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优化调整油井沉没度提高有杆泵泵效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14.82 KB
- 文档页数:3
油井沉没度过低的危害与优化对策作者:揭钟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02期[摘要]随着老油田不断连续的开采,抽油机井内的抽油泵逐渐处于低沉没度中进行连续工作。
在这种低沉没度中,抽油机井内的抽油泵及附加设备管线等在外力作用下,出现问题的周期不断缩短,造成抽油机井检泵率不断上升,给油田开采增加了检泵相关费用,其开采成本上升。
为了降低油田开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分析低沉没度对抽油机井检泵率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沉没度要根据油井的产量和动液面来确定。
抽油井正常生产需要稳定的供采平衡,而合理沉没度是油井能否达到供采平衡的一个衡量尺度。
沉没度过小,会降低泵的充满系数,沉没度过大,会增加抽油机的负荷。
本文就油井沉没度影响因素,以及低沉没度对泵效、成产压差以及抽油机管杆载荷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油井生产;合理沉没度;结垢和偏磨;躺井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2-0147-01一般讲沉没度不合理,仅以影响产量方面研究,认为沉没度过高会抑制中低产液层产液量,沉没度过低会导致抽油泵烧泵也影响产液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破坏合理沉没度的首要原因,不是产量紧张而是对合理沉没度的认识不深刻所致,所以长期坚决执行科学有效的合理沉没度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油井沉没度过低对油井结蜡、结垢、油管刺漏、砂卡、泵漏失都有影响。
技术人员应强化合理沉没度意识,积极摸索油井合理沉没度区间,每口井都要摸索,由每口井合理沉没度制定出科学的区块合理沉没度。
积极贯彻合理沉没度制度,通过安装二级减速装置、间抽、提捞等措施,确保供采平衡。
谨慎调大参数,加大新技术应用,解决沉没度不容易监测到位的问题。
1.合理沉没度判别实际上对于抽油井,沉没度过低不仅仅是容易烧泵,也将出现油井结蜡、结垢、油管刺漏、出砂等一系列难题,给后续治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的石油企业,产业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作为油田开采的重要设备的抽油机,其井泵效率是直接影响石油企业运营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率是提升石油企业效益的关键因素。
本文通过对影响井泵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关于对提升井泵效率的措施,以期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率及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关键词:抽油机井;泵效;因素;措施引言:目前,随着高含水期的到来,泵效降低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油田的开发效率。
所以,为了防止抽油效率下降,有必要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对抽油效率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抽油效率和油井生产效率,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减少消耗和提升经济效益。
一、抽油机井泵效率下降的原因1.沉没度对抽油机井泵效率的影响淹没程度应根据油井产量和动态液位来确定。
在一定范围内,下沉程度增大,井泵进口压力增大,滤头负荷减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井泵油管泄漏和泵能量泄漏,从而提高了抽油机的泵效。
下沉过多或过少会降低泵送效率。
(1)当抽油机内通过高填充系数下沉时,与淹没深度成正比,同时增大,油井流动压力增大,当抽油井流动压力的安全范围过大时,流动压力过大,不能造成部分储层流体稀薄,产液压力在1.5%左右,产量下降。
(2)当淹没度太低时,由于泵头处的气体分离度很高,抽油机的填充系数很小,导致抽油机上的液体无法填充工作缸。
下行程所选点的载荷过大,导致冲击载荷大,减载线变陡。
2.油管螺纹丝扣漏失的影响抽油井在作业工程中,对油管柱有重要影响的是油管螺纹工作的性能。
操作中,现有的条件是有限的,油管接箍与管体难以保持精确对准,在螺纹正在卸料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油管螺纹磨损,如果油管可能被清洗不干净,螺旋虎钳夹入杂质中,也会造成磨粒磨损和磨损。
每次施工作业对螺纹的损伤较大,所以油管螺纹的泄漏也是一个累积损伤过程。
3.施工所造成的影响根据操作和施工标准,井口与游车左右偏差不超过20mm,前偏差不超过30mm,后偏差不超过50mm。
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的对策与效果分析杜伟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抽油机井泵是石油开采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其泵效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油井开采难度的增加,提高抽油机井泵效已成为当前石油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石油行业仍存在许多抽油机井泵效低、能耗高、寿命短的情况。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也使得油田的成本大幅增加。
