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颜色检查法
- 格式:pdf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
溶液颜色中国药典:附录Ⅺ A 溶液颜色检查法药物溶液的颜色及其与规定颜色的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的纯度。
本法系将药物溶液的颜色与规定的标准比色液相比较,或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以检查其颜色。
品种项下规定的“无色或几乎无色”,其“无色”系指供试品溶液的颜色与所用溶剂相同,“几乎无色”系指浅用于水稀释1倍后的相应色调1号标准比色液。
第一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置于25ml的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10ml。
另取规定色调和色号的标准比色液10ml,置于纳氏比色管中,两管同置白色背景上,自上向下透视,或同置白色背景前,平视观察;供试品管呈现的颜色与对照管比较,不得更深。
如供试品管呈现的颜色与对照管的颜色深浅非常接近或色调不尽一致,使目视观察无法辨别二者的深浅时应改用第三法(色差计法),并将其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比色用重铬酸钾液取重铬酸钾,研细后,在120℃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0.4000g,置500ml量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每1ml溶液中含0.800mg的K2Cr2O7。
比色用硫酸铜液取硫酸铜约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10ml,置碘量瓶中,加水50ml、醋酸4ml与碘化钾2g,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每1ml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4.97mg的CuSO4·5H2O。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在剩余的原溶液中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每1ml溶液中适含62.4mg的CuSO4·5H2O,即得。
比色用氯化钴液取氯化钴约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2ml,置锥形瓶中,加水200ml,摇匀,加氨试液至溶液由浅红色转变至绿色后,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0)10ml,加热至60℃,再加二甲酚橙指示液5滴,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黄色。
溶液颜色检查法的英文English: The colorimetric method, also known as the solution color check method, is a commonly used technique in chemistry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a solute in a solution based on the color intensity of the solution. This method relies on the principlethat certain solutes, when present in a solution, exhibit a characteristic color that can be correlated with their concentration.To conduct a colorimetric analysis, a sample of the solution is placed in a cuvette and then inserted into a colorimeter, which measures the intensity of light absorbed by the solution at a specific wavelength.By comparing this absorbance value to a standard curve, which relates absorbance to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ein the solution can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This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such as pharmaceuticals, food and beverage,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ue to its simplicity, speed, and cost-effectiveness.中文翻译: 色度法,又称溶液颜色检查法,是化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用于根据溶液的颜色强度来确定溶质的浓度。
溶液颜色检查法本法系将药物溶液的颜色与规定的标准比色液比较,或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
品种项下规定的“无色”系指供试品溶液的颜色相同于水或所用溶剂,“几乎无色”系指供试品溶液的颜色不深于相应色调0.5号标准比液。
第一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置于25ml的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10ml。
另取规定色调和色号的标准比色液10ml,置于另一25ml纳氏比色管中,两管同置白色背景上,自上向下透视,或同置白色背录前,平视观察,供试品管呈现的颜色与对照管比较,不得更深。
如供试品管呈现的颜色与对照管的颜色深浅非常接近或色调不完全一致,使目视观察无法辨别两者的深浅时,应改用第三法(色差计法)测定,并将其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比色用重铬酸钾液精密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4000g,置500ml量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每lml溶液中含0.800mg的K2Cr2O7。
