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汽车门锁行程及开启力设计规范模板
- 格式:docx
- 大小:275.66 KB
- 文档页数:11
轿车车门锁的布置设计和行程匹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车辆的安全性和使用体验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轿车车门锁作为车辆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行程匹配的合理性对于车辆安全和使用体验至关重要。
轿车车门锁布置设计轿车车门锁布置设计是指车门锁在车门上的安放位置和数量,以及与其它零部件的协调配合。
车门锁安放位置可以根据车门的结构和材质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车门锁通常安装在车门把手上方或下方,或者安装在车门内部的锁梁里面。
车门锁的数量也需要根据车门的大小和重量进行设计,在重量较大的车门上需要设置双锁或者多锁来保证车门的安全性。
另外,车门锁的布置设计还需要与其它车门零部件进行协调配合,比如安全带、把手、窗户升降器等零部件,这可以增强车门整体的美观程度和实用性,提高车门的使用便利性。
轿车车门行程匹配轿车车门行程匹配是指车门锁的开门和关门行程与车门自身的匹配性,即在开车门时,车门可以方便自如地打开和关闭,而不会因为车门自重和紧密性而造成难以开关的情况。
轿车车门行程匹配的合理性对于车门锁的使用舒适度和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如果车门锁行程匹配度不好,就会使车门锁在开门和关闭时产生剧烈的摩擦和振动,这样就容易导致车门锁的磨损和损坏,从而影响车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如果车门锁行程匹配度不好,车门打开和关闭的时候也会造成卡阻、微震等不良影响,影响车门锁的使用舒适度。
为了提高轿车车门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舒适度,车门锁的行程匹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车门锁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必须精良,制造工艺合理性可以保证车门锁的精度和耐久性;2. 车门锁必须经过精细的测试和调整,确保车门锁的行程匹配度合理,使用寿命长久。
3. 在车门锁的使用寿命过程中,需要定期对车门锁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车门锁的性能优良和行程匹配度一致。
总之,轿车车门锁的布置设计和行程匹配是车辆安全和使用体验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优质有效的车门锁布置设计和行程匹配,才能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使用的舒适性。
前言本标准是为我公司汽车产品全车锁系统的规范设计而编制的,标准中对设计程序、参数的输入、参照标准、结构设计、技术要求、试验要求以及试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规定,以此作为今后全车锁设计时参考的规范性指导文件。
锁系统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设计的汽车四门锁、背门锁、发动机罩锁等与整车的匹配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 11568 汽车罩(盖)锁系统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 循环)GB/T 5270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GB/T 9797-2005 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GB/T 9800 电镀锌和电镀镉层的铬酸盐转化膜GB/T 12600 金属覆盖层塑料上镍+铬电镀层GB/T 19350-2003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为减少氢脆危险的涂覆后钢铁的处理GB/T 6461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QC/T 323-2007 汽车门锁和车门保持件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ISO 7637-1 道路车辆-传导和耦合造成的电器干扰第一部分标称电压力12V的客车和轻型商用车辆一电源线引入干扰DIN 50017 气候及其技术应用,冷凝水试验气候DIN 50021 盐雾试验DIN 53157 油漆硬度测试硬度—摆锤QJ/ZX 01.15 汽车零部件标识、认证标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门锁 door lock锁止车门的机构。
对车门内、外把手、锁止开关等的操作实现。
图1锁体部分图2操纵系统
1.2.3门锁的基本功能(表1)
1.2.4门锁的工作原理
门锁在自然状态下呈现开锁的状态,如图3所示,锁钩弹簧力的作用下,锁钩被拉离锁环,门打开。
图3
2门锁设计
2.1门锁的布置
在整车的布置中,侧门锁安装布置的好坏将对联动装置的布置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将对开启力、开启声音的品质、门锁的寿命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1)在布置门锁时,首先必需保证门锁啮合所在的平面和门铰链的中心线垂直,允许存在正负1度误差。
2)为了保证关闭时的平顺性,锁与锁环在啮合的过程
图4
的效率,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
参考文献:
[1]阴天龙,陈林,基于Solidworks的渐开线齿轮参数化建模与装配[J]科技资讯,
[2]刘春东,寇会民,数化设计方法[J]煤矿机械,2016(37):232-234.
[3]陈刚,张晋铭,等.基于Solidworks的圆柱齿轮渐开线的参数化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8(3):83-84.
