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梦游仙境》阅读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12
《爱丽丝漫游奇境》整本书阅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刘易斯·卡罗尔的经典之作《爱丽丝漫游奇境》。
本书主要讲述了小女孩爱丽丝在一个神奇的梦境中,经历了一系列奇幻的冒险故事。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深入阅读本书的第一章至第四章,了解爱丽丝的梦境世界,认识书中的主要角色,并分析其性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故事情节,把握书中的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书中的奇幻元素进行分析与探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故事情节,把握书中的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
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书中的奇幻元素进行分析与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教材、《爱丽丝漫游奇境》原著、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动画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奇境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分享:学生分组阅读本书的第一章至第四章,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3. 课堂讲解:教师对本书的第一章至第四章进行详细讲解,包括故事情节、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等。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出示书中的一些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奇幻元素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例题讲解,完成一些阅读理解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书中的奇幻元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7. 课堂小结:8.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本书的第五章至第八章,并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
六、板书设计1. 《爱丽丝漫游奇境》故事情节2. 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3. 奇幻元素分析七、作业设计1. 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第五章至第八章,简要概括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答案:第五章:爱丽丝与红桃皇后第六章:疯狂的茶会第七章:爱丽丝的探险之旅第八章:的战斗2. 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奇幻元素,举例说明其作用。
《爱丽丝漫游奇境》整本书阅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爱丽丝漫游奇境》整本书阅读。
教材章节为全书,详细内容包括: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变大变小的冒险、与各种奇幻生物的互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主要情节,了解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领悟作者想要传达的哲理。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爱丽丝漫游奇境》书籍、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阅读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这本书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主要情节,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掉进了兔子洞,会遇到哪些奇幻生物,展开想象,进行小组讨论。
4. 例题讲解:挑选故事中的一个典型场景,如爱丽丝与红桃皇后的对话,分析其隐喻和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幅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思维导图。
六、板书设计1. 《爱丽丝漫游奇境》整本书阅读2. 主要情节: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变大变小的冒险、与各种奇幻生物的互动3. 人物性格特点:爱丽丝的勇敢、好奇、善良;红桃皇后的严厉、暴躁4. 隐喻和象征:变大变小——成长的烦恼;红桃皇后——权威的压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故事,写一篇关于成长与勇气的作文。
(1)介绍故事中爱丽丝的成长经历;(2)分析爱丽丝在故事中展现出的勇气;(3)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隐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的续集《爱丽丝镜中奇遇记》,进一步了解爱丽丝的冒险故事。
《爱丽丝漫游奇境》阅读课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爱丽丝漫游奇境》阅读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爱丽丝漫游奇境》,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一个神奇的梦境中,经历了一系列奇幻的冒险。
教材章节包括:第一章“掉进兔子洞”、第二章“眼泪池”、第三章“疯狂的茶会”、第四章“王后的槌球场”、第五章“爱丽丝的赛跑”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勇于探索的精神。
3. 提高学生沟通交流、合作分享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爱丽丝漫游奇境》书籍3. 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书籍。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本书的了解,以及对故事的期待。
2. 自主阅读(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故事章节,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阅书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觉得有趣的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4. 故事解析(10分钟)教师针对故事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如兔子洞代表梦境,眼泪池象征悲伤等。
5. 课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关于《爱丽丝漫游奇境》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题目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尽量涵盖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爱丽丝漫游奇境》章节:掉进兔子洞、眼泪池、疯狂的茶会、王后的槌球场、爱丽丝的赛跑等人物:爱丽丝、兔子、猫、王后等象征意义:兔子洞→梦境、眼泪池→悲伤、槌球场→竞争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故事情节。