比色用硫酸铜液取硫酸铜约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10ml,置碘量瓶中,加水50ml、醋酸4ml与碘化钾2g,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每l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4.97mg的CuSO4•5H2O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在剩余的原溶液中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每lml溶液中含62.4mg的CuSO4•5H2O,即得。
比色用氯化钴液取氣化钴约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2ml,置锥形瓶中,加水200ml摇匀,加氨试液至溶液由浅红色转变至绿色后,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0)10ml,加热至60℃,再加二甲酚橙指示液5滴,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黄色。
每l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1.90mg的CoCl2•6H2O。
中国药典溶液颜色检查法是第一法为目视比色法结合色差计法。
目视比色法是溶液颜色检查的首选与常用方法,其优点是人机优势互补,检验没有困难或没有争议时就用简便、快速、直观、检测成本低的人工目视比色法进行。
但人工目视法的主观误差大,易受观察光线条件及检验者的心理、生理等影响,且检查结果只能粗略估计,不能进行精确量化的测定和表达,特别是当供试品管呈现的颜色与对照品管的颜色深浅非常接近或色调不一致时,目视基本无法判定。
因此,在目视无法判定时应改用色差计进行复核。
一、目的:制订详尽的工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样品溶液澄清度与颜色的检查。
三、职责: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1、溶液颜色检查法:1.1定义:本法系将药物溶液的颜色与规定的标准比色液比较,或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
品种项下规定的“无色”系指供试品的颜色相同于水或所用溶剂,“几乎无色”系指供试品溶液的颜色不深于相应色调0.5号标准比色液。
1.2仪器:纳氏比色管(25ml),全自动色差计1.3第一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置于25ml的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10ml。
另取规定色调和色号的标准比色液10ml,置于另一25ml纳氏比色管中,两管同置白色背景上,自上向下透视;或同置白色背景前,平视观察,供试品管呈现的颜色与对照管比较,不得更深。
如供试品管呈现的颜色与对照管的颜色深浅非常接近或色调不完全一致,使目视观察无法辨别两者的深浅时,应改用第三法(色差计法)测定,并将其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1.3.1比色用重铬酸钾溶液:精密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4000g,置500ml量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每lml溶液含0.800mg的K2Cr207。
1.3.2比色用硫酸铜溶液:取硫酸铜约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10ml,置碘量瓶中,加水50ml、醋酸4ml与碘化钾2g,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每l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4.97mg的CuS04·5H20。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在剩余的原溶液中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每lml溶液中含62.4mg的 CuS04·5H20,即得。
发布日20060717期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中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关于溶液的澄清度和颜色检查标题的异同比较作者张震部门正文内审评四部审评八室张震容关键词:中国药典,欧洲药典,溶液的澄清度和颜色,异同摘要:本文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和欧洲药典第5版中溶液的澄清度和颜色检查进行了异同比较,在以欧洲药典或某些进口标准为依据进行药品研发以及药品审评工作中时应注意其中的差别,不能简单套用。
溶液的澄清度和颜色检查是控制原料药和注射剂质量的重要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的纯度,中国药典(以下简称CP)和欧洲药典(以下简称EP)中皆纳入了该项检查。
但不同药典中对溶液的澄清度和颜色检查的方法和限度仍有所差别,因而在以EP或某些进口标准为依据进行药品研发以及药品审评工作中时应注意其中的差别,并进行相应的修改,不能简单套用。
下文对CP2005年版和EP第5版中溶液的澄清度和颜色检查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一、溶液的澄清度(CP2005二部附录IX B;EP5方法2.2.1)1、比较系统:CP和EP中皆采用1%硫酸肼溶液-10%乌洛托品溶液(1:1)的混合溶液作为浊度标准原液,皆采用目测法,二者没有区别。
2、浊度级号设置:CP中设置了1~4号浊度标准液,对应于EP中的I~IV号浊度标准液,相同浊度级号(如:4号或IV号)的配制方法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CP还设置了0.5号浊度标准液,而EP中则未设置该浊度级号。
3、“澄清”判定:CP中规定:“供试品溶液的澄清度与所用溶剂相同,或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则判为“澄清”;而EP中则规定“供试品溶液的澄清度与所用溶剂相同,或未超过I号浊度标准液”。