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抽油机井泵效,优化其设计和运行,加强维护保养,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已成为当前石油行业的迫切需求。
通过对抽油机井泵效的提升,可以降低能耗,延长设备寿命,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的关键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评估其效果,为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提高抽油机井泵的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田开采效率。
通过分析关键因素,设计优化抽油机井泵的结构和参数,提高泵的运行效率,加强泵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及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来实现对抽油机井泵效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油田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油田稳定生产做出贡献。
通过评估以上对策的效果,总结出有效的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的方法和措施,为今后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我国油田开采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提高泵效的关键因素分析为了提高抽油机井泵的效率,首先需要对提高泵效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泵效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泵的设计和选型:合理的泵设计和选型是提高泵效的基础。
泵的结构、材质、叶片形状等设计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泵的性能和效率。
2. 泵的运行状态:泵的运行状态对泵效也有很大影响。
包括泵的转速、进口压力、出口流量等参数,都会影响泵的效率。
3. 泵的维护保养:定期的维护保养对于泵的效率至关重要。
保证泵的内部清洁、密封件的完好以及润滑油的更换等都可以有效提高泵的效率。
优化调整油井最佳沉没度提高单井产能作者:张晓强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3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油井沉没度的各种因素及沉没度与有杆泵工作状况之间的关系的分析,确定机采油井合理沉没度的范围。
结合油田生产实际,对影响油井沉没度进行分因素治理,通过地面参数优化,泵径、泵挂深度优化,注采井组动态调配等治理措施,精细调整油井最佳沉没度,进一步提高有杆泵工况管理水平。
【关键词】抽油机;合理沉没度;泵效;优化中图分类号:TE933前言沉没度是指深井泵在动液面下的深度,也就是动液面至泵吸入口处的液柱高度。
它是将油层流体输送到泵筒内的能量,它的高低直接对深井泵的工作状况产生影响。
沉没度过高,虽然泵的充满系数较大,但是由于抽油杆弹性伸缩加大,泵效提高幅度小且有降低的可能;沉没度过小,由于泵进口气体分离较多,泵的充满系数较小,同样会影响泵效,但是沉没度在一定合理范围内时,泵吸入口压力大,驴头载荷减小,泵漏失程度减少,有利于泵效的提高。
因此合理优化调整油井沉没度对提高有杆泵泵效,改善油井工况显得尤为重要。
1 合理沉没度的确定为确定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范围,以42口井统计数据为例,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发现在相同的沉没度下,泵效随含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根据油井产出液含水的不同进行分类,分别对含水大于80%的井和小于80%的井进行统计,在不考虑漏失的情况下,这些井表现出泵效与供液能力不相匹配的特征,优化油井沉没度、改善油井生产工况亟待解决。
(1)影响泵效的因素深井泵泵效(η)定义为油井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的理论排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通过对深井泵工作状态和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抽油杆和油管在抽油机上下冲程过程中,油管和抽油杆受交变载荷产生弹性伸缩,导致泵效下降;二是受气体或供液不足影响,充满系数降低导致泵效下降;三是由于深井泵漏失,泵充满系数下降,导致泵效下降;四是尽管泵充满系数虽然很高,由于油管漏失,导致地面产量下降,使泵效降低。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摘要】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是油田开发中关键的技术挑战之一。
本文主要从选择泵型、提高泵效率、优化配套设备、改善井下工艺控制和增加井下作业人员技能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在选择泵型时需要根据油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合理选择适合的泵型。
