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技术基础知识[知识探索]
- 格式:ppt
- 大小:887.50 KB
- 文档页数:49
蓝牙技术原理与硬件电路概述:蓝牙技术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使用包含在数码设备(如手机、计算机、耳机等)中的微型芯片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蓝牙技术的发明者是爱立信公司,并于1994年开始开发,主要用于手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蓝牙技术采用了一种称为频率跳频扩频的技术,通过在不同频段上快速切换传输数据。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干扰并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蓝牙技术工作在2.4GHz的ISM频段,它被设计为全球通用的无线通信标准。
蓝牙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1.设备发现和配对:在通信前,蓝牙设备首先需要进行发现和配对过程。
它们会发送广播信号通知其他设备,然后在收到响应后进行配对。
配对过程可以通过输入固定的配对码或者通过使用设备中的密码确认功能来进行。
2.建立连接:一旦设备完成了配对过程,它们之间就可以建立连接。
连接可以是单个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的一对一连接,或者是一个主设备与多个从设备之间的一对多连接。
3.数据传输:一旦连接建立,蓝牙设备之间可以传输数据。
蓝牙技术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音频传输、图像传输和文件传输等。
传输速率通常在1 Mbps以下,这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足够了。
蓝牙技术硬件电路:实现蓝牙技术的硬件电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蓝牙芯片:蓝牙芯片是实现蓝牙功能的关键部件,它包含了蓝牙协议栈、射频收发器和基带处理器等。
蓝牙芯片通常集成在数码设备的主板上,用于提供蓝牙连接和数据传输功能。
2.射频收发器:射频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蓝牙信号。
它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并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射频收发器通常需要使用外部天线来实现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3.天线:天线用于发送和接收射频信号。
它可以是外部天线,也可以是内置天线。
外部天线通常具有更好的信号接收和发送能力,而内置天线则更加便于使用。
4.电源管理电路:蓝牙设备通常需要使用电池供电,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电源管理电路来控制电源的使用和节能。
蓝牙知识小结第一篇:蓝牙知识小结蓝牙协议知识总结蓝牙设备和主机进行连接和数据通信的流程如下:外部设备发出广告(带有UUID信息等其他信息);主机(集中器设备)收到广告信息,进而发送扫描请求;表示我扫描到你的信息;3 外部设备收到扫描请求后,返回扫描回应,表示我知道你扫描到我的信息;4 主机进而发送连接请求信息,表示主机要跟设备建立无线连接;5 设备收到连接请求后,发送相应请求回应;表示已经建立连接;数据读写流程如下进一步(在建立连接的基础上):主机发送主服务UUID(设备的广告UUID)给设备;服务发现 7 设备收到后回应服务信息;主机发送特性UUID;特性发现9 设备收到后回应特性值句柄;(类似于存储设备的地址)主机发送特性值句柄;读信息11 设备收到后回应特性值;主机发送特性值句柄和要写入值;写信息 13 设备回应写入成功响应;在睡眠状态,耗电只有1微安(uA),而在连接事件中最高的是10几个毫安连接建立之后,再进行安全密钥的交换配对,进而进行数据的读写;主机和从机绑定之后,断开连接后,可以快速的建立连接并进行加密读写,而不需要再次配对;特点低功耗蓝牙速度只有100bps,传统蓝牙有3Mbps 2 低功耗蓝牙不需要IOS 的MFI 认证,传统蓝牙必须; 3 低功耗蓝牙能纽扣电池能用1年多,传统蓝牙不行;频道:2.4G – 2.48G 总共40个频段,每2M 一个频段;其中 37(2.40G),38(2.426G),39(2.48G)为 3个广播频道;这3个频道避开了wifi 常用的频道,与wifi可以共存;其他37个为连接频道;1、BLE中主从机建立连接,到配对和绑定的过程如下图。
