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67
转载:《鬼谷子》全文及注释和释文中华智慧,博大精深,而我们现代的人却成了东亚病夫,为什么?看看前人的智慧你是否觉得羞愧?也许你真的一点感觉都没有!为此,我设置【好文转载】一类,专门给大家收集一些我中华智慧优秀文章。
看了这些文章,请自己判断是否羞愧不如!下面是转载文章全文。
《鬼谷子》一书《汉书艺文志》未著录,《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其文为:“《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三卷(乐一注)。
”新旧唐书则不见有“皇甫谧注”而多“尹知章注”。
《中兴书目》载:“一本始末皆东晋陶弘景注,一本捭阖、反应、内揵、抵巇不知何人训释,中、下二卷与陶弘景所注同。
”史籍中共提到了四家注。
皇甫谧生活在魏晋之际(215—280年),自号玄晏先生,好读书,著述丰厚,其风格与鬼谷子及陶弘景类似,其注《鬼谷子》是可能的。
《太平御览》中所引《鬼谷子》有注文,其注释内容与陶注不同,与李善、马总所引乐注亦不同,可能即是皇注。
现有的《鬼谷子》注本属陶弘景注。
陶弘景为南朝齐、梁间有名的道教高人。
博览群书,明阴阳五行,熟凤角星算,知天文地理,懂医药丹方,被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其注《鬼谷子》也是可能的。
现存注本严元照曾提出“是尹非陶”孙星衍据注中有“元亮曰”确认是“陶注无疑”。
乐一本唐代鲁郡人,字正。
当在李善、马总之先。
李善注《文选》时曾引“《鬼谷子》曰:‘物有自然’,又引“乐氏曰:‘自然,继本名也’”。
马总在《意林》中引《鬼谷子》时也称:“乐氏注,名壹”。
可见乐一注“《鬼谷子》当确有其事。
自《旧唐书》始就有尹知章注《鬼谷子》一说,宋王应麟在《汉书·艺文志》中引尹知章《鬼谷子》序文。
文曰:“此书即与苏秦、张仪者,……秦仪复往见时,先生乃正席而坐,严颜而言,告二子以全身之道”。
尹知章,唐人。
勤学博览,通诸经,明易学及老庄玄言,曾注《老子》《庄子》《韩非子》《管子》,说其注过《鬼谷子》也是可能的,不过已不见注本。
《管子·九守》与《鬼谷子·符言》内容相同,或许前人指的是注此一篇也未可知。
【鬼谷子·捭(bai3)阖】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预兆)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掌握)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排贬)其言而捭(捭开其中的矛盾)反(追问)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
阖(采纳)而捭(质疑)之,以求其利(有利的时机)。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
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周全);即欲阖之贵密(机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让开放)之者,(是为了)料其情也。
阖之者,结(坚定)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让自己出去),而捭而内之(让别人进去)。
阖者,或阖而取(自我约束)之,或阖而去(使人离开)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
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焉。
口者,心之门户也。
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
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
《鬼谷子》赏析建筑学03班朱东前言:上次是研究了《鬼谷子》一书的真伪、作者等内容。
本想说说此书的内容,只是受篇幅所限,未能如愿,所以借此机会谈谈对《鬼谷子》一书的赏析。
《鬼谷子》曾经被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读者可以见仁见智,得出不同的体会。
对《鬼谷子》的评价主要分为三派:第一派是持肯定态度的。
有司马迁、刘勰、陈子昂、高似孙等。
司马迁《史记》为先秦诸子写列传,其中儒家除《孔子世家》外有《仲尼弟子列传》、《孟子苟卿列传》二篇,蕊《溢子苟卿列传》还兼及了阴阳家邹衍、名家公孙龙、墨家墨翟等等;道家与法家共有《老庄申韩列传》、《商君列传》二:篇;纵横家占的比例最大.有《苏秦列传》(包括其弟苏代、苏厉)、《张仪列传》(包括著名纵横家而跟张仪有政治矛盾的陈轸、公孙衍)、《范雎蔡泽列传》、《鲁仲连列传》等,战国四公子歹传中也大量记载了纵横游说之士的活动,而且司马迁肯定苏秦是鬼谷子的学生,"其智有过人者",要为苏秦洗雪罪名。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把鬼谷子与孟轲、庄周、墨翟、尹文、野老、邹子、申、商等相提并论,还说:"鬼谷渺渺。
每环奥义。
"《文心雕龙·论说》更是高度评价纵横家,还具体评价了《鬼谷子》的《转丸》与《飞钳》两篇:"暨战周争雄,辩士云涌.纵横参谋,长短角势。
《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
"陈子昂《感遇》(十一)诗云:"番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乱无君。
浮云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之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图山不寿.空与麋鹿群!"高似孙《鬼谷子略》云:"《鬼谷予》书,其智谋.其术数,其变谲,其辞谈,盖出于战国诸人之表。
夫一辟一阖,《易》之神也:一翕一张,老氏之几也。
鬼谷之术,往往有得于阖辟翕张之外,神而明之,益至于自放溃裂而不可御。
《鬼谷子》赏析建筑学03班朱东20105516前言:上次是研究了《鬼谷子》一书的真伪、作者等内容。
本想说说此书的内容,只是受篇幅所限,未能如愿,所以借此机会谈谈对《鬼谷子》一书的赏析。
《鬼谷子》曾经被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读者可以见仁见智,得出不同的体会。
对《鬼谷子》的评价主要分为三派:第一派是持肯定态度的。
有司马迁、刘勰、陈子昂、高似孙等。