通过提高泵效率和优化配套设备,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和提高生产效率。
改善井下工艺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泵井堵塞和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在增加井下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培养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和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抽油泵、泵效、技术措施、泵型、泵效率、配套设备、工艺控制、作业人员技能、提高、优化、改善、井下、提高效率。
1. 引言1.1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对于油田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抽油泵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设备之一,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产量。
随着油田开采的深入和复杂性的增加,如何提高井下抽油泵的泵效成为了重中之重。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技术措施的提升。
合理选择泵型是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关键一环。
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和要求,选用适合的泵型能够提高泵的效率和性能,减少能耗和维护成本。
通过提高泵效率和优化配套设备,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的效能,实现更高的产量和更低的能耗。
改善井下工艺控制和增加井下作业人员技能也是提高泵效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减少故障发生和提高运行效率。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井下抽油泵的泵效,提升油田生产水平,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油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2. 正文2.1 合理选择泵型合理选择泵型是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在选择泵型时,需要考虑井下地质条件、油井产能、井深、液位变化、油液性质等因素。
抽油井合理沉没度论文优化调整论文摘要:抽油机井在低沉没度条件下生产,举升高度增加,因供液不足而产生液击,加重抽油杆柱振动,降低抽油机悬点最小载荷,加大交变载荷,从而减少抽油杆柱的轴向散布力与杆管产生偏磨的临界轴向压力而致使杆管偏磨;同时因井下供液不足致使抽油杆卸载时刻延长,容易引发杆断和脱接器坏,最终致使检泵率的上升。
统计检泵井的沉没度及检泵缘故,能够看到:要紧检泵缘故是偏磨、脱接器坏和杆断,占总井数的%;所有检泵井中20m以下低沉没度检泵井占总井数的%。
从统计结果来看:随沉没度的降低,检泵率上升。
沉没度是取得理想泵效、系统能耗及工具利用寿命的重要约束参数。
抽油机井沉没度太低,泵在供液不足状况下抽汲,会产生液击现象,致使额外的冲击载荷,杆管交变载荷增大;同时原油脱气,粘度增大,容易结蜡;沉没度低,油套环形空间内的液体少,对油管的径向束缚力小,油管的径向摆动就会相对猛烈,容易引发杆管偏磨、断脱。
沉没度太高,流压增大,会抑制相对薄差低渗透率油层出液,层间矛盾突出。
因此,有必要分析、确信抽油机井的合理沉没度范围。
本文利用曲线拟合法找出沉没度与泵效、系统效率的彼此关系,结合检泵率,最终确立抽油机井沉没度的合理范围,为油田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1 沉没度与泵效关系选取77口抽油机井生产数据,利用曲线拟合法绘制该区块抽油机井沉没度与泵效关系曲线。
通过数据分析发觉,泵效与沉没度的关系曲线符合三次多项式的曲线形态,其曲线拟合方程为:式中:η-抽油泵泵效,%;h-沉没度,m;m;a、b、c、d-拟合系数。
依照统计数据发觉,在相同的沉没度下,泵效随含水的转变而转变。
因此,依照油井产出液含水的不同进行分类,别离对含水小于70%、70%~80%、80%~90%和大于90%的井进行拟合计算,见表1。
从拟合结果能够看出,沉没度相同时,含水越高,泵效越高。
当含水大于90%时,最正确泵效所需沉没度为100~350m;当含水在80%~90%时,最正确泵效所需沉没度为150~400m;当含水小于80%时,最正确泵效所需沉没度为150~350m。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摘要:机械采油阶段的主要采油方法,是游梁式抽油机-抽油泵采油装置的使用,为了提高抽油泵的效率,充分分析影响抽油泵效率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抽油泵的效率,保证抽油系统的高效率,以达到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抽油设备;抽油泵;泵效当今社会注重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在与油井相关的工作中也有所体现。
