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税收调控法律制度讲述素材
- 格式:ppt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49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促进其健康发展。
本文以某小微企业为例,分析我国税收调控法律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简介某小微企业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技术研发、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初期发展较为艰难。
为了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税、企业所得税减免等。
以下为该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案例。
三、案例分析1.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税政策(1)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按照销售额的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2)政策实施:根据政策,该企业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在2015年至2019年间,享受了增值税减税政策。
具体计算如下:2015年:销售额100万元,减税金额=100万元×3%×50%=1.5万元;2016年:销售额120万元,减税金额=120万元×3%×50%=1.8万元;2017年:销售额150万元,减税金额=150万元×3%×50%=2.25万元;2018年:销售额180万元,减税金额=180万元×3%×50%=2.7万元;2019年:销售额200万元,减税金额=200万元×3%×50%=3万元。
5年累计减税金额为10.85万元。
2.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1)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政策实施:根据政策,该企业作为小型微利企业,在2015年至2019年间,享受了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
具体计算如下:2015年: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减免税金额=30万元×(25%-20%)=1.5万元;2016年:应纳税所得额40万元,减免税金额=40万元×(25%-20%)=2万元;2017年:应纳税所得额50万元,减免税金额=50万元×(25%-20%)=2.5万元;2018年:应纳税所得额60万元,减免税金额=60万元×(25%-20%)=3万元;2019年:应纳税所得额70万元,减免税金额=70万元×(25%-20%)=3.5万元。
第1篇一、引言商品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商品税调控法律制度作为商品税管理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税收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起商品税调控法律制度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商品税调控法律制度的适用和实施,以期对商品税调控法律制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某市一家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主要从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甲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采取了一系列促销措施,包括打折销售、赠送礼品等。
然而,在促销过程中,甲公司存在以下问题:1. 未按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促销活动,未缴纳相应的增值税;2. 在销售过程中,甲公司将部分成本计入促销费用,少计收入,从而少缴增值税;3. 促销活动中赠送的礼品未计入销售额,未缴纳相应的消费税。
三、案例分析(一)商品税调控法律制度概述1. 商品税的概念商品税是指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环节中的增值额或者销售额征收的一种税种。
我国现行的商品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等。
2. 商品税调控法律制度的原则(1)公平原则:商品税的征收应当公平,不得对同一商品或同类商品征收不同的税率。
(2)透明原则:商品税的征收标准和程序应当公开,便于纳税人了解和遵守。
(3)简便原则:商品税的征收程序应当简便,减少纳税人的负担。
(4)法治原则:商品税的征收和管理应当依法进行,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二)案例中商品税调控法律制度的适用1. 增值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甲公司应就其销售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缴纳增值税。
在促销活动中,甲公司未按规定申报促销活动,未缴纳相应的增值税,违反了增值税的征收规定。
2. 消费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甲公司应就其销售的部分商品缴纳消费税。
在促销活动中,甲公司将部分成本计入促销费用,少计收入,从而少缴消费税,违反了消费税的征收规定。
税收调控法律制度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咱们先来讲讲老李家的故事。
老李呢,在一个小镇上开了一家小小的服装厂。
这个服装厂规模不大,但是也养活了镇上不少人。
以前啊,这个小镇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大家都只是勉强糊口。
二、税收调控介入前的情况。
老李的服装厂在创立初期,那可真是困难重重。
成本高得吓人,布料价格波动大,工人工资也不低,而且市场需求还不稳定。
最重要的是,税收负担对于他这个小厂来说,感觉有点重。
那时候的税收制度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太多针对像老李这种小型企业的扶持政策。
老李的服装厂每年光是各种税就得交一大笔钱,什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之类的。
这就导致他没太多钱去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或者给工人提高工资。
结果呢,服装厂的发展就陷入了一种僵局,产品质量也很难提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比如说,有一年老李好不容易接了个大订单,但是一算成本,发现利润空间非常小。
因为他之前交了太多税,资金紧张,只能用一些比较旧的设备来生产。
这就导致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也达不到最优水平。
最后虽然完成了订单,但是没赚到多少钱,还累得够呛。
三、税收调控法律制度的实施。
后来,政府开始重视像老李这样的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税收调控法律制度。
对于小型微利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给予了很大的优惠。
比如说,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其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这对老李来说,就像是久旱逢甘霖啊。
