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8
开源项目下Java语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oracle公司开源项目下java语言课程的整体课程体系的设计,旨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地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当前产业发展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
该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新型关联一体化课程设置、分层次分角色集成化课程教学方法、结合开源项目开发并演示软件产品和新型考核方法的建立。
自2012年初实施以来,该课程体系的实践得到了师生的认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开源项目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45-02一、引言java技术的开源社区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开源项目,并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大师级编程专家。
开源项目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开源项目采用“集体开发”、“合作创新”和“技术共享”的模式,通过来自底层志愿者的自下而上创新体系进行软件的开发。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选择it行业就业,编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项目分析能力等尤为重要。
为此,基于开源项目下要完善《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整体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的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满足当前产业发展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
《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我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并能够独立完成项目的开发,但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很多学生学完课程后并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际产品项目的开发中。
要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结合开源项目完善《java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体系的设计应该是改革的途径之一。
二、应用价值oracle公司推出的java的开源社区是最活跃的社区,这些社区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开源项目,像企业开发项目流行的apache tomcat server、ant、eclipse、jboss、struts等,在java技术中采用开源项目按照软件工程思想把某一项目展开并贯穿于整个java课程体系及教学中,可以切实的让学生看到学习java语言课程究竟可以实现什么,项目打包后的运行效果是什么,如何去开发一个企业的真实项目,更好地应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位置。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摘要】分析高职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培养现状与特点,以java 程序设计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提出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通过改革课程教学模块设置、实施“双证制”教学模式等环节,创新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提高java 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字】高职 java程序设计双证制【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0166-02目前,我国软件工程师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多,2011年,我国软件产业人才需求达120万人,全国java技术人才的缺口应该在60万人左右。
未来5年内,随着开源技术的迅速发展,java人才供不应求,国内许多软件开发企业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资金培训java 软件开发人员。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适应企业的需要,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国内的许多高职院校都竞相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寻求新的突破口。
由于java语言的实践性和开发环境的特殊性,如何在传统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近几年教育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一、高职java软件人才培养现状java程序设计2005年获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指定为核心课程。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通信技术专业根据培养计划纷纷开出与java技术相关的课程。
大部分院校以面向对象技术、java程序设计、web技术为核心课程构建课程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课程作为扩展课程,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实施项目教学。
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教学中对关键知识点和应用能力要求模糊,理论与实践环节没有做到环环相扣;在实训过程中,多数项目还停留在模拟实现阶段,缺乏软件项目实训环节;对于教学与实训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学生质量监控体系和学习过程的支持体系不完善。
java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 是当今编程语言中最流行的语言之一,其在编程教育中具有重要
的地位,因此Java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也被广泛关注。
本文就
如何改革和实践Java系列课程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课程体系改革
1. 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能仅重视语言特性和新知识的学习,也不能过度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完全掌握和理解Java的基
本概念。
2. 对Java语言的掌握要有一定的深度,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Java
语言编程,理解相关技术原理以及应用他们设计程序。
3. 优化Java课程体系,不断丰富Java编程教育素材,增加学科素养和
计算机技能的学习。
4. 加入Web开发和安全方面的课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Web应用编程
技能和安全知识。
二、实践教学改革
1. 扁平化学习模式,使教师有更多机会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尤其是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精神。
2. 加强实践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在逻辑
和算法方面的思考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技能,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学
会探讨和相互学习,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4. 加强课外项目实践,让学生从案例和项目中总结出编程的技巧和方法,为今后的开发任务做准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改革和实践与Java系列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上就是对Java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一些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提高Java系列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践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Java程序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Java程序设计课程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因为Java语言具有跨平台性、简洁易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软件开发项目中。
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也变得愈发重要。
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基于笔试的评价方式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实际能力,考试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需要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针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问题提出在传统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下,学生通常受限于笔试和编程实验,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实际应用能力欠缺等问题。
由于Java程序设计是一门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课程,传统考核评价模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在潜力。
这种情况下,如何改革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能力,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已不符合时代需求。
针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深入的改革和实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
通过探讨现行考核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能够更好地制定改革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有效成果,为未来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探索如何更好地评价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 分析现行考核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找改进的空间和方向;2. 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考核评价改革方案,提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3. 描述改革实践的具体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实践提供借鉴;4. 对改革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改革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影响;5. 分析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改进建议,为今后的改革提供参考和指导。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针对Java课程教学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课程实训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以及考核方案的设定等环节进行了教学改革。