将抽油泵泵效作为评价机械采油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此标准也可作为衡量抽油设备管理水平的指标,所以,在抽油机井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了系列提高井下抽油泵效的技术措施,旨在确保油层的供液能力可满足需求,将油井的开采量不断提升,完善抽油系统的功能,将机械采油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但在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同时,也应注重抽油设备的质量维护,控制对抽油机设备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出现,如抽油机井的低泵效,采取有效保护维修措施延长抽油系统的使用寿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1 抽油泵的泵效机械效率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视的关键因素,决定了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井下抽油泵也有泵效,此泵效的定义为抽油泵的实际体积排量与理论排量体积得比值。
抽油泵的工作原理是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来不断的吸入、排出液体,井下油液可以抽及到地面上是依赖着活塞往复运动和三抽设备的协力运行配合达成的。
此三抽设备则是指抽油系统的三部分:地面抽油机、中间抽油杆与井下抽油泵。
首先,施加动力向地面抽油机,中间抽油杆则是作为动力的中间传输设备,将动力传下井下抽油泵的活塞,作往复运动直至将液体抽至地面。
综上可见,抽油泵的泵效与地面抽油机、中间抽油杆、油管与活塞的工作均有关系,提高泵效的同时应进行多方考虑,技术改革时应从多角度出发,但基于液体产量受多因素影响的实际情况,一般井下抽油泵的泵效达80%,即可满足油田生产需要。
2 影响井下抽油泵泵效的因素2.1 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变形抽油机基本构造作为抽油设备组成部分的抽油杆、抽油柱、油管柱均为抽油过程中动力传递的系统,所以在抽油过程中,长时受力、承受交变载荷的作用,向作用力方向发生形变,受到拉力作用则会伸长,受到压力作用则会缩短。
提高杆式泵泵效方法的探讨摘要】杆式泵在石油开采中具有适应性强、诊断简单、泵挂深度大和耐高温等众多优点;加之成本低廉,应用性强,在泵井的实际开采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根据延长油田的实际发展情况,就杆式泵在延长油田的实际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提高泵效的多种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杆式泵;泵效方法;延长油田0.引言自20 实际80 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开采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延长油田作为中国大陆勘探最早的油田,它采用自然能量开发,在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油层改良工艺的不断优化中,快速向前发展。
杆式泵的采油方式,提高油井的出产效率的同时节省了成本,在延长油田的开采中应用的较为广泛。
杆式泵在延长油田的实际生产中,提高效益的同时仍旧存在着问题,值得探讨。
1.杆式泵结构简介杆式泵被广泛应用于中小排量的小泵深抽油井中,延长油田油区的埋藏深度在200m-3000m 之间,深度较大,且其地质构造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适合杆式泵工艺进行深井作业。
杆式泵抽油泵主要是由杆式泵和密封的支撑接头两部 分构成。
其工作过程是:按照设计采油的要求,将密封的支 撑接头沿油管,与井下的泵挂相连接,随后,抽油泵的抽油 管柱进入井底的油管,锁定并坐封与油管相连接的密封支撑 接头。
再经过防冲距的调整,进行憋压和试抽,抽取成功,可反复进行抽取作业。
杆式泵结构简图,如图 1:2. 影响杆式泵在延长油田石油开采中效果的主要因素延长油田的石油区块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榆林这大鄂尔多斯盆地,其地表呈西向单斜走向。
在低渗透的油件中,致密性的油层、岩性多变、油层埋藏深的特点给 石油的开采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杆式泵的具体运用中,低于75 C 的油层温度,过高的含水量,底层水矿化渗透率在的因素: 2.1 抽汲液的温度、粘度、气体和密度对泵效的影响 延长油田油区的温度低、粘度大、气体多、油性密度大等因素,影响着深井泵效的沉没度。
延长油田低于75 C 的油 层温度,过高的含水量,底层水矿化渗透率在 0.1--10X 10-3卩m2、底层水矿化度小于15000mg/L 等因素给杆式泵的正常0.1--10 X 10-3 卩 m2、 底层水矿化度小于 15000mg/L 等因素。
提高有杆泵泵效方法作者:李彬乔钰辛琳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6期摘要:进入新世纪,人类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品质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能源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石油开采,石油及其附属品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人们需求能源的首位,然而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会受到地质、管理、工程、维护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油井开采效率一直是一个动态的变量,为了提高油井的开采效率,就要提高有杆泵的泵效,并选择科学合理的采油工艺,从而极大程度的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
