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临床资料本组56例肺气肿患者,男49例,女7例,年龄14〜46岁。
均完全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护理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手术场所:该类手术医生须通过胸腔镜术野进行操作,主刀医生和第一助手均需直接观看监视器上的图像,因此通常是两套监视器,呼吸机以及高频电刀等也会占据较大空间,防止术中发生意外,便于中转开胸,为了方便病情观察颜色及抢救,需在40〜50m2大手术间。
术前准备:手术前应仔细检查器械,设备功能是否完;数量是否齐备,消毒是否合格]1],还应注意患者皮肤保护。
①器械的准备:此手术器械需专用的胸腔镜器械如:胸腔镜套管、抓钳、组织分离钳、内镜剪、胸腔镜肺钳、吸引器头、施夹器、内镜持针器、电凝钩、内镜切割缝合器等。
为防止术中发生意外而中转开胸,另需准备常规开胸器械以备急用[②手术体位2]o的摆放,此手术为患者在全麻下支气管插管后取健侧卧位。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是在胸壁上打孔,通过摄像头将胸腔内的术野转换到监视屏幕上,手术医生根据图像来确定手的操作,操作角度将受到限制,为获得尽可能宽的术野,患者体位需侧卧,腰桥顶起第7〜9肋间,从而获得良好的术野暴露。
全身麻醉,由于患者全身松弛,全身关节处于无支撑无保持状态[3],在摆放体位时应注意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转动。
同时要保证患者手术体位的舒适、安全,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功能位置及皮肤受压的情况,防止肢体过度伸展。
③高频电刀分散电极(负极板)的使用,由于手术操作对组织的游离主要依赖高频电刀,高频电刀使用时间相对较长,分散电极应粘贴在皮肤完整血管丰富的肌肉区,尽量靠近手术部位以防电灼伤。
术中配合要领:手术中要求建立清晰的术野,一次性腔内切割缝合器正确使用,标本的便捷取出方法和准确的腔镜配合。
① 建立清晰的术野,由于胸腔内的温度(37C左右)较镜头温度(室温)高。
胸腔镜镜头在胸腔内遇热会在镜头表面产生冷凝现象,使术野变得模糊,为了防止冷凝现象的发生,需用络合碘纱布擦拭镜头,以获得清晰的术野,方便手术操作。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护理概述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VATS)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肺大泡。
相比开胸手术,VATS手术创口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备受欢迎。
在手术中,护士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在多个方面提供帮助,确保手术成功并安全。
术前准备1.确认病人的手术信息,包括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术前准备等。
2.对病人进行术前评估,包括麻醉、身体状况、手术过程中的应急处理等。
3.安排好手术室,并为手术室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药品。
4.准备好病人的手术服和手术洗剂。
术中护理1.患者离床后,确认手术部位,注意保持患者的暖和,避免寒战。
2.护士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3.护士配合外科医生完成切口穿刺,安装胸腔镜、气管内管等。
4.护士控制操作间环境,保持手术场所干净整洁,避免交叉感染。
5.护士根据医生的指示协助完成手术操作,并不断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6.护士在手术结束后协助外科医生进行引流管的装置等处理,在不干扰患者的情况下保护手术切口,预防感染和出血。
7.护士协助麻醉师进行术中止痛治疗,减轻患者的疼痛。
术后护理1.患者手术完成后,护士要保持患者安全,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血压等是否正常。
2.给患者进行恰当的止痛治疗,避免患者出现疼痛情况。
3.护士要注意患者术后的早期呼吸功能锻炼,协助患者咳痰,尽快恢复呼吸功能。
4.监测患者引流管的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液体滞留在患者的胸腔中。
5.保持患者的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的发生。
6.注意患者的营养和饮水情况,保证患者身体的正常代谢。
注意事项1.在术前,护士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2.在手术中,护士要随时与外科医生沟通,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在术后,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
4.护士应该坚持专业化操作,遵守有关手术室卫生安全的规章制度,保证手术室环境的干净整洁。
肺大疱切除术?病因及病理?肺大泡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手术,用于治疗肺大泡或肺气肿。
肺大泡是指在肺组织内形成的囊状腔隙,它会影响正常的肺功能,特别是呼吸功能。
肺大泡切除术通过切除肺部的异常区域,可以恢复肺部的正常功能。
肺大泡的病因可以分为两类: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肺大泡是由于胚胎发育期间肺组织的异常发育而导致的。
后天性肺大泡则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
常见的病因包括吸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
这些病因会导致肺组织的弹性减弱,使肺泡过度膨胀,形成肺大泡。
病理学上,肺大泡具有特定的形态学特征。
肺大泡表面光滑,内壁薄而透明,可以看到有规律的薄壁结构。
肺大泡内壁上的黑色素沉着或有炎症细胞浸润等改变也是常见的。
当肺大泡超过正常大小时,会造成周围正常肺组织的挤压和压迫,从而影响肺功能。
肺大泡切除术是一种手术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切除肺部的异常区域,来缓解肺大泡对肺功能的影响。
手术的具体步骤如下:1. 麻醉:患者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没有疼痛感。
2. 切口和引流管:在胸部进行横向切口,然后在胸腔内插入引流管,用于排除手术中产生的气体和液体。
3. 视频辅助:利用胸腔镜或视频辅助设备,对肺部进行检查和定位。
4. 切除肺大泡:根据预先确定的切除范围,在肺组织上切除肺大泡。
可以采用不同的切除方式,包括楔形切除术、楔形切除联合肺叶切除术等。
5. 切口缝合:在手术完成后,对切口进行缝合,确保伤口愈合。
术后恢复期,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确保没有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患者会经历胸部疼痛、肺活量下降等症状,但这些症状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善。
术后还需要定期进行胸部X射线或CT扫描,以确保没有新的肺大泡形成。
总的来说,肺大泡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肺大泡带来的不适症状,恢复肺功能。
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并在术前进行全面评估和手术方案的选择。
同时,术后的恢复和随访非常重要,以确保手术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肺大泡患者施以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肺大泡患者施以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长兴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肺大泡患者33例,采用单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
术后对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分析。