CP中的“澄清”的较EP更为严格,要求我们在进口药的审评中对这点进行关注。
二、溶液的颜色(CP2005二部附录IX A;EP5方法2.2.2)CP中溶液的颜色检查法分为第一法(比色法)、第二法(分光光度法)和第三法(色差计法),其中比色法为较常用的方法,而分光光度法和色差计法较少使用,这里不作重点讲述;而EP中颜色检查法仅有比色法。
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査标准程序1.口的:建立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查标准程序,指导规范操作。
2.范用:适用于物料与产品的澄清度与颜色检查的操作。
3.职责:质量部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澄清度检查:4.1简述澄清度是检查药品溶液的浑浊程度,即浊度。
药品溶液中如存在细微颗粒,当直射光通过溶液时,可引致光散射和光吸收的现象,致使溶液微显浑浊;所以澄清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质量和生产工艺水平。
4.2本项规程的编制依据为:《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澄清度检查法”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澄清度检査法”。
4. 3仪器与用具4.3.1比浊用玻璃管内径平底,具塞,以无色、透明、中性硬质玻璃制成,要求供试品管与标准管的内径、标线刻度(距管底40mm)一致。
4. 3. 2伞棚灯用可见异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中笫一法灯检法项下的检查装置,照度为lOOOlxo4. 3.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4. 4试药与试液硫酸腓和乌洛托品均应为分析纯。
4. 4. 1浊度标准贮备液的制备称取于105°C干燥至恒重的硫酸腓1. 00g,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必要时可在40°C水浴中温热溶解),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4〜6h:取此溶液与等容量的10%乌洛托品溶液混合,摇匀,于25°C避光静置24h,即得。
本液置冷处避光保存,可在两个月内使用,用前摇匀。
4.4.2浊度标准原液的制备取浊度标准贮备液15. 0ml,置10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取适量,置于lcm吸收池中,照《分光光度法检查标准程序》(SOP-)检查,在550nm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应在0.12和.15范围内。
本液应在48h内使用,用前摇匀。
4.4.3浊度标准液的制备取浊度标准原液与水,按下表配制,即得。
本液应临用时制备,使用前充分摇匀。
4. 5检验操作4.5.1在室温条件下,除另有规定外,将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与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浊度标准液分别置于配对的比浊用玻璃管中,液面高度为40mmo4.5.2在浊度标准液制备5分钟后,于暗室内垂直同置于伞棚灯下,照度为lOOOlx,从水平方向观察比较,用以检查溶液的澄清度或其浑浊程度。
溶液颜色检查法溶液颜色检查法是控制原料及注射剂、口服溶液、滴眼液和滴耳液等制剂中有色杂质限量的方法。
药品的颜色与药品本身的性质、纯度、杂质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药品的颜色通常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药品本身的化学结构,有颜色的药物化学结构中一般具有不饱和碳链和不饱和碳环的共轭体系,颜色深浅与N、S、O等原子的种类及数目相关;第二,制备工艺中有色杂质的引入;第三,药物本身不稳定降解所致,由于氧化、还原、络合、聚合等原因使药物颜色加深。
药物颜色的变化是药品内在质量改变最直观的的表现,往往意味着降解物的产生、增加,纯度与主成分含量的降低等。
检测技术与方法:目视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色差计法目视法2015版现有绿黄色、黄绿色、黄色、橙黄色、橙红色、棕红色共6种色调的贮备液,各色调按规定配制成0.5~10号标准比色液共计66种,色号越大颜色越深。
测定法原料和注射用粉针:取一定量的供试品,加适宜溶剂溶解,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溶剂稀释至10ml,溶液呈现的颜色,与规定色调色号的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注射液、滴耳液和滴眼液:取原液,置纳氏比色管中,溶液呈现的颜色,与规定色调色号的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当药品溶液的色调超出药典通则收载的6种色调范围时,可在药品标准中单独描述对照液的配置方法,但应尽量使用药典通则所规定的三种比色用溶液配制。
操作注意事项1>遵守平行原则,需采用与标准比色液同质的比色管,对比时应与标准比色液的体积相同。
观察方式有两种:白色背景上自上而下透视——色泽较浅时白色背景前平视观察——色泽较深时2>白色背景要求不反光,一般用白布或白纸。
3>比色管应洁净、干燥,洗涤时不能用硬物洗刷,应用洗液浸泡,然后冲洗,避免表面粗糙。
4>检查时光线应明亮,光强度应能保证使各相邻色号的标准液清洗分辨。
5>呈现的色调介于两种标准比色液之间使目视难于判定的品种,应选用色差计测定其溶液的颜色,限度规定为两种色调相应色号标准比色液与水的色差值的平均值。
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查标准程序适用于物料与产品的澄清度与颜色检查的操作。
质量部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澄清度检查:4.1 简述 澄清度是检查药品溶液的浑浊程度,即浊度。
药品溶液中如存在细微颗粒,当直射光通过溶液时, 可引致光散射和光吸收的现象, 致使溶液微显浑 浊;所以澄清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质量和生产工艺水平。
4.2 本项规程的编制依据为: 《中国药典》 ( 2010 版二部)附录 “澄清度检查法”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2010 版)“澄清度检查法”。