关键词:石油开采;有杆泵;提效方法有杆泵是石油油井开采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机械设备,而有杆泵的泵效就是实际开采量和油井理论排油量的比值,也是衡量油井有杆泵工作状态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油井实际开采工作中,泵效会受到地下气体、漏失、冲程损失等情况的影响,一般都会会小于1,只有在油井发生喷射时可能会出现大对1的现象,但是有杆泵的泵效如果能够0.7就属于高效了,大部分时候都是在0.3-0.5之间属于正常,这里面通过研究提高有杆泵泵效的有效策略,讓泵效无限接近0.7。
1.有杆泵采油系统简述有杆泵做为一种常规采油系统,其主要构造由抽油机、抽杆和抽油泵这三大设备共同组成,其中抽油泵根据油井直径和产油量可以分成管式泵和杆式泵两种,管式泵相比较杆式泵来说,结构相对简单,造价较低,常用在油管直径较大、产油量的大的油井作业中,而杆式泵结构相对繁琐,造价成本较高,但是检泵方便,常用在油管直径相对管式泵小的、下泵深度大,产油量小的油井作业中。
有杆泵采油系统中的一些参数,主要有冲程、冲次、沉没度、泵口压力等,这些参数在实际工作中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影响有杆泵采油系统的工作效率,其中冲程表示的就是距离单位,就是光杆从最上边的死点运动到最下边死点的距离,上下运动一次就是一冲程;而冲次就是每分钟完成冲程的次数,而其中的沉没度就是指抽油泵的吸入阀和动液面(井口到液面之间的距离)之间的相对高度;泵口压力就是在有杆泵吸入口产生的环形空间压力。
沉没度不合理抽油机井优化措施摘要:抽油机井的沉没度大小是影响泵效、井底流压、油井产能和生产情况的重要因素,沉没度不合理不利于抽油机井的正常生产。
结合油田生产实际,对沉没度不合理的抽油机井采取优化生产参数、制定临时间歇抽油等方式,使沉没度趋于平稳正常,保证抽油机井的正常生产。
为油田开发控制生产成本,降低能耗,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沉没度;影响因素;优化措施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田处于中、高含水阶段,油水关系变得复杂,产量逐渐递减,生产成本逐渐上升,开发经济效益下降。
为使油田产量稳中有升,通过抽油机井沉没度优化措施分析,确定合理抽油机井沉没度,从而获得最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1.抽油机井沉没度现状概况第四油矿所在台肇地区渗透率低,供液能力较差,“两极分化”严重,生产气油比下降、含水率上升速度快。
从生产实际情况看,多数油井处于低产、低效。
针对生产实际,过低沉没度会导致泵效低,原油脱气,油井结蜡严重,杆管偏磨、断脱现象的井增加。
过高沉没度会导致抽油效率下降,油井可能带喷,产量不再增加。
因此,合理控制沉没度才有利于抽油机井的正常生产。
2.沉没度不合理对抽油机井的影响2.1沉没度低的影响因素:冲击载荷影响因素:泵在供液不足状况下进行抽汲工作,出现额外的冲击载荷。
泵径越大同时冲击载荷越大,液击可促使螺旋转矩的增大,管杆断脱的可能性越大。
摩擦载荷的影响因素:抽油机井长期处于低沉没度,原油粘度大,产生脱气现象,易造成结蜡,如结蜡严重,造成杆不下,使加速杆柱在抽汲过程中螺旋扭曲,导致抽油杆柱脱扣。
弯曲变形的影响因素:沉没度低对油管的径向摆动束缚力不大,摆动强烈产生偏磨,这种磨损会损坏抽油杆接箍和油管,造成抽油杆和弯曲的油管之间的磨擦接触,引起管杆偏磨。
生产压差的影响因素:沉没度过低,生产压差增大,易造成井底出砂。
当泵来回工作时,井内液体较少产生涡流,井底出来的砂砾在泵下部吸入口处悬浮,被活塞抽到泵筒内卡泵。
油田合理调整沉没度提高抽油泵的泵效发布时间:2021-05-28T14:07:43.71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5期作者:周哲闫怡星宋美玲[导读] 针对抽油机泵效低的井,对产量及油井维护工作带来的影响周哲闫怡星宋美玲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摘要:针对抽油机泵效低的井,对产量及油井维护工作带来的影响,参考抽油机井优选参数提高泵效的原则,结合抽油机井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综合分析。
认为充分了解影响泵效的因素,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泵效,同时增加产量,延长抽油机的免修周期。
主题词:抽油机井;泵效;沉没度1 泵的工作原理抽油机井是目前各个油田所普遍采用的,它是以抽油机、抽油杆和抽油泵“三抽”设备为主的抽油系统。
而抽油泵是有杆泵抽油系统中的主要设备,主要有工作筒(外筒和衬套)、活(柱)塞及阀(游动和固定)组成。
1、1上冲程指抽油杆柱带动活塞向上运动,上冲程过程中,活塞上的游动阀受管内液柱压力作用,而关闭,泵内压力随之降低,固定阀在沉没压力与泵内压力构成的压差作用下,克服重力而被打开,原油进泵而井口排油,于此同时,抽油杆由于加载而伸长,油管卸载而缩短。
1、2下冲程指抽油杆柱带动活塞向下运动,下冲程过程中,固定阀开始就关阀,泵内压力逐渐升高,当泵内压力升高到大于活塞以上液柱压力和游动阀重力时,游动阀被顶开,活塞下部的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活塞上部,泵内液体排向油管,于此同时,抽油杆由于卸载而缩短,油宇航局加载而伸长。
2 影响泵效的因素[1] 从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影响泵效的主要因素有1、杆和油管弹性伸缩的影响。
2、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
3、漏失的影响。
在此只对气体和充不满做具体的论述,并对多口油井进行了现场测试,其数据如下。