《爱丽丝漫游奇境》整本书阅读教案【课时安排】本书分为三课时,具体安排为:第一课时导读课,第二课时推进课(精读课),第三课时分享课。
【教学目标】1.能读完《爱丽丝漫游奇境》,感受阅读的快乐,并乐于与大家分享。
2.梳理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主要人物形象,提升分析总结能力。
3.能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并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从知识层面来说,阅读本书在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能理解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从技能层面来说,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从情感层面来说,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想象的奇妙之处。
(1)带领孩子们欣赏外国名著,提升阅读品位,激发阅读兴趣。
(2)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尤其是整体感知能力、提取信息能力、解释能力、分析总结能力。
(3)通过读故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4)从书中受到启发,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阅读指导课的设计思路】(1)导读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链接旧知——整体感知(主要内容)——激发兴趣——运用(2)推进课(精读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故事精读(情景式阅读及观察式阅读相结合,培养儿童精读、初步收集和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总结故事——积累好词佳句(3)分享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整体感知本书——梳理故事——总结本书——拓展活动【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爱丽丝漫游奇境》2.教师准备:(1)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2)设计阅读活动。
第一课时导读课【课时目标】1.通过阅读推荐,学生初步了解作者和主要内容。
2.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名著,关心人物的命运。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名著,关心人物的命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引出本书【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做过奇怪的梦吗?请你讲一讲吧。
【交谈引出本书】师:同学们,在你的梦境中是否有过这样离奇的境遇呢?在蘑菇林里游走,与纸牌交流……有一个女孩叫爱丽丝,她就游历在奇幻的梦境中。
《爱丽丝漫游奇境》阅读推荐课《爱丽丝漫游奇境》阅读推荐课标活动目标:1.认识国家的名称,了解不同国家的名胜古迹;2.根据幻灯片和字词卡理解记忆故事,能初步复述故事;3.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活动准备:故事幻灯片、国旗幻灯片、轻音乐一首、洋娃娃一个、玩具小锤子两个、字词卡片。
活动重难点:1.重点是识字“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的字词卡。
2.难点是根据幻灯片和字词卡复述故事。
活动过程:一、以国旗引入,激发孩子的兴趣。
(以幻灯片形式巩固认识国旗)师:我知道同学们认识了很多的国旗,现在让我们来比赛,看看谁认识的国旗最多。
二、引入故事1.出示洋娃娃,介绍主人公“爱丽丝”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洋娃娃)她的名字叫爱丽丝。
让我们给她打个招呼吧?师:爱丽丝是个爱旅行的女孩,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漫游世界,她的梦想能实现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好听的故事《爱丽丝漫游记》请同学们仔细的来听一听,爱丽丝的梦想实现了没有?是怎么实现的?她都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2. 边播放故事幻灯片,边讲故事。
3. 以提问的方式理解记忆故事。
A:爱丽丝的梦想实现了吗?她在花园里发现了什么?(一个神奇的水晶球)B:水晶球带爱丽丝去了很多地方,第一站去了哪里?(中国)(出示“中国”字卡,指读一遍)游览了那些地方?C:接着水晶球带爱丽丝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美国,举世闻名的自由女神像)出示“美国”字卡,指读。
D:之后,她来到了哪里?(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出示“澳大利亚”字词卡,指读。
E:最后爱丽丝去了哪里?游览了什么?观赏了什么?出示“日本”字卡,指读。
F:旅行之后,爱丽丝去了哪里?怎样了?4. 提问:爱丽丝游览了这么多的国家和这么多美丽的景观,如果你是爱丽丝,你会去哪里旅行呢?为什么?三、理解记忆故事请同学们跟随教师根据字词卡和图片学习复述一遍故事。
四、玩字游戏1. 拍字游戏(2-3组)2. 找字游戏五、总结课外阅读教学案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2014-05-16 16:05:27)转载▼《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作品解读:在一个闷热而无聊的下午,你通常会做些什么呢?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爱丽丝正坐在河岸边,靠着姐姐打瞌睡,突然,她看到一只白兔贴着她身边跑过去了,兔子边跑边说:“哦,天哪,我要迟到了。
《爱丽丝漫游奇境》整本书阅读教案教案:《爱丽丝漫游奇境》整本书阅读一、教学内容第3章:爱丽丝的梦境世界第4章:兔子洞的奇遇第5章:爱丽丝与三月兔的茶会第6章:爱丽丝的变形记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故事情节,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奇幻元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故事情节,掌握作品中的奇幻元素。
难点:剖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PPT2. 学具:学生用书《爱丽丝漫游奇境》、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封面和简介,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激发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第36章,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遇到问题及时讨论。
3. 课堂讨论:针对阅读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讲解。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爱丽丝漫游奇境》第36章关键词1. 梦境世界2. 兔子洞3. 茶会4. 变形记5. 奇幻元素6. 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完成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第712章,写一篇读后感。