正如上图所示,最简单一次蓝牙通信需要以上相关步骤,包括discovery device,connect,pairing,bond等4个主要部分。
1)广播:广播包可以包含广播数据,广播包可以无指定或者对指定的设备发送。
蓝牙技术111111111111 xx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蓝牙名字的由来、什么是蓝牙技术、蓝牙技术的发展、历史及蓝牙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前景。
关键字:蓝牙技术、蓝牙无线教育网、蓝牙教育前言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为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和技术条件。
在无线通信领域中,红外线传输曾经被应用在手机、电脑等,作为无线的传输介质,可以传送数据、图片、文字等。
但缺点是在传输过程中设备不能移动,传输的速度比较慢。
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蓝牙技术,它优化了无线传输技术的不足,可以同步传输语音和数据,使语音、图像、文字等在网络传输各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得到满足,是实现移动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技术,实现了多设备的联机同步操作,使有效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蓝牙技术可以马上创建个小型的局域网,创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团队工作。
现在将蓝牙技术引用到教育领域,将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共享和利用,发展前途巨大。
发展历史2.1.蓝牙名字的由来蓝牙(Bluetooth)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丹麦国王Harald Blatand,其中Blatand和“Bluetooth”的发音比较近似,由此得名。
但是一位古代国王的名字和现代无线传输技术又有什么关系呢?看上去他们之间并无任何联系,但是有趣的是:在传说中,Harald Blatand国王统一了挪威和丹麦,因此,起名者以此来寓意无线技术将人们联系在了一起。
2.2.蓝牙技术蓝牙的创始人是瑞典爱立信公司(Ericsson),爱立信早在1994年就已进行研发。
当时,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成立了一个专项科研小组,对移动电话及其附件进行低能耗、低费用无线连接的可能性进行研究,他们的目的在于建立无线电话与PC卡、耳机及桌面设备等产品的联接。
1997年,爱立信与其他设备生产商联系,并激发了他们对该项技术的浓厚兴趣。
1998年2月,5个跨国大公司,包括爱立信、诺基亚、IBM、东芝及Intel组成了一个特殊兴趣小组(SIG),它包含了商业领域的最佳组合:两个最大的移动通信公司,两个最大的手提电脑生产商,一个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领导者。
蓝牙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其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设备中,如手机、耳机、音频设备、智能家居等。
本文将介绍蓝牙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工作原理蓝牙技术的工作原理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主要通过无线电波在2.4GHz频段上进行通信。
它采用了频率跳变技术,即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蓝牙设备会不断地在79个不同的频率上进行切换,这样可以防止干扰和拥挤。
蓝牙设备通信的距离一般在10米左右,且能够在有障碍物的环境下实现稳定的通信。
蓝牙技术主要由两个关键组成部分:蓝牙芯片和蓝牙协议栈。
蓝牙芯片是实现蓝牙通信的硬件部分,其中包含了射频收发器、基带处理器、控制器等。
蓝牙协议栈则是蓝牙设备的软件部分,其包括了不同层次的协议,如物理层、链路层、主机控制器接口等。
在蓝牙通信过程中,设备之间主要通过"主"和"从"的方式进行连接。
主设备主动发起连接请求,从设备则接受请求并建立连接。