3 参数调整实例在抽油机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合理提高沉没度,对提高泵效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多口油井地面示功图、产液量、沉没度的监测。
A井冲程由6次/min降为4次/min,油井产量变化比较小,但沉没度由46.44米上升为305.24米,泵效由59.4%上升到74.8%。
有杆泵系统效率提升措施摘要:有杆泵采油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采油方式,但是,目前有杆泵系统效率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有杆泵系统的运行效率已成为各油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对影响有杆泵系统效率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油田高效开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有杆泵;系统效率;因素;措施1.影响有杆泵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1.1抽油机老化、工艺适应性差的影响各油田所使用的抽油机多为普通游梁式抽油机,使用多达10年以上的抽油机占抽油机总数的60%左右,超期服役抽油机大多存在传动副摩擦间隙增大,减速箱齿轮齿面磨损严重等问题。
通过对超期服役抽油机进行耗电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超期服役抽油机与未超期服役抽油机相比,每小时多耗电0.9KWh。
同时,目前60%以上的老式游梁式抽油机冲程最大只有3米,冲程利用率达到90%以上,而冲次利用率只能限制在60%左右,所以,无法满足对抽油机长冲程、低冲次的要求。
1.2电机选型和使用的影响电机选型过大直接导致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的下降,功率因数在0.4-0.5.在用电机多为多次修复的电机,经长期使用和多次修复以后,电机老化严重,自身损耗严重,效率降低,大大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效率。
1.3传动皮带的影响采用三角皮带传动,因为弹性的影响,很难保证它的张紧程度,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相互错动、打滑等现象,这样会造成能量的损耗。
1.4高沉没度的影响对于供液能力充足的井,如果参数过低,会造成油井沉没度高、生产压差小、动液面上升,影响产液量,因此,无论从挖潜增油还是从提高系统效率的角度讲,高沉没度井实施有效提液都很有必要。
1.5冲次过高的影响一些井由于产量递减快、泵径小,或者动力设备性能的限制不能满足下调需求,造成冲次过高。
在相同液量及扬程条件下,冲次过高,杆柱的摩擦载荷、振动载荷、设备的机械损耗都会增加,引起系统效率的降低。
机采井合理沉没度及泵效调整方案(技术中心机采室)沉没度和泵效是机采井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指标,沉没度低,油管的径向摆动就会相对剧烈,容易引起杆管偏磨、断脱;沉没度过高,流压增大,会抑制相对薄差低渗透率油层出液,造成层间矛盾突出。
本文通过制定机采井合理沉没度及泵效的调整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效率,使油井在最佳的经济状态下生产。
该方案的研究可最终确定油井沉没度及泵效的合理范围,为油田日常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
一、目前现状及存在问题目前海拉尔油田抽油机井开井786口,液面测出率55.1%,平均沉没度为115.39m。
由于下泵深度大,动液面低,部分深井无法测试出动液面,其中,沉没度在100m以内的油井329口,占全部测出液面井数量的75.46%。
海拉尔油田的平均泵效为16.23%,其中,泵效低于平均泵效的油井共有479口,占抽油井井数的61.36%。
沉没度过低导致泵的充满系数下降,下行时不能及时卸载,使活塞以一定的速度接触抽油泵筒内液面,并会发生瞬间撞击,导致活塞下行受阻,抽油杆在惯性的作用下,与活塞运动产生不同步,导致抽油杆产生弯曲并与油管壁发生摩擦,2011年,杆管偏磨及管漏导致的作业井次为60口,占全部作业井次的30.97%。
二、井底合理流动压力分析井底流动压力大于原油饱和压力的条件下,随着井底流动压力的降低,油井的产油量呈正比例增加,当井底流动压力小于饱和压力,由于井底附近油层中的原油脱气,使油相渗透率降低,随着流动压力的降低,产量增长速度将会减慢,矿场试井资料表明:当流动压力降低到一定的界限以后,再降低流动压力,油井的产量不但不会增加,而且还会减少,这一流压值可以作为采油井合理液动压力的下限值,当井底低于最低允许流动压力以后,由于原油脱气严重,将会影响油井生产能力的正常发挥。
图1为标准的三相流IPR 曲线。
三、井底沉没度及泵效计算1、合理沉没度计算由多层油藏的井底流压动态IPR 曲线可以看出,当井底的流压降低到某一数值时,曲线的斜率出现拐点值。
确定合理泵挂提高深井泵泵效的对策探讨作者:黄玉顺来源:《教育科学博览》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孤东采油厂采油二矿抽油井现场数据的统计分析,分析了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各种开发因素,得出含水率、泵挂深度、沉没度三者与泵效的内在关系,并得出了采油二矿抽油井合理沉没度和合理下泵深度,对今后对抽油机井抽汲参数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深井泵泵效合理泵挂对策探讨1 制约深井泵泵效的因素1.1充满程度损失的影响主要是液体黏度、温度、重度和气体影响。