司马迁《史记》为先秦诸子写列传,其中儒家除《孔子世家》外有《仲尼弟子列传》、《孟子苟卿列传》二篇,蕊《溢子苟卿列传》还兼及了阴阳家邹衍、名家公孙龙、墨家墨翟等等;道家与法家共有《老庄申韩列传》、《商君列传》二:篇;纵横家占的比例最大.有《苏秦列传》(包括其弟苏代、苏厉)、《张仪列传》(包括著名纵横家而跟张仪有政治矛盾的陈轸、公孙衍)、《范雎蔡泽列传》、《鲁仲连列传》等,战国四公子歹传中也大量记载了纵横游说之士的活动,而且司马迁肯定苏秦是鬼谷子的学生,"其智有过人者",要为苏秦洗雪罪名。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把鬼谷子与孟轲、庄周、墨翟、尹文、野老、邹子、申、商等相提并论,还说:"鬼谷渺渺。
每环奥义。
"《文心雕龙·论说》更是高度评价纵横家,还具体评价了《鬼谷子》的《转丸》与《飞钳》两篇:"暨战周争雄,辩士云涌.纵横参谋,长短角势。
《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
"陈子昂《感遇》(十一)诗云:"番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乱无君。
浮云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之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图山不寿.空与麋鹿群!"高似孙《鬼谷子略》云:"《鬼谷予》书,其智谋.其术数,其变谲,其辞谈,盖出于战国诸人之表。
夫一辟一阖,《易》之神也:一翕一张,老氏之几也。
鬼谷子思想精华解析二冷雨二、周详缜密,攻守兼备战国时代,周朝王室势力弱小,各国诸侯相互争霸。
这就出现了独树一帜的纵横家,他们以周游列国游说君主为己任。
《鬼谷子》一书的两大特点,一是以政治谋略为思考重心;二是有着独特的思辨风格,究竟“奇变诡伟”,这都反应了战国时天崩地裂,诸侯争霸的时代特色。
《捭阖》篇的要旨,在于收敛时要自守门户,韬光养晦,渡过难关,从而占据先机,一役而胜。
若处理不好,反会门户大开,一败涂地。
在历史进程中,凡能建功立业者,无不深谙此道。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自然是经验之谈。
只有注重细节,才能确保周详缜密,如此方可攻守兼备。
所以,古往今来的胜者,不仅有开创大局的雄伟气魄,也有处理细节的缜密心思。
意气风发的楚霸王自诩“力拔山兮气盖世”,却不能成为最后的胜者,正是因为他不懂“欲捭之贵周,欲阖之贵密”的道理。
能成就大事,既要胆大也要心细,两者互补缺一不可。
明成祖朱棣能够登上皇位,是由于他善于审时度势,韬光养晦。
他性格坚忍,行事周密,靠装疯赢得了时间,最终打败了建文帝,获取天下。
建文帝是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次孙,其父是皇太子朱标。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按照遗诏继位,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
他从小受儒家教育,温文尔雅,书卷气很浓。
当时,由于各地藩王势力太大,威胁君权,建文帝决意削藩,燕王朱棣是重要目标。
朱棣是朱元璋四子,他带兵驻守北平一带,野心勃勃势力强大。
建文帝削藩时,他的准备尚不充分。
当他看到几个藩王先后被削,明白如此下去无法逃过此劫,遂一边争取时间一边积极备战。
为了麻痹建文帝,朱棣先假装得病,大热天坐在炉边烤火,不停叫冷。
由于属下被朝廷处死,于是装疯。
王府长史葛诚密奏朝廷“燕王装病”。
朱棣临机应变,立即逮捕前来监视的官员,以“清君侧”之名举兵南下,发动“靖难之役”,实是起兵反叛。
经过近四年的拉锯战,朱棣决定越过山东防线,直接攻占应天府,如愿登上皇位,是为明成祖。
“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如果有利就采取行动,不利就严密防守,在消极中持续抵抗。
国学《鬼谷子》:捭阖之术的四大精髓,教你看透所有人!值
得收藏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道教的代表人物。
今天为大家解读鬼谷子的捭阖之术,主要讲述以下四点。
1.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道教认为世界上虽然有千万种不同的生物,但是他们都有各自的属性,因此在这些复杂的种类背后其实有规律可循。
比如有些物质或生物属于阴,有些则属阳。
了解这个知识是学习捭阖之术的首要前提。
2.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的欲望得到释放时就会暴露他的本来面目或者弱点,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的意愿和志向,只需找到他的弱点。
美人计、金钱或者权利等都可以成为对方释放欲望的工具。
3.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
想了解一个人时,只是做了忠实的倾听者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必要的时候应该压制或者反驳对方的观点,然后观察他的反应和言语,这样反而能听到对方更多的心里话。
4.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让对方先封闭后开放,在他开放的过程中寻找可以击败他的机会。
当一个人处于封闭状态时为他制造表现的机会,一旦表现了,也就开放了。
这时便有机会去深入的观察对方。
雨巷杂货铺,带你领略国学风采,解读国学智慧。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鬼谷子·持枢》解释: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是天地间正确的规律。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
——《鬼谷子·谋篇》解释:智慧要用在常人不知道的地方,而能力要用在常人做不到的地方。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鬼谷子·反应》解释:所以了解别人从自己开始,自己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别人。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鬼谷子·捭阖》解释:如果要考察断定对方的有无和虚实,就要随着对方的喜好和欲望来推测其真实意图。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鬼谷子·捭阖》解释: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就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追求阳,就要走出暗处实际去做。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养志法灵龟》解释:欲望过多,心思便会分散;心思被分散了,人的志向便会衰弱;志向衰弱了,思想活动便不畅达。