读后感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奇幻元素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章节进行表演,展示作品中的奇幻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第36章,学生对作品的情节有了初步了解,但在阅读过程中仍存在对奇幻元素和象征意义理解不深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爱丽丝梦游仙境》阅读指导课教案课题教学目标爱丽丝梦游仙境(阅读推荐课)1.创设欢快的阅读氛围,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了解作者及故事中人物的主要形象。
2.走进书中营造的梦境,感受故事的离奇。
3.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预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重、难点课时划分一、导入:(一)、交流读书名言出示: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可见,读书好!我们应该从小就和书交朋友,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从交流读书名言开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从课外书中你还认识了哪些人物?(三)、猜人物,复回顾已读过的课外书。
1、它是一只狐狸,有人说它很伶俐,有人说它特狡猾。
2、他神通广大,武艺高强,会72般变化。
3、它开始长得很丑,小伙伴们都看不起它,但是后来,它却变成了一只漂亮的天鹅。
4、他是一个穷人,但是他很善良、正直,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战胜了凶恶的强盗,还用得来的宝藏帮助乡亲们。
5、他是也是一个穷人,也很善良,可是他却有一个贪得无厌的妻子。
他的善良给他带来了好运,可是妻子的贪得无厌却让他们失去了得到的一切。
二、导读《爱丽丝梦游瑶池》(一)、猜书名。
(二)、教师报告故事梗概,创设奇妙情境。
1、教师报告故事梗概。
12、师生交换: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有趣在哪儿?3、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这本书,奇妙的故事都在这本书里。
现在请大家仔细地观察一下书的封面。
(三)、引导读整本书的方法,养成阅读好惯。
1、你从封面封底上看到了什么?(读封面封底)(1)书名。
(2)各种人物形象。
教师简单介绍人物。
(3)作者。
介绍这本书的位置和影响。
(该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盛行不衰。
)2、这本书中除了XXX,还有哪些有趣的人物呢?赶快到书中去找一找、画一画。
学生交换,简介书中的人物。
3、这些人物之间又产生了哪些奇妙的故事呢?引导学生读书的目录,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四)、介绍具体读书方法。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阅读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十五章至第二十章,详细内容为爱丽丝在奇境的冒险经历,与各种奇特的生物进行交流,以及她在奇境中的成长与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主要情节,理解作者运用的奇幻元素。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爱丽丝的成长经历中,学会面对困难,勇敢、自信地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作品中各种奇幻生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它们所象征的现实意义。
重点:掌握作品的主要情节,感悟爱丽丝在奇境中的成长与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预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动画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10分钟):让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十五章至第二十章,了解爱丽丝在奇境的冒险经历,指导学生关注重点词汇和句型。
3. 例题讲解(15分钟):针对教材中的难点,以PPT形式呈现例题,详细讲解奇幻生物的性格特点及象征意义。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讲解内容,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爱丽丝在奇境中的成长与变化,以及她在面对困难时的心态转变。
六、板书设计1. 作品背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2. 主要章节:十五章至二十章3. 重点词汇:奇幻、冒险、成长、变化4. 例题:奇幻生物的性格特点及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奇境冒险》为题,写一篇关于自己在奇境中的冒险经历,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奇幻元素,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课外阅读《爱丽丝梦游仙境》阅读推进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故事细节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出版年份和故事基本情节,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故事情节讲解:结合故事图片和文字,逐段讲解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和转折。
3. 人物形象分析:选择几个重要的人物角色,通过描述和示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4. 阅读理解训练:针对故事中的难点和重点部分,设置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回答问题。
5. 讨论和写作活动:分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个人观点,并引导他们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
6. 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灵感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写诗、编故事等形式。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通过图文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思维交流和合作研究。
- 写作训练:设置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 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创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个人想法。
四、教学评估-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达情况。
- 作业评定:评估学生完成的阅读理解题和写作作业。