液体黏度:液体黏度低时,若抽油泵配合不当则通过柱塞的漏失量增加,使泵效降低,反之黏度高,上冲程又使泵充不满;液体温度:抽汲液体温度对泵效的影响是因为它既影响液体的黏度,若柱塞与泵筒材料的温度系数不同,会影响泵的配合,同时温度影响液体中溶解气的逸出;液体重度:液体重度影响抽油机的负荷,因而影响柱塞的行程,抽汲液的含水量影响其黏度,液体的腐蚀性及所含研磨物(油层出砂)会使泵漏失增加;气体影响:主要由于泵内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原油中溶解气分离出来占据泵内空间,降低泵充满系数,同时气体也干扰深井泵凡尔工作,使原油不能及时充满泵筒,降低了排量。
1.2 冲程损失的影响由于在抽油机上下冲程过程中,油管和抽油杆受交变载荷产生弹性伸缩,使光杆冲程与柱塞冲程之间产生位移差,导致泵效下降。
一般讲下泵深度越大、泵径越大、管杆变形越大,则冲程损失越大。
另外在稠油中,由于各种摩擦力引起的管、杆变形增大,使冲程损失增大,导致泵效降低。
1.3漏失的影响包括柱塞与泵衬套的间隙漏失、凡尔与凡尔座之间的漏失和油管漏失,这些都可使泵充满系数下降,导致泵效降低。
其中柱塞与泵衬套的间隙漏失量研究表明与泵径、泵挂的平方成正比,与泵间隙的三次方成正比,与活塞两端的液柱压差成正比,与抽汲液的运动黏度和柱塞长度成反比。
2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途径这里重点研究沉没度、油井含水、泵挂三个方面对泵效的影响。
抽油机井沉没度优化方法与应用摘要:在油田生产管理和方案优化中,油井沉没压力及其所对应的沉没度是机采系统性能评价的重要指标。
有杆泵系统在抽汲油气水混合流体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沉没度。
油井的沉没度过低,抽油泵处于供液不足状态,供排不合理,而且容易发生液击现象,降低地面设备使用寿命。
如果沉没度过高,一些薄差油层出液受到抑制,增大层间矛盾,降低油井产量,最终影响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
沉没度影响因素包括油藏物性参数、流体性质、地层污染程度、泵深、抽油机抽汲参数以及生产工作制度等等,需要综合考虑和优化。
针对抽油机井不合理沉没度优化方法和治理措施开展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给出了合理的使用范围和建议。
关键词:油田;生产管理;方案优化;沉没度治理1油井沉没度优化方法1.1井底流压最优井底流压与沉没度存在以下对应关系:式中:Pwf为井底流动压力,MPa;Pc为套压,MPa;ρg为气体密度,kg/m3;Hf为动液面深度,m;ρo为气体密度,kg/m3;ρm为油气水三相混合密度,kg/m3;Hpump为下泵深度,m;Hr为油层平均中部深度,m;g为重力加速度,m/s2。
根据井筒内油气两相流的渗流规律来看,满足Vogel方程。
根据Vogel方程绘制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随着沉没度的降低,井底流压随之降低,油井产量不断增大。
当沉没度降到一定程度时,井底流压等于饱和压力,原油产量达到最大值。
沉没度继续降低,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油井产量反而降低。
即这一流压值对应的沉没度即为最佳沉没度。
综合考虑地层压力、饱和压力和原油物性参数及含水率等因素,给出了油气水三相存在时的井筒渗流规律,从而确定了油井产量最佳时对应的合理沉没度。
图1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曲线以合理流压为目标的沉没度优化方案,最终目标函数是实现理论产量最大化,并未考虑系统能耗、泵效和增加投资等其他因素,适用于油藏定性分析,为规划方案编制提供参考。
1.2泵效最优沉没度表示动液面距泵吸入口的距离,可以反映出泵吸入口压力大小。
影响油井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韩春玉邹晓红发布时间:2021-11-23T07:26:20.665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5期作者:韩春玉邹晓红[导读] 抽油泵被誉为油井生产的“心脏”,是有杆采油方式中最为关键的三抽设备之一。
泵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油井产量及机采系统效率。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井筒工作环境复杂,油井生产参数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釆油厂甘肃省庆阳市 745100摘要:抽油泵被誉为油井生产的“心脏”,是有杆采油方式中最为关键的三抽设备之一。
泵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油井产量及机采系统效率。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井筒工作环境复杂,油井生产参数、井筒结蜡、结垢、腐蚀、出砂、偏磨及原油脱气,地层供液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抽油泵效降低,开发成本增加。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配套系列,使井筒处于良性运作,提高油井合理开采水平。
本文简要分析了抽油泵的工作原理,然后详细分析了影响泵效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提效措施。
关键词:抽油泵效;影响因素;措施前言泵效就是抽油泵的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比值的百分数,泵效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泵性能的好坏及抽油参数的选择是否合适及地层供液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抽油泵效,需要对影响泵效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因井施策为不同类型的油井找到科学的提效方案,达到提升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1.抽油泵的工作原理及泵效计算方法1.1工作原理当活塞上行时,游动凡尔受油管内活塞以上液柱的压力而关闭,排出活塞以上液体体积。
