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配合
- 格式:pdf
- 大小:187.74 KB
- 文档页数:2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近几年来开展的一种新术式,它是将胸腔镜经肋间隙插入胸腔内,通过胸腔镜微型摄像系统及高清晰显像系统将胸腔内图像及时显示于电视屏幕上,在监视器的作用下,用器械操作来治疗胸部疾病[1]。
近年来得到广泛得到应用,我院从2012年5月-2015年5月共施行肺叶切除术93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人,93例,男64例,女29例,年龄26-75岁,平均47.3岁,术前经CT或MRI确诊,行胸腔镜肺叶切除。
其中有41例人病人,术中冰冻切片示:肺癌。
术后同时给予胸腔镜下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336±78)min,出血量(350±125)ml,胸腔引流管(6.1±3.4)d,术后住院(9.2±4.1)d,术后送入ICU,无术后并发症,治愈出院。
二、手术方法从第6肋或7肋间腋中线戳孔放入导管,用于胸腔镜镜头,在第7或第8肋间腋后线戳一操作孔。
在第4肋间作一5-7cm切口,放入适当的胸腔撑开器,作为取出标本和放入切割闭合器通道。
胸腔镜器械用于游离支气管、肺血管,闭合器钉合支气管、肺血管。
肺癌患者需清扫纵隔和肺门淋巴结[2]。
取出标本后,肿瘤病人用温灭菌用水冲洗胸腔,麻醉医生膨肺后,再次检查有无出血,漏气等,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清点手术用物,关闭切口。
三、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术前患者通常存在焦虑等负性心理,产生不良反应(高血压、行为和语言异常)[3]。
术前一日,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病人,了解病情,鼓励病人述说紧张恐惧心理,并做好疏导工作。
大致讲解手术及麻醉方法、过程及配合要点,告知病人在麻醉前,麻醉医生将为了手术需要行深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
麻醉医生在施行这项操作前,会给予适当局麻药,缓解病人对疼痛的恐惧。
鼓励同病区行了同种手术的病人交流,听取他人亲身经历,增加战胜疾病信心。
必要时与主管医生沟通,术前晚给予镇静剂,保证病人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
倡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社会公益(医疗卫生类)立项项目(编号:2012293)临床护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倡黄丽仪,徐继海,李华忠,陈飞强,江丹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手术室(518110) 【摘要】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手术的手术配合,为该手术的配合及患者的护理提供指引。
方法 总结283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情况。
通过术前访视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介绍该手术的优点并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减轻患者术前的心理负担;巡回护士实施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密切观察手术进展,及时提供术中用物;器械护士熟悉器械性能及手术步骤,专业、默契的手术配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结果 28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7±6畅5)min,麻醉时间(60±9畅5)min,术中出血量(40±9畅7)mL。
结论 对于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前通过良好的沟通可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加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舒适安全的手术体位摆放,专业、纯熟的手术配合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胸腔镜;肺大泡;手术配合 肺大泡破裂是自发性气胸常见的病因,肺大泡切除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常用方法[1]。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比剖胸肺大泡切除手术更能减少组织的手术损伤、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有利于机体内环境稳定及早日恢复,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痛苦轻、美观等优点。
由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除仅需3个小切口,其操作均在电视监视下用器械进行,因此对手术护理配合的要求较高[2]。
现将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3年11月我院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手术283例,其中男270例,女13例,年龄18~80岁,平均(23畅0±5畅1)岁,均发生自发性气胸来就诊,经胸片或CT检查确诊为肺大泡,有效胸腔闭式引流5d以上仍持续漏气,肺不能完全复张者,或双侧性气胸。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临床资料本组56例肺气肿患者,男49例,女7例,年龄14〜46岁。
均完全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护理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手术场所:该类手术医生须通过胸腔镜术野进行操作,主刀医生和第一助手均需直接观看监视器上的图像,因此通常是两套监视器,呼吸机以及高频电刀等也会占据较大空间,防止术中发生意外,便于中转开胸,为了方便病情观察颜色及抢救,需在40〜50m2大手术间。
术前准备:手术前应仔细检查器械,设备功能是否完;数量是否齐备,消毒是否合格]1],还应注意患者皮肤保护。
①器械的准备:此手术器械需专用的胸腔镜器械如:胸腔镜套管、抓钳、组织分离钳、内镜剪、胸腔镜肺钳、吸引器头、施夹器、内镜持针器、电凝钩、内镜切割缝合器等。
为防止术中发生意外而中转开胸,另需准备常规开胸器械以备急用[②手术体位2]o的摆放,此手术为患者在全麻下支气管插管后取健侧卧位。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是在胸壁上打孔,通过摄像头将胸腔内的术野转换到监视屏幕上,手术医生根据图像来确定手的操作,操作角度将受到限制,为获得尽可能宽的术野,患者体位需侧卧,腰桥顶起第7〜9肋间,从而获得良好的术野暴露。
全身麻醉,由于患者全身松弛,全身关节处于无支撑无保持状态[3],在摆放体位时应注意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转动。
同时要保证患者手术体位的舒适、安全,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功能位置及皮肤受压的情况,防止肢体过度伸展。
③高频电刀分散电极(负极板)的使用,由于手术操作对组织的游离主要依赖高频电刀,高频电刀使用时间相对较长,分散电极应粘贴在皮肤完整血管丰富的肌肉区,尽量靠近手术部位以防电灼伤。
术中配合要领:手术中要求建立清晰的术野,一次性腔内切割缝合器正确使用,标本的便捷取出方法和准确的腔镜配合。
① 建立清晰的术野,由于胸腔内的温度(37C左右)较镜头温度(室温)高。
胸腔镜镜头在胸腔内遇热会在镜头表面产生冷凝现象,使术野变得模糊,为了防止冷凝现象的发生,需用络合碘纱布擦拭镜头,以获得清晰的术野,方便手术操作。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方法通过接受肺大泡切除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进行护理总结腔镜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
结果2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术后6个月回访,有1例复发,后经保守治疗(小的肺大泡)痊愈,其余无并发症及复发。
结论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通过手术前后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腹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肺大泡是胸外科常见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下两种,多以自发性气胸为首发症状,先天性肺大泡多见于瘦长体型的年轻人,后天性肺大泡多继发于慢性炎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PCD)[1]。
后者除表现自发性气胸外,亦可因巨大肺大泡而出现进行加重的胸闷、憋气等症状。
肺大泡切除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常见方法,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已被基层胸外科医师所接受、认可,并作为肺大泡切除术的首选术式,它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患者恢复快,对肺功能影响小[2],疗效可佳,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应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27例,效果满意。
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做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手术27例,男23例,女4例,年龄15~59岁,平均年龄27岁。
自发性气胸发生2次以上者9例,首次发生自发性气胸18例,单侧发生21例,双侧均有者6例。
1.2 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1.2.1 适应证①两次以上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
②虽然是首次发作,但伴有以下情况者:胸部CT示有明显肺大泡者;自发性血气胸者;双侧同时发生的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长期漏气(≥7 d)且没有明显减轻、甚至加重者;自发性张力性气胸者。
1.2.2 禁忌证①心肺功能不全者,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麻醉者。
②既往有胸膜炎,肺部感染或结合病史患者,胸腔内有粘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