业务流程, 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博物馆藏品智能管理系统.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馆内电子地图及在文物入馆登记及巡检时记录文物存储位置从而实现文物信息在线地图可视化, 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对巡检员的实时定位及巡检工作考核. 结合两种技术实现藏品信息自动采集与实时传输及馆内藏品的统一高效管理. 相比于现有的博物管理系统, 该系统提高了藏品信息采集的效率与便捷性, 实现了对藏品的实时动态智慧化管理. 关键词: 博物馆管理; RFID; GIS; 智能管理 Museum Collection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RFID and GIS CHEN Neng-Chen 1, LV You 1, CHEN Ze-Qiang 1,2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Survey, Mapping and Remote Sensing,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Earth Spa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project o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and GIS software platform”, we design a museum collection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RFID and GIS, in view of business process for museum collections management. Through the management of museum indoor map and recorded loc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registration and inspection of them, the system achieves the goal of realizing the online map visualiz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the system also can use RFID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e real-time location of inspectors and assess the inspection work of the inspectors. Combined with these two technologies, the system implements functions of auto-collect and real-time transmission of collection information and achieves the goal of unified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the museum collection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way of collection management, this system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ce of collecti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realizes the real-time dynamic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the collection. Key words : museum management; RFID; GIS; intelligent management 博物馆具有收藏保管、陈列研究、宣传教育职能, 对文物的搜集、保护、研究、展示, 发掘其蕴藏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是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之一[1]. 因此, 藏品管理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博物馆各项活动的开展, 决定着博物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在博物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随着现代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如何实现对实物藏品科学有效智能的管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当前博物馆藏品RFID 管理系统中, 主要为这 样一种方案: 该系统包括电子标签、手持机、服务器三部分. 电子标签一般使用贴、挂等方式与藏品固定在一起, 其中存储了文物的一些信息, 用于藏品识别[3]. 手持机中装有读写器, 可以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写. 服务器则存储了馆内所有藏品的信息. 该系统的工作流程为:在藏品入馆前, 先录入信息至电子标签, 进入展区时系统对藏品标签进行扫描; 藏品的每次变动都要经过系统的扫描, 每次扫描信息都录入数据库, 使标签和藏品形成唯一对应关系. 管理员拿着RFID 阅读 ①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44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M562050,2015T80829) 收稿时间:2016-07-11;收到修改稿时间:2016-08-18 [doi:10.15888/https://www.doczj.com/doc/5d13264645.html,ki.csa.005676]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