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园林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8.05 MB
- 文档页数:33
中法建筑的比较避暑山庄与凡尔赛宫的比较研究公元1700年前后,在东西方各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两大帝国几乎同时为他们的皇帝修建一处大型皇家园林。
清王朝在康熙、乾隆的统治下国力日趋强盛,选址建成了避暑山庄,法兰西帝国为法王路易十四建造了凡尔赛宫。
这两座园林分别是东西方两大帝国在国家极其强盛的时期修建的,它们充分体现了两国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世界园林体系中帝王宫苑类型的典范之作,两座皇家园林交相辉映,成为园林史上的一段佳话。
1.避暑山庄的建筑特色及其优缺点避暑山庄的建筑特色共有以下几点:1.南北艺术建筑完美结合2.单体建筑和建筑群落和谐组合3.园林建筑和周围景观自然融合山庄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他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
山庄宫殿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的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
山庄融南北建筑的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
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的融为一体。
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2.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及其优缺点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凡尔赛宫也存在一些建筑方面的问题,由于整个建筑是建在细软的沙泥地上,所以有些地基会下沉,同时,过分追求宏大奢华使得居住功能极不方便。
宫中没有一处厕所或盥洗设备,它虽然宽敞豪华,却不保暖。
这是凡尔赛宫的弊端所在。
3.避暑山庄与凡尔赛宫的比较凡尔赛宫含有巨大的建筑物、强烈的主轴线、众多的副轴线、丰富的小林园以及平坦的地势和辽阔的水面,这些都与避暑山庄在园林营造手法上有明显的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中法之古典园林比较论文把园林的起源发展和艺术特点比较作为主要分析点,对中法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和要素的异同。
园林的起源比较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代表,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西方园林风格截然相反,如伊斯兰园林,意大利园林以及法国古典园林等,代表着人工美的法国古典园林比较突出。
1.中国古典园林起源发展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
帝王设置游乐、观览场所。
到了秦汉帝国,帝王诸侯建造的禁苑与宫殿园林,其规模已远超前代。
西汉的上林苑周围三百里,养殖奇兽珍禽,种植名木花卉三千多种。
太液池十余顷大,三山于其中,代表神山蓬莱、方丈、浪洲。
雕刻金石筑成的大鱼、瑞龙等动物,景致丰富。
魏晋南北朝,频繁的战乱使文人、士大夫崇佛尚玄,迷恋自然山林野趣。
唐宋之后,文人诗画促进园林发展,造就了写意山水园。
明清之后,画家参与造园,书画成为造园蓝图,使中国园林艺术有了深刻的美学内涵,从而形成了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
2.法国古典园林起源发展法国园林萌芽于罗马高卢时期,那时园林是种植水果蔬菜的庄园,作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胚胎。
16世纪初,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设计风格的影响,有了台地式园林。
17 世纪上半叶,古典主义在法国的各个领域开始流行,造园艺术经历了深刻变革。
人工美高于自然美,园林成为了平面构图,原则是一切服从比例。
构图的基本形式为直线和方角,花园中基本上不种乔木,可以无障碍的欣赏整幅图案。
17 世纪下半叶,绝对君权达到高峰,古典主义成了国王贵族的权威表现。
勒?诺特是法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人物,他的出现使法国园林摆脱了对意大利园林的摹仿,形成独立流派。
3.中法园林之间的发展起源相同点中法古典园林都重在表现园林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休闲功能。
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囿和园圃;法国园林起源于圣林、园圃和乐园。
园圃是中法园林共同的形式,发展过程也有相似性,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都是服务于上级社会。
感性与理性之美——中法古典园林艺术比较初探摘要: 中国与法国的古典园林作为东西方园林艺术的代表,经历了各自的发展阶段,并最终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不同的哲学理念和设计手法造就了两种风格不同的艺术。
而在后来两国频繁的文化交流中,两个国家又同时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园林艺术珍品。
从古至今,在中法两国文化的交流中,园林艺术的交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中法古典园林;差异;交流The difference and communication in traditionalgarden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Abstrac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is the symbol of the eastern garden,while the French garden is the symbol of the western garden. It is because the comparative philosophy culture and design manner that they appeared to be two different art styles at last. Communication in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French leads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art style in land scape architecture,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e communication.Key words: Chinese and French traditional garden;difference;communication中国古典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作为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对世界各国园林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外园林史》课程论文题 目: 浅析中法古典园林艺术差异 ——以避暑山庄、凡尔赛宫为例班 级: 园林技术10-2班学 号: 100605233学生姓名: 林青霞指导教师姓名: 夏丽芝成 绩:二○一二年六月十八日评分内容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摘要世界造园艺术中,中法园林古典艺术一直是艺术界模仿和探究的对象,其研究价值十分重大。