[4]黄华梁,彭文生.机械设计基础[M].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
图5
2.2锁体及操纵机构的设计
门锁的设计分为锁体部分的设计和操纵系统的设计,此两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门锁的安全性以及
图6
操纵机构一般一端连接锁体部分,一端连接到内外手柄以及锁止旋钮上,起到一个力的传递作用。
①降噪设计,由于操纵机构部分多为运动件,因此在限位部位上必须有减缓或降噪的设计,例如增加塑料套,。
小轿车的内部开锁门设计
锁孔应该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能看见(如:采用铬,或者光环)。
避免锁孔表面有视野障碍,锁孔的内收边缘应做小于5mm的R角;
钥匙插入轨迹应垂直于锁表面并且于锁孔同轴;锁柱对钥匙应该有导向作用(例:采用漏斗形状、表面做凹坑);当锁紧或者解锁门时,在触觉和听觉方面能得到良好的信息;钥匙旋转方向应为顺时针锁紧;
锁孔高度应高于空载地面:740-1160mm;
钥匙的插拔力推荐值:推荐为4N,最大为13N;
上1/4圆手指操作空间以30mm为半径;
下1/4圆手操作空间以80mm为半径;
从竖直方向钥匙在两个方向旋转角度范围:最大40°时锁紧或解锁;
钥匙旋转力矩:推荐为0.25N·m,最大为0.5N·m。
XX公司企业规范编号xxxx-xxxx汽车设计-汽车车门闭合力设计规范模板XXXX发布汽车车门闭合力设计规范模板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乘用车车门闭合力的设计要求,为后期新车试制过程中的车门闭合力整改提供依据。
本规范适用于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乘用车旋转式车门闭合力开发流程及质量整改。
2术语和定义2.1 车门闭合力定义所谓车门闭合力,主要是指用户在关闭车门时的一种主观评价。
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对车门闭合力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如:车门在关闭过程中的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施加力的位置及怎样评价车门闭合力等。
2.2 车门闭合力的评价一般情况下,顾客希望用较小的力,在车门过限位一档后车门能自动关闭或自动关第一道门锁,感觉门的闭合阻力越小越好。
因此,对车门闭合性能存在几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评价方式:1. 采用测量最小关门速度V评价车门闭合性能;2. 采用测量最小关门能量E评价车门闭合性能;3. 采用测量最小关门力F评价车门闭合性能;以上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公司目前采用测量最小关门速度来评价车门闭合性能。
2.3 闭合力测量规范整车空载且门窗都关闭的情况下,车门上A点(外把手水平中心线上方40±5mm的门边缘处)通过B位置(车门打开时,A点距其关门时相应位置A′点的直线距离110±5mm处)时,恰好使车门关闭的速度,如图1所示。
图1 检测点位置示意图3闭合力的影响因素闭合力影响因素很多,铰链轴线布置、车门重量、车门重心位置、铰链转动力矩及上下铰链同轴度、限位器结构、密封条的结构及压缩载荷、门锁关闭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车门内间隙均匀度以及关门过程中空气流通等因素。
另外,不正常的干涉、门下垂等因素也会对车门闭合力产生影响。
在对A01的测量中,各因素对车门闭合力的影响如下:表1推荐从能量角度来算更准确。
另,内间隙、轴线倾角无法从一个车型来实测出影响率(可以计算出影响率)。
下边分析各因素的影响、设计和制造注意点。
XX公司企业规范编号xxxx-xxxx汽车设计-汽车车门铰链设计规范模板XXXX发布汽车车门铰链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汽车门铰链的设计要点及其判定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新开发的M1类和N1类汽车侧门铰链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86-2013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3.1 侧前门从侧面看,当驾驶员座椅靠背调节到最垂直和最靠后位置时,车门50%或以上的开启面是位于该座椅靠背最后点的前方。
3.2 侧后门从侧面看,当驾驶员座椅靠背调节到最垂直和最靠后位置时,车门50%或以上的开启面是位于该座椅靠背最后点的后方。
3.3 门铰链装置确定车门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并能控制车门运动轨迹的装置。
3.4 门铰链与车门和车身相联接,能够绕上下方向的同一轴线回转且相互结合部件的总称。
