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模型转换到逻辑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49
关于数据库建模,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的区别和转
化
一、关于数据库理论中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之间的区别。
二、数据库建模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分析、抽象、并从中找出内在联系,进而确定数据库的结构。
1、概念模型:就是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确定领域实体属性关系等,使用E-R图表示,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构成的。
2、逻辑模型:是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数据模型的过程,即按照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建立的基本E-R图,按选定的管理系统软件支持的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面向对象),转换成相应的逻辑模型。
这种转换要符合关系数据模型的原则。
目前最流行就是关系模型(也就是对应的关系数据库)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是要解决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并确定这些关系的属性和码。
这种转换一般按下面的原则进行:
(1)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2)一个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联系的属性及联系所连接的实体的码都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但是关系的码会根据联系的类型变化,如果是:
1:1联系,两端实体的码都成为关系的候选码。
1:n联系,n端实体的码成为关系的码。
m:n联系,两端实体码的组合成为关系的码。
3、物理模型就是根据逻辑模型对应到具体的数据模型的机器实现。
物理模型是对真实数据库的描述。
如关系数据库中的一些对象为表、视图、字段、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外键、索引、约束、是否可为空、默认值。
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1.某种代码由3位字符组成,每位可选择8种字符,则代码的总数是()A 1000B 24C 64D 5122.下面哪个设备不是输入设备()。
A扫描仪B指纹识别C传感器D打印机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模型向逻辑模型转换时,下面哪个说法是不对的?A每一个实体集对应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B实体的属性作为对应关系的属性C实体中的码在关系模式中仍作为主码D联系的转换与联系的类型无关4.对输入数据,检查其输入值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的校验方法是()A控制总数校验B界限校验C记录计数校验D逻辑校验5.根据计算代码校验位值的算术级数方法,如果原代码为2019,各位权值依次为4、3、2、1,模为11,则校验位的值为()A 8B 1C 5D 96.在信息系统流程图中,表示处理的符号是()正确答案B7.下面哪些不是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的内容?A数据的存储结构B文件的逻辑结构C存取路径的选择D文件的组织形式8.系统设计阶段中进行新系统边界分析的目的是()A为了确定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人员之间的分工B为了划分子系统C为了确定系统的人机接口D为了确定新系统的业务流程9.对输入数据,通过计算记录个数来检查记录有无遗漏和重复的校验方法是()A控制总数校验B对照校验C记录计数校验D平衡检验10.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是数据库设计中哪个阶段的任务?A需求分析阶段B概念设计阶段C逻辑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11.假定学生关系是S(SNO,SNAME,SEX,AGE)课程关系是C(CNO,CNAME,CREDIT),学生选课关系是SC(SNO,CNO,GRADE),要查找选修“数据库”课程的女学生的姓名,将涉及到的关系是()A SB C,SCC S,SCD S,C,SC12.磁盘文件是一种()A输入文件B输出文件C输入输出文件D周转文件13.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用区间码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在码中()A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B数字的位置代表一定意义,但数据的值是没有意义的C数字的值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位置是无意义的D用字符而不用数字表示意义14.输出设计应由()A系统分析员根据用户需要完成B系统设计员根据用户需要完成C程序设计员根据输入数据完成D系统设计员根据输入数据完成15.下面哪种文件不属于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分类的? A周转文件B顺序文件C索引文件D直接存取文件多选题16.下面哪些设备是输入设备()A鼠标B光笔C绘图仪D智能卡17.输入设计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A内容要丰富B减少延迟C减少数据差错D过程应尽量简化18.下面哪些是输出设计的内容?A输出设备B原始单据的格式C输出介质D数据的校验方法19.下面哪些是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依据?A系统的吞吐量B系统的响应时间C地域范围D系统的可靠性20.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关系的主码只能由表中的一个属性构成B关系的第二范式要求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其主码C关系的第三范式要求所有非主属性直接依赖于其主码D关系就是二维表。
第四章作业1.数据仓库的需求分析的任务是什么?P67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企业、部门用户等),充分了解源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为设计数据仓库服务。
概括地说,需求分析要明确用那些数据经过分析来实现用户的决策支持需求。
2.数据仓库系统需要确定的问题有哪些?P67、、(1)确定主题域a)明确对于决策分析最有价值的主题领域有哪些b)每个主题域的商业维度是那些?每个维度的粒度层次有哪些?c)制定决策的商业分区是什么?d)不同地区需要哪些信息来制定决策?e)对那个区域提供特定的商品和服务?(2)支持决策的数据来源a)那些源数据与商品的主题有关?b)在已有的报表和在线查询(OLTP)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c)提供决策支持的细节程度是怎么样的?(3)数据仓库的成功标准和关键性指标a)衡量数据仓库成功的标准是什么?b)有哪些关键的性能指标?如何监控?c)对数据仓库的期望是什么?d)对数据仓库的预期用途有哪些?e)对计划中的数据仓库的考虑要点是什么?(4)数据量与更新频率a)数据仓库的总数据量有多少?b)决策支持所需的数据更新频率是多少?时间间隔是多长?c)每种决策分析与不同时间的标准对比如何?d)数据仓库中的信息需求的时间界限是什么?3.实现决策支持所需要的数据包括哪些内容?P68(1)源数据(2)数据转换(3)数据存储(4)决策分析4.概念:将需求分析过程中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计算机表示的信息结构,叫做概念模型。
特点:(1)能真实反映现实世界,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分析,达到决策支持的要求,它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
(2)易于理解,便利和用户交换意见,在用户的参与下,能有效地完成对数据仓库的成功设计。
(3)易于更改,当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扩充。
(4)易于向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星型模型)转换。
5.用长方形表示实体,在数据仓库中就表示主题,椭圆形表示主题的属性,并用无向边把主题与其属性连接起来;用菱形表示主题之间的联系,用无向边把菱形分别与有关的主题连接;若主题之间的联系也具有属性,则把属性和菱形也用无向边连接上。
数据模型映射关系
数据模型映射关系是指在不同的数据模型或数据库之间建立的对应关系。
这种映射关系用于将一个数据模型中的数据和结构转换为另一个数据模型或数据库中的相应表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模型映射关系的示例:
1. 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的映射: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概念模型(如实体关系图)被转换为逻辑模型(如关系型数据库的表结构)。
这种映射涉及将实体、属性和关系转换为相应的表、列和主键-外键关系。
2. 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映射:逻辑模型表示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关系,而物理模型则关注数据在实际存储介质中的组织和布局。
这种映射涉及将逻辑表和列转换为物理表和文件,以及确定存储策略、索引等。
3. 数据库到应用程序的数据映射:在应用程序开发中,数据库中的数据需要与应用程序中的对象或模型进行映射。
这种映射涉及将数据库表中的列与应用程序中的属性或字段相对应,以便在应用程序中操作和显示数据。
4. 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映射:当需要将数据从一个数据库迁移或集成到另一个数据库时,需要建立数据库之间的映射关系。
这包括映射表结
构、列类型、数据约束等,以确保数据在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一致性和可移植性。
5. 数据模型到数据仓库的映射:在数据仓库环境中,源系统的数据模型需要与数据仓库的模型进行映射。
这种映射涉及将源系统中的表、字段和关系转换为数据仓库的维度、事实和层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