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试题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11
2020年西南⼤学1119《作物栽培学》课程考试满分答案2020年西南⼤学1119《作物栽培学》课程考试满分答案⼀、解释题1、群体的⽔平结构参考答案:指的是群体内各个个体在地⾯上的分布和配置。
1、源限制型参考答案:是⼀种源⼩库⼤的类型,叶⽚⽣产的同化物满⾜不了库的需要,限制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源的供应能⼒。
2、⼤⽥作物参考答案:指种植业中除蔬菜、果树之外,在⼤⽥上种植的粮⾷作物(⾕类、⾖类、薯类等)、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烟草以及饲料作物等。
4、叶龄余数法参考答案:指作物某⼀品种⼀⽣的总叶⽚数减去已抽出的叶⽚数,即为叶龄余数。
5、作物化学控制参考答案:指运⽤植物⽣长调节剂对植物的⽣长发育进⾏促进或抑制,达到⾼产、优质、⾼效的⽬的。
6、发育参考答案:作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即植株内部⽣理状态的转变、性器官的分化发育终⾄开花结实的过程。
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主要是⽣殖器官的形成过程。
7、光合性能参考答案:指光合系统的⽣产性能,它是决定作物光能利⽤率⾼低及获得⾼产的关键。
即包括光合⾯积、光合能⼒、光合时间、光合产物的消耗和光合产物的分配利⽤这5个⽅⾯。
8、冷害参考答案:指作物遇到零上低温,⽣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判断题1、马铃薯种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5~20℃。
1. A.√2. B.×2、⼀般说来,油料作物在低温和⽔分充⾜条件下,种⼦中积累脂肪相对较多。
1. A.√2. B.×3、间作与套作涉及两种作物的共⽣期是⼀样的。
1. A.√2. B.×。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1. 试题:1) 什么是作物栽培学?2) 请简要描述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
3) 作物的生育期分为几个阶段?请列举并简要解释每个阶段的特点。
4) 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环境因素?5) 请简要介绍作物生长调控的方法。
2. 答案:1)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产品形成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了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栽培技术等内容。
2) 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包括选择适宜的栽培品种、合理施肥、科学耕作、防治病虫害等。
此外,还要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
3) 作物的生育期通常分为发芽期、生长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四个阶段。
- 发芽期:种子吸水膨胀,开始出芽并生长。
- 生长期:包括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是植物生长最快的阶段,需大量吸收养分和水分。
- 开花期: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重要阶段,花朵开放后授粉和受精。
- 结果期:授粉受精后,植物形成果实,果实逐渐成熟。
4) 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土壤质地、水分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
这些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调控。
5) 作物生长调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施肥调控: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高产量和质量。
- 水分管理: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机,保证作物生长需求,并防止水分过多或不足的问题。
- 温度调控:通过温室、遮阳网等方式调控环境温度,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 光照管理:根据作物的光合需求,科学利用光照资源,促进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
- 病虫害防治: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
以上是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的内容,通过对作物栽培学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因子不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A. 温度B. 光照C. 湿度D. 土壤酸碱度答案:D. 土壤酸碱度2. 作物栽培中,常用于控制杂草生长的方法是:A. 施肥B. 浇水C. 施药D. 松土答案:C. 施药3. 以下哪种作物属于禾本科植物?A. 大豆B. 土豆C. 茄子D. 黄瓜答案:A. 大豆4. 以下哪种作物对温度要求较高?A. 大麦B. 小麦C. 玉米D. 水稻答案:D. 水稻5. 以下哪种灌溉方式节水效果最好?A. 喷灌B. 滴灌C. 淋灌D. 漫灌答案:B. 滴灌二、问答题1. 请简述作物栽培的生长周期。
答:作物栽培的生长周期一般包括播种期、幼苗期、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和收获期。
播种期是指将种子或种苗投入土壤中的时间,幼苗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幼苗长成的阶段,生长期是指幼苗长成植株并达到一定产量的阶段,开花期是指植株开始开花的阶段,结果期是指植株结实并形成果实的阶段,收获期是指果实成熟并进行收割的阶段。
2. 请解释作物栽培中的密植和疏植的概念。
答:密植和疏植是作物栽培中调整植株间距的两种栽培模式。
密植是指将植株之间的距离缩短,增加单位面积内植株的数量,以增加产量。
密植可以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提高作物间竞争能力,但也容易导致病虫害传播和植株生长空间不足。
疏植则是指将植株之间的距离拉大,减少单位面积内植株的数量,以增加个体植株生长的空间和资源供应。
疏植能够改善植株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但也可能使得土壤养分和水分利用率降低。
3. 请列举一些常用的作物病害防治措施。
答:常用的作物病害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合理轮作: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顺序,减少病害在连作地区的发生和传播。
- 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供养微生物,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作物品种,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病害类型选择适当的化学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喷洒。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作物属于禾本科?A. 玉米B. 马铃薯C. 番茄D. 豌豆答案:A2. 作物栽培学研究的是以下哪个方面?A. 作物的遗传改良B. 作物的栽培技术C. 作物的病虫害防治D. 作物的加工方法答案:B3.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个不是栽培的基本要素?A. 种子B. 土壤C. 水分D. 肥料答案:C4. 作物栽培中,下列哪种灌溉方式最节水?A. 漫灌B. 滴灌C. 喷灌D. 沟灌答案:B5.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轮作方式可以提高土壤肥力?A. 连续种植B. 轮作C. 间作D. 混作答案:B6.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硫酸钾C. 骨粉D. 硝酸铵答案:C7.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植物属于多年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大豆D. 葡萄答案:D8.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植物属于自花授粉作物?A. 玉米B. 番茄C. 豌豆D. 花生答案:C9.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病虫害防治方法属于物理防治?A. 喷洒农药B. 轮作C. 诱捕D. 修剪答案:C10.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植物属于热带作物?A. 棉花B. 甘蔗C. 苹果D. 香蕉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研究作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科学。
答案:生长发育、产量形成2.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生长发育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阶段。
答案:营养生长、生殖生长3.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栽培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保护地栽培。