3.5 纵向当门锁处于锁紧位置时,在锁体和挡块(或锁扣)的啮合点和门铰链旋转中心线所确定的平面内,并与门铰链旋转中心线垂直的方向。
3.6 横向当门锁处于锁紧位置时,垂直于锁体和挡块(或锁扣)的啮合点和门铰链旋转中心线所确定的平面的方向。
4 技术要求4.1 门铰链支架可靠性好,满足重复试验要求,且碰撞或受冲击后不脱落。
4.2 门铰链衬套转动灵活,不滞涩。
4.3 两铰链轴的轴线必须在一条直线上,为了使车门有自动关闭的趋势,铰链轴线应有一定的内倾角度(一般为0°~4°)和前、后倾角度(一般为0°~3°),但不宜过大(图1为某一款车的倾角设计)。
4.4两铰链的间足距应尽量大,一般不小于车门总长度的1/3或不小于300mm,以减小铰链的受力。
4.5铰链轴线应尽量布置得靠车门外板和车门前端,以减少车门旋转时铰链轴前面的车门的旋入量。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门锁布置设计指南编制:刘其文审核:批准:乘用车工程研究院车身部说明:本指南是修订版,修订了《奇瑞乘研院车身部主编系列丛书》之《乘用车门盖设计》一书的第三章第六节,关于车门限位器的讲解。
对读者造成的误导,本章节作者深表歉意!目录第一章 门锁的介绍1-1 门锁的结构和功能.........................................................3 1-2 门锁的部件...............................................................5第二章 门锁的布置2-1 门锁的布置................................................................8 2-2 门锁机构设计要点.........................................................12第三章 门锁法规要求及试验3-1 门锁的相关法规..........................................................133-2 门锁的技术要求..........................................................153-3 门锁的试验方法..........................................................153-3-1 术语...............................................................15 3-3-2 门锁试验步骤.......................................................16第四章 门锁设计校核4-1 锁布置应注意的问题.......................................................18 4-2 门锁的安装和调整........................................................19 4-2-1 门锁的安装........................................................194-2-2 车门锁的调整......................................................20第五章 新式门锁介绍5-1 门板技术................................................................21 5-2 车中央门锁装置..........................................................21 5-3 现代汽车防盗装置........................................................21第一章 门锁的介绍1-1 门锁的结构和功能门锁机构是指锁体内锁止机构的锁止和开启可由电动机构控制的门锁装置,它包括电动门锁、控制器和其它门锁机构。
前言本标准是为我公司汽车产品全车锁系统的规范设计而编制的,标准中对设计程序、参数的输入、参照标准、结构设计、技术要求、试验要求以及试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规定,以此作为今后全车锁设计时参考的规范性指导文件。
锁系统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设计的汽车四门锁、背门锁、发动机罩锁等与整车的匹配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11568汽车罩(盖)锁系统GB/T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5270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GB/T9797-2005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GB/T9800电镀锌和电镀镉层的铬酸盐转化膜GB/T12600金属覆盖层塑料上镍+铬电镀层GB/T19350-2003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