逆之者,虽成必败。
——《鬼谷子·持枢·持枢》解释:谁违背了自然规律,即使一时成功,最终也会失败。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鬼谷子·鬼谷子·捭阖》解释:世间事物虽然变化无穷,但都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规律。
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
——《鬼谷子·鬼谷子·权篇》解释:对于失明的人,没有必要拿五色给他们看;对于失聪的人,没必要让他们听五音。
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鬼谷子·鬼谷子·反应》解释:如果所获得的言辞信息不明确,就不能查明对方的实情;如果所得的情况不明确,就不能清楚了解对方的意图。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养志法灵龟》解释:养志首先要使内心安静,内心安静则意志坚定。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鬼谷子·鬼谷子·谋篇》解释:愚蠢的人容易受到蒙蔽,品行不好的人容易被恐吓,贪婪的人容易被诱惑。
《鬼谷子》摩篇全文密集解析
《鬼谷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其中“摩篇”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鬼谷子》摩篇全文解析:
《摩篇》以摩、符为基础,以游、转、量、术为运用,以揣、摩、权、谋为手段,以成事、立势、存亡为归宿。
摩篇开篇即指出,摩的实质就是揣,揣的触摩之法就是摩。
对于用“阴计”,即阴谋诡计的鬼谷子而言,“摩”是最基础、最基本的手法。
而最关键在于“谋之于阴而神明之于阳”。
即要运用得当,运用得巧妙,使之成为阳谋,不露痕迹。
在具体运用上,鬼谷子提出了“摩之以其类”,“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功”,“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患”,“可因其固也而道之”,“可因其利也而制之”等具体运用之法。
鬼谷子认为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使对方说出真话,才能使对方心服口服,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同时,鬼谷子也指出了摩的难点:“故物归类类分”,“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也就是说,要想做到“摩之能成”,必须从同类同质的事物中取得实益,不能贪心不足蛇吞象,不能无功而返。
最后,鬼谷子总结说:“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必得其所利,以求其止。
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
”也就是说,“摩”的行为方式是有规律的,要善于把握时机和方式方法,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同时,“摩”者要像渔翁一样不动声色,“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千古奇书《鬼谷子》原文及解析(精编版)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BINCHENG使命万卷书,万里路,通古今,继绝学。
经典|鬼谷子字数|7000字目前完成背诵的国学经典:读经典的好处每天抽出5分钟,可以读一篇《朱子家训》,可以读一章《论语》,每天抽出10分钟,可以读一篇《大学》,读一篇《庄子》;每天抽出30分钟,可以读一篇《道德经》、读一篇《金刚经》......读经典最大的听众是自己,最大的受益者也是自己。
您今天读经典了吗?经典介绍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
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
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
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鬼谷子》一书,又名《捭阖策》。
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
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
此书并非等闲之书,它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
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内外。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转丸、十四篇胠乱已失传。
《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
目录捭阖第一反应第二内楗第三抵戏第四飞箝第五忤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十一符言第十二转丸第十三[失传]胠乱第十四[失传]《鬼谷子》全文内容及释义捭阖第一捭阖指的是,事物变化无穷尽,但都有自己的归宿,要是能明白其中的规律,自然就会适得其所。
比如大家都说自己穷,想要赚钱,但如果不明白财富流通的规律,再怎么想赚钱,也是白搭。
【原文】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眹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鬼谷子全集原文及白话解说捭阖第一原文: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眹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情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白话解说:考察历史就会知道,圣人在天地之间是众人的先导。