同时固定凡尔由于泵筒压力降低,在油套环形空间液柱的压力下被顶开,井内液体进入泵筒内,充满活塞上行所让出的空间。
活塞下行时,由于泵筒内液柱受压,压力增高,而是固定凡尔关闭,当泵内压力超过油管内液柱压力时,游动凡尔被顶开,液体进入油管,在一个冲程过程中,深井泵完成一次进油和一次排油的过程。
1.2.泵效的计算方法泵效η=(Q实际/Q理论)×100%说明:Q实际=实际产液量Q理论=1400×(πD2/4)×S×N:深井泵的理论排量,即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在一个冲程内排出的液体体积叫理论排量。
合理优化调整油井沉没度提高有杆泵泵效对策
本文通过对影响油井沉没度的各种因素及沉没度与有杆泵工作状况之间的关系的分析,确定机采油井合理沉没度的范围。
结合油田生产实际,对影响油井沉没度进行分因素治理,通过地面参数优化,泵径、泵挂深度优化,注采井组动态调配等治理措施,精细调整油井最佳沉没度,进一步提高有杆泵工况管理水平。
1 沉没度对泵效的影响
考虑含气液体的体积收缩、漏失、油井工作制度及油层性质等方面的影响,对油井的泵效进行了理论计算。
结果表明,实际泵效明显低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是沉没度、工作参数及漏失的影响。
1.1沉没度过低的影响沉没度过小,会降低泵的充满系数,深井泵工作状况表现为:上冲程液体未能将工作筒充满,下冲程开始,悬点载荷不能立即减小,只有活塞下碰到液面时开始减载,减载线和理论示功图的减载线基本平行。
当S,n大,活塞下下行速度快,碰到液面时会发生振动,产生较大的冲击载荷,使减载线变陡。
1.2沉没度过高的影响沉没度越高,油井的流压越大,当超过了合理界限后,相对一些薄差油层由于渗透率低或者地层压力低,压制该层不出液,使该井的产液层层间矛盾突出。
而且,当沉没度超过合理的沉没度后,油井的产量不再增加,系统效率下降。
2合理沉没度的确定
为确定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范围,以52口井统计数据为例,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发现在相同的沉没度下,泵效随含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根据油井产出液含水的不同进行分类,分别对含水大于80%的井和小于80%的井进行统计,在不考虑漏失的情况下,这些井表现出泵效与供液能力不相匹配的特征,优化油井沉没度、改善油井生产工况亟待解决。
(1)影响泵效的因素
深井泵泵效(η)定義为油井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的理论排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通过对深井泵工作状态和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抽油杆和油管在抽油机上下冲程过程中,油管和抽油杆受交变载荷产生弹性伸缩,导致泵效下降;二是受气体或供液不足影响,充满系数降低导致泵效下降;三是由于深井泵漏失,泵充满系数下降,导致泵效下降;四是尽管泵充满系数虽然很高,由于油管漏失,导致地面产量下降,使泵效降低。
以上四个方面的影响都与深井泵沉没度有一定关系,合理的沉没度对以上原因产生的泵效下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不同含水级别油井沉没度与泵效关系
按照不同含水级别将抽油机井沉没度和泵效的关系开展数学统计,并进行了回归拟和分析,以便寻找一定的规律。
图1是抽油机井不同含水级别下泵效与沉没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及其拟合公式。
图1不同含水级别沉没度与泵效关系趋势曲线
从图1可以看出,油井沉没度与泵效存在以下普遍规律:(1)沉没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油井含水的上升泵效逐渐增加;(2)对于任何含水级别的油井,随着沉没度的增加泵效提高幅度逐渐减小;(3)最小沉没度应为100m,对于含水≥80%的油井,合理沉没度应在200~350m之间;含水80%的油井,合理沉没度应在300~450m之间。
3 现场实施情况
例1:**井,含水88.8%,工作制度¢70×3×4,动液面256米,泵深810米,沉没度554米。
2021年2月对该井实施上提泵挂至600米,沉没度减小至345米。
实施后该井液量基本保持不变。
该井泵效随沉没度的增大而提高,当沉没度增加到345米时,泵效达到最大,沉没度继续增大时,泵效保持不变。
因此,需要根据分析确定的合理沉没度范围,按照“长冲程、慢冲次,先地面、后地下”的原则逐口井精细开展沉没度优化治理。
4 结论
理论上计算合理的沉没度和下泵深度的过程非常繁琐、复杂,而且有些参数无法计算或者计算误差较大。
按照统计分析确定的油井合理沉没度对单井实施沉没度优化是切实可行的。
通过开展精细沉没度优化工作取得的良好效果得出以下结论与认识:
(1)为提高泵效,应加强抽油机井日常生产管理,对于因供液不足造成沉没度低的井应优选油井间开、地面参数调整等沉没度优化方式,尽量不采取加深泵挂的措施。
(2)优化合理沉没度最大的潜力点是通过完善注采动态井网,改善油水井供排关系,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水井综合治理方面。
(3)在确保产液、产油稳定的同时保持合理的沉没度,可以提高单井的泵效,降低单井日耗电量,减少生产成本投人。
(4)优化合理沉没度是一项长期、动态的工作,应将这项工作全面貫彻到日常注采管理中去,提高全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