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区间的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254.5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一、函数的概念与表示1、映射(1)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映射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则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做集合A到集合B 的映射,记作f:A→B。
注意点:(1)对映射定义的理解。
(2)判断一个对应是映射的方法。
一对多不是映射,多对一是映射2、函数构成函数概念的三要素①定义域②对应法则③值域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条件:三要素有两个相同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1、求函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1)分式的分母不为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零取零次方没有意义;(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三、函数的值域1求函数值域的方法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R的分式;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⑦利用对号函数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
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四.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设y=f(x),x∈A,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偶函数。
如果对于任意∈A,都有,则称y=f(x)为奇函数。
2.性质:①y=f(x)是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轴对称,y=f(x)是奇函数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②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0)=0③奇±奇=奇偶±偶=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两函数的定义域D1,D2,D1∩D2要关于原点对称]3.奇偶性的判断①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②看f(x)与f(-x)的关系五、函数的单调性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设是定义在M上的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反,则在M 上是减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在M上是增函数。
【导语】⾼⼀新⽣要根据⾃⼰的条件,以及⾼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的特点,找寻⼀套⾏之有效的学习⽅法。
今天为各位同学整理了《⼈教版⾼⼀数学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篇⼀】⼈教版⾼⼀数学知识点整理 考点⼀、映射的概念 1.了解对应⼤千世界的对应共分四类,分别是:⼀对⼀多对⼀⼀对多多对多 2.映射:设A和B是两个⾮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存在的⼀个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个映射(mapping).映射是特殊的对应,简称“对⼀”的对应。
包括:⼀对⼀多对⼀ 考点⼆、函数的概念 1.函数:设A和B是两个⾮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个函数。
记作y=f(x),xA.其中x叫⾃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空数集A到⾮空数集B的映射。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函数的依据。
3.区间的概念:设a,bR,且a ①(a,b)={xa ⑤(a,+∞)={xx>a}⑥[a,+∞)={xx≥a}⑦(-∞,b)={xx 考点三、函数的表⽰⽅法 1.函数的三种表⽰⽅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2.分段函数: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
注意两点:①分段函数是⼀个函数,不要误认为是⼏个函数。
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考点四、求定义域的⼏种情况 ①若f(x)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②若f(x)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 ③若f(x)是⼆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 ④若f(x)是对数函数,真数应⼤于零。
第一讲:集合与区间的概念及其表示法知识点一、区间的概念设 a ,b 是实数,且 a <b ,满足 a ≤x ≤b 的实数 x 的全体,叫做闭区间, 记作 [a ,b ],即,[,]{|}a b x a x b =≤≤。
如图:a ,b 叫做区间的端点.在数轴上表示一个区间时,若区间包括端点,则端点用实心点表示;若区间不包括端点,则端点用空心点表示.全体实数也可用区间表示为(-∞,+∞),符号“+∞”读作“正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即(,)R =-∞+∞。
知识二、元素与集合:指定对象的全体叫“集合”,简称“集”,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等表示,其中的每个对象叫“元素”,用小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 1.集合元素的特性:集合中元素的从属性要明确 反例:大树、好人 集合中元素必须能判定彼此 反例:2,2集合中元素排列没有顺序 如:{1,2,3}{2,1,3}= 例1、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1)不等式的解; (2)我班中身高较高的同学; (3)直线上所有的点; (4)不大于10且不小于1的奇数。
练习1.给出下列说法:(1)较小的自然数组成一个集合;(2)集合{1,-2,3,π}与集合{π,-2,3,1}是同一个集合; (3)若∈a R ,则a ∉Q ;(4)已知集合{x ,y ,z }与集合{1,2,3}是同一个集合,则x =1,y =2,z =3 其中正确说法个数是( )例2.集合A 是由元素n 2-n ,n -1和1组成的,其中n ∈Z ,求n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M={2,a,b }N={2a,2,}且M=N ,求a,b 的值练习2.已知集合M={a,a+d,a+2d},N={a,aq,aq 2},a≠0,且M 与N 中的元素完全相同,求d 和q 的值。