为减少氢脆危险的涂覆后钢铁的处理GB/T6461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QC/T323-2007汽车门锁和车门保持件QC/T625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ISO7637-1道路车辆-传导和耦合造成的电器干扰第一部分标称电压力12V的客车和轻型商用车辆一电源线引入干扰DIN50017气候及其技术应用,冷凝水试验气候DIN50021盐雾试验DIN53157油漆硬度测试硬度—摆锤QJ/ZX01.15汽车零部件标识、认证标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语适用于本标准。
3.1门锁doorlock锁止车门的机构。
包括锁体、锁扣(或挡块)、内外操纵机构和内外锁止机构。
汽车设计-汽车车门锁设计规范模板XXXX发布汽车车门锁设计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XX公司汽车门锁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125-2012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15086 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GB 12122 产品包装质量保证体系SJ/T10466 搬运、贮存、包装、交付质量控制指南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门锁总成用来使车门/盖相对于车身保持在关闭的位置,并可以按意愿开启(或操作)的装置。
按是否带电动执行器分为电动门锁总成和机械门锁总成。
3.2 电动门锁总成通过闭锁器的正反转实现锁体的锁止和解除锁止动作的车门锁装置,是锁体和闭锁器的总称,按两者的连接形式分为整体式和分体式。
3.3 开门/开启按照操作者的意愿,通过特定的机构,使锁体与锁柱(扣)从啮合变成脱开的状态,反应在门上的即为门的开启。
3.4 关门/关闭通过外力的作用,使锁体与锁柱(扣)从脱开变成啮合的状态。
3.5 闭锁/上保险操作锁体内的特定机构,使开启杠杆和棘爪之间的过渡杆脱离接触,从而使操作者通过拉动外开启臂或内开启臂无法将锁体开启,此过程即为闭锁/上保险。
3.6 解锁/解除保险操作锁体内机构,使锁体从闭锁/上保险的状态恢复至原状态的过程。
4 技术要求4.1 基本要求4.1.1 电动门锁总成为机电一体化车门锁,门锁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4.1.2 对本规范规定的同时国家强检要求的试验项目供方需到国家承认的试验室进行强检试验。
4.1.3 门锁总成要求锁体上永久体现3C标识。
XX公司企业规范编号xxxx-xxxx汽车设计-汽车车门闭合力设计规范模板XXXX发布汽车车门闭合力设计规范模板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乘用车车门闭合力的设计要求,为后期新车试制过程中的车门闭合力整改提供依据。
本规范适用于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乘用车旋转式车门闭合力开发流程及质量整改。
2术语和定义2.1 车门闭合力定义所谓车门闭合力,主要是指用户在关闭车门时的一种主观评价。
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对车门闭合力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如:车门在关闭过程中的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施加力的位置及怎样评价车门闭合力等。
2.2 车门闭合力的评价一般情况下,顾客希望用较小的力,在车门过限位一档后车门能自动关闭或自动关第一道门锁,感觉门的闭合阻力越小越好。
因此,对车门闭合性能存在几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评价方式:1. 采用测量最小关门速度V评价车门闭合性能;2. 采用测量最小关门能量E评价车门闭合性能;3. 采用测量最小关门力F评价车门闭合性能;以上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公司目前采用测量最小关门速度来评价车门闭合性能。
2.3 闭合力测量规范整车空载且门窗都关闭的情况下,车门上A点(外把手水平中心线上方40±5mm的门边缘处)通过B位置(车门打开时,A点距其关门时相应位置A′点的直线距离110±5mm处)时,恰好使车门关闭的速度,如图1所示。
图1 检测点位置示意图3闭合力的影响因素闭合力影响因素很多,铰链轴线布置、车门重量、车门重心位置、铰链转动力矩及上下铰链同轴度、限位器结构、密封条的结构及压缩载荷、门锁关闭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车门内间隙均匀度以及关门过程中空气流通等因素。
另外,不正常的干涉、门下垂等因素也会对车门闭合力产生影响。