答案: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4.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种植密度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和作物特性来确定。
答案:土壤肥力、气候条件5.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灌溉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滴灌。
答案:漫灌、喷灌6.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施肥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和适量。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作物栽培的基本要求?A. 土壤肥沃B. 充足的水分C. 适宜的温度D. 持续的噪音2. 作物生长周期中的“三基点”是指:A.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B. 播种期、开花期、收获期C. 出苗期、分蘖期、成熟期D. 土壤温度、空气温度、水温3. 作物栽培中,氮肥的主要作用是:A. 促进作物根系发展B. 促进作物茎叶生长C. 促进作物果实成熟D. 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4. 下列哪种灌溉方式属于节水灌溉?A. 大水漫灌B. 滴灌C. 沟渠灌溉D. 喷灌5. 作物栽培中,合理密植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作物产量B. 减少病虫害发生C. 降低生产成本D. 增加土壤肥力6. 作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促进作物生长B. 防止作物早衰C. 增加作物抗病性D. 随意使用,无需控制剂量7.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A. 品种选择B. 土壤条件C. 气候条件D. 种植者的性别8. 作物病虫害防治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生物防治?A. 引入天敌B. 使用性信息素C. 喷洒化学农药D. 培养抗病品种9. 作物轮作制度的主要优点是:A. 减少土地利用率B. 减轻病虫害发生C. 增加作物种植成本D. 降低土壤肥力10. 作物栽培中,以下哪项措施不能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A. 合理密植B. 选用早熟品种C. 增加夜间光照D. 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作物栽培中的“三叶一心”是指作物在_________期长出的三片真叶和一片心叶。
12. 作物的需水量与_________、_________、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等因素有关。
13. 作物栽培中,施肥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深施”。
14. 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保护天敌”的原则。
15. 作物的播种密度过高会导致_________,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C.水稻秧田育苗D.保温育苗E.覆盖育苗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分)1.温度三基点: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2.冻害:指植物在低温条件下遭受的伤害。
3.作物需水临界期:指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水分供应与需求达到平衡的时间段。
4.复种:指在同一生长季内对同一作物进行多次播种。
5.间作:指在同一地块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
6.基本耕作:指为保持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对土壤进行的定期深翻、耕作和松土等操作。
7.杂草:指生长在农田中的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杂种植物。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C。
光合产量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2.B。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3.C。
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
4.B。
单穗粒数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5.C。
甜菜是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
6.B。
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补偿能力。
7.B。
谷类作物小穗和___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水肥供给。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1.ABCDE。
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包括影响土壤肥力、影响农田小气候、改良土壤、固定流沙和保持水土。
2.ABCDE。
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的生理类型、温度、气流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ABC。
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苗期和花芽分化期进行。
4.ABCDE。
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包括细胞间隙结冰、水分代谢失调、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原生质被撕裂和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
5.ABCDE。
土壤污染的类型包括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生物污染和农业污染。
6.ABCDE。
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膜上灌技术、地下灌技术和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作物生长规律B. 作物病虫害防治C. 作物遗传育种D. 作物土壤管理2. 下列哪个不是作物栽培的基本要素?A. 种子B. 土壤C. 光照D. 风力3. 作物栽培中,合理轮作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作物产量B. 改善土壤结构C. 减少病虫害发生D. 所有以上4. 作物生长需要的三大要素是什么?A. 氮、磷、钾B. 碳、氢、氧C. 钙、镁、硫D. 铁、锰、锌5. 下列哪个不是作物栽培中常用的灌溉方式?A. 滴灌B. 喷灌C. 漫灌D. 干灌6. 作物栽培中,适宜的播种密度对作物生长有何影响?A. 增加作物产量B. 减少病虫害发生B. 提高作物品质D. 所有以上7. 什么是作物的光合作用?A. 作物通过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B. 作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C. 作物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水分的过程D. 作物通过吸收养分生长的过程8. 作物栽培中,施肥的原则是什么?A. 多施少施B. 适量施肥C. 只施氮肥D. 只施有机肥9. 作物栽培中,如何判断作物是否缺水?A. 观察土壤颜色B. 观察作物叶片C. 观察作物根部D. 所有以上10. 作物栽培中,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B. 只使用化学农药C. 只使用生物防治D. 只使用物理防治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的学科。
2. 作物栽培中,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作物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 作物生长需要的三大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 作物栽培中,灌溉的目的是满足作物对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需要。
5. 作物栽培中,施肥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作物遗传育种B. 作物生长环境C. 作物栽培技术与管理D. 土壤肥力2. 下列哪个不是作物栽培的基本要素?A. 土壤B. 光照C. 水分D. 风力3. 作物轮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土壤肥力B. 减少病虫害C. 增加作物产量D. 所有上述选项4. 作物灌溉的原则是什么?A. 定时定量B. 根据作物需求C. 根据天气情况D. 根据土壤湿度5. 什么是作物的光合作用?A. 作物通过光能合成有机物B. 作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C. 作物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水分D. 作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以保持试题的完整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作物栽培学中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__。