一旦建立连接,主设备和从设备可以互相发送和接收数据。
二、应用领域1. 蓝牙耳机和音频设备蓝牙耳机和音频设备是蓝牙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蓝牙连接,用户可以无线地连接手机或其他音频播放设备,享受高质量的音乐和通话体验。
与传统有线耳机相比,蓝牙耳机具有更高的便携性和自由度。
2. 智能家居蓝牙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蓝牙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其他控制设备,远程操控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如照明系统、温控器、安防系统等。
蓝牙技术的低功耗特性也使得它在传感器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智能门锁、智能摄像头等。
3. 医疗设备蓝牙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蓝牙连接,医生可以远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
同时,蓝牙技术也可以用于医疗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便医务人员的工作。
4. 车载设备蓝牙技术在车载设备中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安全和便捷的驾驶体验。
通过蓝牙连接,驾驶人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进行电话通话、导航和音乐播放,而无需使用手持设备,从而减少对驾驶的干扰。
1什么是蓝牙技术所谓蓝牙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电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并且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
通俗地讲,蓝牙技术使得现代一些轻易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电脑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联网,并且能够实现无线上因特网。
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
2蓝牙技术的特点2.1蓝牙协议体系结构整个蓝牙协议体系结构可分为底层硬件模块、中间协议层和高端应用层三大部分。
链路管理层(L M P)、基带层(B B P)和蓝牙无线电信道构成蓝牙的底层模块。
B B P层负责跳频和蓝牙数据及信息帧的传输。
L M P层负责连接的建立和拆除以及链路的安全和控制,它们为上层软件模块提供了不同的访问人口,但是两个模块接口之间的消息和数据传递必须通过蓝牙主机控制器接口的解释才能进行。
也就是说,中间协议层包括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L2C A P)、服务发现协议(S D P)、串口仿真协议(R F C O M M)和电话控制协议规范(T C S)。
L2C A P完成数据拆装、服务质量控制、协议复用和组提取等功能,是其他上层协议实现的基础,因此也是蓝牙协议栈的核心部分。
S D P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一种机制来发现网络中可用的服务及其特性。
在蓝牙协议栈的最上部是高端应用层,它对应于各种应用模型的剖面,是剖面的一部分。
目前定义了13种剖面。
2.2蓝牙低层模块蓝牙的低层模块是蓝牙技术的核心,是任何蓝牙设备都必须包括的部分。
蓝牙工作在2.4G H Z的I S M频段。
采用了蓝牙结束的设备讲能够提供高达720k b i t/s的数据交换速率。
蓝牙支持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技术,分别定义了两种链路类型,即面向连接的同步链路(S C O)和面向无连接的异步链路(A C L)。
蓝牙基础必学知识点
1. 蓝牙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通过短距离无线信号传输数据。
2. 蓝牙可以连接多个设备,并使它们之间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
3. 蓝牙技术使用2.4 GHz的ISM频段进行通信,运行距离通常为10米。
4. 蓝牙设备通常分为主设备和从设备。
主设备用于发起连接和控制连接,从设备用于接受连接和传输数据。