在对A01的测量中,各因素对车门闭合力的影响如下:表1推荐从能量角度来算更准确。
另,内间隙、轴线倾角无法从一个车型来实测出影响率(可以计算出影响率)。
下边分析各因素的影响、设计和制造注意点。
汽车门锁设计规范汽车门锁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旋转车门门锁系统的开发,滑移车门锁系统可参考执行。
2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门锁系统门锁系统是锁块、锁扣、锁芯、钥匙,内外开启把手、连接拉杆/拉线联合动作,以实现车门安全开启和关闭的机电集成动能系统,是集功能性、安全性与装饰性与一体的重要的门盖系统。
主要功能为:保证车主及乘客在行车、泊车过程中车主及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3 设计原则3.1 门锁分类3.1.1 机械式门锁:目前轿车锁均为卡板式门锁,可实现的常规功能有:内/外开启功能,内锁止/解锁功能,钥匙锁止/解锁功能,防误锁功能,后门锁儿童锁功能。
这种黑匣子产品的零件大部分为钢板冲压件及甲醛制造。
3.1.2 动门锁:带电动闭锁功能的门锁的统称。
这种门锁除具备机械门锁常规功能外,可以更加菜单式选择闭锁电机、卡板状态指示信号开关、防盗信号、中控信号等功能。
3.1.3 其它种类门锁:其它种类门锁如防盗门锁,无钥匙进入等属于在电动门锁基础上,结合光、磁等感应技术,在ECU 对各信号检测处理后,所实现的一些譬如防盗、无钥匙进入等功能的锁系统。
3.2 门锁系统组成部件门锁主要由锁块、锁扣、锁芯、钥匙、内/外开把手、连接拉杆/拉线、及其相应卡扣等部件组成。
如下图所示:锁块连接拉杆锁扣外开把手内开把手锁芯拉线3.2.1 锁块锁体是门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安装在门内板与外板之间,关键件棘爪和卡板一般采用力学性能较好的20#钢制造,车门关闭时,卡板与锁扣碰撞,卡板绕卡板轴旋转,卡板弹簧储存能量,旋转到半锁或全锁定位台阶时,棘爪顶住卡板,使卡板定位,实现闭锁功能。
开启时,棘爪松开卡板,卡板弹簧释放储存的能量,卡板弹开到开启状态,实现开锁功能。
一般开锁和闭锁是通过偏置连接性部件达到内外开同棘爪之间连接的的通和断来实现的。
3.2.2 锁扣锁扣是实现闭锁啮合的另外一部分,装在车身立柱上。
3.2.3 锁芯整车锁芯有左/右锁芯、点火锁芯、行李箱锁芯、手套箱锁芯等。
汽车设计-汽车车门铰链技术条件规范模板汽车车门铰链技术条件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汽车门铰链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规范适用于汽车车门上下绕同一轴线回转的侧门铰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 T 586-1999 汽车门铰链3 术语和定义3.1 侧前门从侧面看,当驾驶员座椅靠背调节到最垂直和最靠后位置时,车门50%或以上的开启面是位于该座椅靠背最后点的前方。
3.2 侧后门从侧面看,当驾驶员座椅靠背调节到最垂直和最靠后位置时,车门50%或以上的开启面是位于该座椅靠背最后点的后方。
3.3 门铰链装置确定车门与车身的相对位置,并能控制车门运动轨迹的装置。
3.4 门铰链与车门和车身相联接,能够绕上下方向的同一轴线回转且相互结合部件的总称。
3.5 纵向当门锁处于锁紧位置时,在锁体和挡块(或锁扣)的啮合点和门铰链旋转中心线所确定的平面内,并与门铰链旋转中心线垂直的方向。
3.6 横向当门锁处于锁紧位置时,垂直于锁体和挡块(或锁扣)的啮合点和门铰链旋转中心线所确定的平面的方向。
4 技术要求4.1 汽车门铰链应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有关技术文件制造,并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4.2 门铰链表面应进行防腐蚀处理,并符合制造厂要求。
4.3 门铰链的最大开度角应不小于设计要求的车门开度角,门铰链的最小关闭角应小于设计要求的车门关闭角。
对于装有车门开度限位器的门铰链,其限位应可靠。
4.4 纵向负荷门铰链装置应能承受11110N的纵向负荷,不得脱开。
4.5 横向负荷门铰链装置应能承受8890N的横向负荷,不得脱开。
4.6耐久性门铰链装置应进行105次耐久性试验,试验后门铰链应能正常工作,并能满足4.4和4.5的要求。
5 试验方法5.1 静态纵向负荷试验5.1.1 试验设备a)拉力试验机;b)门铰链静态负荷试验专用夹具(见图l)。
汽车门锁设计规范汽车门锁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汽车门锁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125-2012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15086 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GB 12122 产品包装质量保证体系SJ/T10466 搬运、贮存、包装、交付质量控制指南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门锁总成用来使车门/盖相对于车身保持在关闭的位置,并可以按意愿开启(或操作)的装置。