- 讨论记录:记录学生在讨论环节表现出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 创造性作品:评估学生创作的绘画、写诗等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 《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书及相关图片- 阅读理解题库- 写作素材和范文- 创造性活动材料和工具六、教学安排第一课时- 介绍《爱丽丝梦游仙境》故事背景和作者- 逐段讲解故事情节,并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训练第二课时- 分析几个重要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个人观点第三课时- 引导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个人见解-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如绘画、写诗等第四课时-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性作品- 进行总结和讨论,回顾故事的主题和启示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初中英语教案:阅读理解——《Alice inWonderland》一、引言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 增加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解读古老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情节2. 培养学生提取、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四、教学准备1.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Alice in Wonderland》的英文版故事书2.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多媒体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Introduction)——激发学生的兴趣(15分钟)第二步: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理解故事情节和细节(60分钟)1. 理解概括性问题2. 分析人物特点与行为动机3. 推理故事发展和结局第三步:拓展活动(Extension Activities)——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思维(30分钟)1. 角色扮演2. 分组讨论3. 创作衍生故事六、教学延伸1. 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2.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英文小说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七、总结八、教学反思引言:《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一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被广大读者喜爱并广为传播。
学习阅读理解是英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美学情操和对英语文学的兴趣。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通过《Alice in Wonderland》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深入解读《Alice in Wonderland》的文本,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深化他们对英语语言、文化和文学的理解。
2. 增加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引人入胜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解读古老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Alice in Wonderland》中的古老语言、词汇和隐喻,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爱丽丝漫游奇境》整本书阅读精彩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体验作品中的奇幻世界,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小说的人物形象:爱丽丝、疯帽子、红心皇后等。
2.小说的主旨思想:对人性的探讨、对社会的批判。
3.小说的奇幻元素:兔子洞、神奇的植物、动物语言等。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领悟小说的主旨思想和奇幻元素。
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运用想象力,体验作品中的奇幻世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以及小说的背景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封面、插图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自主阅读(1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第一章,注意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奇幻元素。
2.学生向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讨论作品中的有趣情节和疑问。
三、课堂讲解(25分钟)1.讲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2.讲解小说的奇幻元素,引导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讲解小说的主旨思想,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社会的批判。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奇幻元素、人物形象和主旨思想。
2.各小组选取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并准备分享成果。
五、创意表达(10分钟)1.学生根据小说中的奇幻元素,创作一幅插图或手工艺品。
2.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扮演该角色,并向同学展示其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2.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持续阅读和创作。
教学评价:1.学生阅读笔记和课堂发言。
2.学生小组讨论和创意表达的作品。
3.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旨思想的理解程度。
《爱丽丝梦游仙境》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爱丽丝梦游仙境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介绍《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一部经典的童话小说,由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所写。
这部小说以一个梦境中的冒险故事为背景,深受读者喜爱。
本教学设计主要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内容和人物,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了解《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 能够运用阅读技巧,理解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3. 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发挥想象力;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小说简介:介绍小说的作者、主要情节和人物;2. 绘本阅读:使用绘本版《爱丽丝梦游仙境》进行课堂阅读;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就小说中的一个场景或人物进行讨论;4. 扩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或研究资料;5. 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一个小故事或绘制插图。
