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湘教版-地球的宇宙环境
- 格式:pdf
- 大小:197.45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因此,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类认识的宇宙、天体系统、太阳系中的地球,按照由大到小的尺度顺序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课重点是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难点是从地球宇宙环境的独特性认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材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表格等资料,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很大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通过知识窗介绍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月相的观察等内容。
既兼顾了知识的完整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宇宙环境的图片。
学生:分组进行月相观察,通过互联网或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整理近年来的天文趣事,及人类对宇宙的一些新探索。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和阅读、分析地理图表,从图表、资料中获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教材相关插图、数据资料,分析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通过分析“太阳系示意图”和九大行星基本数据表,归纳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学会从互联网、报刊、杂志上收集近年来重大天象奇观和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培养自己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概念: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
半径:137亿光年 二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 概念:宇宙中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 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 判读: 是否是宇宙中的物质 是否有独立运行的轨道 是否是天体的一部分 是否在大气层之外 天体系统 概念: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 体系统 层次:
判读: 天体数量
是否相互吸引
是否相互绕转
三、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距日远近: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小行星带的位置:火星与木星之间
运动特征: 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
物质结构:
四、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 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形成安全的宇宙
环境
太阳正值壮年,提供着稳定的光照
自身特点 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形
成适宜的温度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可供生物呼吸的大
气 来自地球内部的液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