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巧妙引导有效合作构建高效课堂

《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部分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包括59 -- 60页例5 、以及P60页做一做的内容。

二、说教材: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代数知识的范畴,是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拓宽。教材中的例5,是一道用正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只要抓住李奶奶和张大妈家每吨水的价钱相等,就可以根据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列出比例;例6是一道用反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只要抓住书的总数相等,就可以根据两次包的本数和包数的乘积相等列出比例。因此,列比例时要注意变化的量相对应。教材要求通过联系算术解法,使学生了解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一应用题”,用反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总应用题”,都可以用算术法解答。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意义和反比例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过程与方法: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自己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和良好的解题习惯。

五、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六、说教法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探究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通过看、想、交流等数学活动,自觉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从“一题多解”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七、说教学流程: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强调的是数学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也是以数学活动贯穿始终的。整节课的数学活动都是以数学思考与合作交流穿插有序的进行,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数学活动氛围。

(一)、联系生活,习旧引新: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去体会数学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遵循这一理念,导入部分我设计了设疑预习:

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路程和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行驶18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0千米要3小时到达。

让学生判断题中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下面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学生再生活中也有用水收费和包装图书的经验,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在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二)、合作探索,领悟解题方法:

1、感知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

(1)我先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2)接着让学生用学过的比例知识分析解答,我出示思考题,小组交流,并试着解决,让一部分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集体交流订正,让大家领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能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能给他们自信。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2、再比较中体会知识的实质。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点。再学生充分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有价值的发现和体会。

(三)、巩固应用,提升认识

练习的设计,紧扣例题,让学生再熟悉的比例关系中,进一步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意在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深化认识,加深理解。实现知识脉络化,评价层次化,达到共同提高。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