实践表明,这些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Java;教学改革;实践教学;项目驱动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0-64-02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Java curriculum He Yuzhen(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Java and traditional problems of the process during the teaching,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organization of instruction in classroom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lab,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selection of subject training methods andimplementation, and the set of evaluation scheme are reformed.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method has certain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employment.Key words: Java;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instruction; project driven0 引言Java作为当前最为流行的编程语言,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和普及。
比如在电子商务、分布式计算、嵌入式系统等领域被大量采用作为开发工具。
很多高校将Java课程纳入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
但目前学校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普遍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针对Java语言短期培训的专门机构,收费一般在万元左右。
因此,高校在Java课程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实际编程能力的培养是Java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1,4]。
1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1.1 课内所学知识不足以满足软件开发的需求Java本身知识点特别多,而该课程目前在我系只分配48学时,虽然C++面向对象编程先修课程与Java面向对象思想一致,但语法上还是有差异,学生对Java语言基本语法的学习进度较慢,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基本语法和基本应用占了一半的时间;有关更深层次的应用虽然已写入教学大纲,但其内容较多,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不易在短时间掌握,比如Java网络编程、Java体系结构、Java与XML 等内容。
1.2 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该课程教学采用大家普遍贯用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分课堂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两个环节。
理论教学由教师讲,学生听;而上机实践偏重于编写功能简单的“小”程序,局限于一个或两个知识点,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大。
这导致许多理论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当要求学生开发一个应用程序时,学生往往无从下手。
1.3 考核方式偏重理论,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Java 实际编程能力目前的考试形式一般为笔试,偏重理论,对技能和实践能力考查少。
试题覆盖面较窄,更新不及时,题型基本固定,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够。
学生只要考前将课本看懂就能及格,这样导致部分学生平时不好好学而考试也能及格的情况出现。
2 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和研究2.1 在培养方案中对该课程的调整由于Java应用的广泛性,有关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Java与C++又很类似,在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时,我们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由原来选用的C++讲改为Java,开设在第三学期,将原培养方案中的Java课程改为Java网络编程,开设在第六学期。
这样有关Java知识的课程分两个学期开,总课时为80学时。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旨在让学生可以通过Java掌握类、对象、封装、继承、多态等面向对象中的知识,为后续课程打下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基础;而Java网络编程旨在让学生掌握Java中的JDBC编程、socket编程、Tomcat、Hibernate、Struts、JSP、Spring、EJB、SOA、等J2EE和J2ME的相关新知识,课程内容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国内有知名度的一些培训机构的知识体系。
通过实战项目,学生可以具有利用Java开发电子商务网站和嵌入式系统的能力。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软件人才,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2.2.1 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知识点的讲授通过案例教学来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在案例选择上突出简单、有针对性和说明性。
比如在Java基础知识部分,可以选取C++曾使用过的案例(企业人事管理程序)对照讲解;在GUI部分,可以选取计算器作为案例来讲解;在socket编程部分,可以选取聊天程序作为案例;在JDBC部分,可以选取学生成绩管理程序作为案例等[3]。
2.2.2 综合性实验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际编程开发能力为了达到应用和巩固知识的效果,在项目的选择上突出新颖、实用、综合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网络聊天室、电子商务网站、五子棋游戏开发等项目。
一个项目有3-5个学生共同完成[2]。
2.2.3 统一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变传统的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课教学,在机房进行实践的教学组织形式,把课堂从教室搬到机房,让教师讲课和学生练习同步进行,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
教师通过Netmeeting进行可视化教学,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马上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同时教师进行巡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将实践教学环节中验证性实验由原来的6个调整为4个;加大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由原来的1个调整为3个,其中最后一个为课程设计,时间为最后两周,作为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分组完成[5]。
2.2.4 课程设计采用企业实战训练的教学模式综合实训环节是每个学生学习Java课程的重要环节,它将一个学期内所学到的Java知识综合融入到一个项目中。
实训时间设置在课程学习所在学期的最后两周内进行。
在实训环节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课程设计将与企业项目实训联合,实训教师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和企业项目培训师共同担任。
选择能综合Java各方面知识且开发规模适合于学生开发的项目。
实训按照软件企业中软件开发团队的运作模式,对各开发小组的学生进行培训。
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完成整个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从需求分析、模块设计到代码编写和系统测试的各个环节。
这种做法有效提高了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1]。
2.3 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以往传统的考核方式,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并且将考分分解到课程教学的各个过程,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使考试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采用结构成绩,即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
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考勤(5%)、课程作业(5%)、实验(15%)和课堂表现(5%)。
课堂表现包括平时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能快速编写并调试出程序等方面。
期末考试以项目考核为主,在学期末两周内进行,项目考核内容包括:软件开发工具使用熟练程度、程序结构和语义、程序设计过程是否规范、项目答辩、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通过两年的考试改革,大部分学生在实践环节得到了较好的训练,比传统考试来评定学生的成绩更为有效。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学生从网上找作业答案和实验代码作为作业提交;②在课程设计环节,同一组的成员中有少数人根本没参与,答辩过程中有时也发现不了。
这样导致最后的成绩评定有一定的不公平因素。
对于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寻求改进的方法。
3 结束语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课题。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突出其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与企业的需求相一致,而企业的需求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促使其教学也必须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进行调整。
本文针对Java课程教学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教学探索方案,包括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案例与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采用、课程设计环节的训练、结构化考核形式的设定等方案的实施过程。
这些措施根据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总结而来,同时已经在Java课程教学实践中得到实际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 时雷,司海平,张浩.Java程序设计课程开放式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6:72-75[2] 胡尊美.基于目标项目驱动式的Java课程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2.[3] 邓飞.基于CDIO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37-39[4] 孙霞,杨润萍,骆挺.独立学院Java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J].计算机时代,2014.7:50-51[5] 朱小英.以项目方式驱动Java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