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有关童话故事的图片或问题引入《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话题;2. 小说简介:简要介绍《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主要情节和人物;3. 绘本阅读:使用绘本版《爱丽丝梦游仙境》进行大声朗读,学生跟读;4.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人物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5. 思考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隐喻和象征意义,并与他们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6. 扩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爱丽丝梦游仙境》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或研究资料;7. 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一个小故事或绘制插图,并在班级中分享。
教学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班级分享中的积极程度;2. 课堂表现评估: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3. 创作评估:评价学生创作的小故事或插图的创意程度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绘本版《爱丽丝梦游仙境》;2. 小组讨论活动材料,包括教师提供的问题和学生自己准备的讨论导引;3. 相关文学作品或研究资料的阅读材料;4. 学生创作的小故事或插图展示场所。
《爱丽丝漫游奇境》阅读课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基本情节,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作品中的寓意和象征。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成长智慧,学会勇敢、独立、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奇幻元素和寓意。
重点:分析爱丽丝的性格特点,感悟作品中的成长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学具:阅读书籍、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奇幻的插画,引发学生对神秘世界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爱丽丝漫游奇境》。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一章“掉进兔子洞”和第二章“眼泪的池塘”的情节,分析爱丽丝的性格特点,探讨作品中的奇幻元素和寓意。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掉进了兔子洞,会如何应对遇到的困境,进行小组讨论。
4. 例题讲解:分析爱丽丝在眼泪池塘遇到的困境,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讲解的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爱丽丝漫游奇境》2. 主要内容:第一章“掉进兔子洞”和第二章“眼泪的池塘”3. 爱丽丝性格特点:勇敢、独立、自信4. 作品主题:成长、智慧、勇敢面对困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我的奇境之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结合《爱丽丝漫游奇境》的情节,创作一篇属于自己的奇境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吸引学生,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参与度如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后续章节,了解爱丽丝在奇境中的其他冒险经历。
同时,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设计,特别是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爱丽丝漫游奇境》作为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应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爱丽丝漫游奇境》教学设计4篇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爱丽丝漫游奇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链接外国名著单元阅读经验,回顾己学过的阅读方法,进行前期阅读成果交流。
2.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阅读节选叩开阅读整本书的历程,激发阅读兴趣。
3.通过制作“神奇指数排行榜。
让学生发现书中奇异,为整本书的阅读建立方向。
4.制定阅读计划,探寻更多阅读方法和阅读成果展示方式。
教学过程:一、交流阅读方法,展示阅读成果1.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一起阅读了很多外国名著,还记得这三本吗?谁来读一读题目?2.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是怎么阅读这几本书的呢?(交流阅读方法:阅读计划、批注、摘记、做思维导图、查阅资料、和同学讨论等)3.经过六年的积累,果然了不起,你们学会了这么多的阅读方法,难怪看到一些同学的阅读成果时,老师都惊呆了。
你们想看看吗?(1)展示学生批注、摘记。
师:哇,不动笔墨不读书,你们真的做到了。
阅读时做批注和摘记,你觉得有什么收获吗?随机采访。
师:是的,就是这样的深入阅读,让你们对书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难怪你们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思维导图呀。
(2)展示学生思维导图。
师:这张思维导图特别有意思,是哪位同学的?能来介绍一下吗?师:你觉得这张做得怎么样?师:是的,有时候我们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把关键的地点、人物等写下来, 这样不但能帮助我们理清书中内容,也能让我们对这本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师: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还有很多同学制作的读书成果都特别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3)展示学生书签、作者名片、摘记、读后感等合集。
4.看来刚才说过的阅读方法,你们真的都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阅读中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二、进行趣味抢答,检验阅读效果师:你们的成果做得这么漂亮,我想一定对每一本书都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老师出了些题目考考你们,敢挑战吗?1.出示题目,进行抢答。
2.这么多题目都难不倒你们,来个重量级的吧。
请按照顺序,依次说出《鲁滨逊漂流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分别是哪个国家的谁?三、跟随名著脚步,鼓励学生读更多(-)简单过渡,引导学生读更多L同学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一起徜徉在外国名著的世界,进行了一次乂一次的历险,鲁滨逊、尼尔斯、汤姆索亚也成了我们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