按是否带电动执行器分为电动门锁总成和机械门锁总成。
3.2 电动门锁总成通过闭锁器的正反转实现锁体的锁止和解除锁止动作的车门锁装置,是锁体和闭锁器的总称,按两者的连接形式分为整体式和分体式。
3.3 开门/开启按照操作者的意愿,通过特定的机构,使锁体与锁柱(扣)从啮合变成脱开的状态,反应在门上的即为门的开启。
3.4 关门/关闭通过外力的作用,使锁体与锁柱(扣)从脱开变成啮合的状态。
3.5 闭锁/上保险操作锁体内的特定机构,使开启杠杆和棘爪之间的过渡杆脱离接触,从而使操作者通过拉动外开启臂或内开启臂无法将锁体开启,此过程即为闭锁/上保险。
3.6 解锁/解除保险操作锁体内机构,使锁体从闭锁/上保险的状态恢复至原状态的过程。
4 技术要求4.1 基本要求4.1.1 电动门锁总成为机电一体化车门锁,门锁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4.1.2 对本标准规定的同时国家强检要求的试验项目供方需到国家承认的试验室进行强检试验。
4.1.3 门锁总成要求锁体上永久体现3C标识。
车门设计方法一.车门设计条件1.新开发车型的Class-a数模新车型的Class-a数模是以油泥模型为基础,通过测量设备(三坐标测量机、数字扫描设备)取得油泥模型的表面数据而生成的表面数据,它是车身结构设计的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车身外表面和内饰表面的形状数据、车身和内饰的分块数据、分块间隙与面差要求等。
在正式提供Class-a数模前,必须进行造型阶段的工程可行性分析(SEG分析),工程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结构可行性分析、冲压焊接工艺性分析、装配性分析等,使Class-a数模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2.车身主断面车身主断面是车身设计的基准,它表达了车身主要零部件的主断面形状特征、相关的尺寸,零件之间的装配、焊接关系。
与车门设计有关的主要断面有:前门上下铰链位置断面(断面与前门铰链轴线垂直,主要表示前门铰链、翼子板、A柱下部、前门前部之间的关系)、A柱断面(断面与侧围前门分缝线垂直,主要表示前风窗、侧围、前门前上部之间的关系)、顶盖侧围断面(断面与侧围前门分缝线垂直,主要表示顶盖、侧围、前门上部之间的关系)、B柱上部断面(断面与前门分缝线垂直,主要表示前门后上部滚压件、B柱上部、后门前上部滚压件、密封条之间的关系)、后门上下铰链位置断面(断面与后门铰链轴线垂直,主要表示后门铰链、前门后部、B柱下部、后门前部之间的关系)、前门锁环位置断面(断面与后门铰链轴线垂直,主要表示前门锁、前门后部、B柱下部、后门前部之间的关系)、门槛位置断面(断面与车身X轴线垂直,主要表示前后门与侧围门槛之间的关系)、水切位置断面(断面与车身X轴线垂直,主要表示门内外板、内外加强板、内外挡水条、门玻璃之间的关系)3.参考样车选择合适的参考样车对高质量、高速度地设计出整个车身结构帮助很大。
4.相关的技术条件和法规要求二.车门总成设计构想书1.车门总成由门体,车门附件,和内饰护板三部分组成,车门外板车门内板门体车门加强横梁车门加强板车门铰链门锁机构及内外手柄车门车门附件车门玻璃玻璃升降器密封条固定板芯板内饰护板内饰蒙皮内扶手图1构成车门的主要零部件2.新开发车型零件的名称,图号,材料,料厚,面积,重量和参考样车的零件的名称,图号,材料,料厚,面积,重量。
汽车门锁设计指南(一)引言概述:汽车门锁是车辆安全和用户便利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良好的汽车门锁系统能够提供安全、可靠和高效的车辆出入控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汽车门锁的设计指南,包括物理安全设计、电子安全设计、用户体验、可靠性和易维护性等方面。
正文:一、物理安全设计1. 考虑车辆结构和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门锁类型,如传统机械锁、电子锁或者智能锁。
2. 设计坚固耐用的门锁构件,以抵御恶劣环境和外界侵犯。
例如,使用高强度材料、增加防撬机构等。
3. 门锁的连接件应具备防水防尘功能,确保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正常运行。
4. 引入防盗系统,如报警器、启动限制装置等,以增加车辆的安全性。
二、电子安全设计1. 采用加密技术,确保车辆门锁的信号传输安全,防止黑客攻击。
2. 使用复杂且难以破解的密码算法,保护门锁的密码验证过程。
3. 设计门锁系统的红外传感器或摄像头,以避免非法侵入或欺骗。
4. 引入双重身份认证,如密码加指纹识别等,提高门锁的安全性。
三、用户体验1. 设计简洁明了的门锁操作界面,确保用户可以轻松理解和操作。
2. 提供方便的远程开锁功能,如智能手机APP等。
3. 考虑不同用户需求,设计门锁的人性化功能,如舒适的按键、自动开锁等。
4. 引入语音提示,指导用户正确操作门锁,提高用户体验。