2. 作物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通常被称为作物的______。
3. 作物的灌溉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和滴灌等。
4. 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生物防治等。
5. 作物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包衣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作物栽培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解释什么是作物的“三要素”,并举例说明它们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
3. 描述作物轮作制度的优缺点,并给出一个实际的轮作模式。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作物栽培中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及其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2. 分析作物栽培中水分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水分管理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10分)某农场主在种植小麦时发现,尽管灌溉和施肥都按照标准进行,但小麦的产量仍然不高。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D4. B5. A二、填空题1. 土壤、水分、光照2. 温度范围3. 灌溉、喷灌4. 化学防治、物理防治5. 消毒、浸泡三、简答题1. 作物栽培学主要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栽培技术、管理方法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作物栽培的基本要素?A. 种子B. 土壤C. 水分D. 肥料2. 作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茎C. 叶D. 花3. 作物的水分吸收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茎C. 叶D. 花4. 以下哪种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A. 锈病B. 病毒病C. 细菌性软腐病D. 线虫病5. 作物的氮、磷、钾被称为?A. 三大元素B. 微量元素C. 中量元素D. 重金属元素6. 作物的氮素主要来源于?A. 空气B. 土壤C. 水分D. 光照7. 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防治方法?A. 化学防治B. 生物防治C. 物理防治D. 基因防治8. 作物的产量与以下哪个因素关系最密切?A. 品种B. 土壤C. 气候D. 管理9. 作物的光周期反应是指?A. 作物对光照时间的敏感性B. 作物对光照强度的敏感性C. 作物对光照方向的敏感性D. 作物对光照颜色的敏感性10. 作物的种子萌发需要满足哪些条件?A. 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B. 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C. 充足的水分和光照D. 适宜的氧气和光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作物的生长发育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12. 作物的水分管理中,灌溉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作物的氮肥主要作用是促进作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
14. 作物的磷肥主要作用是促进作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
15. 作物的钾肥主要作用是促进作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6. 简述作物轮作的意义和作用。
17. 简述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8. 论述作物栽培中土壤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措施。
《作物栽培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冬小麦:秋冬季播种的小麦。
2.作物的拔节期:全田50%的植株第一节间伸长0.5-2cm的时期。
3.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4.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
5.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6.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米率×亚白面积。
7.作物的适应性:作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8.源和库: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
库是接纳或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或产品器官的容积与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9.籽粒充实度:籽粒千粒重/饱粒千粒重×100%。
10.有效分蘖:能形成有效穗的分蘖。
11.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
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12.油菜的感温性:油菜一生中必须通过一段温度较低的时间才能现蕾开花结实,否则就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这一特性称为感温性。
13.种子的休眠: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14.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5.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16.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17.收获指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18.RGR:相对生长率,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量。
19.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I: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21.玉米棒三叶:玉米的穗位叶及其上其各一叶。
22.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长期的特性。
23.水稻的有效分蘖:指水稻的分蘖中能够最终结实的分蘖叫有效分蘖。
24.小麦子粒品质:是指小麦子粒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亦指其对制造某种面食品要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小麦质量好坏的依据。
25.棉花的果枝:果枝是合轴枝,由第5-6节或以上的腋芽萌发生长而成。
26.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可以评价生物产量中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比例。
27.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28.冷害:作物遇到零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29.作物的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30.作物种子的休眠: 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31.收获指数: 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32.玉米的攻苞肥:又叫穗肥,在大喇叭口期施用,施用量占总用肥量的50%左右。
33.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34.复种指数:作物播种面积/土地面积×100%。
35.作物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全生育时间。
36.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37.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38.光合势:叶面积与光合时间的乘积为光合势。
39.水分临界期:作物对水分需要最敏感的时期,此时如果缺水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40.稻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
41.够苗晒田:当田间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的穗数时,便开始晒田。