5. 蓝牙设备通过建立蓝牙连接来进行通信,连接可以是单向的或双向的。
6. 蓝牙使用蓝牙协议栈来处理通信过程,包括物理层、链路层、网络
层和应用层。
7. 蓝牙可以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模式,包括串口通信、音频传输、文件
传输等。
8. 蓝牙设备可以通过扫描和配对来建立连接,配对可以使用PIN码或
简化的配对码。
9. 蓝牙设备可以通过蓝牙配置文件进行兼容性管理,不同的配置文件
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10. 蓝牙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包括手机、耳机、扬声器、键盘、鼠标、汽车、家电等。
蓝⽛简介1、蓝⽛简介蓝⽛(英语:Bluetooth),⼀种⽆线通讯技术标准,⽤来让固定与移动设备,在短距离间交换资料,以形成个⼈局域⽹(PAN)。
其使⽤短波特⾼频(UHF)⽆线电波,经由2.4⾄2.485 GHz的ISM频段来进⾏通信。
1994年由电信商爱⽴信(Ericsson)发展出这个技术。
它最初的设计,是希望创建⼀个RS-232数据线的⽆线通信替代版本。
它能够链接多个设备,克服同步的问题。
蓝⽛技术⽬前由蓝⽛技术联盟(SIG)来负责维护其技术标准,其成员已超过三万,分布在电信、电脑、⽹络与消费性电⼦产品等领域。
2、蓝⽛分类蓝⽛技术分为基础率/增强数据率(BR/EDR)和低耗能(LE)两种技术类型。
其中BR/EDR型是以点对点⽹络拓扑结构创建⼀对⼀设备通信;LE型则使⽤点对点(⼀对⼀)、⼴播(⼀对多)和⽹格(多对多)等多种⽹络拓扑结构。
低功耗蓝⽛(BLE):最⼤的特点就是低功耗;⼀个纽扣电池可以⽀持其运⾏数⽉⾄数年,现在的智能家居,智能⾳箱,智能⼿表等物联⽹设备,⼤多数通过BLE进⾏配⽹和数据交互。
经典蓝⽛(BT):经典蓝⽛常⽤在语⾳、⾳乐等较⾼数据量传输的应⽤场景上。
经典蓝⽛可再细分为:传统蓝⽛和⾼速蓝⽛。
传统蓝⽛在2004年推出,主要代表是⽀持蓝⽛2.1协议的模块,在智能⼿机爆发的时期得到⼴泛⽀持。
⾼速蓝⽛在2009年推出,速率提⾼到约24Mbps,是传统蓝⽛模块的⼋倍。
传统蓝⽛有3个功率级别,Class1,Class2,Class3,分别⽀持100m,10m,1m的传输距离双模蓝⽛:即兼容BLE和BT,如⼿机,使⽤分时机制来达到同时与低功耗蓝⽛和经典蓝⽛设备通信。
其实,”经典蓝⽛“的称呼并不专业,在蓝⽛4.0及后⾯规格中,SIG定义了四种蓝⽛技术:BR,EDR,AMP和LE ,由于LE是2010年才提出的,⽐较新,所以⼈们把之前的BR/EDR/AMP技术成为经典蓝⽛。
SIG后续发布的蓝⽛4.1/4.2/5.0,都是同时包含低功耗蓝⽛和经典蓝⽛的。
蓝牙通信技术详解知识讲解蓝牙通信技术详解蓝牙通信技术祥解一、什么是蓝牙技术所谓蓝牙(Bluetooth)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电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因特网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蓝牙技术使得现代一些轻易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电脑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联网,并且能够实现无线上因特网,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
“蓝牙”技术属于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连接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语音和数据无线传输的开放性方案,因此,目前无线通信的“蓝牙”刚刚露出一点儿芽尖,却已经引起了全球通信业界和广大用户的密切关注。
二、蓝牙的由来蓝牙以公元10世纪统一丹麦和瑞典的一位斯堪的纳维亚国王的名字命名。
它孕育着颇为神奇的前景:对手机而言,与耳机之间不再需要连线;在个人计算机,主机与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之间可以摆脱纷乱的连线;在更大范围内,电冰箱、微波炉和其它家用电器可以与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实现智能化操作。
发明蓝牙技术的是瑞典电信巨人爱立信公司。
由于这种技术具有十分可喜的应用前景,1998年5月,五家世界顶级通信/计算机公司: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经过磋商,联合成立了蓝牙共同利益集团(BluetoothSIG), 目的是加速其开发、推广和应用。