结果:本组观察的33例肺大泡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肺大泡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68.63±19.47(min)、14.24±8.08(mL)、3.81±0.71(d)、2.36±0.77(d),术后1天后可下床活动。
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术后肺部感染率3%、未见切口感染、肺不张情况。
结论:肺大泡患者在单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下的效果显著,因此胸腔镜手术在肺大泡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肺大泡;胸腔镜手术;并发症前言:肺大泡是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多由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致肺泡壁破裂又相互融合导致的,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类[1]。
小支气管的炎性病变会增加肺大泡的发病几率,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寒战和发热等,可以通过体格检查、胸部X线检查、CT检查、肺血管造影等方法进行诊断[2]。
目前,若肺大泡患者无症状则无需治疗,若患者症状显著则需采用手术治疗,临床上常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本院于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33例肺大泡患者中,观察肺大泡患者施以胸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本研究经过长兴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2023—034)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长兴县人民医院于2020年05月至2023年05月收治的肺大泡患者33例,男/女:27/6(例),年龄17-85(38.09±21.0)岁。
行单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纳入标准:经诊断为肺大泡的患者;符合手术指征者;自愿参与本实验。
排除标准:手术禁忌症者;心肝肾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精神状态异常者。
关于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护理肺大泡是肺组织膨胀形成的囊袋,直径大小超过2厘米。
肺大泡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如咳嗽、喘息、肺不张等症状。
一旦发现肺大泡,应尽早治疗。
目前,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已经成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那么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点呢?术前准备1.健康教育在手术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详细介绍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相关知识、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及常见并发症等。
同时,护士还应告知患者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禁食、禁水、术前体位等。
2.体位准备为了使手术顺利进行,患者需要采取合适的体位。
在胸腔镜手术中,患者一般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为手术提供便利。
在术前,由护士负责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
3.皮肤清洁为预防手术感染,护士应在手术前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清洁消毒。
清洁消毒要根据不同手术部位进行合理选择,最好采用无菌消毒剂进行彻底清除。
4.麻醉准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接受麻醉。
在手术前,由麻醉医师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及药物。
护士应随时关注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术中护理1.确保患者安全手术过程中,护士应随时关注患者的安全情况,如呼吸情况、氧气饱和度、血压、脉搏情况等。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2.维持通气道畅通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不能主动呼吸,需要通过人工辅助通气维持呼吸。
护士需要掌握呼吸机的操作技巧,随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并对患者进行吸痰。
3.维持体温稳定手术过程中,患者体表散热能力降低,容易出现低体温。
护士需要在手术过程中测量患者体温,并采取措施维持体温稳定,如保暖毯、温水袋等。
术后护理1.监测指标术后患者需要在恢复室进行观察,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
监测项包括呼吸频率、体温、心率、血压、氧气饱和度等。
2.疼痛管理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疼痛,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针对不同程度的疼痛采取不同的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镇痛、冰袋敷冷等。
近日,我院外二科顺利完成首例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18岁小伙孟先生,因胸闷胸痛半天于当地医院胸片检查显示左侧气胸,左肺压缩80﹪,医师建议尽快转至上级医院治疗。
孟先生来到六院时,精神紧张,表情痛苦,大汗淋漓,自诉胸闷胸痛。
外二科梅锋主任听诊检查,发现其左肺呼吸音完全消失,立即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引出大量气体,顿时患者感觉胸闷胸痛减轻。
待引流瓶无气体引出后,梅锋主任和徐伟宏医师,决定为患者实施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
由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在该院尚属首例,为保证万无一失,术前丁主任和卢医师制定了完备的手术方案。
完善各种术前准备,在全麻下为患者实施了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1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肺大泡切除术的适应证1.出现呼吸困难、感染、出血及破裂引起的气胸,经一般治疗后复发者;2.巨型肺大泡;3.近期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4.肺大泡破裂并发气胸,插管引流后1周后肺不复张者。
手术效果手术要点:术中应切开大泡,看清涌气点,作荷包缝合,或作加垫“三明治”式的切除,如发现漏气较多时,可用带垫片长细针7号线缝合。
此类手术非常值得提倡胸腔镜下完成,优点是创伤小,生理干扰小,恢复好,效果满意。
禁忌症下述情况虽不是绝对手术禁忌证,但从效果出发,应慎重考虑。
(1)双侧、多发性肺大泡,但大泡的体积较小,经长时间观察无明显增大者。
(2)无呼吸困难或呼吸困难进展极为缓慢。
(3)有长期大量吸烟史,有严重喘息性支气管炎,口唇发绀,体重明显下降。
(4)压迫指数小于3/6(见术前准备3),肺组织因广泛破坏而失去正常结构影像。
(5)呼吸功能检查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小于预计值的35%,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DLCO)和休息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降低者。