42.作物栽培学: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43.引种: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品种或品系,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4.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域可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45.驯化引种: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46.作物:广义上指有利于人类而由人工进行栽培的植物。
狭义上指农田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
47.生物学零度:指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消耗相等情况下的温度。
48.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49.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它的变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最终导致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50.生长发育的周期性:作物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适应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所发生的生长发育上的节奏性,称为周期性。
51.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
52.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划分的时期。
53.作物的物候期:指作物的生长发育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的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进程。
54.植物学上的种子:指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繁殖器官。
生产上的种子: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
55.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56、感温性:指一些作物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诱导才能转化为生殖生长的特性。
57.感光性:不同作物品种的花器分化和形成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
58.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指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
59.基本营养生长期: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
60.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指作物必须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成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的特性。
61.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62.经济产量:指对人类最有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量的重量,即人类栽培作物的主要利用部分的重量。
63.经济系数(收获指数):指经济产量占其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64.作物产量: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
65.相对生长率RGR:指单位时间、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的速率。
66.绝对增长率AGR:指单位时间内的绝对增长量。
67.叶面积指数LAI:单位土地面积与该面积上生长的总叶面积的大小之比。
68.净同化率NAR: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
(反映光合效率高低)69.叶面积比率LAR:指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
70.叶干重比LWR:指叶的干重与植株干重之比。
71.比叶面积SLA:指叶面积与叶干重之比。
(反映叶片厚度)72.作物生长率(群体生长率)CGR:表示在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73. 灌溉定额:指单位面积上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灌溉水量。
74. 水分临界期:指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75.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速度和绝对数量上需要养分最大,且此时施肥的作用最明显,增产效率最高的时期。
76.人工环境:广义是指所有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创造的环境,而人为的环境污染,干扰和破坏植物资源的现象,是人工环境的负面表现。
狭义指在人工控制下的作物环境。
77.光周期反应:制作物受日照长短所控制的现象。
78.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降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
79.种植制度(作物栽培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80.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或农户)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
81. 作物的适应性:作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82. 土壤耕作:是利用农用机具切割破碎土壤并直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的农作技术。
83. 作物的生命周期:作物从种子发芽、营养器官的形成生长、花芽分化生长、开花受精,直至种子成熟为止。
84. 同伸关系,同伸器官: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叫做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这些同时生长的器官就是同伸器官。
85. 临界暗期:是在昼夜周期中短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86.开花:是指花朵张开,已成熟的雄蕊和雌蕊暴露出来的现象。
授粉:成熟的花粉粒借助外力的作用从雄蕊花药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受精:作物授粉后,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融合的过程。
87.轮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用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
88.连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相同作物或采用相同的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89.土壤肥力(地力):指土壤、水、肥、气、热四大地力因素相互制约和协调的结果所综合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
90.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减少土壤耕作的次数或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91.免耕(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在播后和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92.作物营养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最敏感的时期。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学科。
2.作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包括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无性繁殖材料三类材料。
3.种子休眠原因有胚的后熟、硬实、发芽的抑制物质4.喜氮作物有水稻、小麦等,喜钾作物有烟草、甘薯等。
5.水稻分蘖后期,为控制无效分蘖,应采用晒田技术。
6.起源于我国本土的作物有(稻)、(小麦)和(大麦、栗)等。
7.评价作物产品品质,一般采用两类指标,一是(形态指标);二是(理化指标)。
8.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可将作物分为 3 部分8大类,其中经济作物又包括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和嗜好类作物9.作物的“源”与“库”是相对的,同一器官在不同的时期可以发生“源”与“库”的转换,一般而言,叶片在功能时期为“源”,在全展期时期为“库”。
10.影响作物种子发芽的主要条件是温度、空气、水分11.水稻南种北引,生育期变长,北种南引,生育期变短。
12.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13.水稻品种的生育期是由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