观察阴阳二气的开合来给事物命名,知晓事物生存与死亡的关键,谋划万事万物从开始到终结的发展过程,了解人们内心的想法,发现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所以圣人在天下,从古至今,他们遵循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但都各有自己的归宿。
有的属阴,有的属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封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
因此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察事情的先后顺序,权衡人们的智谋和能力,比较其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人有贤良、不肖、聪明、愚蠢、勇敢、怯懦等差别。
因此可以开放,可以封闭;可以进取,可以后退;可以轻视,可以敬重;用无为的方法来驾驭他们。
审查确定对方的有无虚实,顺着对方的喜好欲望来发现其志向意图,稍微驳斥对方所说的话,然后诱导他说出实情,从而得到他的真实想法,先封闭而后开放,以获取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或者开放使其显现,或者封闭使其隐藏。
开放使其显现是因为与对方情感相通;封闭使其隐藏是因为与对方情感相异。
可行与不可行,要审察清楚对方的计谋,探究其中相同与不同之处。
与对方离合要有节度,要先顺从对方的意愿。
谋略国学之鬼谷子解读
鬼谷子,又称王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的学说被称为鬼谷子学派,代表了中国古代谋略国学的高峰。
鬼谷子的学说注重实际、灵活和变通,强调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策略,以达到最优解。
他的核心思想是“变化乃常,变而无穷”,意味着要善于应变,并且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
鬼谷子强调政治智慧,主张以智取胜。
他提出了“胜人者智,胜天者鬼”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智慧才能战胜对手,并且可以超越常规的限制。
鬼谷子的学说还包括了军事战略、情报搜集、间谍活动、权谋等方面的内容,强调了实际操作和谋略的重要性。
他的理论对后世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总的来说,鬼谷子的学说注重智慧、变通和实际操作,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谋略思想和方法论,对于战争、政治和人际关系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王诩的著作,又名《捭阖策》。
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失传。
《鬼谷子》的哲学观深受《老子》哲学的影响,纵横家们以《鬼谷子》的哲学观为指导,力求“变动阴阳”,从而达到“柔弱胜刚强”的目的。
其谋略思想为“无为而贵智”“无为以牧之”,认为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度量对方的智谋,测量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此外,《鬼谷子》还将“不争”的思想运用到为政治国、军事战略之中。
在《摩》篇中,强调了“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
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
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
《鬼谷子》原文、译文、评析一、《鬼谷子》上卷1.'捭阖'[捭,拨动也;阖,闭藏也。
凡与人之言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也。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
[若,顺;稽,考也。
圣人在天地间,观人设教,必须考古道而为之。
]为众生之先,[首出万物以前人,用先知觉后知,用先觉觉后觉,故为众生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着,须立名以命之也。
]知存亡之门户,[不忘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凶之先见者,其惟知机乎!故曰:知存亡之门户也。
]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眹焉。
[万类终始人心之理,变化眹迹,莫不朗然玄悟,而无幽不测,故能筹策达见焉。
]而守司其门户,[司,主守也。
门户,即上存亡之门户也。
圣人既达物理终始,知存亡之门户,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
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莫不背亡而趣存,故曰: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其道虽一,行之不同,故曰:变化无穷。
然有条而不紊,故曰:各有所归也。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此二者,法象各异,施教不同。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政教虽殊,至于守司门户则一,故审察其所宜先者先行,所宜后者后行之也。
]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权谓权谋,能谓材能,伎巧谓百工之役,言圣人之用人,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用。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言贤不肖、智愚、勇怯材性一同,各有差品,贤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阖而异之,智之与勇,可进而贵之,愚之与怯,可退而贱之,贤愚各当其分,股肱尽其力,但恭己无为,牧之而已矣。
]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言任贤之道,必审定其材术之有无,性行之虚实,然后随其嗜欲而任之,以见其志意之真伪也。
]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