四、可靠性1. 使用高品质的材料和零部件,确保门锁的长期可靠性和耐用性。
2. 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个门锁都能够正常工作。
3. 在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如高温、低温等,以确保门锁的正常运行。
4. 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延长门锁的寿命。
五、易维护性1. 设计易于维修和更换的门锁构件,降低维修成本和时间。
2. 提供门锁系统的自检功能,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修复。
3. 提供详细的维护手册和技术支持,方便用户解决问题。
4.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以提供及时响应和解决方案。
总结:综上所述,汽车门锁设计指南从物理安全、电子安全、用户体验、可靠性和易维护性等多个方面考虑,确保门锁系统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车辆出入控制。
汽车设计-汽车门锁行程及开启力设计规范模板汽车门锁行程及开启力设计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一般轿车门锁行程及开启力的设计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轿车,其它车型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086-2006 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1568-1999 汽车罩(盖)锁系统QC T 323-2007 汽车门锁和车门保持件QC T 627-1999 汽车电动门锁装置3术语和定义3.1门锁总成实现车门/盖相对于车身保持在关闭的位置,并可以按意愿开启(或操作)的装置。
3.2开启力通过操纵机构(内/外手柄,锁止按钮等)实现门锁开启时需要的最大力。
3.3开启角度操纵机构(内/外手柄,锁止按钮等)实现门锁开启时绕其旋转中心运动过的角度。
3.4锁止/解锁锁止:车门关闭后通过电动/机械执行机构操作,使门锁内/外开启机构均失效(解锁后恢复),保证车门处于保险状态。
解锁:锁止状态下,通过电动/机械执行机构的操作,解除门锁保险状态,恢复门锁开启机构功能。
3.5操纵机构行程操纵机构(内/外手柄,锁止按钮,锁芯等)的手柄开启到极限位置,所运动的最大距离。
3.6门锁行程门锁装置执行开启或锁止动作时开启臂运动的距离,包括空行程,开启行程,最大行程和锁止行程。
3.7空行程门锁装置的内/外开启臂绕其旋转中心活动的自由尺寸。
空行程的作用主要为消除制造公差和防止路面颠簸对门锁开启产生影响。
3.8开启行程门锁装置执行开启动作时,开启摇臂从初始位置旋转到门锁开启位置所运动的距离。
3.9最大行程门锁装置执行开启动作时,开启摇臂从初始位置旋转到极限位置所运动的距离。
3.10锁止行程门锁装置执行锁止/解锁动作时,锁止摇臂从初始位置旋转到极限位置所运动的距离。
4技术要求4.1 行程配合要求操纵机构行程与门锁行程有一定的配合要求,以满足通过操纵内/外开启机构能完全打开门锁,通过钥匙或锁止按钮实现门锁锁止和解锁,开启机构的开启角度及钥匙旋转角度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
4.1.1外把手行程要求外把手的行程为拉动外开启臂到极限开启角度所运动的最大距离。
开启角度主要考虑人机工程,一般为6~8°。
图1 外把手开启角度与行程门锁行程包括:空行程,开启行程和最大行程。
空行程的作用主要为消除制造公差和防止路面颠簸对门锁开启产生影响,一般尺寸约2~4mm。
开启行程为在门锁开启位置外开启臂运动的距离,开启行程=空行程+有效行程。
其中有效行程为解锁有效运动尺寸,一般门锁开启行程为(10~12)±1mm。
开启行程太小则安全系数比较低,存在预开的风险;开启行程太大,受钣金空间尺寸的限制,外把手行程无法做到足够大,满足不了开启要求。
门锁最大行程为开启摇臂从初始位置旋转到极限位置所运动的距离,一般门锁的开启行程与最大行程之间存在以下关系:门锁开启行程≈2/3门锁最大行程外把手行程开启角度图2 门锁行程外把手的行程与门锁外开行程一般情况下应符合以下配合关系:外把手行程=门锁外开启行程+累积公差+过开量其中,门锁外开启行程取上偏差;累积公差包括装配公差和制造公差,国内制造水平一般累计约为3mm。
装配公差要求见下表:零件制造公差要求见下表:过开量主要考虑开启手感,保证门锁开启后把手还有一定的缓冲余量,一般约为1/5把手最大行程,例如把手最大行程为20mm,则过开量取4mm。
一般要求外把手开启到3/4~4/5极限开度位置实现门锁开启。
另外,很多锁厂出于对门锁保护的角度考虑,要求外把手行程稍小于门锁最大行程,以免受瞬时大力开启时锁体受力而影响锁的寿命。
现大部分锁厂的门锁质量在不断提升,门锁通过过载测试,能承受一定的冲击载荷,把手行程可等于或稍大于门锁最大行程。
4.1.2内扣手行程要求内扣手的行程为拉动内开启臂到极限开启角度所运动的最大距离。