增值税方面也有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降低了,这让老李在购买原材料的时候能省不少钱。
而且,对于企业购进的一些环保设备,还可以在税收上进行抵扣,这就鼓励老李更新设备,走绿色生产的道路。
四、税收调控后的变化。
老李得知这些政策后,那是高兴得不得了。
他立马算了一笔账,按照新的税收政策,他服装厂的应纳税额大大减少了。
税收调控法律制度案例范文在城市的一个小角落里,有一家名叫“美味小馆”的餐馆,老板是个憨厚老实的大叔,叫李福。
这家小馆虽然不大,但凭借着实惠的价格和地道的口味,在周围小有名气。
一、税收调控初体验:营业税到增值税的转变。
以前呢,小馆按照营业税相关规定纳税。
营业税是根据餐馆的营业额全额征收的,那时候李福大叔每个月看着营业额算出要交的营业税,总是有点心疼。
比如说,一个月营业额有5万块,按照当时5%的营业税税率,就得交2500元的税。
后来,税收政策调整啦,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改增)。
对于像“美味小馆”这样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是3%。
这一改变可不得了。
同样是5万的营业额,增值税的计算是先把含税销售额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50000÷(1 + 3%)≈48543.69元,然后再乘以3%的征收率,要交的增值税就是48543.69×3%≈1456.31元。
这一下子就比原来交营业税的时候少交了一千多元呢!这就是税收调控法律制度在发挥作用。
通过改变税种和税率,减轻了像小餐馆这样的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
李福大叔就可以把省下来的钱用来改善餐馆的环境,或者给顾客提供更多实惠的菜品。
二、税收优惠: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的小插曲。
有一段时间,李福大叔的餐馆生意越来越好,他就想着多招些员工。
这时候,他注意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残疾人。
他了解到,按照税收调控法律制度,如果企业雇佣一定比例的残疾人,是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
于是,李福大叔雇佣了两名轻度残疾的员工,负责餐馆里比较轻松的工作,像帮忙收拾餐桌、给顾客带位之类的。
这一雇佣行为,让他的小餐馆符合了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
按照相关规定,他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进行加计扣除。
比如说,他支付给这两名残疾员工一年的工资总共是6万元,那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就可以按照9万元(6万元×1.5)进行扣除。
这就降低了小餐馆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了要交的企业所得税。
税收调控法律制度案例范文在一个热闹的小镇上,有一家名为“美味小馆”的小餐馆,老板是李大叔。
这个小餐馆可是镇上居民最爱去的地方之一,每天都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一、税收调控下的起步。
李大叔刚开始开餐馆的时候,对税收的事情是一知半解。
当时,当地政府为了鼓励像李大叔这样的小本创业,在税收调控法律制度下,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
根据相关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规定,像美味小馆这样规模的小餐馆,如果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这就好比是政府给小餐馆送上了一个大红包。
李大叔一开始还担心税收会给自己的小本生意带来很大压力呢。
但当他了解到这个政策后,心里可高兴了。
比如说,在餐馆经营的第一年,美味小馆扣除成本等后应纳税所得额是80万元。
按照原来的算法,那要交不少税,可按照这个优惠政策,应纳税所得额就变成了80×12.5% = 10万元,然后再乘以20%的税率,只需要交2万元的企业所得税。
这就给李大叔省了不少钱,可以用来购买更好的食材或者改善餐馆的环境。
二、税收调控与环保要求。
随着小镇的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税收调控法律制度在这方面也发挥了作用。
镇政府规定,餐饮企业如果能在节能减排方面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享受税收减免。
李大叔看到这个规定后,就决定把餐馆的炉灶换成了节能环保型的炉灶,并且安装了更高效的油烟净化设备。
这不仅让餐馆的环境变得更好,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而且还让美味小馆符合了税收减免的条件。
根据相关政策,在设备更换后的那一年,李大叔的餐馆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又获得了5%的减免额度。
这又进一步减轻了餐馆的负担,同时也让李大叔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他笑着说:“这税收政策就像是个指挥棒,指到哪咱就往哪走,既能省钱又能保护环境,何乐而不为呢?”三、疫情期间的税收扶持。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后来遇到了新冠疫情。
美味小馆的生意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什么顾客。
税收调控法律制度案例范文在咱们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里,有一家名为“美味小厨”的小餐馆。
这小餐馆啊,可是税收调控法律制度下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
餐馆的老板叫老王,老王这个人呢,老实巴交的,就想着把自己的小餐馆经营好,给顾客提供美味的饭菜。
一开始啊,“美味小厨”规模比较小,按照当地的税收政策,它属于小型微利企业的范畴。
小型微利企业在税收上可是有不少优惠的。
就拿企业所得税来说吧,税率比一般的企业要低很多。
老王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那高兴得啊,就像中了彩票一样。
这税收优惠就像一阵及时雨,滋润着他的小餐馆。
因为小餐馆本来利润就不是特别高,这低税率意味着他能留下更多的钱用来改善餐馆的环境,更新菜单,或者给员工发点小福利。
比如说,本来一年要交10万块钱的企业所得税,因为这个优惠政策,只需要交5万块钱就可以了,这一下子就多了5万块钱的可支配资金呢。
但是呢,随着“美味小厨”的生意越来越好,名声越来越大,顾客越来越多,餐馆的规模也逐渐扩大了。
这下子,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按照税收调控法律制度的规定,企业的规模一旦超过了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就不能再享受原来的那些优惠税率了。
老王一开始还没太在意,毕竟生意好了,多交点税也觉得正常。
可是当他拿到新的纳税计算单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
这企业所得税一下子比原来多了好多,几乎是原来的两倍。
老王就有点发愁了,这多出来的税收成本可怎么办呢?他就开始想办法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税务筹划。
比如说,他发现国家对于研发投入有税收优惠政策。
虽然他这是小餐馆,但是他决定投入一些资金研发新的菜品,把这个过程记录得清清楚楚,作为研发投入。
这样一来,根据相关税收法律规定,这部分投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进行加计扣除。
同时呢,老王还发现当地有一些关于环保设备采购的税收减免政策。
他想着,餐馆的厨房设备也该更新换代了,于是就采购了一批符合环保标准的新设备。
这不仅让厨房更加环保、干净,而且还能享受税收减免,减轻了税收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