(6)肺动脉造影和肺同位素扫描显示肺毛细血管充盈不良者。
(7)有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或右心衰竭者。
(8)明显呼吸功能不全,60岁以上者。
麻醉方法双腔支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麻醉或全身麻醉。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103例接受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治疗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局限性巨大肺大泡的A组(44例)、肺大泡合并支气管疾病的B组(33例)及肺大泡合并气胸的C组(26例),对比三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三组间术中转为开胸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虽高于A组及C组,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及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更适用于局限性巨大肺大泡及肺大泡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手术适应证;并发症
肺大泡为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的肺部疾病之一,本病临床有着较高的反复率,轻者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则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
胸腔镜手术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不同类型的肺大泡患者其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所达到的治疗效果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03例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胸腔镜对于肺大泡的最佳手术适应证。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1月就诊于本院并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03例肺大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肺大泡,而合并有气胸患者为第二次发病者,排除存在胸腔镜手术禁忌证者。
患者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
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44例局限性巨大肺大泡的A 组、33例肺大泡合并支气管疾病的B组及26例肺大泡合并气胸的C组。
A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6.16±6.33)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20例,Ⅱ级17例,Ⅲ级7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战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51%~75%,平均FEV1%(63.12±6.16)%。
B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6.34±5.12)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5例,Ⅱ级11例,Ⅲ级7例;FEV1% 50%~73%,平均FEV1%(63.22±6.04)%。
C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6.31±5.56)岁;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3例,Ⅱ级8例,Ⅲ级5例;FEV1% 53%~75%,平均FEV1%(63.19±6.18)%。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及FEV1%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三组患者均接受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治疗。
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患者取健侧卧位,并于患侧腋中线第7肋间、腋前线第4肋间及腋后线第6肋间行观察孔及操作孔,于充分观察肺大泡情况后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1. 3 观察指标统计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在院期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在院期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术中转开胸手术率比较A组术中共有1例转为开胸手术,转开胸手术率为2.27%,B组术中无转为开胸手术病例,C组术中无转为开胸手术病例,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08>0.05)。
2. 2 手术相关情况比较B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虽高于A组及C组,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及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应用于肺大泡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开胸手术治疗及胸腔镜手术切除两种,其中因胸腔镜手术可在不降低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对患者的损伤并易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故患者易于接受[3]。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指证主要包括局限性巨大肺大泡、肺大泡合并支气管疾病及肺大泡合并气胸等多种,且随着胸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其手术适应证也随之扩大。
为总结出胸腔镜手术治疗在肺大泡手术治疗中的最优适应证,本研究对于本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三组间术中转为开胸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肺大泡合并支气管疾病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B组其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虽高于因局限性巨大肺大泡及肺大泡合并气胸的A组及C组,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A组及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更适用于肺大泡局限及肺大泡合并气胸患者的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欣,肖雄斌,罗光明,等.尘肺病患者肺气肿及肺大泡并发率调查.中国职业医学,2014,41(1):117-118.
[2] 张辉.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临床效果分析.吉林医学,2011,32(36):7690-7692.
[3] 张宏伟,于晓锋,董耀众,等.同期不变换体位胸腔镜双侧肺大泡切除术25例.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