此项无线通信技术公布后,便迅速得到了包括摩托罗拉、3Com、朗讯、康柏、西门子等一大批公司的一致拥护,至今加盟蓝牙SIG的公司已达到2000多个,其中包括许多世界最著名的计算机、通信以及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企业,甚至还有汽车与照相机的制造商和生产厂家。
一项公开的技术规范能够得到工业界如此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这说明基于此项蓝牙技术的产品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蓝⽛技术的⼯作原理及⽤途所谓蓝⽛技术就是⼀种全球⽆线通讯标准,在⼀定距离内连接设备。
⽬前,蓝⽛技术也已应⽤到各个领域中,并已成为接⼊物联⽹(IOT)的主要技术。
那关于蓝⽛技术的⼯作原理本⽂将进⾏介绍,并概括其特点。
蓝⽛技术的⼯作原理蓝⽛设备使⽤⽆线电波连接⼿机和电脑。
蓝⽛产品包含⼀块⼩⼩的蓝⽛模块以及⽀持连接的蓝⽛⽆线电和软件。
当两台蓝⽛设备想要相互交流时,它们需要进⾏配对。
蓝⽛设备之间的通信在短程(被称为微微⽹,指设备使⽤蓝⽛技术连接⽽成的⽹络)的临时⽹络中进⾏。
这种⽹络可容纳两⾄⼋台设备进⾏连接。
当⽹络环境创建成功,⼀台设备作为主设备,⽽所有其它设备作为从设备。
微微⽹在蓝⽛设备加⼊和离开⽆线电短程传感时动态、⾃动建⽴。
蓝⽛技术的不同“类别”蓝⽛技术实际有多个“类别”,即核⼼规格的不同版本。
⽬前最常见的是蓝⽛BR/EDR(即基本速率/增强数据率)和低功耗蓝⽛(Bluetooth Low Energy)技术,蓝⽛BR/EDR主要应⽤在蓝⽛2.0/2.1版,⼀般⽤于扬声器和⽿机等产品;⽽低功耗蓝⽛技术主要应⽤在蓝⽛4.0/4.1/4.2版,主要⽤于市⾯上的最新产品中,例如⼿环、智能家居设备、汽车电⼦、医疗设备、Beacon感应器(通过蓝⽛技术发送数据的⼩型发射器)等。
注:两种最常见的核⼼规格实施都有不同的⽤例,且使⽤不同的芯⽚,以满⾜不同的硬件要求。
不过双模式芯⽚皆可适⽤于此两种⽤例的应⽤。
区别:>>蓝⽛BR/EDR技术——建⽴相对短程、持续的⽆线连接,为播放⾳频流等⽤例的理想之选;>>低功耗蓝⽛技术——允许快速进⾏相对远程的⽆线连接,为不需持续连接且所需电池寿命长的物联⽹(loT)应⽤的理想之选;>>双模式(包含采⽤上述两种技术)——双模式芯⽚可⽤于⽀持单⼀设备,例如需要连接⾄蓝⽛BR/EDR设备(如⾳频⽿机)及低功耗蓝⽛设备(如可穿戴)的智能⼿机或平板电脑。
蓝牙技术基础蓝牙的技术特点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与语音通信的开放性标准,它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一个特别连接。
如果把蓝牙技术引入到移动电话和便携型电脑中,就可以去掉移动电话与便携型电脑之间令人讨厌的连接电缆而通过无线使其建立通信。
打印机、PDA、桌上型电脑、传真机、键盘、游戏操纵杆及所有其它的数字设备都可以成为“蓝牙”技术系统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蓝牙无线技术还为已存在的数字网络和外设提供通用接口以组建一个远离固定网络的个人特别连接设备群。
蓝牙技术在全球通用的2.4GHz ISM(工业、科学、医学)频段,蓝牙的数据速率为1Mb/s。
从理论上来讲,以2.45GHz ISM波段运行的技术能够使相距30m以内的设备互相连接,传输速率可达到2Mbps,但实际上很难达到。
应用了蓝牙技术link and play的概念,有点类似“即插即用”的概念,任意蓝牙技术设备一旦搜寻到另一个蓝牙技术设备,马上就可以建立联系,而无须用户进行任何设置,可以解释成“即连即用”。
这在无线电环境非常嘈杂的环境下,它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蓝牙技术的另一大优势是它应用了全球统一的频率设定,这就消除了“国界”的障碍,而在蜂窝式移动电话领域,这个障碍已经困扰用户多年。
另外,ISM频段是对所有无线电系统都开放的频段,因此使用其中的某个频段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干扰源。
例如某些家电、无绳电话、汽车房开门器、微波炉等,都可能是干扰。
为此,蓝牙技术特别设计了快速确认和跳频方案以确保链路稳定。
跳频技术是把频带分成若干个跳频信道(Hop Channel),在一次连接中,无线电收发器按一定的码序列不断地从一个信道跳到另一个信道,只有收发双方是按这个规律进行通信的,而其它的干扰不可能按同样的规律进行干扰;跳频的瞬时带宽是很窄的,但通过扩展频谱技术使这个窄带或成倍地扩展成宽频带,使干扰可能的影响变成很小。
与其它工作在相同频段的系统相比,蓝牙跳频更快,数据包更短,这使蓝牙技术比其它系统都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