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及查士丁尼法典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取自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及查士丁尼法典》。
教材内容涵盖了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及其文明特点,重点介绍了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意义。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拜占庭帝国的建立:324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建立了拜占庭帝国。
2. 拜占庭帝国的发展: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繁荣程度一度超过同时期的其他地区。
3. 拜占庭帝国的文明特点:保存希腊罗马古典文化,重视教育,艺术成就突出,宗教信仰为东正教。
4. 查士丁尼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拜占庭帝国皇帝。
为了稳固帝国的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将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史称《查士丁尼法典》。
5. 《查士丁尼法典》的意义:《查士丁尼法典》对后世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欧洲大陆法学的渊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及其文明特点,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2. 掌握《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法学知识的认识。
3.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及其文明特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地理位置及其对帝国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是哪一部吗?”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拜占庭帝国及查士丁尼法典》。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及其文明特点。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拜占庭帝国的建立、发展及其文明特点,重点阐述《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意义。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具体内容包括:拜占庭帝国兴起、查士丁尼法典制定背景、法典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解拜占庭帝国建立、发展和衰落过程。
2. 掌握《查士丁尼法典》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3. 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对法律文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拜占庭帝国历史地位、《查士丁尼法典》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 教学重点:拜占庭帝国兴衰过程、《查士丁尼法典》制定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拜占庭帝国地图,引导学生解其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兴趣。
2. 讲解新课:(1)拜占庭帝国兴起:讲解其背景、建立过程和衰落原因。
(2)查士丁尼法典制定背景:分析当时社会状况、查士丁尼一世政治理念。
(3)查士丁尼法典主要内容:详细讲解法典各个部分,如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4)查士丁尼法典历史意义:阐述其对后世法律制度影响,如罗马法对现代法律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与查士丁尼法典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法律问题。
4. 例题讲解:针对课堂内容,设计一道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和答案。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拜占庭帝国兴起与衰落2. 查士丁尼法典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拜占庭帝国兴衰过程。
(2)分析《查士丁尼法典》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2. 答案:(1)拜占庭帝国兴衰过程:兴起于公元4世纪,衰落与15世纪,其间历经多次兴衰变革。
(2)《查士丁尼法典》主要内容:包括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对后世法律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其历史地位:是欧洲中世纪最重要法律文献之一,对罗马法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知识点•一、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1. 时间和进程•时间: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在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到16世纪达到高潮。
•进程:这一运动从意大利开始,逐步向欧洲其他地区传播,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化思想运动。
2. 主线原因•文艺复兴的兴起主要得益于意大利最早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其发生的经济基础。
3. 性质(实质)•文艺复兴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也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 特点•文艺复兴通过借助古典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本主义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即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5. 指导思想•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神学的束缚。
6.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代表作是长诗《神曲》,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最大成就是绘画。
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和对人体美的追求。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7.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它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科学的进步。
•二、新航路的开辟1. 原因•主线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得欧洲人对海外市场的需求增加,迫切希望开辟新的贸易路线。
•客观原因:商路受阻、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以及指南针的广泛应用,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和条件支持。
2. 实质•新航路的开辟实质上是一场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的侵略活动,它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 过程及航海家•迪亚士:葡萄牙航海家,1487—1488年率领船队绕过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