320x +>21y x =-2b练习 3.已知集合A={x ,xy,1},B={x 2,x+y,0},若A=B ,则x 2009+y 2019的值为 ,A=B= .练习4.(1)若-3∈{a -3,2a -1,a 2-4}求实数a 的值; (2)若mm+-11 ∈{m},求实数m 的值。
三一文库()/高一〔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函数的有关概念〕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函数的有关概念》,供大家学习参考!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见课本21页相关例2)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1)观察法(2)配方法(3)代换法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2) 画法A、描点法:B、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1)平移变换2)伸缩变换3)对称变换4.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5.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高一数学集合的表示方法区间法高中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其中有一门重要的科目就是集合论。
集合论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表现出来方便进行运算的一种组合学。
其中,表示集合的方法包括:非负封闭的集合的表示、集合的表示的方法和考虑数据的表示法,其中最好的表示方法就是区间法。
区间法是一种从一组数据中分析出一些符合要求的数据,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的一种表示法。
作为一种表示法,它广泛地应用在集合论和概率论中。
在集合论中,它可以用来表示真实的数据或抽象的数学概念。
要表示数据,我们要先把它们排列起来,然后根据表示数据的范围,给出它们的一个范围。
可以把集合中的某些元素表示成区间形式。
例如,集合A = {1,2,3,4,5},这时,可以用[1,5]来表示它。
另外,[1,4]表示集合A中不包括5,即A = {1,2,3,4};[2,5]表示A中不包括1,即A = {2,3,4,5}。
此外,区间法还可以用来表示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曲线。
曲线一般表示为x的函数,但它也可以表示为一个区间,由x的上限和下限组成。
假设有一条一次函数y=x+2,这时,就可以用[2,+∞]来表示它。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范围较宽的曲线转变成区间,从而使计算变得更加容易。
另外,区间法还可以用来分析数据。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根据数据的范围,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比如,如果需要分析一组从1到5的数据,我们可以把它们表示成[1,5],从而可以得到实际关系,比如等差数列或其他相关的规律。
综上所述,区间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示法,它不仅可以用于表示一组数据,也可以用于表示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而且也可以用来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这对于高中数学学习来讲十分重要。
因此,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区间法,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见课本21页相关例2)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1)观察法(2)配方法(3)代换法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2) 画法A、描点法:B、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1)平移变换2)伸缩变换3)对称变换4.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5.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总结高一知识点梳理1、集合的含义:“集合”这个词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上体育课或者开会时老师经常喊的“全体集合”。
数学上的“集合”和这个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而已。
所以集合的含义是: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比如高一二班集合,那么所有高一二班的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每一个同学就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如集合A={a,b,c}。
a、b、c就是集合A中的元素,记作a∈A,相反,d不属于集合A,记作d?A。
有一些特殊的集合需要记忆: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_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集合的表示:列举法与描述法。
①列举法:{a,b,c……}②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
如{x?R|x-3>2},{x|x-3>2},{(x,y)|y=x2+1}③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A={(x,y)|y=x2+3x+2}与B={y|y=x2+3x+2}不同。
集合A中是数组元素(x,y),集合B 中只有元素y。
3、集合的三个特性(1)无序性指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没有顺序,如集合A={1,2},集合B={2,1},则集合A=B。
例题:集合A={1,2},B={a,b},若A=B,求a、b的值。
解:,A=B注意:该题有两组解。
(2)互异性指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A={2,2}只能表示为{2}(3)确定性集合的确定性是指组成集合的元素的性质必须明确,不允许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情况。
人教版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考点一、映射的概念1.了解对应大千世界的对应共分四类,分别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2.映射: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存在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mapping).映射是特殊的对应,简称“对一”的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