内扣手的行程与门锁内开行程一般情况下应符合以下配合关系:内扣手行程=门锁内开启行程+累积公差+过开量其中,门锁内开启行程取上偏差;累积公差包括装配公差和制造公差,国内制造水平一般累计约为3mm;一般要求内扣手开启到2/3~3/4极限开度位置实现门锁开启。
图3 内扣把手开启角度与行程4.1.3锁止行程要求锁止按钮行程为锁止按钮转动到极限开启角度所运动的最大距离。
一般情况下:锁止按钮的锁止行程=门锁锁止行程+余量(余量≥3mm,用来吸收制造及装配公差)图4 锁止按钮行程与门锁锁止行程4.1.4锁芯行程要求锁芯与门锁的配合有直插式和连杆两种配合方式,一般要求钥匙旋转到1/2~2/3最大开锁/锁止角度实现门锁的开锁/锁止。
图5 锁止/开锁示意图4.2 内外开启连接机构布置要求门锁内外开启连接机构包括外开、内开的杆件或者拉索/拉线,起连接内、外操纵机构及门锁,传递行程和力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有三种形式:外/内开杆件式、外/内开拉线式或者外开杆件内开拉线式。
锁止一般采用杆件或者拉线做为连接方式。
4.2.1.外开杆件/拉线的布置要求外开杆件的空间布置要求在门锁开启/关闭运动过程中与周围件有一定的间隙要求,一般最小间隙值≥6mm;外开拉线的布置要求平顺,拐弯的圆弧半径不能太小,否则造成开启力过大。
杆件/拉线尺寸的设计需考虑门锁的装配位置公差及门锁开启摇臂初始位置的制造公差,因此在确定杆件/拉线尺寸的时候,需保证杆件/拉线实际装配不至于对门锁开启摇臂造成预压或预拉,一般要求配合位置点A在门锁空行程范围0~X1之内。
图6 门锁行程与杆件/拉线配合位置示意图4.2.2 内开杆件/拉线的布置要求内开杆件的空间布置要求在门锁开启/关闭运动过程中与周围件有一定的间隙要求,一般最小间隙值≥6mm;内开拉线的布置要求平顺,拐弯的圆弧半径不能太小,否则造成开启力过大。
驾驶员侧门锁一般具备内拉解锁的功能,即通过内操纵机构开启门锁过程中先解除门锁保险,然后实现门锁开启,因此驾驶员侧门锁的内开空行程一般设计得比其他三个门锁小(见图7 及图8)。
在整车门锁布置过程中,需以空行程较小的门锁确定内开启杆件/拉线尺寸,杆件/拉线与开启摇臂的配合位置点A应在0~X0范围之内。
图7 含内拉解锁的门锁行程及杆件/拉线配合位置示意图图8 不含内拉解锁的门锁行程及杆件/拉线配合位置示意图4.3 门锁系统开启力的组成及要求门锁系统开启力包括外开启力,内开启力,锁止/解锁力,儿童拨钮操纵力以及钥匙转动力矩。
开启力的定义主要考虑人机工程学,开启车门时人体操纵内/外手柄力度大小的感受,要求开启轻便、灵活,力度适中。
4.3.1外开启力外开启力一般定义在30~50N,影响外开启力的因素包括:门锁外开力、把手回位簧力以及锁扣脱锁力。
图9 外开启力组成要素外开启力=外把手回位弹簧力+(L1/L2)门锁外开力+脱锁力外把手的回位弹簧力主要保证把手正常回位,力值在保证回位情况下可根据需要调整;门锁外开力一般定义在10~20N之间,由锁供应商提供;脱锁力来源于密封反力和锁头回位弹簧力,其中密封反力需要结合钣金和密封系统测量和计算,锁头回位弹簧力由锁供应商提供。
4.3.2内开启力内开启力一般定义在15~30N,包括:门锁内开力,内扣手回位簧力以及锁扣脱锁力。
图10 内开启力组成要素内开启力=内扣手回位弹簧力+门锁内开力+脱锁力内扣手回位弹簧力保证内扣手开启臂的正常回位,门锁的内开力一般定义在10~20N之间;同一个车门系统外开和内开的脱锁力是一致的。
4.3.3锁止/解锁力锁止/解锁力的来源主要是锁体本身,一般定义在10~12N,锁止按钮一般无回位弹簧。
图11 锁止力和解锁力4.3.4儿童拨钮操纵力儿童拨钮操作力一般定义在8~12N。
图12 儿童拨钮操纵力4.3.5钥匙转动力矩钥匙转动力矩一般定义在3~5Nm,包括锁芯空转力矩和锁体的锁头部分回位簧力矩。
钥匙转动力矩=门锁力矩+锁芯空转力矩图13 钥匙转动力矩组成要素锁体力矩来源于锁头部分回位弹簧的力矩,锁芯空转力矩根据DVP要求一般约为0.4~0.6Nm。
4.4发动机罩锁行程要求发动机罩锁最大行程(图中L1-L2)为棘爪运动的最大距离,一般要求≤20mm,有效行程(图中L1-L3)为罩锁开启位置棘爪运动的距离,有效行程≈1/2最大行程。
图14 罩锁行程安全钩手柄的尺寸大小为:20≤长度≤30 mm;15≤宽度≤40 mm;面积≥200 mm2安全钩操作力一般为14~20N。
图15 安全钩手柄尺寸发动机罩锁开启手柄的行程设计要满足能完全将罩锁打开,一般要求在手柄开启摇臂旋转到2/3最大开度的位置实现罩锁开启,其行程设计要求如下:开启手柄最大行程=罩锁开启行程(取上偏差)+3mm(制造及装配公差)+过开量(约1/3开启手柄总行程)开启手柄操作力一般为20~40N图16 开启手柄最大行程(L2-L1)4.5行李箱锁开启手柄与与行李箱锁行程配合要求如下图所示,行李箱锁最大行程=L1-L3,有效行程=L1-L2,一般要求有效行程为1/2最大行程;图17 行李箱锁行程开启手柄的行程(图中L1-L2)设计要满足能完全将锁打开,一般要求在手柄开启摇臂旋转到2/3最大开度的位置实现锁开启,其行程设计要求如下:开启手柄行程=行李箱锁开启行程(取上偏差)+3mm(制造及装配公差)+过开量(约1/3开启手柄总行程)开启手柄操作力一般为20~35N。
图18 开启手柄行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