4.3 仪器与用具4.3.1比浊用玻璃管 内径15~16mm 平底,具塞,以无色、透明、中性硬质玻璃制成,要求供试品管与标准管的内径、标线刻度(距管底4.3.2 伞棚灯 用可见异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中第一法灯检法项下的检查装置,照度为 1000lx 。
4.3.3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4.4 试药与试液 硫酸肼和乌洛托品均应为分析纯。
4.4.1 浊度标准贮备液的制备称取于105C 干燥至恒重的硫酸肼1.00g ,置100ml 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 解(必要时可在40°C 水浴中温热溶解),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 4~6h ; 取此溶液与等容量的10%|洛托品溶液混合,摇匀,于25r 避光静置24h ,即得。
本液置冷处避光保存,可在两个月内使用,用前摇匀。
4.4.2 浊度标准原液的制备取浊度标准贮备液15.0ml ,置1000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取 适量,置于1cm 吸收池中,照《分光光度法检查标准程序》(SOP )检查,在550nm 波长处测定, 其吸收度应在 0.12~0.15 范围内。
本液应在 48h 内使用,用前摇匀 。
4.4.3 浊度标准液的制备1. 目的 建立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查标准程序,指导规范操作。
40mm 一 致。
取浊度标准原液与水,按下表配制,即得。
本液应临用时制备,使用前充分摇匀。
0901溶液颜色检查法药物溶液的颜色及其与规定颜色的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的纯度。
本法系将药物 溶液的颜色与规定的标准比色液比较,或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以检查其颜色。
品种项下规定的“无色”系指供试品溶液的颜色相同于水或所用溶剂, “几乎无色”系 指供试品溶液的颜色不深于相应色调 0.5 号标准比色液。
第一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置于 25ml 的纳氏比色管中, 加水稀释至 10ml。
另取规定色调和色号的标准比色液 10 ml,置于另一 25ml 纳氏比色管中, 两管同置白色背景上,自上向下透视,或同置白色背景前,平视观察,供试品管呈现的颜色 与对照管比较, 不得更深。
如供试品管呈现的颜色与对照管的颜色深浅非常接近或色调不尽 一致,使目视观察无法辨别二者的深浅时,应改用第三法(色差计法)测定。
并将其测定结 果作为判定依据。
比色用重铬酸钾液 精密称取在 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 0.4000g,置 500ml量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每 1ml 溶液中含 0.800mg 的 K2Cr2O7。
比色用硫酸铜液 取硫酸铜约 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 500ml,精密量取 10ml, 置碘量瓶中, 加水 50ml、 醋酸 4ml 与碘化钾 2 g, 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0.1mol/L) 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 2 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每 1ml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0.1mol/L)相当于 24.97mg 的 CuSO4·5H2O。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在剩余的原溶液中加适 量的盐酸溶液(1→40) ,使每 1ml 溶液中含 62.4 mg 的 CuSO4·5H2O,即得。
比色用氯化钴液 取氯化钴约 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 500ml,精密量取 2ml,置锥形瓶中,加水 200ml,摇匀,加氨试液至溶液由浅红色转变至绿色后,加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0)10ml,加热至 60℃,再加二甲酚橙指示液 5 滴,用乙二胺四 醋酸二钠滴定液( 0.05mol/L )滴定至溶液显黄色。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单位—铂-钴色号)GB3143-822003-03-18 浏览710本标准适用于测定透明或稍带接近于参比的铂-钴色号的液体化学产品的颜色,这种颜色特征通常为“棕黄色”。
1、方法概要试样的颜色与标准铂-钴比色液的颜色目测比较,并以Hazen(铂-钴)颜色单位表示结果。
Hazen(铂-钴)颜色单位即:每升溶液含1mg铂(以氯铂酸计)及2mg六水合氯化钴溶液的颜色。
2、仪器72型分光光度计或类似的分光光度计;纳氏比色管(50或100ml,在底部以上100mm处有刻度标记);比色管架(一般比色管架底部衬白色底板,底部也可安有反光镜,以提高观察颜色的效果)。
3、试剂六水合氯化钴(CoCl2·6H2O);盐酸(GB622)氯铂酸(H2PtCl6):在玻璃皿或瓷皿中用沸水浴上加热法,将1.00g铂溶于足量的王水中,当铂溶解后,蒸发溶液至干,加4ml盐酸溶液再蒸发至干,重复此操作两次以上,这样可得到2.10g氯铂酸。
氯铂酸钾(K2PtCl6);4、准备工作4.1 标准比色母液的制备(500Hazen单位)在1000ml容量瓶中溶解1.00g六水合氯化钴(CoCl2·6H2O)和相当于1.05g氯铂酸或1.245g的氯铂酸钾于水中,加入100m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并混合均匀。
注:标准比色母液可以用分光光度计以1cm的比色皿按下列波长进行检查,其消光值范围是:波长,nm 消光值波长,nm 消光值430 0.110-0.120480 0.105-0.120455 0.130-0.145510 0.055-0.0654.2 标准铂-钴对比溶液的制备在10个500ml及14个250ml的两级容量瓶中,分别加入如下表所示的标准比色母液的体积数,用蒸馏水稀释到刻线并混匀。
4.3 贮存标准比色母液和稀释溶液放入带塞棕色玻璃瓶中,置于暗处,标准比色母液可以保存1年,稀释溶液可以保存1个月,但最好应用新鲜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