以中国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法国皇家园林凡尔赛宫为例,通过运用分析比较法、实例分析法、文献搜索法等手法,针对避暑山庄和凡尔赛宫的园林形式的不同,从地形要素、水体要素、植物要素、建筑要素、小品要素五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中法园林在设计理念上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中法园林艺术的不同。
通过对中法园林艺术的比较,有助于把握传统园林的真实面貌,发掘更多的自然之美,揭示如何用自己的创造来表现或再现自然,为当今园林的创新发展找到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法园林概况设计要素艺术差异第一章中法园林概况1.1中国避暑山庄避暑山庄总面积大约为560公顷,是清朝修建的离宫别苑最大的一个「1」。
现今坐落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北部,距北京约250公里。
避暑山庄,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开始建设,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初步建设36景,雍正时期暂建。
从乾隆六年(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继续修建,增加了乾隆36景并在山庄外修建外八亩,用地也扩大到560多公顷「2」。
避暑山庄的建设继承了我国古代园囿,园林、池沼、山居建设的传统,集中和融合了我国南北园林艺术的特色,具有很高的建设成就和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
1.2法国凡尔赛宫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
1627年,路易十三下令建造凡尔赛宫,为砖砌的城堡式建筑,四角有亭,围以壕沟,外观朴实无华。
其后,路易十四决定把它改建成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于1661年开始建宫,动用4万名劳工,6千多头马匹,历时28年落成。
中法古典园林比较班级:景观1001班姓名:***学号:U*********中法古典园林比较摘要:通过对中法古典园林的分析与比较,总结出中法古典园林在审美、艺术风格、园林建筑风格以及其它造园要素处理与应用上的不同。
关键词:中国古典主义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审美价值观;艺术风格;造园要素。
园林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艺术和科学的结晶,世界众多国家地区在历史的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园林风格,以东方古典园林中的中国自然山水园与西方古典园林中法国规则式园林为例,二者在审美的价值观、造园的艺术风格、园林建筑风格以及园林要素的处理与应用等方面上存在着各自明显的特点。
1.审美价值观上1)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美;法国古典园林强调人工美:中国古典园林受道家思想影响,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探求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因而园林追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就算是修剪也修剪的参差不齐,错落有致,力求与自然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法国在17世纪上半叶建立了君权专制体制,为了体现皇权至上,同时受到14—15世纪意大利台地园的影响,园林要素组织“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并且彼此协调配合”,因此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树木都修得方方正正,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主要立足于人工方法改造自然美,2)中国古典园林崇尚意境美;法国古典园林强调形式美:中国古典园林不乏注意形式,但更加追求意境美。
中国自古就有文人造园的传统,中国的古典园林与诗歌、绘画、文学是分不开的,受诗歌、文学、绘画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更追求“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的意境。
法国园林虽然也追求诗意,但更追求形式美。
西方的维特鲁伟很早就提出了“黄金分割”,黑格尔主张“抽象形式的形式美”,这些理论思想对法国古典园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被用到了园林的设计建造中来。
1、中国、法国自然美学观的比较园林是哲学和美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集中反映出人们的自然美学观。
中国园林的美学观念是艺术既要客观的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从中提炼、提高,更典型更具普遍性的表现生活和自然。
在艺术中着重表现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寄情于景,移德于物,使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鹊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意境。
而法国的自然美学观深深的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影响,理性的能力在这里是至关重要的,自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赞美不再是由于它的色彩与媚丽,而是在于它“永恒的秩序”。
2、中国、法国园林文化的比较这个主要体现在中国程朱理学和欧洲理性主义之间的差异。
中国清王朝的造园艺术在继承完整以往模式的基础上,更注重追求蕴涵于审美主体和客体的深层韵律,追求事物物融入宇宙本体,反映出宋代理学的影响。
在造园时利用自然山水,融会传统风景名胜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颐和园除模拟“一池三山”的仙境之外,因为园林基地颐和园除模拟“一池三山”的仙镜之外,因为园林基地的山水地貌与杭州西湖相似而规划出昆明湖仿照西湖的方案,还有类型繁多的建筑物构成人文景观的主体,如寺庙、园林、集镇、山村、野居、亭、台、楼、阁、塔、码头、桥梁等,成为整个社会体系的浓缩。
所有这些人工意匠与天成山水浑然一体,犹如山水长卷,呈现一派万物适性、生机盎然的白然景象,使人感受到永恒而和谐的宇宙规律。
法国17世纪文化是文艺复兴文化的延续,崇尚理性、肯定人生、尊重科学的人文主义观念依然是社会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唯理论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浓厚的理智色彩和规范化的思维方式影响了法国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其艺术准则主张清晰简洁、对称均衡。
凡尔赛宫苑的主体建筑凡尔赛宫,立于高坡之上,舒展开阔,表现了古典主义对整体美、均衡美的追求。
宫殿外形方正,垂直的线条和水平的线条构成平稳的节奏,石头材质的基础和对称构图更增加了稳重感。
以历史和神话为题材的雕塑使建筑显得古朴雅致,门楣、窗楣以及装饰性的柱体又使整个建筑在庄重中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